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职场天地 -> (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空降总监治乱记》让你能够学以致用的管理! -> 正文阅读 |
[职场天地](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空降总监治乱记》让你能够学以致用的管理![第9页] |
作者:江南游子1975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6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Ivy_Wang610 795楼 “不要让老板觉得问题老是卡在自己这里”同感。每逢一个新产品推出,上游设计部门往往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留给生产,品质的时间非常紧,一旦不能按时出货,生产品质就成了焦点,代人受过 ----------------------------- 做工厂的很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体会吧?不过有些事情也不一定完全就是上游设计部门的问题。后面会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敬请关注! |
@源点大徐 797楼 要找到一个好办法,不容易,贯彻客户至上及效率就可。 ----------------------------- 呵呵,大徐说得好!只不多很多人难以做到。有的人是因为私心,总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的部门轻松;有的人是因为眼光不够,看不到客户的需求,毕竟客户远在天边;有的人是无力改变现实,不合理的权利分配真是见得太多太多了。 即便站在最高层,怎么让下面的人都认识到客户的需求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在内部选择能够代表客户需求的部门,围绕这个部门转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但缺陷是,这个部门是否真能了解到客户真实的需求?能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把自己的欲望也掺杂进来?做领导的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来把握啊! |
@悠然NT 807楼 本位主义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问题,结构化的部门设置导致了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需要一些流程和制度约束,说没有各自的私心是不现实的,要杜绝也不太可能,以前我都是按照任务不同采取项目作业制进行协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个问题没有太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只能退而求其次,各部门能按照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解决。包括一些著名的大企业都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一篇文章:华为,你将被谁抛弃?就指出华为存在很厚、很重的部门墙。华为,一个如此提倡团队合作和狼性的企业尚且如此,对于很多管理水平还与华为有差距的企业可能就更是如此了。 说这个问题难解决,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我在后面的文章会就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欢迎悠然兄指正。谢谢! |
@江南游子1975 781楼 周六,毕竟是加班,平时喧闹的工厂现在也变得平静多了。江流正在自己的办公室看文件。杜山松敲门进来,提出来想和江流就目前计划的工作进行一些沟通。江流有些诧异,但还是同意了杜山松的请求,并且示意他坐下。 杜山松说:“目前我对于自己的工作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有些流程感觉还是走得不顺畅,希望能得到江总的指导。” 江流说:“大家一起共事这么久了,没必要这么拘谨。有什么问题就提,我还是那...... ----------------------------- 抱歉,这张帖子贴重复了,是前面的。这种问题发生两次了,实在不应该。 ---------------------------------------------------------------------------- 会议结束后,江流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想了一下,打了采购部陈经理的电话,请他到自己的办公室来。 陈经理一到办公室就说:“江总,多谢你了。” 江流笑着说:“这么好啊!什么事都没做就有人谢我了。” 陈经理说:“哪里,哪里。你帮忙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我谢你是理所当然的。真的,有空没有?有空的话,今天晚上我请客。” 江流笑笑说:“陈经理请客,我怎么都得去。那行,就晚上好好聊聊。” 晚上,餐桌边,酒过三巡之后,话就明显多了起来。陈经理说:“你是不知道,以前一有物料不良影响到了发货,老板就骂我。江总,你是供应链的专家,你说我能有什么办法。所以上次你推的备品的事情,其实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直接减少生产停线等料,提高了效率,老板最近也少找我的麻烦了。这次你推IQC加强检验,减少供应商不良对生产的影响,帮助供应商提升品质,这其实也是帮我的忙呀!” 江流笑了笑,说:“有我需要帮忙的,我当然帮忙。毕竟都是为公司嘛。但是这次的事情真是IQC想改善,呵呵,不敢冒领别人的功劳。受之有愧呀!” 江流和陈经理又喝了一杯酒才说:“不过呢,就怕我们想把这个事情做好,确偏偏有人阻挠呀。就怕有人一听要发奖金就跳出来反对,到时候这个方案也就黄了。你就空欢喜一场。” 陈经理说:“这事对公司有好处的呀。谁会反对?” 江流说:“具体谁会反对我不好说,但是如果有人先在老板耳朵旁边吹了风。老板一听到要发奖金,感觉会增加成本,说不定后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否决了,以后谁也不好再提这件事了。这件事不就黄了?” 陈经理想了想,说:“江总,你肯定有办法。” 江流笑着说:“我来公司也不久,也只是一个打工的,我能有什么办法。陈经理是公司的创业元老,而且这件事和采购的相关度又高。你才是有办法。” 陈经理有些不解地问:“江总拿我开玩笑了!我能有什么好办法?” 江流说:“你是最清楚为什么需要加强IQC的质量管控的,而且你的理由也是特别有说服力的。呵呵,比较比起采购成本下降,和生产减少工时浪费比起来。IQC发点奖金真算不了什么。而且这个奖金一定是要做出成绩才有的。说白了就是先要让公司省了钱,员工才能多拿钱的。公司应该是稳赚不赔的!这个道理我想刘总也一定会赞同的,只不过就担心刘总太忙,没有想到这一层。” 陈经理笑着举杯说:“江总,我再敬你一杯。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会先去吹个风,干!” |
两天后,在和刘总的工作沟通中,江流先向刘总陈述了最近这段时间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刘总显得很满意,不断点头。 报告完了之后,刘总说:“公司对你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最近订单交付速度变快了,成本也下降了。” 刘总说到这里,话锋一转,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说:“但是陈闯跟我说,我们目前要降物料采购成本就要加大供应商开发的力度,需要导入新的价格更低的供应商。但是他担心这样做又会加大质量风险,有可能导致生产因为来料问题影响效率,进而影响对客户的订单交付。而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质量管控手段,质量问题流到客户那里的话,有可能对我们公司的后续业务拓展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他现在是很犹豫要不要拓展那些小的、价格比较低的供应商。你要好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呀!” 江流连忙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还是有解决的办法的。” 江流沉吟了一会儿,说:“初步的感觉是物料成本是大头,肯定要想办法降低物料成本。所以陈经理大力推动供应商开发的想法我是赞成的。不过,如果生产受影响停线的话,这个损失估计也不小。而且,万一太多的不良品流到客户那里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刘总有些着急,说:“你是供应链总监,这种事情你要多想办法呀。” 江流沉默了大约半分钟,说:“方法也不是没有,但实施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阻碍。” 刘总说:“什么阻碍?降成本是大事。只要消除阻碍的成本小于我们采购和生产的成本下降就行。” 江流说:“加强IQC检验,提升IQC检验的品质,避免过多的质量问题流入车间甚至流到客户那里。同时让质量部加强对一些我们需求金额较大、价格有优势,品质稍有欠缺的供应商的质量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品质,从源头减少品质问题。我觉得有了这些控制手段之后开发这种供应商还是可行的。” 刘总点点头说:“行啊,你这个想法很好。完全可以按这个想法去做呀。” |
@一封就是三年 814楼 花了两个通宵终于追上楼主的进度了,极富营养的好帖!楼主以小说的形式诠释管理之道,极大的增加了文章的可看性,读者不能以阅读小说的习惯去浏览式阅读,还要边看边深入思考才能充分吸收楼主的精髓和养分啊!持续关注并整理收藏! PS:没想到在楼主的帖子里还看到了多年之前的旧友,哈哈 ----------------------------- 谢谢 一封就是三年 !更感叹你这么神奇的缘分。我也有一些让我很怀念的、失去信息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联系得到。恭喜你! |
@Heavenangell 816楼 这耳边风吹的真是及时。楼主高明! ----------------------------- 沟通要善于运用自己能够调动的资源,不一定非要自己沟通。有些人抱怨领导总是喜欢听谁的话,我们无法改变领导,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领导喜欢的人帮我们说话。我们可以以领导喜欢的方式说话。这也是一种能力,沟通能力! |
江流说:“但是我们目前的IQC的能力恐怕达不到这个要求,很难把住这道关!” 江流又停了一下,看到刘总很着急,继续说下去:“IQC员工都是按生产普工的标准定工资的,所以熟手到了时候大多数都会辞工,而新手检验的结果就没有熟手那么好!如果我们选了物料质量相对比较差的供应商,有质量的物料流到车间去的概率很可能会上升。甚至会把这些问题带到客户那里去!” 刘总眼睛瞪得大大的问:“为什么IQC的工资要和普工一样啊?我们现在供应商更换频繁,物料管控尤其需要加强,要重视质量啊。随便谁开厂都知道一些有技术的岗位工资要高一点,要保留熟手的技术工人。我们现在要加强物料来料质量控制,肯定很需要熟手检验人员。你做了这么多年供应链,不会不知道吧?你应该采取措施呀!” 江流不禁苦笑起来,也没说话。刘总马上发觉自己刚才的话有点不妥当,又缓和了语气,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你来的时间不长,已经做出很多成绩了。问题这么多,还是要一个一个关注过来。这件事完全不怪你。但是现在既然已经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还是要推动解决这个问题。” 江流说:“但是有一个问题,供应链员工的工资是由人事部决定的。我是无权调整的。要不这件事还是让人力资源部许总牵头来搞?” 刘总也沉默了,过了好一会才说:“这就有点复杂了。当初我为了控制成本,要求人力资源部统一控制公司的人员工资。防止每个部门主管都乱加工资。现在这个事,确实有点难了。” 刘总又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件事我要先考虑一下。可能要开个会决定这件事情怎么办。你也再多想想办法。” |
@luoli777777 821楼 一口气拜读完毕,谢谢LZ。虽然我只有短暂的工厂工作经历,现在做企业全面管理了,但也受益匪浅。有高度、有思路、有实超,文笔也细腻,我会将此文印发公司管理者学习,到时请LZ多指点,有机会请你喝茶哈 ----------------------------- 真是羡慕,你只有短暂的工厂工作经历就已经做企业的全面管理!呵呵,我还在泥潭里苦苦挣扎。看来有机会喝茶的话,我要多向你取经了。 谢谢你喜欢本文! |
@三河渔夫 822楼 回复第297楼(作者: @江南游子1975 于 2013-01-07 09:40) 看到他们两个人都在摇头,江流继续说:“所以,和做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培训也要先搞清楚目标。如果我们…… ========== 楼主很是以人为本,可以建立管理心理学科J! ----------------------------- 呵呵,太过奖了。我对心理学略懂皮毛而已,最多会用一点点。 |
@Ivy_Wang610 825楼 第一遍主要是看看热闹,现在看第二遍。 楼主的第一仗写得非常好,思路与约束理论暗合:整个链的强度由最弱的那一环决定。 先是确定生产产能是瓶颈,为了补强这一环,不惜减弱其他环来改善瓶颈: 增加成品库存; 减少特殊的订单(成功说服市场部关注销售业绩,而不是单的多少); IQC减少批次不良。 第二仗则有些笼统,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如何反客为主,实际上徐经理太弱...... ----------------------------- 就这个问题已经有不止一个人提出来过,但是我想说明几点: 1、我不是写职场斗争剧的,没有必要写那些很激烈,精心动魄的斗争。 2、如果一个新人到公司之后和拥有强大实力的人对垒,可能看起来惊心动魄。但从做事的角度来说,实在算不上明智,立足未稳,先树强敌。真正的高手一定不会选择最厉害的敌人下手,吃柿子捡软的捏。 3、如果徐经理有能力,只是有态度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像和张经理、常经理那样,大家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为宜。 希望这个解释能够让各位XDJM理解我的看法,谢谢! |
@Ivy_Wang610 827楼 楼主可能误解了,我并不太想看职场斗争剧的,这些争斗在企管小说里做点缀即可。只是想了解多些楼主在仓管方面的改革和心得 -----------------------------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的看法是仓库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直围绕仓库进行改革,别的部门都不管了。 后面会有仓库进一步改革的段落,要等一段时间。 |
又过了两天,刘总召开公司总监级别的领导和采购部陈经理一起开了个会。刘总让陈经理先发言,叙述了现在面临的供应商开发的成本与质量难以两全的困境。陈经理说完了之后,大家都在沉默,谁也没有发表意见。 刘总见到这种情况,说:“严总,你是财务总监,你觉得这个成本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严总说:“我只是从财务的角度管控成本,一些具体的事情该怎么运作我也不是很清楚。而且成本和供应链的实际运作方法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有很大的关系,我做为财务总监实在不是很清楚这些事情。” 刘总皱皱眉头,说:“许总,你的意见呢?” 许总想了想说:“我只是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成本我还行。管理供应链的成本,江总应该比我专业吧?” 刘总有些无可奈何,说:“可现在是不提升品质管控,我们开发新供应商的风险就大。但不开发新供应商我们采购成本下降怎么办?感觉这是个很容易的问题。你们怎么就不能给出个方案呢?我认为一定要加强公司的品质管控。” 江流说:“公司目前的人员素质水平应付目前的供应商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如果再加大供应商开发的力度,恐怕是必须吸引更高水平的质量人员。但按公司目前的工资水平来看,我们的IQC和生产普工的薪酬标准是一致的,离这个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刘总问许总:“你觉得IQC的工资水平是不是应该调整?” 许总连忙摇头说:“我这边人员考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的工作已经很多了。最近都没有时间关注这一块了。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我最近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了解这个问题。而且供应链我不专业。我看还是看看江总的意见吧!江总来公司不久,但是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江总是供应链总监,是否该调节工资水平,他最有发言权。” |
@sparkwu 835楼 楼主是先易后难的写。 就像打游戏,Boss级别怪的最后才出场。 ----------------------------- 呵呵,是先易后难。但不是我特意要这么写的,是处理问题就是这样做的。而且要考虑到,如果和老板高管都沟通了,最后下面实施不了。呵呵,想想都冒冷汗! |
这时,江流却说:“人员工资还是通过人事来统一管理比较好,这样做可以让许总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总薪酬水平。便于全局控制!”听到江流这样说,大家转过脸来,感觉有些吃惊地看着江流。 江流停了几秒钟没有说话,才继续说:“人事部门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薪酬的市场行情了解更深,从客观的市场行情把握总体工资水平应该是更客观。但是具体的管理还是应该从管理的实际出发,可以考虑允许各个部门的主管有一定的自主权。”刘总听到这里不禁微微点头,许总一直很严肃的表情也缓和了很多。 江流继续解释说:“其实如果人事部和各部门一起定一个各部门各个岗位大概的薪酬浮动范围的标准。以后在这个范围内的工资调整由各部门主管裁定,超出范围需要特别批准。这样的话,工资水平也可以得到许总的专业管控,而实际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灵活的刺激方案。” 刘总说:“江总这个方案好!” 江流继续解释说:“公司通过部门费用率来考核各个部门。这样可以让各个部门在激励的同时注意管控自己部门的支出。这样做既能减轻许总一个人控制的工作压力,同时把压力分散到各个部门领导那里,让每个部门的领导都来关注成本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地调节。便于灵活应对,感觉这样比较好操作。” 刘总点点头,说:“许总,你的意见呢?” 许总稍稍沉吟了一下说:“我同意这个方案。江总的这个方案确实是专家级的方案。我觉得按这个方案操作没问题。” 刘总又看向财务严总,严总也表示了同意。销售的陈总也极力赞同这个方案。刘总看到这样,说:“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那么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江总,你要马上拿出支持采购部开拓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解决方案来呀!” 几天后,江流带了常经理、刘振辉向刘总做了这个回报。刘总听到目前的方案是先不加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发放奖金,公司确实得到了绩效之后才给员工绩效奖金。他显得很满意。不出意料的,这个方案很快就获得了批准。 |
@蜀道南2012 847楼 过去总说:“换位思考”、“上位思考”。 可是真正去这样思考的有几人?思考了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又有几人? 楼主是高手。 理论高,实践更高。 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尤其是站在领导的高度(上位)去思考。多角度地观察、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 谢谢蜀道男2012!理解了别人做事情才不会偏激。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对,后来才发现很多事情别人也有别人的道理。真的理解了别人的动机,做事才开始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
@此情凉了后半生 855楼 受教了,悠然前辈和楼主应该是一个级别的,我只是说阅历与为人处事心得这一方面,真心希望两位能开一个Q群,教教一些90后的学生,我坚决顶一个, 然像我这样毕业两年连方向都没摸清的人,真的很无奈、、、 ----------------------------- 首先还是感谢你对我的帖子的关注。其次,我实在不明白,你现在完全是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为什么要这么悲观。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你只能浪费自己的生命。对于你,我想说,好好去做点事情吧!做些有价值的事情有助于你的心情。而且机会很少是在空想中产生了,更多地情况下机会来自工作之中。 希望你早日摆脱这种情绪! |
@此情凉了后半生 857楼 先多谢楼主关心了!我自己也觉得自己越来越悲观了,或许原因很多,我知道机会不会在空想中产生,只是,我什么都没准备好,做好现在手头上的事,却没那种学到东西的感觉,感觉日子过的一点都不充实,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我心不够认真,不能静下来,求前辈人士教教啊,希望有个像罗大师兄或师父,师祖都行。。。指点指点,让我通一窍。。。。 ----------------------------- 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你好!路在自己脚下,你还是自己多用心去做吧,不然谁也帮不了你。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可怜,但是比起那些拿着微薄的薪水扫大街的清洁工,比起那些在寒夜无人的街头苦守的人,你这又算得了什么? 书中陈劲飞的原型是个89年的男孩子,比你只大一岁,他做管理都很久了。但他爸也不是李刚,他也没有很高的文凭,一个高中生而已。他的机会从哪里来?是他自己做出来的。有时间多做一些事,不知道要做什么就去问问你的老板或者上司,还能为他做点什么。时间久了,机会就有了! |
@杂草重生1978 860楼 楼主对职场和供应链有相当的了解,并把自己的经验智慧无私的分享出来,非常感谢。 我也在工厂的供应链混迹多年,现在一家公司做中层。有一惑求解。 楼主在文中多次提及在酒桌上跟同事沟通,同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恰恰是这种酒桌文化,是我比较不擅长的,由于身体原因,我不能多喝酒。同老外一起吃饭还好,可以倒半杯葡萄酒,边喝边聊,多少随意。可是跟国内同事喝酒,我是一滴都不敢沾的,因为一旦开了...... ----------------------------- 我也不怎么喝酒,但是有些场合是必须喝醉的!我有几次都是明知不能喝,还喝醉的。但是,如果你喝醉了,别人知道你酒量不佳,以后也不会再苦苦相逼了。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我认为喝酒是一个不错的沟通手段,很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一个没有在下属面前醉过的领导恐怕也不容易得到下属的信任吧? |
在回工厂的车上,常经理和刘振辉显然都没有想到这个方案这么容易就获得了通过,两个人显得比较兴奋,还议论起为什么这次的方案会如此顺利地获得通过。 最近这一年多他们也没少想办法,感觉公司完全不考虑在工资上进行改革,现在居然奇迹般得轻松获得了通过。现在他们想想还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当他们问到江流的时候,江流淡淡笑了笑说:“当然是因为质量部的方案做得好,合乎老板的心意,当然容易通过了!” 常经理和刘振辉都高兴地笑了,江流说:“现在方案倒是通过了,可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要做得工作还有很多呢!而且这个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大家不可大意,要注重每一个实施的细节,力争要一战定江山。” 常经理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刘振辉却拍着胸脯说:“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江流又在工厂召开了一个主管会议。会议上江流向大家宣布了IQC提升效率的改革计划获得了公司的批准。显然大家都为这个决定感到欣喜,毕竟长期以来一直约束工厂这边的管理人员的最头痛的问题现在终于让他们看到了解决的曙光。江流接着宣布了,公司后续会推动工资改革,人事部掌握岗位的工资变动幅度,各个部门总监在这个幅度的范围内控制具体每个人的工资。说完了,江流特意停了几秒钟,会议室里大家也都没有说话,似乎还在咀嚼这个决定带来的意义。 |
有几个网友一直关心的问题,我在这里集中解释一下: 1、在公司做事,对方没有太多的问题,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沟通解决问题为宜。比如这个案例里面的人事部总监许总,虽然他把工资压得太低,导致员工流动频繁,但这可能也有老板的意思在里面(老板一般不适应在这种问题上唱黑脸)。他本身并没有明显的问题,所以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妥协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2、改革尽量不要排挤谁,尽量把别人拉进自己的改革计划。支持的人越多,成功的希望越大!所以,可以采取折中的手段来缓和矛盾。有些时候对方也需要台阶的。保全对方的颜面是做大事的胸怀!这个案例中,即便工资应该交给各个部门管控,也还是分步走为好。这样化解了许总的潜在不满。台阶太高会摔死人的! 3、有人希望看到势均力敌的斗争,这一点我在这里再次解释一下。请尽量避免这种斗争,尤其自己还是个新人的时候!没有老板希望自己的核心人员斗得太厉害。不能顾全大局的干部,老板是不喜欢的。所以,本书也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职场斗争,浅尝辄止了。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而已! |
江流继续说道:“首先这个消息意味着我们在座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下属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薪水来奖优惩劣。这给了管理人员更大的管理自主权。” 江流加重了语气说:“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切实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利用公司给我们的权力,才能合理地给员工激励来取得比目前更好的工作成果。但是公司同时会增加一项部门费用水平的考核。”说到这里江流又停顿了一下。 看到大家都高度注意他现在说的话,他继续说:“公司要看每个部门的费用的绝对水平和费率相对水平是否合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滥用这个政策,没有提升效率和我们的工作质量,我们的费用会上升,费率水平也可能会上升。呵呵,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可能不达标。而这直接会影响我们管理人员的个人绩效。” 这个新消息冲淡了大家刚才的喜悦,允许加工资,但不允许增加成本。这个政策一下子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江流看着有些泄气的下属说:“刘主管在这个方面先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努力在提升员工待遇的同时降低我们的成本。希望大家下去后也要集思广益,多想办法,找出和改进提升的方法。这样你们后续也可以提升自己部门员工的待遇。当然大家要记住的前提是:公司的成本要下降!关于这个新制度,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开始互相交头接耳,但还是没有人提出问题。江流也不急,慢条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起水来。 等了一会儿,常经理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部门提高了效率都可以拿出一部分节约的成本来作为员工激励?” |
@吃化肥长大的 883楼 群主的帖子我刚看到底9页,很多理论加实践范例很好,能把实践总结归纳成理论,而且天涯这地方,什么人都有,貌似喷你的人很少啊,我的经历和楼主很相似,也是空降兵,74年的,性格是比较强势的,以前一直信奉的是“没有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这个信条,帖子里提到“存仁厚之心待人才是让下属信服的最好手段”这句话我现在是做得到,因为我现在全部理顺了,但是刚开始空降过来还是有些时候使用了MAO当年的"扔石头掺沙子...... ----------------------------- 呵呵,我们年级相仿。既然经历相似,对管理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的群,多交流。 |
@吃化肥长大的 886楼 看了楼主的空降经历,从08年到现在很多方式方法都用过,只是没有楼主有时间和精力总结,很多时候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差不多的,只是没有楼主的耐性,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效果也差不多,但是感觉和楼主还是差一个级别,用的同样的手段,步骤上没有楼主那种环环相扣,从从容容,感觉上有点咄咄逼人,是让下属怕,没有达到楼主那种让人敬的境界,但是个人的临场应变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自信的 ----------------------------- 呵呵,各个公司环境不一样,不能简单类比。换个公司,有可能我的风格也会变一些。以前有一个朋友,他总是被自己的老板骂得狗血淋头,有一次还坚决不去上班,要自动离职。呵呵,但是这个上司是他最怀念的上司,跟了他六年。所以,形式不重要,结果才重要。欢迎有时间沟通! |
江流说:“是的!具体的奖励分几种情况,对执行人的奖励只适用于改革对执行员工能力和工作负荷、工作质量有更高要求的情况。当然我们也鼓励不需要员工提升能力和加大员工工作负荷的改善和提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对方案提出人有一定的奖励。当然如果方案改进是方案提出人的本职工作,是他正常工作范围内的工作要例外。” 江流想了想,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工艺工程师改进了工艺,我们一般认为是他的本职工作,就不单独做奖励了。但是他的改善会作为他的工作绩效成为这个人提升和加薪的依据。而如果是一个生产线员工针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合理的改善方法。这个可以予以奖励。但是奖励有一个前提:提升效率不能降低我们的工作质量。如果能大幅度提高效率,但是降低了工作质量。这个需要方案提出部门先做预估,然后给我和相关部门评,最后我们会根据利弊做出决定。对于确实有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的,我们还是会对提案人给予奖励。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知道我解释的大家明白了没有?” 大家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却没有人回答。江流说:“简单点讲,如果方案是要执行人多付出努力的,就重点奖励执行人,方案提出人也可以接受一定的奖励。如果不需要对执行人提出额外要求,甚至降低了执行要求,但是最终提升了工厂的效益,这种情况也可以给予方案提出人较高的奖励。但是这种改善如果是职务行为,则只作为工作绩效的一部分,在加薪和提升时考虑。现在明白了吗?”大家才陆陆续续地表态说明白了。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6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
武汉找工作,真难!!! |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
学校那点事 |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