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叩开终极之门 -> 正文阅读 |
[哲学]叩开终极之门[第1页] |
作者:七月杉0703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生命的诠释》第二十一章 本能 在物质演化和体现宇宙意志的过程中,“记忆痕迹”显示了无穷的魅力。在《自然法则》一章中,笔者曾叙述过能体中被湮没的那些个性,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被湮没的个性就是先哲们在研究心理学时所发现的“记忆痕迹”。也就是说,记忆痕迹实际上就是个性的一种内容。能体记忆所保留的运动形式,客观地营造了“能”所可能表现的环境,“能”的神性,也只能在这“可能表现”的环境中,以相应的方式进行体现,而由此相应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我们认知中能体的“本能”,同样也是我们认定的能体“个性”的内容。客观上,那些个性内容,在生命的演化中编制了我们现今认知的基因密码。 |
在先哲们的思想体系中,一直以来总是将“本能”视作生物单位的“本体”派生出来的能力,因此,他们无法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性质的能动体,是一个超然于宇宙自然运动的生命单位,是一种在自然演化中偶然产生的智慧体。虽然这一智慧体的生命时间很短暂,但它的智慧却会因种群的繁衍而得以延续。尽管这智慧的延续与自我已毫无关系,但庆幸的是自我在这智慧的延续过程中起过一丝作用,并由衷地认识到这一丝作用犹如长链中每一单环那么重要而认可自身的存在价值。他们虽然也因生命的短暂而无可奈何,但他们尽量摆脱自私的狭隘,将自己升华到种群中去解读生命的意义。然而,似乎他们也模糊地看到了自我并非像表象那么单纯,他们觉得智慧的延续总在某一个层面中与自我仍有联系,于是,他们就想象自我会在某一个时段再次出现,一如叔本华哲学思想中所描写的“生命之圆”。叔本华认为自我总是存在的,只是自我存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存在于宇宙的时间中,一种存在于当下的现实中。他所描写的“生命之圆”是整个宇宙时间,而“当下的现实”就是这个圆上的切点。当自我在这个切点上再一次与宇宙时间交汇时,今生的自我又一次出现了,反之则又回到宇宙时间中。 |
虽然叔本华这种自我再现理论不同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灵魂轮回说,但却逃避不了轮回之嫌,其关键就在于无法摆脱心灵的个性化思维,总是将心灵看成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由于我们对自我意识的不理解,在能力个性化的表现中,我们对心灵的存在性理解也个性化了。当然,这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当人类科学尚无法去窥探物质和能的关系时,你要让一位先哲完全脱离“能”的认知去准确地解释生命当然是不可能的。 |
说话间又回到了本题,那就是“超越自我”,我们若想准确地观察生命,就必须选择一个正确的视角,而这个正确的视角无疑就是“超越自我”。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记忆痕迹”与“本能”的关系。 所谓本能,在此之前人类的理解,是指那些不在意识范畴内的生物行为的能力表现,也就是说,本能来自于生物能力中的“无意识”。然而,当我们理解了记忆痕迹的实质以后,我们同时也应该理解,本能实际上是由能体个性成就的“能”的条件反射行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个性内在的局限性,从而造然了“能”的条件反射行为的具体化和细分化。由此我们可以明确:由个性塑造的“能”的条件反射行为,就是我们对该能体“本能”的解读。 |
生命能力表现有两个部分,其一是精神部分,其二是物质部分。精神部分是生命的真实内涵,它实际上是宇宙意志的涵义,本质上是能动性的描述,我们在理解生命的过程中,要规避对生命形式化的解读。然而,能动性又必然是通过基质表现出来的,基质是精神的表现元素,精神的客观性只存在于基质层面。由此我们也能认知,基质作为物质表现的质量原点,其不仅是精神性的,而且也是心灵唯一能够直觉的感应对象。 |
物质部分指的是我们通过物理观察认知的运动单位。由于这种认知源于我们对物理的观察,所以,之前我们并不认为物质元素是具有精神性的,也并不认为物质在存在性上根本是抽象的。即便我们理解物质运动是由能的存在而造然,但我们仍然认为能是内在于物质之中的,能与物质是两种内容的存在。当然,如今我们的科技发达了,在理性的推演下,我们已经认识到物质与能的同一性,但我们还是没有突破对能的精神性解读。 |
物理运动是由基本粒子所成就,基本粒子是由基质所造然,而基本粒子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能体。能体中的基质在存在性上是宇宙整体的,尽管在构成能体的当口,它的“能”被瞬时局限在一定的范畴之中,但在整体的精神氛围中,彼此的性质生成的信号作用仍然是互相感应的。也正因为这种感应是整体的,能体之间就有了客观的信息沟通,并形成互动。这种互动,从能体自身的角度出发,直接表现出生命意志的倾向性(这种意志上的倾向性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生命中的内驱力),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旁者构成进一步的互利体系,形成新的升级版的能体。应该明确的是,物质中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诚然是生命的体现,它客观影响着能体的建构和能体的发展。事实上,能体虽然不能与生命划上等号,但它却是表现生命行为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种机制。因此,能体的有机活动,实际上表现了生命的行动能力和生命的行为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表现,在无意识状态下都属于能体的本能。也就是说,先哲们认为本能是由生物单位的“本体”派生出来的认知是狭隘的,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根本而言,本能是由“本质”派生出来的,生物单位的本体,在这一基础上恰恰是由本能建构的,只是这一被建构起来的本体机制,进一步创造了“能”所能表现的客观环境。这也就是说,一切能体的本能,并非来自偶然的无中生有,而是来自天性本能的衍生,能体的本能所表现出的一切神性行为,皆源于自永本质神性的个性化。 |
我们要理解的是:在化学反应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以自身的个性本能进行参与的,分子能体的个性本能如果不适应环境条件,事实上它是对该环境排斥的,不会参与化学反应的。反之,如果环境条件是适合的,那么,能体在个性本能的倾向性驱使下,就会积极地参与。这种参与是在本能倾向性驱使下的条件反应,是吻合能体本性的,因此,相对于能体本身而言,是快乐的。弗洛伊德在阐述对原我的认识时说道:“那经济的因素,或如你们所愿称呼的数量的因素,乃与快乐原则有密切的关联,而且支配了其所有历程。本能的感情依附,在于寻常发泄——依我们的观点,这是原我内的一切——之性质。” |
就人而言,初生婴儿的一切能力都来自于本能,这种本能完全是由遗传的基因密码决定的,而基因密码又完全是能体的“记忆痕迹”所编制的,那么,能体的“记忆痕迹”与生物体“本能”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就清楚了。对初生婴儿的本能理解是特别重要的,这使我们能够知道:初生婴儿是不具备思维意识的,因而没有“自我意识”,而只有“本我”这一生理体系保留的记忆痕迹的存在。这也就是说,生命本身并不存在个性心灵的“自我”,所谓的个性心灵,实际上是由心灵通过个性灵魂的经验阅读而生成的自我意识上的心理内容,它是由个性灵魂生成之后的产物,而不是游弋在宇宙时空中的某一种本有的抽象单位。 |
严格地讲,就生物能体而言,本能是生命体原来就具备的由“记忆痕迹”编制好的肌体或器官的行为能力。能体在生命意志的努力下,相应环境适时地打开“记忆痕迹”的大门(此处也可以这样解读:环境相应地激发了记忆痕迹的内容),生命体中的神经网络(此间当有另外一种网络,以后再详细阐述)就会沟通“记忆痕迹”呈现的信息,并将之传送到各相应的职能器官,各职能器官同时会作出应有的反应来履行自己的职能。这种不通过“思维意识”,仅仅依靠自身的基因密码,在“无意识”和“潜意识”作用下的行为,就是我们认知上生命体的“本能”。因此,它与心理因素无关。它是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状态下各能体之间直接感应下的结果,是一种肌体或器官能力的条件反射行为,犹如眼睛干燥时眼睑会眨下润之一般。(解读这样的“条件反射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梦游的机理,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植物以及低等动物的行为模式) |
在此,想提醒读者的是辞义的拓展,我们有必要将能体本身的能力和我们对本能的习惯理解加以区别。严格的讲,所有能体在相应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一切能力都是该能体本身的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上我们知道: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能力,实际上都是基因密码编制好的个性内容,只是我们习惯上将“本能”这一辞,特指人的意识以外的能力表现。事实上,意识或意识下的行为也是本身能力的表现,如果我们意识到的内容,超越了我们生理能力的极限,我们是无法用本身能力去直接表现的。认识到这一点,人就更没有什么可以自大的了。 |
从条件反射的行为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宇宙性质中感应天性的客观存在,以及直接表现时在生命中的精神体现。弗洛伊德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之后断定:在人类自觉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种人们没意识到的内驱力,这个内驱力时刻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里,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这便是无意识。在经过更多的研究以后,他进而得出结论说:精神活动本身都是无意识的;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只不过是整个精神生活的片段和局部。 |
按照弗洛伊德最初的理解,无意识主要来自个人早期生活特别是幼年生活中那些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医疗实践的证实:当他以诱导的方式让病人说出那些被压抑和遗忘了的经验时,病人的症状立刻大见减轻甚至完全好转(实际上这是一种变相的能量渲泄方式,它所起到的相应效果,并不能证明无意识内容就来自于个人早期生活特别是幼年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心理内容)。弗洛伊德因此认为:无意识是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的集合场所,它们是文化和道德意识中不能见容的部分,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打上了“性欲”的烙印。 |
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以“性欲”来解释无意识的基本性质。他认为性的需要并不是人类生活唯一的基本需要,相反,人的“精神需要”有时反倒比“饮食男女”更基本更重要。精神需要中最重要的是对于神话、宗教和艺术的需要,这一需要不仅涉及人生意义这一终极问题,而且非常现实地涉及人们以什么方式共同生活的问题——例如只是出于物质需要和性的相互利用聚集在一起,还是在宗教和神话的庇护下共谋发展并避开可能面临的毁灭和灾难。 |
从这一基本思路出发,荣格赋予无意识以极其深广的内容和意义。这首先表现在从理论预设上假定无意识具有非个人和超个人的特性。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