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一些我中二时期的看法。 -> 正文阅读 |
[哲学]一些我中二时期的看法。[第2页] |
作者:锐翔之印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实际上, 循环 说 对于我来说意义,更像是一种观测世界的看法与工具。 |
而在 循环 里,参与 循环 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平等的。 |
循环 ,实际上 会尝试 接近、趋向 于一种 更为 以至 最为 省能的方式、方法去运行。 在身体的血糖供应以及脑的运行中是如此。在资源调配中,对于交通的改进也是如此。 |
三.模因 |
我又回来啦。好像说套娃,好像说熵增减,又像说太极。松树也会混元形意太极。不过我不相信存在基础原子,一切都可再分,或者说循环。 |
高二就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好好打造,前途不可限量 |
能量守恒定律,,不同的循环有不同的规则吗,造成这些规则的原因是什么 |
模因 这个词最早是从《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概念模糊。其广泛使用是在2008年出现的pool's closed后开始的。 |
在我的解释中, 模因 :即一种行为、处理模式,分为 信息模因、 处理模因 与 表达模因(传播模因)三种。 |
再扩展一下, 模因是区别于基因表达的,生物的其他表达。主要以能储存处理信息(模因)的大脑作为载体与基础,以事件与概念作为模因的主要形式。 |
而在事件中的 概念、条件、信息以及思想,就是信息模因。 表达这些 概念、条件、记忆、信息、思想的语言与行为,就是 表达模因。 而能将 表达模因和 信息模因 互相转化、加工、处理的部分(视听觉代表感受的神经冲动,转化、翻译、执行语言的能力与方法),就是 处理模因。 |
模因诞生于生物,对于其它生物或现象的模仿之中。其在生物群体中得到传播,在生物社会中得到壮大。 而自人类用社会与大脑共同飞速发展伊始,模因就在社会这个循环中,与人类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人类和模因开始了非常复杂的互相利用,或者说社会循环和模因循环的互相影响性开始增大。 |
|
日本哲学家浅田漳26岁写出《结构和力》,希望楼主也有这样天赋,先收藏了。 |
那么根据这个(模因的)定义,可以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模因。《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里面的“信仰”、“(生物)算法”是,《景观社会》里的“景观”也是。 |
那么当模因系成长为与社会循环相提并论的循环架构时,它就成了一种介于人类循环(个体循环)与社会循环之间的一层介质循环,用于传递带动影响。在这种架构上,无论是社会循环的规模,还是其速度,都效之之前大大加大。 |
那么,组成模因循环的,其单位自然是以上所说的三种模因。 |
在人类只能说话只有语言的时候,信息、处理、表达三种组成主体循环的模因,都只能在人身上实现。 |
然后出现了文字和书籍,信息模因的储存规模和传播速度都大大加大;但与此同时,人类对于信息模因的作用也在下降。 我们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从书信 到电话电报 再到网络,表达模因成指数倍数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被模因操控,被迫毫无保留且大量自发进行的制造与传播景观与信息。(注意一下,这种**控是毫不会被认识到,且完全自觉的)(个体不会认为他是**控的)(甚至也很难说,他是**控的,因为幕后主导者,不是任何人,或者说甚至不是人与有意识个体) |
自己定义,自己设标准,没这么容易。建议系统化,给大期刊投稿。 这个地方并没有学术氛围。 |
物曰道,心曰德。为学为用。 |
而最后,我们发明了计算机。我们的计算处理能力跨时代的增长。但我们对处理模因的影响,也愈发下降。 |
《未来简史》中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其实就是因为人在对循环中模因的影响力减小,从而导致的人类在循环中地位的下降。 |
而模因循环在成为介质循环的同时,它也成为了社会循环中的主导单位。 |
而这种大势因为循环的惯性,无法阻挡。 |
【 循环 运用】 当循环形成,并且因为自己的性质而形成一些要求时。处理进行思考时,就容易形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亲个体,以个体需求为上的 个体思维模式(人文主义);一种是亲循环整体,以整体循环需求为上的 整体循环思维模式(新出现的数据主义)。 更或者说在现实里的表现,就会分化为底层人民的自私狭隘的想法与统治阶级的考虑整体的思想。 这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的家长里短和国家大事所进行的想法,实际上的思考量其实是差不多的。或者说只能是差不多的,因为人差不多的处理能力 ,是有极限的。 |
这便是人的视界限制。 |
思维创造经验。 |
先占个坑,一会回家再打字,感觉楼主说的挺有意思的 |
一开始没大看明白,看到楼主后面提到模因突然像是遇到知音了,就又回去看了一遍。我也对模因之类的概念很感兴趣,平时来讨论讨论,观点难免狭隘,见谅。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里提到的概念形式上类似于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三部分之类的分类法,虽然有一定的物质经验上的基础,但是底子没扎深,让人感觉有些玄乎。我个人认为凭借人的意识(下一段详细说说)可以对世界本质做出无数的可行解释,但是只能无限接近真理而非真理。这里所说的真理并非实践的真理,而是形而上学的真理,我一直认为形而上学并非仅凭“人类,社会的特殊性”或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所能批判的,这在下一段也会说到,当然也可能是我的视野狭隘,见识不多,欢迎指正。回到正题,引用一个丹尼特的直觉泵: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有其特殊的语言,有一天外界发现了这个孤岛,派出了多个语言学家去独立进行翻译,然而结果都不相同,却都说得通。这在现实中当然不可能发生,也无法进行模拟,但把它放大到真理与认识、逻辑的关系之间,也不难看出多重解释并存的可能性。仅凭如今的认识与知识水平,我们不可能认识到形而上学的真理,但是仅凭借“经验的真理”也就是“实践的真理”,我们仍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关于模因的方面,我再说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完全决定于物质,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科学与唯物的话,这毫无疑问。然而,意识的主观性与强大性使得人们对其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依赖于盲信。人真的有主观能动性吗?模因(我个人认为模因包含人类的一切意识活动与表现,包括社会)之流真的是在“影响”人类吗?其实不然,我认为它们是在塑造人类之意识,人类的意识就是模因的综合体。那么模因又是什么?是物质与物质的交互(为了与机械论、宿命论区别开,我没有使用“原子的碰撞”这种类比)。它们随机而又不随机、规律而又不规律地交互,随机而又不随机,规律而又不规律地决定(我是决定论者,但我不否认真随机性的存在,笛卡尔妖这类的宿命论我持中立态度)了人的意识。我再举个例子来论证人并不存在主观能动性,一切都是(可能随机性的)客观结果:现在让你选择苹果、橘子、梨子,你会选哪个?是否是你的主管能懂决定了你要去选哪个,然后将它抓住?不是,是储存于你的脑中的神经元之间各式各样的连接(也就是你所经历的历史)与目前神经元的动力状态(也就是目前物质状态)所共同决定的。如果认为是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你的选择,那么意识必然割裂与物质而又高于物质,否则意识如何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