| |
|
首页 -> 哲学 -> 我们生存的时代 -> 正文阅读 |
[哲学]我们生存的时代[第9页] |
作者:跳着wu旋转1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虽然这是一个艺术作品过剩的年代,从事艺术创造的人犹如过江之鲫,但是却佳品难觅。归根结底还是创作者们未参悟到艺术的本质,不清楚艺术是对现实的摹本。比如让你们寄以厚望的天才少男少女们,十几岁就写出几十万字的作品,著作等身十分得意。但是他们短短十几年的生活阅历,除去蒙昧未开的孩童时期,仅剩的几年也不过是每天重复着,在家庭学校之间三点一线按部就班的简单经历,又怎么能奢望他们对生活有至深的感悟,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有的只是对教科书里枯燥繁杂知识的厌倦,和对频繁测试考试的不满,趁理智还没来得及成熟阻止,写一些稚文批判所谓的应试教育。 他们和绝大多数的创作者一样,平日埋头在各种小说影视作品中。自己的生活阅历不足,就把别人的人生经历当作自己的经历,东一剪西一刀拼凑出自以为是自己的作品,于是…… “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会意微笑,抢过话说。“不过这也不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现象,在文艺发展史的各个阶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艺术的本质是现实的摹本,这个在两千多年前就被阐明的哲理却不因此被大众所知,反倒快被时间的洪流淹没。众多的艺术创作者们连本质都不知晓,终日埋头在书海里美其名曰借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泯然于众。但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吸人眼球,又不得不标新立异,无奈只得无限拔高作品中角色的高度。比如为了表现爱情的纠缠和崇高,别人的作品都写到厮守终生了,那我只得再高一等来个三生三世。 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武侠作品了。刚开始,在史记里的游侠和刺客虽然都身怀绝技,手持利剑可以以一敌十。但发展到后来,大侠们往往刀枪棍棒都耍得心应手,练就了一股真气在丹田,可以飞檐走壁,刀枪不入,以一敌百,摘叶飞花取敌人首级于千军万马之中。又比如你们的言情戏,主角们都不用为柴米油盐苦恼,不需为房子车子打拼,一天到晚都在琢磨爱恨情仇、背叛执着,有情饮水饱为爱皆可抛。 而现在泛滥的网络文学更是将武侠提升到玄幻,在言情加入了情欲。艺术在背离本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品脱离现实越来越严重。而沉醉于这样作品的观众们,不仅不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的指导,反而直接将落差甚大的现实抛弃了,躲进幻想的世界里逃避现实。武侠作品也让那些会点花拳绣腿舞蹈动作的“大师”们有了市场,但凡有人站出来说句真话就是攻击传统文化。而遍布电视的言情剧则助长了观众的矫情,感情充盈,内心戏码丰富,一时不顺就寻死觅活。 文艺是感性的作品,相比哲学、科学、经济这些理性的产物,它更缺乏规范。理性的产物要遵从逻辑的引导,而感性则像是泛滥的河水,漫出堤坝后漫无目的地四处蔓延,没有标准规约可依。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文艺作品,比如看不到的行为艺术、抽象的油画、毫无观赏性的书法、无病呻吟的吟唱、幼稚造作的影视…… 我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指针已指向深夜,不知不觉中已长谈了半夜。我活动疲惫的身躯恭敬地向魔鬼先生说道:“先生阅历丰富、博学广闻、见识深刻。虽半夜长谈我却兴致勃勃毫无倦意,感触良深受益匪浅。只是绝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一不做哲学科学研究,二不治国经济育民,真知灼见虽难得可贵,但却距离我的生活太过遥远。先生可另有什么故事,是与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相关的,可演绎一番以悦人耳目。” 魔鬼先生沉吟片刻,抿了一口茶笑道:“有倒是有,我知晓你们人的一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有行为和动机,一切快乐和痛苦的根源,我均了如指掌。包括在这个人间本该休息的深夜,你却为何不睡来与我来促膝长谈……” 欲知魔鬼先生有何演绎,且看下篇分解。 |
快乐和痛苦的根源,这倒是很吸引我呢。 |
至此,上篇就更新完毕了…… |
下面开始更新中篇 |
我们生存的时代(上)中篇 |
我们生存的时代(上)中篇 第一章:孩童的行为特性——模仿 “我对时间的概念是很含糊的”魔鬼先生说道,“无论是你们人类个人生命的百年,还是文明发展的几千年,甚至是人类进化的几万、几十万年,对已经存在了上百亿年的我来说,都只不过是一瞬。” 魔鬼先生又说道:“每当日暮时分我一觉醒来,看到你们人类个体的发展水平,恍惚中我还以为自己身处在公元前夕。直等看到外面的高楼大厦、疾驰的汽车高铁,我才恍然醒来——当今是公元二十一世纪!” 魔鬼先生的一席话让我愕然,与我平常所识大相径庭,因说道:“先生此言差矣,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发展所达到的高度,足让前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我们爱好和平,近百年了没再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有国家走到了战争边缘徘徊如中东地区,也总有负责任的大国从中调停,息战火之将燃。我们尊老爱幼,把它写进了小学课本,又写满在大街小巷和社区宣传板。我们诚信友善,既有以法律为后盾的合同约束,又有传统道德的引导熏陶……” “你这段话粗看颇有道理,细考却漏洞百出”魔鬼先生打断我说道,“你说现在的精神文明发展到了历史最高点,我看却不以为然。比如你说到尊老,现在你们在公交车上让个座回家给父母洗个脚,比起几百年前的守孝三年可不见得高在何处。而其他如你所说的和平团结、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勤俭节约等美德也不过虚有其表以偏概全。” “将你们21世纪的文明划分为两类:以古希腊哲学发展起来的物质文明,以及以儒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明。其中精神文明又分为以孔孟学说发展起来的集体道德精神文明和以释迦牟尼佛学发展起来的个体人生哲学。在这两类文明里以物质文明发展最为迅猛成功,假如以古希腊第一个哲人泰勒斯为零起点,以当今公元二十一世纪为一百满分值为终点,当作衡量的标尺,你们现在的精神文明发展程度,也就是公元前三百年前柏拉图的水平。” 魔鬼先生看着我惊愕充满质疑的表情,再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又说道:“也罢,我这么简单说总不能让你信服。在这个时代,你们个体的生命不过百年,外面长夜漫漫我恰闲暇无聊,既有缘与你相见,就仔细与你演绎一番。贯穿在你们短暂的生命里我和天使的缠斗史,让你看看我是怎样摧枯拉朽、高歌猛进,而我的冤家又是如何节节败退、输多胜少的。” |
不错 |
从出生到11岁是你们的孩童时期,是生命的开始,也是在你们的生命周期里最脆弱的时期。身娇体弱心智未开,既不足以抵御外敌,也不能采集狩猎获取食物。于是我们在母体的生命特性里设置了最原始的感情——母爱。由于这一情感,成人个体帮助你们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期。 而幼儿时期的你们行为特征是模仿,这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并无不同,他们模仿着母亲和其他同伴昼出夜伏,躲避危险、狩猎食物。而暴力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有效且无法绕越的手段,于是我轻而易举地引导你们使用暴力抵御外敌,同时与同伴夺利。 直到一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人类群体演化成以家庭和国家为单位的稳定结构。并制定了延续至今还在日益完善的社会规约,法律和道德来制止暴力,使我一直所向披靡的手段失效了。人类开始有别于其他动物,我的冤家战胜了我,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当然你要是以为这样我就会退出历史舞台,那就太天真了!从你们人类驯服百兽站到食物链的顶端开始,直到现在二十一世纪,我始终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我的冤家任由她使尽浑身解数,也只是个无足轻重不起眼的配角而已。 我说过以物质文明为标尺,你们的精神文明不过是公元三百年前柏拉图的水平,在这个时代我拥有大量的信徒,比起我冤家那点凤毛麟角多得多。当我的信徒在二三十岁还对生命没有较完整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时——用我冤家的话来说,他们就初为人父人母。而孩童的行为特征为模仿,这些父母作为子女最亲近的伙伴,施加着几乎一锤定音的影响,他们在有意无意间,将还处幼儿时期子女带上了信仰我的道路。 我的冤家引导你们建立的国家——家庭制度固然可畏,但是你们的文明和认知太低下了,我很容易找到新的突破口,变换打法又屡屡获胜。你们最原始的情感——母爱不是很伟大么,世代传诵。我因势利导让你们发挥到极致,并扩大到其他家庭成员。孩童要橱窗里的飞机模型,爷爷会立刻买下。孩童羡慕小伙伴的电动小汽车,外婆第二天就送上门来。孩童在幼儿园调皮打哭其他小伙伴,爸爸舍不得批评几句,妈妈护犊心切还要找对方理论。到最后只差天上的星星没给他摘下。这样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童,没有规则和权利与义务意识,只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任何想做的行为,无论错对,反正不会被惩罚,这种特性难以改变相伴终生,终成啃老一族。 而对于缺少关爱的家庭,比如孤儿,部分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我则趁他们还没独立能力自保时,就让他们过早地尝尽世间的冷暖,先入为主在他们空白的心灵里,将人与人之间定义为对立的关系。他们越是稚嫩,对他们的伤害就越深,对我的信仰就越是坚定,至死不改。 “难怪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又有成语曰‘秉性难移’”我说道,“在孩童时期的经历和与之形成的性格,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么?” 不错,孩童虽然受着父母的保护,但他们空白的心灵却急于了解世界,学着掌握生存技巧,拥有强大的模仿力就是例证。他们将获取到的外界和生存环境信息整理,形成了世界观,而其他观念都是以此为基础,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基础对个体以后形成的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 至于为何根深蒂固难以变动,原因有三。首先观念是受到快乐或痛苦至深的感受而形成的,刻骨铭心。其次,世界的秩序和环境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形成已有观念的遭遇会在生活中不时地出现,而每一次出现都是对该观念的强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你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发展还太低,理性不足见识浅薄,主观能动性弱,无力认识改变自己。 |
第二章:青少年的行为特性——试探 当岁月的年轮驶到童年的尽头,13至18岁的青少年已经有了媲美成人的体形。强有力的臂弯,矫健的脚力,敏捷的身姿,已经做好了采集狩猎抵御猛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准备。 相比身体的成长,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生角色的第一次转变,这个变化叫做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出生至12岁的幼儿时期,你们的思想特点是依赖成人的父母,行为是模仿和顺从。而到了青少年时期,深藏在生命最底层,独立更生的种子开始萌芽成长——这个底层可追溯到几乎所有动物拥有共同祖先的年代。这种思想的特点是突显自我的存在,并且当自持的观点和行为受到外界的压制无法实现时,这种意识还会被强化,叫做叛逆期。所以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发现从小到大的乖乖儿怎么变得那么不听话了。 青少年的行为不再是模仿,而是在自我意识的驱使下行动。但是仅凭幼儿时期近十年的时间里,从成人父母处模仿学习到的生存知识,毕竟太有限了。对所处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技巧了解还很欠缺,无法满足自立更生的需要。所以这个时期的他们喜欢尝试新鲜未知的事物,行为特点从模仿转变为试探。 青少年要实现独立更生,有一种无法绕越的能力,是狩猎获取生活物资,抵御猛兽以求得生存都必备的,那种能力便是暴力。而且暴力没有因为你们战胜了百兽,进入定居的农耕时代而停止,反而为了争夺更肥沃的领地,还有抢夺剩余物资,被愈演愈烈地滥用。无论是战争的规模、频率还是死伤人数,都比采集狩猎时代更大、更多、更密集。 正当我挥动着暴力这根大棒所向披靡、鏖战正酣的时候,我的冤家在公元前18世纪末——进入农耕时代大约七千年后,在中东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启发了她的使者汉谟拉比王,编著颁布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行为规则——法典。这部法典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明令约束,某些行为——比如暴力被禁止,如果违反将会受到钱物罚取、身体受刑或剥夺人身自由等处罚。 法律——这种行为规范,在人类历史上一出现,我和我的冤家天使之间长久的战争形势立刻发生了扭转,她颇有压倒我之势。不过她的使者还是太稚嫩,法律这种行为规范的漏洞还是太多太大了。大的违法行为,比如暴力窃国不会被惩罚——因为惩戒机构已经被推翻了。小的暴力行为,比如恶口不会被制止——因为没有大到要上刑法。不大不小的违法行为也可能没有被制止——因为发现和惩戒程序会有漏洞。 |
我的冤家看着一计不成又再生一计,提出了另外一种相反的行为规则,叫做道德。律法是约束人们禁止哪些行为,而道德则是引导人们提倡怎样行为。 公元前五百多年,当地中海北岸赫拉克利特面对着自然界,堪叹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南亚印度巴特那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着人生苦难时,在东亚黄河流域小城曲阜诞生的孔子,面对着日渐式微的东周、相互讨伐混战的诸侯,苦叹人心不古。 生活在东周末期的孔子,面对的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王室式微、诸侯争霸、弑君篡位、父子相残。而遥想当年,武王伐纣、定都洛邑,是何等的风光,那是个君明臣良、宗法严明、社会井然有序的时代。于是,拨乱反正建立一个如同西周初期那样强大昌明秩序稳定的国家,便成为孔子为之奔走一生的理想。 孔子的偶像是西周的周公旦,那个辅佐兄长灭殷建周,代侄摄政治国,还政成王后又制礼作乐,真正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伟人,被后世称为“元圣”的儒家先驱。孔子对其崇拜到经常梦里相会,以至在暮年时分年老力衰久不梦见周公旦时,还悲凉地感叹“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梦想像周公旦一样以德礼治天下,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建立一个强大有序的国家。但是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的胞弟。孔子虽说也是生于贵族,但却长于阡陌。没有任何背景的孔子只能依靠自己发奋图强,自叙“十五志于学”。但是现实很残酷,直到二十多岁,孔子只是当上看管仓库畜牧的小吏,距离梦想还是遥不可及。而到了三十岁,终于积累了一些名气,吸引来一些诸侯国君召见问政,但仍是没有被委以重任。孔子遂开办私学,招揽学众,宣扬自己的学说和主张。 又经过十几年,年近五旬的孔子声明在外,鲁国的实际掌权者阳虎终于不能无视孔子的存在。一次路上相遇,阳虎劝告孔子出仕,阳虎原只是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却擅权自重,背礼僭越,为孔子所不齿。但是拒绝这难得的机会抱负又不得以施展,矛盾的孔子面对阳虎的建议不置可否。随后孔子便被委以高职,过了几年,更是升任权力中枢,代理相事。 孔子终于在年逾五旬时得以施展拳脚,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据说效果还不错,这引起了邻邦齐国的警惕。齐国施计腐化鲁国国君,孔子劝告无效,君臣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后掌管权柄仅两年的孔子黯然离开了鲁国。 这时的孔子已经五十五岁,在那个医术落后的年代已属高龄。但是孔子还是毅然为了梦想而奔走,带领徒众开始了持续13年跌宕起伏历尽艰险的旅程,周游了十余个国家,宣传自己的主张和学说。但是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孔子听起来很美的治国之术并不能让国家迅速强大起来,所以诸国对待孔子均是敬而不用。 六十八岁时孔子只得回归故国,开展整理修编文献和继续教育工作。修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加上后来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书的《论语》,成为儒家思想和教育的经典,而儒家也成为你们这个国家延续至今道德的代名词。 如我前面所说,律法之于行为代表禁止,而道德则恰恰相反代表倡导,一禁一倡,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律法画出行为的最底线,道德则画出行动的最高线,两条线之间就是人们可以涉足的区域。 |
孔子终于在年逾五旬时得以施展拳脚,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据说效果还不错,这引起了邻邦齐国的警惕。齐国施计腐化鲁国国君,孔子劝告无效,君臣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后掌管权柄仅两年的孔子黯然离开了鲁国。 这时的孔子已经五十五岁,在那个医术落后的年代已属高龄。但是孔子还是毅然为了梦想而奔走,带领徒众开始了持续13年跌宕起伏历尽艰险的旅程,周游了十余个国家,宣传自己的主张和学说。但是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孔子听起来很美的治国之术并不能让国家迅速强大起来,所以诸国对待孔子均是敬而不用。 六十八岁时孔子只得回归故国,开展整理修编文献和继续教育工作。修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加上后来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书的《论语》,成为儒家思想和教育的经典,而儒家也成为你们这个国家延续至今道德的代名词。 如我前面所说,律法之于行为代表禁止,而道德则恰恰相反代表倡导,一禁一倡,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律法画出行为的最底线,道德则画出行动的最高线,两条线之间就是人们可以涉足的区域。 |
孔子没能实现如同偶像那样摄政治国,便退而求其次整理修编蕴含周公旦思想的西周典籍,周公旦在立功立德外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制礼做乐。礼乐的重要性是生存在你们这个时代的人难以体会的,只有像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年代,看着诸侯混战、弑君篡位、手足相残,黎民百姓牵连其间流离失所,才会有至深的感受。 孔子“继往圣之绝学”,将西周礼乐制度修编成《礼记》一书,并用之教书育人传世,以期“开万世之太平”。礼有“别”,乐则“和”,礼制规定了中央诸侯、长幼嫡庶之间尊卑贵贱的秩序区分。如此社会的各阶级之间“别”中有“和”,便形成一个有序稳定的结构。 孔子在继承了周公旦绝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发展了礼制的内容,提出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等具体的行为规则。如此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全部角色,所面对的所有交往对象都有了由道德提倡的行为理念。 而通过《诗经》《乐》两部典籍的修编,孔子整理了自西周初期以起约五百年的诗歌乐曲三百多篇。诗乐本是人们情绪抒发的作品,孔子以诗乐教授弟子,使其静心调和,陶冶情操,去除戾气。 信而好古的孔子说自己只是“述而不作”,这当然是过谦之词了。孔子除了继承西周礼乐制度和思想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它是整个儒家学说的核心,叫做“仁”。孔子对“仁”有诸多的阐述,比如“克己复礼为仁”,比如“仁者爱仁”,在其弟子整理成文孔子语录《论语》里对仁有上百次的记录,但都只是举例说明怎样做是仁,而没有对仁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
“或许不是孔子不能,而是没有意识到要对仁作出定义。”我评论道,“这也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区别之处。如果时间和空间可以穿越,孔子遇上苏格拉底,在后者著名的精神助产术的启发下,或许仁的定义就产生了。” “我对仁的定义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看了看魔鬼先生,待其做出“请讲”的示意后继续说道,“仁者,即待人如己也。”魔鬼先生听了点头微笑,继续说道。 你的定义很不错,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待人如己,自己想要的就谦让给他人,比如利;自己想要避开的就别施加他人,比如害;如果你是一国之君,或者身为人臣,换位思考便知道做君要敬为臣须忠。同样在家庭关系中,为人子时当考虑自己想要子女如何对待自己,做人父时又考虑做人子时理想中的父母模样,如此便晓得了做父要慈为子须孝。以此类推,也就得到了兄良弟悌,夫义妇听,朋友有信……。根据仁在不同角色的运用,又可延伸出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义、廉、耻等内容。 “一个仁字便道尽了道德的所有内容”我感叹道,“不愧是流传了两千多年还经久不衰的学说,不愧是道德的代名词,不愧被评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
虽说“仁”言简意赅包罗万象,但是怎么才能引导大众依仁而行,个人修行又如何成仁成圣?虽然孔子对此有诸多论述,也被弟子编述成《论语》一书传世。但是以此就想教化天下黎民百姓,还是显得势单力薄后继乏力。为了弥补仁教的不足,孔子诸多的后传弟子对儒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几位值得一提的儒学大家。 孔子既殁,儒说在传世一百多年后,迎来了第一次发展。孟轲有着与孔子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以“仁政”游说多国想要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但是奔走一生也未被采用。待到晚年时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工作。 孟轲通过对儒学的继承和对人性的思考,认为人心是向善的。比如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个人修行的方法就是要扩充这四端之心。孟轲认为性本善,是窥见了人性中我冤家的身影,而同样是儒学大家的荀况却恰恰相反,认为人性本恶,则是发现了我的存在。 荀况看到了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在说明性本恶的同时也提出了修行的方法——伪字拆开念,人为也,即善可通过后天努力修行获得。如何修行呢?“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以为之。” 荀况提出其修行成仁的主张,是以“礼”这种外部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荀况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两个入室弟子韩非、李斯发展了这种思想,创立了影响力仅次于儒家的学派——法家。 |
虽说“仁”言简意赅包罗万象,但是怎么才能引导大众依仁而行,个人修行又如何成仁成圣?虽然孔子对此有诸多论述,也被弟子编述成《论语》一书传世。但是以此就想教化天下黎民百姓,还是显得势单力薄后继乏力。为了弥补仁教的不足,孔子诸多的后传弟子对儒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几位值得一提的儒学大家。 孔子既殁,儒说在传世一百多年后,迎来了第一次发展。孟轲有着与孔子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以“仁政”游说多国想要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但是奔走一生也未被采用。待到晚年时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工作。 孟轲通过对儒学的继承和对人性的思考,认为人心是向善的。比如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个人修行的方法就是要扩充这四端之心。孟轲认为性本善,是窥见了人性中我冤家的身影,而同样是儒学大家的荀况却恰恰相反,认为人性本恶,则是发现了我的存在。 荀况看到了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在说明性本恶的同时也提出了修行的方法——伪字拆开念,人为也,即善可通过后天努力修行获得。如何修行呢?“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以为之。” 荀况提出其修行成仁的主张,是以“礼”这种外部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荀况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两个入室弟子韩非、李斯发展了这种思想,创立了影响力仅次于儒家的学派——法家。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