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认知美学——对艺术的本体解构》 -> 正文阅读 |
[哲学]《认知美学——对艺术的本体解构》[第2页] |
作者:柳艺诚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三章:“艺术认知的本质”——美和艺术的关系? |
按照美的本体性质不同,我们可以从认知方面来区分:——将美分为本能美与艺术美。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源于人的情感、知觉或想象。我们首先就是反馈(反应)美的移情作用——那是身心的必然“条件”。 这种“条件”是对表象(现象)、实体(实物)的“刺激”,因此,本能美的特点是合乎心智的,不受客观干扰的,是实在于自我精神的人文特征。不过,“本能作用”的美与“艺术表现”的美还是有区别的,尽管两者都存在于人的知觉或想象中,但二者在程度上却有不同,“本能作用”是人类心灵所预设的自然行为,而“艺术”则存在于意向的灵感中。 |
人们对“本能”(身心)的感知自在与日常生活中对自然(认知)科学的知觉经验是相似的,因为这里的“本能”还局限在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官范围之内,这时人们的感觉还没有记录下来,也不能传达给他人(也就是说,对于美的审度只有“感”,还未有“知”);另外,美对于“本能”的身心感受”向艺术领域的过渡也有一个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欣赏力,需要那些知觉敏锐的人们的知觉的记录,这样一来,本能美就逐渐转变成艺术美了。 |
当然,这样来理解艺术美并不等于就把本能美排除在外了,我们要承认,即便一个“艺术作品”没有再现任何对象,一旦它完成之后,它也是一个“(实在)美物”;我们还要承认,创造精神也是艺术创作的应有之义。毕竟,画家笔下的“美物”与他所模仿的那个“实物”还是不同的——即“艺术作品”才是艺术的本质所在。所以,我们从哲学研究的立场出发,把美的艺术当成美的主要代表,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合理的。 |
法国美学家顾约说: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回想起一些享受美味的经验,与美感的享受无殊。有一年夏天,在比利牛斯山里旅行大倦之后,我碰见一个牧羊人,向他索乳,他就跑到屋里取了一瓶来。屋旁有一小溪流过,乳瓶就浸在那溪里,浸得透凉像冰一样。我饮这鲜乳时好像全山峰的香气都放在里面,每口味道都好,使我如起死回生,我当时所感到那一串感觉,不是“愉快”两字可以形容的。这好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不是耳里听来而从舌头尝来。……味感实在带有美感性,所以也产生一种较低级的艺术,烹调的艺术。】 |
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在他的《人类的艺术》一书中讲到: 【我所说的艺术具有普遍性,是指艺术没有国界,不受时间的限制。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艺术,就像人生来就有眼,有耳,就知道饥渴。】 |
显然,柳艺诚认为艺术认知的本质,作为艺术美的“突现”,即当作者赋予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时候应该具有这样的感悟:——当(我)全身心地按照知识的、科学的运行去把握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永远和(我)拉开距离;但(我)是按照直觉的方式进入世界,那理念、理式以及美本身的观念就会突然出现,并和(我)站在一起。 |
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到处充满了“两种背离的世界”,即柳艺诚通过构析认为:康德所面对的世界就是一个现象的世界、一个可知的世界、一个感性的世界、一个物理的世界、一个此岸的世界、一个有限的世界;而我们所向往的世界则是一个本质的世界、一个不可知的世界、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精神的世界、一个彼岸的世界、一个无限延伸的世界。但这所谓的“两种背离的世界”必然是“分裂”的,那么这种“(二律的)分裂”我们可以靠“艺术和美”来起到桥梁作用: |
很显然,人类通过艺术的、想象的、体验的方式来完成从“此岸”到“彼岸”的过渡。那什么又是想象呢?“想”在前,“象”在后,这个“象”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大人们常用它来吓唬小孩,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绝迹了。没有的东西让它再出现,就只能靠“想”了。简单地说,这就是想象。换一种方式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审美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道德理想。我们都知道想象的方式是由此及彼的方式,是无中生有的方式,是创造的方式。所以说,正是依靠艺术的、美学的、审美的方式才可能把我们从“此岸”联系到“彼岸”;所以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
上半部分已经完结,插楼的我全部删除,大家不好意思了…… |
精品了,加油。 |
。。 |
第四章:“怀旧情感”——意向美和艺术美的倾注? |
【怀旧倍感亲切,它总是让我们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所以,它很打动人心。但是,在每种怀旧情感的后面,都有种吸引人的东西,使我们重新去体验那种怀旧的象征。】 “怀旧”来自希腊语,意思是:——曾经经历过的痛苦或对痛苦经历的记忆。人们沉浸在对童年情景、某次聚会、节日、母亲等的回忆之中,幻想着能够回到当时的现实中去,这仿佛是为了填补因失去的东西而感到的空虚。实际上,这是人在回顾他原先建立的形象,他希望这种形象回来,根据最初的反射模板, 并对这种模板的形象改进和完善,所形成的“意识流向”而产生(自我)心动的美。 |
尊道贵德,真善则美。 |
深奥,路过 |
|
“爱美”是人类种群永恒的主体。人类对“美”的一切追求与渴望,都源于人类种群生存和延续的需要。这大概是一种我们人类尚没有掌握的自然法则。 |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克罗齐(Bendetto Croce)认为: 【据说在艺术的意象里可以见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种意象表现出一种理念。但是“理性”、“理念”这些词只能指概念,这样一来,又把艺术附庸于哲学,把想象归结为逻辑,于是“故意造成了美学的二元性,因为在这种并列之中,思想仍是思想,意象仍是意象,两者之间毫无联系。】 显然,柳艺诚认为过往的美学史由于缺乏心理科学的实证材料,他们设想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始终带有空泛的思辨与猜想的性质。当代的认知精神科学研究说明,审美意象是“纯粹的感性”,“意向美”显然就是直觉的特征,即是一种“怀旧”的倾注:——很显然,“意象美”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把艺术和哲学、历史区别开来,也把艺术同对一般的肯定及对“回忆”(本己“历史”)发生的事情的知觉或叙述区别开来。“意象美”是艺术固有的优点,“理性”中刚一产生出思考和判断,“艺术美”就消散了,就不存在了。“艺术美”是直觉力而非想象力赋予的审美的意向整体,“艺术美”即是感情作用而“释怀(释放的怀旧)”。 |
纷繁杂沓的感觉印象在审美过程中汇聚融合为一个具有共同中心的“综合的意象整体”,这是审美意象区别于一般表象活动的根本特征。但审美意象的整体性的获得,不是凭想象,更不是凭理智,而是凭象,这个“象”即是认知的“怀旧”而得到的一大堆支离破碎的意象——所以,我们说“直觉”实际上就是记忆的潜意识或者是经验的无意识而“突现”出来的一种自洽的“灵商(这里的“灵商”指的是灵感的智力)”:——所以我们说,直觉确实是艺术的,但只有当直觉具有释怀一切的有力原则,靠这个原则把直觉变成一个整体时,它才确定是美的认知表现,这种表现也即反馈到了爱和善的“纯真(纯粹的本真)”。 |
膜拜dalao |
我们现在认识到"美学‘’是为人类种群的延续,而产生的一种知识领域;人类对这种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缺乏对美学各种信息,各种知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没有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罗辑思维和逻辑运算,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演绎和归纳,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不能用公式、定理给予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式化的定位。是为哲学家的遗憾! |
艺术产生美,美是一种感受。 |
那请问疾病衰老死亡是不是“本我之初”的退化到消亡的过程。 |
意境和美本是性同型异 美 归其根本还是我们幻觉产生的自我意识符合 生长的环境 过程 经历的人和事 都是我们对美的不同认识和简介 许多时候我也会把惊奇当作美 就和我们对没经历过的事物无限佩服 甚至积累为意识的一部分 错误的就会将久久难以忘却的惊奇错误的当作美 就今天在和位博友聊天时 |
我也曾无数次梳理过美是什么 或许是女人的酮体 或许是毒品 有人说是食品 我掩笑 傻瓜 美是建立在生存之上的生命意义附加 只有女性的酮体才是我们吃饱唯一留恋往返的遗恨 她自然 没太多的惊奇 不会使之血液刹那振奋 唯一会是在没任何目的下眷顾的意向 |
适时看了徐静蕾的发布会照片 步靴告诉你她不是刻薄 生活不是太爱挑剔 有时特别感性的一个女人 这种恬静的可爱何尝不是种美的释解 |
美是社会性审美结构 即非主观也非客观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