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哲学 -> 西方哲学思想汇编 -> 正文阅读

[哲学]西方哲学思想汇编[第3页]

作者:田中行者2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苹果CEO库克在麻省理工学院2017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或某个地方,我一定能够找到人生目标的终极答案。但不幸的是这始终没有发生,这让我十分伤心。我一边不断的工作争取下一个成就一边拷问自己:“难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吗?”
我尝试冥想、我在宗教和灵修方面尝试,我阅读许多伟大哲学家和作家的经典。在15年寻求真理之后,我最终找到了这样一个答案:服务全人类。我的理想和公司的目标达成一致——使用技术达成更崇高的目标,改变人们明天的生活,改变人们的未来。
科学和技术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让成千上万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丰富和充实。如果我们要解决一些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仅靠技术本身并不是终极之道,甚至有时候技术也会是问题的一部分。2016年,我有机会和教皇方济各见面,这是我生命当中最特别的会面。
他在贫民窟中安抚贫民的时间超过了和国家元首见面的时间。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机会,同时也意味着风险,还关乎人们的道德。今天,科技已经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潜在的可能,也就是科技反噬我们。
 
库克:我所担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敬畏之心。如果科学是黑暗中的探索,那么人性则是引领我们前行、让我们看清危险的烛火。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 )被誉为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
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在于他第一个全面、系统、精密地叙述了辩证法。黑格尔中学时代的作品:《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1787)。黑格尔的中学毕业讲演是《土耳其人治下艺术与科学之衰落》。列宁: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法。
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见证和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复习是学习之母”。阅读第二遍时,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亚里士多德:沉思的生活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帕斯卡:“扔入到这个无限浩瀚的空间之中,我对它无知,而它也不认识我,我被吓坏了”。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随时随刻可能被巨大而盲目的宇宙力量所压碎。
托马斯同意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社会性动物”的观点,因此认为社会和国家是自然的,国家是为了公共的善而建立的。亚历山大·蒲柏(1688年 - 1744年)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没有上过学,从小在家中自学,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
幼年时期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没有超过1.37米。蒲柏为牛顿写了著名的墓志铭: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1719年起,蒲柏在泰晤士河畔的特威克纳姆别墅定居,经常招待朋友,以文会友。
 
蒲伯:这个世界就好像伦勃朗的画作一样,充满了大片的阴影和可怕的黑块。如果不只是盯着这些黑块,而是留意于整幅画面,会发现这些黑影对于伦勃朗的艺术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以明暗对比强烈著称的伦勃朗作品,倘若没有那些厚重的阴影和黑块,便没有那些灿烂的色彩和光辉。
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知识。
笛卡尔认为只有一些永恒真理(包括数学以及科学的认知及形而上学基础)可以单纯靠推理得到,其余的知识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必要的科学手段。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8月13日至 8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世界哲学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举办。
 
世界哲学大会强调哲学研究的全球化,囊括古往今来不同文化中各类思想家进行哲学思考的多重形式。着重对哲学以及哲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任务和作用进行批判性反思。2013年8月,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希腊雅典召开。根据投票结果统计,中国获得56票,巴西获得20票。
中国击败巴西,获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办权。大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是非政府性世界哲学组织,成立于1948年。佐久间象山(1811-1864),日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日本近代史上接受八方文化的典型人物。
福泽谕吉对明治维新的贡献,相当于亚当·斯密加上约翰·洛克对英国的贡献。福泽谕吉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首先在于强民,而强民的标志,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福泽谕吉认定,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是孔子儒学教育的遗害。他判定儒学及汉学是近代社会“脱离实际的学问”。
 
加为精品贴,楼主继续更新吧。
 
柏拉图跟从苏格拉底学习了8年。他是个专心的学生,而且还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一位古代作家曾说从未见他大笑过。苏格拉底于前399年死后,柏拉图逃出了雅典,在地中海一带周游,会见其他一些哲学家。任何美丽的个人最终都会变老,满头皱纹,会死去,并且不再存在,可是,美这个概念却是永恒的。
在柏拉图的认识论中,任何物质的、个别的和必死的东西都被看成是虚幻和谬误的,而只有概念性的、抽象的和永恒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有一个罗嗦的人问亚里士多德说:“我的唠叨不休是否已令阁下烦透?”他回答说:“没有,真的没有——我完全都没听您讲话。”
当柏拉图大声颂读自己的对话时,心烦的听众都蹑着脚尖一个一个溜了出去,而只有亚里士多德留在那里,直到对话的结尾。亚里士多德17岁来到柏拉图学院,并在那里一直呆到37岁。他有一种对实验证据的饥渴和对仔细观察的爱好,并为从此之后的科学研究树立了榜样。
 
伊壁鸠鲁(前 341-前 270):“快乐是神圣生命的启始和终结。”他只寻求并提倡平静和适度的快乐。在梦中,我们可以看见活生生的树、房子和群山,可这都是些错觉;我们为什么能够假设醒着的时候所具有的感觉就一定能够更好地证明有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呢?
我们能够知道一个事物,要么是靠感觉,要么是靠推理。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
人的心理既非取决于过去、遗传或环境,也非完全脱离这三者,人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因而每个人都需尽责。由于人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因而他们就应该被看作是积极主动的人,而非仅仅是被动地作出反应的人。他们能够感知事件、评价事件、对事件作出结论。
人不仅能适应其环境、事件或刺激,还能客观地或主观地创制、修正和改变这些刺激。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有自己的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他认为,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联系的,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许多人认为,爱情就是牺牲自己来满足对方的需要。我们帮助别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应该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目的是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康德一生作息安排如钟表一样规则,唯独在1762年读卢梭新出的《爱弥儿》而取消了下午的散步。
卢梭的画像是他书房里唯一的装饰。黑格尔认为,自由不是任性妄为,而是按照理性的标准行动。“仰望星空”就是探索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是如何形成、运作、变化的。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
主要是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听说能力包括对某一种语言的理解能力、分析语义信息的能力和产出语句的能力。一个人对语音信息分析的精确度越高就等同于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越精确,这无疑也会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智能不是指是否能够听到声音,而是指是否可以制造有节奏的声音或根据声音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具有良好数字逻辑能力的人不仅精于做算数,他们还善于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结构,善于找出原因和预见影响。换言之,这些人擅长演绎推理、发现规律和逻辑思维。
具有良好身体运动智能的人可以精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在操控某一物体时也十分有技巧。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动作所能达到的目的。人际智能高的人能更为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感受和意图,他们具备更高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善于理解和体恤别人的感受,是最佳的沟通协调人。
具有优秀自我认知智能的人要比常人对自身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更能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和潜能。有良好自然认知智能的人可以很好地与自然保持协调一致。对待自然界,他们更敏感、有着更强的道德感和更全面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心理学。
 
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金岳霖:“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与宇宙合一。
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金岳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让学生得以掌握一技之长,
其内在目的是培育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和实现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为了“鼓励青年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并确信自己无愧于天地”。“绅士教育”是英国17世纪教育思想家洛克提出的。洛克认为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绅士,
即具有上层社会所理解的身体健康、进退得宜,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通达世故、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金岳霖每天到办公室上班,要么和教师们谈心,解决其思想问题;要么跟学生们谈话,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他希望知识分子能有一个独立的环境,要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在一起。
 
不同的文化,都是一种历史的、区域的产物。文化的区域性是很强的。不同的区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吸收,都要保持它自己的主体,否则就会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中国文化注重于人自身。人既是万物的一员,又与其他万物很不相同,是最特殊的一员。
其他万物在自然中生存,它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被规定了的,没有多少主体性、主动性可言。唯有人在万物之间具有相当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中国文化认为,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提高自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私是一种贪婪,让人在无尽的满足自己的努力中精疲力尽却又永远得不到满足。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不喜欢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人总是处在恒久的、关切自己的焦虑之中。人只有在真正喜爱和肯定自我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内在的安全感。
由于自私者的自我从根本上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他必须担忧自己,贪婪地为自己获取一切东西。像自私一样,自恋是对于根本上缺乏自爱的一种过度的补偿。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
 
北大哲学系被人称作是“长寿俱乐部”,因为在哲学系任教过的老师,很多都活到了90多岁。人类生来有两方面能力,一是通过感觉感知世界,一是通过理性认识世界。理性思维是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内部和局部进行研究,然后经过逻辑推演,来建构科学体系和理论。
直觉思维的优势在于,可以从整体上得出一个总的道理,有了这个道理以后,可以把它运用到不同事物的不同方面。《纽约时报》: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的一块里程碑。写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又是提升个人能力的过程。哲学是理论思维,使人学会思考问题,能想出一些新思想。
从事科研或学术研究,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哲学思维能力。自我实现者的判断力超乎常人,对事情观察得很透彻,只根据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够正确地预测将来事情会如何演变。自我实现者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他们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
虽然他们不见得喜欢现状,但他们会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然后负起责任改善现状。自我实现者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他们也较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自我实现者享受独居的喜悦,也能享受群居的快乐。他们喜欢有独处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充实自己。
 
自我实现者不依靠别人来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们喜乐有余,常常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却不太需要向别人收取什么。自我实现者懂得欣赏简单的事物,能不断地从最平常的生活经验中找到新的乐趣,从平凡之中领略人生的美。他们中有许多人曾经历过“天人合一”的宗教经验。
自我实现者虽然看到人类有很多丑陋的劣根性,他们却仍满怀悲天悯人之心、民胞物与之爱,能从丑陋之中看到别人善良可爱的一面。自我实现者的朋友或许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关系,却比常人深入。他们可能有许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谋面,却彼此心仪,灵犀相通。
自我实现者比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爱心相待。自我实现者说话含有哲理,也常有谑而不虐的幽默。自我实现者真情流露,欢乐时高歌,悲伤时落泪。他们与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权术”、“控制”、“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截然不同。
据马斯洛的估计,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后能成长到上述圆融逍遥、充满智慧的人生境界。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许多历史上伟人共同的人格特质之后,详细地描绘出“自我实现者”的画像。“自我实现者”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人。
若在几个世纪之前,自我实现者会被称为是与上帝同道或神圣的人。人的行为到底是由什么来驱动呢?需求层次理论是动机理论中最有名的一种。马斯洛坚信人们一出生就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即做到他们所能做到的极致。然而为了满足这个终极目标,其他必须先满足一些更基本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作为一个人类渴望达到自己的潜能的极限的需求。自我实现可以描述为对天赋、能力和潜能等的完全开发和利用。柏拉图相信只有哲学家为王,或者统治者真心热爱真正的哲学,良善的政治才会实现。因此,他前往叙拉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果能通过教育一个人,改变全世界,那简直再好不过了。公元前366年,柏拉图再一次来到了叙拉古。年迈的柏拉图潜心著述,放弃了原来的观点,写出了他篇幅最大的一本书《法律篇》,相对于《理想国》,柏拉图在他晚年的这部巨著中放弃了“哲人王”的统治模式,强调立法、法治的极端重要性。
马斯洛认为,我们随时可以走进天堂去呆一会儿,享受一下,之后,又必须回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奋斗中。这种关于天堂的记忆将给我们的生命以滋养,在困难时给我们以力量。人,是马斯洛心理学的根本对象。马斯洛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
 
人的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外部动机指人在外界的要求或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则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人的一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具有支配的力量了。这里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得支配的优势。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工作,是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都献身于一项事业,专心致志地从事某种工作,似乎命运安排他们去做这种工作。同时他们也喜欢这种工作,他们通过工作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也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过程。尽管自我实现的生活包含时而经历到的高峰体验,但它更多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感所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神圣的平和与宁静,马斯洛称为“高原体验”(plateau experiences),以区别于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s)。自我实现是这样一种过程:不断地实现潜能,完成天职、命运或禀性,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
 
楼主继续加油
 
这种人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马斯洛指出,生理需要虽是基本的,却不是人类唯一的需要。对人来说,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是更重要的需要,才能给人们持久而真正的欢乐。马斯洛发现,缺乏爱会抑制成长和潜力的发展。
他说,缺乏爱就像缺乏盐或维生素一样。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例如希望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尊重需要的满足将产生自信、有价值、有能力的感受。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弱小及无能的感觉,并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模样,实现人的全部潜能。换句话说,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位画家必须画画,否则他始终无法宁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他自己的本性。
 
圣经人物“约拿”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就是发挥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人们一般把本体论当作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干。它是各个哲学分支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中的理论、哲学中的哲学;
其他哲学问题都是围绕着建设、运用或怀疑、反对本体论而展开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大多也是通过对本体论的不同程度的批判而发展起来的。“哲学”(philosophy)一词出于希腊文,原意是指“热爱智慧”。这是希腊人最初为哲学界定的方向。
人类的各种活动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可以是体验、欣赏智慧的途径。凭借智慧这种能力,人能学习、研究并获得各种知识。知识是人行使智慧的一种重要结果;智慧是使知识成为可能的人的禀赋。智慧把世界展现给人类,
使人类创造出美妙的生活、丰富的意义,然而它自身却始终隐而不显。智慧就是生命的最高秘密。柏拉图《斐多篇》:哲人们“终身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智慧”。最初,希腊人的学问也是不分类的,所有的学问都是哲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区别于各门专门知识的关于普遍知识的学问
 
中国原来没有“哲学”这个词,哲学更谈不上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初,中国人才依照西方哲学史的模式、框架,开始写出中国哲学史。佛学本来是一种外来文化,通过翻译传入中国,在经过改造创新而成为中国文化组成部分时,竟也大量使用了“道”这个概念,甚至以道来指称进入涅槃的境界。
黑格尔:“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这唯一的真理,而同时把它当作源泉,一切其他事物,自然的一切规律,生活和意识的一切现象,都只是从这源泉里面流出,它们只是它的反映。”冯友兰:“人一生都在殊相的有限范围之内生活,一旦从这个范围解放出来,他就感到解放和自由的乐。
这种解放自由,是从‘有限’中解放出来而体验到‘无限’,从时间中解放出来而体验到永恒。这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道学所说的‘至乐’。”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往往被誉为圣人,或者,是那些努力争取成为圣贤的人。本体论(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学科的划分也就随之而开始了。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对学科进行分类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学科分类中,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在西方,直到黑格尔为止,本体论始终列在哲学的核心、最高地位。西方心理学研究称,人有70%的思维是在妄想杂念里,只有30%的思维是理性的、实际的。
这些妄想杂念不仅让人痛苦,更耗费人的能量。我们人类充满了各种念头、思想。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在进行脑力活动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据测定,脑重占全身体重的1/50,而耗氧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5。西方的形而上学由于脱离了经验,是一个纯粹概念的世界。
而在中国哲学的传统中,人们经由形而上的途径所进入的得道的境界,是在个人的体验中的。形而上学并不脱离“经验”,但是,它显然又不等同于日常经验,而是日常经验的升华。中国的形而上学,是一条从实际生活中谋求升华的道路,是人人都能以自己的生活为起点的,因而是可以切身体验的。
 
中国哲学更重视对道的体验的过程,强调的是体验的真切性,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中国哲学有一个基本观点:道,或曰理,是遍及一切的,反过来说,普天之下只是这一个道、一个理,而对道或理的把握又在个人体验的境界中。胡适依傍西方哲学史,列举的中国哲学分类:
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也称“伦理学”);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胡适对哲学所下的定义也很有实用主义的味道:“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张岱年从三个方面来归纳中国哲学史:宇宙论、人生论与致知论。张岱年根据中国学问的实际情况,认为还有修养论与政治论两部分。
他之所以取前三论,是认为它们“正相当于西洋所谓哲学”,后两论则列入“特殊哲学,不在一般哲学范围之内”。修养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哲学,它不只是属于个人身心、道德范围内的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达到中国哲学最高境界的途径。冯友兰对哲学的定义很简洁:“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
 
西方传统哲学以本体论为其灵魂和核心。热爱智慧首先是热爱生命,积极地生存。柏拉图深感可感世界中事物的变化多端,试图对这样的事物、尤其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他提出在我们的可感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确定不变的东西,即理念,并以理念去说明事物的本质。
苏格拉底并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人们主要是通过柏拉图的著作了解苏格拉底的。留传下来的柏拉图的近30篇被认为是真实的对话,大部分是以苏格拉底为谈话主角的。柏拉图只有早期的著作,才转述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但即便在转述苏格拉底思想时,柏拉图也频频加工、掺入自己的思想。
苏格拉底讲,人死后灵魂将脱离肉体,进入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所以他是充满信心走向死亡的。一个灵魂可以套很多肉体,肉体死了,灵魂还在。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在死刑前丝毫不畏惧死亡,因为他相信灵魂不灭。
 
苏格拉底是微笑着、带着希望赴死的,因为他想通了那个大问题。他证明了死亡不是终结,灵魂永远不死,所以走向死亡,或许是走向了一个更好的所在。杨绛在八十八岁高龄时,翻译了《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死亡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死亡的状态就是肉体离开了灵魂而独自存在。
死亡让灵魂脱离了肉体,由此,变得纯粹。对爱灵魂的人来说,死是好事;爱肉体的人,才把死看作头等坏事。灵魂在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人死了灵魂还存在。灵魂会不会被一阵大风吹散?它是不是个易散的东西?混合的东西易变、易分解,不复合的东西始终如一,永不改变,这是最可能的情形。
可见的东西变化,不可见的东西不变。灵魂凭肉体观察的时候,被肉体带进了变化无定的境界。灵魂独自思考的时候,就进入纯洁、永恒、不朽、不变的境界。灵魂是神圣的、不朽的、智慧的、一致的、不可分解的、永不改变的。肉体是现世的、多种多样的、不明智的、可分解的、变化无定的。
 
苏格拉底:人类在世的生命是由灵魂与身体联合而成,哲学家专注灵魂的智慧与美德,却发现灵魂受到身体很大的阻碍。身体的目标是存活,因此,身体透过生存的欲望与恐惧,让我们离弃智慧与美德。疾病攻击我们的身体,爱欲恐惧像潮水般淹没我们,让灵魂偏离正道。
最后,就算自身准备好了,环境也不见得配合,战争与动乱将个人卷入,让我们必须刻苦求生。我们终其一生因身体挟制无法追求知识与美德,只有死亡能将灵魂与身体分开。哲学家会为死亡感到快乐,是因为真正献身于哲学的人,其实是为死亡做准备,让灵魂脱离身体的挟制。
西米亚斯问道:“既然要脱离身体挟制,哲学家为什么不直接自杀?”苏格拉底道:“西米亚斯的问题极好。哲学家虽不骇死,却不主动寻死。因为身体这部分虽然会干扰我们,却不属于我们。身体是诸神寄放在我们灵魂处的物品,若毁坏物品神明必降罪于我们。我们必须平静地看守身体,直到神明取走的那一天。”
 
克贝回道:“苏格拉底,你所说得虽然极好,但对一般人来说,并不容易相信。若死亡真的是灵魂离开身体,你说的自然无误。可是大家担心的是,万一死后一切都消失,连灵魂也消失了,怎么办?”苏格拉底道:“我相信我们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灵魂不灭的证据。”
苏格拉底:“我若认识了某人,有了那人的观念,即便那人逝去,心中观念也不会消逝不是吗?”克贝回道:“是的,观念不会因对象消逝而消失。”“灵魂与观念相似,我们透过理智认识到观念,也透过理智意识到灵魂。灵魂与无形的、单一的、理智的、神圣的、不可分解的特性相近;
身体与有形的、复合的、变化的、可朽的这些特性相近。无形的灵魂是永不毁坏的。”苏格拉底:“依附于乐器上的乐音,无法影响乐器本身,但灵魂却能主动影响身体,能控制身体,甚至抵抗身体。我们能认识自己,控制自己,展现自己,这些都是灵魂对身体的主动操纵,不是吗?”
 
苏格拉底道:“我们都不是身体欲望的傀儡,而是超越身体追求智慧与德行的个体,灵魂独立于身体是很明显的。”因着身体对养分的需求,它会以千万种方式使我们忙碌,迫使我们为了它的存活而终日劳累。如果疾病降临,这些疾病同样也会妨碍我们对真理的追求。
身体总是以需求、欲望、恐惧以及种种幻觉和无意义的东西来左右我们。深陷于身体当中,我们就真的不能进行思想了。我们被身体所奴役,被强迫去获取财富。所有这些事情都使我们过于忙碌以致没有闲暇践行哲学。在我们还活着时,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克制灵魂与身体的联系,
尽可能保持灵魂的独立和纯净,并乐意与其他的纯净的灵魂为伴。只有这些灵魂才能够接近真理,因为只有纯净的东西才能接近纯净的东西。直到现今,也无人能证明神是存在的、灵魂是不朽的,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仍然各执一词。我们不能将获得真理的希望寄托在死后,因为死后灵魂是否不朽,我们无法确定。
 
如果要追求真理,我们只能着眼于现世,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在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必要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控制不必要的欲望,尽可能地保持灵魂的纯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自从基督教产生以后,直到近代哲学开始之前,在西方国家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是神学。
与神学相比,哲学只有附属的地位,它或者被湮没在神学里,或者被用作神学论证的工具,于是就有“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之说。笛卡尔以怀疑一切为开端:怀疑他感受到的周围一切事物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自身存在的真实性。他的一个理由是,人在睡梦中也感受到各种各样事情,醒来时才发觉那些都是虚幻的。
可是没有什么确定的标记把清醒时感受到的东西和睡梦中感受到的东西区分开来。黑格尔:“近代的文化,近代哲学的思维,是从笛卡尔开始的。”笛卡尔以“我思,故我是”为第一原则,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挣脱出来。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一切知识(除了数学知识)都起源于以感觉为基础的经验。
 
柏拉图主张有一个二元的世界,即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唯一真正的世界是观念世界,经常改变的现象世界。即使对哲学感兴趣,想读哲学著作的人,也很少能够把一本书读完,多数人带着“不好懂”“太难”的印象而中途合上书本。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逻各斯这个概念,
认为它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斯多亚学派是逻各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他们认为,逻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冲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希腊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
《论永久和平》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篇著名论文。提出常备军应当逐步地完全废除。他希望以共和制国家的联合来实现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国联、联合国,都被视作是康德理论的某种尝试,而欧盟的实践,则更证明了康德理论的生命力。当人类建立国家后,国家间的关系呈现出“自然状态”。
 
各个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利益,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乃至战争,因此国家间的关系呈现无秩序状态。康德指出人类社会逐渐完善化的趋势以及世界政府的建立是自然而必然的过程,坚信世界公民状态终将有朝一日会成为现实。在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一书中,他提出了若干条款,
以在实践层面为永久和平的实现提供理论性的支撑。人一生都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始终受到自然法则的制约,只有当人类为克服了感觉欲望的限制,完全按照理性法则行动时,理性法则才能发挥作用。因而自然法则是人类必须遵守的法则,而理性法则是人类应该遵守却不一定遵守的法则。
自由即自律,道德法则乃是理性自己为自己所确立的法则。只有通过自律,自由才能实现,理性法则才能有效。对于个人来说,脱离自然状态的过程是痛苦的,充满艰辛的,但是在康德看来,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却是朝着完满的合乎历史目的而前进的。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哲学 最新文章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谈谈唯心主义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现代的社会形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21:49:49  更:2021-07-08 12:43:4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