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三国 -> 我自己精翻的《资治通鉴》三国史部分 -> 正文阅读

[三国]我自己精翻的《资治通鉴》三国史部分[第14页]

作者:wowo606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时有诏录夺士女,〔录,收也。〕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首者内之掖庭。〔姿,谓有色者;首,谓鬒发者。〕太子舍人沛国张茂上书谏曰:「陛下,天之子也,百姓吏民,亦陛下子也,今夺彼以与此,亦无以异于夺兄之妻妻弟也,〔妻,下七细翻。〕于父母之恩偏矣。又,诏书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县官以配士为名而实内之掖庭,其丑恶乃出与士。得妇者未必喜而失妻者必有忧,或穷或愁,皆不得志。夫君有天下而不得万姓之欢心者,鲜不危殆。〔鲜,息浅翻。〕且军师在外数十万人,一日之费非徒千金,举天下之赋以奉此役,犹将不给,况复有掖庭非员无录之女,〔棋,户孟翻。〕椒房母后之家,赏赐横与,内外交引,其费半军。〔谓其费与给军之费相半也。〕昔汉武帝掘地为海,封土为山,〔掘地为海,谓开昆明池;封土为山,谓作三神山渐台也。〕赖是时天下为一,莫敢与争者耳。自衰乱以来,四五十载,〔载,子亥翻;下同。〕马不舍鞍,士不释甲,强寇在疆,图危魏室。陛下不战战业业,念崇节约,而乃奢靡是务,中尚方作玩弄之物,〔晋志:少府统中、左、右三尚方。〕后园建承露之盘,斯诚快耳目之观,然亦足以骋寇仇之心矣!〔骋,丑郢翻。〕舍尧舜之节俭而为汉武帝之侈事,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帝不听。〔舍,读曰舍。窃为,于伪翻。〕
当时魏明帝下诏要收罗和夺取士女(即仕女,贵族女子),已经嫁给官吏和百姓为妻的仕女,要回到家乡许配给士兵,(但是允许)用上交牲畜来免遭此难(魏明帝又变相地收刮富人的家财),(魏明帝还命人)精选出这些仕女中有姿色的纳入宫中。太子舍人沛国人张茂上书劝谏道:“陛下是天之子,百姓也是陛下的子女,如今夺取他人的妻子,将她许配给另外的人为妻,这无异于夺取兄长的妻子,将她许配给弟弟为妻,对于(百姓的)父母(指皇帝)来说,是一种偏爱。诏书中又允许以年纪、颜色和妻子差不多的牲畜来代替,所以富人倾家荡产,穷人到处借债,用昂贵的价格买来牲畜以替他们的妻子赎身;县中的官吏以许配给士兵为由,实际上是将仕女纳入自己的家中,只有那些样貌丑恶的,才嫁给士兵为妻。得到仕女的人不一定高兴,而失去仕女的人一定会忧伤,他们或者穷困、或者哀愁,但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拥有天下的君主,却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欢心,他们的处境就会十分危急。而且在外的军队有数十万人之多,军队的开销一日不止千金,调用天下的赋税来供养军队,也使得军队的供给即将不足;何况宫中还有许多超出定额的女子,陛下又对外戚有额外的赏赐,这内外(指后宫的花费和对外戚的赏赐)加起来,就相当于军费一半的开支。当初汉武帝开凿人工湖(指长安城西南的昆明池,后来逐渐干涸,宋朝之时就已消失),(在湖中)堆积泥土建造人工山(指用以承载渐台的土山,渐台是一座高二十多丈的高台,位于建章宫之北的太液池里,这些古迹如今都已消失),他所倚仗的无非是天下已经统一,没人敢和他争夺。自(汉朝)衰败,天下大乱以来,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马始终不能解下马鞍,士兵始终不能脱下盔甲,强大的敌人就在边境企图颠覆魏室。陛下(如今)却不战战业业(同战战兢兢,戒慎畏惧的样子),推崇节俭,反而追求奢侈;(陛下)让中尚方制作供玩赏的器物,在后园建造承露盘,这些都是为了使自己的耳目得到享受,而使得敌人产生了进犯我国的企图。陛下舍弃了尧、舜节俭的美德,而仿效汉武帝奢侈的行为,臣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如此。”魏明帝没有理会。
 
司隶校尉崔林曰:「按周官考课,其文备矣。〔周冢宰总百官,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政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其详见于周礼。〕自康王以下,遂以陵夷,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猥,积也;卒,仓猝也,读曰猝。〕增减无常,固难一矣。且万目不张,举其纲,〔以网为譬也。〕众毛不整,振其领,〔以裘为譬也。〕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用论语子夏答樊迟之言。陶,音遥。〕若大臣能任其职,式是百辟,〔诗烝民曰: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注云:奴汝施行法度于是百君。〕则孰敢不肃,乌在考课哉!」
司隶校尉崔林说道:“《周礼》之中的考课法已经十分完善了,但周康王(姬钊,西周的第三位君王)之后,周朝却(逐渐)衰败,这表明考课法(的好坏)在于执行它的人。汉代末年(朝廷)所犯下的过错并不是佐吏(即都官)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如今(我国的)军队不是堆积到一处,就是仓促集合,军队中士兵人数的增减也没有什么常规可言,所以很难建立统一的制度。而且既然万目不张,就要举其纲,(这里是出自东汉郑玄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即提起鱼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皮衣上的毛不整齐,就要抓住衣领抖动。皋陶(虞舜的司法官)从事于虞舜,伊尹从事于商朝,使得小人远离朝廷。假如大臣能够尽到他们的职责,以作为百官的榜样,那么谁还敢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哪用得着考课法啊!”
  黄门侍郎杜恕曰:「明试以功,三载考绩,诚帝王之盛制也。然历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六代:唐、虞、夏、商、周、汉。七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关,通也。〕臣诚以为其法可粗依,其详难备举故也。〔粗,坐五翻。〕语曰:『世有乱人而无乱法』,若使法可专任,则唐、虞可不须稷、契之佐,殷、周无贵伊、吕之辅矣。〔契,息列翻。〕今奏考功者,陈周、汉之云为,缀京房之本旨,〔汉京房有考功课吏法。〕可谓明考课之要矣。于以崇揖让之风,兴济济之治,臣以为未尽善也。〔济,子礼翻。治,直吏翻。〕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四科,即汉左雄所上,黄琼所增者也。见五十二卷顺帝汉安二年。〕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亲民长吏,〔长,知两翻。〕转以功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臣以为便当显其身,用其言,使具为课州郡之法,法具施行,立必信之赏,施必行之罚。至于公卿及内职大臣,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古之三公,坐而论道;〔周官考工记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内职大臣,纳言补阙,无善不纪,无过不举。且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为元首,臣作股肱,明其一体相须而成也。是以古人称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支,帝王之业,非一士之略。〔师古曰:此语出于慎子,班固引以赞娄敬、叔孙通。〕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职办课可以致雍熙者哉!〔焉,于虔翻。〕诚使容身保位,无放退之辜,而尽节在公,抱见疑之势,公义不修而私议成俗,虽仲尼为课,犹不能尽一才,又况于世俗之人乎!」
黄门侍郎杜恕说道:“用实际的考验来考察官员的能力,每三年进行一次考绩,这确实是帝王所采取的很好的制度。但是经历(唐尧、虞舜、夏朝、商朝、周朝、汉朝)六代,考课法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而在(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七圣之后,也没有考课法的(具体)条例流传下来,臣真心认为考课法可以大致地作为参照,但是很难将这其中所有的方法都拿来实施。世人有句话道:「世间只有乱人(行为不正之人),并没有乱法(不正确的法令)。」假如可以只依赖法律就治理好国家,那么唐尧、虞舜可以不需要稷(后稷,唐尧时主管农业的官员)、契(虞舜的司徒,此司徒是主管教化的官员)的辅佐,商朝、周朝不会看重伊尹、吕尚(姜太公)的辅佐。如今上奏请求实行考课法的人,他们向陛下陈述了周朝和汉朝时(朝廷的)所做所为,阐述了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的本意(京房本姓李,字君明,是西汉汉元帝时的学者,他曾经向汉元帝提出《考功课吏法》),可以说他们明白考课法的要领。(但是)要以考课法推崇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拱手礼)的风范(这里指推行礼法),实现美好的盛世,臣认为还稍有不足。考课法打算让州郡通过四个科目(指儒学、文史、孝悌,能从政四个科目。文史即文学和史学;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能从政即行政能力)来考察人才,(这四个科目的)考核通过后,才推举给朝廷,(朝廷)将他们派往地方上试用,担任(郡县的)主要官员,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功绩递补郡太守,或者增加他们的官秩、赏赐他们爵位;上述这些在考课法中是最重要和紧急的事务。臣认为应该立即表彰这些(奏请考课法的人),采纳他们的建议,让他们再具体地制定关于考课州郡之法(前面刘邵所制定的是都官的考课法),(然后)朝廷(将考课州郡之法)切实地施行,并建立明确和可信的赏罚制度。至于公卿和其他朝廷重臣,也应当根据他们具体所做的工作考课他们。古代的三公,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朝中的重臣传达帝王的命令、反映下面的意见,替帝王查补缺漏,没有善行不记功,没有过错不检举。况且天下如此之大,各种事务何其繁多,实在不是一盏明灯就能遍照天下;所以君为元首(头),臣为股肱(大腿和胳膊),(君臣)必须明白(大家)是一个整体,要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因此古人才会说建造廊庙(宫殿和太庙,也借指朝廷)的材料,不是一棵树就能提供的,帝王的大业,不是依靠一个谋士的策略就能实现的。由此可见,对大臣采取考课,让他们尽忠职守,并不足以使国家和乐(和谐欢乐)升平(太平)。(假如)百官避免犯下导致被罢免的过失,只求保住自己的权位;而那些为国尽忠的人,却(始终)受到猜疑。这样的话即没有树立公义,又导致了众人纷纷在私下议论朝政,(到时候)就算是孔子(对百官)进行考课,也不能让任何一人能完全发挥他的才能,何况(进行考课的)还只是世俗之人(普通人、一般人)呢!”
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限,我觉得杜恕的奏章有些前后矛盾。以我的理解,我认为杜恕是要在国家中普遍地推行考课法,而不是专门针对都官,另外还要做到“立必信之赏,施必行之罚”、“无善不纪,无过不举”,从而避免片面地进行考课法所带来的“公义不修而私议成俗”的恶果。
 
司空掾北地傅嘏曰:「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责车,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治,直之翻。〕本纲未举而造制末程,〔纲,维紘绳,网总也;举网则众目张矣,言所系者大也。十发为程,一程为分,言其细也。又曰:程,品式也。〕国略不崇而考课是先,〔国略,国经也。先,心荐翻。〕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料,音聊。〕议久之不决,事竟不行。
司空府的掾史北地郡人傅嘏说道:“设立官位,以分摊治理国家的职责,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根本。(朝廷)循名责实(按照名称来考察实际内容,要求名实相符),纠正和改进现有的规章制度,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是次要的事情。不抓住关键反而去追求一些细枝末节,不重视国家的大致方针而先推行考课法,我害怕(考课法)并不能区分贤愚(贤人和愚人)和善恶。”(朝中)对考课法一事一直没有定论,(于是)最终没有施行。
 
  初,右仆射卫臻典选举,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蒋济已自中护军迁护军将军,此复书中护军,盖先时事也。遗,于季翻。〕「汉祖【章:甲十六行本「主」作「祖」;乙十一行本同。】遇亡虏为上将,〔谓韩信。〕周武拔渔父为太师;〔谓吕望。〕布衣厮养,〔养,羊尚翻。〕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试而后用!」臻曰:「不然。子欲同牧野于成、康,喻断蛇于文、景,〔谓草创之规略,不可用于承平之时也。〕好不经之举,〔好,呼到翻。经,常也。〕开拔奇之津,〔津,江河济渡之要,故以为喻。〕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
当初,尚书右仆射卫臻掌管官员的选拔,中护军蒋济写信给卫臻道:“汉高祖将一个逃亡的俘虏封为军队的主帅(指韩信),周武王提拔一个渔夫(指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吕尚)为太师(周朝时和太保、太傅合称三公,百官之首);百姓甚至奴隶都可以称为王公(诸侯王和三公,韩信曾为齐王、楚王),何必非得遵守规定,一定要经过考试才能录取官员!”卫臻(回信)道:“你说的不对。你想把牧野之战(指周武王和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地区的决战)之时和周成王、周康王的时代,(汉高祖)斩蛇起义之时和汉文帝、汉景帝的时代混为一谈,开选拔奇才的先河,将会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啊!”
  卢毓论人及选举,皆先性行后言才,〔先,悉荐翻。行,下孟翻。〕黄门郎冯翊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服其言。〔中,竹仲翻。〕
卢毓对人的评价以及对官员的选拔,都先考虑此人的品行,然后才考虑此人的才能,黄门郎冯翊郡(即汉时的左冯翎)人李丰曾经为卢毓为什么这么做,卢毓回答道:“才能是拿来成就善行的,所以大才能成就大善,小才能成就小善;有才却不能行善,(这就好比)才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容器,(使它不能得到发挥)。”李丰很佩服他的见解。
 
第七十三卷完
 
辛苦了…顶
 
 ②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处,昌吕翻。〕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行,下孟翻。〕亮直清方,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
魏明帝问吏部尚书卢毓道:“谁可以担任司徒?”卢毓推荐处士(没有做过官的士人,也指隐士)管宁(曹丕称封管宁为太中大夫,曹睿曾封管宁为光禄勋,都不是小官,管宁全都没有接受)。魏明帝没有采纳这个人选,他又问卢毓还有没有其他人选,卢毓回答道:“太中大夫韩暨敦厚老实、品行崇高;司隶校尉崔林诚实正直、廉洁公正;太常常林坚贞不移、性格纯朴。”二月间,十一日,魏明帝任命韩暨为司徒。
  ③汉主立皇后张氏,前后之妹也。立王贵人子璇为皇太子,〔璇,旬缘翻。〕瑶为安定王。
汉主(刘禅)立张氏为皇后,张氏是前(敬哀)皇后的妹妹,(张飞的女儿)。(刘禅)立王贵人的儿子刘璇为皇太子,封(另一个儿子)刘瑶为安定王。
  大司农河南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性好尚于秘书郎郤正,〔东汉以马融为秘书郎,诣东观典校书;秘书郎盖自融始。好,呼到翻;下同。郤,绮戟翻。〕正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懈,古隘翻。〕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谓其才行不逾中人也。〕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谋【章:甲十六行本「谋」作「调」;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张校同;下同。】何如。」正曰:「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承志,谓承君父之志;竭欢,谓左右就养,承颜顺色,以尽亲之欢。〕既不得妄有施为;智谋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知也!」〔焉,于虔翻。〕光知正慎宜,〔慎宜者,谨言语,择其所宜言乃言也。〕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自然,不可力强致也。〔强,其两翻。〕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按汉书音义,作简策难问例置案上,在试者意投射,取而答之,谓之射策,即探策也;若录政化得失,显而问之,谓之对策。探,吉南翻。〕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正,俭之孙也。〔俭为益州刺史,汉灵帝中平五年,为盗贼所杀。〕
(蜀国的)大司农河南郡人孟光向秘书郎郤正询问太子(刘璇)的读书情况以及性格爱好,郤正回答道:“(太子)孝顺谦恭,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有古代世子(诸侯王或者帝王的继承人)的风范;他对属下都很仁爱和宽容。”孟光说道:“您说的那些优点,都是平常人家的子弟所应该拥有的;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他的权术和智谋怎么样。”郤正说道:“世子所应该做的是继承君父(父亲为国君者)的志向,尽力得到父母的欢心。既然不能胡作非为,就只能将智谋藏在心中,他的权术也要在合适的时机才能发挥。(因此)世子是否有权术和智谋,我怎么能事先就得知呢!”孟光知道郤正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不会随口而谈,于是对他说道:“我喜欢直来直去,言语没有什么忌讳。如今天下还没有平定,(身为君主者)应该以权术和智谋为先,而一个人的权术和智谋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不可以强求。储君(太子,指定的王位继承人)读书怎么可以像我们这些人一样,他不会去极力追求学识渊博以等待朝廷的探访,也不会如博士(古代的学官名,类似现在的大学教授,主要教授儒家经典、诗词歌赋和诸子百家等)研究射策(汉朝时的考试方法之一,主要考试内容为经学)、讲究考试以谋取官爵。(世子)应当在最紧要之处(指权术和谋略)下功夫。”郤正觉得孟光说得很有道理。郤正是郤俭(刘焉之前的益州刺史,被叛军所杀,贪官污吏一个)的儿子。
 
汉翻译为蜀是否妥当?要么翻译为蜀汉
 
 左将军朱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主者,据吏也。〕死于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棺,古玩翻。歛,力验翻。〕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吴主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日,典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所取。〔刘助觉其事而言之。〕吴主大感悟,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治,直之翻。〕赏助百万。
左将军朱据的部曲(私兵,私家军队)应该领到三万缗(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铜钱,工匠王遂用欺诈的手段冒领了(朱据部队的军饷)。吕壹怀疑实际上是朱据拿了这笔钱,(于是)他拷问(朱据军中)主管此事的官员,将此人拷打致死;朱据因(主者)无辜被杀而感到悲痛,他用贵重的棺木替(主者)收殓(给尸体穿衣下棺);吕壹又上表说朱据之所以替(主事)官吏厚葬,是因为(主事)官吏为朱据隐瞒实情。吴主(孙权)数次责问朱据,朱据(没有证据)表明自己的清白,只能藉草(睡卧在柴草上,表示很悲痛)等待(孙权)降罪;数日后,典军吏(应该是掌管军务的官吏)刘助查清了此事,(对孙权)说是王遂盗取了军饷。吴主深有感触,从而醒悟过来,他说道:“朱据都能(被吕壹)冤枉,何况是(普通的)官吏和百姓呢!”于是(孙权)下令彻查吕壹的罪行,并赏赐给刘助一百万铜钱。
  丞相雍至廷尉断狱,〔断,丁乱翻。〕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乎?」〔道,言也。〕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怀,姓;叙,名。姓谱:无怀氏之后。〕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有司奏壹大辟,〔辟,毗亦翻。〕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殷纣用炮烙之刑,项羽烧杀纪信,汉武帝焚苏文于横桥,然未以为刑名也。王莽作焚如之刑,后世不复遵用。裂,谓车裂,古之轘刑。〕吴主以访中书令会稽阚泽,〔会,古外翻。阚,姓也。左传齐有大夫阚止。〕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复,扶又翻;下同。〕吴主从之。
丞相顾雍到廷尉的官署中断案,吕壹以囚犯的身份见到了顾雍。顾雍和颜悦色地向吕壹询问口供,临走前,他还对吕壹说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吕壹只是向顾雍叩头,并没有说话。当时尚书郎怀叙在吕壹面前辱骂他,顾雍责备怀叙道:“朝廷自有正规的法制,你何必这么做!”有司上奏说应该对吕壹处以死刑,有人认为应该对吕壹处以焚如(用火把人活活烧死)或者车裂(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的刑罚,以昭示吕壹是罪大恶极之人,吴主将此事询问中书令会稽郡人阚泽,阚泽说道:“昌盛的时代不应该再出现这种刑罚。”吴主采纳了阚泽的意见。
  壹既伏诛,吴主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诸葛瑾,字子瑜。步骘,字子山。朱然,字义封。吕岱,字定公。瑾,渠吝翻。骘,职日翻。〕并咨以时事当有所先后,〔谓时事所当行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也。〕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推,吐雷翻。陆逊,字伯言。潘浚,字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怖,普布翻。〕闻之怅然,深自刻怪!〔刻,怪也。〕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行,下孟翻。〕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厝,何能悉中!〔中,竹仲翻。〕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色,〔二色,谓班白也。少,诗照翻。长,知两翻。〕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保,〔分,扶问翻。〕义虽君臣,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言行事是,则君臣同其是;非,则同其非也。〕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从,千容翻。〕同船济水,将谁与易!〔易,如字。〕齐桓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省,悉景翻。〕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下之于上,不从其令而从其意。孙权自谓优于齐桓,而责其臣以管子。使吴诚有管子,亦不敢尽言于权,观诸陆逊可见矣。〕
吕壹被处死后,吴主派遣中书郎袁礼将此事告诉各个大将,并向他们致歉,他还让袁礼乘机询问(各大将)关于目前国家改革的意见。袁礼回到(京城)后,(孙权)又下诏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道:“袁礼回来后跟我说道:「我见过了诸葛瑾(字子瑜)、步骘(字子山)、朱然(字义封)、吕岱(字定公),并向他们询问当前政事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处理,他们每个人都以不负责国家政务为由,不肯提出他们的意见,(而是)把此事推给陆逊(字伯言)和潘浚(字承明)。陆逊和潘浚见到我后,他们流着泪和我交谈,话语十分诚恳、心酸和悲苦,他们竟然因此事(指各大将不肯献策一事)而感到恐惧不安。」我听说此事后,心情十分惆怅,并且非常自责。我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圣人才不会犯错,而明智的人可以察觉到自己的过错。一个人的行为怎么可能都是正确的呢!(我曾经)自以为是,伤害和抵触了众人的感情,却一时没有察觉,所以才导致各位有些为难。不是这样的话,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从年轻时就和各位一起共事,如今头发已经斑白,我自认为可以和各位完全坦诚地相待,而无论于公于私,(我们之间的情分)都足以让我们互相帮助,(我们之间)虽然在大义上是君臣,但在恩情上却如同骨肉(指至亲),无论是荣耀、富贵、高兴还是悲伤,都应该在一起分享。忠臣不应该知情不报,智士不应该保留自己的意见,无论是错是对,(我们君臣)都应该一起担当,各位怎么可以(对国事)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悠然自得呢!(我们)是坐在一条船上渡河的人,谁都不能被替代!齐桓公每次有善行,管仲就会赞赏他,齐桓公每次有过错,管仲都会加以劝谏,劝谏没有作用,管仲就会一直劝谏,(直到齐桓公接受)。如今我确实没有齐桓公的品德,但是各位却反而不对我加以直言规劝,仍然有些为难;这么说的话(指各大将对孙权没有意见可提,说明孙权没有什么过错),我要比齐桓公还优秀了,不知道各位相比管仲又如何呢!”
 
张昭这类非魏国人物去世可加官职吗?如南乡恭侯应该注释现任何职,恐怕有些人不是很理解南乡和恭的联系,或者误把南乡亭侯当作南乡侯
 
及寝疾,深念后事,乃以武帝子燕王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魏制:领军将军主中垒、五校、武卫等三营。武卫将军,盖领武卫营也。太祖以许褚典宿卫,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后又迁武卫将军,于是武卫始有将军之号。晋泰始初,罢武卫将军官。〕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爽,真之子;肇,休之子也。帝少与燕王宇善,故以后事属之。〔少,诗照翻。属,之欲翻。〕
魏明帝病重之时,他十分挂念身后(死去后)之事,于是他任命魏武帝(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让曹宇和领军将军(前身为北军中候)夏侯献、武卫将军(掌管禁卫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人共同辅政。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魏明帝年轻的时候和燕王的曹宇的关系很好,所以他才将后事托付给曹宇。
  刘放、孙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殿中畜鸡以司晨,栖于树上,因谓之鸡栖树。献、肇指以喻放、资。一言而发司马氏篡魏之机,言之不可不谨也如是夫!以此观献、肇之轻脱,又何足以托孤哉!复扶又翻。几,居岂翻。〕放、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间,古苋翻。〕燕王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言其性恭良,为事正如此也。〕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谁可任者?」时惟曹爽独在侧,放、资因荐爽,且言:「宜召司马懿与相参。」帝曰:「爽堪其事不?」〔不,读曰否。〕爽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附耳语之也。〕「臣以死奉社稷。」帝从放、资言,欲用爽、懿,既而中变,敕停前命;放、资复入见说帝,〔复,扶又翻。见,贤遍翻。说,输芮翻。〕帝又从之。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牀,执帝手强作之,〔强,其两翻。〕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皆流涕而出。〔考异曰:「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否?』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帝维其言。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按陈寿当晋世作魏志,若言放、资本情,则于时非美,故迁就而为之讳也。今依习凿齿汉晋晢秋、郭颁世语,似得其实。〕甲申,以曹爽为大将军。帝嫌爽才弱,复拜尚书孙礼,为大将军长史以佐之。〔为下爽出孙礼张本。复,扶又翻。〕
刘放、孙资长时间掌管机要(机密和紧要的)重任,夏侯献和曹肇心中不服;宫中有一只鸡栖息在树上,两人对着鸡说道:“这东西呆在这很久了,我看它还有几天可活!(他们用鸡来比喻刘放和孙资)”刘放和孙资害怕将来会被(夏侯献等人)加害,于是暗中打算离间(曹宇、夏侯献、曹肇等人和魏明帝的关系)。燕王(曹宇)性格谦恭善良,他陈恳地再三推辞(魏明帝对他的任命)。魏明帝将刘放、孙资召入他的卧室之内,问他们道:“确实像燕王自己所说的,(他不堪大任么)?”(刘放、孙资)回答道:“燕王确实明白自己不能承担重任,所以他才这么说。”魏明帝说道:“那谁可以承担此任?”当时只有曹爽在魏明帝的身边,刘放和孙资乘机就推荐了曹爽,而且他们还说道:“应该把司马懿召来,和他一起商量此事。”魏明帝问(曹爽)道:“曹爽你可以胜任么?”曹爽汗流浃背,回答不上;刘放踩了踩曹爽的脚,对他耳语道:“(你应该说)臣会以死报效国家。”魏明帝听从了刘放和孙资的意见,打算起用曹爽和司马懿(辅佐将来的幼主处理朝政),但是他中途改变了主意,停止了(对曹爽和司马懿的)任命;刘放和孙资又再度入宫劝说魏明帝,魏明帝(于是)又同意了(对曹爽和司马懿的任命)。刘放(对魏明帝)说道:“(陛下)应该亲自写下诏书。”魏明帝说道:“我病得实在太重,不能写这封诏书。”刘放于是到魏明帝的床上,抓着魏明帝的手,强行让魏明帝写下了诏书,(随后)他携带诏书出宫,大声(对群臣)说道:“(陛下)下诏免去燕王曹宇等人的官职,(还命令曹宇等人)不得在宫中停留。”曹宇等人都(当即)流着泪出宫。二十七日,魏明帝任命曹爽为大将军。魏明帝嫌曹爽能力不足,(因此)他又封尚书孙礼为大将军长史,让孙礼辅佐曹爽。
  是时,司马懿在汲,〔时自辽东还师,次于汲也。汲县自汉以来属河内郡。〕帝令给使辟邪〔辟邪,给使之名,犹汉丞相仓头呼为宜禄也。〕赍手诏召之。先是,燕王为帝画计,〔先,悉荐翻。为,于伪翻。〕以为关中事重,宜遣懿便道自轵关西还长安,〔关中事重,谓备蜀及抚安氐羌也。轵县,属河内郡。贤曰:轵故城在洛州济源县东南。五代志:轵关,在河内郡王屋县。杜佑曰:轵关在河南府济源县界。〕事已施行。懿斯须得二诏,前后相违。疑京师有变,乃疾驱入朝。〔朝,直遥翻。〕
当时,司马懿在汲县(属司州河内郡,今河南新乡卫辉市),魏明帝派遣给使(听候差遣之人,仆役、杂役)辟邪(宫中的一种给使的名称)带着亲笔写的诏书召司马懿前来。先前(燕王还未被罢官之时),燕王为魏明帝谋划,他认为关中事关重大(曹宇是担心司马懿离开后,蜀国会乘机进军),应该让司马懿经小道从轵关(位于今河南济源市市区西面的封门口村东)的西面返回长安,于是魏明帝已经命人发过一封诏书给司马懿。司马懿在短时间内收到了两封诏书,而内容前后矛盾,他怀疑京城中发生了事变,于是全速赶往京城(洛阳)。
 
 三年(己未、二三九)
景初三年(己未、二三九)
  ①春,正月,懿至,入见,〔见,贤遍翻。〕帝执其手曰:「吾以后事属君,〔见,贤遍翻。属,之欲翻。〕君与曹爽辅少子。〔少,诗照翻。〕死乃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复,扶又翻。〕及召齐、秦二王以示懿,别指齐王芳谓懿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谛,可计翻,审也。〕又教齐王令前抱懿颈。懿顿首流涕。是日,立齐王为皇太子。帝寻殂。〔陈寿曰:年三十六。裴松之曰:按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
春季,正月间,司马懿抵达(洛阳),进入宫中拜见魏明帝,魏明帝握着司马懿的手说道:“我将后事托付给你,你和曹爽一起辅佐我年幼的儿子。死亡是可以忍受的,我忍住了死亡等待你的到来,(现在)能够见到你,我已经死而无恨了!”(曹睿)将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叫来,让他们见过司马懿,他还特地指着齐王曹芳,对司马懿说道:“就是他(要继承皇位),你仔细看看他,(以后)别认错了!”(曹睿)还让齐王上前搂着司马懿的脖子,以让司马懿抱着。司马懿流着泪(向曹睿)磕头。同一天,(曹睿)立齐王(曹芳)为皇太子。魏明帝在不久之后去世。
  帝沈毅明敏,〔沈,持林翻。〕任心而行,料简功能,〔料,音聊。〕屏绝浮伪。〔屏,必郢翻。〕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行,户孟翻。〕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忘,巫放翻。〕
魏明帝沉着刚毅、聪明机敏,言行任心(随心,任随心意、不受拘束),他挑选有才能的人(为官),拒绝虚伪之人。(朝中的)谋臣(参与出谋划策的臣子)和将相(大将和大臣)都很佩服(魏明帝)对大军的指挥以及对大事的评判。(魏明帝)的记忆力非常好,他只要看过一眼官簿上官员的品行和主要事迹,以及这些人父兄(父亲兄弟)子弟(子侄)的名字,即使只是他身边的一些小官,他也在从此之后就不会忘记。
  孙盛论曰: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吃,居乞翻;言蹇也。〕而沈毅好断。〔沈,持林翻。好,呼到翻。断,丁乱翻。〕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谓使曹休镇淮南、曹真镇关中、司马懿屯宛也。处,昌吕翻。〕政自己出。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其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诗曰:宗子维城。此言帝猜忌宗室,以亡魏。〕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孙盛评论道:(我的)长辈们曾说过魏明帝的样貌十分英俊,他站立的时候,头发可以一直垂到地面;魏明帝有口吃的毛病,因此他不怎么说话,他沉着刚毅,善于做出决断。当初,各位(被曹丕)托孤的辅政大臣,都被魏明帝派往前线担当一方的重任,而(朝廷)的政务则由自己亲自处理。他对大臣的礼遇十分优厚,他心胸开阔、喜欢直爽,即使大臣因极力劝谏而冒犯于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杀害这些大臣,他作为一个君主的器量是如此地宽宏。但是他没有考虑建立德政、流传风范于后世,没有加强皇室的力量,致使大权旁落,无人可以替他捍卫政权,实在是太可悲了。
  ②太子即位,年八岁;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晋职官志曰:持节都督无定员。前汉遣使始有持节。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时置督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二十一年,征孙权还,遣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录尚书事,汉东都诸公之重任也,今爽懿既督中外诸军,又录尚书事,则文武爻权,尽归之矣。自此迄于六朝,凡权臣壹是专制国命。〕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曰以者,非遗诏真有此指也。〕
太子(曹芳)继位的时候年仅八岁;大赦天下。(曹芳)尊封(郭)皇后为皇太后,加封曹爽、司马懿为侍中、录尚书事,并授予他们符节(调动军队、传达政令的凭证)和斧钺(斧和钺,两种兵器,代表执掌兵权),让他们总领(皇宫)内外的各支军队。各个正在修建的宫殿,都以(魏明帝)遗诏的名义下令停止修建。
  爽、懿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内,〔更,工衡翻。〕爽以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谘访,不敢专行。〔或问使爽能守此而不变,可以免魏室之祸否?曰:猫鼠不可以同穴,使爽能率此而行之,亦终为懿所啖食耳。〕
曹爽和司马懿各自带领三千士兵轮流在宫中值班,曹爽因司马懿年纪大而且官爵向来很高,而把司马懿当做父亲一样侍奉,每遇到(朝中)有事,他都会到司马懿的府上咨询,并不敢擅自作出决定。
 
  ⑥秋,七月,帝始亲临朝。〔朝,直遥翻。〕
秋季,七月间,(魏废)帝(曹芳)开始亲自上朝。
  ⑦八月,大赦。
八月间,大赦天下。
  ⑧冬,十月,吴太常潘浚卒。吴主以镇南将军吕岱代浚,与陆逊共领荆州文书。岱时年已八十,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与逊同心协规,有善相让,南土称之。
冬季,十月间,吴国太常潘浚去世。吴主以镇南将军吕岱代替潘浚(成为太常),让他和陆逊一起总管荆州方面的文书。吕岱当时已经八十岁了,但他体格一向强健,他专心、勤奋地亲自处理国事,和陆逊同心协力,有功劳两人就互相谦让,南方的人民对他们十分称道。
  十二月,吴将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等,〔临贺县,汉属苍梧郡,县临贺水,因以为名;吴分立为临贺郡;唐为贺州。廖,力救翻。今力吊翻。〕自称平南将军,攻零陵、桂阳,摇动交州诸郡,众数万人。吕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吴主遣使追拜交州牧,及遣诸将唐咨等络绎相继,攻讨一年,破之,斩式及其支党,郡县悉平。〔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岱复还武昌。
十二月间,吴国的将领廖式杀死了临贺郡(属荆州,黄初七年孙权分苍梧郡而置,今广西贺州市、湖南永州市江永县、江华县、广东肇庆市封开县、怀集县一带)太守严纲等人,自称平南将军,攻陷了零陵郡、桂阳郡,并且使交州的各郡产生了动摇,他的手下有数万士兵。吕岱(向朝廷)上表之后,就马上出发(平定叛乱),星夜兼程(地行军),吴主(孙权)派遣使者追上吕岱,封吕岱为交州牧,(孙权)还派遣唐咨等将领相继前往(临贺郡),(以支援吕岱);(吕岱)花了一年的时间征讨廖式,将他击败,并斩杀了他和他的党羽,(叛乱的)郡县全都被吕岱平定。(随后)吕岱又回到武昌。
吕岱堪称吴国的廉颇,年过八十,还能亲自领兵征战,并平定大乱,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⑨吴都乡侯周胤将兵千人屯公安,有罪,徙庐陵;诸葛瑾、步骘为之请。吴主曰:「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为,于伪翻。少,诗照翻。横,户孟翻。〕爵以侯将,〔谓既受侯爵,又将兵也。将,即亮翻。〕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酗,吁句翻。〕前后告谕,曾无悛改。〔悛,丑缘翻。〕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二君,谓诸葛瑾、步骘也。〕乐胤成就,岂有已哉!〔乐,音洛。〕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吴国的都乡侯周胤(周瑜的次子)带领一千士兵驻扎在公安县(属荆州南郡,是南郡的治所,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他因为犯罪而被流放到庐陵郡(属扬州,大致为今江西吉安市一带);诸葛瑾和步骘为他(向孙权)求情。吴主(孙权)说道:“当初周胤年少,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就让他带领精兵,封他为侯将(侯爵和将领),就是我因为念及周瑜才对周胤如此(照顾)。而周胤却凭此酗酒荒淫、自我放纵,我前后好几次告谕(晓谕、劝谕)他,他都毫无悔改。我和周瑜之间的情义和二位(诸葛瑾、步骘)相同,我是乐于看到周胤有所成就的,怎会让周胤就此沉沦呢!只是我迫于周胤犯下的罪行实在太过严重,不能(现在)就让回来,(我只是)暂时让他吃下苦头,使他能够(稍稍)自觉而已。他是周瑜的儿子,还有二位在从中(对他)教导,倘若他能够改正错误,我也就再不也用担心他了。”
  瑜兄子偏将军峻卒,全琮请使峻子护领其兵。吴主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事见六十五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行,下孟翻。为,于伪翻。〕故更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哉!」
周瑜兄长的儿子偏将军周峻去世,全琮请求让周峻的儿子周护(继续)带领他的部队。吴主说道:“当初赶跑曹操,占据荆州,都是周瑜的功劳,我始终不敢忘记这些。我听说周峻去世之时,也仍是打算起用周护。(但是)我听说周护时常做出危险的举动,起用他是让他闯祸,所以这才作罢。我是不会停止思念周瑜的!”
  ⑩十二月,诏复以建寅之月为正。〔用地正事见卷景初元年。是时仍用景初历,但不以十一月为正耳。〕
十二月间,(曹芳)下诏仍然以建寅之月(即夏历的正月,中国古代大部分的朝代都使用的夏历)为正朔。
 
邵陵厉公上〔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以为子。谥法:杀戮无辜曰厉。帝后以失权,为司马氏所废,以其不终,加以恶谥。陈寿志三少帝纪皆书本爵,此书见废后之爵,自此以后,例如,此惟高贵乡公书本爵,盖见弑之后,不复有他号也。帝之废也,归藩于齐。魏世谱曰:晋受禅,封齐王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薨,谥日厉。扈蒙曰:暴慢无亲日厉。〕
邵陵厉公上部(即曹芳的上部,司马炎篡位后,将曹芳封为邵陵县公,曹芳去世后,谥号为厉公,所以此处成为邵陵厉公)
  正始元年(庚申、二四○)
正始(曹芳的年号)元年(庚申、二四○)
  春,旱。
春季,发生旱灾。
  ②越巂蛮夷数叛汉,杀太守,〔自诸葛亮平高定之后,越巂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巂音髓。数,所角翻。〕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安定县,去郡八百余里。〔安定县不见于志,当是因越巂移治而暂立也。〕汉主以巴西张嶷为越巂太守,嶷招慰新附,诛讨强猾,蛮夷畏服,郡界悉平,复还旧治。〔汉越巂郡治邛都县。嶷,鱼力翻。〕
越巂郡(属益州,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乐山市和雅安市的西南部、攀枝花市,云南省丽江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部分)的蛮夷数次背叛蜀国,杀害了(本郡的)太守,(此后)越巂郡的太守不敢到郡中上任,还是将治所(暂时)寄居在安定县(可能在今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一带,屏山县在蜀国时属益州犍为郡),(安定县)离越巂郡有八百多里路。汉主(刘禅)任命巴西郡人张嶷为越巂郡太守,张嶷招抚(招安)蛮夷并加以安抚,征讨强横狡诈之人,使得蛮夷全都对他敬服,从而全部平定了越巂郡,(随后)张嶷迁回了旧治(旧的治所,邛都县,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区一带)。
  冬,吴饥。
冬季,吴国发生饥荒。
 
应该加一些人的资料,如潘浚去世后可以简介他的事迹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国 最新文章
荆州交易的实质
我一直很好奇,说糜芳背叛
关羽在荆州八年干了什么
这张图可能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荆州情势
关于关羽北伐,为什么总有人想不通?
话说合肥之战张辽高光时刻,为啥封赏不是第
其实曹髦造反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为何三国前期的人才凋零后,大部分的后代都
马岱北伐之谜
曹魏为什么不主攻蜀汉?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8 17:19:25  更:2021-09-11 21:38:4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