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职场天地 -> 燃烧的青春——西部归来 -> 正文阅读

[职场天地]燃烧的青春——西部归来[第3页]

作者:zhou粥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eagleocean:中肯!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比如富裕的奔波,不如贫穷的安宁。
    
    又有错别字,差一个字,意思变化大了:应是
    
    eagleocean:中肯!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比如富裕的奔波,比如贫穷的安宁。
    天儿8错: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的,反正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学校给的优惠条件越好,对报名志愿者的筛选条件就越苛刻。
    至于会不会一年比一年难招人了,按照官方的说法是,2005年形势比2004年好了许多。
    
    flyinstarcy:嘿嘿,慢慢看啊。
    二十、掺水的小厮
    掺水就是往已经泡好但是喝得差不多的茶杯里头添开水,九寨沟人待客,都爱给客人泡上一杯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里都是这样。开会完全可以花个不多的钱,每人面前摆一瓶矿泉水的,不但节约了人力,还方便了媒体取个镜头拍个照片的。现在回头来想,要是把掺水这环节给省去了,还真有点觉得少了一丝的人情味。
    机关里头就是爱开会,经常一坐就是半天,这对于与会人员来说,有时候着实是个考验。开会的时候,组织会议的单位总是会给每一位参会的人一个笔和一个本子,作会议记录用。除了纸笔之外,还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每人前面都会摆一个水杯,倒上白开水或者泡上茶叶。
    任何一个会议,都是有固定程序,而任何一套程序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都不是说一时半会能够走完的。在不太短的会议里头,水自然有喝干的时候,这就需要有那么一两个掺水的人了。我就是那掺水的小厮。
    一个三十人左右的小型会议,半天时间估计得需要七八瓶开水,这些开水就需要我跑过去提了,当然,这么点问题对一个青年小伙子来说并不算什么。有困难的是给大家掺水的时候。因为桌椅并没有给设计掺水的通道,如果一排桌子够不到头了,只得请与会者帮着把水杯递过来,我给倒满之后又给传回去。但要是那排桌子实在太长了,而椅子又可以活动的话,我就不得不收腹踮脚地往里头挤,因为我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一位参会者都有水喝。
    不仅自己单位里的会议要掺水,有时候,兄弟部门(比如妇联)开会时人手不够,就会来借个人,帮忙抬下东西掺掺水的。而我总是最容易被借出的。
    感受:或许这样的工作,很多人会觉得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不过说实话,身在其中的当时的我还真没朝这个方向想。后来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话:真正有事业心的人,能够把不太喜欢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我就暗自得意。
    
    二十一、吃在九寨沟
    说起四川的吃,不可能不提到麻辣川味的,刚到四川,因为是在学校里参加的培训,所以饭菜还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并没觉得问题有多大,只有少数几位连这最简单的第一关都没过去,整日就在那头疼,怎么不管什么菜都带有一点四川的地方特色呢。
    到了九寨沟之后,我们就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开始了我们入乡随俗的痛苦历程。而其中最痛苦的是温州来的志愿者。温州人对于辣椒的惧怕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一起出去吃饭有他在的时候,每每都提醒老板一句,不要加辣,可是每次他都能吃得大汗淋漓,然后就会责问老板:“怎么还是这么辣?”老板就忙不迭地解释,我们没加辣椒的。起头的时候我们还有点不相信,以为是老板忘记了,次数多了也就知道了,是因为调料里头有带辣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到我们开始适应这独特的风味的时候,再出来吃饭。小温州仍然满脸惶恐地对老板重申一遍:不要加辣。到末了还是吃得满头大汗。
    至于我呢,在培训的时候,和大家伙一起吃食堂,那里的师傅不可能照顾我这么一个少数,我就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了。所幸的是我的老家就是浙江唯一能够吃辣的地方,所以看着大多菜都红红的一片时,倒也没觉得特别的惧怕。只是当我挟一筷子到嘴巴里的时候,我才悲哀地发现:里头有花椒,而最不幸的是,我嚼破了好几颗。旁边的一位姐姐看到我痛苦的表情时,不由地莞尔,说嚼到花椒了吧,我说是啊,整个舌头都没有知觉了。她说,她也会有嚼破花椒的时候,经常是半个舌头麻半天的。她(本地人)这么一说,我自然就好受了许多,原来本地人也怕花椒的。
    在院子里、山坡上,经常能够看到一株株全身爬满小刺的树,看着就不友好,红红得颜色就好象是警告接近的小动物:我有毒。它到底有没有毒我不知道,不过我对它们是望而却步的。本地人告诉它们就是花椒树。这些丑陋的家伙,不光光是它的果实够麻,即使它周身散发出来的味道,闻着也让人犯晕。
    虽然麻辣2重难题当中只有一个需要克服的,但是这确实不太容易。但是在饥饿面前,我终究还是屈服了,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吃。虽然百般谨慎,还是有漏过我的眼睛和舌头亲密接触的,运气不好的时候是直到碎在我的嘴里才发现中招的,那可就惨了。
    在2周的魔鬼训练之后,跟大家在一比较,我的优势就出来了,随便找个馆子,只要是本地人能吃的我基本都能吃,那个痛快。即使在半年以后,仍然有志愿者很不服气地说,你怎么就能够长胖呢,看我又瘦了好多。许多志愿者在掉了若干斤肉之后,终究还是决定自己烧饭吃。偶尔我们也会去蹭饭,只不过吃过了九寨沟的浓重味道之后再去吃浙江志愿者烧的清淡,总感觉不太习惯。
    说到我为什么在那边就发福了。原因有好多,但是主要原因可以列几个:
    1、 快速地适应了麻辣;
    2、 四川的肥肉烧得太好吃了(哇,我饿了);
    3、 九寨沟的碗实在太大了。
    对于第三点,这里不得不补充下,我们江浙的碗都是小瞧玲珑只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第一次看到九寨沟的碗时,确确实实被吓了一跳,根本就是一个小脸盆嘛。他们那个盆装满了起码顶得上我们的小碗四五倍。江浙的农村里头用的碗比酒店里头用的要大上两三倍的,而将它和九寨沟的“盆”比,就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了。原来的三两碗饭装在这个“盆”里头也看不出来有多少。我吃饭向来盛多少吃多少,不够了会再添,多了的话也干脆将它吃光。自然,不知不觉中就发福了。
    四川人还喜欢吃火锅,在成都的时候,有朋友为了感谢我的帮忙,请我去吃火锅。呵呵,这回我算是见识到我一位重庆同学所描述的:整个表面就被红红的一层油覆盖着,那是辣椒油。那天吃得开心,辣得够戗。从那时侯起,每次吃火锅都会被辣晕。
    我这个原来稍微能够吃点辣的浙江人,吃火锅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早的慕名,到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的不太习惯,到后来的渐渐喜欢上它,到了最后是谁提议说去吃火锅就想揍谁的那种不愿意。相对与我的反应,很多原来不能吃辣的志愿者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它,我百思不得其解。
    
    感受:春节探亲时,谁见我都觉得圆滚滚的像个土拨鼠。而这次回来,破迫于生活的压力,奔波得瘦了一大圈,自以为应该回到从前了,可是遇到一年没见的同学是,都还是这句话:“怎么发福了。”我还是比原来胖的。如果说胖了代表幸福,掉肉了就是说不幸,那么这一年到现在,将我的幸福减去我的不幸,我还是赚的。
    
    封恋残爱:好的,希望能够看到你的正确选择。
    
    高山传说:对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啊!
    二十二、一台会议是怎样炼成的
    任何一个会议从无到有,从最开始的准备到最后边的扫尾,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领导突然有这么一个想法,或者例会的时间到了;
    2. 领导(或者是秘书)拟订会议主题;
    3. 筹备会议:a,财务拟出经费预算,申请经费。b,会议主要负责人(小部门的话通常全体参与)做一些必要的会场布置,条幅、桌椅、茶水、纸笔等等。c,同时有人会负责通知所有相关人员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必要的话会拟一个文件)。d,工作量最大通常也司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会议材料的准备,这些材料包括会议议程、领导讲话(有拽的领导愿意即兴发言就不在此列了)。e,会议时间比较长的话,还要考虑与会人员的食宿问题。
    4. 扫尾工作。整理会议记录、撰写材料、起草文件、落实会议精神等等。
    或许企业里头的小型会议不会有这么复杂,一个项目组几位成员围桌子一坐,若干脑袋若干嘴皮子,几次争论之后,该刷的观点刷了,合理的建议继续讨论,问题解决了就OK。可是机关里头可没有这么干脆利落,会议不管大小,总得正正式式的,都得“像个会议”。不过操办的会议多了也就习惯了,每个人分到一块,也不一定要事事亲历亲为。
    会议中分到我的手头上的,除了跑打印部联系一个横幅喊几个人帮忙布置下会场之外,最主要的是准备会议材料。也并不是所有的文字材料都会由我来草拟,一般的走走过场的或者材料,参照前边的会议,在电脑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有时候材料多了,H、I和同事K就每人分担一部分;特别重要的就要领导亲自写了,只是领导一般都是手写的稿子,该的时候就提前打个招呼或者来个电话:“小粥啊,有空吗?”当然,每次我都是有空的(对于志愿者的随脚随到的工作态度,各个受援单位都是十分赞赏的)。
    我对于领导的作用,就有点像秘书和司机对领导的作用了(不过我不会开车,这里的“司机”只是一个比喻)。一般是,我对着电脑啪啪地打字,他在一边逐字逐句地念(这是比较性急的领导),又或者丢给我一个稿子,让我写打着,一会儿他忙完了就过来瞅瞅。在G忙得实在抽不出时间的时候,以及材料涉及到具体工作细节的时候,就会让相关的人员去写个初稿。对我来说,就是涉及到西部计划的一些材料的时候。有一个西南片区各县项目办的一个会议,需要一份交流材料的,对于这样一个材料,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写和改那份材料的艰难漫长的过程这里就不多说了,那份材料叫做《西部计划在九寨沟》,从格式到错别字,从题目到具体内容,总共改了不下十遍。结果,最后一个版本和第一个版本比较的话,差别之大就好象不是同一个人写的。不过现在回头再看那份材料,的确精致,这恐怕是我写的最好的一个材料了。
    会后肯定会有一些相关的文字要写的,一般第二天就开始对着几个版本的会议记录,开始斟字酌句了。如果是重要的会议,就不得不加班加点地把材料赶出来。这其实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很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组织文字的水平(我向来比较敬佩共产党组织语言的严密性)。不过当然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
    跟某某总结、某某汇报的枯燥比起来,组织草拟会议材料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比较费脑子,不过我就怕我的工作不用脑子就能做好(这样我不是一点优势都没了,开个玩笑)。
    感受:要机关不要开会,就好象要企业不要赢利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一番学问在里头,就看你怎么去看待了。
    
    十分感动:一是要感谢各位XDJM的支持,能让我写出更多真实的西部和志愿者;二是要的感谢大家的关心,对西部、对西部计划,对志愿者、对我的关心;三是,我现在回来了,在杭州,正在过渡时期,有一句话是:有梦做翅膀。同回来的志愿者们共勉。
    传说中的阿瞬:的确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经历……
    
    哆来眯33: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和放弃。支持你走这一步。
    
    小强不哭:好词! 我一样喜欢江南,一样喜欢四川。
    
    xiaojun654:可惜我帮不上忙了
    
    隋编凑凑、秦岭小平:感谢!
    
    flying_ty:西部计划对很多人来说的确只是一个口号。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实实在在地去面对。
    
    
    wtfghdsse、绝对暴力:我地梦啊,已经醒了。
    
    z桅子花开z:一样喜欢西部人情!对西部计划充满信心。
    bio993:等你的经历!
    jiang220329:瓜姐,以后会写到你:)
    清滢小雨:以前只论风月的,多在散文诗歌的板块逛。呵呵,这个板块的文字不多。
    刚辞职归来,呵呵
    谢谢 高梁谷子、天海边
    秦淮如是:谢谢。我只是想自己主导生活而不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西部很棒的,有机会我还回去。
    jiang220329:呵呵,谁让你是我们的瓜姐呢 。
    zhunzhun009:你提到的支医的志愿者的情况我日后会写到。你的经历很不错啊。
    二十三、喝在九寨沟
     越靠西的人民越淳朴,越往北的人民越豪爽。九寨沟地处川西北,和甘肃接壤。我喜欢那里的民风。
    在老家时,偶尔一次去找同学,那人住在山里头。碰巧那天他一家人都不在,他们邻居得知我们是××的同学,那个热情,要是搁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一定会让我误认为骗子,当然城市街头是不会出现邀请邻居的同学(朋友)进屋的。后来我们在那个老乡家里吃了饭,还和他由他儿子陪着耍了半天,晚上就和老乡的儿子一起挤一张床了。
    在浙江,估计也只有山里头的人民能够有这样毫无防备的热情了。城市里的人情和微笑,都代了商业的气息,变了味道了。
    整一个九寨沟,就是我说的这样的山里人家。
    在我参加的培训的时候,晚上一帮子小伙子闲了没事,就坐一起打牌绕磕唱歌,有时候是在觉得没劲,三两个人出去外边小店,10分钟后就提一件(12瓶)啤酒回来,就着海椒(当地人管辣椒叫海椒)凉粉,一人一瓶,就喝开了,一边吹牛(当地管聊天叫吹牛,也叫摆),等到大伙都那么点晃了,又或者是只有我一个人红霞上脸,晕乎乎的时候,基本上12瓶啤酒都被消灭干净。
    按照规定,培训的这段日子,是不能够喝酒的。呵呵,哪能禁得住啊?即使像我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得外人,也被年轻人的热情感染了。在2周时间里头,我也很那里得朋友喝过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实在喝高了,不过还好,找到屋子后倒头就睡。半夜被冻醒了过来,猜 发现被子在身子底下压着呢。晕了一会儿,回过神来,这才发现不得了,进错房子了,我得那屋在隔壁,幸好,当晚那屋子的兄弟回家去了。那是我在九寨沟第一次喝醉酒,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醉成这般(即使我姐姐出嫁,我作小舅的时候也没醉成那样)。
    一般只要不是志愿者发起的饭局,就有白酒,也有劝酒也有推脱的,但是没有江南东部的那般扭捏。一般三只两个回合,也就端了酒杯,哧溜一声,见底。除非有真不能喝的,比如G,事先说明了,也不碍事。
    因为领导G不能喝酒, 同事K比我来得还晚,其他的都是女性,所以工作上的饭局,一般都避不开要喝酒的。要说到喝酒的话其实也并不怵的,除了酒量小点以外,基本上和北方的兄弟可以一拼豪爽的,男人喝酒是很能反映性格的。有一次被那里的朋友这样说我:你呀,看上去……其实一点不像南方人。
    饭局上一般都是白酒,有档次高点的有一般的,看招待的级别定了,不过我对酒是没有概念的。只一个感觉,喝到嘴里是辣的,到了肚子里还是辣的。第一次喝白酒就吐了,是因为给别的单位整了下电脑人家办的招待(请客也叫办招待),在这之前,也就是在学校的时候,兄弟伙出去吃饭,都是不喝酒的,即使是啤酒也没喝过。那次之后我发现,在那里喝吐是难免的,因为那边的民风,也因为我的性子。一次和喜欢的mm混饭,mm 的同事半开玩笑地对mm说:粥挺不错的。我们都很欣赏他,男人对男人的欣赏,是绝对真实的。我捂着发烫的脸在偷笑。
    朋友一起的话,一般都是啤酒了,都是整件整件地买地。一次我回到家里的时候,臭鱼喝他同事已经每人灌下去三瓶酒了,正在那里吹牛吹得开心,见我们回来,说,呀,酒没了。我说你们还喝呢?还喝的话我出去买。我真的出去买了,提了一件回来。
    1年之后,我带着半斤白酒的酒量回到浙江时,以前的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笑笑说:不得已啊。暗地里不无得意。
    感受:酒品如人品。能和西部的朋友一起喝酒,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们回来前,刚到九寨沟就认识的一位大哥,也是后来的臭鱼的同事,后来调到走了,他一见面就问:要走了怎么不和我说声。语气里明显的伤感和责难。后来他喝了点酒,在我们走前的那个晚上,紧紧抱着我们,说再见,实在舍不得你们。30多岁的男人,竟然热泪盈眶。想念他。
    
    cicichild、jiang220329:给人家一点隐私好不好。脸红一个……
    二十三、喝在九寨沟
     越靠西的人民越淳朴,越往北的人民越豪爽。九寨沟地处川西北,和甘肃接壤。我喜欢那里的民风。
    在老家时,偶尔一次去找同学,那人住在山里头。碰巧那天他一家人都不在,他们邻居得知我们是××的同学,那个热情,要是搁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一定会让我误认为骗子,当然城市街头是不会出现邀请邻居的同学(朋友)进屋的。后来我们在那个老乡家里吃了饭,还和他由他儿子陪着耍了半天,晚上就和老乡的儿子一起挤一张床了。
    在浙江,估计也只有山里头的人民能够有这样毫无防备的热情了。城市里的人情和微笑,都代了商业的气息,变了味道了。
    整一个九寨沟,就是我说的这样的山里人家。
    在我参加的培训的时候,晚上一帮子小伙子闲了没事,就坐一起打牌绕磕唱歌,有时候是在觉得没劲,三两个人出去外边小店,10分钟后就提一件(12瓶)啤酒回来,就着海椒(当地人管辣椒叫海椒)凉粉,一人一瓶,就喝开了,一边吹牛(当地管聊天叫吹牛,也叫摆),等到大伙都那么点晃了,又或者是只有我一个人红霞上脸,晕乎乎的时候,基本上12瓶啤酒都被消灭干净。
    按照规定,培训的这段日子,是不能够喝酒的。呵呵,哪能禁得住啊?即使像我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得外人,也被年轻人的热情感染了。在2周时间里头,我也很那里得朋友喝过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实在喝高了,不过还好,找到屋子后倒头就睡。半夜被冻醒了过来,猜 发现被子在身子底下压着呢。晕了一会儿,回过神来,这才发现不得了,进错房子了,我得那屋在隔壁,幸好,当晚那屋子的兄弟回家去了。那是我在九寨沟第一次喝醉酒,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醉成这般(即使我姐姐出嫁,我作小舅的时候也没醉成那样)。
    一般只要不是志愿者发起的饭局,就有白酒,也有劝酒也有推脱的,但是没有江南东部的那般扭捏。一般三只两个回合,也就端了酒杯,哧溜一声,见底。除非有真不能喝的,比如G,事先说明了,也不碍事。
    因为领导G不能喝酒, 同事K比我来得还晚,其他的都是女性,所以工作上的饭局,一般都避不开要喝酒的。要说到喝酒的话其实也并不怵的,除了酒量小点以外,基本上和北方的兄弟可以一拼豪爽的,男人喝酒是很能反映性格的。有一次被那里的朋友这样说我:你呀,看上去……其实一点不像南方人。
    饭局上一般都是白酒,有档次高点的有一般的,看招待的级别定了,不过我对酒是没有概念的。只一个感觉,喝到嘴里是辣的,到了肚子里还是辣的。第一次喝白酒就吐了,是因为给别的单位整了下电脑人家办的招待(请客也叫办招待),在这之前,也就是在学校的时候,兄弟伙出去吃饭,都是不喝酒的,即使是啤酒也没喝过。那次之后我发现,在那里喝吐是难免的,因为那边的民风,也因为我的性子。一次和喜欢的mm混饭,mm 的同事半开玩笑地对mm说:粥挺不错的。我们都很欣赏他,男人对男人的欣赏,是绝对真实的。我捂着发烫的脸在偷笑。
    朋友一起的话,一般都是啤酒了,都是整件整件地买地。一次我回到家里的时候,臭鱼喝他同事已经每人灌下去三瓶酒了,正在那里吹牛吹得开心,见我们回来,说,呀,酒没了。我说你们还喝呢?还喝的话我出去买。我真的出去买了,提了一件回来。
    1年之后,我带着半斤白酒的酒量回到浙江时,以前的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笑笑说:不得已啊。暗地里不无得意。
    感受:酒品如人品。能和西部的朋友一起喝酒,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们回来前,刚到九寨沟就认识的一位大哥,也是后来的臭鱼的同事,后来调到走了,他一见面就问:要走了怎么不和我说声。语气里明显的伤感和责难。后来他喝了点酒,在我们走前的那个晚上,紧紧抱着我们,说再见,实在舍不得你们。30多岁的男人,竟然热泪盈眶。想念他。
    二十四、过节就有活动
    九寨沟有个不大的操场,恰恰能够摆下两个篮球场,有点破旧,但是那是九寨沟县城唯一的广场,叫做梨花广场。平常我们常去那里打球。
    九寨沟县很多乡镇都有自己组织的民间艺术团体,将土生土长的百姓组织到一块,表演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音乐,这些作品对于当地百姓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甚至到了如数家珍的地步,但是对于我们外边来的人来说,是着实有趣的。要是深入到那些作品的历史、原型等背景,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不管说小了是作为老百姓的业余生活,说大了是拯救民间文化遗产,在九寨沟这么一个不大的县城,都是相当成功的。
    九寨沟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除了让她被众人知晓的美丽风景之外,还有赖于藏、羌两个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内部蕴藏的深厚文化。我们所熟悉的容中尔甲、高原红,就出在这么一个地方。而面对游客,同旅游产业相挂钩的众多的演出团体,更是把这种独特的文化通过表演带给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上说到的三个,对很多人来说,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能想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顶多也只:都是九寨沟的事物。而事实上,在九寨沟县,破旧的广场、土不拉叽的民间艺术团、面向游客的演出团队,却经常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节日里,在假日里。
    通常,大家伙也不用看通知,只要听到广场上突然有邦邦地强劲地音乐响起,又或者早起锻炼时瞅到有一堆的家伙堆在地上,有人攀在铁架子上挂横幅什么的,就知道了,这里又有活动了。
    通常大型的活动都是由文体局主要负责的,宣传部和团委都是跑不脱的。换个说法,就是这样的活动,我和臭鱼肯定是能够参与其中的。作为一个工作人员,自然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将文艺表演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个彻底,看个遍。怎么说呢,只一个漂亮是不能足以形容的,那种氛围,是局外人体会不到的,是局内人表达不了的。独特的民俗,热情奔放的表演。哈哈,因为这是九寨沟人民的晚会撒(“撒”是语气词)。
    元宵,我刚刚探亲回去,搬了家还没回过神来,匆匆地就迎来一场晚会。分到团委的任务是后勤,而分到我地任务是点篝火,哈哈,再开心不过了。那天,G和H碰到我时就会问:点篝火的志愿者找好了么?我一脸的笑容:恩,都通知他们了。那笑容不是谄媚不是虚伪,而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地开心和自信。
    大型的活动的确是要逢年过节的,而事实上在九寨沟,天天都是过节,自然,天天都会有活动,天天都有快乐,在梨花广场上,天天都是歌舞升平的热闹。
    经常是,白天的一些活动余下的热闹还没有完全散去,就有好一帮小伙子拍个篮球嘭嘭地就直奔广场了,正是下班和放学的时间,学生娃也唧唧喳喳的往那里过,也有还没回家放下书包就在那投篮的,偶尔,篮球架下也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这些矫健的青春男儿,不到天黑了看不到栏框,是不会回的。而在太阳将满天云彩染上一抹的胭脂红的时候,广场上就响起音乐了,音乐好像是随机的,从革命歌曲到民歌,从了流行歌曲到舞曲,都轮番着放。其实放什么音乐也都不打紧的,大伙儿要的也就是那个节拍和一些气氛。先是一两位大妈,和着节拍就扭起了腰肢,随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画笔,随着音乐而动的阿姨辈老乡越来越多,滚雪球似的,到了最后,就成了方方正正一个矩形,我曾经大概数了下(数起来很方便,横列乘上纵列就可以了),有将近百来人的规模,将一个不大的广场挤得满满。这时候你若是要想挤到中间去是不可能得,要参与到其中,只能在边上再开辟出一横或者一列出来。从高处望去,就好像是大半个广场在随着音乐节拍在动。这时候,通常打篮球的已经不多了,不光是因为光线不好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跳舞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要畅快地投篮已经不大可能了。
    集体的健身操之后是大众的“锅庄”(锅庄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全民参与的舞蹈),仍然有音乐,不过这个音乐却是为“锅庄”量身定做的。每次一听到这熟悉的音乐,跳舞的方队自然而然地就转化成一个空心圆,百多号人,围一个圈不够,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若干个同心圆,随着藏族人自己地音乐,整齐划一地,转圈、舞动。我在转悠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好些熟悉的面孔。就大声地打招呼:“哈,怎么你也在呢?”
    跳舞和跳锅庄也并不是大妈们的专利,其中不乏大爷辈的,有孙子辈的,有妈妈辈的……竟然有好多次,我打球累了在旁边满心幸福地看着,忽然发现我们志愿者的身影。
    感受:藏人有“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说法,应该没有夸大的成分的,因为我发现即使是高不及我腰的娃娃,也能将“锅庄”跳得中规中矩,煞是漂亮。在一旁观看这独一无二的毫不做作的场景,心里头满是快乐。震撼和宁静同在,这是怎样一种幸福。
    
    十一月猪:谢谢顶帖。
    nanya:一年的经历啊。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啊。谢谢!
    
    依依墟里烟:一个能够坚持梦想的人,是十分可爱的。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everydayanapply:谢谢:))
    二十五、吃在九寨沟(野味)
    刚到九寨沟时正值盛夏,正是山上野果子成熟的时候,可是那时候没有口福,因为不光光是那里的饭菜让人受不了,野果子也让我们好生不习惯。
    我在卖水果的市场上看到了一串串红艳艳的果子,不认识,那时也不以为意,这个世界上,没见过的东西多了,咱又没有小女生的好奇,路过了,看到了,也就算了,当什么都没发生。呵呵,其实根本没把它当作一回事。后来看到有师兄师姐提着这么一串串红彤彤珍珠般大小的果子,看他们拎着也平常,就好像下班了顺路买了一串葡萄回家。这回我知道了,怕这珠子般的东西也是水果。指着就问:这是啥?
    那就是五味子了,我怕是我听错了,以我不多的一些医学知识,我还是勉强能够知道五味子是一味中药材的,别逗了。我说,啊?什么?他说是五味子,我算是没话说了,莫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五味子,一是重要,而另一个是水果。我说五味子不是中药吗?他说这就是五味子。没辙了,我从今以后就只能硬记下来:五味子在九寨沟是一种水果。
    有一会和朋友走在街上,说到了五味子,我又提出了我的疑问。他说啊,五味子,熊特别爱吃的(就不知道是不是诓我了),要不要买些给你尝尝。想想还是不要了,那熊啥玩意啊,竟然吃这个。而且怎么说我还是怕了,良药苦口。
    而在服务期满,快回来时,我们竟然时那个地怀念五味子,多么美妙地味道,可惜这回时吃不上了。
    第一次尝试时一同的志愿者朋友看着可爱就买过来的,我们看着好玩,也就抓了一把塞到嘴里头嚼,吃第一个,还是皱着眉头咽了下去,以为会像橄榄,于是又苦了脸嚼第二口,这下惨了,什么怪味啊(莫非这就是“五味”),一帮志愿者呸呸地匆忙找垃圾筒。哈哈地笑作一团。
    第二次是在办公室,H提了个塑料兜,笑嘻嘻地说,来,大家吃五味子。H那个猛,抱一个烟灰缸(作垃圾临时存储器),埋头就在那里一颗颗有滋有味地吮着。我在一旁看了直乐。她看看我,也一起笑,说一起吃嘛。我摆摆手说还是算了,心有余悸啊。我一直从哈哈地乐看到了直觉得纳闷,为什么本地人能够这样的享受呢?难不成也像人参果?于是从已经不多的一串上扯下几颗,小心翼翼地嚼了一颗,不成不成,还是那个味。不得已,问吧:这东西该怎么吃啊。H一小姑娘,见我这么一问就乐开乐,哈哈笑着说是这样这样,籽是要吐出来的。明白了,关键在这里,籽是不能吃的。终于能够享受五味子的美味,下班了有事没有就拎一兜回去,可是五味子终究只是一位中药(估计能够作为水果来吃的出了阿坝州也没有几个地了),不是大棚里能够栽出来的水果,过了这个节气,也就下市了。
    跟五味子一道出山的还有一种看着特丑的野果,当地人叫做“鬼手指”,十几公分长,灰色,就手指粗细,表面皱巴巴软绵绵的就好像是失去水分的皮肤,还别说,“鬼手指”这个名字当之无愧。它的外形有点像大型的豆荚,我到现在都没问明白它是长在树上的呢还是就跟豆荚一样长在矮矮的杆子上,一串连在一起,就好像缩小拉直了些的香蕉,破的“鬼皮肤”处会冒出乳白色的液体,我心里咒了一声,这实在不能不咒的,丫长得太丑了。刚有兄弟买回来时,将我们得女志愿者吓得够呛,其实也不光是女志愿者,就是像我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子,摸到那几乎可以乱真的“真皮”,就刷地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鬼手指”能够摆在摊子上卖,的确也是因为它有其独特的味道,但是这种独特的味道可不比五味子。将“鬼手指”像豆荚一样掰开,里头的可以吃的部分粘糊糊的像个软体动物,哈哈,这样说可能好多女孩子就受不了了,什么跟什么嘛,这东西能吃啊?那就换个比喻,好像是冰淇淋,不过就是带了核的冰淇淋。不过吃起来可没有冰淇淋那样的甜味,而是来自大山深处的植物的那种“腥”,至今没能习惯。不过还是怀念它,就好像女孩子怀念曾经看过的恐怖电影。
    还有“瓢子”和“mer(第三声)”,都是当地的叫法,长得比较像。觉得有趣也就记住了,可是毕竟南坪话(当地方言)不是母语,日子久了也都忘记了他们的本名,问了那边的朋友才给重新拾起来的记忆。“瓢子”就是野草莓,我们到九寨沟的时候(7月底),已经过了时候了,所有一直到了我们将要走的时候(6月),才有机会见到漫山的的野草莓,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后边会详细写到)。“mer”有两种,一种叫做蛇泡儿,据说吃了就流鼻血,止不住地流。令一种是长在刺架子上的能吃,也叫不上它的学名,只晓得在浙江老家,大伙都称之为“妙”,也长得像珍珠,不过不是一串,而是缀成一团,擎个伞似的,十分可人,丢嘴里抿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很棒。迟些时候,在街头竟然发现有大妈提个篮子,里头装满了“瓢子”卖的,卖得不贵,好像就2块钱左右。“瓢子”是野生的,采摘起来十分不容易,而且同种植地草莓一样,容易坏。看看那蹲在那里被生活压得小小的身躯,心酸,想到了同在农村的父母,农民赚钱不容易啊。
    九寨沟的地形注定了它满身的宝贵资源,其中只山珍野味一项,就足以让外来的游客流连忘返的。有众多的野生活物(也有保护动物的,到处都有国家政策和民俗的碰撞,不过此处却比大城市酒席上单纯了许多),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野有好多听都没听过的野菜,有长在树上的,有长在田间地头的。对于九寨沟的这许多独一无二的财富,我是十分糊涂的,因为至今就只知道一个“鱼腥草”,一个“麻弯弯”(当地的叫法),其他的和他们摆在一起的野菜还有许多。那边都喜欢凉拌了吃,加点麻油,加点辣椒,就是很简单的一盘菜。刚开始G领着我们去吃饭的时候,总会点上一两个野菜,开头还是冲着新鲜的感觉去吃的,后来就像爱上五味子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了。后来我熟悉了,领着乡下上来的支医支农的志愿者去吃饭的时候,也爱点上一盘。每次都轻松被消灭干净。
    
    感受:资源丰富的西部啊。
    
    蓝皮小虎: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在一线的志愿者:))
    二十六、我做裁判的日子
    在我参与的各种活动当中,有两次,我是作为裁判的身份去的。
    一次是妇联组织的“三八节”游园活动;另一次是许多单位联合组织的“五一、五四”篮球赛。
    两次的裁判性质不同,难度也不太一样,但是两个裁判的经历都让我成长了不少。
    第一次,我是游园活动中“投环”的裁判,投环的道具也很简单,就只一排立了5个啤酒瓶,每人(当然都是女性)拿了5个竹环,一个环对应一个瓶子,挨个投,投中了就记一分。我的职责就是判断她们到底投中了几个,很简单的事情。至少我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
    起先,大家也配合,排了队,每人等着我将五个竹环收齐了给她,站好了距离就才开始投的,我也乐个轻松,因为后边还有一位记分的大姐,我基本上就是帮忙收集下竹环。可是凡事都是这样,有人“不小心”犯规了,正好裁判没看到,又或者裁判抱着不知者不罪的态度,也没去计较,这下可好,“不小心”犯规的人就越来越多,多到裁判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我不得不进行干预了,可是通常会迎上来一张笑脸:小粥,这么认真干嘛?我心里想想也是,本来就是一个比赛第二,娱乐第一的活动嘛,这么认真干啥。可是我是裁判啊,裁判就应该铁面无私的。虽然后边的大姐也帮着我说,比赛嘛,就该这样,可是最终我还是屈服于现实,放宽了我原则,只要不太明显,我也睁只眼闭只眼了。
    后来同一位参加投环活动的女孩儿(她是我朋友的朋友)一起吃东西,她说,我记得你呢,我和你有仇。我纳闷!她说那天游园活动你就卡我!又说,明明投进3个你就说2个,一脸的嗔怪,我哈哈大笑。
    第二次,是篮球比赛,原本是G的活,可是G那天正好有点事情,说,小粥你做裁判行不行?我说行,没问题,那个自信。我以为篮球打熟了自然也就能够做裁判的,人总是愿意自以为是。第一场,我跟着一位大哥跑,他做主裁判,我副裁。其实根本就连跑位都不会,尽在瞎跑,要知道我虽然打篮球看篮球前后加起来也有10来年的历史了,可是作为裁判站在一个篮球场上还是头一次。前半场是无知者无畏,中场休息的时候,主裁走过来,也没说什么,只是告诉我,应该怎么怎么跑位,要怎么怎打动作。然后在下半场的时候,惨了,因为知道了大概的一个框框,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是个门外汉。下半场是硬着头皮跑下来的,因为紧张出的汗比因为天热出的汗还多。
    后边因为人手不够,我就一直都在,一直跑的是副裁。不了解的人以为我这么风光,随意就能够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懂行的人会在心里说这人怎么这么菜。面对那些要比赛的mm ,因为熟的缘故(小地方,谁跟谁不熟啊),就会半开玩笑地问:下午这场是不是你吹呢?我说不知道啊。我这么说其实也是真的不知道,因为毕竟不是特别正规的比赛,好多裁判都是兼职的,都有自己的工作,一般到了比赛的时候,逮着若许裁判中的两个就可以了。跟志愿者说起我是裁判时,我就一脸的幸福,呵呵,我在球场的时候,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在一个局外人的眼里,裁判就像编辑,都是能够力主一方的土司(原来藏区人的土皇帝)。而在任何其他的裁判的面前,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娃,唯唯地听着他们地教导,虚心地请他们指出我的不足。
    一个星期以后,我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在这不长的一周里,我瘦了一圈,黑了一圈,对裁判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位置,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要说到做裁判的技术上,我仍旧没有出师。但是,还是要感谢那一周来对我谆谆教导的和包容我许多错误的好些大哥大姐,这一周,可以扩大到我的一整年。谢谢帮助和支持我们志愿者的人们!
    感受:不亲自去做,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欠缺多少。
    
    倚天长笑:永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让自己后悔
    二十六、我做裁判的日子
    在我参与的各种活动当中,有两次,我是作为裁判的身份去的。
    一次是妇联组织的“三八节”游园活动;另一次是许多单位联合组织的“五一、五四”篮球赛。
    两次的裁判性质不同,难度也不太一样,但是两个裁判的经历都让我成长了不少。
    第一次,我是游园活动中“投环”的裁判,投环的道具也很简单,就只一排立了5个啤酒瓶,每人(当然都是女性)拿了5个竹环,一个环对应一个瓶子,挨个投,投中了就记一分。我的职责就是判断她们到底投中了几个,很简单的事情。至少我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
    起先,大家也配合,排了队,每人等着我将五个竹环收齐了给她,站好了距离就才开始投的,我也乐个轻松,因为后边还有一位记分的大姐,我基本上就是帮忙收集下竹环。可是凡事都是这样,有人“不小心”犯规了,正好裁判没看到,又或者裁判抱着不知者不罪的态度,也没去计较,这下可好,“不小心”犯规的人就越来越多,多到裁判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我不得不进行干预了,可是通常会迎上来一张笑脸:小粥,这么认真干嘛?我心里想想也是,本来就是一个比赛第二,娱乐第一的活动嘛,这么认真干啥。可是我是裁判啊,裁判就应该铁面无私的。虽然后边的大姐也帮着我说,比赛嘛,就该这样,可是最终我还是屈服于现实,放宽了我原则,只要不太明显,我也睁只眼闭只眼了。
    后来同一位参加投环活动的女孩儿(她是我朋友的朋友)一起吃东西,她说,我记得你呢,我和你有仇。我纳闷!她说那天游园活动你就卡我!又说,明明投进3个你就说2个,一脸的嗔怪,我哈哈大笑。
    第二次,是篮球比赛,原本是G的活,可是G那天正好有点事情,说,小粥你做裁判行不行?我说行,没问题,那个自信。我以为篮球打熟了自然也就能够做裁判的,人总是愿意自以为是。第一场,我跟着一位大哥跑,他做主裁判,我副裁。其实根本就连跑位都不会,尽在瞎跑,要知道我虽然打篮球看篮球前后加起来也有10来年的历史了,可是作为裁判站在一个篮球场上还是头一次。前半场是无知者无畏,中场休息的时候,主裁走过来,也没说什么,只是告诉我,应该怎么怎么跑位,要怎么怎打动作。然后在下半场的时候,惨了,因为知道了大概的一个框框,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是个门外汉。下半场是硬着头皮跑下来的,因为紧张出的汗比因为天热出的汗还多。
    后边因为人手不够,我就一直都在,一直跑的是副裁。不了解的人以为我这么风光,随意就能够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懂行的人会在心里说这人怎么这么菜。面对那些要比赛的mm ,因为熟的缘故(小地方,谁跟谁不熟啊),就会半开玩笑地问:下午这场是不是你吹呢?我说不知道啊。我这么说其实也是真的不知道,因为毕竟不是特别正规的比赛,好多裁判都是兼职的,都有自己的工作,一般到了比赛的时候,逮着若许裁判中的两个就可以了。跟志愿者说起我是裁判时,我就一脸的幸福,呵呵,我在球场的时候,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在一个局外人的眼里,裁判就像编辑,都是能够力主一方的土司(原来藏区人的土皇帝)。而在任何其他的裁判的面前,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娃,唯唯地听着他们地教导,虚心地请他们指出我的不足。
    一个星期以后,我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在这不长的一周里,我瘦了一圈,黑了一圈,对裁判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位置,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要说到做裁判的技术上,我仍旧没有出师。但是,还是要感谢那一周来对我谆谆教导的和包容我许多错误的好些大哥大姐,这一周,可以扩大到我的一整年。谢谢帮助和支持我们志愿者的人们!
    感受:不亲自去做,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欠缺多少。
    
    
    
    二十七、吃在九寨沟(小吃)
    九寨沟吃的实在太棒了,只要你能尽快适应他们的饮食习惯,你会觉得,每一天到吃东西的时候,都是享受。
    肥肉:几乎不管是什么东西身上的肥肉,不管是怎么烧的肥肉,都不油不腻,火候味道恰到好处(口水……)。在浙江的时候,唯一能让我称赞的和肥肉有关的菜只有东坡肉一样。可是没想到,浙江只有在名菜里头能够享受到的味道,在九寨沟竟然平常得比比皆是。我不得不嫉妒当地人的口福。
    
    杂面:杂不念砸,而是念查。我不晓得是他们方言发音的缘故还是本身就应该念查,反正从它的做法和成分里头看来,我就愿意念做砸面。刚开始的时候,不认识杂面这个东西,因为不认识,朋友烧起来,图个新鲜,也盛了一碗。这不尝还好,一尝可就惨了,什么味儿啊?清清寡寡的,还犯着微微的酸味,嚼在嘴里好像重感冒的病人似的,什么味道没有。皱着眉头将一碗消灭了,朋友问还要不要,连忙摆手。这回怕是吃什么都没胃口了。可能也是因为它的味道的缘故,一般都就着味道比较重的菜吃,比如腌辣椒。九寨沟的东西就是这副德行,不怕你吃不来,就怕你不习惯。到你若干个星期后习惯它了,你就离不开它了。到后来,我喜欢上它的时候,离服务期满也没多久了。
    杂面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杂字,五谷杂粮(有黄豆什么的)混到一处,搁磨里头一起碾成粉,然后打出来就成杂面了。杂面很是营养。
    
    腊肠:快到过年的时候,多是好天气,有点冷的天气,站到太阳地下就暖洋洋的,所有大家都愿意出来。而走在街上,随便抬头,都能够看到一家家的窗台上都挂了串串黑黑的家伙,初一看还以为是同江南逢年过节愿意在门前挂的避邪的东西。但是走近了会闻到浓酽酽的味道。问了朋友,知道了那是腊肠。
    据我猜,可能也和我们江南农家里头一样,愿意在年前将养了一年的猪给宰了,亲朋好友都分一些肉啊杂碎啊的,留足了过年的分量。就将余下的肉洒上盐巴,塞到缸子里头腌起来。到了现如今,大伙生活好了,有冰箱也不愁吃穿,仍然有这么一个习惯,也多半是因为多年留下的风俗了。不过,腊肠的确别有一番风味,跟这边的腊肉有得一比。
    
    洋芋糍粑:说到和洋芋相识,其实还有一些故事的。在我们老家,“洋芋”是长在泥巴里头外形像生姜吃起来脆脆的东西。可是在九寨沟,他们都管土豆叫“洋芋”。刚听到“洋芋”时,我那个新奇,莫非这边将我们那边野生的家伙都给人工种植了。后来真见到“洋芋”了,可还是不敢确定这就是马铃薯,因为它那个超大,除了皮不太像,感觉就是一个番薯嘛,一个土豆抄一盘还多的,于是就想:莫非这“洋芋”是一个既不是土豆也不是我家的那个“洋芋”。想不明白,就问啊。一问这才知道,“洋芋”就是土豆。这个,着实让我不习惯。
    至于洋芋糍粑,就是以洋芋为原料,做成的糍粑。将洋芋煮熟了,搁到一个槽子里头,然后抡一个木头或者其他的不是特别重的锤子,一下一下地锤(早些时候农村家里打年糕似的),也甭管锤到一个什么程度,反正就是越烂越好。
    糍粑在街上有卖的,要是突然想吃这玩意,就去切一块回家,和着酸菜一起煮了,绝对的美味,当然开始的时候会不习惯。
    
    荞饼:“卖荞饼、卖荞饼”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叫卖,用南坪花喊起来,特别有味道,反正背个竹篓子卖荞饼在那里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像小时候挑到家门口来豆腐担子喊的“卖豆腐、卖豆腐”。荞饼一般都是散装的,到你要的时候才给装配起来。荞饼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荞皮,用荞面事先烙好的皮子,圆圆的,盘子大小;另一部分是抄好的洋芋丝(土豆丝),这部分会比较油腻。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候,卖饼的大姐就把篓子放下,扯一张荞皮,三下两下将土豆丝裹了,要你1块5毛钱。要是饿了,拿到手就咬一口,经常是弄得满手满脸的油。这算是最实惠的快餐了吧,较之洋汉堡,荞饼亲切多了。
    
    泡菜:火车上泡菜的味道让我对四川的泡菜一开始就有了抵触的情绪。可是末了还是被九寨沟的泡菜征服了。到后来在外边小馆子吃饭的时候,也随了九寨沟人的习惯,一坐下就吆喝:老板,来一碟泡菜嘛(泡菜不收钱的)。当然,大多数时候,老板会直接就端来一碟了,因为是老面孔了哈。
    泡菜一般多有点酸的,开始是怕酸,后来是怕它不酸。吃泡菜,还真就是冲着这酸去的。还真别说,开胃。我在培训的时候,室友是一位中学生,暑期打工,在食堂帮忙。有一次午饭时,他很神秘地将我叫过去,端一个坛子问:这个要不要,这可是我自己泡的,别跟他们说。他指指在外边吃饭的大伙。我摇摇头,那时候我还处在“十年怕草绳”的状态之中。
    一会去我们的四川的志愿者那耍,看到一个那种丢哪都能认识的坛子(一个大肚子的玻璃瓶,上边顶一个同样是玻璃做的帽子),搁在墙脚,说自己泡泡菜吃。我说,强!泡菜已经是四川文化的一部分了。
    
    烧烤:晚上饿的时候,一般都是出去吃烧烤,起初是因为没啥吃的才勉为其难去吃的,后来是吃上瘾不得不去解解馋的。
    初来咋到时,看那烧烤摊子就往街边上一摆,看那烧烤的架子油腻腻黑乎乎的,还真有点心里障碍。看来那时候没有真正的饿。也忘记了第一次是怎么开始的,反正后来的情况是几个人不知不觉就会走到十字路口去(唯一有烧烤的地方)。三下两下点上吃的,就坐在瑟瑟寒风中乖乖地等待(九寨沟的夜晚,即使是盛夏,也是有点凉意的)。然后大快朵颐,七手八脚吃完,发现肚子依然饿,吃这么多没啥感觉啊。有时候就哈哈地回家了,有时候就继续去前面挑自己要吃的,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在的所有的烧烤当中,我是最中意平菇的,点点最中意的是藕片。臭鱼只看上了一种肉肠,后来也随了我,喜欢上了平菇。
    
    感受:呵呵,饿了。
    
    昨天上午把老板给炒了,原以为趁这个空隙可以将帖子完成了的。可是下午前边面试的公司打来电话说:周五来报道吧。看来往后,帖子的更新就就要慢下来了。
    验血归来,呵呵
    二十八、行在九寨沟
    先把九寨沟的出行方式大概说说,对后边要提到的乡下的志愿者情况的了解会很有帮助。
    前面说到过,九寨沟县大部分是山地,它整一个县就处在山坳里的一个稍稍平点的地儿。那里的公共交通基本上都是发往外县的班车,走一趟至少是三四个小时的光景,大多数班车都是一天发一回,偶尔向发往成都的车会有2班,早晨一趟,中午一趟。
    至于县内的交通,就交给正规的和不正规的出租车了。而即使是正规的出租车,一般也不打表。要说为什么,这也不能怪出租车司机,整一个形势所迫。这么说吧,县城里头,从东走到西,总共不会超过40分钟,这还包括了正在修建当中的新区。所以出租车基本是不跑县城的。而普通老百姓进程也没什么可能说是去拦个出租的,他们一般就找个小的面包车,几个人每人出十几块钱,将就挤着也就回了。出租车通常跑的是县城到景区这段,做的是游客和两头跑的办事人员的生意,有时候游客赶时间,也会包个车噌噌地赶往松潘(邻县,“黄龙”景区所在地)。
    从九寨沟县城到九寨沟景区有40多公里地路程,是没有班车上下的,如果赶早了,能乘上路过的发往邻县的车辆。我们要出去景区的话,要么是去景区管理局办事,要么是出去耍。而这两项的话,一般都不会特别早就为了去赶趟班车的。也就是说,没车的主,要往外跑的话,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打个车。
    当然也会有运气好的时候,就是正好有某个单位或者谁谁的车子要去那地儿,那就顺便带个人吧,也就捎上了。你要说一个车就那么点大的空间,要人少还好,人要是超过5个人,那就显得特别拥挤了。但是那里的人民可不管这许多,即使现在车上坐满了人,外边还有俩,一声招呼,来,大伙挤挤,就一个词可以形容:有难同当。反正是一家人不会分两趟走的,
    开始的时候不习惯,脑子里打个问号,怎么这里的人尽爱挤呢?后头习惯了也明白了,也乐意这么挤。九寨沟的水土就养育了这么一方的人,一是爱热闹,二是毫无嫌隙。只要见面了能点个头回个笑的你就是一家的人,一家人哪能说两家话的。
    
    感受:山高水长的,阻不断山里人的热情
    
    二十八、下乡考核志愿者
    那时候团委还没车,正是
    
    二十八、下乡考核志愿者
    那时候团委还没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G深有感触,在马上要调离这个岗位的之前,他四处奔波,要为这个待了七八个念头的老家给跑一辆车回来。空的时候坐下来聊天,G会说,我们尽量早点把车子开回来,那么,小粥,我们还可以最后坐上几天自己的车子(我服务期快满他也快调走了)。我在走之前是的确坐上了单位自己的车子,黑色的,北京现代,那个开心,可是那时候G已经走了,最终没能一起和我坐在这车上。
    考核志愿者是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因为这次考核,有两个任务,一是省项目办规定的每年一次的例行考核,另一个很重要的是县上领导的意思,打算在2003届两年服务期的志愿者当中留下一批比较优秀的志愿者,县上给解决编制。
    考核有跑了两趟的,头一次算是摸底了,我和G在跑。G找了几天的空,租一辆车子,东南西北地跑,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够跑3个地。我们直接跑到志愿者的服务岗位上,揪出来找个地坐下,面试似的,我就在旁边作个小小的书记员,记下志愿者的每一句话。
    几个经典的问题:
    1. 这里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2. 领导同事对志愿者怎么样?
    3. 工作情况怎样?
    4. 愿意服务期满留下吗?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受援单位的领导,从侧面了解了志愿者的一些情况。但是让我有点迷惑的是,那些领导没有一个有说到志愿者的一些不好。我个人想想,或许有2个原因:
    1. 西部计划对他们来讲,多少有点政治任务的味道,没有领导会说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好的;
    2. 志愿者也不是完人,但是跟受援单位的职工相比,其工作态度和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称得上优秀的。
    对于的一点,我没话说,对于第二点,我感到十分的骄傲。
    说实话,这第一次的摸底考核和最终的结果是有一些出入的,但是我们的收获也是很大的。至少,我个人收获了许多的感动。
    
    第二次下乡考核志愿者是在2005年。这次就是冲着留人的目的去的,所以看上去有点大动干戈的意味。县项目办联合了组织部、人事局和一些相关单位(卫生局、教育局、农牧局等)。哗啦啦挤了一车(小车,呵呵),直奔乡下。
    这回从领导那里得来的信息依然是十分漂亮的,只要是志愿者就是个人才(呵呵,不想评论了)。从志愿者那里得来的信息虽然仍然有不确定的,毕竟可以说是涉及到一个人的一辈子的选择,但较之第一次,是明确多了的。这次的行程,有2点可以说的:
    1. 凡是越有想法,越有能力的志愿者,给的答案越不确定;
    2. 凡是有想法留下来的志愿者,除了臭名昭著的,领导都帮着说好话;
    虽然国家想着法子把志愿者带到西部了,但是说到确实的,要留下人才还真得好好地重新审视下形势,从头再拿个法子出来。不过说句老实话,在目前中国机关地一个整体地氛围看来,要把真正的人才留下来,太难。
     这次的考核,我不晓得多大的程度上是在造势,多大程度上是在办事。这里说的“造势”并没有贬低的成分,现在这个崇尚推销的年代,管你谁跟谁啊,知名度高了就是对的。就拿G来说,他的一个观点我记得很牢:既要务实,又要务虚。
     反正不管怎么说,要做的事情我们做好了,要达到的效果我们也达到了。
    最终,在我离开的时候,九寨沟县留下了20名志愿者,其中有一名志愿者是从邻县挖过来的。
    感受:西部计划要走的路还长!
    
    开封佬:大专也可以去的:))不过说实话,西部计划的首要目的是缓解就业压力,其次目的才是支援西部  
    congmeng:呵呵,对啊。
    出了学校的人对还在念书的DDMM说:学好,也要玩好!
    回来的人对还在服务的人说:做好,也要玩好!
    给大家看在残酷现实中的行走的志愿者的连接。看着让人心痛!
    http://news.sina.com.cn/c/2005-11-10/02048252925.shtml
    昨晚晚烟萦树发的天涯上帖子,今天新浪上的专题
    二十九、民居和衣着
    因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藏羌满汉都生活在一块,也不分什么谁跟谁了,反正在那里,遇到谁的节日都是大伙的节日。羌历年放假、藏历新年也放假。这不仅让藏族和羌族的同胞们过节,我们也乐得开心了。
    因为那里海拔高,县城有1400多米,比外表要凉些,所以季节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藏族的姑娘小伙子就漂亮了,那会儿他们会拿出平常不穿的盛装,将自己打扮得巴巴适适的,瞅哪哪舒服。
    平常藏民也穿藏袍,但是在装饰上就简单多了,对于男的来说,外人看了也就是一块比较大的布料,往身上一披,将带子把腰绑上,绑结实了之后再将右手拿出来,就是大家所说的:露一手了。
    要是盛装的话,通常,藏族汉子会配上藏刀,藏银做了刀鞘,牛皮绳绑在腰际,古朴的颜色更加衬托了衣饰的大气和藏族男子特有的气概。
    姑娘的服饰就比较复杂了,通常都是藏银打的首饰叮叮当当地挂了满身子,从腰际那里会装饰三块万完整地动物皮子(或布匹),通常一套衣服做下来要花去几千到几万不等,其中最贵的就是三个皮子。按照旧时候的做法,一套衣服是要好几辈人才能够攒齐的,衣服还没完成,就注定了它是这个家族的传家宝了。而现在,一套完整地衣服攒齐的时候,就是姑娘出嫁的时候,而没出嫁的时候,就是忙着为自己在做嫁衣裳。有一次从邻县回来,正好赶上藏族人从集市回来,在大巴上,一位穿的万分鲜艳的藏族姑娘坐在了我旁边。在聊天中得知,她正拿了家里做的一些挂件出去换东西,现在正在攒钱做衣服,等攒够钱了,做好了衣服,就可以出嫁了。
    藏族人喜欢大红大紫的,所以他们的房子都是酽酽的雕梁朱门,再画上藏族独特的各种形状的白色图腾(藏传佛教的一些东东,不明白),有幸能够见到藏族民居的话,你会惊叹于它们的精致。曾听朋友说齐过去的大家族的房子左有几间右有几间这样的说法,可是最终还是没有眼福。羌族在九寨沟县是不多的,但是他们的建筑特色却为九寨沟景区甲蕃古城和九寨天堂的设计者提供了十足的灵感。据说羌族人造房子不打桩不画线,就一块块石头往上垒,还真垒成了一座座既美观又坚固的羌寨。羌族人造房子爱用片岩,虽说是因地取材的缘故,但是确实兼顾。而且说实话,我以为设计者在很大程度上,也考虑了以片岩作为材料的可观赏性。房子垒起来之后,也不刷石灰也不贴瓷砖,就那么原汁原味摆那,还别说,个性!那游客看腻味了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咋一见这般的古朴,这不喜欢那就怪了。
    九寨天堂和甲蕃古城这还是参照羌族的风格建造的,真要想好好观瞻一下羌族人们的杰作,那怕是要去邻县的桃坪羌寨了。我就特欣赏那一柱擎天的碉楼,有4角的、6角的、8角的,高出民居一大截,在碉楼上有留了射箭的口子,在战争时期,它和那迷宫似的羌寨一配合,绝对是敌人噩梦。
    羌族姑娘的服饰也见过。可是就跟藏族服饰和藏羌族的民居一样,只看着漂亮,具体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在那边住生活了1年的,太失败了。
    还是说说比较熟悉点的。当地的人们修房子,都是先修下边一层的,上边一层先用木头搭个架子,盖上瓦片,等有钱了再修上层的墙壁。那里的气候比较干,通常没修墙的上层都拿来堆柴火了。大家都喜欢把腊肉啊、腊肠的挂在上边,冰箱似的,坏不了。
    
    感受:漂亮的地方。
    
    七月XD:握手先
    其实经历过后,才知道并不是靠我们做一点事情来改变他们什么,而是思想,也许我们毕业生很多想法很幼稚,但事实却是能给一团死水掀起一点波澜.很多曾经的同事和朋友都曾对我说过,"和你们在一起,好象人都变年轻了,喜欢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深有同感,我们一起和那里的年轻人呆过一段时间,是差点把他们“骗”出来了。虽然后来没有拉他们出来,但是给他们的思想上是有很到触动的。
    
    志愿者是光荣的,也是切切实实能够发挥作用的:)
    那里是哪里:谢谢XD顶帖。
    
    
    我在新公司上班了:)
    谢谢neko100、七月之泪。头一天的上班就觉得不怎么对,呵呵,不过总比前一个工作感觉好,呵呵
    七月之泪:过奖了啊,呵呵。不过很受用。总觉得自己还肤浅啊,不管是经历上还是文字上。不管怎么说,有你的支持,很开心。  
    臭鱼来了哈?最近怎么样?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武汉找工作,真难!!!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学校那点事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8-19 20:39:44  更:2022-08-19 20:43:3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