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一板一眼说西汉(原创连载,不断更新)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一板一眼说西汉(原创连载,不断更新)[第4页]

作者:旧时艳阳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三十三节 刘恒登基

    吕氏被灭门,接下来怎么处置少帝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和恒山王刘朝的问题摆在了文武大臣们的面前,他们都是吕氏一党,大臣们秘密商议后,认为:“少帝及济川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惠帝(刘盈)的亲生儿子,而是吕后杀死了他们的母亲后,谎称是皇子,把他们养在后宫,让惠帝以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们,立为后嗣,用来加强吕氏的力量。今天已经消灭了诸吕,少帝年长之后,我们就会被灭族了,不如在诸侯王中选择最为贤能之人立为皇帝。”
    这时候有大臣说:“齐王(刘襄)是高帝的嫡长孙,可以立为皇帝。”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他们说道:“齐王的舅舅驷钧凶恶乖戾,是一只带了官帽的老虎。吕氏差点祸乱天下,今又立齐王的话,等于又立了一个吕氏。代王如今是高帝诸子中最为年长者(刘邦共有八个儿子,目前仅剩四子、代王刘恒和七子、淮南王刘长),仁孝宽厚;太后薄氏家有君子之风。以长幼顺序而言,名正言顺,而且代王以仁孝闻名天下,则大臣也会心安。”
    众大臣计议已定,就秘密派人前去恭迎代王刘恒入京。
    刘恒时期的代国拥有定襄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县南)和太原郡等四郡之地,首府为晋阳(今太原市),地处北部边陲,经常受到匈奴的袭扰。刘恒因为远离京城,所以得以保全,吕后曾经想改封他为赵王,但被刘恒婉言谢绝。朝中大臣秘密派遣的使者见到了年二十三岁的刘恒,刘恒既喜又惊,他征求左右的意见。代国的郎中令张武等说道:“朝廷大臣都是高帝时的开国将军,久谙军事,计谋多端,他们并不满意现在的地位,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威信,没有发动罢了。现今已经消灭了诸吕,喋血京师,以迎接大王为名,实在不可相信。希望大王称病不要前去,以观其变。”
    中尉宋昌持不同意见,他建议道:“他们说的都不对。秦朝失势,豪杰并起,自以为能得到天下的数以万计,然而最终夺取天下的,是刘氏,天下人断绝了念想,这是其一;高帝分封子弟为王,派往各地,这些地方犬牙交错,互相牵制,天下已经如磐石般坚固,天下人都意识到了汉朝的强大,这是其二;汉兴以后,废除了秦朝繁琐的苛政,简约法令,广施恩德,人人安居乐业,人心所向,无可动摇,这是其三。以吕太后之威严,立诸吕为王,擅权专制,尽管这样,然而太尉周勃持一个符节进入北军,振臂一呼,将士们皆坦露左臂,为刘氏效命,抛弃了诸吕,这才把吕氏消灭。此乃上天授予的,非人力所能达到。如今大臣尽管想作乱,但老百姓已经不受他们驱使,难道仅仅只靠党羽吗?朝中有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等刘氏宗亲,外有吴国、楚国、淮南国、琅邪国、齐国、代国之强大,都让大臣们有所忌惮。方今高帝皇子中,仅剩大王和淮南王,大王年长,贤能仁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因为天下人之心所以准备迎立大王,大王不用怀疑。”
    刘恒认为宋昌说的很有道理,就前去报告薄太后。薄太后也犹豫不定,决定采用占卜的办法决定,龟壳上卜得“大横”(龟壳上全是横纹),巫师说:“大横庚庚(谐音更更,变更之意),余为天王,夏启以光(夏启为大禹之子,光大了祖宗的基业)。”
    刘恒问道:“寡人本身已经是王,又何为王呢?”
    巫师回答说:“所谓天王,乃是天子啊!”
    为了稳妥起见,刘恒又让舅舅薄昭亲自前往京师面见太尉周勃,周勃等人把决策的前后经过告诉了薄昭。薄昭大喜,返回代国后,对刘恒说:“可信,不用再怀疑了。”
    刘恒也面露微笑,对着宋昌说:“果然如你所说。”
    刘恒决定动身前往长安,他命宋昌和自己一同乘车,让张武等六个人乘坐其它车辆,随同自己前往。他们一路南下,在西南方向渡过黄河后再往前走,抵达了高陵县(今陕西省高陵县)。高陵距离长安很近了,为了保险起见,刘恒命令停了下来,他命宋昌前去长安打探情况。
    宋昌到达了长安城北偏西的渭桥,望见丞相陈平等文武大臣已经在此恭迎,宋昌没有发觉有任何异常,就回报刘恒。刘恒等人这才出发,抵达了渭桥。群臣见到刘恒的车子后,纷纷拜谒称臣,刘恒也下车答拜。太尉周勃上前一步,请求和刘恒单独讲话。宋昌说道:“明公如果说的是公事,请当众说;如果说的是私事,王者没有私事。”于是周勃跪倒,献上了天子玉玺。刘恒表示感谢,并推辞说:“等到达代国官邸后再议。”
    公元前180年闰九月二十九日傍晚,刘恒下榻位于长安城内的代国官邸,群臣都都尾随而至,上奏说:“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有人说是柴武,还有人说是灌婴)、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再拜大王言大王足下:刘弘等人皆非孝惠皇帝亲子,不应当侍奉宗庙。臣等经和阴安侯(刘邦大嫂)、顷王后(刘邦二嫂)、琅琊王刘泽、列侯、两千石官员商议后认为,大王为高皇帝亲子,应该继承大位。请大王即天子位。”
    刘恒谦虚的回答说:“侍奉高帝宗庙,事关重大,寡人不才,不足以担此重任。请和楚王(刘交,刘邦四弟)商议最佳人选,寡人不敢当。”
    群臣纷纷跪倒,坚持请求。刘恒在面向西方的座位上让了三次,在面向南方的座位上让了两次。陈平等人说:“臣等经过仔细考量,大王侍奉高祖宗庙最为称职,天下诸侯万民也都认为合适。臣等为宗庙社稷大计考虑,不敢疏忽大意。请大王接受臣等的劝告。臣等奉上天子玉玺和符节。”
    刘恒也就不再继续演戏了,说道:“宗室将相王侯认为寡人合适,寡人也就不敢推辞了。”
    于是刘恒登上了皇帝宝座,刘恒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文帝。群臣按职位高低依次排列。
    刘兴居说:“诛杀吕氏,臣无功劳,请派我清理皇宫。”于是刘兴居和太仆夏侯婴入宫,对少帝刘弘说:“足下非刘氏子孙,不能为帝。”命令左右卫兵放下武器后离开,大部分人看到这种场面,纷纷扔掉兵器后离开,但仍有数人不肯放下武器,宦者令张释警告他们后,他们这才放下武器。夏侯婴命准备车辆拉着少帝出宫,少帝刘弘问道:“准备把我安置在哪里?”夏侯婴回答说:“安置在少府。”
    紧接着,夏侯婴等人派出天子专用法驾,到代国官邸迎接刘恒,报告说:“皇宫已经清理干净。”当晚,刘恒入住未央宫。当时有谒者十人持戟守卫未央宫的端门(前殿正南门),不让他们进去,说:“天子在,你们有什么事要进入!”刘恒征召太尉周勃,周勃向谒者解释后,这十人才掉下兵器后离去,刘恒这才入宫。当夜,刘恒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汉初将军次序: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统率南北二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
    又分派人员,分别诛杀了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和少帝刘弘。可叹刘盈的儿子们一个也没有留下。宫廷政变几乎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置身其中者或为夺位,或为自保,或者身不由己,非常残酷。
    刘恒登上大殿,连夜下发诏书,大赦天下。
    第三十四节 立太子刘启

    刘恒改封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封故赵王刘友(被吕后饿死)的儿子刘遂继赵王位。刘恒任命舅舅薄昭为车骑将军,并派他前去代国迎接皇太后薄氏入京。
    右丞相陈平托病请辞,刘恒慰问他,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劳不如臣,但这次诛灭诸吕,臣的功劳没有周勃大,希望能把右丞相之位让给周勃。”于是刘恒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又把诸吕夺取的齐国和楚国的土地,全部交还。
    刘恒评定诛杀诸吕的功劳,赏赐周勃黄金五千金,食邑万户,其他人等不再一一细表。每次散朝后,周勃走出大殿,志得意满;刘恒对他也很尊敬,甚至有点恐惧,常常目送他离开。有次郎中令袁盎劝刘恒道:“当年诸吕大逆不道,大臣同心协力,诛杀了他们。当时右丞相(周勃)为太尉,掌握军权,给他成功创造了条件。而今右丞相有骄傲的神情,陛下对他谦让,君臣失礼,臣以为陛下这样做不妥。”刘恒接受,以后再举行朝会的时候,变得端庄肃穆,包括丞相在内,都开始敬畏。
    公元前179年正月,有关主管官员请求立太子,因为前王后及她所生的四个儿子均已经去世,于是刘恒立嫡长子刘启为太子。刘启本年十岁,是刘恒和姬妾窦漪房所生。窦漪房(?—前135年)是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惠帝时,吕后专政,当时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吕后挑选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每人五个宫女,窦漪房名列其中,她希望能到赵国去,这样离家也近一些,她嘱咐负责派遣的宦官说:“一定要把我放到赵国的名册里。”但不巧的是,宦官忘了这回事(估计窦漪房没有给宦官送礼),误把她放到了代国的队伍里,然后上奏,得到批准。准备出发的时候,窦漪房知道自己要被派往边远的代国,她痛哭流涕,埋怨宦官,不肯走,但名单已经经过批准了,不走是不行的,宦官强迫,她才终于上路。但到了代国后,代王刘恒对她非常痴迷,深受宠爱,生下了女儿刘嫖和儿子刘启、刘武。不过刘武的出生年月并不详,这时候刘武出生没有,仍是个未知数,我们统计的是总数。
    等到三月的时候,有关主管官员又请求设立皇后,薄太后说:“立太子母亲窦氏为皇后。”然后刘恒就册立了窦漪房为皇后,追封窦皇后已经去世的父亲为安成侯,去世的母亲为安成夫人。并为他们修建了陵园,安排了二百户人家守墓。
    窦漪房自幼家境贫寒,她有一个哥哥叫窦建,字长君;一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有次在大街上玩耍,被人拐走后卖掉,家里人四处找寻也找不到。这时候窦漪房已经入宫,她得到弟弟失踪的消息后,非常伤心,好长一段时间,每天以泪洗面。
    窦广国被转卖了十几家,最后卖给了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的一户人家,负责给主人进山烧炭。有天黄昏时分,劳累了一天了,一百多个工人在一处山崖下躺着休息,突然,山崖崩塌,除窦广国外,其他人全被砸死。窦广国大难不死,认为有神灵庇佑,就自己占卜了一卦,卦象显示日后能被封侯。
    窦漪房被立为皇后不久,有天窦广国跟随主人到京师长安办事,他听说册立的皇后家是观津县的,姓窦,这让他心里一动。因为窦广国被拐走的时候,虽然年幼,但已经记得他们的县名及他的姓氏,又曾经和他姐姐窦漪房到桑树上采桑,一个不注意,从树上掉了下来,姐姐当时心疼的不行。他认为如果新设立的皇后如果是他的姐姐的话,肯定会记得这件事,因此他把采桑的事写了下来,上书言明自己的身世。
    皇后窦漪房见到窦广国的书信侯,非常惊喜和激动,她预感到失散多年的弟弟很快就要和自己相见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文帝刘恒。刘恒和窦漪房召见了窦广国询问,窦广国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一遍,果然不差。窦漪房又问窦广国是否还记得其它的一些事情,窦广国说:“姐姐离开家西去入宫的时候,在驿站分别,讨来沐具为我洗头,又喂我吃饭后,方才依依不舍的走了。”说到这件事的时候,在旁的窦漪房早已泣不成声,他走到窦广国近前,拉起他的手,放声痛哭。左右侍从也被他们姐弟的事情打到,无不悲痛。窦漪房重重赏赐了弟弟窦广国,在长安城内给他安了家。窦漪房也召来了哥哥窦长君,赏赐了田宅,安置在了长安。
    周勃和灌婴商议说:“我们以后是死是生,命运就在他们兄弟手里了,他们出身低微,不能不为他们选择良师,否则,吕氏家族的事情就又会出现了。”于是他们为窦长君兄弟选择了有德行者和他们共同居住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二人。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二人日后成为了懂得谦让的君子,没有以贵戚的身份去凌辱他人。
    有人向刘恒献上了一匹千里马,刘恒说:“銮旗在前,侍从车辆在后,平时日行五十里,出征时日行三十里。朕如果乘坐千里马,能单独奔到何处呢?”于是刘恒归还了千里马,赏赐给了来人路费,还下诏说:“朕不接受进献,转告天下,不要费心费力来献。”
    第三十五节 贾谊作《过秦论》

    刘恒对国家大事越来越熟悉。有一天朝会的时候,他问右丞相周勃道:“全国每年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一听就懵了,这么具体的问题,他记不清,回答不上来。
    刘恒又问道:“每年钱粮收支多少?”
    周勃又回答不上来,大庭广众之中,周勃惭愧加紧张,汗流浃背。(成语“汗流浃背”出自此)
    刘恒又拿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回答道:“各有主管官员,他们掌握详细数据。”
    刘恒又问道:“主管官员是哪位?”
    陈平回答道:“陛下如果问刑狱之事,应该问廷尉;如果问钱粮之事,应该问治粟内史。”
    刘恒接着问道:“每件事都有主管官员负责,哪你有负责什么呢?”
    陈平回答道:“臣罪该万死!陛下不嫌弃臣不才,把我放到了丞相的位置上。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协调君臣关系,顺应四时,下遂世间万物的运转规律。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近团结百姓,使各级官吏各司其职。”
    刘恒对陈平的回答很满意。
    周勃感到很惭愧,散朝走出大殿后,他责备陈平道:“明公平时不单独教教我。”
    陈平笑着说:“明公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如果陛下再问长安城内有多少盗贼,难道明公也要勉强回答吗?”
    周勃这时候才明白,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远不如陈平。这时候也有人劝周勃说:“明公诛灭了诸吕,立代王为帝,威震天下,而明公得到了厚厚的赏赐和尊贵的地位,如果长此下去,则就会大祸临头了。”
    周勃恐惧,为自己的安危担忧,就向刘恒提出辞呈。刘恒批准,免去了周勃的右丞相之职,废掉了左右丞相的设置,只设置丞相一职,由陈平任丞相。
    当年刘邦去世后,南越武帝赵佗就躁动不安,开始骚扰长沙国,图谋中原,吕太后派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当时是夏天,南方天气潮湿,部队水土不服,发生了瘟疫,死伤不少人,不能翻过大庾岭。一年之后,吕太后去世,周灶也率军撤回。赵佗用重金收买了闽越国、西瓯国和骆越国的国君,让他们服从自己的领导,于是越发骄横,出行和汉朝的皇帝一样的排场,分庭抗礼。
    刘恒认为南越距离遥远,不宜用兵,决心以怀柔手段解决南越的问题,他命人整修了赵佗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的祖坟,派人守墓。刘恒又派陆贾(公元前196年五月,陆贾曾经出使南越)出使南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赵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撤销了武帝的称号,归附汉朝。
    刘恒听说河南郡(郡府洛阳)太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又与故秦朝丞相李斯是老乡,还曾经跟随李斯学习过,就征召吴公进京担任廷尉一职务。吴公向刘恒推荐说自己的属下贾谊,虽然年轻,但通晓各家之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刘恒就征召贾谊入京,任命为博士。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以能背诵诗书和善于写文章而闻名河南郡。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他后,便把他召到门下做事,非常欣赏他。
    刘恒任命贾谊为博士时,贾谊当时二十岁出头,在诸位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每次刘恒召集博士们议事,诸位老先生不能表达尽的意思,贾谊都能一一接续,并且老先生们都认为贾谊表达的就是他们要说的意思。博士们都夸赞贾谊的才能。刘恒很高兴,超规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把贾谊提拔到了太中大夫(三级官员)的位置。贾谊为人善于学习,他得知御史大夫张苍精通《左传》后,就拜张苍为师,跟随张苍学习《左传》。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目前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应该更改正朔,把每年的一月作为第一个月,改变官服颜色,用以区分官员的级别,修订官员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草拟了礼仪和法令制度,建议崇尚黄色,以“五”为吉数,重新确定官员名称,大幅度改变现有制度。但刘恒刚登基,不敢马上改变现有制度。
    贾谊又提出来让居住在京师遥控指挥封地事务的列侯们到封地就任。刘恒采纳,正准备实施,恰好曲逆侯、丞相陈平(公元前178年十月去世,年龄不详)去世了,就暂缓实施。等处理完陈平的丧事后,刘恒下令说,除在朝廷任职和特别批准外,列侯统统返回封地,留在长安城的,派遣嫡长子前去。
    陈平去世后,丞相之位空缺,刘恒又重新启用周勃为丞相。
    贾谊又作了名篇《论积贮疏》和《过秦论》。《论积贮疏》中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其中的名句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等等。
    《过秦论》名气更大一些,是当代中学生必须篇目,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希望汉朝借鉴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改革制度,为长久的统治地位奠定基础。《过秦论》中的名句有:“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等等。

    第三十六节 济北王造反

    刘恒采纳贾谊的建议,命令列侯返回封地,有的接到命令就走了,有的留恋京城的繁华,找各种理由迟迟不肯前去,刘恒又下诏说:“丞相,是朕所倚重的左膀右臂,请丞相率领各列侯赴任。”
    公元前177年十二月,周勃被免去了丞相的职务,周勃按照刘恒的要求,返回了封地绛县(今山西省侯马市)。刘恒任命太尉灌婴接任了丞相一职,并取消了太尉这一职务,太尉的职责归属于丞相。
    当年,赵王张敖向岳父刘邦进献了一位美女赵姬,不久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可是,接着贯高刺杀刘邦的事件爆发,张敖、赵姬等人都被牵连进去,赵姬被关押到了河内郡。赵姬的弟弟赵兼携厚礼向吕后的情夫、辟阳侯审食其求情,请求吕后向刘邦求情,赦免赵姬。吕后嫉妒赵姬,拒绝了审食其。赵姬这时候也产下了一子,她又气又恨,自尽了。有官员把赵姬所生之子送交了刘邦,刘邦想赦免赵姬,已经为时已晚,刘邦就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叫刘长,让吕后养育。刘邦把赵姬埋葬在了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淮南王英布叛变被消灭后,刘邦封刘长为淮南王。因为刘长是由吕后养大的,所以吕后当权期间,刘长平安无事。刘长得知母亲的死因后,对审食其一直怀恨在心,认为是他没有尽力争取,才使得自己的母亲身死,他伺机报复审食其。但他知道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不敢轻举妄动。
    前文我们交代过,刘恒继位为帝的时候,刘邦的诸多儿子中,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了,刘长也自认为和刘恒最为亲近,他日渐骄横,多行不法之事,刘恒听说后,也常常宽恕他。长大后的刘长臂力惊人,力能扛鼎。公元前177年四月的时候,他来到了京师长安,把铁锥藏到了宽大的袖袍里,然后前去拜会辟阳侯审食其。趁着审食其不备,刘长拿出铁锥砸向了审食其,把他砸倒在地,并命令随从魏敬杀死了他。刘长飞驰皇宫,光着背跪倒,请求治罪,刘恒念他是为母报仇,因此赦免了他。
    公元前177年五月的时候,匈奴右贤王率军攻打上郡(郡府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地区降服汉朝的蛮夷部落,烧杀抢掠。刘恒御驾亲征,到达了甘泉(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后,他命丞相灌婴率领八万五千将士,援救高奴。右贤王得知汉朝大军增援后,他率军撤退。
    刘恒从高奴北上,到达了太原郡(郡府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接见了他做代王时的臣属,免除了晋阳县和中都县三年的赋税。
    铲除吕氏的时候,朱虚侯刘章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大臣们许诺封刘章为赵王,东牟侯刘兴居(刘章弟弟)为梁王。但等到刘恒继位后,得知刘章兄弟本来是准备拥戴齐王刘襄为帝的消息后,非常恼怒,因此故意贬低他们的功劳,迟迟不封他们兄弟,直到去年刘恒分封儿子们为王的时候,才分割了齐国的两个郡,分别封给刘章和刘兴居,刘章为城阳王(首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刘兴居为济北王(首府卢县,今山东省长清县)。不久刘章郁郁而终,刘兴居颇为不满。这次刘恒亲征匈奴,刘兴居认为长安空虚,趁机起兵造反,杀向长安。
    刘恒得到刘兴居造反的消息后,命令灌婴率军回保长安;任命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率大军十万阻击刘兴居;任命祁侯缯贺为将军,率军屯扎荥阳。
    公元前177年七月,刘恒从太原郡返回了长安,他下诏瓦解刘兴居的军队,诏书中说:济北国的官民,朝廷大军还没有抵达的时候先明辨是非及献出城池投降者,皆赦免,官职和爵位一律保留;弃暗投明者,赦免。
    诏书的威力很大,济北国不断有人投降朝廷,等到八月的时候,济北国的军队和柴武的军队遭遇,济北国的军队大败,刘兴居也自杀而死。济北国被废除。
    五个月后,丞相、颍阴侯灌婴去世,西汉又失去了一位开国功臣。刘恒任命御使大夫张苍为丞相。
    第三十七节 张释之结袜

    张释之,字季,出生年月不详,是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省方城县东)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哥哥用钱给张释之买了个骑郎(侍从皇帝和宿卫的郎官)的官,这也符合当时的规定,汉制,家财五百万钱以上,可选任为郎官。张释之侍奉汉文帝刘恒的时候,已经十多年没有升官了,也没有什么名气。当时制度,为郎官者须自备衣裘鞍马等物,这些钱都是哥哥张仲出的,张释之觉得自己官职卑微,也没有回报哥哥,他惭愧的对人说:“我做了这么长的郎官,没有升迁,徒耗哥哥的钱财,太失败了。”他准备辞官回家。
    中郎将袁盎了解张释之,知道他是个贤才,得知张释之准备辞职,他感到非常可惜,就是亲自向皇帝刘恒请求,刘恒任命张释之为谒者仆射。袁盎也是西汉名臣,这里对他简要介绍一下。袁盎,字丝,出生年月不详,他父亲是楚国人,曾经做过强盗,后来迁到了安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吕后专政时期,袁盎在吕禄手下做事。孝文帝刘恒继位后,因袁盎的哥哥袁哙和绛侯周勃关系比价好,在袁哙的推荐下袁盎出任郎中。袁盎为人比较正直,他曾经劝刚继位不久的韩刘恒严肃对待丞相周勃。后袁盎升迁为中郎将。
    有次刘恒从霸陵返回宫中,遇到了一个陡坡,刘恒准备骑马飞驰下去,袁盎认为这非常危险,于是拉着马的缰绳规劝,刘恒听从。刘恒特别宠爱慎夫人,宫内规矩,刘恒的妃子见了皇后要跪拜行礼,并下坐,但刘恒命慎夫人和窦皇后时常同席而坐。有次在郎署之内,郎署的长官安排慎夫人和窦皇后同坐,袁盎却引导慎夫人坐到了窦皇后的侧位。慎夫人大怒,不肯去坐。刘恒也非常生气,起身准备离开。袁盎这时候上前奏报说:“微臣听说尊卑有序则上下和洽,今陛下已经立了窦皇后,慎夫人就是妾,妾和皇后怎么能同席而坐呢!陛下宠幸她,厚加赏赐就行了。陛下这样对待慎夫人,恰好是给她带来了灾祸,陛下难道忘了‘人彘’了吗?”刘恒这才猛然醒悟,把袁盎的话又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赐给了袁盎黄金五十斤。
    再回到张释之身上。有天,刘恒命张释之一同乘车,车队缓缓而行,刘恒向张释之询问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张释之滔滔不绝,一一作答,刘恒很满意,到达皇宫后,刘恒任命张释之为公车令(属卫尉,掌管宫门警卫等)。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揖(刘启四弟)共乘一辆车入朝,到达皇宫大门--司马门的时候,他们没有下车,直接入内。宫中有规定,进司马门者,皆需下车,刘启兄弟不肯下车,负责掌管司马门的公车令张释之追上了刘启他们的车辆,阻止他们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听到消息后,很不悦,刘恒亲自脱下了官帽致歉,教育儿子不严。于是薄太后亲自派人传达命令,赦免了刘启和刘揖,他们二人才得以入宫。从此,刘恒认为很特别,对他更加信任,提拔他为中大夫。不久,刘恒又提拔张释之为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
    张释之跟随刘恒行至霸陵,当时慎夫人同行,刘恒指着新丰道(新丰为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对慎夫人说道:“此路可以直达邯郸(慎夫人为邯郸人)啊!”刘恒让慎夫人弹瑟,刘恒倚瑟音而歌,意境凄凉感怀。刘恒回头对群臣说道:“以北山石为椁(棺外之棺),用麻布切碎的絮沾漆填充石椁之间,难道还能打开的了吗!”
    众臣都说:“陛下说的太对了。”
    张释之向前一步,说:“如果石椁之中有可以引起贪欲的金银财宝,即使封了南山作为椁,犹有缝隙;如果其中没有引起贪欲的物品,虽无石椁,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刘恒赞许,任命张释之为廷尉(最高司法官)。
    不久,张释之陪同刘恒经过渭桥,突然一个人从桥下跑过,惊吓了驾车的御马,刘恒也被惊吓到了。刘恒发怒,命令骑兵把这个人捉来,交给廷尉处治。
    张释之审问,那人回答道:“我是长安县人,听说皇帝出巡,需要清道,就跑到桥下躲避。过了许久,以为皇帝已经经过,所以走了出来,哪成想看到了皇帝的车驾,于是就跑了。”
    问明了原因,张释之奏报道:“该人犯了戒严的法令,当判处罚金。”
    刘恒对判决不满意,怒道:“此人惊扰了朕的御马,亏得马的性情温和,假如换了别的马,不是要伤着朕了吗?廷尉竟然只判处罚金了事!”
    张释之回答说:“法者,天子和天下人所共有,按照法令,就是这样判决的,如果故意加重处罚,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当时,陛下命人杀了该人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给了廷尉,廷尉,掌管法律的公平,一旦破坏,天下用法可轻可重,百姓将手足无措,请陛下明察。”
    刘恒沉思良久,说:“廷尉做的对。”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偷盗汉高祖刘邦庙前的玉环,被抓个现行。刘恒大怒,把这名盗贼交给廷尉处治。张释之按照盗取宗庙衣服饰物的罪名,判处斩首。刘恒对判决很不满意,愤怒地说道:“盗贼胆大包天,敢盗先帝的器物!朕把他交给廷尉,就是让廷尉判处他灭族之罪,而你却以法判处,并不是朕要敬祖宗宗庙的意思。”
    张释之脱下官帽,叩拜,谢罪道:“臣是按照法令定格判刑的,且即使罪行等同,还要根据情节轻重做出适当判决。现今盗贼盗取宗庙器物被判处灭族,但他的罪行只相当于灭族罪行的万分之一,加入有老百姓挖了长陵(刘邦墓地)上的一抔土,陛下又该用什么法令判处他的罪行呢?”
    刘恒觉得张释之说的有道理,但又不敢自作决定,就去和薄太后商量,这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当时又命隐士叫王生的,擅长黄老之言,曾经被征召入宫中,因为马上要上朝了,公卿大臣们当时都站立着。王生是位老人,他说:“我的袜带子松了。”他回头对张释之说道:“烦请给我把带着系牢。”张释之二话不说,跪在地上,把带子给他系好了。
    事情过去后,有人责备张生说:“你为什么当众这样侮辱张廷尉呢?”王生说:“我老了,而且地位卑贱,自己寻思不会给张廷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让他给我结袜,其实是加重他的名气。”众人听说后,认为王生贤能,而也更加敬重张释之。

    第三十八节 周勃入狱

    太中大夫贾谊提出的改革措施,特别是让列侯到封地去的措施,得罪了当朝权贵,因此当刘恒准备提拔贾谊担任公卿(西汉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高位的时候,遭到了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典客冯敬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陷害贾谊说:“洛阳之人,年少初学,却准备独揽权力,把事情搅乱。”刘恒看到这么多人反对,也就打消了原意,并逐渐疏远了贾谊,外放贾谊为长沙王吴差(吴芮玄孙)的太傅。
    绛侯周勃回到了封地绛县(今山西省侯马市),他时常为自己的安危担忧,绛县属于河东郡,每当河东郡太守和郡尉巡视到绛县,拜见他的时候,周勃都害怕被害,因此他每次都身披铠甲,让家里人手拿兵器,然后才接见太守和郡尉。但他的这些举动反而引起了别人的怀疑,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刘恒,揭发周勃准备谋反。刘恒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逮捕了周勃,准备审理后治罪。周勃面对如此场面,感到很害怕,他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在回答审讯问话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申辩。负责看管周勃的狱吏也是势利之徒,落井下石,对周勃不断凌辱。
    周勃的家人拿出了一千斤金的重礼贿赂狱吏,狱吏见钱眼开,帮周勃想办法,把字写在木牍(当时还没有纸)的背面给周勃看,上面写着“让公主作证”。这里说的公主,是指昌平公主,为刘恒的次女,嫁给周勃的长子周胜之为妻。狱吏准备让昌平公主以亲情打动刘恒,赦免周勃。
    当初,周勃为了联络感情,把刘恒封赏的土地、金钱都都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刘恒舅舅),因此当周勃被捕后,薄昭就去找薄太后,替周勃求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可能造反。当刘恒前来拜见薄太后的时候,薄太后把头巾掷向了刘恒,口中说道:“当年,绛侯周勃手握皇帝玉玺,掌控者北军,不在那时候造反,今天居住在一个小县里,怎么可能造反呢!”
    刘恒又见到了的辩词,于是道歉道:“廷尉已经调查核实,情况并不属实,我马上把他放了。”
    于是刘恒命人持节,赦免了周勃,并恢复一切待遇。周勃身经百战,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今天竟然还靠狱吏说情保命,因此他从监狱里出来,感慨道:“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那会不知道狱吏也竟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周勃返回了封地,他闭门谢客,低调做人,到了孝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时候去世,年龄不详,朝廷赐给他谥号:武侯。周勃共有三子:周胜之、周亚夫和周坚。汉景帝时,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这是后话。
    再说贾谊被贬到了长沙国后,很不得意,在渡湘江的时候,他抚今追昔,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赋悼念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赋中说:“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其后,贾谊又被刘恒征召,这是后话。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33:3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