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心动还是不动 -- 超存在主义对王阳明心学的改进与发展 -> 正文阅读 |
[哲学]心动还是不动 -- 超存在主义对王阳明心学的改进与发展[第3页] |
作者:z_y_guo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导言: 对王阳明的心学进行改进与发展,是本文的主要任务。这对于发展与继承我们祖先的宝贵遗产,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郭知熠的工作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
最近忙于整理超存在主义的幸福理论。这个理论完美地解决了关于人类的幸福问题,找到了人类不幸福的根源,这个根源基于人类的本性。在这个整理过程中, 回想一下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我们很容易在郭知熠的幸福理论基础上改进和发展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这正是本文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我以为最近还没有人发展这个理论。如果郭知熠先生的这个断言有误,请原谅郭知熠的孤陋寡闻; 郭知熠更进一步(得寸进尺啊)断言,认为还没有人做郭知熠在本文中所做的改进工作, 如果有人也做了同样的改进和发展, 那么,也请原谅郭知熠的孤陋寡闻。如果存在,则一定是巧合, 因为郭知熠在公元2009年前后就开始发表他的幸福理论, 而本文的工作完全是这个幸福理论的一个直接推论。 好! 我们言归正传。 |
王阳明的心学是在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陆九渊提出,心就是理。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怎样理解“心外无物”呢?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与朋友出门游玩, 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漂亮的花草。 朋友指着一朵花问王阳明, 你不是说心外无物吗? 这朵花自开自谢,难道是因为你的心它才存在的吗?难道它是由你的心所控制的吗?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也就是说, 你没有看见此花时, 你的心与这朵花都没有反应,处于寂静状态。 当你看此花时, 花的颜色才明白过来。 所以, 花在你的心中,而不是在你的心外。 |
先发到这里吧! |
这个说法与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说法非常接近。 贝克莱认为, 物体存在,是因为我们感知到它,而不是相反。 一朵花,我们感知它的时候,它就存在, 我们不感知它的时候,它就不存在。那么,难道一朵花有时存在(当我们感知到它的时候),有时又不存在(当我们不感知它的时候)?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贝克莱最后求助于上帝, 因为上帝时刻感知任何事物。因为上帝的感知, 所以,这朵花在我们没有感知它的时候,还是存在的。 |
(贝克莱无疑是哲学史上一个惊世骇俗的哲学家, 当然,另一个惊世骇俗的哲学家是休谟。) 不过, 贝克莱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的, 而王阳明谈心不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而是从伦理学,道德,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考察的。他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但这个结论却非常相似。 只是贝克莱的感觉不等同于心, 因为贝克莱考察认识论, 必须从感觉开始。 |
我们再来考察王阳明的“心不动理论”。 不过, 这个名词是我加上去的。 我们也从一个故事说起: 某年,王阳明在会试中没有考中。在发榜的那天, 许多落榜的考生在当场嚎啕大哭。而王阳明却似乎无动于衷。 众人觉得非常奇怪, 就过来问王阳明,为什么无动于衷?而王阳明却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 而我以落第动心而耻。 |
这就是王阳明的“心不动理论”。不过, 从“心外无物”出发,我们似乎很容易推出“心不动”理论。但这里显然环境仍然在起作用, 难道真的是“心外无物”吗?我们看到,“落第”显然是一个人所遭遇到的环境,是他所遭遇到的挫折,是心之外的东西,这似乎与“心外无物”相矛盾。 也许王阳明的意思是, 从主观上讲,是“心外无物”, 但事实上,是“心外有物”。 有没有谁知道王阳明究竟是什么意思? 也许郭知熠的猜测是对的? (郭知熠倾向于认为这个猜测是对的。不然,王阳明的理论就自相矛盾。如果这个猜测是对的,那么,我们后面的讨论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王阳明心学的改进与发展。) |
现在,我们再来看郭知熠的超存在主义。 我们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郭知熠的超存在主义假设外部世界是存在的。也就是说, 客观上是“心外有物”。对于一个物体, 我们也可以像康德那样, 搞一个“物自体”, 这个“物自体”是不可认识的。 与康德不同的是, 我们对于任何物体, 定义了“存在”这个新概念。 一个物体的“存在”是与之相关联的事物的集合, 而这些事物一起规定了该物体。 |
可以想象,一个物体的“存在”可以相当复杂。譬如人的“存在”,就非常复杂。 一个人的肉体显然是他的存在, 一个人的心灵也是他的存在, 一个人的父母,妻儿,朋友也是他的存在, 一个人的学历是他的存在, 一个人的职业,职位也是他的存在, 甚至一个人的脾气,性格等等都是他的存在。 因此,传统哲学只有观察者和物体, 而超存在主义,在观察者与物体之间,插入了物体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郭知熠说超存在主义是哲学历史上的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将改变整个哲学体系。 观察者(主体)所观察到的,不再是物体的表象,而是它的存在的表象。 甚至主体所思想的,不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的存在。你可以闭目思考一下, 当你考察一个物体时, 除了它的存在, 你还对什么感兴趣? 没有, 你所有感兴趣的地方并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它的存在。可以说,不认识物体的存在,你就根本不认识该物体。 |
我们举一个例子: 当主体考察一辆汽车时, 我们其实不仅仅考察它的一些由感官所感知的存在,如同传统哲学所做的那样。 这些存在包括它的颜色, 它的气味,它的硬度,它的声音等等。 当然,这些也是汽车的存在。 但除了这些存在外, 还有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存在: 汽车的质量, 性能指标, 汽车的价格, 甚至汽车的出产地, 厂商, 汽车可载的人数, 甚至汽车的主人等等, 而这些都是过去的哲学根本不考察的内容, 可是,它是我们真正关心的内容。 所以, 我们并不对汽车本身感兴趣, 而是对它的存在感兴趣。 |
那么, 我们也像康德那样,定义物体的本相存在,或者说, 是物体存在的本相,物体存在的本来面目 (它和康德的物自体类似, 不过, 康德是关于物体的, 而我们这里是关于物体存在的)。物体的本相存在是不可知的。 那么,在主体眼中的物体存在的本相我们可称之为该物体的主观存在(相对于主体)。或者说, 该物体的主观存在是物体的本相存在在主体眼中的投射。从物体的主观存在到物体的本相存在之间有着一条难于逾越的鸿沟,甚至于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以上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超存在主义。 |
恩,不错的话题。注意发布的节奏。点赞 |
但我们在这里主要感兴趣的是超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 超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它极端地强调人的主观存在。 在超存在主义的幸福理论中, 郭知熠一再地强调“重要的不是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而是世界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 用超存在主义的语言重新表述这段话, 就是“重要的不是世界的本相存在, 而是你的主观存在”。 所以,对于世界,我们不仅有本相存在, 还有你的主观存在。 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件, 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世界的一个存在, 那么, 在超存在主义的框架下,我们的讨论就非常方便。任何发生的事件, 我们可以用“存在”来表达,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讨论本相存在以及主观存在。郭知熠认为, 这种统一性和简洁性至少是超存在主义的一个优点。 显然, 主观存在是你的心的一部分, 它并不带情感。 你的心还有一部分对于你的主观存在进行反应,我们称之为“心动”。 也许从这些讨论你已经看出了超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某种内在联系。 我们将在下一篇具体地讨论超存在主义对于王阳明心学的改进与发展。 |
所谓“心不动理论”,是指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 他的心能够不为挫折所动。 王阳明在会试落榜之后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当其他人都因为落榜而伤心欲绝时, 而王阳明却似乎无动于衷。 但我们真的能够使得心不为挫折所动吗? 或者,难道我们对待挫折时,没有其它的应对之策吗?我们来看超存在主义如何来处理挫折与失败。 郭知熠认为, 我们在受到挫折时, 心必然会动。 即使像王阳明那样, 表现得无动于衷,但他的内心还是在激烈的冲突之中。 因为你即使竭尽全力地想保持“心不动”,你的努力本身就表示你在“动心”了。你不过是通过“心动”的某种状态而达到“心不动”的另一种状态而已。 因此,“心动”是一种必然, 因为“心不动”也是“心动”的一种结果。 那么, 关键的问题就不再是“心动”与“心不动”的问题了, 而是“心怎么动”的问题。 心如何动? 是让心直线下坠,落入万丈深渊,还是努力地将心提起?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