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心理学 -> 浅谈一下辩论和相关辩驳技巧。 -> 正文阅读

[心理学]浅谈一下辩论和相关辩驳技巧。[第3页]

作者:楚芒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愿与君共斟酌。
 
●明明白白的糊涂——还欠缺点什么
虽然我们非常想在人际沟通中锻炼得快嘴利舌,并从此不再因那些让人讨厌让人烦的胡搅蛮缠而生气。但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例如,有人问我们:“鲁迅就是周树人?”“对!”“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没错!”“那么周树人也是浙江绍兴人啦!”“当然如此!”
事情到此还不算完:“2/4等于1/2?”“对!”“2/4分母是4?”“对!”“那么1/2分母是4?”“耶?”我们有些糊涂了。
上学期间,有个“讨厌”的老师一次宣布:下星期进行一次考试。事先不通知考试日期,并且,如果在准备考试的那一天早晨,你们知道了“今天要考试”,那这一天就不考试了。
同学们真是有点恐惧了,但有位“预言家”却高兴地宣布:“老师考不成啦!”“为什么?”“肯定最后一天不能考试。因为只有最后一天,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天一定考试’。这样,按照考试的前提条件,这一天就不能考试了。所以考试的最后时间只能往前提一天。但这样仍然存在着上述的问题,所以只好把考试的时间再往前提一天……这样一一排除‘最后一天’,能够考试的时间就一天也没有了。”
“对呀!”我们很高兴,但晚上睡觉还是不踏实。后来也“烤糊了”。
找工作时,到某公司应聘,发现报名的有100人,但只录用1人。想到被录用的可能性只有1/100,不免忧心忡忡。但“预言家”又来开导了:“你应该高兴才对。你想,除你之外的99个人中,肯定有98个人被淘汰,这样你就与剩下的第99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你的被录用的可能性是1/2呀!”
是这个理。但1/100不可能等于1/2使我们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终于找到了工作,见一位同事被领导批评时,强词夺理:“有句拉丁谚语说得好:人之常情在于犯错误。”有这么一句拉丁谚语?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犯错误是人之常情”。想说两句什么,但不知从何说起。
“预言家”的分析、论证不能说不严密,但结论却明显违反直觉。而那位同事的辩解究竟虽然明白他有问题,但哪里有问题,还一时糊涂。
看来,笨嘴笨舌让人生气,而“快嘴利舌”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思想沟通,并不总是按正常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总有一些胡搅蛮缠在干扰着人们相互之间正常的人际沟通。那么这些胡搅蛮缠的言语行为是什么?我们要想快嘴利舌,还欠缺了些什么。
 
殊不料,学习优秀的尤拉苏斯也不甘示弱,他也打了一个如意算盘:
如果我打输了官司,那么按照原来的契约,我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如果我打赢了官司,那么按照法庭的判决,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或者我打输这场官司,或者我打赢这场官司;
总之,我都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由于二人的如意算盘都是以自己的尺度判断官司的胜负,结果使得“半费之讼”也成了“魔鬼的律师”之例。
 
●“苏张之口”——中国古代的诡辩源头
先秦时代,专靠游说的纵横家张仪曾和苏秦一起投师于精通捭阖之术的鬼谷子。学成之后,张仪便到各国游说。在一次陪楚相喝酒时,楚相的一块玉璧不见了。众人怀疑张仪,说他贫穷,又德行不好,一定是他偷的。于是便不问青红皂白,捆起张仪,打了他几百鞭子。事后,张仪的妻子看到他那狼狈相,不禁叹息道:“你如果不去游说,哪能招来这场羞辱?”但张仪却对妻子说:“吾舌尚在否?”他的妻子没好气地说:“在呢!”张仪这才如释重负:“此足矣!”重视舌头就是重视论辩,其时论辩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诡辩就产生于古代的论辩中。
 
但在这讲究论辩艺术的年代,有一些论辩家为了播己之声,扬己之道,释己之理,不惜采用各种游说手段,正理歪理一齐上,只要能说服就行。例如,张仪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苏秦则游说其它列国合纵抗秦。“苏张之口”成为后人对能言善辩者的形容词。
汉代陈亮曾说过:“乃至战国之际,强弱之相形,众寡之相倾,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摇唇鼓舌,劫之以势,诱之以利,怒之以其所甚辱,趋之以其所甚欲,捭阖而钳制之,以苟一时之成事者,此无异于白昼而攫者也。盖其原起于鬼谷子,而成于仪(张仪)秦(苏秦)。”(《陈亮集·史传序·辩士传序》)《商君书·算地》则说:“谈说之士资在于口。”意即谈说论辩的人的本钱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也造成一定的“名实是非相淆”,这也迫使思想家们开始围绕表述事物之“名”的性质、内容、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辩论,并形成了专以辩论“名实”问题而着称的一个学派——名家。其代表人物有邓析、惠施、公孙龙。但在他们的关于“名实”问题的论辩中,为了显示他们的论辩技巧,他们经常进行一些奇特的论辩,如上述邓析的“两可之说”。惠施更是在对事物“名实”关系进行分析中,提出了分析事物道理的十个命题,这就是“历物十意”:“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些辩题在当时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是地地道道的诡辩,而惠施却“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启发,引导)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庄子·天下》)。
同时,惠施还与当时的“辩者”就二十一个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就是著名的“辩者二十一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青蛙)有尾”;“火不热”;“山出(有)口”;“轮不碾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影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对于这些奇谈怪论,“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庄子·天下》)。
 
●“靠舌头过活”——古希腊的诡辩源头
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越过无穷的点。在你穿过一定距离的全部之前,你必须穿过这个距离的一半。这样做下去就会陷于无止境,所以,在任何一定的空间中都有无穷个点,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中一个一个接触无穷个点。
阿基利斯(古希腊跑得最快的人)追不上乌龟。他首先必须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这时候乌龟会向前走了一段路。于是阿基利斯又必须赶上这段路,而乌龟又会向前走了一段路。他总是越追越近,但是始终追不上乌龟。
飞着的箭是静止的。因为,如果每一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时总是静止的,而飞着的东西在任何一定的瞬间总是占据着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那么它就不能动了。
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⑧]
一粒谷子不能说成是一堆谷子,再加一粒也不能说成是一堆谷子,这样一粒一粒加上去,永远也不会堆成谷堆。
拔掉一根头发不能成为秃子,再拔掉一根也不能成为秃子,这样一根一根拔下去,永远也不会成为秃子。
 
在这一时期,哲学上的论争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诡辩命题。
如被世人称为“辩证法之父”的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火”,又由于火是永恒流转的,因此,由火所生成的世界万物也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为了说明这种“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性质,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把老师关于运动变化的绝对性的思想绝对化,完全否定了事物的相对稳定和相对静止,干脆又提出了“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弄成了诡辩”[11]。
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芝诺,在为本宗本派的主张进行辩护时,也在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如他为了否定运动的存在,提出了自己非难运动的四个命题,即上面所列的“二分法”、“阿基利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运动场”。当我们看到这四个命题时,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古代“辩者二十一事”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奇谈怪论。
麦加拉学派也常常提出一些诡辩的命题。通过揭露论题的矛盾,使人限于困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上面所列的、由它的代表人物欧布里德所提出的“谷堆”、“撒谎者”、“有角的人”、“秃头”等。
这些命题如果按现代逻辑或现代哲学的眼光来看,一是开“悖论”研究之先河,如“撒谎者”就是一个典型的语义悖论。二是涉及到了言语行为中的“预设”问题,如“有角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语言预设句。三是涉及到量变和质变的矛盾问题,如“谷堆”和“秃头”就是关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的。但是,在这些命题的论证中,欧布里德也是在利用概念的灵活性和语言中的矛盾进行论辩,也是让当时的人惊诧不已的,所以说,它们也是诡辩。
 
●“一切都是幻觉”——古印度的诡辩源头
婆罗门问:“汝(你)为何名?”
提波答:“名天。”
问:“天是谁?”
答:“我。”
问:“我是谁?”
答:“狗。”
问:“狗是谁?”
答:“汝。”
问:“汝是谁?”
答:“天。”
问:“天是谁?”
答:“我。”
问:“我是谁?”
答:“狗。”
问:“狗是谁?”
答:“汝。”
问:“汝是谁?”
答:“天。”
婆罗门被折服。
 
●怎么去救火——误解和曲解的区别
“救火!救火!”电话里传来了焦急的呼救声。
“在哪里?”消防队的接线员问。
“在我家!”
“我是问着火的地点在哪里?”
“在厨房!”
“我是问我们怎么样去你家呢?”
“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吗?”
“我是问我们怎么开到你家?”接线员显然有些生气。
“难道你们没有司机?”报警的人火气更大。
 
现实生活中,这种“你说城门楼,他说小草头”的沟通屡见不鲜。这种不得要领的沟通,涉及到沟通交际中的语言环境问题。
人际之间的沟通交际,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双方共同具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在这种言语行为中,就有一个说话者如何表达与听话者如何理解的问题,也有一个交际成功的等级问题。说话者在“说什么”的时候,他的目的在于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听话者身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效果。如何理解“说什么”,是衡量听话者理解能力的尺度。
但是,语言的表达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歧义,从而造成误解,这就需要通过语境来限制歧义,以消除误解了。具体的语境总是独一无二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将一些含混的语言,变为意义确定的语言。在“如何救火”中,问者之“疑”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则会产生歧义,但答者却偏偏忘记了此时的呼救语境,在时间最为急迫的时候,纠缠于问者之“疑”的歧义上,使应答不得要领。而问者也没有在答者如此“不开窍”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问句”,从而也助长了这种“不得要领”。因此,从沟通交际成功具有等级性问题上看,由语言的表达歧义所造成的误解,是最糟糕的理解。
 
dd
 
dd
 
在这个故事中,由于听话者的理解无意背离了原意,只能说是糊涂的“胡搅蛮缠”。但是,这种误解只是谬误,还不是诡辩。如果听话者的理解故意背离了原意,就变成了恶意曲解,就是诡辩了:
“工作的时候不准吸烟。”
“所以我吸烟的时候不工作。”
这个回答,将“工作的时候不准吸烟”曲解为“吸烟的时候可以不工作”,这就是在诡辩了。
由于曲解是一种明显的故意,所以,听话者的曲解往往能招来说话者的讨厌和仇视。如“杨志卖刀”中泼皮牛二对“杀人不见血”这一“夸张”恶意曲解,非要杨志杀个人给他验证一下,其胡搅蛮缠,十足的无赖嘴脸,以至于杨志最后不得不杀了他,以验证自己的话“说得不错”。
 
●到底能不能——清楚的头脑
我们小时候可能都曾有过类似如下的打嘴仗:
长大了,我要周游整个世界。
你有那么多钱吗?
有!
没有!
就有!
就没有!……
……
没有我也能挣出那么多钱来。
不能!
能!
就不能!
就能!……
长大了,我们自然不会再计较这笔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了。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又碰到了更多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时我们甚至面对对方的那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好嘴”,气愤且又无奈地感到有点“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学 最新文章
我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测试
我好像有点奇怪的问题
有人听我倾诉吗
心理学是迷信吗?
无能的自己
吐槽生活滴内心小段子、幸福的店不幸福的店
大家有什么心理上的烦恼,都可以在此贴与我
求助!做高铁买的站票,有时候有空位宁愿站
我在高一下学期遇到了一个很敏感的同桌,他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4:41:23  更:2021-09-12 20:35:1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