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分形主义哲学——不确定性形态下的双向逻辑学》 -> 正文阅读 |
[哲学]《分形主义哲学——不确定性形态下的双向逻辑学》[第8页] |
作者:柳艺诚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分形学,是共产心经,现在为何要搞私有制,因为人的观念没改变,认为自己就是自己,花就是花,草就是草。可实际上呢?人和花草树木和不同人之间有分别,又无分别。我们与我们“之外”的人和事都是有关系而且互相影响的,就如蝴蝶效应里,蝴蝶影响龙卷风龙卷风影响蝴蝶一样。自然体或者分形体,同时存在私有和公有,也就是共产和私产并存。 |
有人肯定会提到我的分形主义不具有儒家的中庸思想;我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中庸”呢?其实,分形主义一样可以有“两全其美”,大家认为任何事都要折中,不要走极端。而我说的两“全其美并”不完全一样,折中只是其中一个办法,其他办法有无限种,比如先试试正面再试试反面,或者直接干脆走极端来个物极必反。你们可能觉得我不是矛盾吗?我之前也说不要走极端。哈哈哈,其实双向逻辑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要走极端的方法很多,有时走走极端,反而避免了一个更大的极端。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强词夺理?是的,我就是在强词夺理,试图解释强盗逻辑是如何工作的。 |
我说过古人很多都是双向逻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特指三国演义里的),在书中,此人行为矛盾,性格无常,但是又自有其道理,其中原因,出在他看问题的角度。他这辈子说得唯一一句真心话恐怕就是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大部分天子不就如此吗?天地不仁,天子亦不仁。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天子是也!所谓是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你看他还是庶人的时候就已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话说的如此不仁,如此的波澜壮阔,也是正常。 |
自我意识,是这个存的意志最极端的体现,甚至极端到物极必反,“我”最终能从万物中看到自己,然后就会想,我就是我,为什么其他的也是我,这不是矛盾吗?然后就发明一个“无我”,哈哈哈。佛他老人家就是极端自我中心的代表啦,物极必反,自私到极致就是无私,无私到极致就是自私。“无我”和“我”其实也是太极生两仪的一个典型例子啦。这两种意识状态都需要,为什么?因为没有意识的生物,没法像我们这样有效的“贪”。但我们又没办法向佛那样,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们不高超,是因为我们没有“无我”意识。我们不像佛那样既有“我”又“无我”。 |
人活一秒,就想多活一秒,存在以后就想要更多存在。你存在,其他也想存在,于是纷争就出现了,你要么灭了它,要么它灭了你。存的时间越短的东西,生灭现象就越多,基本粒子存在极短,因为它们容量不够。如果你想“存”更久,就不能去消灭,要学佛,学宇宙,容纳所有,甚至连你不存之面,也要容纳。 |
就如:爱吃糖的小孩,你禁止他吃,他八成也会偷偷吃。还有的小孩,生来不知糖是何物,你多此一举,告诉他不要吃糖,结果他真去吃了,哈哈哈哈。根本不爱吃糖的小孩,大人又觉得小孩身体糖分不够,逼人家吃,吃着吃着吃上瘾。无为,不是不作为,也不是不妄为,是不为了,不要带有目的性的去做事,否则你会消灭你的壮大。 |
添加完善: 【模态时态转换律——它首先是说,世界的存在是运动形态的规律。虽然我们通过事实发现规律,但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既需要自然事实,却也需要自然事实之外的“猜想”。摩尔说:“在一种情况下,物质事物确实真的存在,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我的感觉确实真的存在。因而,关于物质事物须要设问的问题不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定任何相应于我们的感觉的事物存在,而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定物质事物不存在,因为它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感觉的存在有完全相同的证据。”也就是说,正因为物质事物的存在和我们的感觉的存在有着完全相同的证据,所以,任何一种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一瞬间就骤然产生的,而是在产生之前就已经逐渐地有了萌芽形式的孕育过程,并且,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在形成之后,也不是就完全静止了,而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即人们把“世界是事物的总和”看成是实在模型,那么这意味着否定了“几何→物理空间”以外的空间,否定了现实世界以外的可能世界。如果人们对“事物”的分割过程,终止于某种简单性,那么就会得到“对象”或“原子”这样模态的形式。首先,原子是“几何空间→物理空间”的存在,或者说,原子是现实世界中的规律模型,而对象则是可能事态空间中的心理模态,或简而言之,对象是可能世界中的存在。虽然,“对象”和“原子”都生成于对“事物”进行分割的设想,但是,它们又是有着差别的,这种差别产生了转换。转换“对象”的分割是逻辑性的分割,而生成“原子”的分割则是物理性的分割。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象”依附于逻辑性的空间。而“原子”则依附于“几何→物理空间”。 可以这样理解,在形式为真的情况下,逻辑具有转换性,即从一种实在转换到一种虚构产生的规律既是在可推证的情况下构成,这就是所谓从模态转换时态的真值规则,即“模态时态转换律”。】 |
【因此作为逻辑性条件先导的规律,我们当以入世的意向性来观照本质直观的表象(或现象);也就是说我把这个世界的表象(或现象)看成是实在的“模态之模型”而能通过(当下的)事实之“时态”的把控的规则。 (注解:‘时态’英语语法中有‘过去进行时’、‘现代进行时’、‘将来进行时’,而我这里强调的‘时态’只有‘进行时’,也即所谓的‘当下’)。 因此,我通过时态转换模态,模态的转向时态的这种规律(规则)观照一切“A”(真命题),从任何A的角度去理解“B”(真表象或真现象)。因此,我认为“模态时态转换律”就是一种目的性立场的方法和分析的法则。】 |
【也就是说,“模态时态转换律”指令着任何“B”(表象或现象)都是关于世界所有事情的一个“观念认构”(作为思想的认知结构),一种“看”(本直观)的方法。而“看法”一旦被应用就成为世界事实的一个交互的范式关系,因此我们还必须关心从任何一个“B”(现象或表象)对所有(事实)事情的意见反思和扬弃,以便知道“B”(现象或表象)对世界的意义推证的过程。即需要分析一个“观念认构”的意义限度或者说它的“能量”规律,就必须分析它的“发生模态”和“发展时态”,即它作为如此这般的一套看法的观念“底牌”,这些底牌往往是不说出来的,或者是没有被批判的“潜台词”——在这里我将在下面的课程内容中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批示或隐嘲。假如分析清楚这些底牌,我们就可以知道各种“观念”(思想)是如何给世界制造了问题,或者如何错过了问题,或者如何搞错了问题。而如果要真正有效地检查观念(或思想)的有效性,就必须使用如此不确定前提下的解构。】 |
置顶了,支持老柳的学术作品。 |
顶,一直很喜欢楼主,我的观点跟你非常一致 |
慢慢看 |
确定它不确定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