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自在胡侃之儒家与治理 -> 正文阅读 |
[哲学]自在胡侃之儒家与治理[第12页] |
作者:dhb2620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在象形字而言 德是约束 政是以强力施行正义 |
在尧舜禹之前,主要是部落执政权的传承具有优势的是北方民族的禅让制 禅让制最大的好处是贤人治国 这也是功治的好处大于力治的原因 长江流域的南方民族之所以逐渐落后于北方民族 在我看来,禅让制的稳定传承文治显然比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的山间盆地的南方民族占山为王,谁的实力更强就谁来执政的武争,更有优势的地方在于谁能够更有利于创新的出现 太小的盆地承载力不足,仅仅适于绿林草寇式的小邦国的发展 太大的盆地比如云贵川,邻近部落竞争力难以传递过来,导致危机感不足,这才有了天下已治,蜀后治的老话 蜀国宜居,但不宜创新也不仅仅是海洋贸易沿海富庶之后再开始西部大开发的问题, 而是自古有之 |
直到夏代和元圣伊尹,才开启了血缘传承的办法 其实个人和中小型部落的财富,早就在原始社会下长期处于血缘传承之下 但大型部落和邦国之上,甚至更大的王中王式的王朝管理需求下 从圣贤治国,改为血缘传承,最大的好处在于大禹的后人启开始,王位基本不会再有太大纷争,执政权传承方面的动荡也就减小了很多 当然继承王位之后,是不是能够治理好国家就难说了 于是有名的太康失国和少康复国就偶然而必然地进入历史记载 可惜君王一旦进入昏聩时期,附属国越来越离心离德之后,王朝更新也就成为必然 |
元圣的第二大传说是他在担任“师仆”(楼楼不太清楚这是帝师还是太子傅)时期,将犯错的太甲下放农村,在太甲改过之后迎回太甲,还政于太甲(之后还有一位也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周公旦——孔子的偶像) 这是王上与臣下的另外一种德治,提前培养下一代王上,缩短王权传承的不稳定期 但同时也明确显示出执政者与施政者(管理者)有不同的职业化德治需求,都需要提前培养出好习惯 也就是说,从伊尹开始,王权继承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如何执政,如何治国才是问题了 伊尹则主张君王有君王之德(约束、守则),官员有官员之德(约束、守则)——孔子认为这就是仁,在道德经而言这是德,也许伊尹更接近道德经的解释,孔子的仁貌似还包含爱心在里面 |
管:行使权力(合法的权力,得到的授权范围内)。。。竹管要能够发声并恰当好处地吹奏,必须从固定的端口进气才行,这应当是象形字管演变出行使权力的含义的本原 理:加工玉石,按照一定的加工规则和工序对玉石进行加工,最终得到产品。 管理:行使(得到的)授权,使社会团体的总体行为规范、有序 |
官:得到授权的管理者。。。对比吏的象形字本意而言,显然官是管理者群体或者正式机构对外承担责权利的代言人,拥有机构印信的正式使用权。。。通常由执政者或者董事会对官员进行任免 吏: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对比官的象形字而言,主要是内部管理和职权范围内对其他机构行为的调查、监督,通常由官员对下属的吏进行授权和任免 官吏:得到授权的管理者,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
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 这就是说,商代以前王权没有爵位之说 甚至三公都还不是官员 商代才算是正式将王权等级化,落实了王中王时期的王国等级制度 在商朝时期,才能对王朝内部和五服属国正式派员进行央地监督、管理、提前沟通 商代以前仅仅是沟通和监督为主 |
自在胡侃儒家与治理1:上古力治时代18:礼乐 礼乐作为一种制度,严格来说不是一种强制法治,而是应该算成一种文化 用来约束和体现人的性格、修养,同时也可以从一些肢体语言和衣食住行上提前发现某种心理学暗示,提前发现其欲望和潜力是否符合管理者的需求 是否逾越规矩,暗示着他心里是否有反意,是否希望从管理者变成执政者,这是很重要的传承判断,影响到传承的稳定性。。。 |
自在胡侃治理2:制度比拼的邦国时代1:夏代实践执政权传承2 1、启继位,开启执政权的血缘传承 大禹之后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说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也是先立了储君的,前面说过了,储君在内施政,帝王们在外开疆拓土是从尧和舜开始的。。。 皋陶先姒禹而死——只可惜储君有时候还真活不过在位君王,貌似还是长期存在的事实哈哈 |
启夺得领那个袖职位后,在钧台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 从历史记载来看,启虽然学了大禹的大会诸侯,但是并没有大禹成功治理黄河的威望。。。 伯益之后,黄河以南的有扈氏再次表达了不服 据说有扈氏在大禹的时代就不服了。。。想想也是,大禹治理黄河对俺淮河流域的有扈氏来说有毛关系,有毛好处?。。。 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人家有扈氏当初可是拜服大禹的德行和教化,区区一个启,有啥德行让俺心服?启杀伯益之后,就算统一了黄河以北,俺淮河流域凭啥要听你的号令? 于是有了甘之战,此战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 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庖正等官名)”,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异象代表不德的套路开启。。。 |
在姒启的晚年已发生了诸子争立的动荡,季子武观因此被放逐西河。 后来,当继任问题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时,姒武观发动叛那个乱,效法姒启用暴那个力夺取继承权, 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姒武观的叛那个乱 显然夏朝开启血缘继承制度,最初还是不太让人服气的 毕竟执政那个权,从此与他们无关了。。。王子们之间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停息过,只是激烈程度的问题。。。 至于地中海周边的从推举制演变到血缘继承,那就得到的阿拉伯帝那个国了 从启开始,种花家的文明把地中海文明越拉越远,直到大航海时代后期,种花家才终于发现闭关锁国之后,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当然新种花家建国之后,经过短短60年时间,俺们已经把该补的基本补起来了,又一次该重新领先于蓝星,这是后话了 |
2、甘誓开启实力碾压 夏启也叫姒启 所以当我们后来听到周幽王独宠褒姒夫人的时候 真的不要小看这桩浪漫的政那个治婚姻 褒是汉中地区的一个国家,长安背靠秦岭,靠得最近的就是褒国 姒是夏的王族姓氏 褒姒显然是褒国与夏王族联姻后的一个王族后代 周幽王娶褒姒,一下子就跟两大力量拉近了关系——人口大族夏姒+王庭长安的秦岭背后的褒国 所以嘛,褒姒夫人喜欢听裂帛的声音,那算什么大事?随便撕呗 至于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为了博取褒姒一笑,那就真布吉岛了——红颜就算是祸水,这爱好也是太奇怪了——真有这么爱看大场面的女子?至少没看到考古证据证明一定是红颜的问题 |
《禹誓》出战的理由是天象不稳,说明天命不在三苗 《甘誓》出战的理由更进一步,不尊天象+不敬大臣 说实话,不尊重五行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俺是布吉岛的 敬重还是不敬重大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俺也是布吉岛的 如果说三苗地区地震还算是天象的具体体现的话 这个夏启的《甘誓》,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基本上就是打上“蛮夷”标签了 蛮夷就该被灭?还是蛮夷实力不行? 总之楼楼认为有扈氏被灭国真的有点冤——俺治国治得好不好,关你啥事? |
自在胡侃儒家与治理2:制度比拼的邦国时代2:战车时代 《甘誓》还提到车战:车左、车右和御者三者的组合基本没啥争议 争议在于这是马车还是牛车? 这就涉及到文化传承的问题了 目前考古证据在二里头没有发现车的殉葬品 而是只发现了车辙印迹——只能显示车轮之间的宽度。。。但车辙只有1米宽, 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牛车还是马车, 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
鉴于长江流域耕种基本使用牛 河套以北地区的草原才是马的主要繁殖地 直到秦的先祖在渭河地区专职养马,才算是找到了一块好马场 楼楼认为夏启时代应该不会是马车的大战 最多只是大贵族们才有马车 大量的车应该只是牛车,用来载运粮草。。。目测只有少量马车配备给主将作为近战对垒之用。。。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