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哲学 -> 哲学普及化的三个敌人 -> 正文阅读

[哲学]哲学普及化的三个敌人[第2页]

作者:订餐号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基础教育
普及教育的结果必然是凸显教育中的独立思维培养的缺陷。如果没有教育的普及,则主要的问题会是降低文盲率。
哲学课程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独立思辨的能力。但这里要强调几点:
1 哲学很容易变得抽象和不接地气,因为其经典命题比较庞大。
譬如给青少年讲世界观就是搞笑的事情,这种事情是通过细节慢慢渗透的,没有上来就照本宣科洗脑的。很小的孩子其实就会问一些很深刻的哲学命题。这个很容易解释,因为小孩子单纯,看问题直接,而
且这些问题就是生活中自然产生的哲学倾向——即哲学倾向不是通过后天教育灌输产生的,而是凭先天的部分在生活的经验中自然产生的。分清先天后天非常重要,后天教育灌输所产生的认知动机和先天的
不同,因为后天灌输的东西可以被拿走、修改和覆盖,换言之,可以被影响和催眠。一个人在酒馆里叫嚣某种政治评判,某个人坚持某种道德标准等等,这种倾向并不暗示着人在世的经验累计成了一种深刻的洞见。当人们的意识开始逐渐被后天的影响渗透,先天的倾向在经验中形成的意识就会被隐藏起来,甚至彻底消失不见。
一个中年人,他的某部分还停留在8岁的孩子的层面,是完全可能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填充了各种后天教育培养起来的倾向、品味和塞满各种被制造的观点的机器人。他可能是我们态度和蔼的邻居,一个称职的家长,一个优秀的职场精英,某种政治理念的坚定拥护者,甚至对某种宗教有“特别的”认识。
所以,不接地气的哲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没和人的先天哲学倾向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一个本质上非常糟糕的人,可能会将这种个人的糟糕隐藏在一套扑朔迷离的华美言辞的思想体系之后,但却晓之以大义。另一方面,不恰当的哲学灌输,反而打扰这种先天的哲学倾向。
哲学应该开始于贴近生活的思辨过程,即从一般生活经验中得出较为精致的局部理念开始。
我们在吧里会看到,人们要么就是在谈跟他们完全不相称的大尺度的哲学命题,要么就是将自己空洞、荒诞的想象归入哲学。而且,他们还为自己分类,美其名曰有一定哲学基础的或民哲的,或爱思考的人等等。但实际上,这里边凸显出的就是一个:人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将哲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满脑子都是哲学的刻板印象。这都是教育之累。
2 哲学必然在一个人在体能和一般交际能力已经相对发展的情况下,才值得被教授。这样的人学习哲学,才会有益无害。
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有害无益的想象。当一个人应该以自己的短板为主要生活任务时,却赖在一些哲学问题上空想。即便是他对这个哲学问题感兴趣,也应该知道,任何哲学问题都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是光读几筐书就可以的,况且,很多人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读几筐书,很多人可能读了不到一本,甚至仅凭生活中累积的对某种哲学观点的模糊印象,就开始准备拟一段观点,当然,哪怕是照本宣科,他们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观点。
有一种公认的观点,就是贴吧里的发帖主要人群其实都缺乏哲学素养,他们可能有一个想法,但是不知道应该发到哪,就发到哲学吧了。而另外一小部分人,是知道自己缺乏素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对哲学话题感兴趣。他们关注,他们评论,但他们也发表不出来像样的观点,而且他们也不发表。而有些人就是特意想找一些和自己观点相左的人,因为这会使他获得一张虚拟的重要感。
还有更少的一部分人,因为接受过上述所说的有缺陷的哲学课程,可能是对哲学的概念比较清楚,但是某种情况下,他们比别人更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学术的哲学和哲学本身似乎确实是隔着不小的障碍。学术的哲学简直就是对哲学这个事物的一种侮辱和诋毁,因为学术上的哲学更像是一种文字上的哲学,一种轻描淡写和漠不关心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人们所理解的,生命中的哲学——即源自先天的哲学倾向的东西。
3 固定的哲学史和相对的哲学史
很多人被灌输了,历史就是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应该一开始就讲明,某种哲学观点的几种可能的解释,它们的渊源和相关的考古证据。
说实话,我们在幼年的时候相信有经验的老奶奶给我们讲的鬼故事的那种相信,和我们成年时对某种哲学观点的笃信,是一样质量的。
这就是前边说到的,先天的哲学倾向,几乎无法思考,但是它感受和分辨,属于不会说话的哲学。即便表达出来,也可能只是简单的字句。譬如,死亡是什么,死亡的意义等等,一个儿童的直观感受就是,某种东西彻底的从生活中消失了,人们对它的谈论只停留在抽象的观念上。有些经历过一遍假死的人,即所谓的濒死经验的人,他们会说自己有超凡的体验,但那种经验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用处,而对那些吸收过后天的哲学教育的人而言,这种经验对于他们推进其中有关死亡的观念的认知,肯定大有帮助。
哲学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根本回不到过去,难道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保持一种专业的怀疑。
尽可能跳过评论,而直接追求原典,很多哲学理论必定是某个人在某个时代自己写出来的,或者有人帮他整理出来的。不要去看别人如何评论,直接去看本人怎么说的。进一步的,在这人的著作里,只看属于他自己的那部分观点,注意区分他引用和从别人那里继承的观点。从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能写出一本专著的人,其实书中的东西,他懂的很少,或者说几乎不懂。
完全不懂的情况下,一个人仍然能提出很多问题,分析很多问题,甚至给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里边有很多听来的、搜刮来的东西。但都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这是一本参照了其他几十本旅游指南写出的旅游指南。
二、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并不是一种思想思潮,而是生活中的一种影响。往往指和那些真正对事情的本质有所认知或者在正确的线索上正在认知的力量的对立面。
有人提出,这种对立面的代表正是所谓“群众”。但我认为并不是,“群众”恰恰只是反智主义的媒介。
反智主义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反智主义的成分。当他们不愿或不想的时候,会对正确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排斥。维持现状,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以维持旧的秩序,去控制想象中的外在因素等等。而与此相对的,一个人即便自己不懂但会自然的被他人提出的正确的观点吸引,被全面认识某种对象的倾向吸引,为行为的后果保持科学性的犹豫,对远见性的设想有一种天然的品味时,他就站在反智主义的对面。这种情况永远只会发生在个别人或个别场合下,而大多数人都会处于茫然和一团乱麻。
反智主义才是人们生活的常态。因为群体中的个体的智能是依靠平均智能调控的,待在群体中,就总有一种将你平均化的倾向。
人们生活中表现出的智能,实际只是不同喜好和倾向的体现。如果人们表现出的智能,是体现在,一个人对某种特别的规律有特别的认识,而另一个人对另一种特别的事物律有特别的感知,那就另当别论。
实际上,人们都在一个平面上,只是偏好不同的观点而已,况且这种观点还不是他们自己的。大大方方承认某种观点不是自己的,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有些人会当了**还立牌坊,私下里将自己当成代言人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因为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和这种原创的观点分开看待。因为所谓反智主义的本质就是【自我重要感】。当人对某种观点产生强烈的认同时,他会将自己当成这种观点,把自己的重要感投射在这种观点上——他自以为的实际上只是他对这种观点的看法,以及一大勺他自己的虚荣。
另一种做法就是去当唐吉坷德,去用自己浅薄的学识挑战学术权威,或者说用自己的缺乏自知之明的钝感去博取【自我重要感】。这种挑战有很多方面,民哲就是其中一种。学术权威的印象是自上而下的,有些观念渗透了很多人的思想,在他们很早的时候就种下了模糊的印象。而后他们的土哲学其实都是他们的脑子被这种早期印象受精的结果。不去追求源头或者说思想寻亲,然后试图批判后求得升华,而是保持这个原始的层面,开始编造一种幻想能与之对抗的哲学。这种做法可见一斑。
人们对抗反智主义的平均最高表现,也就是去找到一个能显露一种辛辣的讽刺感的上述行为。就像上文说的,多少有些先天哲学的味道在里边,如同小时候我们有时也能靠直觉察觉到村东头的三狗子在骗自己。但人们仍然拙于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因为本质上确实没有什么可值得表达的——为了掩盖这一点,人们就依靠后天累积的他者之言写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充数,以表示自己有权关注这个话题。
三、反思的反思
现代人与其说是有更多的智能,还不如说有更多的花招。
想搞出任何新兴的思想流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码你要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或起码有一些学术影响力的人愿意帮你,再者你的智力确实需要超出常人一些。
但从实用的角度讲,一个简单的哲学模型在效用上,并不一定被一个复杂、抽象的半成品哲学更少。在商业上其实也是如此。
有反智主义倾向的人进行的反思是有限的,当他们累了,就停下来了。或者这种反思只不过是另一段自由联想。
人们对一个事实缺乏深刻的体会:人们认为所有动机和倾向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换言之,是他决定产生这种观点,所以才产生这种观点。
实际上,一个人自己的东西,只在偶然和特殊情况下才出现,而且多半是被逼迫着出现。譬如情急之中在路边的灌木丛后边撒尿。但这种自己的东西,离哲学的层面还差的远。
人们自然产生某种观点,根据前边写下的字句,进行联想而写下后边的语句。作家很多都是这样,他们在等灵感出现。如果一个哲学家也这么写作,那可就我的个小心肝了。
哲学就是誊写自己的思想,说明人们并不能直觉的把握自己思想的整体,它甚至是隐而不现的。那么由于根本就无法直接感知,产生一个自己的思想是如何伟大和富含光辉的想象就是不合时宜的。
只有表达出来,自己看看,公正的评价一下。。。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发现,人们所感觉到的自己的思想与无限真理之间那不可见的链接,都是虚幻出来的。
所以才有所谓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在路边上检阅自己理性的做法。因为那正是哲学实际产生的地方。路边上、街角上、集市上、坐在家里、还有临刑前。
第一次反思是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因为像前文说的,思想不表达出来,它就只是一种不能说话的感受。这种感受的性质和好次,只有表达出来接受理性的检阅才能加以评判。
第二次反思则是将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识别出来。由此一个人必须依赖后天的教育的帮助下去识别那些不是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正是一个人接受后天哲学教育的主要作用——去帮助我们识别出一旦我们开始检查自己的理性时,那些需要抽离出的来源于其他人思想的部分。
那么做完以上行为之后,或许,哲学能够为我们确立一些我们的思想未曾接触过的事物,或者只能依靠思想的帮助才能接触的事物。我们只能靠思想中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仅产生于我们的前天的哲学倾向——如今通过后天的哲学教育,我们能令其说话。为此我们必须先把不是这种前天的哲学倾向的东西识别出来。这个世界的神秘性就是因为他们虽然能直接感觉到,但却说不出口,而当我们开始令我们的思想说话,我们的注意力又无法从非先天的部分移开。就像前文说的,人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不是直接但也是间接的,接触过那些永恒的哲学命题。
 
感谢分享观点,有点长。关注一下
 
好的东西不用普及,大家自会趋之若鹜
 
两者结合,才是正确方法。教育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
 
最大的敌人是统治阶级
 
哲学没有给蠢人普及的必要
 
提高社会大众的认知水平更现实一些
 
环境造世人
 
哲学可以说很难普及,除了有一定门槛外,还要有一名引路人一样的存在(即可以是人,也有可能是其他存在)
 
否则非但哲学普及不开来,还可能培养出一群疯子
 
能懂的自然会懂,不想不能不会懂的也自然不可能懂
 
教育多元化吧
 
别开玩笑了,我学阳明心学后想传授给同班同学,因为平日里都看《传习录》之类的文言文,所以我语文考到了年段第一,这次高一期末考市统考总分也考到年段第六,然后告诉他们和我学心学说不定就可以和我一样,我甚至还专门给人讲过《传习录》中的几篇文章,但结果呢,能和我一起坚持最长的就两天。因为学习哲学其实就是在走一条满地都是荆棘的路,虽然走完这条路会让人变得强大,但这条路要走完却是十分艰难的。就拿我自己了爱说,我周一到周五都不玩手机,每天晚自习完回家洗完澡后就睡觉去了,为了能让头发干的快,我可以说是那种和尚头,这样子我才能在十点半左右睡着。第二天设好闹钟五点就起床开始晨读。但至少在我的班级里找不到有人愿意这么坚持的。
所以说,普及哲学其实就是要让所有人和你一起吃苦,你觉得可能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有谁可能和你一起去吃这种苦。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哲学 最新文章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谈谈唯心主义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现代的社会形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21:49:49  更:2021-09-12 13:29:0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