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清朝 -> 江南到底有多甜 -> 正文阅读 |
[清朝]江南到底有多甜[第2页] |
作者:奈姬雅典娜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水磨年糕,怎么做都很好吃。 |
简简单单的炸年糕,金黄的外衣下是白糯糯的身子,炸得外脆里嫩,裹着满满调料香,吃得你根本停不下来。铁板年糕,铁与火的炙烧,年糕在铁板上压得更有韧劲,两面刷上酱料,再来一杯快乐水,完美的江南街边下午茶。 |
糖炒年糕,江南童年的暖暖白月光。 |
此外,还有一丁点配菜不放,任性地搞一碗超简单的(桂花)糖炒年糕,绝对的罪恶之味。这是每个江南孩子的童年之光,一口都不愿分享的那种挚爱;如今不小心长大了,还得趁着新陈代谢还没停摆,抓紧感受那每一寸年糕都裹上糖、香的不得了味道。 |
蟹炒年糕,明明螃蟹才是主角, 却总要被年糕占去了C位。 |
年糕太好吃了,它就像实力强劲的配角,分分钟喧宾夺主。 比如,名声响亮的蟹炒年糕,明明主角是螃蟹,年糕却经常夺了主角。螃蟹的鲜香,好似都入了年糕,浓油赤酱黄灿灿的,每一口都是惊艳;只见大家抢着吃年糕,好好的蟹,硬是被年糕抢了风头。 |
猪油年糕,也叫“桂花猪油糖糕”, 最地道的江南味,绝对少不了它。 |
然而,最让人怀念的,还是母亲裹上蛋液、下锅炸熟的猪油年糕。 据说,它是糕团的最高境界。先将猪板油剥去油膜,切成丁用糖腌好;再将这糖猪油,一层层揉入蒸熟的糯米糕坯中,静置一整晚入味;最后,在糖糕上撒上桂花,切块即成。 |
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 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
母亲做的时候,会把年糕切成薄片,在打得均匀的蛋液里滚一滚,浸透了,再下去滚热的油锅,炸到金黄色再出锅。出锅时,还有滋滋的油在冒着香气。猪板油鲜香,年糕软糯,外层焦黄,趁热吃下肚最为满足。 没错,江南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分四季,都是年糕味的。 糕团轻轻一尝,便知江南水乡 年糕,只是江南糕团的一部分。这里的人好吃糕团、糕团好吃,更离不开这方水土。 湿润的季风和细雨,从东边海上来,一落江南就是几千年。风风雨雨,化为江南晶莹璀璨的米,和说不尽的稻作文化。 |
糯米是南方糕团的主要原料,而水网遍布、河道纵横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非常适宜糯米的生长。食俗的形成,与地理气候关联密切,加上江南自古丰饶,对于糕点,不仅要求要有美食之味,还要有观赏之美、口彩之福,便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糕团文化”。 |
大到婚礼乔迁,小到正餐甜点, 糕团在江南生活里,不可或缺。 |
最早关于糕团的记述,来自先秦古籍《周礼·天官》,记载了将稻米、黍米捣成粉后制作的“糗饵粉粢”。那时没什么花哨的制作技艺,糕团就只是食物。到了春秋战国,饴蜜作为甜味剂加入其中,才让糕团慢慢有了些个性。 |
唐代,蔗糖传入中国,让甜味变得更普遍,茶食糕点应运而生。宋代,点茶文化达到鼎盛,民间小食被宫廷青睐,加上文人追捧,糕团的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变得精细雅致,成为“茶饮之所以尽兴,酒食之多以合欢者”。 |
重阳糕,古老的节庆甜食, 从南到北皆有它的身影。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清朝 最新文章 |
给老照片上个色,让人我物更生动,让场景更 |
假如乾隆皇帝重视火器发展 |
欣赏b站清小将言论 |
清朝驭民政策:33两白银 |
我们现在的领土和满清什么关系? |
1861-1863的照片是因为照相技术 |
历史吧0001号候选人,投他 |
夏完淳与郑成功的奋斗:父子同仇与父子异道 |
慈禧——中国最早玩cosplay的人 |
连环画|苏武牧羊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