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心理学 ->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 -> 正文阅读 |
[心理学]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第6页] |
作者:threats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我们没有这种能力,也无法学到这种能力。但是,我们无需有这种能力也可以过开心成功的日子。我们只要提醒自己两点: 1、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 2、抱怨事情不该发生是不让自己成长;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制造成功开心的机会才是重要。 人生在世,本来就无法要求事事如愿,每天出现的大部分事情,我们只能按实际情况而处理,从中努力取得更多更好,再继续走下去。例如,如果李先生能够赴会,两人可以开开心心地共享一顿午餐,在两小时中互相帮助对方有所提升,这固然是乐事;如李先生没有出现,你或者想到写专卖店信给多年没有联系的好友,或者好好享受那篇早就想读但一直抽不出里间阅读的文章,同样可以使这两个小时有意义,也一样可以开开心心。这不是更好的人生吗?那两个小时怎样运用能给你更多的人生成功快乐,你完全可以主宰,又何必任由一个“事情应该怎样”的信念来决定呢? 其实,这个态度,在12点半你坐下时便可以运用,人生便会更有效果。 |
|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之成功快乐,也只可以由自己找到。如要优先别人才有成功快乐,就算有这个可能,也是危险,因为别人既没有这份能力,也不一定会永伴身旁。别人也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争取他自己的一份成功快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顺便可以帮帮你,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要减慢或者放弃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去迁就你,对你的态度便难以维持长久。更何况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中,昨天纵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都有可能出现分歧;没有两个人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维持不变的。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不断地强化自己本人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他们会以自己为生命的中心,同时抱着“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信念,在为自己取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也使其他人、整个世界也有所提升。当他们加入一家公司,或者认识一位新朋友时,他们也本着同一个态度。就像你跳上一部公交车,是因为你要去某个地方(人生目标)。你注意到坐在你的身旁的乘客,既然有幸同行,你便与他分享沿途的风光,也从交谈中相互有所得(成功、快乐),如果后来发现的目的地到了,他自会比你早下车,但总可以开心地分手,更可以交换通讯方式,保持日后的联系。坐公交车是自己想去某处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继续自己的路途,继续取得更多的人生快乐成功,如果你的计划有此需要,你也许会比他更早下车,同样地你会开心地说再见和约好保持联系。任何两个人相识相聚,都可以用这个概念去解说共处的意义。当相互让对方提升的能力终止,也就是该分手的时候了。该下车便下车,需要继续坐下去便继续坐,人生本来就是如此。 当婚姻或工作出现问题,顿然感到自己很迷惘的人,往往就是在平日抱着“你应该照顾我”的托付心态。如果一个人有自己清晰的人生方向,工作的公司或配偶就会成为使自己前进得更快,取得更多的伙伴,而不是操纵自己的人生成功快乐的主宰。 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本来就是在我们的手里,既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也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永远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为此而努力。因此我们不应外求,也无法外求。 |
“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的心态是一份导致无法突破的执著情绪。“办法”不是指一个方法,而是指一个人至今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 你不难见到一些人固执于某种行为或处事模式而同时又对效果不满。这些人容易把责任推给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有一些人比较灵活,愿意尝试改变行为或处事模式,但经过数次改变仍然没有满意的效果,他们或是回复到最初的模式,或是放弃努力,而采取了一个“认命”的态度。虽然他们口中说已经接受,内心却不能泰然。 其实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这一点。然后是坚持一个灵活的态度:未达理想效果便不会妥协,进而不断地去寻下一个新的方法。 试想象你今天回家的时候,走到街口,发现因为旧楼倒塌而封了路,什么人都不准通过,你会怎么办?你会有三个选择:(1)放弃返家的念头;(2)坐在路边等待街道重开或怨天尤人;(3)去找另一条路。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和的确很想返家的话,你不会考虑第一和第二个选择,而会集中精神去找第二条路。如果第二条路刚巧也因火灾而封路,你会怎样?你会去找第三条路吧?如果第三条路也因水浸而封闭了呢?你会找第四、第五或第六条路,直到你返到家中为止。 如果“返到家中”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标,你会一直尝试,什么路都尝试,包括租用直升机、挖地道…… 在你的人生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标?在使你得到成功快乐的人生之路上,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标?在你达到成功事业的路上,找到突破口是否很重要?如果它们的重要性值得你继续向此方向努力,它就值得你去不断地多找一个方法,再多一个方法,再多一个方法……无论你过去尝试过多少个方法,总有另一个方法是你未知、未懂、未学、未想过的。就在看这一句话的数秒钟里,世界上又增加了多少解决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
某个目标是否值得你去努力,只有你本人能够决定。但是某个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尝试,却只需问三个问题,如答案都是“Yes”,请不要踌躇,马上去做吧!这三个问题是: 1、结果对我有好处吗? 2、我想在短期内得到这份好处吗? 3、这些好处,能否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要求? 旧的做法既然无效,重复旧的做法就等于坐在路边等街道重开;抱怨环境条件不足,只不过是放弃返家念头的借口而已。任何新的方法都比旧方法有多一分的成功可能,何况多尝试便会使自己想出更多的方法。为什么你不能成为第一个找出解决方法的人? 结论:打破这三个思想上的框框,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困境便会消除,我们更能使自己快速轻松地达到人生的目标。总结打破这三个妨碍性思想框架的办法为一句话,那便是: 1、“应该如此”的办法:我们无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发生了的都是应该发生的。我们不应坐在那里抱怨,而应该接受和凭现有的情况做最好的配合。 2、“托付心态”的办法:每个人照顾自己的人生,不假手他人。 3、“没有办法”的办法:凡事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我总有选择。 |
【意义换框法】 “意义换框法”是NLP技巧“破框法”中最常用和最好用的技巧。它完全只凭言语和思想模式而得出效果,是NLP的改变信念技巧中最快速最容易的一个。“意义换框法”是找出一个负面经验中的正面意义。它的概念基础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只是人加诸上去。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义,则一件事情—— *可以有其他的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 *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试想一下,当你用一块石头去锤打一颗钉子,或者赶走一只老鼠,你赋予这块石头的意义是什么?它本来有这些意义吗?再想一想,一块石头可以有多少用途? 把上面问题引出的意念放在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甚至环境出现的一些情况上,会给乐什么启示? 下次坐车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可以试想一想一只曲别针有多少用途。也许这样会明白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是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思想。 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止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这便是意义换框法。 意义换框法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例如:“因为上级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 方法是把句中的“果”(工作不开心)改为它的反义词,再把句首的“因为”二字放到最后,成为“上级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然后反复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写完,要求至少有六个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够接受的。以下是一些学员的杰作:“上级挑剔……” *使他无从挑剔 *使我提升得更快 *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 *使我变得更能干 *使我更快升级,脱离他的管治 *使我更有能力去另找新工作 *我要证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绪 *使我能清静愉快的工作 *证明在最难相处的上级的领导下我仍然能胜任 *证明我能超越任何压力 *使其他老板注意我,因而创造出换工作的机会 *使我有更优良的表现 |
试试挑选一条你觉得最好的,然后把整句反复地念数遍。现在,你再念本来的一句:“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内心的感觉有怎样的不同?本来的一句和后来的一句,你觉得哪句更舒服一点? 假如我是你的一位多年好朋友,三个月前换了工作,今天你见到我时注意到我瘦了,心情很不好,你问我有什么事,我说“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很不开心”,你会很自然地接受我的话,给我安慰、鼓励,你接受我的话的信念平台 是:“上级挑剔,当然不开心。”现在,你把内容转了180度,刚好是相反的:“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而你的内心感觉比上一句更好。这是因为你内心的信念已经改变了。信念存在于潜意识,感觉是最好的测试标准。 你是否注意到上面十多条学员想出来的杰作,每一条都是一个价值的改变:创造好新的价值,或者使本来的价值增强或转移了?这证明信念必须有价值的支持,而当价值改变了,信念也就能改变。 你可以试着把这一句“因为今年市场的经济疲软,所以我们会失败”,用同样的过程改变其意义,看看效果怎样。 意义换框法是NLP的换框法之中最常用而且是十分有效的改变思想技巧,它可以在两三句话中便运用出来,在辅导工作中尤其受欢迎。有一位为人很好的医生,他不能拒绝找他就诊的病人,这使他有过多的业务,休息时间不够,家人也抱怨他只醉心于工作,而忽略了他们。NLP大师问他一句话,便收到了辅导的效果:“学会了拒绝一些出诊要求如何会使你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
【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环境里其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更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对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了有关的信念。例如:“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是不会有人买的。”做法是说出至少三个例外,但先要把兔子由负面词语转为正面词语:“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在什么环境里会有人买?” 再举一个例子:“年纪大了,与年轻人竞争不过。”先修改为“年纪大的人,在什么环境里比年轻人更强?”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很多表面是绝对正确的说法(其实都是规条),把人们牢牢地束缚着,运用环境换框法,可以把它们打破。很多信念的确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处事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信念在所有情况中都是绝对有效的。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帮助我们做到三赢和达到成功快乐人生的工具之一,但是要记得它们也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工具不应操控我们,所以我不应把信念变成我们的“神”去绝对地维护。当某些信念妨碍我们达到上述人生目标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修正、移开(暂时)、扩充(兼容)甚至改变。 前面说过的中国传统的规条说法,例如: “节俭、谦虚是美德。” “食不言,寝不语。” “子女应该孝顺父母。” “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伦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你可以试举出三个情况,对这句话不适用的吗?(为了避免争执,暂且假定“孝顺”就是听从父母的话以使父母开心。)如果不列情况出现,身为子女的未必会遵从这个信念吧?比如,父母叫子女贩卖毒品;父母逼子女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父母侵犯子女。 环境换框法在辅导上,对一些因为自己一些特质而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内心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等的个案最为有效。例如:喜欢多说话或者不说话;觉得自己学历不够,或者相貌不出众;长得太高、太矮、太瘦或者太胖。 一位银行家对女儿的固执个性很不满意,父女关系弄得很糟。他去请教一位NLP大师,大师问他:“当你的女儿与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过分的要求时,你想不想你的女儿固执一点?”银行家顿悟。其实固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取决于在什么环境中运用。他以后便再也不针对女儿的固执发脾气了。(其实固执的人有一大好处,就是每当他认识到什么是更好时,他便会坚持那更好的做法,无需别人经常提醒——这也是运用了环境换框法。) 环境换框法和意义换框法往往可以共同使用,在同一个情况里发挥作用。 |
一个人做或不做任何事,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控制。一个人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意识层面对某事的价值排位,较难的是了解本人潜意识层面的价值排位。所以,找出潜意识的价值排位,他便能认识到内心的推动力,再加上对某些价值做创造、增大、转移的工作,他便可以使本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更为和谐合拍了。 “价值定位法”能够帮助一个人了解潜意识的价值排列。知道了内心对事情的看法,他便可以理性地调节行为去满足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的需要了。“价值定位”可以由另一个人协助之下做出,也可以凭练习训练自己做出。下面指示是由朋友帮助为一个人做辅导。 朋友先请这个人找出4-6个对有关事情(假设是工作)的价值,把它们写下,请这个人按重要程度排列次序,选最重要的三个做“价值定位法”(假设A、B或C)。 下列过程中,朋友必须引导这个人用感觉(很多人会说是用“直觉”)而不是更改分析去做选择。用感觉做选择的表现是:这个人两眼凝望着辅导者的两个手掌,快速地在上面扫射三两次,然后不假思索地说出选择,同时用眼神或手指点明他的选择。如果这个人用理性分析,他的眼睛会显示出内心在思考的信号,口中或者念念有词,或者表现出踌躇不决,并且会用更多的时间做决定。 |
朋友面对这个人坐,伸出双手手掌给这个人看着,告诉这个人:“想象这里有两分工作,它们其他的各项条件都同样地好,差别只有一点点,(朋友稍微提高左手手掌)这份工作的A价值很足够,但B价值却少了一点:(朋友稍微提高右手手掌)这份工作中的B价值很足够,但A人会却差了一点。凭感觉、你选择哪一份?”假设来访者凭感觉选择了A价值高的一份。 朋友把双手放下再拾起,对这个人说:“现在又有两份工作让你选择,它们各项条件都同样地好,差别只有一点点:(朋友稍微提高左手手掌)这份工作的A价值很足够,但C价值却少了一点:(朋友稍微提高右手手掌)这份工作的C价值很足够,但A价值却差了一点。凭感觉,你选择哪一份?”现在,假设这个还是选择A,朋友需要再做一次上述的程序,让这个人在B与C之间再做一次选择来找出哪个价值是第二排位。 三次的比较选择中,这个选中两次的就是他潜意识里认为最重要的价值,选中一次的就是次要的价值。现在,可以把这个结果与开始时这个人写下的排列次序(意识里的价值排位)做出比较,差距越大,内心的矛盾冲突越大。 |
以下是针对测试结果的一些指示: 1、如果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定位一致或十分接近,这个人对目前的工作是满意的,短期内不会想有改变。 2、如比较选择的结果A、B、C各一次,那是显示这个人对本人追求的价值本身认识不够清晰,朋友可以用话语引导这个人的潜意识去做一次清晰化扫描,把每一个价值的定义做检定工作,例如“被肯定”:“被什么人肯定?上级、同事、下属、顾客,或者某一些你特别在乎的人?”“次数有多频繁?每天一次还是一周一次?”“用怎样的方式?口头或书面?单独相对时还是在其他员工面前?” 3、在做比较选择的过程中,如其中一个价值是收入或工资,这个人往往会问“少了多少?”最佳的回答是“约10%”。在一般情况里,这个减少数字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不能负担。 潜意识不能处理两项以上的选择(那是意识和理性负责的工作),所以每次给它两项价值的比较,它会很快让我们知道内心什么才是最重要。这个简单的技巧曾经帮助很多人解决很困扰的情况。 |
【第三章 自我价值】 在我们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自我价值的建立,即做到自信、自爱、自尊,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功与快乐。其中,自信是最可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卑者,在很多人、事、物面前把自己缩得小小的,拘谨、胆怯、卑微、苟且、犹疑、逃避,内心充斥着很大一份无力感;自负者,往往把自己膨胀成一个性情嚣张、目空一切、刚愎自用、霸气十足的大力神,其实威武倨傲的表象下可能掩藏着一颗虚弱的灵魂,真正反躬自省时,会发现仍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唯有自信的人,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希望,从容淡定中自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宁静安神里洋溢身心和谐的力量。逆境中,它帮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葆有一份不屈不挠的动力;顺境中,它让我们热爱并享受人生。自信,提升着生命价值,并将造就我们的未来。然而,人群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卑或者自负的人,我们又如何建立足够的自我价值呢?这正是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
【身份、角色与自我价值】 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分,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这个人做或不做些什么、有什么计划、内心在隐藏或者逃避些什么,全部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人的“身份”需要。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身份”照顾的是在任何所处的环境里的整个人,而“角色”照顾的则是这个人针对某些人、事、物的他。可以说,一个人的所有“角色“加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这个人在他的生活里,必然与很多人、事、物拉上关系。针对这些人、事、物,这个人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例如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儿子的“角色”,在写书的时候是作者的“角色”,站在台上讲课时是讲师的“角色”,在酒楼吃饭时是顾客的“角色”,……所有这些“角色”合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有千千万万的角色,当我们把焦点只放在某一个情况里,例如我跟妈妈在一起,我们也会把我的“角色”当作是我的“身份”了。 |
在每个角色里,一个人都有他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跟另一个角色里的一套有所不同。这个人可能有一百个朋友,这个人便有一百套各有些许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例如其中一个朋友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这个人面对张三时他的角色是“张三的朋友”,那是与“李四的朋友”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些不同的,所以这个人有些事可以对张三说,而不能告诉李四。 这就是说,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整个人(“身份”)便是**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也许最恰当的比喻就是钻石。一个人是整颗钻石,钻石上每一个切面代表了一个角色。 一个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可能与另一个的有冲突。也许有人这样问过你:“当你的妈妈和爱人同时掉落水里在,你会去救哪一个?这个问题就是把两个角色之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冲突出来。也许当你单独跟妈妈在一起时,你认为妈妈就是最重要的,比本人还更重要;而当你单独跟你的爱人在一起时,你也认为他/她是最重要的。现在,有人你把两个角色里的信念对比,你便感觉到其中的矛盾了。 |
假如这颗钻石是蓝色的,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一个都看到同样的蓝色,这就是最自然和纯真的。这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不容易做到。对很多人来说,如果只是追求一个有成功感、满足感和快乐的人生,也不一定需要这样做。私心和功利主义使每一个人都觉得有需要在某些角色中表示出一些别的颜色,例如说些虚伪的话,做一些得到别人好感但是违心的事,甚至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尊严等。有些课程教销售员如何只求卖出产品而说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是当销售员与顾客成为了朋友,便为以前的欺骗言行感到难受了,这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这些想“成功”地活在今天的社会里所无法完全避免的行为,区别只是轻重大小。大的是违法乱纪,小的是法律允许,而受到本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批判。 在另一个方向,若要做到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蓝色的自然矣纯真,这是说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同一个标准,非常不容易。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或从未谋面的非洲黑人的孩子有同样的态度和付出?如果一个人坚持在精神上的进修以达到这个境界,他往往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脱离现实世界的生活模式。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总是在改变,所以,今天你对与某个朋友的感情是怎么样,未来的一年里可能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导致你的一引起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改变,因而这份感情也会改变。这些改变可以只在潜意识的层面进行,而意识没有察觉。过去十年没有网页,你以为对他的感情还是一样,而事实上,十年的人生经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你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只有当两人再见面谈话时,才发现感觉已经不同。 所以,角色仍是一样,而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常在改变中,身份还是一样,李中莹还是李中莹,但是,今天的李中莹不同于一年前的,也会不同于一年后的李中莹。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学 最新文章 |
我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
心理测试 |
我好像有点奇怪的问题 |
有人听我倾诉吗 |
心理学是迷信吗? |
无能的自己 |
吐槽生活滴内心小段子、幸福的店不幸福的店 |
大家有什么心理上的烦恼,都可以在此贴与我 |
求助!做高铁买的站票,有时候有空位宁愿站 |
我在高一下学期遇到了一个很敏感的同桌,他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