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哲学思想原理 -> 正文阅读 |
[哲学]哲学思想原理[第52页] |
作者:王建强_1 |
首页 上一页[51] 本页[52] 下一页[53] 尾页[7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实在是一个哲学名词,指实存的与可能存在的东西,源于拉丁文Realitas.英语为Reality。在哲学领域,实在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词。 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它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 |
实在是一个哲学名词,指实存的与可能存在的东西,源于拉丁文Realitas.英语为Reality。在哲学领域,实在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词。 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它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 |
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能起到作用吗?当然是有的。哲学其实不能告诉你方程怎么写,实验怎么做。但是哲学它代表的是一种立场,或者说是一个路标,一个范导原则,甚至是信仰。当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当我们用逻辑的、实验的方法,想尽一切办法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那么什么可以牵引你向前走呢?就是内心的哲学原则和信仰。 |
附件3 世界部分国家人口ABO血型分布结构表[1] 说明:由于整个社会对血型心理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加上统计上的实际困难,所以目前还没有机构发布比较权威的资料。下面搜集到的数据仅供血型心理国民性研究时参考。 地域 不同血型人所占的比例(%) 国民性 O 型 A 型 B 型 AB 型 亚洲 29 26 35 10 B型 西欧与美洲白人 46 43 8 3 O型 非洲 43 27 25 5 O型 大洋洲 48 39 10 3 O型 中国 27 27 34 12 B型(偏AB) 印度 31 21 40 8 B型 日本 30 39 22 9 A型 朝鲜与韩国 26 37 28 9 A型(偏B) 泰国 37 22 33 8 O型(偏B) 阿富汗 49 18 29 4 O型 越南 43 22 30 5 O型 缅甸 35 25 32 8 O型(偏B) 巴基斯坦 34 25 31 10 O型(偏B) 伊朗 36 28 28 8 O型 以色列 36 41 17 6 A型 科威特 47 24 24 5 O型 印度尼西亚 40 27 26 7 O型 菲律宾 45 22 27 6 O型 伊拉克 37 30 26 7 O型(偏A) 摩洛哥 42 29 23 7 O型 沙特阿拉伯 34 31 29 6 O型(偏A) 尼泊尔 30 37 24 9 A型 土耳其 32 43 18 7 A型 黎巴嫩 36 47 12 5 A型 俄罗斯 33 36 23 8 A型(偏O) 乌克兰 37 40 18 5 A型(偏O) 格鲁吉亚 45 37 12 6 O型 爱沙尼亚 34 36 22 8 A型(偏O) 捷克与斯洛伐克 34 38 19 9 A型(偏O) 波兰 33 39 19 9 A型(偏O) 匈牙利 30 42 19 9 A型 罗马尼亚 26 47 19 8 A型 芬兰 31 46 17 6 A型 希腊 43 39 13 5 O型(偏A) 保加利亚 32 45 15 8 A型 英国(苏格兰) 52 34 11 3 O型 英国(英格兰) 47 42 8 3 O型(偏A) 意大利 44 39 12 5 O型(偏A) 奥地利 39 44 13 4 A型(偏O) 丹麦 41 45 11 3 A型(偏O) 德国 41 45 10 4 A型(偏O) 荷兰 45 43 9 3 O型(偏A) 比利时 46 43 8 3 O型(偏A) 挪威 38 50 9 3 A型 葡萄牙 41 48 8 3 A型(偏O) 法国 43 47 7 3 A型(偏O) 西班牙 44 46 7 3 A型(偏O) 瑞典 44 46 7 3 A型(偏O) 瑞士 40 50 7 3 A型 美国 49 38 10 3 O型 巴西 47 40 10 3 O型 阿根廷 47 40 10 3 O型 哥伦比亚 61 27 10 2 O型 埃及 33 36 24 7 A型(偏O) 埃塞俄比亚 43 27 25 5 O型 澳大利亚 48 39 10 3 O型 [1]参见《血型与心理学》第303—305页。 |
中国部分地区人口ABO血型分布结构表[1] 说明:由于目前没有权威机构发布的资料,以下搜集到的数据仅供研究我国地区心理特点时参考。 地 区 不同血型人所占的比例(%) 心理特点 O 型 A 型 B 型 AB 型 北京 27 26 35 12 B型 上海 29 39 25 7 A型 山东 35 29 25 11 O型(偏A) 河北 29 25 36 10 B型 山西 30 25 35 10 B型(偏O) 河南 30 26 34 10 B型(偏O) 内蒙古 32 25 34 9 B型(偏O) 黑龙江 31 26 33 10 B型(偏O) 吉林 28 31 34 7 B型(偏A) 辽宁 31 27 32 10 B型(偏O) 江苏 34 27 29 10 O型 湖北 34 32 25 9 O型(偏A) 湖南 36 35 21 8 O型(偏A) 浙江 38 32 21 9 O型(偏A) 安徽 35 31 25 9 O型(偏A) 江西 35 33 23 9 O型(偏A) 四川 35 33 24 8 O型(偏A) 贵州 34 29 27 10 O型 云南 32 31 26 11 O型(偏A) 陕西 35 27 29 9 O型(偏B) 甘肃 34 26 31 9 O型(偏B) 宁夏 34 28 30 8 O型(偏B) 青海 31 23 38 8 B型(偏O) 新疆 33 28 30 9 O型(偏B) 西藏 38 20 35 7 O型(偏B) 广东 46 23 25 6 O型 广西 46 23 27 4 O型 福建 42 28 24 6 O型 海南 35 24 33 8 O型(偏B) 台湾 44 27 23 6 O型 香港 40 26 27 7 O型 河南林州[2] 27 39 21 13 A型 [1]参见《血型与心理学》第305—306页。 [2]原河南省林县,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所在地。 |
ABO血型系统遗传概率表 父母(母父)血型 子女会出现的血型 子女不会出现的血型 O与O O-100% A、B、AB A与O A-50%、O-50% B、AB A与A A-75%、O-25% B、AB A与B O-25%、A-25%、B-25%、AB-25% —— A与AB A-50%、B-25%、AB-25% O B与O B-50%、O-50% A、AB B与B B-75%、O-25% A、AB B与AB B-50%、A-25%、AB-25% O AB与O A-50%、B-50% O、AB(也有可能出现,概率较低) AB与AB AB-50%、A-25%、B-25% O |
后 记 1999年以来,我发现ABO血型基本思维方式创立血型思维方式论,并对此有了比较深入地研究。我的贡献在于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从生理遗传开始分析,找到了人类思维心理生命的生理活动启动基因与基本规律,心理学从哲学分离转为心理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有了坚实可靠的心理科学依据。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与规律明白了,人类社会还有什么不能搞清楚呢?往往被人们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世界,因此变得清晰起来了。 理论研究需要有一颗纯洁与自由的灵魂,只有脚踏实地放开眼界才有可能以极宏观的视野体察世事,看清并解决现实问题。这本书的研究与我出版或发表过的一些心理学、出版物分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易学等著作或论文有密切联系,是自己几十年来追寻真理所得的一些梳理。本书创作注重理论透彻、体系完整、逻辑严谨、信息新鲜、资料详实、文字通俗。书中引用了一些发表在书籍、报刊、微信公众平台及互联网等载体上的信息与资料于本书的理论体系中,谨在此对未曾谋面却帮助过我的作者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家人和所有关心我研究工作的朋友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1]为追求人类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真理,我愿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王建强 2019年10月于殷都夜雨斋[2] [1]我的座右铭。前苏联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名言,引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张江南、张豫鄂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作者书房名。斋注:夜深人静灯下读,悟道兴处欲相诉,推窗迎来漫天水,亿万雨丝尽与呼! |
引言:血型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1]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29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2]我们这里讲的血型指的是ABO血型系统,人类每个人必居其一。血型是生物科学和医学术语,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这两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联系呢? 血型的发现源自上世纪初,几十年后人们发现他还与人的性格等心理活动特征有关,半个多世纪以来血型与性格关系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但是到目前仍没有统一观点。我的这部著作就是要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心理学界的这一问题,并为广大读者朋友运用这一知识提供有效的帮助。 人的生命体现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也是生理活动形式中的组成部分。人的生理基本特征是遗传的,主要包括人种、民族、性别三个方面。那么,人的基本心理特征是不是也是遗传的呢?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很有趣的问题吧! 大家知道,我们在心理学里面谈到的感觉、知觉、意识、情绪、气质、性格等心理活动,实际就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或思维的结果。思维功能是与整个人体其他生理功能紧密相连的。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思维活动的功能(如植物人有生理活动,无心理活动)会有以上心理活动现象吗?心理活动说到底也是一种生理活动----特殊的生理活动形式,脑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如果我们不从生理活动层面看待心理活动,就不可能找到心理启动与运作的内在规律。生理活动有规律可循,作为特殊生理活动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也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否则就不可能有思维心理的出现。这个程序和模式就称之为思维方式。人在出生时婴儿啼哭的一瞬间就开始了生命的成长过程,这个“生命”包含了生理活动的生命和心理活动的生命两个方面。那种把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全部归为后天培养的说法是错误的。一个新出生的正常婴儿已经具备了基本思维能力,不过由于他们的生理机能还很微弱,没有生活“阅历”,所以不可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这个婴儿有触觉、听觉、饥饿觉等,就说明其已经有了思维功能,即心理活动(有婴儿心理学)。那么可以肯定,婴儿遗传了某种思维方式,这种先天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及其成长的基础。这种无疑存在的思维方式是哪一组基因所表达,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1] 参见《血型人格》王建强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页。 [2] 参见“血型_百度百科”。 |
人们发现血型与人的心理活动有联系,已经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从心理学家、医学家,到民间有兴趣研究者数不胜数,大家不约而同地承认血型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并列举了无数的经典案例,但是并不能用可重复的科学论证依据证明其一对一的相关性,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对“血型说”争议的一桩悬案。经过了长时间思考总结后,在2005年我出版了《血型与人生》一书,开始提出血型思维方式论:“ABO血型基因的根本意义在于表达人类大脑心理活动的“操作系统”——基本思维方式。同一血型的人具有一样的先天基本思维方式和气质类型,它与一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迟或早地造就了他们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血型基本思维方式影响着人的一生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血型思维方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血型基本思维方式是一个通过总结而发现的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限于科技水平目前还很难通过实证予以说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实际科研与生活中的应用。至此,我们就容易明白血型(基本思维方式)为什么会对人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当某个地区的人口血型结构确定后,也必将对其地域文化特点、国民性的形成产生巨大作用。延伸一点说,血型思维方式论还将对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确定哲学概念及体系构建、社会发展论、社会关系和个人发展、家庭生活等理论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我国著名思想家楚渔先生指出: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术”无“学”的民族,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但历史的积累和经验也使古中国有众多的发现和发明。除了所谓“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物理、医术、算术、农业、地理、建筑等领域,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发明和发现还有100多种。因此,美国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文明的国度》中感叹,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四大发明”的作用没能延伸扩大,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如中国人拿火药主要做了民间娱乐的烟花和爆竹,没有像西方一样迅速拿来充当了国家强大的暴力工具;指南针基本上是用来看风水,没有像西方一样充当资本开拓的助推器。针对这一反常现象,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提出了一个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针对这一情况,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而我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不是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制度和体制等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对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根本性原因是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最大弱点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模糊、混乱、僵化。[①]我国许多知名学者高度评价楚渔先生的观点,称他正面回答了“李约瑟难题”中关于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混乱僵化的思维模式(或称思维方式),为中国人治愚开启了智慧之门。作为对楚渔先生观点彻底性的好奇,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人会长期存在这种思维模式呢?这里可以告诉各位读者朋友的是,本书为解决这一问题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从探究“四类人”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到研究血型分布结构影响国民性问题,是一条顺理成章的研究体系。 ABO血型表达基本思维方式启动人类心理生命事实的发现,为意识物质性的哲学命题、心理活动基本规律的心理科学基础等找到了坚实的客观依据;人类血型演变史也是思维方式多样化成熟的发展史,这对于研究“轴心时代”历史现象、哲学与宗教思想发展、社会形态变化等同样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以血型思维方式论为基础,读者朋友也许能够对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问题“无师自通”。 有学者谈到,血型思维方式是具有“很高级别”的重要发现,对人类许多方面的认识过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所介绍的血型思维方式基本原理,以及通过血型思维分析人们在家庭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知识,无论对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有所收益。让我们现在就来揭开血型对于人类的奥秘吧! [①]参见《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楚渔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版部分章节。 |
ABO血型表达基本思维方式启动人类心理生命事实的发现,为意识物质性的哲学命题、心理活动基本规律的心理科学基础等找到了坚实的客观依据;人类血型演变史也是思维方式多样化成熟的发展史,这对于研究“轴心时代”历史现象、哲学与宗教思想发展、社会形态变化等同样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以血型思维方式论为基础,读者朋友也许能够对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问题“无师自通”。 |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人类意识,即心理活动,如同人类生理本身一样,也是逐渐演变过来的。单就心理来讲,从趋利避害,生存保护的生物本能的细胞功能,逐渐有了较为复杂的思维功能,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被逐级遗传了下来。当有了思维心理的时候,思维方式就必然出现了。动物与人都是如此。思维方式的遗传,就是基本思维方式的遗传。从最简单的推理思维,到因果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平衡思维,从目前来看,人类就只有这四种基本思维方式。它们是靠ABO血型基因来遗传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血型仅仅是一个生理问题,一个人的血型也表明了他们的基本心理特征。基本思维方式可以兼容其它即事思维方式,兼容能力因人而异。 对比一下计算机,也是从最简单的开与关的二进制,逐渐发展到可以运算,从一种最直接的信息指令操作,发展到多种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版本也是在不断升级,它兼容应用软件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计算机的发展靠的是人的知识积累不间断的延续下来的,这就是“遗传”。 人类演变到现在,具体到目前一个个人,我们的心理活动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要有一个可以记忆和思考功能的大脑,及眼鼻耳舌等感觉系统,手脚等执行系统(两个系统也往往是公用的),相当于一个计算机的所有硬件。但这还不够,必须有基本思维方式系统放入后,这一切才能有效运转。这个是由ABO血型基因的遗传来完成的。显然,如果这个系统的遗传出了问题,或是不能发挥正常作用,那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版本高低之分,但也需要与其它硬件相配套,否则也发挥不好作用。人也是如此,人的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的速度、兼容各种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会受其感觉器官的灵敏与否、记忆力、脑细胞数量和同时思考问题的容量等制约。这些只要对比一下计算机系统的原理就很容易理解了。 哲学思考对科学与社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有许多问题还无法解释与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哲学研究的落后。看似我们在研究一个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实际上是在破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的研究与探讨很有意义,不要有什么框框,汲取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思路,大家都有收获。 |
二、“人”的多种定义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行为学上来看人类的特征有:懂得使用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互助性社会组织,喜欢发展复杂的科技。这些行为学上的差异也衍生出各种文化不同的信仰、传说、仪式、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受到休谟思想的激励,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对人(自我)的探索归纳为如下四个问题:我能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涉及到认识论,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伦理学,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宗教学,第四个问题涉及到人类学。在康德看来,最重要的是第四个问题,即人是什么?然而,遗憾的是,正是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康德却缺乏深入的思考,而真正做出科学的解答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告诉我们,人不是居住在绝望之岛上的、孤零零的鲁滨逊,人是社会存在物,他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集体劳动的高等动物,这是从人的社会属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对人的定义。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看到,人是生活在世界之中,没有西方哲学所设想的那种离开世界的人,也没有与人无关的纯客观的世界,人的生活就是建立他的世界,人与世界是同时存在的。[2]这也是在谈人的社会属性。 人是什么?数千年来,已有无数的哲人智者提出过这个问题,留下了各式各样的解答,但似乎还没有一种答案能圆满地解决它。人是一种充满悖论的生存,他既高贵又卑劣,既仁慈又残忍,既痛苦又快乐,既自由又奴役,既崇尚精神又沉溺物质,既理智又激情,由此铸成了一个幽邃难测的司芬克斯之谜。作为一名俄罗斯生存论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同样无法回避这一难题。他的研究便从探索人的个性作为起点,“人即个性”。按照别尔嘉耶夫的理解,个性不属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它属于伦理学和精神的范畴,与无限性密切相关,并不混同于周遭世界的有限形式。个性是主体,甚至是“主体中的主体”,是真正的存在,它只能走向创造,而不应被客体化。[3]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志平教授从语义学和现象学进行分析“人是什么?”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①如果要把苏格拉底的讨论上升到更哲学化的层面,那么,也许可以说,他自己很可能只是以此为契机来表明把握绝对的确定性、包括人的本质的不可能性。但是,从整个西方哲学史看,特别是自苏格拉底以后,“认识你自己”作为关乎人的本质的“形而上”任务都一直是哲学家们所孜孜探求的。柏拉图有关灵魂与肉体的可分离性、笛卡尔的“我思”和身心二元论、康德的三大批判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尼采的超人、海德格尔的“此在”、舍勒的《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卡西尔的“人是符号的动物”、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等等,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或直接或伪装的形式出现的“认识你自己”。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对“人是什么”、甚或“人应是什么”所做的形而上的或者说本质性或普遍性的思考。如果对苏格拉底来说人对自己的真正认识就是认识到自己并不认识自己,那么,这些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突破苏格拉底式怪圈或悖论的种种尝试。②总结几种有关“人”的本质的解释,我们说,在汉语语境中,人的身体虽然和其他物体一样具有广延性(七尺之骸),但是,这种广延的身体还具有其感受性(食味、别声、被色),并因此是活的生命;人虽然和其他生命都具有身体性,但人却是其中的价值最贵者。简言之,人是基于活的身体及其感受性的价值最贵者。从语言层面上讲,“人”就是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体;也正因如此,“人”内在地就包含着张力或紧张,把“人”的任何一个环节或侧面加以绝对化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即把本来可以并置或共存的东西当成截然对立的东西,比如,人既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激情的,那么,把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激情的动物加以绝对化,并使之对立起来,就可能会造成一种对人的误解,似乎人只能“非此即彼”。虽然有时候我们突出人的某一方面只是为了强调人与他物的区别,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所强调的方面并不代表人的全部,而仅仅是人的某一方面,哪怕是很值得怀疑的根本性方面。③我们从现象出发,对人的本质做出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人就是与世界具有双重嵌入关系,并在这双重嵌入关系中筹划并绽放其存在的存在者,是能在与应在、潜能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他通过符号化的能力而拥有自己的历史及历史意识,并因此而能不断积淀起更大的创造力,以筹划自身更好的存在。当然,除此之外,人还有自身更多的现象特质。[4]可以看到的是,有关人是什么的认识似乎并没有停止,但都是模糊的。 摒弃啰里啰嗦对人“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简单说,我们这里关于“我们是谁”的“人”的研究思路是这样的:人是生理与心理两个生命体相辅相成的有机同一(尽管心理活动也是生理活动),因此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1]参见2010年2月28日《解放日报》:《俞吾金:哲学思维的四个触角》。 [2]参见《萨特:荒谬人格》李杰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3]参见2016年4月20日微信公众号“东西方哲学思想”:《一个哲学家的自我认知》。 [4]参见《江海学刊》2015年第20154期第10-17页,作者:张志平。 |
, |
第二节 生理是人的基础 首先,从生理来讲,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属于动物界,与普通纲目动物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包括蒙古、欧罗巴、尼格罗三大人种,两千五百多个民族,男女两种性别。如果仅从人的生理特征来对人的本质下定义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人的认识也是并不太在意人的生理问题,比如残疾人、瘫痪的病人,甚至传说中的野人、外星人等也同样不见外他们,愿意接纳为人类。这些都说明人的生理可以是千姿百态的,因此以生理来判断确实不好把握、不科学,不能仅从生物科学的人类学来确定人类的本质。那么就只能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了,也就是从人的心理特征上认识人的本质。 其次,心理活动本身就是生理活动,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简单说,人没有呼吸了,心脏停止了跳动,大脑细胞全坏死了等等生理活动没有了,还会有心理活动吗?离开大脑细胞神经元的生理活动的心理活动(按现在的研究)不是客观存在的,非物质的。所以说,有关魂灵、神仙等传说还不能是我们哲学现在所研究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寻找到了人的本质----心理的同时,还要继续追问人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等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的哲学研究找到最原始的基础。这也是本书的思路。 人类对自身是什么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到现在是应该有个结论了。不管人类对其自身及其内部世界做出了多少探索,人(自我)的神秘性并不因此而消减。正如德国诗人海涅在《诗歌集》中所吟诵的: 啊,美丽的司芬克斯! 请给我解释这神秘之谜! 我对于这个问题, 已经想了几千年时间。[1] [1] 参见《俞吾金:哲学思维的四个触角》。 |
首页 上一页[51] 本页[52] 下一页[53] 尾页[7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