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儒家独大的弊端 -> 正文阅读 |
[历史]儒家独大的弊端[第5页] |
作者:侠殿八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孟轲也是赞同孔丘“亲亲相隐”的主张的,其主张说:舜的父亲杀了人,舜把抛弃天下之位当成抛弃破鞋子一样。他偷偷地背着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终生开心,快乐得忘掉了天下。”这里面就讲到了瞽瞍如果杀了人,舜居然还要帮着父亲逃避法刑,还是一辈子逃脱掉的那种,舜居然还能终生的快乐生活,丝毫没有内疚之心,从而生出难安的情绪,没有怜悯、愧痛于受害者和其家人的心思,也就是说受害者只能冤屈的死去了,受害者得不到沉冤昭雪的那一天;受害者的家人看不到施害者落网受罚的那一天。舜包庇罪犯逃亡,却是乱法的开始,使罪犯不受惩罚,如此,则法律形同虚设。“亲亲相隐”,包庇罪犯,逃避法律,居然还成了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的事情了!还能够做到终生的快乐起来,这是何等的冷血!对受害者和其家人没有丝毫的怜悯、愧痛之情 |
孟轲也是“亲亲相隐”的主张,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孟轲进行了狡辩!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强行解释,为了避免别人说他乱法,是个枉法之人,说他是个不仁义的人,他是如此进行狡辩的,他说:“舜帝也是遵从法律的,也是公正地依照法律逮捕、审判罪犯的,这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舜帝是个有公德之心的人,但是后面又出现了反转,舜帝居然帮助杀人的父亲逃跑了,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在包庇罪犯吗?这样的行为不是叫做枉法吗?这怎么能够叫做公正的依照法律行事?只是说着好听罢了,这是在强行洗白自己啊!这种观点在儒家独大以后,流毒甚广,历时且长,由此可见,儒家学说标榜自我仁义,并非真仁义,宣扬爱民,并非真心爱民,不然怎么能够出现枉法的言论呢?并且还能够在包庇罪犯之后还能快乐的生活,而不心生内疚、怜悯之心,愧痛于受害者,这是多么地冷血啊!里面以舜帝为例子,是因为这个人物的知名度很高,被众人当做典型。鼓吹的就是普通人也可以如此行事,枉法而乱法,毕竟就连仁爱的舜帝尚且如此行事,何况是普通民众!以此,说明这是大仁之人所行,这种言论流毒天下啊!舜帝弃掉天子之位助父避法而成了普通人,不再为能施惠政而爱民的天子了,舜帝是尽心竭力避免亲属邪恶的。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舜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舜以仁爱之心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
被其他人称之为荀子的荀况,其所说的“人性本恶论”,确实是有失公允啊!人之初生的时侯,其时并无善恶之别。而若又为孟轲所言的“人性本善论”,其言也一样是有所偏颇的啊!怎么说的呢?这是因为人性如果本来就是善良的,那么世界上岂不都是好人了吗?作恶的人第一次作恶时,难道就不会因此而羞愧吗?为什么还会存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继续行恶的情况出现呢?这种观点不过是在迎奉众人的心意罢了!其所说的“人性向善论”,所宣扬的观点,难道不是应该光大儒门所宣扬的“道德说教”吗?毕竟君子,不过是保有了自身真性从而不至于丧失罢了;而小人却是丧失了自身真性从而变得不德罢了!其所说的“小人不德”在于缺失道德的涵养,以这样的论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儒家所宣扬的“道德说教”不是就应该是成了人之所以为善的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了吗?荀况所言的“人性本恶论”,不过是过份偏颇罢了,他的观点是:正因为人的真性本是邪恶的,所以才更需要儒家所宣扬的“道德说教”了,其所说的话语,过份的夸大了儒家所宣扬的“道德说教”,是其之导人向善之所必须性的 |
在这里,我是认可“推广道德”的,这是发扬仁爱之情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此行可以反不正之风,也能够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但这个过程的主要方式却并不是通过儒家所宣扬的“道德说教”而进行的。而是安稳的维持秩序,如果没有安稳的秩序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那么即使是最圣明的人,处在了毫无秩序的环境之中,而此时却又出现了恶人一定要杀害他的情况,只要是圣明者还有着想要继续生活下去的想法,那么也一样会出现奋起执器而杀人的情况啊!这是处于这个环境之中生存活命所必须的处世啊!而如果是生活在安稳的秩序之中,那么即使是最普通的民众也能够遵从于安稳,而未必是奋起执器而杀人! |
其余诸子百家之说,没有一家是反道德而存在的,唯独儒家注重空谈道德而不能客观的承认治世之道,荀况所奉扬的是: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观点,认为法治至其极也不过为“霸”,而不能成“王”。这种说法确实是太失偏颇了!法律是维持秩序而存在的,所以只要是能够震慑“邪恶”的法律,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仁爱了,而不滥用刑罚之人,则不至于丧失大众之心。一国的君主以法而王,若其独尊礼治则必丧,何也?以礼治国而不以法治国,那么即使是国家之中,多有圣德之人,社稷也一定会发生暴乱啊!恶人一定会大行其道,横行无忌,以此而扰乱天下。在这种环境之中,即使是最贤德的人,也有可能被恶人所迫害啊!所以说:“只行礼治而不行法治的,国君安稳的天下又怎么能够有不会丧失的呢?说“公法”不能“王”者,是欺人之言!礼治必王,而法则霸的言论,是本末倒置啊! |
中国其实是外儒内法。 儒家思想来教育人。 法家思想来治国。 现代儒家衰弱,只剩下法家了 |
意淫个屁,诸子百家的典籍被秦始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就儒家保存了点东西下来,还是些残次品。 |
儒家强化了“特权阶级”,是其最大的败笔!强调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位的观点,使上者永远处于尊位,“上”对“下”有着绝对的权威,儒家虽然也宣扬了“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父慈子孝”等观点,却是出于迎奉众人的“目的”的,只要双方相互以礼,那么上方对下方就形成了绝对的权威和特权的地位,形成了“专制”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推行,使人天然的形成了卑下而尊上的不平等地位,下方在此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凡事则必须顺从上意,不能如此者,则不是个有道德的人了,下方形成了对上方强权的迎奉,对上方形成了绝对的顺从。要知道社会上的人各有分工,儒家礼治却是过份的强调了“等级制度”,形成了过份的“特权”,这种学说的独大施行,使各人的地位分成了一种特权和非特权的限制之中,儒家独大所形成的特权潮流反而“残害”了道德,使众人皆追求于这种学说,则众人必皆追求于“特权”,这种学说残害了人心! |
儒家是宣扬、强调等级尊卑之类的。若父兄和丈夫一定要处于一个尊位的位置,则是在追求“特权”,并不是真心出于慈爱,慈爱是建立在人格平等上的。“父子”和“兄弟”,“夫妻”皆处于人格上的平等交流,生活中皆商量、沟通以求得类同,这才是真情的流露啊!双方之间都体恤对方,“小弱”的一方,其人格上也就没有形成卑贱的“侮辱”。若果“父子”和“夫妻”真的形成了“上下”,“尊卑”的形式,则形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这种“情思”是虚伪的,这种学说所宣扬的观点扭曲了“道德”,使得人的“感情”朝向了“隔阂”和“伪善”的方向发展着 |
礼治不是必要的,不用之,照样可以治理好国家,“推广道德”不在于礼治,荀况有夸大其言啊!以此来混淆视听,企图尊其所好,其所好者,唯独儒是,因此而过份夸大了儒家的作用,企图使人有了“王”之,则非儒之礼治而不可的印象,过份夸大了使儒家礼治推行天下,则天下大治,民必广德的作用。而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当儒家独大以后却并没有使得道德之风大盛,儒家的独大反而衰败了道德之风,大伪之风随之盛行,言有德而行有缺,在于“推广道德”的方式不对啊! |
设使大众挣扎于温饱线上,尽心竭力以求生存,国君尊显富贵的阶层,那么大众也就会很容易的想要追求富贵的地位了。天寒少衣,谁又不会想着拥有厚密的衣服来温暖自己呢?缺少粮食,谁又不想有着充足的粮食用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呢?处于鄙薄,被人轻贱,处于屈辱的地位,谁又会不想着使自己得到体面呢?谁会不想着有尊严的活着而甘于处在受辱的地位之中?这些都是大众所“耻辱”的事情啊!背逆了大众的心意!一国的君主如果施行这些而不体恤大众,那么大众的“求名逐利”之心将会被激发得更加严重了!其必尽心竭力而求之,求而不得,则会心生怨恨,这是丧德的征兆啊!怨恨在内心积聚着,心志就会逐渐因此而扭曲,残暴的性情将被涵养,媚上而耻下的心态也就得以养成,于是道德丧失。求名逐利之心极盛,则易变得不择手段,求取之方亦或偏离正道,对“上”则常怀有不忠之心,心中也会想着要推翻“尊上”的位置,若有机会,则一定会实行啊!奸佞之人一定是更觊觎富贵的位置了,那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情况也就一定会出现了!以此来求近于上者,其觊觎于上位而不敢显露,藏其心志而奉迎,若有机会则取代上者,没有机会就奉承上者,显之以“忠”,以此来取信于上者,其心实则常怀不轨之意,历史上的奸佞之众,或有其人无取“尊上”而代之者,在于没有机会得以实行!并非真心忠诚于“上”,所以说:“扭曲民众心意的事情得到实施,反而又追求于大众皆有道德,这是背离“广德”的事情!大众因此而伪其心,饰其非,阳显其“德”而信“上”,阴行其佞以“残”人 |
国君的威势和权力在于聚势凝众,而不在于等级制度,若果国君能够指挥“千军万马”,那么即使是把森林之中的所有老虎全部都驱赶出来,围攻于国君,其麾下的兵马也能够把所有的老虎全部杀死,使得君主的性命不至于受到损伤。一国的君主如果不能做到聚势凝众,则为“虚君”,到了这个地步,则是“实臣”握有所有的权利和威势了。在制度等级上,国君的地位是高于权臣的,处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但若不能做到聚势集人,那么国君就连一个人马也是指挥不动的。这时就是一个小兵,也能使他遭受“屈辱”,甚至可以危害他的性命 |
君王用刑罚、秩序和大众的生存,以此来安定整个社会,他的性命和地位也得以有了保障,何故?杀人者为之偿命,一般是众所知之的刑罚,而能够保障大众生存的,就不至于走向灭亡了,君王用以实行则能够维稳整个社会的秩序。君王如果不能保障大臣的生存,则忠臣也要饿死啊;君王如果不能保障整个军队的生存,则军队也会溃散甚而哗变啊;君王如果不能保障大众的生存,则乱象自生。这不是大众皆有道德就能够做到不灭亡的!贤德的人,必定因此而尽皆死去;邪恶的人,必定作乱以求活。在这种生存不能得到有力保障的时刻,作恶的人会聚合起来,组成匪团,劫掠富有的人物,于是“富有”成了灾祸的根源,匪团会成群结队的劫掠其家,必丧尽其家而还,于是富贵在身,也得不到保障。君王用严厉的刑罚以之震慑不臣,若君王不用“杀人者偿命”来维护社会上的秩序,则自身性命也未必能够得到保障啊!若不用刑罚和秩序,则下级欺凌上级将毫无顾忌,君王的威势和权力也就不存在了,那么即使是杀害君王,恶人也一样会是毫无顾忌的啊! |
君王的威势和权力在于刑罚、秩序和保障大众的生存,保障众人的生存则能够使众人不至于背离他,做到了这点之后,第二点就可以得到保证了,在此之时,凡有不听命令者,必重罚之,如此这般,则谁敢不尊号令?这就是君王的聚势凝众之道啊!刑罚的公布是所有的人,其安全利益得以“屈伸”的有力保障,不只独维臣民,亦维其君 |
注重强化“等级”制度,使人有了贵贱之别,“尊显其之上者”而“卑贱其之下者”,则会使人处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之上。这种观念冠冕堂皇的制定出了对大众的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其所强化的是:尊显富贵者而同时又卑贱微下者。富贵者处在了特权等级;卑下者处在了非特权等级,强调“等级制度”是强化了特权和非特权的不平等的阶级之分,富贵者不仅是在财富的收入上是富有于民众的,在身份地位上也是高于民众的。强化、施行着对人有所区分的不平等的待遇,并且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