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杂谈咸亨、上元年间唐与新罗的战争 -> 正文阅读 |
[唐朝]杂谈咸亨、上元年间唐与新罗的战争[第12页] |
作者:wuanguo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欢迎免费顶贴,咸菜。 |
顺便说一句,用龙朔和麟德年间的情况来说明咸亨年间的百济情况,真是很飘逸。 继续加油,咸菜。 |
顺便说一句,用龙朔和麟德年间的情况来说明咸亨年间的百济情况,真是很飘逸。 继续加油,咸菜。 ------------------------------------------------------------------------------------ 请你注意,我反驳的是你关于百济是严重羁縻化地区和新罗也是唐帝国羁縻行政区的观点。 百济无论是龙朔,麟德,还是咸亨,都不存在什么严重羁縻的问题,它一直被唐朝统治者关注,派兵派将派官吏,常年不断,想严重羁縻都严重不起来的,你明白吗? 你只会用嘲笑的方式来回我的帖子,也已经说明你实在是反驳不了了,唯有扯什么咸菜,继续加油之类的空话,我真是很瞧不起你。 |
关于百济咸亨年间的情况,我在我的文章的开头,就已经分析过了,你自己不看,还怨到我的头上。我早就论证了,刘仁愿被流放以后,直到咸亨元年新罗进攻百济,唐军在百济并无驻军,也无高级汉官。你自己慢慢看完再说吧。 |
还有,欢迎免费顶贴,加油,咸菜。 |
资治通鉴将此事放在了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其原因是张文瓘是那一年去世的,资治通鉴编者就将此事放在了那一年。但是,当时唐军正在以18万主力对抗吐蕃,高宗不可能在这时出兵进攻新罗。而在674年左右,唐朝已经出现了东西两线作战的情况,这一点下面详细分析。因此,张文瓘很可能于此时劝说高宗,致使高宗暂时停止对新罗的进攻。 --------------------------------------------------------------------------------- 《通鉴》唐高宗仪凤三年九月条是这么记载的:九月,辛酉,车架还京师。上将发兵讨新罗,侍中张文瓘卧疾在家,自舆入见,谏曰‘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胜其弊”上乃止。癸亥,文灌薨。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张文瓘是上书见皇帝之后就死了。 678年九月辛酉即九月七日(以《二十史朔闰表》推算)高宗回到了长安,张文瓘卧病在家,这才有机会见到皇帝上书,两天以后癸亥即九月七日张文瓘就死了。 如果张侍中是674年上书的话,那就于《通鉴》所记载的上书后就死了的史事不相符,这很矛盾。 还有张劝谏高宗不伐新罗时的职务是侍中,查《新唐书·宰相表》可知张文瓘是上元二年(675)八月才被任命为侍中,而刘仁轨早在上元二年二月就已经大破新罗于七重城。那么张文瓘于刘仁轨大破新罗后回国,才以侍中身份上书谏高宗不伐新罗,所以你在130楼写那一大段关于主和派阻挠高宗拖延伐新罗的分析,以及这楼横线上的那段分析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你胡乱附会了史料,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认真分析过史料,是在凭主观感觉乱用一气。 |
欢迎免费顶贴,加油,咸菜。 |
资治通鉴的记载,我并未采信。我采信的是两唐书的记载,根据两唐书的记载,张文瓘前面没有侍中二字。只不过将张文瓘的那段话放在了张文瓘担任侍中的记载的后面。 放在担任侍中的后面,并不说明就是担任侍中以后才说的那段话。张文瓘的那段话,只要他参知政事就行了,而张文瓘参知政事,是很早的事情了。 高宗不可能在678年突发奇想去征讨新罗,因为新罗那一年并无异动。 |
资治通鉴的记载,我并未采信。我采信的是两唐书的记载,根据两唐书的记载,张文瓘前面没有侍中二字。只不过将张文瓘的那段话放在了张文瓘担任侍中的记载的后面。 放在担任侍中的后面,并不说明就是担任侍中以后才说的那段话。张文瓘的那段话,只要他参知政事就行了,而张文瓘参知政事,是很早的事情了。 高宗不可能在678年突发奇想去征讨新罗,因为新罗那一年并无异动。 ----------------------------------------------------------------------------------- 《旧唐书·张文瓘》里是这么记载其上书的“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意思指近来因为吐蕃犯边,所以大唐的军队就屯住于敌寇之境内。 按记载,上元元年一月任命刘仁轨,到上元二年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这期间大概十三个月,吐蕃不但没有犯边,反而还遣使请和了。唐朝这期间也没有和吐蕃开战,怎么可能会兵屯寇境呢?所以张文瓘的上书不可能是上元元年一月和二年二月之间,即不可能像你说的张作为主和派去阻挠皇帝派刘仁轨的唐军伐新罗。 那么再看“仪凤元年三月闰月,吐蕃寇鄯、河、芳等州。。乙卯诏以吐蕃犯塞,停封中岳” 这才是吐蕃犯边了。“仪凤三年九月丙寅,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战于青海至上”这说明唐军在决战青海之前,就已经屯驻于吐蕃境内了。这些事情均发生于刘仁轨大破新罗之后,与张文瓘的“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正好相符合,所以张文瓘上书是发生于仪凤三年,不可能是上元年即674年,《通鉴》的那段记载是正确可信的,张文瓘就是以侍中身份上书,且是仪凤三年九月带重病上书,上书两天后死了。 你就狡辩吧,无史德之人。 为什么不采信《通鉴》?很简单,因为《通鉴》的记载和你的主观相矛盾了。符合自己主观的史料或不会戳穿你主观的较模糊史料就采用之;不符合你主观的史料或很明显戳穿你主观的史料,就不采用之。呵呵,再重复一遍,我这个咸菜真是很看不起你。 |
你到底看没看我的文章,673年至674年唐与吐蕃的军事冲突,我已经分析过了。仔细看看吧。 我也很看不起你,在辩论之前,请先仔细阅读我的文章,这叫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你的很多无聊的问题,我的正文中早就论述过了。 最后加一句,加油,咸菜。 |
你到底看没看我的文章,673年至674年唐与吐蕃的军事冲突,我已经分析过了。仔细看看吧。 我也很看不起你,在辩论之前,请先仔细阅读我的文章,这叫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你的很多无聊的问题,我的正文中早就论述过了。 最后加一句,加油,咸菜。 ----------------------------------------------------------------------------------- 呵呵,你是指131楼你写的那段话吧。我早就看了,现在就继续谈谈吧。 你所谓的“673年至674年唐与吐蕃的军事冲突”其实根本就不是唐朝军队和吐蕃军队之间的军事冲突,而是和吐蕃在作着互相争取附属的较量,他们的军队在哪里交锋了?这和张文瓘的“比来吐蕃犯边,兵屯寇境”完全不相关。 你居然好意思厚颜无耻地说我的问题是无聊的,还被你早就论证了。 你的那些弓月不战而服,于阗归属,吐蕃加强战备,难道就是张文瓘的“比来吐蕃犯边,兵屯寇境”? |
于阗归附后得到唐朝重奖的原因是什么?击吐蕃有功故也。于阗胜兵四千,没有唐朝的军事支持,于阗敢和吐蕃交战? 还有,王方翼在河西的频繁调动,说明什么。 这些我在正文里都写过了。还请仔细阅读。 最后说一句,加油,咸菜。 |
于阗归附后得到唐朝重奖的原因是什么?击吐蕃有功故也。于阗胜兵四千,没有唐朝的军事支持,于阗敢和吐蕃交战? 还有,王方翼在河西的频繁调动,说明什么。 这些我在正文里都写过了。还请仔细阅读。 最后说一句,加油,咸菜。 ------------------------------------------------------------------------------------ 转移话题啊,转移话题啊。请你回到张文瓘以及张文瓘的那句话上面来。 “比来吐蕃犯边,兵屯寇境”说明什么,说明唐、吐蕃之间已经开战了,王方翼的在国内只调动不打仗和这句话有关系吗?你这不是拿出来添乱吗? |
上面的论述,还不能说明唐与吐蕃已经开始军事冲突了吗?我列举的那些史料,你难道不会分析? 弓月归附、于阗击吐蕃、王方翼河西防寇、以及吐蕃国内军备加强,汇总起来看,就可以得出当时唐与吐蕃已经发生军事冲突的结论了。这么简单的分析,你得不出正确结论? 最后加一句,加油,咸菜。 |
弓月归附、于阗击吐蕃、王方翼河西防寇、以及吐蕃国内军备加强,汇总起来看,就可以得出当时唐与吐蕃已经发生军事冲突的结论了。这么简单的分析,你得不出正确结论? --------------------------------------------------------------------------------- 早在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唐朝也因此被迫放弃了于阗,疏勒等四镇,可以说这些地区已经不在帝国封疆之内了,那么张文瓘假如是674年上书,他是不会称吐蕃对这些地区的进攻是对大唐犯边,还有上书中的“兵屯寇境”,你又该怎么说圆它? 事实上吐蕃和弓月进犯疏勒,于阗抗击吐蕃,都是被唐朝放弃了的疏勒、于阗和吐蕃的军事冲突,唐朝自己的军队在673,674并没有和吐蕃军队交锋,史书中并无此记载。你为什么还顽固地说唐和吐蕃已经发生军事冲突了?什么唐朝军队帮助于阗抗击吐蕃,只是你的想象,毫无史料根据。 再谈王方翼河西防寇。 ,“乐成公(即刘仁轨)东讨新罗,荐为将帅,诏公持节难林道总管。军停不行,授沙州刺史。未至,改拜肃州。以为慢防启寇,非重闭也,大筑雉堞,严备橹械,人知有恃,戎亦来威”。 防寇,很简单的意思,就是预防敌人来寇,等于是敌人并没有真来寇,敌人没有真来进攻,何谈军事冲突?你自己去查史书,673,674年有任何吐蕃进犯肃州的记载吗?你先前自己也只是说西线形式紧张,紧张可不能代表就发生了军事冲突,更不能说吐蕃犯边了。 再谈吐蕃加强军备,一个国家有敌国接壤,经常加强军备是很正常的事,我们绝不能说吐蕃在国内加强军备,就等于是在外面和唐朝发生军事冲突了。这是最荒唐的。 请你注意张文瓘的“比来吐蕃犯边,兵屯寇境”,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它意味着唐、吐蕃之间的大规模交战,互有进攻的战争已经开始。你列举的几个史料没有一个符合这句话的描述,相反我列举的几个史料却基本符合这种描述。抛开个人爱憎,你要是真有一个基本史德,就不要死顾面子,好好地在思考一下张文瓘到底是哪年上书的吧。《通鉴》其实已经明确记载了时间,可惜你因为它的史料记载和你先前的主观判断不相符,就对它视若无睹,这也很好说明你的主观判断在一些被你不愿采纳的史料面前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