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哲学 -> 开一个哲学帖子,记录我的思想 -> 正文阅读

[哲学]开一个哲学帖子,记录我的思想[第2页]

作者:phnomenal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相信唯物主义即是唯心。杂乱无章的世界注定一切的本质都是唯心。唯一的唯物主义可以确立的方式是找到科学界人类自然世界宇宙的大一统定律。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在平衡知与行之间的矛盾。为何知与行的矛盾需要被平衡?或者说我们渴望它们被平衡。是因为他们的矛盾与某种第三者产生了新的矛盾作用。本质上平衡的是后者的矛盾。
 
喜欢即欢喜。爱分为两种,一种是小爱,一种是大爱。小爱是自私与占有。大爱是担当负责保护理解宽容信任真诚。大爱是人类应该向往的境界。可是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能理解到小爱和欢喜。
 
各位,我要走了,因为我的哲学观不够坚定,被某些人的恶意伤到了。我梦想在四十岁前建立一套系统的哲学观。已经买了《苏菲的世界》开始进行系统的业余的哲学入门。下次再来这里时,是我每读完一本书的时候。
 
1. 我现在认为一个人的气质和自信对一个人是最为重要的。
2.不要拿自己有没有人爱来定义自己人生的成功或失败。有人爱不一定是好事,爱你的人也不一定是好人。人生的成功或失败是只靠自己的行为所决定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只由自己定义。外界的环境只是我们自己进行实践活动的对象。
3.目前我只对真实的事情、本质的事情和逻辑的事情感兴趣。不可否认,长期的数学学习对如今我的思维和思考方式有一定影响;信息网络时代大量的意识形态内容的摄入对我有一定影响;个人的成长教育环境和人生经历又对我的所思所想所认为所感兴趣的方面有一定影响。关于读书,其实我认为读书是在增加自己的负担,因为自己又要去思考很多书的作者的见解、观点。没错,我所认为的读书(或者说,读书真正令我感兴趣的地方),不是全然不加思考地欣赏或接受,而是吸收储藏一种新的观点留到实践或生活中去思考和去检验。这也决定了,我不大可能喜欢读小说家或诗人的作品,因为我追求的不是情感的消遣和诗意的表达。我更倾向于读有哲思的散文杂记,严谨的逻辑力量与博大的人文关怀并存的哲学书籍。只要读书,我必思考,绝不默认或承认它们就是对的或错的。
 
对于文学的理解
之前我一直对文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些困惑。不过在读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一书的第一章之后,从林语堂这位文学大师的口中,对于文学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林语堂的观点,文学相对于哲学更多的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追求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心情愉悦的表达艺术。我也很欣赏并认同这一观点,毕竟这是文学家的看法。而哲学,则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思考。哲学要想成为理论,必须系统。我们的内心要想不再经受痛苦,不再因外界而受影响或被动摇,就必须拥有系统的哲学。拥有系统的哲学,要么照搬别人,要么自己创立。我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哲学。
 
对于读书的理解
叔本华有一句话,引起了我对于读书这一行为的思考。已找不到原句,但大概类似这句“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越多,我们脑子里装的越多是别人的东西,在叔本华眼中,读书会使人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我一直对这种观点存疑,有种说不出的怪感,但一时不知如何反驳。现在,我通过一些倪海厦老师课程的学习,已经可以将这一问题归结为一个明确的答案。书籍的内容,仅讨论有意义有价值的书籍,我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含明确意识形态的,另一种是含有意识形态的(即哲学)。前者,可以狭义地归结为“文学”的内容;后者,可以狭义地归结为“哲学”的内容。对于“文学”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其上升到“哲学”的内容;对于“哲学”的内容,我们不能尽信书,要当成一种待验证待商讨观点的输入,要留在今后的实践中去检验。再形象一点,看“文学”的内容,就像在欣赏一部影视剧;看“哲学”的内容,是参加一场讨论会。
 
读书当然好。
问题在于为啥平时听别人说话都可以在心中嘀嘀咕咕某些想法,不会有什么信他或不信他的自我意识。他说他的,你想你的。
而看书就要生出了要信或不信书中观点的问题。
 
因为心情不太好,所以回来逛一下贴吧。浅谈这几天的收获。
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观念的冲击?这是问题的本质化,具体一点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言语的“中伤”?“严重”一点的是骂人,“轻微”一点的是嘲讽,轻蔑,丑化,谣言。但其实,“轻微”之类的外界言语更为缓慢而持续地刺痛我们的内心。
关于当时我选择离开贴吧的原因,也就是被有些人恶语相向,被中伤。这引发了我心灵的触动和对这件在我们各自的人生中近乎“频繁发生”的小事深深地思考。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类似这件的事是难以回避的。任何普通人都有可能会被身边的人给予言语伤害,更不要说那些大明星或伟人了。一个人要想成为有名望的人,就必须会面对他人言语上的中伤。甚至一个普通人想在社会中生存下去,都必须要面对这种外界主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这些事情,只有对人才成为挑战,反而对动物,植物,大猩猩,则是对牛弹琴。可以看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大特点是感性与理性并存(因为如果人是纯理性的,则也不会被这些行为所困扰),看到有些说法说人是天地之灵,便也赞同和理解。
举些例子,“举些”是因为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我跑了15公里的马拉松,在校园跑步的APP上发了个动态,有人留言给我说:“不会吧,不会吧,有的人跑个步都能有优越感了”;我在天蝎座的贴吧里发个帖子,闲聊一下感情,就有人跑过来说:“通过贴吧判断感情,你这种人就不配天蝎”。再“严重”一些的例子,就是有的人会骂你。我依据骂人的心理动机把骂人的人分成三种,有故意骂你的,这种人就是想要看到你被他骂生气,就是要看你痛苦;有生气骂你的,说脏话纯属他的个人习惯,脏话带着脾气一块出来;有纯属生气的,他说的脏话骂的根本就不是你。我就先说骂人这件看上去最“严重”的事,
首先,对于骂人的人,我们要有一点最基本的认知:根本没必要理会他们。我知道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会对于骂人的话产生一种“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就是一种反射,是人潜意识里对于自身价值尊严及他人认同的追求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实正如我们需要克服很多“原始”的反射类型或欲望一样(如同性欲),这种冲动也需要我们去克服,因为倘若不克服,就会对个人于社会的生存产生不好的影响或结果,往往表现为自身情绪的爆发,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之后便是更严重的一系列恶化连锁效应。另外,我们好像总是刻意地把骂人的话和自己挂钩,总是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认为别人就是在侮辱自己,自己就越想越气,实际上,很少有人是刻意地针对我们自己,大多数人其实是有意无意地情绪宣泄。再者,就算他们针对我们,又能怎么着我们呢?我们人生的价值尊严和意义岂是他们的疯言疯语可以定义的吗?他们说这话,只能是自降素质,何必浪费自己的心力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呢?
 
其次,我们依旧要从观念上把握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即“夏虫不可语冰”这一典故。孔子的学生在院落外扫地,一位身穿绿衣的人前来请教问题,并说:“要是我对,你给我连磕三个头;要是你对,我给你连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见状,当然是很自信地让这个人开问。这个人就问:“一年有几季?”,这个人说一年有三季,学生认为显然一年有四季啊,争不过他,就找孔子来,孔子告诉他们:“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也不敢反驳自己的老师,连忙给这个客人磕了三个头。事后,这个学生就问孔子:“为什么一年有三季呢?”,孔子说:“这个人穿绿衣,如同夏天的绿虫,最多活不过三季。”我们都是四季人,何必要跟这种人争论呢?
“夏虫不可语冰”这一句话实际上就道破了我要讲的全部的问题。生活中,“夏虫”,“三季人”这类人很多,这种人见不得你好,有事没事都来找你的事,说白了,就是小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小人的重要标准有两个:“谗言易入耳”,主动去说和主动去听去相信别人的坏话的人都是小人。“恶言轻出口”,带有恶意或者可能伤到别人的话语对他们来说就好像吃饭一样平常。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社会不是义务教育灌输给我们的象牙塔,这个社会是有区别于善人的小人的存在的。所以啊,何必和这种小人计较?
 
接下来,再将我的观点上升到本质的层面。
我们每个人总是时不时地陷入到与他人的某种比较中,有时我们甚至沉迷于这些比较中无法自拔,而给自己带来自卑,迷茫等不良情绪体验。我将这种我们用来作比较的抽象对象称为“客观存在的外在差异”。比较显然就可以认为是面对这种“客观外在差异”的一种态度。显然这种态度是不尽然的。如何面对“客观存在的外在差异”的答案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因为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一问题。我给出的答案带有一些唯心的性质: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mission和position,没有必要因为差异性而陷入自我怀疑或否定。
如何面对外界或他人与自己的观念不符带来的外在冲击?
此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建立自己完备的,全方面的哲学体系。
人与外界相联系的过程中所有痛苦的来源几乎都是观念差异,观念冲突,观念矛盾所导致的。物质性的痛苦往往不能彻底摧毁一个人(不能完全使一个人丧失行动能力),但精神性的痛苦对人的行为的支配作用就要强大得多,它可以完全摧毁一个人,使一个人生不如死。
精神性痛苦的来源包括:自己客观发展过程中主观性上产生的与外部世界的不相适应;自己主动与外界交流过程中显现出的观念性的差异;外界主动对自己产生的观念性的冲击。总的来说,精神性痛苦是自身观念与外界观念或物质相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解决精神性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从自身入手,二是从外界入手。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哲学 最新文章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谈谈唯心主义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现代的社会形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12 18:21:27  更:2022-01-12 18:30:1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