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商朝商人问答 -> 正文阅读 |
[历史]商朝商人问答[第9页] |
作者:祖法天敬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217,夏保国的论文说:"学术界普遍承认,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至少是龙山晚期,在文献学上相当于尧舜禹时期。中原龙山文化系统当为以尧、舜、禹部族为主体的炎黄华夏集团的遗存。共工氏是为黄河水患所迫的一个曾经十分强悍的部族,共工氏属于炎黄华夏集团。" |
218,夏保国的论文说:"共工氏在文献中记载十分错乱驳杂,有涉及到颛顼古帝的,有涉及到尧舜禹的。另外,还有记载共工曾经称霸天下的,还有把共工当作一个古帝的。" |
219,夏保国的论文说:"在杂乱的记载中,最突出的是《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的记载,《孟子》、《大戴礼》、《淮南子》!《史记》中均有类似记载,统绪比较清晰,所本大体相同。" |
220,夏保国的论文说:"所以,文献记载不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影像,经过去粗取精,共工氏大体上不外三个特点:一、为炎帝的后代,曾经是一方霸主,与尧舜禹部族发生过战争;二、与黄河水患密切相关,并和鲧一样采用壅堵的办法治水;三、被迫向北方边陲"幽州"之地迁徙。" |
221,夏保国的论文说:"徐旭生曾经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对共工氏进行了科学精当的考证,对于我们确认共工氏与后冈二期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要言之,即所谓共工氏,源自地名。徐先生以为共县、共北山和共水,均以"共"为名,就是《庄子·让王》篇内的"共首"和《荀子·儒效》篇内的"共头",为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辉县。" |
222,夏保国的论文说:"另外,《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中,"太叔出奔共",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正是以其最后落脚于"共"地而名"共叔"。杜预注曰:"共国,今汲郡共县。"可见,春秋早年,"共"作为一个旧国虽然已亡,但还是卫国很知名的一个城邑。" |
223,夏保国的论文说:"韩益民曾有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讨论这段史实,指明太叔段据"共"终其身,旁证"共"地其源甚古。显然,黄河在从陕晋豫高原峡谷中冲入河南中东部平原之后,辉县正当黄河转折地方的北岸,恰恰是河患开始的地方。长期居于这一关键地带的共工氏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224,夏保国的论文说:"只不过,正如文献所说,共工采取的是"壅防百川、堕高堙庳"的方法,是破坏自然的,以邻为壑的,因而成为危害其他部族的一大祸患,由此引发各个部族对其采取驱逐的措施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了。故而才有所谓尧、舜、禹均曾"伐共工"的不同传说。" |
225,夏保国的论文说:"当然,我们说共工氏被驱逐,仅仅是基于文献可能反映的当时部族战争的角度来说的。"流共工于幽州"等记载的根本意义与其说是共工迫于部族战争的逼迫而远走他乡,不如说是自然环境和部族间争夺、挤压共同促成的对生存空间的选择。所谓"流"被说成是"流放",更是比附于后代王霸政囗治的谰言。" |
226,夏保国的论文说:"共工氏的得名源于河南辉县的共地,并非机械地说这个部族只能生存在辉县。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辉县处在后冈二期文化所分布的郑州—安阳一线的中心地带,较之晋南豫西其它的考古学文化区域并不算小,这说明它确曾是该地区一支强大的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认为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的后冈二期文化最有可能是尧舜禹时代共工氏的遗存。" |
227,夏保国的论文说:"《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的记载,《大戴礼》作"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史记》作"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可见,所谓幽州与幽陵两地为一,族属上则为北狄,也就是裴注引马融所说"北裔"。按照晚周时代的认识,"幽州"所指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京津唐和辽西地区。" |
228,夏保国的论文说:"我们认为,后冈二期文化向辽西地区的挺进,确实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和族群迁徙,而且这种文化传播自此就没有间断过。不论是后者的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都对辽西地区施加了重要的文化影响,从而使得这里不断有中原文化因素的物质文化体现。" |
229,夏保国的论文说:"《尔雅》云:"燕曰幽州"。又《吕览》云"北方为幽州,燕也。"显然,"幽州"概念是和"燕"的概念紧密相关联的。所谓"幽州"是东周时期人们对夏商以来辽西和冀北、冀东北的京津唐地区独特文化面貌的一种历史追忆和总结。而商周时期先燕、燕文化与辽西地区文化紧紧地扭结在一起,则可能导致"幽州"概念的最终形成。" |
230,夏保国的论文说:"对于《史记》"以变北狄",张守节正义:"言四凶流四裔,各于四夷放共工等为中国之风俗也。"即是说共工改变了北狄,使其被"中国"风俗所同化。我们认为,这一说法符合体现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上的后冈二期文化对辽西本地文化系统的改造。" |
231,夏保国的论文说:"当然,还需要明确的是,东周以来的"北狄"只不过是对北方边陲部族的统称,不宜简单地与某一个考古学文化直接对应。----后冈二期文化作为中原龙山文化的一支,最有可能是文献上尧舜禹时期的强大的共工氏部族的遗存,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诞生,就是"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的考古学反映。" |
232,总结一下,作为龙山文化的后冈二期文化,其北迁在燕山南北形成了夏家店下层文化,邹衡也认为后冈型龙山文化是历史上"共工氏"部族的文化遗存。后冈二期文化迁走后,在这个地方出现的是作为先商文化的下七垣文化。下七垣文化遗存直接叠压在后冈二期文化之上,但是两者之间有年代差,再加类型学比较,说明先商文化不是后冈二期文化的延续。 |
233,邹衡在探寻"先商文化漳河类型"的来源时,提出它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河北省的河北龙山文化涧沟型,二是山西省的河北龙山文化许坦型,三是山西省的夏文化东下冯型。"邹衡并特别强调说:"若就地区而言,这三个主要来源中,有两个在山西省,因此在另一个意义上又可以说,先商文化中的不少因素是从山西省来的。" |
234,李伯谦在《先商文化探索》一文中,依据下七垣文化中大量存在的陶鬲,认为"位于太行山西麓的龙山期文化与其关系更密切。这也许暗示出下七垣文化的主流是继承晋中龙山期文化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就陶鬲的角度而言,许伟也指出先商文化的陶鬲是从晋中地区分出去的。 |
235,作为先商文化的下七垣文化,其年代上限仅相当于二里头夏文化中的第二期,也就是说下七垣文化肯定不是全部的先商文化。对应于文献学上,有学者认为下七垣文化的上限最多相对应于商人先公的"冥",有学者认为对应于商人先公"上甲微",即下七垣文化漳河型最多是商人先公"冥"以后的先商文化。 |
236,古本《竹书纪年》说"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竹书纪年》又说"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夏王朝的帝少康中兴后,此时的商人先公"冥"是夏王朝的一个"侯"。"冥"是商汤的八世祖,其子为王亥和王恒,王亥的儿子就是上甲微。《国语·鲁语上》说:"冥勤其官而水死。"冥是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看来冥是殉职而死。冥被后世之人奉为水神,称为玄冥。 |
237,在商人的"五典祀"中,商人对冥的祭祀非常隆重,商人对冥行使"郊祭"。《国语·鲁语上》中说的很明确:"商人禘喾而祖契,郊冥而宗汤,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但是冥之前的商人先公还有五位,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 |
238,虽说一个发达的考古学文化都会具有多元的谱系结构,但是其主要源头只能有一个。就作为先商文化的下七垣文化而言,其主要源头不论是邹衡还是李伯谦都把其指向了晋中的龙山文化。晋中龙山文化,张忠培称其为杏花文化,卜工称其为游邀文化,韩建业称其为老虎山文化,视角有异,却实指一。 |
厉害!我纯粹不懂,只是好奇,有幸遇到楼主这样的高人,忍不住请教几个小问题,如蒙楼主有幸解答一二,将不胜荣幸。 1、看过甲骨文的车字与在南欧/中亚草原发现的石头上的车形刻画的对比图,说一模一样我觉得不为过,该文章认为西亚发明了车,传至南欧/中亚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再传至西域,后传至中国。按说黄帝时代应该已经有车了,为何到了甲骨文的时代车字也没太大变化?是从新疆方向传来还是从蒙古方向传来? 2、玉器璇玑似乎在东北亚/中亚及西伯利亚很多地方都有,有的与中国的很像,其中有何玄机?勾玉也在史前东北亚/北海道等周边都有发现。 3、马其顿腓力二世墓出土的剑,与周代的剑很相似,尤其是剑柄。 4、看过一幅彩画,明显中国中古风,画风就像传统连环画或年画那种,画中人物也是典型的黄种人,但却是波斯的,我也不懂,难道波斯出口中国抑或中国出口波斯的?这画只在书上看过一次,找不到了。 以上几点来看,西来文化对中国影响之深,超出我预想太多,尤其是早期,文化传播所有的中间环节似乎都被一波又一波游牧民族打断打散打没了,是这样吗?如是,为何中国能避过?始于西亚终于中国,中国既然最晚接受到先进文化,为何反而不间断?如果说殷商能造精致青铜器说明中国本土文化强势所以可以拿来主义,那么之前有何能力抵抗西来文化的入侵呢? |
商丘不解释 |
239,李世伟的《后冈二期文化与周邻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该论文发表于2016年《郑州大学》。该论文说:"本文主要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讨后冈二期文化的来源、去向、族属、在豫北冀南地区"消失"的原因以及该地区之后兴起的先商文化的来源等相关问题。" |
240,李世伟的论文说:"后冈二期文化主要是在豫北冀南地区孟庄龙山早期文化、等龙山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基础之上,同时又吸收部分周邻文化因素而形成的。而豫北冀南地区孟庄龙山早期文化等文化遗存,主要源于分布于该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司空类型。" |
241,李世伟的该论文说:"后冈二期文化的族属应与古史传说中的"共工氏"有关。后冈二期文化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豫北冀南地区近乎"消失"的原因,则与该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巨大的洪水灾害有关。此次大洪水给海拔较低的豫北冀南地区带来致命危害,使得该地区大部分后冈二期文化先民被迫北迁。" |
242,李世伟的该论文说:"如此,后冈二期文化将大量自身文化因素,经冀中京津地区,传播至燕山以北地区,对燕山以北稍晚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243,李世伟的该论文说:"晋中龙山文化即杏花文化,杏花文化指以山西汾阳杏花村遗址第四期为代表的一类考古学遗存。同类遗存还见于岔沟、乔家沟、双务部、游邀等遗址,主要分布于晋中地区。该类遗存中的鬲的形制多样,按鋬的有无可分为无耳鬲、单把鬲和双鋬鬲三类,以双鋬鬲数量最多,且发展演变规律较为清晰。张忠培先生著文将晋中地区这支独具特色的考古学遗存命名为杏花文化。" |
244,李世伟的该论文说:"学术界对晋中以及晋北、内蒙古中南部等地龙山时代晚期考古学遗存有不同的认识。如卜工等研究者将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统称为"三北地区",应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区,认为该区域内以双鋬陶器为特色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在文化面貌上拥有较高的一致性,主张将三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双鋬鬲遗存命名为"游邀文化"。"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