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 正文阅读 |
[哲学][第5页] |
作者:无贝亦无壳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换换脑子,插一段数学方面的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学理论:0.9999……=1? 这当然是打问号的,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怪异,0.9999……怎么会等于1? 首先看证明过程: 1/3=0.3333…… 1/3乘3 =0.9999…… 所以1=0.9999…… 另有一些其它证明,都是为了证明1=0.999……的。既然主观动机在这,连接起来也不难。 那么,啥就“1=0.999……?” 因为是数学家的公认的,但是1/3×3 不还是=0.9999……吗?怎么会=1? 解释是: 0.9999……如果和1之间有差值,那将是0.000000……的无限循环,最后可能存在的1在无限循环中也就毫无意义了,只是0的无限延伸。因此可以认为差值是0,所以0.9999……=1。 你知道吗?数学一旦遇到无限,就会出这样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无限循环的数字,都不能参与加减乘除的,除非强行确定极限值,截住无限循环。因为无限循环意味着永恒的不确定,任何可确定数字的与之关联,都会使自身随之模糊。 无可奈何,明知道0.999……不等于1。 无论在数学的客观性上,还是存在的客观性上,主观性都仿佛是不允许的,因为会暴露一个问题,便是“主观定义”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或许还会引出“上帝”。 。。。。。。。。 其实0.9999……,或0.3333……,或0.(任意数字)……,这些小数点后的具体数字,都只是“特定的运算目地与方式”的倒影。 就是说,所有数字上的无限循环,都是“特定运算”投射在“无限”中的特定影像。 比如1除以3,结果无限循环,以1/3的特定性,投影为0.3333……的无限循环 比如1除以9,结果无限循环,以1/9的特定性,投影为0.9999……的无限循环 就是,你什么样子就倒映什么样的影子,只是影子的无限性以特定数字的循环为体现。 0.333……(无限循环),或0.999……(无限循环),一旦“无限循环”也就没有了数字上的具体含义。无论单个数字的无限循环还是一组数字的无限循环,都只是特定运算过程的特定倒影。 但是,你可以通过倒影的不同,发现其中的主观性,就是运算不同主观目地不同主观方式所带来的倒影上的差别。这样一来,无论对数学还是生存现实,都会有一个新的观察。 遇到无限循环,或者π的无限不循环,无论怎样都免不了一个“主观限定”,就是定义极限值,否则就无限循环,没法产生可确定结果。就是说,一个“永远不确定的结论”是没法对应“可确定的运算动机”的。 至于π的无限不循环,是因为针对了“圆”。 圆是个古怪的东西,是反过来,无限在有限中的影子。不循环,只是无限延伸,即使你算上无数亿年它还是那样。这是无限的“无任何规律性质”所决定的,不会以规律形式体现循环。 但无论怎样,你要“用”它,就得主观限定极限值。就像最初对存在的极限限定,用于对存在的真实性的证明 |
再看看“芝诺悖论”。 芝诺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以著名的“芝诺悖论”闻名古今。 芝诺悖论的具体内容: 阿基里斯与乌龟赛跑,只要乌龟先跑,阿基里斯就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尽管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但不管缩到多短,两者的距离却始终存在。就是说,只要前者首先跑,不管快慢,后者无论如何都超不过前者,这就是所谓的“起点赢家”。 对此解释尽管很多,但一个关键性问题好像没注意到: 就是,“以什么为坐标?” 最先开始跑的是你的坐标?还是终点线是你的坐标? 以乌龟为坐标,阿基里斯只能处于永远的无限接近状态。为什么现实赛跑中阿基里斯可以轻松的超过乌龟?因为现实赛跑的坐标是终点线,并不是乌龟。 狭义坐标之间无法产生广义衡量,只有广义坐标出现之后,便是那个阿基里斯与乌龟所共同面对的终点,以终点为坐标,阿基里斯超过乌龟是很轻松的事。 所以并不是两者的速度或动量的问题。 仅仅这么简单吗? 不是。 芝诺悖论的准确含义,实则是“目标悖论”——就是对目标的无限接近,以及永远无法触及目标。尽管和目标的距离在缩短,却始终处于距离上无限缩小的无限状态中。在其哲学含义上,目标的表面含义,已然变成了“无限趋于小”的无限不可触及。 这和我曾经讲过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同一个道理。棰的微观量“无限缩小”,以至于永远无法触及极限小,因而,万世不竭。但这只是一个假设,并非事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以前的帖子,就是对“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那个解读。 一个处于无限缩小的终点,任何方式,包括数学方式,也都无法对其加以定义,只因可确定的极限值,已然趋于无限小的无限不可确定中。 。。。。。。。。。。 我要说的到底是啥呢? 宇宙的宏观存在事实,证明其同时具有一个微观上的极限存在量,否则体现无法存在。 如果我们发现微观不可确定,比如“无限小”或“波粒的不可确定”,那么我们的存在事实自然随之不可确定。但,我们显然是存在的,否则连发现这个问题的自我都不会有,因此这涉及到了一个“被极限定义”问题。 广义上讲,便是一个极限定义者对“存在”的极限界定,把存在从无限大与无限小的模糊中确定出来,定义为一个“极限的有限范围”,如此使宏观极限与微观极限同时得以确定。 在这个极限有限范围内,一切才随之显现为有限事实。 就是说,“微观不确定”和我们的“可确定存在”之间显然有矛盾。在“我们确定自己的确是存在的”这个前提下,我们只能发现,所谓的不确定,实则是早已确定的,便是从存在诞生一瞬间就已然确定的极限大小。 在已然确定的前提下,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实则只是对一个“已然确定”的东西所做的探索,而所谓的“未知”,只是我们对这个已然存在的东西未曾了解的那一部分。 我们没有真正的创造过规律,只是在不断的发现规律,以至于我们时常觉得“世界或宇宙”仿佛是一种早已设置好的智慧构造。 爱因斯坦最后说啥了? 他说:对于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是“它是可理解的”。 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现成的规律体系,我们只是在逐渐发现这一点。 那我随后要说啥呢? 既然是现成的规律体系,那就一定有一个现成的整体规律,也就是存在本质规律。 一切发现与理解,都是对这个现成规律的做了解。 。。。。。 芝诺悖论的现代版: 只要外星人早些发展,人类就永远无法超过外星人。 还是坐标问题。同时,也是对芝诺悖论在含义的一种误解。 因为芝诺悖论表达的,只是对一个目标的无限接近,与无限间隔。 外星人和地球人是奔向一个共同终点的,外星人不是真正坐标。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同样的处于“极限终点”的对其定义中。 而这个极限终点,做为一切生命的事实存在来讲,实则就是自身存在过程的最终结果,以及对自身存在之真实性的最后证明。 其终点的极限性,仍然会使一切生命遭遇无限大或无限小的疑惑,以至于最终不得不发现那个“对存在做极限定义”的核心觉知,便是定义出“存在的极限值”而使存在成为事实的那个存在的极限定义者。是谁呢?只是极限宏观上的那个“极限我” |
虽不敢苟同,不过,哲学应该和自然科学挂钩,加油 |
1 “使用意识,即被意识所局限,使用觉知,即被觉知所局限,存在着,即被“存在”所局限。这是局限理论。理论上说,我们是局限中的生物,我们在寻求打破局限的方法,便是寻求自我,但寻求的方法本身就是局限,使最终在各个领域和方面都碰到了悖论,阻挡我们前进脚步的是这个悖论壁,思想上的悖论,意识上的悖论,存在上的悖论”。“因此,超越悖论是笼统的说法,实则是对理解的渴望。” 以上是曾经时间线上某顶级生命的感慨,其提到的存在悖论,实则是生命进化过程中一个长期伴随的老问题。在过程中,此悖论是有待了解的未知,破解希望在未来,但是最终,当各方面的发展已然处于极限,近乎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时候,存在的悖论却仍以未知面目顽固的存在着,以至于成了阻挡进化脚步的绝对阻力。 “什么样的自我对应什么样的观察”,自我的特定存在总是对应为特定观察结果,那么全然真相又在哪里呢?那位朋友曾经提到的72玄度是什么?如其所言,只是对“存在悖论”的突破与理解的希望。是希望还是幻想,只在于结果。然而,突破即被突破方式所局限,理解,也被理解方式所局限,使理解结果无论如何也只是一个局限结果。这等于说,最终你所能得到的只是一个虽然局限但却可理解的答案,只在于这个“可理解”。 为什么存在的局限最终也无法排除? 因为“存在的局限”构筑了自我的存在以及意见与结果的存在。 存在局限“界定”出一切存在事实,同时又因“界定”,而局限了一切存在事实。突破此局限等于突破存在的界定,一切将不复存在。“既要求存在,又要求突破存在的界定”;“既要求存在,又要求超越存在的证据”,这是“存在悖论”的实质。 问题在哪呢?只在“局限”的根本含义上。 在尚未触及“存在极限”的时候,因为仍有上升空间,“局限”的含义是进入下一步的阻碍,当触及“存在极限”的时候,可存在的上升空间已经消失,局限在此时的含义忽然就变成了“存在的基本性质”,不再是“阻碍”的含义,此时局限所体现的只是“存在的极限边缘,极限界定”。实则正是这个极限边缘的极限界定,从无限中“局限”出了有限存在,以及因有限存在而产生的一切自我与意见。 |
2 “存在的悖论壁”实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存在即恒动,即使进化到最终,生命仍以“动”显示存在,因恒动不息,也就把“存在的极限界定”这个存在的“最后证据”也当作有待突破的“局限”。无限恒动,无限突破,实则是对“存在证据”加以无限超越的想象。 既要求超越存在,又要求一个可存在的结果来证明超越的有效;既要求超越自我,又要求一个自我来证明自我超越的事实,实则表达的只是“存在证据”的无可超越。 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逐渐积累起来的突破惯性,在存在的极限边缘遭遇了无可突破的壁垒,导致无限超越无限无定论,便是自我到底是什么,这个“是”的无限超越,无限循环,无限无定论,以至于最终连自我的事实存在也成了一种可能,一个无可定论的东西。 只是因为忽略了“存在极限性”,忽略了“存在的极限证据”。 其实也不能说忽略,因为这个“证据”实在是过于模糊,其作为存在的基础依据却显示了“不可理解”“无可理喻”的特征。 |
3 就像以往所说,本质唯一,主客观的唯一。“存在的极限性”只是客观称谓,其主观表述则是“存在的幕后人”。 幕后人和本我是什么关系呢? 幕后人即本我。 “幕后人”是本我的“无限未知”,其“有限已知”已呈现为我们所生存的宏观宇宙以及一切自我的本质。 存在的基本框架是,“彼此依存而有彼此”,而最初“有限存在”所依存的对象却是“无限”。 就是说,“本我”因依存于“无限”而构筑了自我的存在,使本我的存在事实中永远蕴含着一个无可抹灭的未知。就如同存在公式中的一个永无答案的X,使存在总是模糊不清,似有似无,可知又不可知。其可知,为本我,其不可知,便是无限未知所呈现的“不可理喻的幕后人”。 本我,幕后人,只是同一个主体的“有限”与“无限”,“可知”与“不可知”的两张面孔。 做为本我的无限面孔,幕后人不可知不可测,是真的不可知不可测,因为是本我的无限面向。 如此说来,上面提到的那个“可理解”又是指什么呢? 是指,“无限”因为参与架构了最初有限存在,已然是存在构成中的一个“已知条件”了。就是说“无限”是架构最初存在的必然条件之一,从存在的规律构成上讲,是一个规律上可理解的条件。你只能通过“无限与有限彼此依存构筑存在”的这个事实中,发现其做为存在构成条件之一的可理解,以及无限与有限所构筑的“极限存在关系”的可理解。 从这个角度再看“超越存在”,实则就是在突破存在的基本构成,突破存在的基本依存关系,突破自我存在的基础证据,单方面指向幕后人。所以遇到悖论是难免的。 除了做为存在的基本构成条件之一,幕后人对有限世界还有什么其它意义吗? 有,就是像一个无限条件的无限口袋一样,当有限存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以新增“变数”的身份予以化解。但是呢,一旦介入有限,也就必然遵循有限存在的基本规律性。就是说,有限存在的基本规律性对任何介入其中的无限因素都有着格式化作用,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无限以有限性体现为事实条件。 综合以上可以发现,关键点就在于“有限与无限相互依存”的这个“极限存在关系”的可理解上。所谓存在的极限性,存在的极限证据,就是指这个关系做为“存在的基本证据”的极限性。已经是极限基础了,因此无法再通过超越或突破去做进一步的证明,否则会遇到存在悖论壁。 幕后人,只是本我的无限未知面向,或说是每一个存在的无限未知面向。 而这个无限未知面向,因悖论的存在,是无法涉足的。既然无法涉足,无法突破,无法超越,那已然处于顶端的存在,其“下一步”又要走向哪里呢?这才是关键问题,涉及到“已知的本我”。 便是个体自我的进化与发展与“本我”的密切关联。 |
4 曾经的那个实验,三个载具构成“超我”,三个超我又构成“超超我”,这是一个无限向上的自我吗?看似符合逻辑,但是很明显,使“自我”再次遭遇了无限超越无限无果的存在悖论壁。 我给出的分析是: 本我(本质真我)依存于无限,实则是无限的有限影响,其具有的只是唯一无别的基础存在性,并无“我”的含义差别,并无“我”的真假之分,并非程度上的东西,因此也并无超越的可能。所有关于“我”的超越结果,实则都是“特定意图”与“特定操作方式”投射的“特定影像”。超我,超超我,其实和所有自我一样,只是“我”的又一个表现,或又一个影子。 水是本我,无论产生什么样的波纹,多少个波纹,也只是水的一个个表现。这就是本我与个体我的关系。 有我,无我,真我,幻我,都只是特定波动制造的特定涟漪,特定投射制造的特定影像。 可以说,超越自我的真实含义只在于发现“我”的“无差别本质”。就是通过涟漪的万般差别去发现无差别的水的性质,从而能够得出一个非个体立场的整体性自我解读,发现无别本质中实则早已明确的个体自我含义。如同波纹的性质在水的本质含义中,“自我的真实性”也只在本我的整体含义中。 你已经真实,需要的只是一个全然完整的角度来证明此事,使自我从超越的惯性中解脱出来,建立一个基于整体角度的自我动向,并从这个角度对自我与存在做新的观察,实则就是意义的再次建立。 |
5 存在的无限创生,有一个最初动机,以结果的身份归于最初动机是一切果存在的意义与归宿。 需要从“始到终”的“段落性”“线性”,归于“始即终”的“完整性”“圆性”。 这是“本我”的存在本质性于诞生之初就已经对应好的一个本质的存在蓝图。 我们了解线性的弊病,却仍然处于线性,是因为进化超越的必然线性,或说必然目地性。 超越与质变,需要从动机到目标的整体变,若动机不变,目标的一次次质变,并不真实。 而目标的目地性,无论如何都因曾经动机而体现为线性。 因此需要了解,除了自我动机到自我目标的线性过程之外,还有一个本质存在的动机与目标,以及这个本质动机与目标所要求的,个体动机到目标的整个段落的纵向提升。这就需要转换视野,提升观察位置,否则本质动机与自我动机不合,其结果也必然不合。 不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合于“始即终”这个本质存在蓝图,无法回归自我存在的完整性,面临的只是无可突破的“存在悖论壁”。所谓遭遇“存在悖论壁”,也是无意中陷入“线性”的一个表现。 知道吗?我此番得到的最彻底的东西,并非本源,非存在原则,而是“性质”。即存在意义上“前提”的绝对性,“核心”的绝对性,同时也是“理”的绝对性,“规则”的绝对性。宇宙存在的有序性只来于此。 若能发现“始即终”这个存在本质,发现即事实,也就知道所谓的“真实自我”实则在每一个当下,即自我的每一个片刻每一个瞬间。因此寻找“我”,并不是对未知自我的不断突破过程,而是对已知自我的深入“了然”。 每一条路,每一个过程表现,皆无可厚非,只以能否趋于“存在的完整性”来体现每一条路的最终性质。即能否以存在之果的身份对应存在之因,体现本质存在的完整,或是以持续的分裂,持续的自我突破,体现为无路可走。至于“永恒”,对某些朋友来讲或许意义不大,好像已经是自我事实了,但你仍要看到“永恒”做为完整存在的一个面目其所蕴含的“整体含义”。因为在整体永恒(存在完整性)尚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体永恒的可确定(存在完整性)是值得怀疑的。就是说,存在的整体完整若不具备,也总是包含着个体不完整,非永恒的可能。 我觉得前一次可能是没办法,核心自我模糊,无法带来有效界定,就是无法以“始即终”化解最终的无路可走所引发的混乱,但是,你可以把前一次看作整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阶段,无论什么程度的质变进化,包括整体宇宙的升级质变,都需要体现为一个个阶段过程。 “始即终”不是过程性的,过程是指什么?是尚且在线性中不足以对应“始即终”的所有生命对“完整自我”的逐渐了知。 归于最初,对应创生动机,最终的“下一步”只在“完整存在”的基础上才真正有效。通过无限超越无限不确定,我们已经能够发现这一点了。 |
6 来于最初动机归于最初动机,以自身存在之果的有效,来证明存在之因的有效,这是存在的完整过程,便是始即终的本质性所定义的一个本质存在过程。任何事件,结果对应动机才算最后成功,存在事件也是如此。 归于完整是存在意志的现阶段表现,便是基于最初坐标的大周期回归与发散。若整体事实不成立,也就无法基于“不确定”产生下一步的可确定。所以目前阶段的整体任务只是“趋于存在完整”,向永恒做回归。 最终阻碍进化的不是“自我”,而是对“自我整体性”的尚未理解。意见来于个体,得到的总是个体的倒影,无限趋于非个体,得到的也只是无限近似整体的倒影。这种“无限近似”,因个体存在的需要又是无法超越的,“近似,却不是”在个体的生存表达中是有着极限生存含义的。 本质存在,倒映出总体宇宙的存在过程与结果,而结果的完整性目前仍处于本质的期待中,曾经过程并没有达成最后完整,整体存在,因动机与结果的顽固不合使过程无效,表现于个体,便是始终无法抹除的“疑点”——自我存在之可能,以及无限超越所带来的无限虚无。 我的确看到许多朋友在爬山,无限向上,无尽无期,我真的看到过。但你早就知道“深入进化”并不在无限无果的自我超越中,仅仅是“动态生存”的挤压所致。你真正需要的是从“全然完整”的角度对自我以及存在做一次重新打量,为自我的未来塑造新的意见前提。 |
7 个体无限近似整体,其对存在的驾驭力也体现为近似,驾驭力实则也是持续超越的一个诱因。但个体事实无法对应整体事实,“自我个体性”总是个障碍。这只是超越动机的障碍,不是自我存在的障碍。 结构性上有必然的制约,个体与整体的区别,只能体现无限近似,但存在的意见上却是可以超越近似而全然对应的,便是以同一个意见做不同表达,以不同表达来维持体现个体含义。(以上所有个体性,包含自我的个体性,以及范围的个体性) “向上”建立关联,向上建立自我存在事实,不再单纯“向下”,如果否认“上”,也就无法与“存在之因”建立关系,无法对应“始即终”,那么做为存在之果自我超越的悖论也就无可化解。所谓的“上”,其实只是自我的本然完整,需要的,只是以个体视角观察建立与本然自我的有效依存关系,以此达成自我的完整真实。 我们对任何结果的预期都带着曾经动机的影子,进化与超越的漫长过程中,非极限状态一路走来,不断的有效突破,不断的有效超越,直至顶端,曾经的有效超越所制造的惯性也同时制造了对“存在极限”的超越想象。然而在存在的极限证据面前,突破与超越变得无效,导致“自我是超越自我的阻碍”,“存在是超越存在的阻碍”这样的悖论。 存在的悖论壁,只是对“存在的极限性质”的模糊,使“存在的极限性质”只以局限或悖论的形式体现出来。就是卡在这件事上。 随极限性的了解,既是对“幕后人”的了解,也是对“本我”的了解,也是对“存在本质”的了解,对“存在证据”的了解,以及对“存在基本构成”的了解,即对“依存”与“互生”的了解。 对本我而言,真幻之别也只是投影。投影能否有效存在,是其唯一专注的,因为你的存在事实就是他的存在证据。在存在这件事上个体与整体意见一致,是绝对共性的。 我说的这些东西重要吗? 对某些朋友来讲重要,对某些来讲不重要,有选择的看就可以了。 在此感谢那位朋友提供的相关资讯 |
局限中的无限可能 就像一个圆,从圆心到圆周可以连出无数条线,就像无限可能的方向。 如果没有圆周的制约,无限可能的方向只会无限延伸下去,导致无限的无结果,使可能性永远都是可能性。甚至连自我的存在事实,也因为对自我的无限探索而沦为一种可能。 在失去极限界定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存在,任何一种思考,最终结果都只是一种可能。 圆周的意义在于,使可能性的无限延伸遇到障碍,便是存在的有限性所显示的一个“存在的极限边界”,因为遇到边界而回转圆心,即转向“始即终”的存在本质,一切可能性因此才有结果。 圆心,既是始点,也是终点,既是无限可能的开端,也是无限可能的结局,是一切可能的最终答案所在。 无限延伸,无限无答案,就像基于一个始点的线段,因终点的无限消失,使始点失去意义。对生命来说,就是因为对存在的线性理解,使自我存在的无限无定论,无限无意义。 本质上讲,圆周与圆心并无差别,差别是“我念”的幻想,幻想的证据是“存在的结构性”。 结构性,即存在的局限性,有限性,存在的梦幻本质。 然而呢,离了这个梦幻本质一切自我不存,一切存在不存。因为一切自我,一切存在,都只是存在的结构性,局限性,或幻性的具体表达。 因此,梦幻中说幻的结构规律,只为生命对自我的眷恋。 如果说你不眷恋,那么你的意见为何又如此坚决?如此真实? |
神棍已经准备飞升 |
我写这个原则理论,就是希望能从理论角度论一切,就是从最起码的逻辑关系上。 我们总说理论先行,理论合适了,对劲了,自然会带来新的观察,新的结果。 我们看问题,下结论,包括对现在的判断,对未来的预期,实则都是随着环境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某个环境下看似不切实际的东西,在另一个环境下会变得真实起来。然而,因为范围性,段落性,使之外的因素对我们来说总是不可测,然而这个不可测的范围外因素又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现实,造成判断背景的不断变化,造成我们意见上的此一时彼一时。 因此,讲存在的规律原则,就是为了让我们发现范围外的那些从来不在我们判断条件中的因素,发现其根本内涵,规律用意。 这几天太热,到处下雨可就我这不下,等凉快点再写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