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职场天地 -> 什么人进投资银行,投行面试流程 -> 正文阅读

[职场天地]什么人进投资银行,投行面试流程[第52页]

作者:Scorpio_CJ
首页 上一页[51] 本页[52] 下一页[53] 尾页[6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非常抱歉啊,大家。
    消失了有一阵子。
    希望周末能有空把面试那些再写完。
    反正估计要在公司加班咯。

    然后回答下问题。

    最新的行业情况是,投行的春天已经确认结束,大行的裁员应该还是陆续有来。很多5年前过分扩张的投资银行,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资本市场会逐渐回归到理性,不论是corp fin, trading, sales 还是 research 都会有一个理性的回归。
    宏观driven的投资机会在走下坡,但是离触底还早。

    好,洗澡前我回答一条问题啊。。。 let me see...
    @snoopy0213 2012-07-07 12:16:50
    楼主写得非常精彩。很真实地写出了一个sellside analyst 的生活。 我在美国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基金做分析员,我认识的sellside analysts 都跟楼主一样,非常的辛苦。 总要出差到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客户,见不同的管理,或者带着管理层见投资人。在这边年轻人在大行里做到publishing analyst 不容易因为位子太少了。一般都是在投行干几年回去读书或者转到buysid......
    -----------------------------

    谢谢支持!
    呵呵,我身边的一些hedge fund最近都收手,今年performance都还可以。
    最厉害的 abs return有 20% ytd.... 还谢谢了一下我,我推得一个公司 ytd 30%+,呵呵,我的日子暂时还算好过...

    大行其实在之前的浮躁里面无法抽身,很多人仍然不肯面对easy money era has gone... long gone...

    很多人干脆现在都去买 US t-bill...
    这是前所未见的。

    未来何去何从,非常有意思。
    当然我还是要继续写报告。
    幸亏一个报告没出,本来initiate的,如果出了,现在 -40%....
    呵呵,团队的力量大,老板就说那个国家在大选,先别出。
    我本来也不想出, DCF 出来的valuation非常低(我的假设已经非常aggresive了),但是股价当时非常高。我自己觉得很担心,幸好没出...

    最近越来越看一些分析员不顺,根本TM就是胡扯,DD做的机器不好,随便拿数字说事儿,对公司管理层也不了解。

    这不是害人吗?

    研究员最怕就是人云亦云。而且DD做的不到位。

    anyway...
    身体很重要,没必要每天睡觉5小时,然后拼命工作。
    而且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对社会进步没有任何价值。
    纯粹在给有钱人打工,帮他们保值。

    希望大家能有一个辩证的看法,看待高薪的工作。

    但是我还是非常感谢投行,是他令我迅速成长,安抚了我那颗不甘于被温水煮死的心。
    呵呵
    @kyss2 2012-07-18 21:38:37
    一直关注lz的帖子目前还在爬楼中..
    最近打算看lz推荐的 the accidental了..还有老师推荐的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和 stock market wizard..
    对于投行这个神秘的职业多少有了些概念=v=皮下是学生党 lz能不能仔细讲一讲具体有哪些部门分别做的是什么呢?或者有什么好的链接可以清楚看清内部的构造之类的吗
    麻烦楼主了~
    -----------------------------


    我打了好多刚才... 后来 crash... 都没了。。。

    我只能…. 尽量简短啊…

    之前有帖子说过前台的职能。
    基本上: Corporate Finance, Trading, Sales 和Research

    Corp Fin 是一般俗称的投行部,里面有并购部门,股票发行部门,债券发行部门,然后还有个ECM。主要是做一级市场,而不是二级市场的日常买卖。
    收费按照咨询费 + 发行费 的方式,咨询费可以是定期的也可是transaction based
    并购的话,基本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双方可接受的条件,达成买卖。
    可以是公司的股份,也可以是个别资产。
    然后购买的时候还有零零总总的各种问题,例如股权的重组,分配等等。。。

    ECM是一个法律架构 – 防火墙 引申出来的介乎于 sales 和 投行 的部门。
    因为很多时候投行无法直接给销售信息,因为销售在二级市场,太敏感。而wall crossing: 销售接受投行的信息,有的时候过程繁琐,一旦真出了问题,很可能是关掉shop的危险。所以逐渐就有了ECM…
    然后ECM有个所谓pricing的职能,其实纯粹就是自己给自己贴金。
    Pricing is never determined by ECM…

    Trading 的范围很广,很多细分的部门都有trading。
    债券交易,衍生品交易,普通证券交易,商品交易,结构性产品交易等等。。。
    Trading大分为 自负盈亏的proprietary desk和 dealer,prop desk是自己买卖,最近著名的伦敦鲸就是这个。
    Dealer是帮销售,也是帮客户下单。不要觉得这个没有技术… 有些厉害的dealer自己创造market,自己cross, 很厉害,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volume,liquidity的资产。
    还有一些客户要这个多少,那个多少,一下long一下short, 都要dealer去搞定。

    Sales就是基本有trading的地方就有sales…

    Research
    是前线最大的支持机构。
    自己本身也是Sales. 我老板呢,是个 高盛,麦格理,小摩出来的40多岁大佬,他说的比我有权威咯,我引用:
    “you are the best sales for your own report”
    这个是他今天给我做考评的时候说的。
    剩下就是自己要做研究。
    我在一个Boutique,看基本面看的很多,公关基本不看。
    而研究很多时候要帮着投行(典型的就是IPO report),甚至 trader… 很多时候trader给个idea, research 也可以帮忙。

    在这个资本市场。
    投行现在有两个大职能…
    一个是帮着公司找资金,(corp fin)
    一个是经营赌场。(brokerage / trading…)

    里面充斥着各种人…

    呵呵,改天再详细些聊咯,哈。。。

    Night 啦~
    周末在公司再回。
    @玫瑰花下的真相 2012-07-18 23:51:47
    感谢楼主介绍的CFA,请楼主评论一下CAIA吧(另类投资分析师),详细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796200.htm 不知道和CFA相比怎么样,我现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工作,不知道是CFA还是CAIA合适,个人感觉是CAIA,非常需要楼主的意见,谢谢了。
    -----------------------------

    对大家很是抱歉,每次说周末回,最后都回不了。

    昨天在公司又是晚上1点。
    不过总算把draft弄完。

    周末估计还是要加班。

    对于alternative investment,
    我知道的不多。

    CFA其实不钻,只是稍微深入了一下财务和金融的分析,外加资产分配的知识。

    而对于投资,更多的是一种艺术。
    没有错,numbers matter,但是
    numbers are just numbers
    用来检查自己的判断其实还不错,
    但是纯靠数字做决定,其实不止回报不会那么多,而且风险其实很多。操作也会烦琐。

    如果你想学CFA,那么其实你的目的主要是是想扩展你的金融知识,而不是加深很多。

    而对于你说的文化产业之类的。

    你说齐白石的画,宝马酒庄的酒,到底是多少钱?
    我真的没法算,也不知道。
    @Scorpio_CJ 2012-06-18 11:00:41
    一个一个说吧...
    投行:
    现在情况是不好,很多人说已经是急剧下坡的阶段,07年是顶峰。看看摩根的股价就知道... 基本上只有高位的20%不到。
    亚洲机构这两年出现的事情:
    关闭香港的机构,包括倒闭:三星,MF Global,
    除了CICC和其他一些中资,几乎没有不裁员的。CICC前一阵子也裁了一些。
    -----------------------------
    @乱世华尔街 2012-07-25 07:16:39
    今天又看到了这个帖子。楼主几年如一日为学弟学妹答疑,令人敬佩。 看起来楼主近来情绪不太好,可能跟行业不景气有关。 渔生在街上混的年头长些,倚老卖老说两句:
    投行的前景其实在2011年就比较暗淡了,本来金融危机后就一直在去杠杆化(deleveraging),又有Frank-Dodd的诸多限制,特别是禁止自营交易,再加上欧债危机这根稻草,各银行肯定要面临艰苦阶段,反映在员工身上就是奖金少、裁员多。
    但.....
    -----------------------------


    是的。
    兄弟你说的是。

    我的情绪除了工作还有别的原因咯。

    现在确实是行业的低谷。
    但是能hold on to the end,那么还是很有收获的。

    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长期也是好的,去处一些浮躁。
    @fly4407211 2012-07-22 14:52:25
    how are you doing mate, 我现在也在澳洲读大学,QUT(you might have heard it, not in the group of 8),本来可以去UQ,但是UQ的专业不是很喜欢,现在major in finance, 今年大一,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投行一直很向往. CFA什么的都没考过,现在开始准备怎样? 我读完本科再去读一个金融硕士用处大不大? 还有MB.....
    -----------------------------


    QUT我大概知道一点,但是要在金融圈子里面和美国的'target' school比起来,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

    CFA可以去考,其实就是push自己多学一些东西,简历上好看一点。
    大学时期,不要荒废掉就可以了。

    记得把成绩弄好,否则你大二找internship会没有那么多优势。

    MBA wise,我觉得你现在想太早了。
    等你internship完了,再去想,而且也要你工作经验,才能去MBA.
    金融市场这几年会经历大的变化,以后是什么样子,很难说的。

    Master的话,这个见仁见智,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读master
    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个master起码会把你找工作的机会加大一些,
    而且你工作以后,再去读master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勇气。
    结了婚就更加难了。
    如果家里能负担,就去master
    而且你也有更好的reason。
    换一个regional的top-tieer uni,或者区别的国家。
    英国的剑桥,牛津,LSE
    美国的target scool,香港的科技大,东京大学
    就算留在澳洲,也能去 UNSW 或者 墨尔本大学

    现在竞争多,脚踏实地,慢慢做比较好。
    少打游戏,多运动,多打工,多谈恋爱?哈哈...
    @青年兔 2012-07-15 21:52:29
    看这帖子也有一阵子了,半年前出差的时候从头翻,首先想说LZ是学长,我也是墨大滴…
    以前一直对投行的工作觉得好奇,难得见一个能坚持分享经验的LZ,也算稍微对这个有点神秘的行当有了点了解,另外就是觉得什么人做什么工吧,人跟人不一样,适合做的事情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高端啊精英之类的词听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良好,但真心不是谁都消受的起这样的光环
    我是四大某家第一年的“小朋友”,年纪比一起入门的同事要大了三...........
    -----------------------------

    校友啊...呵呵,你好。

    关于跳槽,
    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长话短说,一般跳槽集中:
    1. 给钱多, 20%+考虑一下,50%基本决定可以走,100%+ 走吧~

    2. 平台,这个主要是看市场地位,例如 你从什么Howarth 去 KPMG 可能考虑一下,但是从 DTT去KPMG就没有太大必要
    然后DTT 去 PWC 其实意思也不大。
    就像在投行圈子,不是那么多人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人想去 高盛。
    谁都知道高盛用起人来的态度。
    但是如果是行外的人,对于去高盛还是特别有尽头的。

    3. 其他原因。家庭,爱情,想换地方等等,小城市到大城市,大城市回去小城市,
    都可以。


    我觉得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可以有空闲时间去面试,那就开始弄你的CV,然后到处看看。
    当做自己的interview经历也好。

    就好像不买车就不去考车牌一样,
    其实逻辑不在那里。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
    从娘胎到坟墓的经历。
    趁年轻,多经历一些,很好。
    @linklhy 2012-06-21 14:57:49
    LZ,我2年前就在关注你这个贴子了,很敬仰,那时我还都没有毕业,这两年我在国内一家比较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从事资本市场业务,因为评级机构活很好接,就那么5家,承揽过不少A股上市公司的债券项目(企业债 公司债 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 金融机构的金融债 次级债等) 现在也开始承担一些评级分析师的工作。 我们这儿每个项目都要跟投行打交道,商业银行和券商的投行部接触的比较多,本科很一般的一所985 我是学会......
    -----------------------------

    不知道你的年资怎么样,和上市公司关系好不好,对法律熟不熟,对于怎么帮企业在境外的债弄回国流程熟不熟。

    这些都OK的话,那就写简历去大的投资银行DCM部门。
    我感觉应该还是有戏的。

    但是如果你在 s&p, moody, fitch 之外,例如境内的评级机构,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国外的那一套你不熟悉的话,CFA will help.

    去投简历看看。
    不过外资确实是看门面的,没有资历,人脉和 学历的话,确实很苦难。
    @愤怒的小土豆2012 2012-07-13 10:53:37
    楼主我想知道将来想在IBD做corporate finance的工作,需要什么学历?
    我本科读的finance,硕士是继续读finance准备考CFA好,还是读accouting考CPA好呢?还有很多学位开设的是accouting and finance 侧重的是financial accouting和statement那一块,这个有没有必要读呢?
    还有我大学自学过corporate fina.....
    -----------------------------


    学校名气 > 你的专业
    不要纠结你学到什么... 对于投行的人来说如果你说你因为学accounting,完全不懂valuation,那么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完全不懂,如果不懂,那么你的大学就是有问题的。
    一般一流大学交得都比较杂,就算是accounting为主,也有很多选秀。

    我们面试就会问,你怎么不去学选修finance?
    既然不选,那么你对金融又有多少热情和认识?

    很不巧... 投行的人都是这么sharp...

    加油~

    我是你的话,还是看学校。
    UPenn,哈佛的任何finance, accounting 都比对口的 USC, UCLA这些好很多。
    上次在澳洲培训工作的时候其实又写一些面试的经历,在这里我再贴出来。

    接着上次去IFC 1 麦格理香港面试....

    话说…
    我一看他们的名片,顿时肃然起敬,也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就是两个D Level,其他外资行一般开始是HR… (但是现在发现,随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多了,一般一开始面试的人就是比较高职位,CEO,甚至Chairman我后来都见过)

    我刚坐下来,Andrew 就说,”So you went to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我笑了笑说,”yeah, I have been there for 8 years…” 保持微笑在面试里面很重要,要微笑但是不能给人感觉很cheeky,浮躁。
    “very good…” Andrew略低着头看着我的CV,和我说话时眼睛会眺上来看一下我。
    整个人都比较严肃,说话有比较厚重的澳洲口音。

    然后,Jon说,”why don’t you start by introducing yourself?”
    我那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也许是一下子莫名其妙的被放在了两个Director前面,有点失措吧,我显得很被动,心里也很紧张。
    但是镇定装还是要装起来…
    “right, I was born in…” 大概一分钟左右,把自己的出生,留学经验,语言能力,工作上的成绩,都说了一下。
    看着他们二位都不停点头,我心里面渐渐的有了更多自信。

    说完之后,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I thought I applied for the shipping analyst position,but… What’s going on, mate?”

    Andrew看来那天有点疲惫,他突然摘下眼镜,放在桌子上,开始揉搓自己的脸… 然后开始回答我…
    “yes you are right, the reason why I am here is that I found your CV interesting and wanting to know if you want help out in the resource team?”
    我一听就傻了… 还有这样的?
    这算是抢人,还是什么?(这是我当时的感觉,现在的如果有人问我这是什么事情,我肯定会说,别傻了,这行要找个人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只想看看你到底想干什么,当然能捡到一个便宜,也很好。后来野村的面试告诉我一件事,很多的大陆香港背景的应聘人员英文程度都不太理想,老外毫不客气的会用Lousy来形容。Lousy在我听来比poor English 难听很多…)

    再聊下去才知道Andrew想要一个all rounder,后来听说这个人估计还要帮他做一些杂事儿,例如找酒店什么的… 这个行业很奇怪,很多事情不是秘书做,而是小分析员做。我们行内叫RA,有人翻译做research assistant有人叫做research associate;基本要靠熬,熬个3-4年,就成了Analyst开始自己写东西了。

    Jon 一开始一直没有说话,在旁边听着,不知道是被Andrew的Managing Director压下去了,还是怎么了,总之没有说话。
    问我的问题,我最的最清楚的就是:
    1. Why did you leave Australia?
    2. What did you like about research?
    3. Why would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sector?
    光这三个问题就说了大概20分钟。

    然后Andrew接了一个电话,说他要走,然后留给我一个最劲爆艰难的问题:
    “I’m gotta have to leave for another meeting, please think about it, you don’t have to answer us straight away, but let us know where you want to be, the shipping and transportation or resources?”

    我当时感觉就是,有没搞错,之前没和我说,现在叫我一个人面对Jon,难道我说要去你的resource team,然后直接和Jon handshake and say good bye?

    ------------

    未完待续。。。
    以后有时间我还会写 野村 的面试经历。

    最近香港倒掉3个公司,我也都面试过,还有给中信收购的 CLSA 我也去过。
    不知道野村还能支撑多久。

    Nomura
    Morgan Stanley
    RBS
    Mirae Secutrity
    Renaissance Capital
    Piper Jaffary
    CLSA

    其中一些都到最后一轮了,但是还是没有结果。
    有时真的是运气差一点,还是什么。
    所以别灰心。
    继续去坚持,一定如愿以偿。
    上周和一个花旗的好朋友吃饭。

    他问我为什么当初这么快离开野村,为什么不忍一下?
    大家都在忍,大家都被treat shit, 为什么不再忍忍?

    回头来看,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应该不会那么冲动。

    但是当时跳走,除了平台弱一点,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比野村好。
    然而天意弄人掉进另一个人事斗争的漩涡,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呵呵。

    不过很感谢这些过去,这些过去都是很好的经历。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场经历。

    我一直傻傻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希望努力被value,希望自己做的东西最后会有那么一点意义。
    也许我离这个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也或许是越来越远了。
    但都不重要,重要得是,我一直在努力。

    哈~
    @fly4407211 2012-07-22 14:52:25
    how are you doing mate, 我现在也在澳洲读大学,QUT(you might have heard it, not in the group of 8),本来可以去UQ,但是UQ的专业不是很喜欢,现在major in finance, 今年大一,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投行一直很向往. CFA什么的都没考过,现在开始准备怎样? 我读完本科再去读一个金融硕士用处大不大? 还有MB.....
    -----------------------------
    @Scorpio_CJ 2012-07-27 18:43:13
    QUT我大概知道一点,但是要在金融圈子里面和美国的'target' school比起来,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
    CFA可以去考,其实就是push自己多学一些东西,简历上好看一点。
    大学时期,不要荒废掉就可以了。
    记得把成绩弄好,否则你大二找internship会没有那么多优势。
    MBA wise,我觉得你现在想太早了。......
    -----------------------------
    @fly4407211 2012-07-27 20:05:35
    got another question pop up in my mind, how did you get an internship without a pr when you were still in the uni? you know nowadays its not easy to get a pr especially i'm doing finance which is not......
    -----------------------------

    I had PR and got a full time job at NAB rather than a Part time...
    internship can be in HK, PRC, doesnt have to be in AUS.

    Also, if you try hard enough, you might have chance to find a sponsor, but it;s really hard, however not impossible
    I know people who have done it...
    but 1 out of 100 or something.

    you can try PRC / HK
    @yueruying 2012-06-18 16:11:20
    楼主好~~~ 我在香港读书 马上要毕业啦
    以前觉得投行是个特别神秘高端的职业,但是来了香港之后,认识了一些个在投行工作的所谓的单身贵族。其实他们也挺可怜的~ 好像已经不需要感情了,因为没那么多经历经营一份感情。所以很多。。。感情生活特别乱,可能一个固定的女朋友外加好几个短期的。所以我之后就对投行男印象极差~~太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己都是天之骄子了吧~~~
    曾经喜欢过一个CICC男~ 可是他太忙了,.....
    -----------------------------

    恩,差不多吧,是这样的。
    你认识的可能是比较Junior的,一般一开始没有自己的主动选择权,上面的Associate, VP 等等都会扔东西给下面的analyst.

    Analyst 在投行部算是最低级的,研究部就不是。

    Anyway, 对于感情,其实还是能应付,我身边很多人都陆续结婚了。

    不靠谱的当然也很多,主要看人,和工作性质的关系少于50%.

    很多人以为自己年纪轻轻一个月几万块,成天出差住Ritz 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随便玩...
    然后还要看看他们玩的女孩子都是些什么人...

    不靠谱的一般也是玩不靠谱的...

    呵呵。
    so... it's not that bad...

    很多靠谱的人其实内心靠谱但是外表好像比较油条,比较花,其实是在等待那个真的能明白他内心的女人。

    小说说了很多啦,我就不再说了。年轻又很忙的人,一般心态差不多。
    @刺猬晃悠悠 2012-06-11 21:49:55
    楼主您好!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关注您的帖了。我刚毕业,对于今后的职业规划很迷茫, 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一下。
    我4年多前来的悉尼, 本科在macquarie大学读的会计, master在unsw读的financial analysis,平均分是distinction, 上周刚考完CFA Level II,本科毕业的时候拿到的pr。
    我是希望可以做一些CFA所承认的工作,但也发现在悉尼找finance工作的...........
    -----------------------------


    hello~

    sorry 这么晚才回复。

    其实你的情况是比较棘手的。
    因为错过校园招聘,experience hire的话,你经验又差一些。

    其实你可以先进一个会计师行,最好是四大,去做temperary 也可以。
    或者去bank,澳洲的4大银行等等。

    然后1-2年后,搞定CFA有金融相关知识,走去投行之类的地方。

    先有经验再说然后你的CFA一定会help.

    你可以去cold call一些公司,一来锻炼自己cold call的经验,而来去看看机会。
    没有问题的。
    刚毕业就是脸皮薄

    把自己的优势写下来,
    this is what i can offer,然后练习30秒内说清楚。
    打电话时候去网站看看,看看自己喜欢他们的什么职位,看看他们的企业文化。

    悉尼那么多金融机构,没问题的。

    我的很多朋友都在大的基金,什么infrasrcuture fund, property fund
    都比亚洲的很多大很多。
    动不动都是德国的funding source,几个亿美金几个亿美金这么给。

    机会是有的。
    加油。
    不错的文章。



    悬浮的精英——“内地生”在香港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何谦 发自:香港 最后更新:2012-08-03 00:41:12

    一位已经成为律师的内地生,正在香港中环等巴士上班。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 标签
    ? 香港
    ? 内地生
    ? 户籍
    ? 打印
    ? 小
    ? 字体
    ? 大
    内地生一直相信所看到的香港——中环价值,以及无与伦比的商业契约精神。
    “香港,香港,你究竟有多香,当年我也放弃了清华北大,以为这里有我的梦想……我恨香港,但我更爱香港。”
    周保松表示担心,港校自主招生十年来新崛起的在港内地生群体,“能否不要再当过客?”
    对已来港6年的内地生乔苏来说,香港是一个情结,也是一个死结。
    比如2012年4月的一个晚上,它就是后者。尖沙咀北京道一号的帝廷酒家里,乔苏和她的内地生同学们的聚会,就像一个设定好的舞台——四周“群星”灿烂,她却是最黯淡的演员。
    来自投行的同学们互“晒”薪水后,不忘也问乔苏一句:“最近加薪了吗?有没有想在将军澳买房?”
    一个简单的“没”后,乔苏便一言不发了。这些来自内地并在金融、贸易或IT领域表现非凡的超级精英们,一如既往地相互出示完美的“成绩单”。乔苏则是个意外,她现在只是一名公司公关,月薪不足两万港币——相对于身边的优秀者,这仅仅是一个卑微的零头。
    作为香港在内地自主招生政策的产物,“内地生群体”已经渐成规模并成为香港社会一个独特的存在。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后,香港高校由每年招收不到200名内地生,9年间增长到近1600人的规模。如今,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31个省份都被纳入香港高校的人才战略版图。2012年,超过1.2万名内地生向香港高校提交了申请,包括多达21名的省市状元,为历史之最。
    这些成长于内地教育体制的佼佼者,在一个制度截然不同的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优秀。纵使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最终的价值认可单一地指向了中环的商业精神,但作为自由社会的体验者和受益者,他们也依旧试图在香港社会的价值坐标上找到一席之地。体面的收入并不一定能同时赢得尊严和真正地融入,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他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
    到香港去
    现在,相比北上广的同龄人,乔苏的港式生活精致且典型:听歌剧,看赛马,入酒会,半岛酒店会客喝下午茶,感恩节休假去巴厘岛,购物在中环铜锣湾,周末不在兰桂坊就是坐游艇出海,西贡吃海鲜,偶尔也上太平山和闺蜜小酌看夜景。
    乔苏曾以650的高分选择入港读本科,而非清华北大。“(香港)很精彩。”像乔苏一样的尖子们往往因为香港比内地更国际化的环境,比海外离家更近的地理位置而入读港校。
    内地生张子律在2007年选择了香港浸会大学。在他看来,香港是一个拼自己,几乎不需要拼爹的地方。路政署的公务员会三番五次跑到家里,可能只是为了让作为抽样调查对象的你对香港交通表达意见;楼下的清道夫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讲,但是坚持每天和你打招呼。内地生们渐渐习惯了香港规矩与人情。
    内地生赵小龙来自贵州山区,2007年由港府资助到港读书。三年中,他不仅每个月都寄给父母生活费,还在毕业那年用攒下来的奖学金给家里盖了一座房子。赵小龙计划金融专业毕业后努力留在香港,“因为在香港,未来才有了可能性”。
    9年来,内地生一直被看作内地考试制度优胜者的新兴“精英”移民:通常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获得港校青睐,接受中西合璧的良好教育。他们大多学商科,从业投行、会计和证券,工作在港岛。他们勤奋,务实,上进,在体面的收入里求尊严。最后,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则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诉求。
    从只会在食堂讲一句“买叉烧饭”的粤语,到真正与香港人打成一片,内地生往往需要两到三年时间。9年来,港校的各式内地生联合会、联谊会层出不穷,内地生们在自己人的“圈子”与“圈子”更迭中完成从番薯人(新生,港校潮语)到“准香港人”的华丽转身。
    继续....



    在与内地生打交道数年的香港人Alex眼里,他们非“富”即“贵”,拿奖学金来读的是有才,自费数十万港币读的则不只有才,还有财。
    每当有朋友问及张子律和他的女友,比之北上广,来香港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他们说“住满七年,拿身份”。“这里社会发展更完善,人好,也有规矩。”张子律相信,与回流北上广相比,留在香港是件“有盼头的事儿”。
    勇敢者的游戏
    对内地生来说,除了优质的教育,繁荣的商业和自由的环境也是一个巨大的磁石。
    当乔苏仍在校园里做“新鲜人”时,她的师兄耿春亚已开始试图寻找属于他的创业之路。
    “搞学术,去美国;做生意,当然要来香港。”耿春亚一直相信他所看到的香港——中环价值,以及无与伦比的商业契约精神。这与很多内地生的理解有着范畴上的不同——钱并非一切,商业契约精神才是底色和核心。
    从一开始选择来港校,就是因为创业的决心。作为数届在港内地生的“大师兄”,耿春亚在很多学弟学妹眼里,就是一杆“老枪”。他创社团,拉投资,搞创业,办比赛,不亦乐乎。“上庄”(粤语,参与社团),对于他来说,是一项实践香港精神的实验。
    2005年,刚刚从港校毕业的耿春亚,为了体验创业的最坏结果“一无所有”,选择到香港街头实地体验。他在香港沙田广场,席地而卧,露宿一夜。当晚天气很好,广场上仍有三五个香港年轻人成堆。烟头,啤酒罐,滑板,“倾解”(粤语,聊天),让他们整夜未归。
    耿春亚,也几乎彻夜未眠。“睡不着,就听着他们在广场上玩。但我知道,那种闲,不是我要的生活。”第二天早晨七点他便直接赶到办公室开会,展开创业征途。
    最紧张莫过于办留港工作签证的时候。因为创业,作为雇主的他给自己办签证申请,开了先例。不再记得繁复的办证过程细节,最后成功拿到签证的瞬间倒是让春亚记忆犹新。那时候的他,在办公室接到确认电话后,一个人哭了。
    曾经的艰辛塑造了现在的耿春亚。兼任自己公司总裁与在港内地生毕业生联合会长的他,正致力于将更多内地生前人的经验传承下去。靠做社交网络起家的他深知“圈子”的重要,内地生“要先抱起来,才能与外面竞争”。
    对大多数赴港内地生来说,他们的未来光明而固定。在这个世界瞩目的远东自由港里,“只有三种产业:第一,银行;第二,地产;第三,银行和地产。”乔苏说。单一但极度繁荣的产业状况决定了一切。在港内地生中,大多数人择业于金融、贸易、物流、地产、高科技及工商业支援等行业,创业,只是极少数的“勇敢者游戏”。
    创业的艰苦无处不在。内地生景瑶为了备战创业比赛,连续熬了三个夜后,直接晕倒在第四天早晨。“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人自然而然都会变得勤奋,更勤奋,拼命,更拼命。”一位内地生说。
    恨香港,爱香港
    来港之前,乔苏是有香港情结的。不是港片古惑仔、明星或者TVB剧集,而是一首老歌。
    1992年,艾敬的《我的1997》唱红了中国。这是一首讲述了香港梦的歌。“就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吧。”艾静带着反叛气息的歌声唱进了无数青年的内心,并描绘了一幅想象中的香江盛景。
    时隔20年,一首与《我的1997》遥相呼应的“大龄文艺女屌丝青年吐槽香港留学生活之歌”——《香港,香港》,风靡网络。乔苏喜欢上这首歌,因为它“很实在,写到内地生的心坎里”。
    作者及演唱者唐艺也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内地生。她曾经以福建省第9名的高考成绩,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的5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谈及香港,她很洒脱:“足够国际化,自由,让你看到更多,听到更多。”
    然而,唐艺如今的歌词却充满“陨落”感:毕业后才发现,“港岛的高楼大厦,密得不见天日,租来的房间还放不下那一张桌子”;是“在港怂眼中我是蝗虫,在想几时才能天下大同”;是希望到那时“想当音乐人不用投身金融”。
    乔苏把歌曲链接转发给了几个内地生朋友。有人飙泪,有人收藏,更多的是在问自己:留下来,究竟图个啥?在他们看来,唐艺的歌声是最直接的质问:“香港,香港,你究竟有多香,当年我也放弃了清华北大,以为这里有我的梦想……我恨香港,但我更爱香港”。
    乔苏早年的幻想也正在消失。在这里,理想和现实奇怪地统一着。一方面,她可以昂首呼吸自由的空气,另一方面则要低头扎进世俗的泥土里。“同学在一起,一比较就知道,在香港你会被逼得去care(在乎)薪水,care做不做金融,然后care更多”。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一直是赴港学子更实际的追求。为了这个目标,他们需要在这座拥挤而消费昂贵的城市里拼搏7年。但几乎每一天,陆港两地生活的差距都在发生变化,内地持续高涨的经济增长时刻冲击着赴港生的内心。他们遭遇了“七年之痒”——回去,还是留下?
    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易宁,是从河北举家迁至北京的“北京人”。作为北京户口的拥有者,“虽然知道自己最后多半还是会拿(身份),但已经感到犹豫了”。
    这样的人似乎越来越多。香港大学金融系毕业生王颖,现在是“投行新贵”。一边是高薪,一边是高压。每天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三点不定时下班;每周至少加班一个通宵。工作以来,她已经开始盘算着将要撤回内地发展的未来规划,“香港身份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在刚刚工作的内地生林奚看来,这个追逐香港身份的七年,有时候容易让人陷住。看上去,它可以是个梯子,但有时候更像个套子。“要吧,放弃海外或内地的一些机会,多可惜;不要吧,七年了,太亏了。”

    悬浮
    在香港,每天傍晚的地铁车厢里,肩顶着肩,脸挨着脸,呼吸喷着呼吸,动弹不得。海底隧道就是一段连接港岛和九龙的肠道,每天定时吞吐上班族,新陈代谢。
    如果是平时,乔苏不用掐表也很清楚,每天从公司回到位于粉岭住处的时间正好1小时26分。
    6月20日这天,她却多花了10分钟,绕到糕饼店买了两只泡芙犒劳自己——因为,这一天,她勇敢地辞职了。
    受够了公关工作的辛劳和低薪,乔苏终于下定决心转战金融业。她曾经的理想是加入香港本土的NGO,推动两地的支教事业和草根运动。
    “有时候,觉得自己真像候鸟,只是来香港暂留。脚还没踩到地面,可能就要换个方向飞了。”乔苏在笔记本上写过这样的句子。
    头脑聪明得深入云端,脚却未踩到地面,是多数在港内地生的共同状态。2004年就来到香港读书的内地生安茜,时常有一种找不到同路人的孤独。她常常在周末和香港朋友一起去探访独居老人,或是给住在唐楼的“新移民”及其孩子送去大米;而内地同学的周末聚会中,大家往往更多只是聚焦于“房子,票子,婚姻家庭”。
    对耿春亚来说,尊严是用脚点头。初来香港时,他所保持的漫游市井小巷的习惯,并非每个内地生都有。他会自己跑遍旺角、天水围、深水埗的犄角旮旯,探秘,搭讪,也吐槽。更多的了解,才让他有更多在香港赢得尊重的底气。而更多的内地生,可能既不过问香港的本土运动,也不会知道底层街巷的香港人如何吃喝玩乐。
    “内地生对真实的香港其实是陌生的。”香港人Alex很钦佩内地同学的勤奋、务实,但也会感到这是一群“悬浮”的精英,离香港土地有点远。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师周保松,曾经书写过作为“新移民”的一个人的移民史。面对在港内地生这样的“新新移民群体”,他更关心的是,内地生“在选择留下来,投身香港商业世界的同时,还对香港社会有多少认识和关心,并慢慢扎根下来,共同推动香港的进步”。
    最后一段............


    “能否不要再当过客?”
    “你把身份证明书看了又看,你原来是一个只有城籍的人。”1974年,香港女作家西西写在小说《我城》里的话,正在内地生身上得到印证。香港身份,作为一纸城籍证明书,对内地生而言,是安全的保障,却有失落的乡愁。
    “前内地生”缪毅,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历这样的身份痛感。1999年,他作为获得“香港赛马会奖学金计划”的首批学生来到香港就读。那时候,到港求学就意味着必须在原籍地销户,并且上缴身份证。
    一开始,往来港澳通行证成为缪毅唯一的身份证明,也并非大碍。到了毕业,一直希望成为律师的缪毅决定回内地参加司法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在内地早已是个“黑户”。
    这种“既不属于这儿,又不属于那儿”的窘态持续了数年。“我到底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这好像是个问题。”多年后,缪毅拿到了香港身份,并在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在,面对这个常被人问及的问题,他已波澜不惊。“我会说,我是个宁波人,是内地人,也是香港人。”
    内地生陆文在浸会大学的毕业作品——纪录片《他城我乡》,追踪了一个内地生与港生冲突事件。红领巾,作为内地读中小学人们的集体记忆,但对香港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陆文的记录片中,香港城市大学内地生在学生会竞选中遭遇误解,随后,内地生们戴着“红领巾”来“占领”城大,还挂起了海报:“我戴红领巾,但我不是妖怪”。
    在很多内地生看来,身份的“悬浮”,是不得已的疏离。毕业两年的内地生米洛夫就职于某著名电视台,工作在香港的他却把住处选在深圳的落马洲,“距离远一点,这大概正说明,不是不愿意融入,而是真的无法融入香港的圈子。”
    就如一个真空,介于作为落脚城市的香港与内地生所处的空间之间,“我们漂浮着,好像就是没法落地”。如从业IT的港大内地生黄超所言,“我更愿意想想为中国社会,而非只为香港做些什么。”
    和很多内地生一样,在他看来,香港作为一个和北上广并无二致的中国城市,香港身份更多意味着在北京买房买车不用排队等政策的优惠,出国签证的便利,而非更多。
    周保松表示担心,港校自主招生以来新崛起的在港内地生群体,“能否不要再当过客?”
    乔苏还记得,2012年7月1日那天,她一个人跑到维多利亚港看了烟花。当她被吞没在拥挤的人群中,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
    那个瞬间,她为自己感到恐惧。特别害怕有一天,身处陌生的“我城”,即便拥有城籍,她才发现,“到头来这永远都是异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很不好意思,最近不常来。
    原因很多...
    1. 再次挑战CFA... 最好的3个朋友,两个过了3级,一个过了2级,实在不甘心,虽说自己已经入行,也有别的职称。
    这次花了血本,每周回深圳上课。
    也是很好的经历。
    遇到些新的朋友,都很好奇我为什么都做了5年了,还要考CFA。
    我笑...
    追求和人生经历的丰富,是什么都不可替代的。

    2. 工作很多,下半年事情也很多,变化也可能很多,要做很多准备,想很多事情。
    有时间我一定过来分享。
    回答问题我还是可以,要是再大段大段写东西,可能要放一下...

    3. 1,3基本下班去健身,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
    2,4可能有各种应酬... 一弄就是晚上10,11点
    周末又要上课...

    所以请大家见谅...

    以下贴一个东西,很好...
    很贴切。


    投行风云:几招教你进投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3日 16:29 新浪财经微博

    文/新浪北美特约撰稿人 秦涛(微博)

    一直以来,普通人大多向往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高富帅则可以梦想“位高权重责任轻”。如果这两种都不合你意,你可以在投行实现第三种人生境界:从“数钱数到手抽筋”一直到“亚非拉美任我行”。过几年,你会有一种感觉:跟你在投行的职业生涯比,前两种的人生都不够完整。

    投行家是一种特别的人族,你必须是天生工作狂,喜欢刺激忙碌的生活,心理素质好,吃得了苦受得了怨沉得住气,你才合适这个职业。不过一旦你下定决心,你会发现投行将是实现你人生价值的一份好职业。尤其重要的是,投行是智力密集型行业,一旦有机会进入,凭知识的实力说话,有很多升迁机会,是非常合适屌丝奋斗成就人生梦想的地方。

    如果你看了我上一篇《投行的酸甜苦辣》,仍然坚定地想在投行发展,同时又是一名屌丝(高富帅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那么对于如何能够顺利在投行找到份工作,我可以提一些建议,也许能够帮到你。

    进投行的机会竞争很激烈,在美国,投行的每个职位平均有60个人申请,而且这60个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大都毕业于一流学校,聪明过人。

    而且,投行的面试非常严格,要把屌丝们从面粉一路面成面条儿、面片儿、面饼儿、面糊一直到面霸,绝不含糊。曾经听说从前有个面高盛的苦孩纸一共大战面试官二十几轮,耗时长达一年,不知道还有谁有更苦逼的面试记录?

    学历背景

    通常来说,老一辈当上华尔街资本家的中国人,大多是美国名校出身,这是最保险的捷径。

    从背景看,如果你毕业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这五大名校,不用说,你算含着金钥匙的孩子;或者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些亿万富翁辈出的大学,你也算天之骄子了;但其实,还有几十所在金融或数理专业称得上一流的大学,有些甚至并不为国人所熟知(比如芝加哥的Depaul),也有很多学子陆续进入了投行。总之,一个好的学历背景,是投行的敲门砖。

    除非是去投行的分析部门直接作行业研究员,可以只需要纯数理工背景的人之外,如果你是应聘金融类的职位,你需要修过基本的金融课。

    美国有一门金融工程专业,一般研究生学制一年,不需要本科学金融,申请这个专业的大多数都是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它需要申请者数学能力比较强,数学能力指的是数理统计,在投行微积分基本用不上,几何更不用提。

    理工加金融,跨学科反而会成为你的优势,华尔街最出名的中国人之一江平就是中科大学化学出身的,在普林斯顿拿了化学博士,又考上斯坦福金融博士候选人,之后进了雷曼兄弟,后来依靠超强的数理能力,运用于创新的建模分析,脱颖而出。然后一路转去buy-side,进了加盟对冲基金赛克资本管理公司。2007年江平被华尔街著名专业杂志《交易员》评为年度“百强交易员”,成为该榜单历史上首位华人上榜者。该榜单估计他当年收入上亿美元。

    如果学习经历大致符合,你可以有进投行的机会。还有一个不用我多废话,如果你能在读书期间积极申请,取得实习机会(Intern),那毕业后成功留下的可能性就达到了50%。这个如果你在美国不算太有名的学校,是可以给你增加很多机会的。

    如果你自认为竞争力不足,还有弥补的办法,就是考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或者CMA(注册管理会计师),这些是证明你专业知识水平的高级武器。不过这个是很花时间的。

    面试圣经

    一般投行申请有以下几个过程:1,提交简历;2,笔试,可能有一次或两次;3,电话面试,面试,多轮。

    提交简历没什么好说的,途径有网上提交,托朋友内部提交,寄简历。网上提交最快捷方便,大多数投行网站都有这个入口。申了肯定给你回复。

    笔试要求基本功扎实,正确率很重要,不会的宁可不要瞎答。

    如果背景大致相符,那么一般你会得到面试机会,相似的情况下,面试得靠技巧了。以下说几条实惠的。

    面试会考察你的性格,心理素质,也会有很多专业知识的问题,还有Case Study,看你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那么接下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最基本的,仪态,衣着要干净整洁显得干练。身体语言要坦然大方、不卑不亢。然后有几个必问的问题,甚至可能在多轮面试中都会问到,比如为何你想选择投行业?为何你选择我们公司?你是不是为了钱?回答中要注重兼顾各方面,对行业和公司基本背景有充分了解,以及在职业追求方面你有明确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是按照你的特长而制定的。

    在金融知识方面,一定要对基本概念很清楚,说得出来名义利率、实际利率,NPV(现值)、IRR(内部回报率),Arbitrage(套利)、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获利)的子丑寅卯,懂得估值(Valuation)、建模(Modeling)。等等。

    准备一些小故事,来表现你具备投行要求的几项重要能力,比如如果你应聘投行IBD部门,是个服务业,沟通能力就非常重要。如果你应聘交易部门,数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最重要。如果你做行业研究,快速学习能力最重要。另外团队合作、平衡能力,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的。你的小故事需要证明你的如上能力,当然必须是真实的。
    最常见的失败者有以下几大原因:

    1、对工作没有表现出足够的Enthusiasm(热情),使人担心你无法在工作中坚持下去。既然投行是个辛苦的工作,当然Self-motivation(自我激励)很重要。

    2、你对自己的描述和投行要求的能力没有很好的关联。如果你花很多工夫说明自己只是想来投行学习的,而不是有超过其他应征者能力的话,那么可能你没有足够打动面试官。特别是如果你花了20分钟还说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话。

    3、你没有适当展现自己个性有趣的一面,显得太乏味,面试官面试了太多人,结果你没有留下线索让他能记住你。

    4、魔鬼藏在细节中,一些小马虎也会使你前功尽弃,比如衣着不整洁、不干练,基本身体语言方面忌双臂交叉,双腿颤抖,经常斜视,这些一般都会被解读为不坦率,不诚实。声音要洪亮,太弱别人会认为你不自信,要有礼貌,忌讳抢话(在美国文化里这是不可容忍的粗鲁行为),或者滔滔不绝。

    5、错误的价值观。投行与钱打交道,每天面对巨大的诱惑,一定要有经得住考验的人品。

    如果你确实是投行需要的人才,一旦被投行录用,恭喜你,你会有很多机会以实力证明自己,并获得职业生涯的提升。

    一个成功例子:Eric Mindich(埃里克-明迪奇),27岁即被提升为高盛合伙人。
    Eric Mindich,前高盛合伙人,Eton Park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Eric Mindich,前高盛合伙人,Eton Park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

    出生于1967年的Eric,父亲是一位纽约高尔夫球场建筑商,在Eric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就对金融市场很感兴趣,经常看新闻,他的祖父还给了他一点钱来买股票。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哈佛,就在那个暑假他申请成功了一个工作,是一家名叫J. Aron的商品交易公司,这家公司是高盛旗下的子公司。Eric一边在哈佛大学读本科一边在这里工作了4年,1988年他在哈佛拿了经济学学士,本来想去牛津继续读书,但高盛说服他打消了去牛津的念头。

    他最初进入高盛的Equity Arbitrage(股票套利)部门,25岁的时候,正好他的部门老大空缺,他就开始领导整个交易组,1994年他在27岁的时候被任命为高盛合伙人,是投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

    高盛合伙人平均年薪6000万美元,所以他也是当时美国最热门的钻石王老五之一。2004年,他离开高盛开创了自己的对冲基金Eton Park Capital Management,当时以历史上最苛刻的条件募得了创纪录的高达3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截至去年7月,该基金是美国第二十大对冲基金,管理着140亿美元资产。

    这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投行版屌丝逆袭。凭借实力,每个屌丝都有机会在投行业脱颖而出。
    @糊涂小魔鬼2012 2012-08-11 21:50:06
    楼主,你好,在天涯里看了你的帖子受益匪浅。我还有些小困惑想咨询你一下,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是国内非211金融本科生,打算去英国留学的,开始自己的规划就是读金融硕士然后考CFA,可是像牛津,剑桥,LSE这样的学校申请的可能性很小,只有爱丁堡,曼大有希望申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是让我珍视的,可是去英国一年总觉得时间太短,太多事情不能兼顾,并且能留在英国工作几乎是不可能,所以除了拿到一个学历之外对自己其.....
    -----------------------------

    问题很好,我回头来说。

    英国和澳洲现在的情况,以及香港,新加坡 going forward.

    我回头详细点说,stay tuned.

    some quick answers for now though:
    1. 澳洲CPA两年读书,你是拿不下来的。工作经验需要3年。
    2. 澳洲现在费用很高,确实不如去英国,但是英国只有一年,对于你没有出过国,我其实不太建议。
    但是如果你在资金,时间上有困难,那就是别的情况了。

    留学,真的是对自身整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还有对见识的增长。
    是不是一定对应高工资?
    probably not...

    我太多认识的人从牛津,LSE,帝国回来,都是做big 4.

    但是很多人(当然不是全部)的视野,综合素质还是一般国内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高一些。

    回头详聊吧。
    下周去蒙古看矿,现在基本可以判断,经济已经步入谁都不知道的周期。
    唯一肯定的是:
    1. super cycle is over
    2. mining boom is over
    3. Investment banking的暴利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上周,大和 和 野村 也最后坚守不住,各裁掉10多个人,在投资银行部。

    以后会怎么样,我还是会来update.
    个人认为整体的监管形势 和 很多公司的盈利模式都会有很大变化。

    投行呢,肯蒙拐骗的方式也会改变很多,甚至缺失肯蒙拐骗的机会。

    我们拭目以待吧。

    这个帖子当然还会继续,不管我在不在这个行业,也不管这个行业会改变成什么样子。

    好了,废话少说,回答一些大家的问题。
    @espresso勿加牛奶 2012-08-14 21:02:42
    LZ。终于爬完你的楼了………………
    好艰辛。。爬了我快一个星期。很多收获,感激不尽。
    问一个IBD的问题。我看到过一个HK DB的IBD associate的微博,她说:
    Q:CFA/CPA对投行有多大作用?A:拥有CFA/CPA对进入IBD的机会的影响微乎其微。其实IBD对soft skills要求更多,对hard skills的要求则非常基础,绝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都要在工作中才可能慢慢pi.....
    -----------------------------


    首先呢,一个小Associate,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我之前在帖子里面说的也比较清楚:
    1. CFA/ CPA 都是敲门砖
    2. 面试也要看人,有人喜欢你的所谓hard / techincal skill,而有人只在乎你的soft skill,而对于一个junior来说,你能offer什么soft skill?
    presentation skill? 待人接物 skill?
    都不是。
    只是你的人脉,在大陆,香港,就是你家里的背景,你是不是某公司董事长的儿子,女儿。
    是不是大陆政府官员的什么人。

    对于hard skill,明眼人或者真正有水的banker都知道,他需要的就只是这个。
    如果你fin statement完全看不懂要别人手把手教你。
    不知道 ROE,ROA什么意思,不会算 IRR, NPV,那么你可能连有些minutes都不知道怎么下手记。
    更不要说扔给你一个research task,一个model.

    我之前就帮着IBD得人看 对方公司 内部的financial model,
    看得我快吐血了,烂到不知道怎么说,如果是比我还junior的,不是CPA/CFA而是学 pure math的,我都不知道怎么给他布置功课。

    3. 要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很多junior会这么觉得。
    最主要很多senior也是什么都不懂,只能弄关系,
    把tech work交给research,交给会计师, 律师。自己其实什么都不太懂。
    然后junior gets influence,觉得什么都on job 学。
    但真的试问一个 associate,他真的懂行业?depreciation会算的很准确吗?会计上的东西真的知道吗?

    我老板
    高盛 + 麦格理 + 小摩 的经历,在小摩做到 ED,
    然后他前几天问我模型上的问题,
    他说,为什么你的operating cash flow会比 gross profit 少?应该更多啊
    我想了半天...
    只好说: it's because one is cash accounting one is accrual...
    我实在惊奇他竟然问我这个。。。

    that is how solid this business is....

    所以再一次,不要觉得这个行业高不可攀,不要觉得CFA, CPA没有用。
    觉得没用,只是你没有遇到对的人。
    没用,是因为这个行业里面充斥着太多知识匮乏得人。

    还有最后就是,学习,知识,最后是为了丰富自己。
    不是为了那份工资。

    我还有个大胆假设。
    假如这个行业回归本质,回归 it is what it is,那么知识的价值还会回来的。

    这个行业已经在改变。
    @糊涂小魔鬼2012 2012-08-11 21:50:06
    楼主,你好,在天涯里看了你的帖子受益匪浅。我还有些小困惑想咨询你一下,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是国内非211金融本科生,打算去英国留学的,开始自己的规划就是读金融硕士然后考CFA,可是像牛津,剑桥,LSE这样的学校申请的可能性很小,只有爱丁堡,曼大有希望申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是让我珍视的,可是去英国一年总觉得时间太短,太多事情不能兼顾,并且能留在英国工作几乎是不可能,所以除了拿到一个学历之外对自己其.....
    -----------------------------
    @Scorpio_CJ 2012-08-14 08:11:37
    问题很好,我回头来说。
    英国和澳洲现在的情况,以及香港,新加坡 going forward.
    我回头详细点说,stay tuned.
    some quick answers for now though:
    1. 澳洲CPA两年读书,你是拿不下来的。工作经验需要3年。......
    -----------------------------
    @z53495532 2012-8-15 20:13:00
    楼主有空了拜托指点一下我啊,我前面回复过你的。。我现在计划好了是打算去新加坡留学。我看了一下,新加坡国立有一个金融工程,南洋理工有一个金融硕士,但它是中国项目,也就是中文授课为主,英文为辅。我觉得这个不太靠谱。。所以我现在目标放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上。它有两个专业一个是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finance 和一个 Master of science in wealt......
    -----------------------------


    你的疑虑很好。
    必须要英文。
    不要学wealth management.
    去学applied finance,而且尽量去多选修会计。

    顺便说一下。
    会计其实非常重要。
    我不排除有一天会变成 full cash accounting
    会计是唯一途径,能从数字上分析公司的一些情况。
    如果披露是透明的,那么公司的一点一滴都能看的很清楚。

    例如为什么无端白事去弄得 hedge contract? 为什么现金流和profit完全对不上?
    为什么负债增加的比资产快许多?
    这些都能提供很好的资料对公司进行评估。
    @z53495532 2012-08-15 20:13:00
    @糊涂小魔鬼2012 2012-08-11 21:50:06
    楼主,你好,在天涯里看了你的帖子受益匪浅。我还有些小困惑想咨询你一下,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是国内非211金融本科生,打算去英国留学的,开始自己的规划
    -----------------------------
    @愤怒的小土豆2012 2012-08-16 21:36:11
    我也有看管大,专业设置和师资挺吸引人,就是世界排名太后了。。。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排名不是最重要但是也很重要,因为决定了生源。

    trust me,
    你不想花了很多钱,然后同学都是不思进取,只有钱的,更夸张的一些纨绔子弟什么的。

    而且学生不好,有的时候老师也懒得教很多。

    还有就是同学后来会成为朋友是一辈子受益的事情。

    加油啦~
    如果我有什么忘记回答的,麻烦再提示一下...

    最近有段时间没有来了,不好意思,朋友们。

    have a lovely weekend.
首页 上一页[51] 本页[52] 下一页[53] 尾页[6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武汉找工作,真难!!!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学校那点事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2:29:17  更:2021-07-31 22:50:3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