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心理学 -> 小熊心理咨询手记,不定期分享~~ -> 正文阅读

[心理学]小熊心理咨询手记,不定期分享~~[第197页]

作者:恋上·海岸香堤
首页 上一页[196] 本页[197] 下一页[198] 尾页[2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顶??
 
#咨询手记#今天,继续看《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昨天的分享中,我提到,冲突解决的第一步就是倾听,可是怎么倾听呢?昨天夜里,就有老师来和我探讨这个问题。第一次接触“倾听”,是在2010年初学心理学的时候,时至今日,我们在心理咨询的督导中依然要训练倾听能力,可见,倾听能力的练习很漫长。那么在家长与儿童发生冲突关系时,我们可以怎么迅速教会我们的家长学会倾听呢?以下原则,供参考。倾听,首先你得听出对方想干嘛,这就需要我们可以听出对方的潜台词,举个例子,一个小朋友哭着闹着和家长说“我不想去学校”,家长如果缺乏倾听,可能就真的以为孩子不爱学习,其实认真听,我们可能会听出来孩子这句话背后是不是有恐惧?是不是有失落?孩子再通过这样一句话的表达告诉父母,我需要你们的帮忙。再比如,家长和我们说“你们的训练没有效果”,这时候可能很多训练师会被家长一句话给整懵了, 不知道怎么办,而如果你加入了倾听,你可能会听见这位家长背后的内心焦虑,因为他最近收到了太多关于孩子不好的反馈了,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训练没有效果。以上两例,是我们在倾听中要注意的一个很重要信息,那就是语言背后的需求,需求的动力就在情绪上。所以这一点也可以概括起来说,当我们听见某人说了一句话,一定要听出他背后的那个情绪点是什么。因此,当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就要教给家长,您回家,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只听见内容信息,要试试看,能否听出孩子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在说这句话。做好了这点,也就为我们下一步共情做好了铺垫。
 
期待!!!!!
 
#咨询手记#今天,我在昨天倾听的基础上,继续和大家分享《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当中提到的第二步:共情。倾听,是我们很好的接收到了对方要传递的信息,那收到信息之后,我们就要给予反馈,这个反馈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彼此的沟通是否能够继续下去。要给到对方很好的反馈,我们就要采用共情技巧。那么共情怎么做呢?书中作者给到的建议是,可以原地不动、注视、微笑,也可以引导对方,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共情的过程中,最好不要给出自己的意见,因为一给意见,往往就会把自己的认知观念加给对方,容易给对方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这样非常不利于去安抚对方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给意见的冲动。拿着“共情”回到我们的工作上来,我们经常会听见家长和我们埋怨一个场景,然后询问我们“怎么办”,有点专业知识的老师很快就会给出意见,没专业知识的老师就会愣在那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我自己在这近十年的家庭教育工作中,我刚刚开始入场,就是属于接到家长问题就愣在那的人,学了几年,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丰富,就开始各种给意见,但是意见给的越多,我的心理越受伤,因为我很难看见家长能够按照我的意见来执行的,反而,他们还会拿着类似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来找我。直到最近这两三年,我才能够很好的运用共情去帮助家长解决冲突。例如,家长和我埋怨孩子作业写得慢,我倾听完以后,我会告诉家长,我从您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您内心的急迫和焦虑,我曾经在带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有过和您非常类似的情绪经历,我非常理解您的那份急迫感和焦虑感。再如,我们中心也会经常遇到孩子紧张、烦躁而影响注意力稳定性的情况,我不会去要求孩子身体坐直,身体放松,我反而会与孩子来个简单的共情:“宝贝,告诉小熊老师,你刚想到了什么?身体上有哪个地方感觉不舒服吗?”孩子可能会说,也可能不会说,当孩子说了,我就会顺势去理解,当孩子不说的时候,我就会尝试这样继续询问:“刚刚白色陨石过来,你感到很害怕是吗?”孩子点头,我继续说:“小熊老师第一次做的时候也非常害怕,而且小熊老师想起了我小时候很害怕的几件事情”,然后我会通过故事的分享去共情孩子的情绪,这时候孩子往往会“嘲”笑我,情绪转化的非常好。以上两例,不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我这两三年都尝到了无数的甜头,我不再需要大量去给家长建议,不再需要一直去告诉孩子“要放松”“要坐好”,只要通过一个简短的情绪共情,我就可以缓解当时产生的很多冲突。
 
#咨询手记#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两本书《提问的艺术》和《学会提问》。这两本书可以进一步给我们家长沟通的技巧。前天,我分享了倾听,昨天,分享了共情,那共情完了,家长还是很想知道怎么做,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还是不能给建议,因为家长提出的问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笼统的,如果这时候你给出建议,很可能会误导家长或者让家长无法操作。为什么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昨天发生的,有一个妈妈问我:“小熊老师,我们家孩子写作业实在太慢了,怎么办?”这时候,如果我马上告诉她,你可以在家给孩子做一些视知觉训练,那我估计误导的可能性非常大,之前和我一起学习过的老师,应该心里很清楚,写作业慢,原因有非常多,而作为家长,她肯定不知道有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作业慢,所以她只能给你一个非常宏观的画面——孩子写作业慢。那这时候,通过提问,我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给到更切实际的建议。为什么要提问?《提问的艺术》里讲到,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洞穴困境(注意哦,不是给建议可以走出困境,而是提问可以走出困境),同时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自己或他人认清自己。家长带着问题来,一定是非常迷惑的,不然她也不会和你提出问题,那这时候,你就要继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家长认识到问题的关键。那么怎么问?我通过两本书的内容,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结:①要从问句开始,而不是阐述或者命令。我之前真的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最近在学校打架怎么办,老师的回答就是阐述性质的,说孩子在学校打架这种现象很不好……而不是通过问句去帮助家长清晰问题思路;②问最基本的问题。这个就有技巧了,什么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比如前面我说家长提出孩子写作业慢,那我就会问家长,孩子具体慢到什么程度,别的孩子据您所知要写多久,您孩子写了多久?时间维度,是一个基本问题,家长肯定能答上来。③对结论或者证据进行提问。还是拿孩子写作业慢这个问题来阐述一下,结论就是孩子写作业慢,证据就是家长说孩子花了4个小时才写了10个字,那我们要问什么呢?可以问“那孩子在作业过程中,情绪怎么样”也可以问“题目是不是难到超过了孩子的认知”等等一系列围绕当时作业场景的问题。④对看不见的其它可能原因进行提问。这个提问就需要我们老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背景。当家长和你说孩子写作业慢,问你怎么办时,你脑海里需要非常清楚写作业慢的原因都有哪些,然后一条条去进行论证,通过提问找到原因,才能去进一步对症下药。例如昨天有个老师问我,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丢三落四的原因多发生于记忆力不好或者前庭觉发育不足所致,但是老师没有给我这些任何的信息,我就要进一步去问老师,孩子的记忆力怎么样?孩子平时的肢体协调如何?
 
#咨询手记#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给建议。很遗憾,关于如何给建议,我不曾看到过什么比较有价值的书和课程,所以今天的分享来自于我自己的经验总结。前几天,我一直在告诉各位老师,当家长给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要给建议,而是要去倾听,共情,提问,但是家长总归想要一个答案,在之前的工作都做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建议了,这个建议一定是根据前面提问搜集到的信息给的。那么在给建议环节,我们的训练师一定不要太过拘谨,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给家长的建议就是最适合他们的,否则,你带着一种不自信给建议,你会发现,家长回头投诉你“不专业”,这种投诉我们是经历过很多的。除了自信给建议之外,我们一定要记住,建议的内容具体化、可操作化、视觉化,否则,你会发现,你给的建议,家长听完就忘。举个例子:一个家长因为孩子写作业磨蹭来求助,并且通过提问,发现,孩子写作业磨蹭来自于手臂肌力不足,那我要给的建议就是拍篮球,手腕操,大家想一下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就是我很简单的告诉家长“您回家带着孩子打打球,做做手腕操就好”,另一个场景是,我一边模拟 拍球的动作,一边告诉家长“回家,要让孩子拍球,按照这个姿势拍,并且每天600下,坚持三个月”,作为您,您觉得那个建议更容易让你记住和操作呢?建议除了要具体化、可操作、视觉化之外,还有一点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在您给完建议,一定要询问信息接收者,有没有完全接受到你的信息。简单一句话:“家长,为了让您回家更好的帮助孩子训练,我刚刚给您说的,您可以复述一遍吗?”最后,关于建议,我要说,每次建议给的东西不要超过三条,不要超过三条,不要超过三条。
 
#咨询手记#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焦虑妈妈。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肯定都见过焦虑的妈妈,而且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想躲着焦虑妈妈,因为一旦被她“抓”到,我们的耳朵就要“遭殃”了。那么,我们在面对焦虑的妈妈,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当我们在面对焦虑妈妈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抛开对妈妈过去的认知,每次面对她,都把她当成是第一次见面,不用“焦虑”来定义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情绪。做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你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位普通的妈妈”,不断通过这句话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第二,焦虑妈妈有个很大的特点,说话没有重点,也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总而言之就是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然后没有心思去顾虑对方的感受。基于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听焦虑妈妈诉说的时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及时把妈妈的话拉回来,例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妈妈,再一次沟通中,她一开始会告诉我:“小熊,萌萌今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我该怎么办?”还没等我做任何的回应,这位妈妈立马说:“她一直搞不好社交,除此之外,最近她上课也不专心,今天老师也找我了。”原本,我们是要一起解决还在社交问题的,但是妈妈还没有说完社交问题,又转到了专注力问题,我就得赶紧拉住她:“萌萌妈妈,是这样的,我们先来聊聊她的社交,等下次,我们可以再来聊她的专注力。您可以具体说说她社交的情况吗?”通过提问,把妈妈从她的焦虑中拉出来回到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第三,当你发现你去拉了,但是拉不回妈妈的时候,您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有时间也愿意的话,您就听就行,在妈妈讲述的过程中,您只需要给予“嗯”“对”等等简单的回应表示共情即可。如果你没时间或者不愿意听,您就告诉妈妈,“萌萌妈妈,不好意思,我等等还有课,您看这样行不行,回头我们约个时间来专门谈谈这个问题。”第四,当你发现自己从妈妈那收到了太多负面的情绪影响,一定要及时找到一个方法,把它转化出去,我在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阅读,运动,听音乐,看小品。
 
#咨询手记#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共情。前几天的分享中,我们一直没有离开过“共情”这个词,因为我们作为一名专注力训练师或者情商训练师,我们对儿童的工作也好,对家长的工作也罢,共情能力就是我们专业能力的底层逻辑。
既然共情这么重要,我该怎么做到共情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共情乃心理学里的词汇,在心理咨询的教材中经常会看见它的存在,它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同理心”。在百度上搜索“共情”和“同理心”我们会搜出很多方法来,但是真正要去做,其实不容易。
其次,我要分享几个案例,表达一下我自己对共情的理解和运用。其实在前几天的分享中,我已经分享过一些,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曾经,我带过一个女孩,六岁,医院检查排除了多动症,但是孩子上课经常上着上着就蹲到桌子底下去了,我就特别好奇,为什么她这么喜欢蹲桌子底下呢?你要去问一个六岁的姑娘,她肯定不会告诉你她心里怎么想的,于是,当她每次蹲到桌子底下的时候,我也跟着蹲进去,然后我会很认真的看着她的眼睛,我说:“宁宁,你看着小熊老师眼睛,可以告诉小熊老师,你现在感觉到了什么吗?”孩子摇头,我把我感受到的她的内心那部分说了出来:“我感觉到你现在很安全,很宁静,刚刚在做模块的时候,因为小鱼没有吃到金币,你很不开心。”她点点头。后来,我在心理咨询师督导小组的时候,分享过这段经历,大家都认为这是对儿童最好的共情,那就是拿出与孩子同样的姿态去感受他的内心。
那么对于家长,我们的共情要怎么做呢?其实共情的好坏从对方说话就开始决定了,这时候你的眼神是否看着对方,身体姿势是否跟随对方的语境进行变化,表情是否有变化,都是共情的开始,当对方提出一个困惑感时,你在倾听中,听到了什么信息,共情的环节,一定需要先给对方做个复述,例如家长说,孩子写作业太慢,很焦虑,很烦躁,我就会说,刚刚我听到您说孩子目前写作业慢,这件事让您很焦虑,很烦躁,对吗?复述对方的语言内容,是共情非常重要的一步,复述完以后,你要做到最好的共情,那就是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情绪进行一个简单的分享。
共情做到以上,对于我们非心理咨询行业的训练师来说,已经够了。
最后,共情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共情是一种能力,它不是靠说教就能够运用自如的,建议大家在中心互相练习。PS:我现在的共情训练加起来已有数百小时,依然定期需要和同辈组织训练。
如果大家想对共情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想对自己的共情能力在我们刚刚说的范围之外进行提高,我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共情的力量》《共情力》《同理心》
 
加油
 
#咨询手记#前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共情,这几天,看到一本很新的书,叫做《选择共情》,书的一开篇,有一段话,从科学的角度来描述了共情的重要性,分享给大家: ?共情和善良与社会化程度呈正相关。
?人类进化史表明,共情更有利于生存。
?共情能力强的人在专业上往往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共情能力通常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人们更容易与一个人共情,而非与许多人或一个群体共情。
 
#咨询手记#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真问题。
在今天的培训中,我们聊到一个事情,一位家长非常焦虑,孩子的训练状态很稳定,但是家长会一直“嫌弃”孩子各种不好,比如写作业磨蹭,做事不认真等等,甚至还询问老师,孩子是否需要去看看心理咨询。
这样焦虑的家长,在我们的中心都特别容易见到,前几天我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焦虑妈妈的应对策略,今天,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继续给大家做分享。
当家长和我们提出很多困恼的时候,其实都不是真问题。何为真问题,我对它的定义就是影响问题的真正因子。例如,我们前面聊到的这个妈妈,她一直在埋怨孩子各种不好,那么其实不是孩子不好,她的埋怨是一种假象,真正需要去解决的是妈妈对孩子的认知。所以当时我在和这位妈妈沟通的时候,我分了以下几步思路:1、探讨孩子的课程表现非常好而且稳定;2、让妈妈快速说出孩子的5个优点,并且告知妈妈,她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3、在妈妈提出的孩子诸多不好中,询问妈妈她最关注的点在哪里。
因此,当家长对我们提出很多育儿困恼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被家长带着跑,常常感觉家长沟通费心费力还不讨好,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我们没有找到家长提出的那个“真问题”。
真问题怎么找?1、家长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底层的真因子是什么?比如,一个小朋友很好动,家长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家孩子小动作很多”,这就是一个表面现象,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什么?很可能是孩子有极大的情绪问题,也有可能是孩子存在生理问题。
2、当家长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继续举例,孩子家长反应小动作多,那我就问我自己,为什么小动作多?哦,因为有情绪压抑。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压抑?哦,家长批评太多。家长为什么会一直批评孩子?哦,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的认知……一直问到你自己找不到答案为止,最后那个问题就是你要和家长一起去解决的“真问题”。
 
#咨询手记#过去和很多老师交流过一个话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佳,怎么去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而这两天,我翻了一本书《人生模式》,刚好提到了关于提升行动力的话题。书中提到,提高行动力的根本原则——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心理学上说,人的动机有两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能够不管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只要能够让我们行动起来,就是好动机。但是心理学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外在动机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我们的行动。举个例子,我们在中心经常会遇见“讨价还价”的孩子,但是通过对他们家庭教育的了解,我们会看到,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多数被各种物质奖励包围着。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内在动机来达到较高的行动力呢?书中分享了一个WOOP法,我认为非常适合成年人和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WOOP法分为两步:执行意图和心理对比。所谓的执行意图就是给计划设定具体的时间、地点,把计划变成一道指令,让大脑能够在未来提取这道指令。举个例子,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往往会看到家长孩子说“我要考95分”,但是这样的目标是不太符合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的,而如果采用执行意图的方式来制定计划,可以是这样的“下周一晚上,我要写一份模拟卷”,做完了执行意图,我们就要来到第二步,心理对比,心理对比包括首先要有计划,提前考虑到可能遭遇的阻碍,现在心里做个演习。还是拿前面那个“我要考95分”来做例子,我们通过执行意图确定“下周一晚上,我要写一份模拟卷”,那这时候就需要问问自己,我会遇到什么困难了?例如写模拟卷的时间不够,有超过我知识量的难题,等等,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去想出对应的策略,并且在心里将这些对应策略进行演习。以上是我今日的学习洞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继续分享一个实验研究:格尔维茨做过一个实验。他在暑假的时候找到了一批中学生,给他们发了10套模拟考题,要求他们假期内完成。然后,他让其中一组同学使用执行意图的方法,在定计划的时候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比如每天吃完早饭,在家里做模拟考题。另一半的同学没有。结果呢?没有使用执行意图的同学平均完成100题,使用执行意图的同学完成250题。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咨询手记#近两年,我们越来越依赖于从视频中获取各种资讯,网络攫取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连续读完一本书了呢?在这个能轻易获得爽点的时代,“阅读”仿佛成了费时费力的苦差事。但如果直接放弃阅读,只愿意看图看视频,就相当于直接放弃了人类进化了几千年的符号解读能力,堪称“大型返祖现场”。
大脑是人类最重要的资产,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相当于拥有了区别于普通人的核心资源。如果你能继续坚持阅读、保持独立思考,你的大脑就会像持续跑步下的腿部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大。因此,当你在听音频、看图像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不要放弃阅读,它带来的巨大的内在回报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给予的。
 
欢迎您回来!
 
#咨询手记#长期压力会显著损害大脑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功能,损害学习和执行功能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这些损害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然而正如那句俗语“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留下一扇窗”,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缓解这种压力,让损害的大脑得以恢复,这种方法就是锻炼。
首页 上一页[196] 本页[197] 下一页[198] 尾页[2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学 最新文章
我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测试
我好像有点奇怪的问题
有人听我倾诉吗
心理学是迷信吗?
无能的自己
吐槽生活滴内心小段子、幸福的店不幸福的店
大家有什么心理上的烦恼,都可以在此贴与我
求助!做高铁买的站票,有时候有空位宁愿站
我在高一下学期遇到了一个很敏感的同桌,他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4:41:23  更:2021-10-22 01:39:0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