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中国人建立的第二个哲学体系 -- 认知体系现象学 -> 正文阅读 |
[哲学]中国人建立的第二个哲学体系 -- 认知体系现象学[第1页] |
作者:z_y_guo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非常虔诚地希望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加入这个讨论。 欢迎批评,欢迎讨论, 欢迎建设性的意见 |
郭知熠在这里发展一种全新的现象学, 取名为“认知体系现象学”。 |
这个现象学与已有的现象学有什么区别呢?还是从我们的基本思路说起: 我在批判现代认识论的时候, 曾经说过,粗略地看, 康德哲学让我们戴上时间和空间(还有范畴)的“眼镜”看世界, 而我们实质上是戴着一个“认知体系”的“眼镜”在看世界。 郭知熠认为这个思路是对于已有的认识论的一个真正改进, 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建立这个新的认识论。 这就是我建立“认知体系现象学”的初衷。 |
究竟在什么样的框架下建立这个新的认识论? 我还是想采用现象学的基本思路,也就是采取将外部世界“悬置”的方法,而直接从主体的意识着手。不过, 有些假设将与传统的现象学截然不同,我在后面再来全面讨论这些基本的假设。 |
从这个意义上说, 认知体系现象学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推广和改进, 同时也是现象学一种推广和改进。 |
当然,我们在这里的野心很大。 是否能够一帆风顺地建立起来? 郭知熠相信是没有问题的。我的方法还是边写边建立(如果建立不起来,最坏的可能就是扔掉, 哈哈哈)。所以,可能思想会前后有所变化,甚至可能会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但最后会做一个总结。 |
我们先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认知体系”? |
我想大家一定会很好奇, 究竟什么是“认知体系”?这个“认知体系”是与“我”相关的,是“我”的体系。 也就是说,它是认知者在认识事物之前所先有的认知体系, 它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是认知者已有的知识体系, 一个是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体系。 |
(有些术语恐怕没能仔细斟酌, 望大家有问题,及时指出来) 这个认知者已有的知识体系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认识论理论所假定的。所以, 这是“认知体系现象学”与所有的哲学完全不同的地方, 也是根本区别之所在。 |
经验论者洛克预先假设“心是白板”,但这个假设是显然错误的, 任何一个认知者在进行新的认识之前其心必然不是“白板”。 康德其实已经对洛克的“心是白板”批判过了, 因此,康德把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体系加进来, 如此一来心就不可能是“白板”了, 但是康德却没有将认知者已经有的知识体系加进来。这个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
我们来看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做得更绝。他将康德的“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体系也清除掉了。但这个体系能够被消除掉吗? 显然不能。 所以, 胡塞尔就暗渡陈仓。 胡塞尔就只考察现象, 但现象是如何来的呢? 它的一个绝对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感知而得来的, 而感知显然需要有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甚至胡塞尔的直观)都需要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体系。 所以,我说胡塞尔暗渡陈仓。 |
但不管是康德, 还是胡塞尔,还是其他任何人, 他们在建立认识论的时候都没有假设“认知者的已有的知识体系”。 我说过, 这是我现在所发展的“认知体系现象学”与所有的哲学的第一个根本区别(还有第二个根本区别,就是加进我所建立的超存在主义的内容,我们后面再讨论)。 |
但问题的关键是:是否我们能够避免这个“认知者已有的知识体系”? 不能。完全不能。 我的回答是根本不可能。 |
任何一个认知者在认识事物的时候, 都必然(我说的是必然)带有一个已有的知识体系。 至少他会某种语言, 这个语言体系就属于认知者的已有的知识体系。 但这还不止, 他可能还知道一些理论, 一些基本常识等等等等。 所以, 任何认知者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个已有的知识体系。 |
(我粗略地考察了这个问题, 这个已有的知识体系其实是一个优势,而不是一个累赘。读者在我后面考察海德格尔的“讲台”议论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个已有的知识体系的明显的优越性)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我们是带有一个“已有的知识体系”去认识世界的。 我在这里还要声明的是, 尽管这些(是所有的)哲学家都不假设我们已有知识体系, 但他们所建立的理论完全无法避免这个“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幽灵。 没有“已有的知识体系”,一个哲学家甚至不能谈论“一朵红的花”这样的现象。 那么, 胡塞尔如何能够直观到“一朵红的花”呢? 康德又怎么能够谈到从直观到概念呢? |
譬如现象学家直观到一辆汽车, 他必须要有关于汽车的一点基本知识(知道这是汽车), 有汽车功能的一些知识。 不然, 他就不会直观到一辆汽车。 他会直观到那是一堆铁。 甚至他可能还不能直观到那是一堆铁, 因为直观到那是一堆铁也需要有关于铁的知识。 所以, 从胡塞尔的现象学中, 实质上(我是说实质上)他假设了一个知识体系。 |
另外, 在康德哲学中,假设主体看到了一朵红色的花。这是经验, 通过直观得到的。但他并不知道这是“花”,直观只告诉他有一个如此这般的东西在那里。他要将这个认识过程表达出来, 他就必须有“花”的概念以及“红色”的概念或者观念。 从而做出判断:“这是一朵红色的花”。 而这“花”和“红色”两个观念(或者概念)必须是他在认识这个事物之前先有的。 这就是说, 他必须先有一个知识体系。 同样, 在康德哲学中, 他也实质上假设了一个知识体系。 |
boy next door |
所以, “这个已有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幽灵, 是这些哲学家完全无法回避的幽灵。他们一方面不假定(不公开假定)有这样的知识体系,想要避开这个幽灵, 一方面却完全无法避免,所以只好在暗中假定(当然, 不排除他们在无意识中假定)。 这个矛盾似乎还一直没有被其他人发现过,也许郭知熠是发现这个矛盾的第一人。 |
当然, 既然是一个认知体系, 那么, 它究竟包含有那些内容呢? 由上所述, 它由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两部分所构成。 但知识体系包括了语言体系以及其它的一些内容, 我想把记忆,经验等等都加在这个知识体系里面。 能力体系包括那些内容呢? 康德的空间和时间是否应该加入这个能力体系之中?我愿意将康德的时间和空间加入这个能力体系之中,事实上,加入这个时间和空间才能完善地解释“观看”事物的过程。不过, 这个时间和空间将与康德的时空不完全一致。我把它们称为“空间化能力和时间化能力”, 并且这个能力不是先天的。我们在后面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讨论“观看”事物时, 康德的理论, 胡塞尔的理论以及我的理论的一些本质不同的地方, 这个本质的不同就是加进了这个知识体系后所“看到”的不同。这些讨论都很有意思。看了我的理论后, 读者诸君可以用你们的眼光来判断究竟是谁的理论(郭知熠的理论, 康德的理论,还是胡塞尔的理论)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形。 我也许会在合适的时候来规划这个认知体系的全部内容。现在只是粗略地考察一下。 |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个“认知体系现象学”? 这是因为,以往认识论的考察是不全面的, 或者说是与我们的实际认识过程不相一致的。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我们的实际的认识过程相一致的认识理论。只有这样, 我们的认识理论才更加完整, 才能真正反映我们的实际认识过程。 |
(二)。从一个例子来比较各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如何“观看”对象 现象学认为, 一般科学考察看到的对象,而哲学却考察“看”本身, “看”的结构,方式以及类型。 |
我们以下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考察各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如何“看”对象。这个例子非常简单, 我们今后会讨论更多的例子用以发展“认知体系现象学”。我先来考察郭知熠先生的理论如何“看”这个对象, 然后再来比较其他人的理论如何来“看”这个对象。最后读者诸君就可以从这些不同的“看”中来做出你们的判断和选择。 |
假设有一个立方体在我的面前, 我如何来“看”这个立方体呢? 这取决于我所站的角度。 假如这个立方体在我的正前方, 那么,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 也就是说, 它的一面。 如果我围绕这个立方体走动,我就可以看到这个立方体不同的侧面, 但如果我不正对着某一面, 而是站在两个相邻面的交线的前方,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中间被一条线连接起来。 我还可以将这个立方体转动,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立方体,这样我也可以看到它的倾斜面。 |
当然,当我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立方体的时候,我还看到它的背景地带。 但每一个平面图(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和它的背景地带一起构成我在一个视角下所看到的视域投射, 而这整个视域投射仍然是一个平面。 |
这样, 对于这一立方体, 从不同的视角,我所看到的都是一个平面的东西, 要么是正方形, 要么是长方形, 或者是别的什么形状再加上它的背景地带。而这个整体就是我的视域的投射, 是我的视力范围内所扫射的区域的投射,它也是平面的。 但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平面视域投射, 或者对于我的任何一个视角, 我都在看到一个平面形状(正方形,长方形等)的同时看到了一个立方体。 |
为什么? 为什么我在任何一个视角, 在看到一个平面视域投射的时候, 也同时看到了一个立方体呢? |
这是因为我的“空间化能力”, 它属于我的“认知能力体系”。我的空间化能力能在一个平面的视域投射里看到空间。我的空间化能力把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变成一个立方体。我把这个空间化能力也叫着“先在的空间化能力”(我们后面再解释这个“先在”)。 |
我再换一个说法来进一步解释上述的过程: 当我看事物时,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 我都会有一个视域, 这个视域就是我的双眼在暂时固定后所能扫射到的整个区域,这个区域在我的脑中成为一个平面的图像。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平面的图像。而在这个视域中的立方体在这个平面图像中自然也是平面的, 或者是一个正方形,或者是一个长方形等等。而在这个视域中的不占据立方体空间的部分构成立方体的背景区域, 这个背景区域在这个平面图形上自然也是平面的。 |
所以,在我的脑海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平面的图像, 但我的“先在的空间化能力”不仅将对应于这个立方体的平面部分(正方形,长方形等)空间还原为一个立方体, 而且将这个背景区域所对应的平面部分也还原成空间区域。所以, 我不仅看到了一个立方体,而且看到了一个视域空间。 为什么说我有这种“先在的空间化能力”?我们又如何来证明它存在呢?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