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哲学 -> 西方哲学思想汇编 -> 正文阅读

[哲学]西方哲学思想汇编[第5页]

作者:田中行者2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冠,因为正义尊贵无比,荣耀第一;秤比喻裁量公平,在正义面前人人皆得其所值,不多不少。蛇与狗,分别代表仇恨与友情,两者都不许影响裁判。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心满意足时,就是幸福。知足常乐能使幸福保鲜。1960年,记者 Gordon Young曾问荣格,“你认为,想要获得幸福感,人类的头脑里需要哪些必备的基本要素?”
荣格用以下5点回答了这个问题:
1.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 良好的人际和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朋友关系等
3. 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
4. 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令人满意的工作
5. 一种能够成功地用来应对世事变迁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
 
对那些希望结婚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婚后生活能更幸福的人们来说,这恐怕是个坏消息:婚姻并不会让人们过得更幸福。18项长期的研究显示,在婚后,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提升。而对那些最终会离婚的伴侣们而言,结婚后反而幸福度会下降,直到恢复单身才能让他们的幸福度重新提升平。
所以,如果你觉得婚前的生活并不幸福、伴侣并不合适,不要指望结了婚能改变这一切,或是能通过婚姻改变伴侣;相反,与合适的人走入婚姻,才是保障生活幸福的关键。外貌和幸福的中介变量是“自信”,也就是说,在外貌能给你带来“自信”的前提下,能给你带来幸福感,但变美与自信却未必挂钩。
海德格尔(1889—1976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在20世纪上半期,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哲学的代名词。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1916年4月,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来到弗莱堡大学担任哲学讲座教授。
 
世界存在着,陆地海洋、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均存在着,你我存于这样的世界上,看似一切尽合情理、平淡无奇。然而这一切的宁静随时都可以被一道乍现灵光打破,即“这个世界竟存在,这个世界上竟存在我”。尼采晚期一直在琢磨一个概念,即“未来哲学”,可惜未能深入,只留下了一些残篇笔记。
未来哲学具有一个非种族中心主义的前提,这就是说,未来哲学是世界性的。海德格尔继续推进了尼采的事业。他自称一辈子只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存在”(Being)问题。海德格尔继续推进了尼采的事业。他自称一辈子只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存在”(Being)问题。
传统文化构造起来的价值体系崩溃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失了,人世间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东西——除了交换价值。尼采把这种时代状况称为“虚无主义”。怎么克服和摆脱之?这是海德格尔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欧洲人(如黑格尔)正是认为非欧文明缺乏哲学,缺乏哲学思维,才得出欧洲中心主义的哲学观念。
 
1886年尼采写的《善恶的彼岸》一书,副标题就是“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在同期做的一些笔记中,尼采反复使用“未来哲学”的说法。曾几何时,哲学的舞台是供少数几个伟人表演的场所,如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们。但今天那个“英雄的时代”(或“天才的时代”)已成昨日黄花。
有人嘲讽地说,即使是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只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条鱼而已,尽管是一条较大的鱼。这些大鱼也不能决定汪洋大海的性质和范围。目前在美国有大约11000名哲学家,有大约150种专业哲学杂志。一个哲学家发表的文章如有2%-3%的同行关注,他就非常幸运了。
哲学专业本身的细微分工和大量小哲学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可能去思考所有的哲学问题。某一个主题,某一种思想,某一种趋势之所以凸显出来,并不是由于某个哲学家的影响,而是由于一大批哲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伟大人物的支配地位已让位于众多的小人物。
 
哲学在英美国家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和专利,当代的哲学史也不再是一部精英的传记,而是由一些统计数据构成。以往的哲学史都是“英雄”或“天才”史,只需要关注少数伟大哲学家及其著作就可以了。但如果写一部现代哲学史,单个哲学家都要变成一个大背景的陪衬,而不再是决定性的人物。
今天的许多哲学体系更像一个个“蚁丘”,而不是一个个“金字塔”。金字塔是按照一个事先确定好的方向或蓝图建造的,而蚁丘是无数无目的、无计划的蚂蚁共同出于自然本能修造的。在任何一个哲学研究领域,都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其问题均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要想完全地掌握它们都超出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不存在惟一的一种哲学理解。一般而言,哲学就是批判地审查我们的一切常识、传统、习俗、习惯,即我们的一切日常信念所赖以存在的那些最根本的预设和假定。哲学就是要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所遵循的那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审查。
 
苏格拉底认为,这种审查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人们的自我认识。正是因为哲学的这一特点,它不诉诸本能,不诉诸“神秘的力量”,而诉诸理性去审查。我们的传统、习俗、宗教的最大好处是它给我们带来最大的确定性和安全感以及行动的动力。
但哲学恰好相反,哲学就是要破坏这一确定性和安全感,这使人对哲学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一种人特别具有冒险精神,因此,他把哲学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力量,一种使命,敢于质问权威。这种人最适合做哲学家。过度地审视、理性地批判,会使人们变得敏感、脆弱和不安,从而加剧社会的动荡。
当今英美国家搞分析哲学的人,非常重视所谓论证。一篇论文的好坏主要看这篇文章的论证做得如何。比如你的一个观点要成立,至少前提要成立,论证要符合逻辑规则,才能保证你的结论成立。修辞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我们,改变我们的情感。因此,它具有煽情的作用。
 
雅各比,福柯,
虚无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虚无主义有时被认为是对于真理不存在的信仰。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探讨虚无主义,不是为了赞美它,而是为了克服它。虚无主义真正成为一个严格的哲学概念,始于尼采。尼采说:“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尼采认为,伴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柏拉图主义所谓的“最高价值”开始自行贬黜了,人类由此而失去任何的目标和意义,在精神上变得无家可归。这就是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的困境。尼采公开宣称“上帝死了”,他不再尝试用彼岸的“最高价值”来衡量人们此岸的生活,而是凭借“主人的道德”来构建权力意志的绝对价值。
海德格尔说:“虚无主义是一个过程,是最高价值贬黜、丧失价值的过程。”在海德格尔看来,虚无不是相对于价值而言的,而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因此,要真正克服虚无主义,必须要从追问存在、世界开始。“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否定性的精神态度最初是经由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1862)而流行开来的。屠格涅夫:“虚无主义者是一个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他不跟着旁人信仰任何原则,不管这个原则是怎样被人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
 
“否定既有的一切信念”是虚无主义者最为突出的标志。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生命崇拜取代了上帝信仰。用生命对抗上帝,几乎是现代虚无主义最隐蔽的形式。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对哲学-神学传统的否定,也就是对西方文明的否定。在19世纪以来的西方话语中,“文明”意味着与“野蛮”对立的、高级的、有正当价值的人类生存样式。
在欧洲思想史上,尼采是第一位明确而深入地论述了虚无主义的哲学家。尼采所谓的“最高价值”指的是以上帝之名确立的三大范畴:终极真实、终极目的、终极整体性。失去了与终极的真实、目的和整体关联,一切存在者存在的真实、意义与价值都会荡然无存。海德格尔认为尼采不仅将西方历史揭示为上帝缓慢死亡的历史,还将它揭示为全新的价值必将重建的历史或克服虚无主义的历史。
人类从传统社会之于现代文明的奔赴,造就了总体性社会的分化、世俗化、理性化。价值虚无主义是现代文明深刻的精神危机,它是轴心时代确立之最高价值的陨落,所导致的超越视野丧失、意义世界萎缩的严重问题。现代文明肢解了人类的总体性视域与超越性视野,以及生命自身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使人们龟缩于“世俗”的洞穴、“分工”的洞穴、“自我”的洞穴之中。
 
雅各比,福柯
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如果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定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无可否认,总体性社会结构的分化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它在使每个领域获得独立而空前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的“总体性”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现代文明将精神文化放逐于“世俗”的洞穴之中,进而以消费文化的物欲满足消解着自在的精神价值。一切神圣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自由的个性,都成为依附于商品的意义符号,成为一种刻意“打造”的概念价值。“消费”本来是物欲的满足,却穿上了精神的外衣,从而以艺术审美、品味追寻的形式登堂入室,在不知不觉中颠覆了神圣与世俗、精神与物欲的界限,使人们在物欲的消费中感受审美的愉悦,反而虚无了独立的精神价值。
虚无主义并非现代社会所特有。不同的文明传统都是在应对虚无主义侵蚀过程中发育并培植起来的。在传统时代,“虚无”多关乎出世与超越,与无为、空灵、逍遥、归隐、虚寂、静观等关联,形成美学及艺术境界、超越的人格类型、宗教境界或人生态度。现代虚无主义思潮是19世纪欧洲社会文化剧烈嬗变的结果。
 
当我们的能感知的世界的范围扩大之后,这先前归纳总结的小范围内的能感知的世界的知识和规律就不一定能适用了,这就需要我们归纳出新的,更大范围的知识和规律。人的认识和知识正是这样进展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创立的牛顿经典力学和经典运动学是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创立。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因为爱因斯坦之前的科学家们并没有高速运动的观测和体验,所以绝对时空观在古代科技水平下无疑是真理。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物质的理论,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科学与人学是人对外与内探寻的知识构架。科学需要人学约束与体验,人学需要科学去拓展与支持。按照佛学来讲,自我意识就是人类认知的一种虚幻的概念,它本身并不存在,是人类加强给我们本身的东西,是来源于人类各个感官器官,比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的感知,这些感知需要依赖于外界条件才能组合而成。
 
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的自我意识是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存在于万事万物,同时区别于其他万事万物的认知。人在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科学家们曾经做过关于自我意识的很多实验,比如说在一个婴儿面前放置一面镜子,婴儿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会发笑或者或发怒,这说明他并不认为镜子里的人是自己,而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伙伴。
简单来说,自我意识就是我为什么是我,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我,怎么成为一个更好的与众不同的我。自我意识让我们产生了爱恨情仇,让我们拥有了自尊心、自制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人生中所经历过的一切体验形成的记忆,构成了独特的、唯一的、精神上的自我,这是我们能够拥有连续的、不曾间断的“自我一直存在”的感觉基础,也就是“经验自我”。
脑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这些记忆、体验和感觉都存在于大脑之中。记忆仅仅标识了你的社会属性和在世界中的位置,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影响到你对“意识到自我”这一感受的认知。目前发现的失忆症患者虽然会丧失关于自己的情景记忆,但是世界知识和习得性技能仍然基本完好。对于大脑和记忆完全一致的克隆人来说,在你自己看来不会同时存在多个“你”,“他们”都不是你。
 
不管是人是物,形成智能的根本是要有能承载自我意识的处理机构,对于人类来讲,就是大脑。1956年夏天,一场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的会议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AI)这一术语,多年后被认定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人类是智能生物,蚂蚁是本能生物,所谓智能,就是可以设计出各种方法适应环境;所谓本能,就是生来具有的一种能力,诸如蚂蚁生来就能筑巢觅食。
当智能复杂到能意识到本体的存在,自我意识便自然产生,它是复杂智能的伴生物,学习是获取智能的唯一途径。“民哲”是一个贬义词,特指那些没有接受过正统学术训练就随便谈论他们自己所理解的哲学的人,并不完全等同于民间哲学爱好者。这些人虽然的确很有兴趣,但一般并不理解学术规范,甚至也没有读过也根本不愿意不屑于读哲学史。
更令学院派的哲学学者无法接受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已经开始大谈特谈甚至妄图建立个人的理论体系了。没有哲学精神的,视为民哲。哲学是讨论世界观方法论,民哲是自吹自擂。康德、海德格尔,乃至大陆后现代/结构主义思想家的大多文本对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读懂。专业哲学不足以满足普通人对哲学思考的需求。
 
一个有普遍意义的文本,应当是通俗易懂的。一方面要唤醒民众自救,一方面却搞出让人读不懂的文献,这不是最大的讽刺么?民众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的需求并没有停止,甚至随着物质丰厚,宗教的式微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愈发强烈。民哲的主要问题出在方法上,它往往缺乏理智,缺乏系统,缺乏严谨,甚至在价值上和目的有所冲突,譬如民哲一方面体现出对知识的向往,一方面体现出对前人的遗产和成就的不屑。
很多主题前人已经系统研究和/或批驳过了,而你又去研究,就造成一种资源浪费,同时也是对前人的不尊重。希望人们好好去看看哲学史,看看自己的观点,有可能在人类的知识史上的哪一段出现过,占据过什么位置,遭到过什么批判。哲学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光是在期刊上发文章,不光是几个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哲学应该面向社会。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及法国后现代主义学者爱用晦涩的文字。这种做法有可能出于作者本身的志趣,有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主义。这种文字并不利于知识的传达,更和他们中不少人提倡的社会义务,知识分子责任有所矛盾。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是一群在象牙塔中自说自话的人,他们的文本的社会意义已经被不必要的最小化。民哲是官哲不能很好地和普通人进行交流,并且不能完成其所假定的社会使命和任务的一个表现。
 
很好,慢慢学习
 
2013年世界哲学大会在雅典召开,那次是三千多人,当时已经是历史之最了。未曾想北京这次会议有七千多人报名参加。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旨在回答哲学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虽然对此有争议,但这总比割裂学术与社会现实的行为好得多。无论是对于第一次与中国相遇的世界哲学大会,还是对于第一次迎来全球主场的中国哲学界而言,本次大会都具有历史性和标志性的意义,是中国与世界之间对话和相互理解的一座里程碑。
本次大会也有丰富的场外活动: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数十家学术出版社共同组织的哲学书展,持续一周的北京大学校园参观活动,多样丰富的北京城市与文化观光活动等。技术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生活空间。巨婴概念由于内在含混,导致不能有效地分出什么时候是巨婴,什么时候不是巨婴。作为人格概念的“巨婴”,是过于简单化,也是过于扩大化的解释。
在公众印象中,民哲是一群偏执狂热而专业学养欠缺的哲学爱好者。量子纠缠是《蚁人2》中最大的核心。量子领域不仅贴合了现实世界中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也是漫威宇宙当中目前唯一还没有被成熟开发的科学领域。利己者生,利他者久:使自己获利是生存的基本,使他人获利却能长久地处于受到他人的帮助和敬仰的有利位置。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倾向于用“利己、利他”或者“善、恶”来说明人性。
 
这些分析哲学家把分析方法夸大为哲学研究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由于他们片面强调分析,忽视综合,以致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显得烦琐,不能对认识对象作出全面、概括和综合的说明。他们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某些细小问题,忽视或者拒绝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极简主义的问题在于,它实在过于简单、干瘪,在根本上毫无意趣。
分析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是对思辨的需要,一方面是对明晰的渴求。“人格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以美国为中心。人格主义认为人的自我、人格是首要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因与人相关而获得意义;人格是具有自我创造和自我控制力量的自由意志。上帝是每一有限人格的理想和归宿;
人格是一种道德实体,其内部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等不同价值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信仰上帝,以调解人格的内部冲突。人格主义认为解决社会冲突的唯一途径是人格的训练和完善化。人格主义是一种属于人本主义思潮的宗教哲学,强调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人或自我。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只有遵守同一律,一篇文章、一个讲话,才能主题明确、思路连贯,有条理,首尾照应,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遵守同一律,开会才有中心,辩论才能不离题目,才能进行思想交流。总之,遵守同一律是正确思维和表达的必要条件。
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矛盾律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
卡尔·罗杰斯(1902年-1987年),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的发展、扩充及实现。
 
如果一个人不拒绝理性,但仍认为知识不能被证实,他就被叫做怀疑论者。精神哲学(心灵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后一部分,也是黑格尔本人最为关注的一部分,因为“精神哲学”讨论的是“人”。在黑格尔看来,人高于自然界、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本质上是一个能够“思考自己”,
即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实体,是一个能够摆脱物质、必然性的束缚而实行独立自决的自由的精神实体。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和哲学均以“绝对理念”为对象。艺术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学则以概念把握理念。在艺术哲学即美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黑格尔时代,人们通常把哲学史看作是各个哲学家的个人见解的罗列。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哲学史是绝对理念通过人的理性、概念而认识自己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类认识真理(绝对理念)的过程。黑格尔认为,宗教高于艺术,是“绝对理念”认识自己的最高形式。
 
费希特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不为物欲所染的自由意志。不过,意志自由并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而是与义务结合着的。这种义务感叫做良心。听从良心呼吁而见义勇为就是道德。费希特认为,学者虽然是社会精英、人类教师,因为他们承担着一个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塑造未来的特殊使命,但并不会否定或剥夺其他社会成员的理性自由,
因为学者不是强制手段迫使他们接受自己的信念的,而是用语言、概念等手段从事知识的传达和道德的教化。文化建设要正心诚意,话语建构更需学术真诚与真理使命。学者的特殊使命是什么呢?泛泛而论,是传授文化知识;从本质上说,是传达真理。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哲学严谨有度,文学诗情画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哲学会给评论家一双慧眼,让他穿透文学文本,看到大师文字后面的东西。最好的文学一定要有哲学的境界, 最好的哲学要有文学的底蕴。“历史哲学”最早由伏尔泰提出。他认为“历史哲学”就是寻求在整体上理解历史、理解支配历史的那些原则及它可能隐含着的意义。
 
黑格尔又认为,哲学高于艺术和宗教。不论是艺术的感性形象,还是宗教的表象形式,均不是表现绝对理念的最完善的形象。哲学的特点是用唯一适合于“绝对理念”的方式,即概念形式把握绝对理念。黑格尔把他的哲学体系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
林语堂: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
 
15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名门美第奇家族,靠着开银行发家,并进一步通过投资教皇来获得显贵。这个家族的一大特色是赞助当时的艺术家,直接赞助的就有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类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在当时佛罗伦萨人的观念里,靠着劳动致富才能上天堂,靠着钱生钱的营生得到财富则会下地狱。为了逃避死后下地狱的惩罚,
赞助艺术家们创作宗教艺术就成了一种对“赎罪”的支付。无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愚弄他人并以此获利”是相当部分商人的利润来源。《菜根谭》:“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意思是人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人一定要内心充实,只有内心充实才不会受到物欲的诱惑。
《荀子·解蔽篇》:“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不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记忆的知识和已有的成见、定势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叫做虚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虚心、专注、平静,有助于人们不受外界干扰,看清事物真相。同时,虚心还意味着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对“新我”的不断追求。
 
海德格尔:“对诗人来说,至高无上与神圣本是同一种东西,即澄明。她是万乐之源,因此又是‘极乐’”。艺术世界,是人类超越了无情世界的美好意境与思想结晶。诗意地活着,也就是要让生活更加艺术化。人怎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在于读懂了自然的真,读懂了人情的善,在于体味到了艺术的美。哲学将你的所有感受和经历,做以梳理和总结,输出的就是一个健康的人生状态。
当你处在成功在握的时候,你需要哲学让你冷静顿悟。当你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时候,你需要哲学让你客观周全。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的时候,哲学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罗素曾经说过“三种单纯又及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与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凡研究人生的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哲学的视角永远与时代平行,并且超越这个时代,面向未来。生命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那样就不会有人类的历史了,更不会有时代这个名词出现。思想上的“高尔夫”不是谁都打的了的,因为你不光需要富裕,而且要有很多独处的闲暇才能真的沉下心来学习哲学。当你感受了生活的热情和美好,对人与人之间有了一些总结,你会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而你跟这个朋友平常对话的语言就是哲学,场所就在思维之中。
 
安乐哲是翻译中国经典的“洋教授”。2013年,他荣获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的“孔子文化奖”。道德哲学亦称伦理学,是研究善与恶、对与错、权利与义务等概念的哲学分支。道德哲学中有两个典型的流派:结果论者主张根据行为带来的结果来做道德判断;义务论者主张人应遵循某些普遍的道德原则,就算它们可能会带来糟糕的后果。
从心理学角度简单来说,道德就是对善恶的认知。善和恶是人类编造出来的概念,而且每个人都对这个概念有主观的认知,很难把所有人的主观认知统一起来。我们很多的道德准则是后天从文化中吸取的,即所谓的习俗。1500年以来,贞操、早婚、一夫一妻、白头偕老和多生多育,这些农业道德规范,一直在延续着。
经济自立延后,婚姻被推迟,婚前贞操变得更加难以维持。城市让人对婚姻望而却步,但为性提供的刺激和方便却应有尽有。教育的传播助长了对宗教的怀疑,道德规范失去了越来越多超自然的支持力量。道德就是做事不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对错感已经成为人类本能的一部分,也是道德的基础。
 
我们在遇到不知名姓的陌生人时的本能反应不是仁慈友爱,陌生人会激起我们的恐惧、厌恶,甚至是仇恨。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文化世界”越来越取代自然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文化哲学是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性把握。“事实”的世界是科学要关注的对象,“价值”的世界才是哲学最需要关注的对象。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指出:“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对象。”因此,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完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作为西美尔的学生,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对人的精神塑造意义。狄尔泰强调:“人是什么,只有他的历史才会讲清楚。”所以对人的全面理解有赖于对人的全部文化历史的把握。“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种文化要想成为自觉的文化而非随意的文化,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反思;而一种哲学要想具有现实的力量而非虚幻的寄托,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参与。文化哲学应该体现人类文化创造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应以关注现实人类生存和发展为自己的第一要义。哲学是文化的精神“硬核”,是时代的核心精神。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把哲学看作是时代精神。
 
人类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绝大多数人似乎每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却没有站在一个种群的高度思考我们生存的意义和面临的困境。《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他们不是孕育而生,而是创造得来的。死是很容易的,能够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难的。雅克·德里达(1930年—2004年),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1983年起任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主任,还是国际哲学学院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2001年,德里达依次访问北京、南京、上海、香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分别在这次访问中授予雅克·德里达名誉教授荣誉,上海社会科学院授予他名誉研究员称号。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言语优于文字的一个体现,是讲话人的“在场”。讲话人在现场,可以准确地解释其“意图”,避免歧义。与之相对,文字只是一系列的符号,由于讲话人的不在场,它们很容易引起误解。德里达认为,可重复性乃是符号存在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一个符号能够在不同情况下都被认作为“相同”时,符号才能够成其为符号。
 
符号应该在不考虑讲话人的意图的情况下,依然能被人们正常地加以理解和接受。德里达曾指出,解构主义并不是要取代结构主义或者形而上传统,也取代不了。因此,对待解构主义的最好态度是把它当作一种反观传统和人类文明的意识。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解构主义也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砸烂一切的学说。
恰恰相反,解构主义相信传统是无法砸烂的,后人应该不断地用新的眼光去解读。而且,即使承认世界上没有真理,也并不妨碍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阐释确定自己的理想。解构主义是一种“道”,一种世界观层次的认识,而不是一种“器”,一种操作的原则。康德认为,大学是“以类似产业的方式对待知识整体的公共手段,其中有劳动分工,因为知识有很多的领域,所以配备了很多老师。”
德里达把黑格尔视为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后者对绝对知识的绝对自信只是理性主义过度膨胀导致的幻觉。西方传统模式的哲学的终结反而会给思想以自由。90年代末美国有一家哲学权威杂志统计,当年被引用最多的哲学家并不出自美国本土,而是法国人德里达。文化是哲学生长的“土壤”,哲学的“种子”是在文化的土壤里发芽生长的。
 
杜威认为,哲学从根本上是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信仰的辩护——文化传统养育着哲学。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指称人的一切活动及相关结果。叔本华:生命是一个课题,一种非完成不可的惩罚,通常它是对穷困的不断斗争。死亡,是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美神。对话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采取的形式。
对话的意义不在于通过争辩论输赢,而是为了让思想层层推进,让真理得以不断呈现。哲学所表现的,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思想,而不是生活本身。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被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应当一直回答康德提出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当知道什么?我期待的是什么?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
就当前来看,就像所有学科一样,它遵循着一条持续专业化的道路。那是一条死胡同,因为哲学应当努力对整体做出解释,去增进我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合理解释。
哈贝马斯主张通过公共领域的平等的、自由的对话形成公共舆论场,钳制政治和经济权力,防止体制对生活世界的过分干扰和侵蚀。可以说,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展开思考和学术生涯的起点。
 
昨天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过去发生的一切事物已经凝固。把今天作为起点开始新的征程。
 
公共领域并不仅仅是其表面所揭示的物理空间的意义,其前提是自由参与,具有开放性,人们可以平等的、理性的讨论公共议题。人们自由地进出这一场域,对公共话题自由表达,采取公共行动,捍卫公共利益。公众理性的辩论可以转化为公共舆论,进而制度化成为法律,制约经济和政治系统权力的泛滥,摆脱人的异化。
索绪尔一百多年前建议建立一个叫做“符号学”的学科,它将是“研究符号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作用的科学”。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中。符号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去破译这些符号。符号是联结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纽带。网络世界乃至整个人类世界都是一个符号世界。
在众多符号形式中,语言是最为重要也最为普遍的符号。卡西尔(1874—1945)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卡西尔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人类文化哲学,是从探讨人和人类文化本质入手来展开全部思想体系的。同语言一样,艺术是从人类最原初经验的符号化——神话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符号形式,艺术同其他的符号形式一样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其独特性在于艺术是对自然和生活的发现,对自然和生活所作出的新的探讨和解释。
 
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路径并不是“理性地征服世界”,而是“理性地适应世界”。孔子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毫无关系。对于他来说,形而上学的思辨是无用的和空洞的。儒学为了今世生活而关心今世生活,舍此除了好名声以外别无所求。 在海德格尔看来,死亡是最本真的、无所关联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在常人看来,死亡离自身非常遥远,他们将死亡投向他人,从而忽视了它对自身的确定性。
而“本真的向死而生”将死亡指向自身,认为它与他人毫无关联,是无法逃避、不可超越的。死亡只属于自己,必须亲身经历,死亡的个体性让我们重新面对自身,接受它的确定性,并无所畏惧。克罗齐认为,史料本身并不会说话,使史料发挥作用的只能是历史学家的学识水平,历史学家的学识水平越高,越具有创造性,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就越深刻;
历史学家不是被动接受、考订和阐释史料,而是发挥巨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所以,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现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艺术表现中的主观性和情感宣泄,主张艺术应当干预生活,自我是宇宙的中心和真实的源泉,强调艺术就是表现。克罗齐强调直觉的作用,认为直觉是心灵最低一层的活动,它可不依赖其他任何一种心灵活动,其他任何一种心灵活动却离不开它。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哲学 最新文章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谈谈唯心主义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现代的社会形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21:49:49  更:2021-07-08 12:43:5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