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第64页] |
作者:vinifera1001 |
首页 上一页[63] 本页[64] 下一页[65]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果然,和约墨迹还没干,英法两家在殖民地就发生了纠纷,其中印度的纠纷最为激烈。 当时,英国的在印度的盟友——卡纳蒂克土邦的邦主去世,几个儿子就开始争夺邦主之位。法国看着有机可乘就说服自己的盟友——海德拉土邦的邦主出兵,并且很快占领了卡纳蒂克首都阿尔科特,海德拉土邦的邦主加冕为卡纳蒂克土邦的邦主。 此后,法国带着海德拉土邦朝着英国支持的卡纳蒂克继承人发动了进攻,并以绝对优势兵力将英国方面包围了起来。眼看着,英国将在印度没有了立足之地。就在当地的英军将领们都舒服无策时,东印度公司的一个职员——克莱武想出来一个“围魏救赵”的计划。 他带着一小股部队快速出击敌军的后方,占领了法国一方刚刚占领的卡纳蒂克首都阿尔科特。海德拉土邦邦主看着到手的鸭子就要飞,马上帅军回军围攻克莱武。不过,克莱武却坚持着守住了城池。 在这期间,英国方面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重新积蓄了力量,最终两方在1752年开展决战,结果是法国方面战败,英国将支持的继承人扶到了卡纳蒂克邦主之位上。 从此,英国和法国带着各自的盟友,不断地发生冲突,直到1754年,两国签订了和约,恢复了战前状态。不过,此战中英国明显占了上风,也大大提高了英国在印度的威信,英国也成为卡纳蒂克土邦真正的主人。 此战中,东印度公司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克莱武表现出了超强的谋略。不过,他的传奇刚刚开始。 在印度发生战争的同时,北美地区一点也没有消停。不过,比较起来印度真刀真枪的打,北美地区显然要和缓的多,更像是小打小闹。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真正让英法走上直接对立的居然是北美地区的冲突,而这开第一枪的人,我们都不陌生,他就是未来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我想考尼茨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殖民地居民会帮助他实现自己外交计划的第二步。 |
九、战端再起 (一)美利坚 175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英国和法国在北美地区殖民地的划分形式如下: (红色为英国,绿色为法国,黄色为西班牙) 从图中可以看到,墨西哥地区时有西班牙占领,英国占有大西洋沿海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前狭长的地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北美十三州,法国则占领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河流域。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集中在北美,原因很简单,因为南美洲已经被西班牙占领了。这并不是废话,整个殖民时代早起,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活动受到了西班牙的残酷压制。在西班牙强大的海军威慑下,英国和法国不得不另辟蹊径,不过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 我们都知道,哥伦布为了从西方开辟到印度的新航路,偶然才发现了美洲。不过,哥伦布至死也认为他发现的地方就是印度,这就导致加勒比海地区成了西印度,而美洲的土著也成了印度安人,也就是印度人的意思。 直到后来,一位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西(Amerigo Vespucci)才发现这块大陆其实是块新大陆,于是这块新大陆就以该航海家的名字名为为亚美利加(America),我们简称为美洲。 现在的北美是全球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但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北美洲是一片荒野,既没有多么贵重金属矿产,也没有什么富饶的土地。北美地区的价值不但赶不上南美洲,甚至比不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因为那里的大种植园能够产出蔗糖、烟草等农作物。 但是到了18世纪中期,北美地区的价值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英国来说。 从图中可以看到,墨西哥地区时有西班牙占领,英国占有大西洋沿海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前狭长的地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北美十三州,法国则占领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河流域。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集中在北美,原因很简单,因为南美洲已经被西班牙占领了。这并不是废话,整个殖民时代早起,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活动受到了西班牙的残酷压制。在西班牙强大的海军威慑下,英国和法国不得不另辟蹊径,不过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 我们都知道,哥伦布为了从西方开辟到印度的新航路,偶然才发现了美洲。不过,哥伦布至死也认为他发现的地方就是印度,这就导致加勒比海地区成了西印度,而美洲的土著也成了印度安人,也就是印度人的意思。 直到后来,一位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西(Amerigo Vespucci)才发现这块大陆其实是块新大陆,于是这块新大陆就以该航海家的名字名为为亚美利加(America),我们简称为美洲。 现在的北美是全球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但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北美洲是一片荒野,既没有多么贵重金属矿产,也没有什么富饶的土地。北美地区的价值不但赶不上南美洲,甚至比不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因为那里的大种植园能够产出蔗糖、烟草等农作物。 但是到了18世纪中期,北美地区的价值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英国来说。 英国在北美的东海岸有十三块殖民地,但这些殖民地的建立和管理,并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帮助,它们有的殖民地是从英国逃离的清教徒建立的,有的则是贸易公司建立的,还有的是国王为了还债而划拨给大臣的。 大部分时间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管理基本就是放任自流,为此,英属北美的殖民地就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名义上仍归属于英国国王,但实际上是自我治理。 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也是复制了英国的议会制度,设置一名总督,再有一个参议院(类似于英国的上议院,由殖民地的显要任务组成),还有一个民选的下议院。 不过,与英国本土不同的是,在殖民地拥有选举权的人比例非常高,成年男子有将近一半的人拥有选举权。而英国本土,拥有选举权的人不到4%,其他欧洲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应属北美殖民地施行的是宗教自由的政策,任何宗教的人在这里都可以自由的生活,这一点在欧洲是不可能的。 因此,没有人管的英属北美洲成了欧洲各国民众移民的首选,来自法国、德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爱尔兰等等各地的人都涌向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到1750年时,英属北美十三州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00万,这个数字非常大,因为法国也就才1000万人,英国则更少。这就使北美十三州成为了英国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市场,因此英国对北美地区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相比起来,法国的北美殖民地面积比英国大得多,但总人口却只有6万人,差这两个量级。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殖民地的治理模式。 |
法国开辟加拿大殖民地也是出于无心。当时,西班牙控制着南部的新航路,法国、英国这样的后来者很难插进去,为此他们就想着从北部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线。 我们现在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当时的人来说并非如此。毕竟麦哲伦就从美洲南部绕过去并达到了亚洲。要知道,英国到19世纪时还在尝试开辟北方的新航线。 法国探险家向北航行时,来到了圣劳伦斯河口,他们觉得或许顺着这条河可以穿过美洲,于是就逆流而上,这才占有了加拿大地区。 至于这里为什么会被成为“加拿大”也是有典故的。当时的探险家来到这里后,问当地的印第安人这是哪里,印第安人说“这是我们村”,而印第安语中,村发音为“加拿大”。 法国人逆流而上发现并不能穿过北美,于是他们在走到头之后,又沿着密西西比河南下,占有了这一地区,并称之为路易斯安那,显然是为了致敬国王路易。 整个法国的北美殖民地被称为新法兰西,路易十四将其设置为法国的一个省,派遣总督直接管辖,这就是路易十四的风格,也是法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必然结果。 此后,法国政府开始组织向北美的移民,不过他们对移民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是法国人,而且还必须是天主教,这就到这法国殖民地的人口非常少,仅仅只有6万人,这些人主要聚集在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沿岸,而广袤的内陆地区,主要设置了很多的贸易据点,用来收集从印第安人那里买来的货物,主要是农产品,还有动物皮毛。 这一点也是英国、法国北美殖民地的巨大区别。来到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他们或者受到宗教迫害,或者受到贵族压迫在欧洲待不下去的人。因此,来到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开辟并占有土地,并靠着自己土地自给自足,然后想办法占有更多的土地。因此,英属北美殖民地民众的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占有更多的土地。 而法国人占有的殖民地,是比英国那里还要贫瘠的地方,由于气候寒冷,所以产出并不大。为此,法国人会和印第安人做生意,从他们那里购买农产品、动物皮毛,尤其是在欧洲很时髦的海狸皮,然后转运到欧洲,也就是作为中间商赚差价,以获得必要的生活用品。对于他们来说,维持了印第安人的关系,获取更多的印第安人货物非常重要。 |
说这一些,并不是废话,而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英法两国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及其之前,英法的殖民地斗争主要集中在圣劳伦斯河口地区的阿卡迪亚地区。之所以在这里打,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家在这里交界了,另外是为了争夺这里的渔场以及皮毛贸易。 前面提到过的历次殖民地战争中,英法两国围绕着这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安妮女王之战中(对应着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从法国那里夺去了哈德逊湾,纽芬兰岛还有新斯科舍半岛。其中占有哈德逊湾可以控制那里的海狸皮毛贸易,而获得纽芬兰岛和新斯科舍半岛,就可以在纽芬兰渔场捕鱼了。要知道,即使是现在纽芬兰渔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 在乔治王之战中,英国进一步抢到了新斯科舍半岛北部的布雷顿岛,但是战后归还给了法国,用来交换法国在印度占领的马德拉斯贸易站。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之后,在阿卡迪亚地区的冲突并没有终止。英国和法国殖民地在此地的主要冲突是争夺在新斯科舍半岛上的法国人——也被称为阿卡迪亚人。 英国占有了新斯科舍半岛之后,岛上原主的法国人就归属了英国管辖。这些人在归属英国之后,向英国政府保证在未来的英法战争保持中立。但是,英国对这样保证并不满意,认为这些人既然是英国臣民就应该站到英国这一边对付法国人。而法国人也不满意,认为法国人就应该站到法国这一边,并采取各种阴谋诡计挑唆这批人拉拢回去。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斗争。 |
不过,随着英法两国在北美实力的进一步扩张,两国之间发生冲突的越来越不局限于阿卡迪亚地区。在两个地方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一个是纽约北部的五大湖区。 法国人顺着圣劳伦斯和向内陆进发自然发现了五大湖,并且希望通过此河穿过大陆的希望也就破灭了,不过他们逆流而上时自然发现了密西西比河河道,也因此占有了路易斯安那。 法国人在路易斯安那主要是设置了贸易站,与印第安人交换货物,然后货物会经过密西西比河来到五大湖,再转运动加拿大地区。因此,从地图就可以看出,五大湖区是法国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的交通枢纽。 然而,英国的殖民地纽约的北部也靠近五大湖区,他们还在安大略湖的下游建造了一个叫做oswego的,正好也坐落在法国人建造的frontenac堡垒的湖对面。 这一举措对法国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首先,作为一个军事堡垒,它直接查到了法国人贸易线路的咽喉位置,威胁了法国人对这一地区的主权,其次英国人的带来会吸引当地的一部分印第安人与他们做生意,导致法国与印第安的贸易受到威胁。 为此,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多次想占领这个堡垒,都没有成功。不过,最终引发英法直接交火的还不是在纽约北部地区,当然也不是前面的阿卡迪亚地区,而是在两国当时都还没有占领的中间地带——俄亥俄谷地。 |
(二)俄亥俄 我们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在法国的路易斯安那(也就是密西西比河一带)与英属十三块殖民地之间有一块很大空隙。也就是英法两国都没有占领这块地盘。至于之所以会这样,英国和法国方面的原因是不同的。 对法国来说,他们在路易斯安娜主要是为了与印第安人做生意,对于占领土地没有兴趣。俄亥俄河不能直接接通五大湖区,此地的交通并也不方便,他们需要的是可以使用船只运送货物到加拿大的密西西比河一带。 法国是不需要,但英国确实不允许。对英国殖民地来说,正如我们前面所将达,从欧洲各地不远千里汇聚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最根本的需求是占领土地,而这一需求根本无法满足。所以他们是希望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开辟这一地区的。 不过,他们的诉求被英国本土政府否决了。因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前,英国的政府都是和平派,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沃尔波尔政府。他奉行和法国的弗勒里一样的和平外交政策,专心做生意发财,因此根本不愿意采取激进的措施激化与任何国家的矛盾,哪怕是印第安人。 由于担心殖民地民众越过山脉之后,跟居住于此的印第安人,以及再往西的法国人发生冲突,所以英国政府一直禁止殖民民众跨国阿巴拉契亚山脉。 但是,这种情况确实已经发生变化,就是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发生之后。 首先一个一变化自然是英国内阁发生了变更,而且英国和法国自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维持了30多年的和平共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两国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竞争,这一无人占领的地带,自然也不能放过。 另一原因是俄亥俄谷地此时也没有印第安人居住,原因是原先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印第安部落经过长期的内部战争,死伤惨重,导致各部落最终撤出了这一谷地。 尤其是在18世纪中叶以前,殖民地开发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就足够了,沿海地区的土地足够给殖民者使用,而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开发土地既费时又费力。 俄亥俄在印第安于中以为“美丽的大河”,由此可见刻这一地区原先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当然,这也是废话,毕竟原先整个美洲都是印第安人居住的。 与英国法国打交道最多得一个印第安组织是易洛魁联盟,这是由六个印第安部落组成的印第安联盟,他们居住在英国和法国在北部交界的地方,而俄亥俄河谷地原先就有易洛魁部落的人居住,只是后来他们全部撤出了此地。 这一机会难得,英国殖民地方面很快采取了措施。 |
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弗吉尼亚殖民地的一些先要人物就向英国政府申请成了俄亥俄公司,其中包括弗吉尼亚的上议院依仗托马斯·李,劳伦斯·华盛顿和奥古斯丁·华盛顿两兄弟,他们是乔治·华盛顿同父异母的哥哥。 很快就俄亥俄公司获得了批准。但是,公司的成立与其说是殖民地向到俄亥俄地区进发的开始,不如说是对已经广泛开展的俄亥俄殖民活动官方认可。因为,在此之前,各殖民地的各种势力已经开始向俄亥俄地区渗透了,当然其中做活跃的就属商人了。 所谓无利不起早,无论在什么社会,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地位,商人阶层应该都是最有积极性、最能吃苦耐劳的几个群体。他们总是想比人不敢想,干别人不敢干,总是出现在别人不敢想象的地方,更不要说已经近在咫尺的俄亥俄地区了。 商人们在获得英国本土政府的授权之前,很早就深入了内陆地区,其中很多人还是直接受命于殖民地政府。不过,也正如英国本土所料,英国商人的到来已经在法国人那里引起了很大的不安。 英国商人越过没有人的俄亥俄地区,直接来到了法国人控制的密西西比河地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做起了生意。 英国人来了之后,印第安人发现英国人的商品,比如纺织品等,又好又便宜,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都来跟英国人做生意,将原先应该交给法国人的皮毛等商品卖给了英国人。 本来,这也就是法国方面技不如人,自己的东西又贵又差,怪不得英国人的东西好啊。但是,在法国人眼里却并不是这样。 这一点跟英国人在纽约北部建立堡垒是一样的。英国人出现搅动了原本平静的法国和印第安人的关系,直接威胁了法国人在此地的存在感,也威胁了法国人的主权。另外,正如我们在前面讲过,法国人来到这里就是要做生意的,如果他们无法从这里的印第安人手中得到货物,他们就没法卖到欧洲换取生活必需品,那他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纽约北部的堡垒对于法国人来说,就是威胁了法国贸易线的咽喉和枢纽,而到密西西比河拉拢印第安人则直接是釜底抽薪,掏了法国殖民地的老底。 |
首页 上一页[63] 本页[64] 下一页[65]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