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56页] |
作者:云淡心远 |
首页 上一页[55] 本页[56] 下一页[57]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
|
@花飞云 2022-01-19 22:05:03 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哥舒翰的平原野战能力很牛叉,郭子仪郭令公也很牛叉,李光弼更加牛叉。 ----------------------------- 是的 |
@花飞云 2022-01-20 19:32:01 用现代语言翻译,李林甫可是正统的大唐皇族,而且是革命烈士之后。他曾祖父长平王李叔良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在抵御突厥入侵时阵亡。 安禄山造反。如果是李林甫掌权,他的皇族身份号召力很高,杨国忠不但是外戚,而且出身在大唐也不高呀。跟隋文帝攀亲戚,那是唯恐死得不够快。 轮才干,李林甫虽然是奸臣,但是能力很强,知人善用。只要对方不对他产生威胁。 ----------------------------- 《剑桥中国史》的主编崔瑞德对李林甫的评价很高:此人历来受到责难,被视为“口蜜腹剑”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之一。本书虽不否认李林甫善搞政治权术,但说他是务实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改革,都是在李林甫和张九龄当宰相时进行的。李林甫时彻底修改了整个税制和地方费用规定,使财政制度更切合地方实际,这确是一大成就。他修订的全部法典,至14世纪初仍保持其权威性。李林甫的改革使朝廷行使权力比以往更顺利、更有效率。李林甫执政时的政府对外连续取得了辉煌胜利。在姚崇、宋璟和张说任宰相时,首辅宰相是在积极参与政务的皇帝手下工作,而在李林甫漫长任期内,唐玄宗已不再起积极作用,故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远比姚崇等人全面,杨国忠根本不能与他相比。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296 然而就在召他回京的诏书还未抵达忠州的时候,陆贽已经去世了。 不过,他人虽然不在了,后人却始终没有忘记他。 千百年来,无数贤人志士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将他视为堪比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的一代名相。 的确,不管是人品还是学问,不管是见识还是眼光,陆贽都是无可挑剔的。 这一点,从他流传至今的那些奏折中就可以看出来。 可惜的是,他那些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最终的命运竟然有如方便面包装上的油焖大虾——看着那么光彩照人,却仅仅只存在于纸面上! 这是怎样的一种遗憾! 扯远了,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公元794年的长安。 陆贽被贬后不久,他的死对头裴延龄也死了,最终并没有实现当宰相的梦想。 之后的近十年中,德宗李适先后任命了崔损、赵宗儒、郑余庆、齐抗、杜佑等多人担任宰相,但这些人似乎都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不过,这些年的朝政总体上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 对外,受益于李泌之前的布局,加上多年来一直担任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节度使的韦皋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多次在战场上重创吐蕃人,吐蕃对唐朝的威胁日益减轻,西部边境也逐渐获得了久违的和平。 对内,李适还是一如既往地采取姑息策略。 魏博(治所今河北大名)节度使田绪去世后,其子年仅15岁的田季安被军中推举为留后,李适马上就下诏予以批准; 成德(治所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武俊死后,其子王士真也很快就被任命为新的节度使; 宣武(治所今河南开封)镇在原节度使刘玄佐(即参与平定李希烈的刘洽,后改名刘玄佐)死后的七年间发生多次兵变,直到刘玄佐的外甥韩弘被推举为留后(代理节度使)后才稳定下来,李适依然第一时间就承认了韩弘的地位; 桀骜不驯的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诚擅自出兵攻打邻近的许州(今河南许昌),李适下诏削夺了吴少诚的一切官爵,调集各道兵马前去讨伐,但由于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最后他只好又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不仅赦免了吴少诚,还加封其为检校仆射。 总之,这些年他对于藩镇的处理原则是这样的: 只要不触碰他的底线,他什么都可以忍。一旦像吴少诚那样触碰了他的底线,那也没多大事,他还可以把底线再往下挪一挪…… 不过,李适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干。 藩镇的跋扈,让他更加认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 在李适看来,自己唯一能完全掌控的军队只有宦官统领的神策军。 为此,他又进一步提升了神策军的地位——公元796年,他在神策军中首次设置左、右护军中尉,作为神策军的最高统帅,分别以亲信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两人担任。 在他的授意和支持下,窦文场、霍仙鸣开始大力扩充神策军的实力,而由于神策军的待遇相对较高,不少边防部队也愿意变更自己的番号改隶神策军。 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如此几年下来,神策军下属的部队已有十几万之多!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后盾,窦文场、霍仙鸣和他们的继任者开始呼风唤雨,对朝政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 当然,这一切李适本人并没有看到。 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公元805年正月初一,他照例在含元殿接受朝贺。 宗室亲王、文武百官都来了,可唯独少了一个人——太子李诵。 |
@ty_134400786 2022-01-21 07:52:44 支持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ty_青锋宝剑 2022-01-21 09:37:49 顶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花飞云 2022-01-21 15:00:05 楼主笔下连续两次出现了忠武王韦皋。他死后被四川百姓们封神了。 ----------------------------- 是的,韦皋是挺牛的,我第一次听说他是很久以前看唐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的故事 |
@花飞云 2022-01-21 20:04:01 西平王李晟也很牛。擅长平原野战。攻克吐蕃进攻大唐的前线基地定秦堡。 ----------------------------- 李晟对吐蕃确实有不少战绩。 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使右军都将临洮李晟将兵五千击吐蕃,晟曰:“以力则五千不足用;以谋则太多。”乃将千人出大震关;至临洮,屠吐蕃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种而还。 上发禁兵四千人,使晟将之,发、陇、范阳兵五千,使金吾大将军安邑曲环将之,以救蜀。东川出兵,自江油趋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破之。范阳兵追及于七盘,又破之,遂克维、茂二州。李晟追击于大渡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 |
@诗邈 2022-01-22 15:03:09 读来很过瘾 ----------------------------- 谢谢,我会继续用心写下去的 |
@wangmingsong2011 2022-01-23 19:40:17 李适用半新不新的词讲,就是“摆烂”。 ----------------------------- 这个词我之前还不了解,搜了一下才知道: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看起来似乎确实如此 |
NO.297 李诵不是不想来,而是来不了。 就在三个多月前,他突然中风,虽经御医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却从此落下了残疾,不仅行动极为不便,还丧失了语言能力。 对于太子的病情,李适是知道的。 但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他还是无比希望李诵能出现在自己的视线里。 然而,他失望了。 这让已经年过花甲的老皇帝大受打击,忍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回去后,李适就病倒了。 病床上的他依然心事重重:万一自己好不了了,李诵连他本人的身体都控制不了,能控制得了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大国吗?怎么办? 这样的心态对病人的健康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李适的病情迅速加重,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仅仅过了二十多天就撒手人寰,享年64岁。 死后,他被追谥为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唐德宗李适在位27年,是唐朝中后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也仅次于在位45年的玄宗李隆基和在位35年的高宗李治。 比起他的这两位祖先,李适的知名度要低得多。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在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一心想要恢复大唐曾经的荣光,面对跋扈的藩镇,他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结果失败了,败得很惨——虽然曾经很接近成功,但最终还是跌落谷底。 此后的他和之前仿佛变了一个人,从鹰派变成了鸽派,从勇夫变成了懦夫,从心比天高的有志者变成了只知聚敛的守财奴,得过且过,做一天皇帝敲一天钟…… 他就像一个过于自信的歌手,一开始把调起得太高,可后来发现根本唱不上去,无奈只好紧急转调,如此一来,歌肯定不会好听,对李适的评价当然也不会高。 后人有说他“志大才疏”的;有说他“察而不明”的;有说他“猜忌刻薄”的;有说他“聚敛无度”的;也有说他“用人不当”的…… 可就是没人说他英明神武的。 提到他的贡献,最多也就是说他聚敛的大量钱财为后来他的孙子宪宗实现中兴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 是的,李适确实犯了很多错误,也用错了很多人,但换个人去,难道就一定能做得很好吗? 很难说。 毕竟,他在位时的唐朝,已经病入膏肓,要想妙手回春,绝非常人所能为。 我理解李适。 毕竟,他和你我中间的很多人一样,都只是一个曾有过远大梦想的普通人;他也和你我中间的很多人一样,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打败,最终活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样子。 扯远了,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回到现场。 李适死后,太子李诵的继位之路并不平坦。 在德宗李适病重的那段时间,以俱文珍为首(原先的两位宦官首领中,霍仙鸣已去世,窦文场也已退休)的宦官们隔绝了宫内外的消息,满朝文武都没人知道皇帝和太子的病情。 李适弥留之际,仓促召翰林学士卫次公和郑絪(yīn)入宫草拟遗诏,等两人赶到的时候,李适已经驾崩了。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际,有个宦官发话了:内廷正在讨论继任皇帝的人选…… 没等他把话说完,卫次公就打断了他:太子虽然有病,但他是嫡长子,朝野归心,他的继位天经地义,即使他的身体不允许,也要立广陵王(李诵的长子李淳)。否则,会出大乱子的! 郑絪等人也纷纷附和。 宦官们没有多话,只是冷笑。 因为他们都知道太子的健康状况——别说当皇帝治理天下了,自理大小便都够呛! 关键时刻,李诵的出现彻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李诵硬是强撑着病体站了起来,在九仙门(大明宫的西北门)接见了禁军将领。 这下,再也没人敢多说什么了。 三天后,45岁的李诵正式登基,是为唐顺宗。 不过,李诵毕竟不能开口说话,自然也无法像正常的皇帝一样独立行使权力。 帮助他处理朝政的,是他当太子时的一帮亲信。 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两个人——王伾(pī)和王叔文。 |
@钱曲波 2022-01-24 09:40:07 看来新唐书对德宗评价很低。 ----------------------------- 新唐书是欧阳修等儒家知识分子主修的,对德宗这样一个拼命敛财的皇帝肯定评价不会高,不过要不是他积累下了这一大笔钱,日后宪宗要想平定藩镇肯定会更加困难 |
@驿渡 2022-01-24 13:00:32 顶帖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
@kaiser043 2022-01-24 16:50:42 写的很好。 ----------------------------- 过奖 |
@黄龙12011 2022-01-24 22:54:25 顺宗时期大臣还是压住宦官 ----------------------------- 是的,不过后期宦官还是反击了。 |
通知 因春节临近,本帖将暂停更新,预计2月11日左右恢复更新。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预祝大家新春快乐,虎年大吉 |
@花飞云 2022-01-26 21:57:08 唐德宗贞元后期,出了内外两件大事。 1,北庭之战爆发,大唐将士全体阵亡,接下来西域战场吐蕃四面树敌,半数以上兵马跟阿拉伯抢夺河中,回鹘跟吐蕃硬杆,留下《九姓回鹘可汗碑》,把吐蕃势力范围压缩得很厉害。 2,女道士谢自然,事先说她明天飞升,然后,她在一万多观众以及地方官面前,白日飞升。没有雷劫,就这样飞升了。 唐德宗为她写了《东极真人传》。 ----------------------------- 是的,北庭和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应该就是在公元790年左右被吐蕃占领的。之后几年,安西其他三镇龟兹、疏勒、碎叶也都相继落入吐蕃手中 |
@花飞云 2022-01-27 10:02:13 我支持唐德宗搞钱。他如果不搞钱,那么,当时大唐的普通百姓会跟明末一样惨。 ----------------------------- 德宗确实搞了不少钱 |
@花飞云 2022-01-27 18:28:50 楼主云淡兄,你只是暂时不更新,又不是不上网,不回复。不如,在你更新之前,大家歪个楼,讨论一下历代帝王和权臣是怎样搞钱的。 ----------------------------- 这个建议不错 |
@花飞云 2022-01-27 18:34:58 桀骜不驯的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诚擅自出兵攻打邻近的许州(今河南许昌),李适下诏削夺了吴少诚的一切官爵,调集各道兵马前去讨伐,但由于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最后他只好又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不仅赦免了吴少诚,还加封其为检校仆射。 +++++++++++++++++++++ 唐德宗生前奈何不了军阀吴少诚,他儿子唐顺宗身体很差,而且搞改革,从有钱人手里搞钱,很快被迫退位,不久病故。但是,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 ----------------------------- 是的,宪宗时候搞定了淮西的吴元济和淄青的李师道,加上魏博的田弘正主动归附,幽州和成德迫于时势也不得不臣服于朝廷,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首次完成了全国事实上的统一,可惜这一切基础并不稳固,他死后河朔三镇很快又出问题了 |
@花飞云 2022-01-28 15:42:07 同样是春秋时期,楚国也很会搞钱,灭国之后,不搞分封制那一套,而是设县,中央直辖,税收交给中央而不是封建领主。 ----------------------------- 是的,其实任何时代,政府怎样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又不过分影响百姓经济都是一大难题 |
@花飞云 2022-01-28 21:37:45 继续说搞钱。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向东开拓撞上了晋国这块铁板,于是向西发展,“遂霸西戎”。这一阶段,大秦向西搞钱,主要靠抢劫游牧民族的牛羊。 后来,大秦经历了秦献公改革、秦孝公商鞅变法、吕不韦改革。 待到秦始皇亲政时,他压根不缺钱粮,不需要额外搞钱。大秦以耕战为国策,而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田水利,有都江堰和郑国渠这样的惠及后世2千年的大工程。而且,秦国农民种田,也不是凭老经验...... ----------------------------- 关于历史上的财政问题,我看过一本《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感觉还可以 |
@国人的信仰2021 2022-01-29 18:07:23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因果,墨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写过非儒讲述过儒家思想的仁义具有等级差异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和腐败,墨子还学过儒家都对儒家的缺点非常了解和否定,所以后来的朝代苦难因果是必然,儒家礼仪繁琐导致人民困苦劳民伤财,儒家的缺点那么多仍然屡次被用主要因人性的贪婪和私心,儒家对帝王和士绅的眼前利益非常突出,儒家治国的朝代没有一个不腐朽堕落战乱频繁,没有一个超过两百多年,儒家对国家和人民不好但是...... ----------------------------- 儒家的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
首页 上一页[55] 本页[56] 下一页[57]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