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法国和英国的和谈条款,各国都是不满意的。荷兰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得到保障,撒丁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于先前与英国奥地利签订的《沃尔姆盟约》商定的领土,西班牙也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于先前与法国签订盟约中规定的领土。 当然,反对声音最大的还是奥地利,毕竟所有的领土交易用的都是奥地利的家族领地。不过,无论是荷兰、撒丁、西班牙这些小国的诉求,还是奥地利的不满,英法两国都一概不理。 法国,英国以及荷兰三国于10月18日最先签订了《亚琛和约》,而奥地利则是在两个月之后才无奈签署了条约。 考尼茨进了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奥地利的损失,但是毫无成效,最让考尼茨无法接受的大概是英国的态度了。英国不但不考虑奥地利的任何提议,反而想尽一切办法阻碍考尼茨的外交努力。 比如,奥地利一直期盼着俄罗斯的军队进入战场,哪怕是进入神圣罗马帝国,这样可以给法国或者普鲁士施加压力,从而使奥地利能够在和谈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但是,英国却私下与法国达成约定,英国让俄罗斯军队立即返回,而法国将相同数量的军队撤出奥属尼德兰。这一决定不但没让考尼茨参与,而且最后也没有知会考尼茨。 再比如,面对着奥地利在和谈中的迁延不决,英国方面建议与法国签订协定,强行逼迫奥地利执行和约条款。为此,英国还准备向地中海地区派遣舰队。 最后,就是英国对奥地利的态度了,要说明英国对奥地利的不屑,一句话的就够了。正如时任英国首相亨利·佩勒姆所说:“奥地利过去,现在一直都是虚伪、自私、傲慢的乞丐”。 对,没看错,英国认为奥地利是乞丐。 面对着英国,考尼茨没有办法,只有继续找法国,希望能够与发过单独和谈,从而达成更有力的和约。为此,考尼茨拜访了几乎在亚琛参与和谈的法国代表,包括法国国王和他的情妇之一——蓬帕杜夫人。不过,考尼茨的努力并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法国把考尼茨的努力看成了法国在奥地利和英国之间左右逢源的标志,不但不会认真考虑考尼茨的建议,反而把这当成自己的胜利。 考尼茨在亚琛的和谈任务就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