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自在胡侃之儒家与治理 -> 正文阅读 |
[哲学]自在胡侃之儒家与治理[第49页] |
作者:dhb2620 |
首页 上一页[48] 本页[49] 下一页[50] 尾页[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西辽前中亚实行土地税收获的三分之一 |
西辽只收一个第纳尔 |
耶律大石虽然没有能够在中原立威 不过西辽在天山南北的经营,尤其是给中亚带去的户籍和税收制度,第一次将新那个疆熟化、汉化, 新那个疆从汉唐驻军屯垦的镇守地位从此人心思汉,最终并入种花家,耶律大石功不可没 直到清末,天山的一部分才被前苏联拿走,但是新那个疆却是永远留在了种花家 |
从契丹人的败亡,在辽的天祚帝与金的大战之前,耶律章奴临阵撤退欲立天祚帝的叔父,辽军大败,被金国一路追赶,辽国就此灭国来看,显然还是败于内乱 从制度来看,还是败于储君制度不规范。。。种花家的血缘传承,宗法(大宗或者事先指定的储君)传承虽然看着很有家天下的不合理成分,但是在遇到大战和外力对峙的时候却具有天然的稳定性 游牧民族男子伤亡概率较大,医术也不太高明,一旦出了一个雄主一起打天下,很可能快速崛起,但是君位传承习惯于兄终弟及,帝位不稳造成战事不利也就很正常了 辽、金、元基本如此,只有清算是放弃了自己的根据地,八旗全数入关,事实上彻底汉化、农耕化才维持了更长的时间!!! 当然还有什么御驾亲征之类的,在种花家从夏商周到隋炀帝,反复出现了很多次失败的案例,宋代和明代都还是反复出现失败,只是唐宋以后,更加注重禁军建设,稳固内部而已 |
自在胡侃治理3:王朝时代10:华夷、胡汉之争4学习农耕制度 西辽给中亚带去了户籍税收制度,那么西辽又是如何学汉族农耕制度的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华夷与胡汉之争的差别 在南北朝之前,中华大地上主要是华夷之争 最大的改变来自东魏西魏在大同演变出来的北周 大同六镇 |
东魏选择继续以游牧欺压农耕,很快就消失了 西魏选择游牧与农耕结合,甚至改为汉人姓氏,最后变成了北周 北周武帝进行了多种改革,包括八柱国、府兵制等,甚至还回复去学习周礼的官职制度 北周六官制 |
契丹辽国选择南院随汉制,北院继续游牧,辽过的南院以科举取士,采用宫卫制,契丹八部由皇帝分封,八部自己手里都有兵,属于事实上的分封制 |
金国选择猛安谋克制度。300户1谋克,10谋克为1猛安,战时统军平时务农,也就是游牧民族的全民皆兵,用于长城一线,大同附近的户籍+屯田制度没啥大区别 |
在官职方面依然学汉人,只不过他们叫勃极烈 |
当然元军对中原地区如何管理也非常没有经验,甚至要求中原地区放弃农耕,将大片农田变成种草 即使在城内也要搭建自己的蒙古包来居住(倒是有点象利比亚卡扎菲的做派哈哈) 忍受不了的世家大族们只能再次选择南迁,不过江南已经是去不了了, 这一批人只好再次从江西南下,成为真正的客家人(前面去的汉人,大家种植水平和生活观念都差不多,当然不能再像前一批那样直接碾压当地人,所以大家客客气气,称为客家人,这一批客家人后来还更远地向南洋和海路发展,成为下南洋和外迁移民的主力) |
既然元军这么不识抬举,难以发挥农耕的优势,土地的承载力被严重拉垮下去 那么蒙古的速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还要倒退,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严格说起来,元代也就主要是个大一号的辽国,碾压中原以外的地区没问题, 在中原地区元帝国实际上是落后文明鸠占鹊巢而已 |
但是元帝国的庞大,倒是反而让中华文明向外急剧扩张 实际上算是免费将中华文明传播出去了,毫无专利费地向外传播,估计也就独此一家再无分号了 至于当地将中华文明如何演变,如何在几百年后将它们看成本土文明,那就实在是考证不清楚了 只知道有个叫住鲁尼文的东东,源头就在从蒙古高原鄂尔浑省—叶尼塞河源头石刻传出去的。。。日耳曼鲁尼文、西伯利亚鲁尼文、突那个厥鲁尼文,最终还跑到大不列颠变成了26个英文字母。。。鲁尼文在北欧和西欧还被视为有神力的秘符!!! 据此推测,很可能匈奴、柔然、突那个厥以前西迁的部落在丝绸之路北线带去了鲁尼文,后来演变成英文 元代的蒙古人带去的文字又被日耳曼人演变成了德文 鲁尼文 |
清人就好多了,基本就是八旗子弟入关,放弃原有的游牧和渔猎属性,以满族充当贵族而已,其他基本都已经是汉族的制度和文明了 当然清代还是做出了一定的体制改变的,尤其是康熙年间的军机处,算是内阁制的一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只不过在那个时代工商业还没有来得及成为主流,还不具备碾压农商时代的其他族群的实力而已。。。直到种花家建国为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服务,才有了实现最新版大同世界——共那个产主义和社那个会主义,工商才成为主流 |
从以上回顾来看,显然从南北朝的北周之后,种花家也基本就没有了华夷之分,只有胡汉之别了 游牧和渔猎文明始终不能消灭先进的农耕文明,直到工业革命,才使得工人阶级成为主流,农商被工商取代 |
自在胡侃治理3:王朝时代11:从功德、追意、志向走向奋斗不止 (一)从功德走向追意和志向 从前面的回顾来看, 从远古记载圣贤事迹和成败教训的尚书,这是明显的以功德为判断标准 |
首页 上一页[48] 本页[49] 下一页[50] 尾页[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