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秦汉史(pdf.转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秦汉史(pdf.转载)[第6页] |
作者:安昊儒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
|
|
|
|
|
|
|
|
|
|
|
待更~ |
|
|
|
|
|
|
|
|
|
|
|
|
|
|
|
|
待更~ |
备被任命为平原令,后转平原相。刘备的任务是配合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向袁绍的势力范围青州地区推进。 曹操攻徐州,徐州牧陶谦向田楷、刘备求援,田楷派刘备前往。这时,刘备有兵千余人,开往徐州途中又招募流亡饥民数千人,乘机扩充实力,摆脱了田楷的控制。既到徐州,陶谦非常赏识刘备,拨给他四千人,并推荐他做了豫州刺史,暂驻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刘备从公孙瓒属下正式转归陶谦。不久,陶谦在曹操的攻击下病死,临死前嘱部下迎刘备为徐州牧。当时的徐州尚 有“户口百万”,陶谦旧部陈登鼓动刘备“合步骑十万”,割据徐州。刘备移驻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至此,刘备才有了地盘,成为独立的地方割据军阀。 割据淮南的袁术,得知陶谦病死,欲乘机夺取徐州。刘备迎击于盱眙、淮阴一带,双方互有胜负。这时,曹操挟献帝都许,刚把吕布赶出兖州,欲继续讨伐袁术。为增加袁术的对立面,曹操任命刘备为征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吕布本来准备投奔刘备,但途中受了袁术的贿赂,反乘刘备与袁术对峙之机,率部袭取了下邳,俘虏了刘备及众将领的家属。刘备闻讯急忙回师,又被吕布大败一阵。由于粮食缺乏,前景暗淡,士兵大批逃亡。 刘备失去落脚之处,只好收拾散卒,流窜广陵(今江苏扬州市),“饥饿困跑,吏士大小,自相啖食”。”这时,幸亏拥有“资产巨亿”的原陶谦谋士糜竺出“金银货币以助军资”③,刘备的军队才得以维持生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刘备又回来主动向吕布求降。 吕布因袁术没有继续供应粮草,已与袁术反目,故同意收留刘备,送还被俘家属,仍使其驻兵小沛。当袁术再出兵攻击小沛时,吕布又为刘备解围。刘备再 次招兵买马至万余人。吕布担心刘备继续发展实力难以控制,他也不能容忍 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 ③《三国志,蜀志。糜竺传》 |
在已经属于自己的地盘上另外形成一支独立势力,遂借口刘备的部将劫掠了自己军队的财物,派大将高顺攻破小沛,刘备被迫出亡投靠曹操。这时,袁术已被曹操赶到淮南,占据徐州的吕布成为曹操攻击的下一个目标。曹操给刘备一个豫州牧的空头衔,助其收集散卒,供应军需,拨给部分军队,使其回攻吕布。刘备又被高顺打败,妻子再次被吕布俘虏。曹操亲自东征,很快攻占下 邳,消灭了吕布势力,刘备始得与家人团聚。 刘备随曹操回到许都,被任命为左将军。曹操相待甚厚,“出则同舆,坐则同席”D,认定刘备是当时天下屈指可数的英雄人物之一。刘备也自命不凡,总想建立自己的事业,不甘久居人下。这时,董承正与伏皇后及其父伏完密谋发动政变,杀死曹操,助汉献帝夺回大权。刘备认为时机已到,便暗中帮助董承。但曹操对宫廷监视严密,周围全是亲信,刘备和董承都没有力量除掉曹操,故密谋无从实现。 有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谈论天下英雄,曹操明确表示蔑视正称雄河北的袁绍,认为只有刘备才能称得上英雄,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资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备误以为曹操觉察了他们的阴谋,大惊失色。 这件事虽被刘备搪塞过去,但毕竟在心里留下一道阴影,知道一旦阴谋暴露,必为曹操所不容。建安四年冬,曹操北上与袁绍对峙。这时袁术在淮南走投无路,欲北投青州袁谭。曹操闻讯,派刘备率一支军队,并督朱灵、路招等部,前往徐州截击袁术。袁术被堵了回去,不久病死。适值董承等密谋泄露,被杀。刘备不敢再回许都,进驻下邳,公开以受命于汉献帝的名义,声讨曹操。 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屯驻小沛。 由于刘备在徐州有一定影响,又以朝廷的名义反曹,得到一些郡县的响应,很快又发展为数万人。刘备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而袁绍的主力已开赴黄河北岸,故刘备派人与袁绍联络,提议共拒曹操。曹操深知若不早除刘备,必致腹背受敌。乘袁绍尚未大举进攻之时,曹操亲率主力攻击刘备,先后破小沛 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和下邳,刘备家属再次被俘,关羽被迫投降。刘备出亡投靠袁谭,其兵力又被曹操吞并。 乘曹操北拒袁绍,原投降曹操的汝南黄巾军刘辟部再度起事。袁绍为开辟第二战场牵制曹操,派刘备带一支军队到汝南与刘辟会合,袭击曹操的后方许都。曹操派曹仁击破刘备。刘备本来就不是诚心投靠袁绍,这时再度独立,以南联刘表为由,率本部人马至汝南一带活动,但并未执行袁绍交给他的使命。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后,立即攻击刘备。刘备无处立足,遂南投荆州牧刘表。 刘表坐镇荆州达二十年之久,控制长江中游两岸的荆州八郡,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但他很少参与中原的军阀混战,长期对天下形势持观望态度。 刘备落难来投,刘表表示欢迎,拨给他一部分军队,使其驻扎新野(今县南)。 刘备既借得一块地盘,又获得发展实力的机会。曹操正忙于消灭袁绍余部和平定乌桓,没有对荆州发动攻势;刘表坐等渔翁之利,既不对外出兵,也没有对 刘备多加干涉。 在以往的军阀混战中,刘备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但始终未获得一块稳定的地盘,没有能够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没有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只是在混战中四处流亡,朝秦暮楚,地盘多次得而复失,军队屡次聚而复散,但他不甘心久居人下,始终梦想有朝一日建立自己的功业。刘备作为客军在荆州住了八年,极力拉拢地方豪强,笼略各种人才,发展自己的军队,直至“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得到了他建功立业的最好助手。 诸葛亮(181一243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其父诸葛玮 曾任太山郡丞,早卒。其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州太守,诸葛亮随之赴任。不久,诸葛玄失官,诸葛亮遂定居于南阳郡邓县隆中村(今湖北襄阳西)。 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失去生活来源,“躬耕陇亩”,维持生计。年轻的诸葛亮 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胸怀大志,不甘心蛰居田亩,常以管仲、乐毅自喻。时人多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轻人狂妄自大,但也有些人确信他有治国之才,被誉为卧龙先生。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谓“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建议刘备亲自去登门拜访。刘备长期缺乏有深谋远虑的人才,答应了徐庶的要求。经过三次专门拜访,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在“茅庐”中,二十六岁的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长远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策”。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 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阁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② 诸葛亮首先指出自董卓以来中国已进人分裂割据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军阀混战,弱肉强食,各路军阀都旨在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地盘与实力,而不是为了维护东汉朝廷的地位。处于这种时代,刘备既不必为拥戴徒有虚名 的汉献帝而实际受制于曹操,也不必再打着为王室讨篡逆的旗帜去与势力强 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②《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大的曹操拼命。他认为军阀混战中各派势力的存亡消长非惟天意,亦在人谋。他以曹操消灭袁绍为例,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刘备屡次失利以致至今尚寄人篱下的处境是人谋不周的结果。 刘备既已落到如今地步,就应根据目前的处境考虑问题。诸葛亮接着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曹操控制整个北方,实力雄厚,又通过挟持汉献帝占有政治优势,这决不是当时的刘备所能与之抗衡的。江东经过孙氏三代人的经营, 基本巩固,又有地理优势,显然刘备也无法向江东发展。荆州控制长江咽喉,是四面可通的战略要地,占据荆州,则可掌握战争主动权;而此时的荆州牧刘 表却不能充分利用它的优势,说明他昏庸无能。诸葛亮劝刘备赶快从刘表手里夺到荆州,以此为据点,再图谋进一步发展。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都不是扩充势力范围的方向。 只有西方的益州,既有丰富的物产,群山环抱的地理优势,而益州牧刘璋又昏庸无能,且受张鲁的威胁,这是刘备应该夺取的第二个目标。 既据荆、益二州,便应把益州作为根据地,把荆州作为防守屏障和出击前哨。在益州境内,险要地段都要设兵把守,以防被人攻破。同时要与西、南的少数民族搞好团结,既能利用他们发展生产,保证军需来源,又可征发他们加人军队,扩充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不至于在对外发生战事时出现后顾之忧。在对外方面,曹操既已统一北方,势必向江南发动进 攻,故对曹操不可抱有任何幻想,或是抵御,或是主动出击。孙权同样有被曹操兼并的威胁,而荆州又是抵御曹操的门户,孙权必然同意联合抗拒曹操,故对孙权应持联合态度。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是刘备应当采取的战略方针。 割据荆、益,发展实力,等待时机。若条件允许,便可分兵两路,一路出荆州,直捣曹操老巢许都;一路出秦川,控制关中,形成对山东地区的大规模攻势,而不致腹背受敌。诸葛亮认为,若这套战略规划得以实现,刘备便能成就帝王之业。 刘备何曾想到或听到如此精辟的见解,对诸葛亮的一篇宏论佩服得五体 |
投地,立即引为亲信。年方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尚未出“茅庐”,便受到比自己大二十岁且已闯荡半生的刘备的理解与尊重,心中也十分感激,认为终于遇到了自己久已盼望等待的知音,也发誓愿效死力。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长远战略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刘备以后的事业基本是这个规划的实现。可以说,刘备政权的存在为孙权政权的存在创造了外部条件,双方共拒曹操,使曹操始终未能跨越长江一步而诸葛亮的频繁主动出击又长期把曹魏的主力吸引在西部,从而减轻了东吴的压力。 三、孙氏统一江东 孙坚(155一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世任郡县为小 吏。孙坚十七岁,随父同船去钱塘,途中遇海盗在岸边分赃,来往船只皆不敢过。孙坚只身持刀上岸,立定,“以手东西指麾”,若指挥官军包围状。海盗惊散,孙坚追杀一人。由此,孙坚以果勇有谋著称,被本郡召署假尉。因镇压许昌(一作许生)起义有功,迁下邳丞。 黄巾起义爆发,孙坚被朱隽任命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余人”D,追随朱俜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拜别部司马。中平三年(186年),孙坚被召参与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征边章、韩遂,回师后拜议郎。 中平五年(188年),长沙爆发区星起义,众万余人,攻围城邑。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孙坚镇压了区星起义后,又到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桂阳 (今湖南郴州市)镇压了当地农民起义军周朝、郭石等部。孙坚因此被封为乌程侯。 董卓专权,山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孙坚也从长沙响应,北上沿途募 ①《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
兵,至南阳已发展到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对孙坚率部人境心存疑忌,拒绝供给军需,被孙坚杀死,因此“郡中震傈,无求不获”。”孙坚控制南阳后继续北上,至鲁阳(今河南鲁山)见到袁术。袁术任命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孙坚驻兵鲁阳,连续对董卓军队发动攻击,在阳人(今河南临汝西)大破董军,斩其都督华雄。董卓看到在山东盟军中只有孙坚执意出兵,便虚意请求和亲,并表示愿意任命孙坚的亲属子弟分别为刺史、郡守。孙坚讨董的意志很坚决,拒绝了董卓的条件。董卓西迁后,孙坚进驻洛阳,因洛阳残破,复退守鲁阳。时已开始军阀混战,孙坚受命于袁术率部南击刘表,在围攻襄阳时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军队射杀。 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孙坚长子。当孙坚被召征关西时,孙策居寿 春。十余岁的孙策在此时已广泛结交豪杰,与周瑜相识后,移居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孙坚死,孙策和母亲一起投奔舅父丹阳太守吴景,居曲阿,“召募得数百人”。不久,又移居江都(今扬州市)。 在江都,年仅二十岁的孙策已有割据一方之志,问计于江淮间名士广陵张纺:“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 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袁术)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阳,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如何?” 张统对此极为赞成:“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州可 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田从此,在匡辅汉 ①《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②《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③《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④《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
室的旗帜下,先取扬州,继据吴、会,再西取荆州,割据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成为孙策及其弟孙权的战略目标。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投袁术,袁术将孙坚旧部交给孙策指挥。值东汉太傅马日殚持节和解山东诸军,遂拜孙策为怀义将军。袁术非常赏识孙策,常自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但袁术又不敢重用孙策,初允诺任命孙策为九江太守,终由丹阳人陈纪出任。 袁术将攻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米三万斛,未能得到满足,便派孙策率部攻击陆康,许诺胜利后由孙策出任太守。 但在孙策攻陷之后,袁术又任命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认识到袁术不会重用自己,便产生了离异之心。 扬州刺史刘繇原驻寿春,寿春被袁术占据后,刘繇徙治曲阿(今江苏丹 阳),赶走了袁术所置丹阳太守吴景和都尉孙贲,迫其退驻历阳(今安徽和县)。刘繇又派樊能、于麋、张英等率部抵御袁术。袁术任命惠衢为扬州刺史,与孙贲、吴景等联合攻击张英,但连年不能取胜。孙策既不满于袁术,欲独立经营江东,脱离袁术,便要求率部助吴景攻击刘繇。 袁术也察知其意,“而以刘繇在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只袁术给孙策加了虚衔,表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拨给千余人,数十匹马;另外,孙策有宾客数百人相随。孙策沿途招募,至历阳,已有五六千人。 孙策没有去攻击张英,而是渡江直接袭击刘繇的牛渚营(在今安徽当涂 西北长江边),尽获其粮食、战具,势力渐盛。当时,彭城相薛礼据秣陵(今江苏江宁南)城,下邳相笮融据城南,都与刘繇相呼应。孙策击败薛礼、笮融,但牛渚复被樊能夺回。孙策回师再次击败樊能,大获全胜。可见孙策此时已有相当的实力。孙策转攻刘繇别将于海陵(今江苏泰州市)等地,“所向皆破,莫 ①《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②《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
敢当其锋”。“同时,孙策对刘繇的军队展开政治攻势,发布文告:凡来降者一律既往不咎,愿从军者免除全家赋役,不愿从军者不予勉强。由此得到广泛支持,刘繇的军队很快土崩瓦解。刘繇在逃窜中病死,部将太史慈率部投降孙策。各地郡守或逃或降,孙策很快控制了扬州。 在孙策攻击刘繇时,部将朱治护送孙策家属到吴县(今苏州市),途中遭到吴郡太守许贡的阻击。朱治击垮许贡,遂自领吴郡太守。孙策平定扬州后,进一步向东、南发展。吴郡既定,孙策直接攻击会稽太守王朗。王朗奔东冶(今福建福州市),部下商升等负隅顽抗,很快被孙策部将贺齐率部击败。孙策追击王朗,大获全胜,会稽郡平定。当时,在吴、越地区也有许多豪强地主武 装势力,“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先后被孙策击破或收服。 至此,孙策已基本平定江东。孙策每征破一地,都自置长吏。孙策自领会稽太守,以朱治为吴郡太守,以吴景为丹阳太守,以孙贲为豫章(治南昌)太守,以孙辅为庐陵(治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太守。又以张昭、张统、秦松、陈端等为谋士,建立了江东割据政权。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派使者告知孙策。孙策既已独霸一方,实力强大,不须再依附袁术,故在回信中大义凛然地指责袁术借号为大逆不道,俨然以东汉皇朝的忠臣自居,并公开声明为此与袁术绝交。拒绝附属袁术,声称拥戴汉献帝,孙策的这一举动博得了曹操的好感。 袁术是曹操近期要攻击的目标,孙策脱离袁术,既减轻了曹操的压力,又牵制了袁术;汉献帝已是曹操手中的工具,孙策既承认汉献帝仍是天下共主,自然也就意味着服从曹操的统治。所以,曹操送给孙策一个讨逆将军的虚衔,又封其为吴侯,即变相承认孙 策对江东的统治。 孙策为报父仇,亲率大军西进攻击驻兵夏口(今湖北汉口)的黄祖,黄祖 ①《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②《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 |
退守沙羡。建安四年十二月初,孙策率部包围沙羡,亲自骑马上阵,手击战鼓激励士气,诸将“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黄祖军队溃败,只身逃走,士兵被杀及水中淹死者达三万多人,船只财物均为孙策所获。 孙策虽已进入荆州地区,但没有继续西进,而是回师东取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豫章太守华歆,是当时天下名士,在大军压境之时,主动投降。孙策任命孙贲为豫章太守,同时分置庐陵郡(治今江西吉安),以孙辅为太守。 至此,东吴开国之基,大致奠定。 这时,广陵太守陈登(郡治射阳,今江苏淮安)暗中勾结吴郡地方势力严白虎余部,企图在孙策后方制造叛乱。孙策准备渡江北攻陈登。因粮草不继,孙策暂时驻兵丹徒。孙策喜欢打猎,在一次打猎途中,因马快与众人脱离,恰遇前吴郡太守许贡的三个部下,射中孙策头部。 建安五年六月,孙策因伤重而死,年仅二十六岁。临死前,孙策召张昭等,嘱其辅佐孙权,善守江东。终孙策之世,割据江东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既有吴越之众的实力,又有三江环绕的地理优势,只要治理得当,足以自保。若以江东一隅与整个北方抗衡,则显得力量单薄。故孙策的托孤重点是要后人在善守江东的基础上再图谋发展,等待统一天下的有利时机。 这时,鲁肃新投孙权,也认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团,即既不必拘泥于拥戴曹操控制下的东汉朝廷,也难以与曹操角逐中原。他建议孙权一意经营江东,然后西击黄祖,破刘表,控制长江中下游,形成完整的长江防线,即可称帝于江南。孙策和鲁肃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及应采取的对策,看法大致相近,由此形成了孙权后来的基本战略思想。 孙权(182一252年),字仲谋,孙坚次子。孙策之弟。孙权初立时,虽已据有江东六郡,“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雄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 ①《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 ②《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
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故孙权面临的迫切任务有二: 一是建立完善的统治机构,强化君臣观念,加强对地方长吏的控制;二是深人深险之地,平定山越,消除江东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孙权继孙策自领会稽太守,以吴为都城,向所属各郡传递公文,宣告统治者的更替,要求他们服从孙权的统一领导。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公开招纳亡叛,不接受孙权的约束,图谋发展武装势力,形成新的割据军阀。孙权写信要求他交出叛军,李术答以“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日,公然与孙权分庭抗礼。孙权亲率大军围李术于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城中“粮食乏尽,妇 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 孙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孙权待张昭以师傅礼,以周瑜、程普、吕范等人为将帅;又“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正式组成稳定的统治核心。他还广泛拉拢南北豪强地主的代表人物,充实各级军政机构,从而加强并健全其在江东的统治。 在今皖南、江苏、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山区散居着古越人,在汉末尚过着部落散居生活,保留着浓厚的氏族制残余。秦汉以来,又有不少汉人为逃避政府赋役和战乱,也逃人山中,与越人杂居,被笼统地称为山越。当地出产铜铁,山越人“自铸甲兵";种植谷物,发展生产,维持生存;“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 “在汉末的军阀混战时期,山越人也多相聚合发展成武装势力,并时常出山“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回,遇大兵征剿则遁人深山。他们以宗族为组织骨千,部称宗部,伍称宗伍,首领称宗帅,统称为宗民。统治者对他们 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②《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③《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④《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⑥ 《三国志,吴志,朱桓传》 |
方式迫使聚居深山中的山民移居平原,接受孙氏政权的统治。孙氏政权对山越的征服,巩固了对江东的统治,扩大了兵源和财源,虽然加深了对山越的奴役,同时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和民族间的融合。 孙氏要真正巩固对江东的统治,就必须消灭割据长江中游的刘表,控制长江咽喉荆州。黄祖是刘表任命的江夏太守(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与孙氏控制的扬州为邻,故成为孙氏长期攻击的目标。建安四年(199年)底,孙策破刘勋后,率兵攻黄祖于沙羡(今武昌西金口),斩两万余人。 建安八年,孙权又大破黄祖水军,但就在攻城将破时,因后方发生山越叛乱,被迫撤兵。建安十二年,孙权再征黄祖,掠走了大批人口。明年春,孙权复率大军西征,先败其水军,急攻破城,黄祖在逃亡中被杀,孙权“虏其男女数万口”。"至此,孙氏势力达到了长江中游。 |
待更~ |
第四节 赤壁之战与三国局面的形成 一、赤壁之战 荆州为长江中游重镇。荆州牧刘表,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鱼台)人,是东汉末年士大夫中的著名人物。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觀为孙坚所杀,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屯驻襄阳。荆州所属八郡,“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表和冀州牧韩馥、徐州牧陶谦等一样,只想在境内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同时举办文化教育事业,吸引社会名流,以提高自己的声誉,不愿卷入军阀混战,也不想争城掠地扩大势力范围。如果在和平年代,他们也许不失为比较清 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②《后汉书,刘表传》 |
|
|
非曹军之敌,若能同心协力,也未必没有机会。但荆州兵历来不习军事,缺乏战斗力;刘琮兄弟不合,难以联手抗曹;荆州新失江夏郡于孙权,人心不稳;刘备已成为潜在的危险势力。在此局面下,刘琮谋士蒯越、韩嵩等,积极怂恿刘琮主动投降曹操。他们的理由是: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拒之不顺;以荆楚一州之地与已得大半个中国的曹军抗衡,毫无取胜机会;若依靠刘备,即使取胜,事后也必被刘备吞并,与其以后投降刘备,还不如先降有王师名义的曹操。刘琮懦弱而无主见,且有兄长争位的压力,所以听从了谋士们的建议,主动向曹操请降。 因刘琮向曹操接洽投降事宜都是秘密进行的,屯驻樊城的刘备对此一无所知。曹军至宛,刘备才听到刘琮出降的消息。刘备虽有一定实力,若没有荆州八郡做靠山,绝不是曹军的对手,况且刘备多次为曹操手下败将,心怀畏惧,故闻讯即刻南撤。至襄阳,诸葛亮建议乘机吞并刘琮,但刘备早就失去了抵御曹军的信心,推说刘表于己有恩不忍袭其子,主张继续南撤占领江陵。荆州即 将成为战场,荆州百姓包括刘琮的军队都纷纷南逃。虽在逃跑途中,刘备仍然 不忘收拾民心,扩充实力,沿途大量收容逃亡人口,及至当阳,已有“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但是,这众多的人口不过是欲借军队保护而逃亡的百姓,并非战士。 众多的非战斗人员和财物像沉重的包袱,使刘备的撤退艰难而缓 慢,日行不过十余里。有人提醒刘备:“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答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②对如何抵御曹军仍毫无打算。为在前方尽快找到一个立足点,刘备派关羽带领部分军队乘船赶往江陵,自率大队殿后。 刘琮既降,曹军未遇任何抵抗就到达襄阳。闻刘备南逃,曹操也深知江陵为战略要地,且有不少财富,若被刘备占据,必将增加进军江南的阻力。曹操 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得知刘备行军缓慢,亲率五千精骑,日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这时的刘备如惊弓之鸟,根本不敢与曹军交锋,也顾不得家属,只带数十骑仓惶逃窜。幸亏赵云怀抱刘禅,张飞率二十余骑在长坂桥截击曹军,延缓了一段时间,刘备的妻、子才免于再次被俘,但全部人员、辎重均成为曹军的战利品。 刘备抄近路斜赴汉津,追上关羽水军,渡过沔水,遇到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的万余军队,一同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不久,又撤到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 消灭黄祖,孙权本应该大举进攻荆州,既闻曹操南征,故未敢行动。值刘表病死,鲁肃建议以吊唁的名义亲自到荆州察看形势:若刘琮与刘备不合,可以赶在曹军之前分别击破他们,一举平定荆州;若双方和睦,则应与其联合共拒曹操。但刘琮主动出降,刘备仓惶逃窜,使曹操轻取荆州,完全出乎鲁肃意料之外。鲁肃至江陵,已得知刘琮投降;至当阳长坂,与南逃中的刘备相遇,便随同南撤。当时的刘备已完全绝望,准备远投苍梧(今广西梧州)太守吴巨。 鲁肃劝其与孙权结成联盟,凭借长江共拒曹操。诸葛亮也反对继续南窜,建议亲自去向孙权求救,以解燃眉之急。刘备虽仍感没有希望,也只好勉强答应暂留樊口等待消息。 诸葛亮随鲁肃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向他分析形势:若刘备被曹操消灭,曹操完全控制荆州,则江东危在旦夕;要避免战火烧到江东,只有与刘备联合共拒曹操,使曹军不能过江。他又指出,曹军经过长途跋涉,远来疲敝,近日又日夜兼程,已是强弩之末;曹军都是北方人,善长步骑但不习水战,在河道纵横的长江流域已是弃长就短,而刚收降的荆州兵又必不肯出力死 战。现在,刘备尚有万余人,刘琦也有万余人,若孙权能出动强兵猛将,采取联 合行动,必可战胜曹军。诸葛亮的分析很有说服力,鲁肃也赞同这种观点,孙权答应出兵。 曹操轻取荆州,占领江陵,对江东已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他希望利用声势 取得与荆州相同的效果,迫使孙权主动投降,一举统一江东。曹操给孙权写了 |
只全部烧光。并延及岸上军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周瑜率联军随之赶到,曹军在一片混乱中,被烧死、淹死、杀死、马踩死者不计其数,加上瘟疫流行,曹军死亡大半。曹操率残部落荒而逃。孙、刘联军乘胜追击,直至南郡。 曹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率余部退回北方。翌年,周瑜赶走曹仁,控制江陵,重新堵住了被曹操一度打开的江南大门。曹军退守襄、樊一带。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约五万人的兵力打败了曹操近二十万大军,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著名战例。曹操顺利统一了北方,又轻易控制荆州,自恃人多势盛,滋生了骄傲情绪,对客观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没有充分估计到,更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形势突变的情况下又惊慌失揩,故一败涂地。刘备已身陷绝境,孙权也面临灭顶之灾,他们只有拼死抵抗才有生路, 故能同心协力。诸葛亮、周瑜等人在大敌压境面前能保持冷静头脑,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取得战争的辉煌胜利。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一举平定江南的幻梦破灭,被迫退回北方。孙权对江东的控制更加巩固,长江真正成为天然屏障。刘备虽然只得到了荆州的一部分,由于共同拒曹的需要,孙权也不急于消灭刘备,给刘备势力向西南发展提 供了机会和条件。曹操虽然仍不断向江南发动攻势,但在孙、刘联合抵御面前,都没有奏效。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分立局面的基础。 二、三国局面的形成 赤壁战后,曹操认识到一时难破孙、刘联盟,便把战略重心转移到巩固后方和平定关西军阀方面。韩遂、马腾退回凉州后,仍是相互攻伐。曹操忙于平定北方,无暇顾及他们,为防备其骚扰后方,派钟繇镇守潼关,把关西让给他们混战。建安七年(202年),马腾受征做了曹操的朝官,其子马超曾率部协助曹 ①《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
操平定高幹,关中地区没有给曹操造成重大后顾之忧。赤壁战后,曹操在长江中游突破的计划落空,便企图首先击破占据汉中的张鲁,进而吞并刘璋,造成顺江东下之势。进攻汉中,必须经过关中,曹操不放心马超、韩遂,决定先消灭他们。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曹操命钟繇率大将夏侯渊等由洛阳向关中推进,声称进讨张鲁。马超、韩遂也知道曹军意在先取关中,便联合关中各路军阀,集结十万大军,屯驻潼关,拦阻曹军,形成对峙之势。同年秋,曹操亲临前线,派徐晃率四千人从坂蒲(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渡过黄河,在河西建立阵地,对关西军阀形成夹攻之势。马超等被迫放弃潼关,退到渭水南岸。曹军随后追至。在战斗中,曹操利用关西各路军阀相互猜疑的弱点,离间马超、韩遂,将他们分别击败。韩遂在逃亡中被杀。马超退至陇上,曾一度攻杀曹操所置凉州刺史韦康,但不久被部下击败,投奔张鲁,后来成为刘备的一员大将。 同时,曹操派夏侯渊攻杀了割据抱罕(今甘肃临夏)三十年的“河首平汉王”宋建。关中、陇右(今陕西、甘肃及青海部分地区)全被曹操控制,从而打开了进攻益州的通道。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要进攻益州,必须先取得汉中。建安二十年(215 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征讨张鲁。张鲁素无战备。曹军在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一举击败张鲁弟张卫,打开了进入汉中的门户。张鲁放弃南郑,退到巴中。曹军随后掩至,年底张鲁投降。曹操取得了汉中。但不久即被刘备夺去,曹操从汉中进攻益州的计划又落了空。 曹操乌林大营被烧之后,率残部沿长江北岸的华容道西撤,周瑜和刘备各率所部一路追赶,直至江陵城下。曹操既担心孙权乘胜出兵合肥,更担心中原地区有人乘机发动叛乱,威胁许都,故留曹仁守江陵,自己率主力退回北方。 周瑜屯兵江中,隔江与曹仁对峙。这时,荆州所属江南各郡实际上处于无主状 态:刘琮已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曹军北撤,孙权尚无暇顾及。刘备看到并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向周瑜建议:自己可以和周瑜部将甘宁越江陵西进夷陵, |
做出两面夹攻之势,牵制曹仁。周瑜大概没有往其他方面考虑,就同意了刘备的建议。甘宁很快占领了夷陵,但刘备没有参战,而是率部渡过长江,去收复江南诸郡。不久,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县)、零陵(今属湖南)四郡相继投降刘备;刘备从此占据荆州半部。既据四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的实力大大增强。 周瑜打败曹仁占领江陵后,承认既成事实,将南郡所属江南二县也明确划归刘备。刘备即屯兵油江口,改名公安,由此军威大振。曹军北撤后,投降曹操的原刘琮的军队这时也转投刘备, 有两万多人,再加上刘琦所部,刘备此时可控制的军队已有数万。为安抚刘表旧部,刘备让刘琦出任荆州刺史,而实权则控制在自己手里。 这时,孙权已确立了联刘拒曹的方针,为表示友好,主动提出与刘备联姻。刘备乘与其妹完婚之际,以兵多地小为由,向孙权提出借荆州的要求,实际上是想赶走驻扎江陵的周瑜。在赤壁战后,周瑜主张独挡曹操,建议孙权乘刘备羽翼未丰,借完婚之机将其软禁,调关羽、张飞等各置一方,使其成为孙权的实际部属,以免刘备这个“终非池中物”的人物将来成为威胁。吕范也劝孙权不要把刘备放回荆州。但鲁肃认为,以江东之地抗拒曹操是不现实的,且孙权在荆州的威信远不如刘备,所以应该答应刘备的要求,“以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孙权听从了鲁肃的意见,调出周瑜,将南郡借给刘备。 至此,刘备占有了荆州大部。刘琦死后,刘备出任荆州牧。在其后一段时间里,刘备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随着刘备势力的急剧扩大,孙权也开始担心。因此,在甘宁建议下,孙权提出与刘备共征益州,意在试探刘备的动向。刘备谋士孙观认为:共同伐蜀未必能胜,却有被孙权乘机吞并的危险,不如表面同意征伐,而以“新据诸郡”为由,拒绝出兵。孙、刘联盟由此出现裂痕。 中平五年(188年),刘焉出任益州牧,乘天下大乱之机,没有参与讨伐董 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卓及其以后的军阀混战,而是积极扩张势力,“保州自守”,割据益州。不久,便制造了与皇帝同等规格的车舆,做起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兴平元年(194年),刘焉病死,其子刘璋袭职。张鲁在汉中地区发展“五斗米道”,曾得到刘焉的支持。张鲁与刘璋不和,遂割据汉中,与刘璋分立。 曹操平定关陇,大有直捣汉中之势。刘璋意识到若汉中破,益州必危,便听从谋士张松的建议,请刘备入蜀助灭张鲁,共拒曹操于汉中。刘璋派法正带四千兵及丰厚礼品到荆州邀请刘备。法正早已不满于刘璋的阔弱,因乘机投靠刘备,并建议借此机会吞并益州。“跨有荆、益”是刘备的既定方针,自然不肯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遂欣然允诺。 诸葛亮和关羽留下镇守荆州,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人蜀。刘璋对刘备的到来极表欢迎,拨给他一部分军队,又把白水部让给刘备统辖,并供给刘备粮草等军需物资。刘备既有军队,又有军需来 源,却并不急于征汉中,只在刘璋的地盘上继续发展。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攻击孙权,孙权请刘备相助。刘备借口东方事急,要刘璋再拨出一万军队及相应的军需。刘璋对刘备迟迟不进攻汉中深为不满,更为其扩张实力感到不安,便只拨兵四千,不予粮草,企图以此限制刘备。而刘备在广泛拉拢益州豪强地主的同时,已通过法正笼略了一批刘璋的部属。这时,刘璋谋士张松写信给刘备,建议乘机袭取刘璋,吞并益州。刘璋得知其中真象,立即杀死张松,通知各地驻军堵截刘备。刘备首先动手,杀掉白水部将领杨怀而并其军,并派黄忠攻击刘璋。刘璋败退绵竹。刘备的军队攻破益州许多郡县,诸葛亮也率部溯江而上,很快控制了刘璋的地盘。经过一年的征战,刘璋在成都被迫出降。 刘焉父子据蜀二十余年,虽没有多少治蜀政绩,但由于采取封闭性割据,益州受战争破坏较少,且关陇地区有大量人口逃人益州。与其他地区相比,益州可谓“殷盛丰乐”。刘备为取得天府之国这块沃土异常兴奋,进入成都后, ①《后汉书,刘焉传》 |
“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刘备自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军师,法正为主要谋士,许靖、糜竺、简雍等为幕僚,关羽、张飞、马超 等为大将,建立起完整的领导核心,遍置郡县守令,完善统治机构。从此,刘备以益州为根据地开始雄心勃勃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当刘备占据益州的时候,曹操已取得关中,并抢先攻取汉中。汉中是益州的北部屏障,刘备势在必争。他首先夺取三巴(巴郡、巴东、巴中),占据了前沿阵地,接着把张邰赶到南郑。而其时曹操只留夏侯渊守汉中,自率大军撤回。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向曹军发动攻势,没有奏效。翌年,刘备派黄忠占领定军山(今勉县东南),控制了有利地形。夏侯渊出兵争夺,被黄忠部将击杀。这时,曹操在长江下游有孙权进攻合肥的威胁,中游有关羽对襄樊一带的攻势,不愿把主力长期胶着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汉中战场。故曹操虽亲率大军在长安,却没有再去争夺汉中,而是把汉中的军队接应出来,撤到关中。汉中终被刘备控制。夺取汉中后,本可进图关中,逐鹿中原,但荆州失守,实力削弱,只得停顿下来。 赤壁战后,孙权和刘备在荆州取得暂时妥协,而后着手统一岭南,巩固江东。东汉末年,地处岭南的交州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刺史朱符统治残暴,被当地人民杀死。交趾太守士燮与自己的三个兄弟分领交趾、合浦、九真、南海四郡,控制大半交州。朝廷曾委任张津为交州刺史,不久又被杀死。其后刘表又以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吴巨驱逐赖恭,割据苍梧。建安十五年 (210年),孙权派步陟为交州刺史,吳巨不服,被步陟攻杀。士燮兄弟主动归服。孙权分合浦以北设广州,以交趾南为交州,分置刺史,完成了对南疆的统一。 孙氏自江东起家,赤壁战后,江东受到曹操的威胁,孙权不得不着力巩固 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②《后汉书,杨修传》 |
江东。建安初,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曹操以刘馥继任。刘馥治合肥,广开屯田,招引流民,发展生产,积极准备攻战防守之具,后来成为曹操在长江下游的重要战略基地。赤壁战后,曹操认识到面对联军的防守,在荆州突破长江防线已没有希望,便由中间突破改为两头出击。 西取关中,经汉中攻益州,进可威胁整个长江中下游;东取道合肥,可直捣孙权腹地。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亲临合肥,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组织和训练水军,做大举进攻江南的准备工作。孙权觉察到曹操的战略意图,也于建安十六年把都城由武昌迁到秣陵,翌年建石头城,改名建业,作濡须坞。孙、曹的攻防重心由荆州转移到扬州。 建安十八年,曹操进驻濡须口,了解到孙权防守严密,没有发动攻势。为避免遭孙权军队的袭击,曹操欲迫使江、淮间人民北迁,导致庐江十余万户渡江南逃,合肥南仅存一皖城。十九年,孙权攻破皖城,以吕蒙为庐江太守,扩大了在江北的据点。明年,孙权由皖城攻合肥,被曹军击退。曹操感到孙权在江北的力量已形成严重威胁,便在建安二十一年派大军把孙权的军队全部赶回江南。孙权仍扼守长江,与曹操对峙。 孙权既统一岭南,又巩固了江东基地,遂将注意力转向荆州。其间刘备已夺取益州,孙权开始公开讨还荆州。刘备没有理由拒绝,便借口“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孙权也知道刘备无意归还,便自己设置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长吏,但都被关羽驱逐。孙权派吕蒙发动突然袭击,用武力夺取三郡,同时派鲁肃率部屯巴丘(山名,在今湖南岳阳),与关羽对峙,孙权也亲临前线。 以荆州与江东相抗,显然蜀军力量薄弱。刘备得知荆州吃紧,急忙率军赶赴公安。孙、刘大战一触即发。值曹操攻破汉中,益州危急,刘备急于还蜀;孙权也不愿让曹操控制益州,双方遂又在共同拒曹的前提下达成暂时妥协:以湘水为界,东属孙权,西属刘备。孙权没有继续进攻,以便让刘备去全力对付曹操。 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江东。建安初,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曹操以刘馥继任。 刘馥治合肥,广开屯田,招引流民,发展生产,积极准备攻战防守之具,后来成为曹操在长江下游的重要战略基地。 赤壁战后,曹操认识到面对联军的防守,在荆州突破长江防线已没有希望,便由中间突破改为两头出击。西取关中,经汉中攻益州,进可威胁整个长江中下游;东取道合肥,可直捣孙权腹地。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亲临合肥,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组织和训练水军,做大举进攻江南的准备工作。孙权觉察到曹操的战略意图,也于建安十六年把都城由武昌迁到秣陵,翌年建石头城,改名建业,作濡须坞。孙、曹的攻防重心由荆州转移到扬州。 建安十八年,曹操进驻濡须口,了解到孙权防守严密,没有发动攻势。为避免遭孙权军队的袭击,曹操欲迫使江、淮间人民北迁,导致庐江十余万户渡江南逃,合肥南仅存一皖城。十九年,孙权攻破皖城,以吕蒙为庐江太守,扩大了在江北的据点。明年,孙权由皖城攻合肥,被曹军击退。曹操感到孙权在江北的力量已形成严重威胁,便在建安二十一年派大军把孙权的军队全部赶回江南。孙权仍扼守长江,与曹操对峙。 孙权既统一岭南,又巩固了江东基地,遂将注意力转向荆州。其间刘备已夺取益州,孙权开始公开讨还荆州。刘备没有理由拒绝,便借口“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孙权也知道刘备无意归还,便自己设置了长沙、桂阳、零陵 三郡长吏,但都被关羽驱逐。孙权派吕蒙发动突然袭击,用武力夺取三郡,同时派鲁肃率部屯巴丘(山名,在今湖南岳阳),与关羽对峙,孙权也亲临前线。 以荆州与江东相抗,显然蜀军力量薄弱。刘备得知荆州吃紧,急忙率军赶赴公安。孙、刘大战一触即发。值曹操攻破汉中,益州危急,刘备急于还蜀;孙权也不愿让曹操控制益州,双方遂又在共同拒曹的前提下达成暂时妥协:以湘水为界,东属孙权,西属刘备。孙权没有继续进攻,以便让刘备去全力对付曹操。 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待更~ |
第八章 秦汉社会生活 (公元前221年- 前202年) 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汉时期,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呈现丰富的、多元化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由若千因素决定的。一是地域的因素。在帝国的广袤版图中,南北异俗是很正常的事。二是民族的因素。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三苗、百越、匈奴及西域诸国等,他们仍固守着本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三是阶级和阶层的因素,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以及传统礼制的约束,各阶级、阶层的生活状况,亦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在传世文献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风俗通义》等书中皆有所反映。二十世纪以来的地下考古发现所提供的新材料又丰富了我们的认识。据此按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等内容依此表述如下。 第一节 饮 食 吕思勉先生说:“汉人饮食,渐较古代为奢,而视后世则犹俭。”“这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而引起的消费方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缓慢而渐进的。 ①吕思勉:《秦汉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71页。 |
一、主食 粮食仍然是秦汉人的主食。粮食的主要种类,根据西汉后期《氾胜之书》的记载,有禾、黍、大麦、小麦、稻、大豆、小豆、麻、稗等。自先秦直到秦代,北方人民的主食均以粟为主。秦穆公时,晋国大早,向秦借粮,秦“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当时出差官员的口粮,亦以粟为主。如《传食律》: “不更以下到谋人,牌米一斗 宦奄如不更。” “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及卜、史、司御、寺、府,粝米 一斗”。⑦ 根据《仓律》,上述简文的粹米、粝米都是粟加工而成的半成品,如: “[粟]石六斗大半斗,春之为粝米一石。”④ “为粟廿斗,春为米十斗。 粹者,以十斗为石。 ”⑤ 即便是主食,官民之间,官吏各个级别之间,都是不一样的。根据秦的 《传食律》,秦的伙食共分为三等:官大夫(六级爵)到大夫(五级爵)为一级, 供应标准比较高,属于上等伙食;不更(四级爵)到谋人(三级爵)为一级,供应 标准一般,属于中等伙食;上造(二级爵)以下包括卜、史、司御、寺(侍)、府等 在内为一级,供应标准比较低,属于下等伙食,但仍供应“粝米一斗,有菜羹, 盐廿二分升二。”下等伙食,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当时普通民众的饮食水平, 而上等伙食和中等伙食,则可以看成官吏和富人的饮食水平。至于皇室和高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点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02页。 ③同上书,第103页 ④《睡虎地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44页。 ⑤同上书,第45页。 ⑥《睡虎地秦墓付筒》。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03页 -528- |
级官吏、人民中的特困者,则又另当别论了。 水稻在秦代已有大面积的种植了。如秦仓律规定: “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 法律是现实的反映,正因为水稻有大面积的种植,所以国家才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每亩用种量的标准。不过,水稻的更大面积的种植,是从汉代开始的。按司马迁的说法,在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流域,那里的人民以“饭稻羹鱼”著称。现在稻科的三大品种粳、籼、糯,汉代都已存在。到了《犯胜之书》成书的年代,水稻种植已越过了淮河,在黄河流域大规模推广。因为该书专辟章目,介绍水稻的种植方法。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一56年),张堪在“狐奴(今北京顺义)开稻田八千余顷。”2是北京地区种稻的最早记载。而北京、河南、河北、陕西、苏北等地均有汉代稻谷的遗存。说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稻米已 进人秦汉人民的主食行列。 秦汉间主食的另一变化是北方人民吃的麦面更多了。春秋战国时代,麦类作物的种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时代向黄河上游、关中地区推广。《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上书说:“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建议武帝令大司农“使关中益种宿麦,令毋后时。”其后,轻车都尉汜胜之又“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东汉安帝时“诏长吏 案行在所,皆令种宿麦蔬食,各尽地力。”表明小麦种植区域的进一步扩大。 除了稻、麦、粟之外,当时人们也广泛种植黍、菽及薯类等作物,这说明当 时的主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从收成的原粮变为食用的口粮,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从《秦律》看,当 时对粮食加工的比率,国家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如: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43页, ②《后汉书。张堪传息 ③《晋书,食货志》晋元帝大(太)兴元年诏。 ④《后汉书。安帝纪》 -529- |
“为粟廿斗,春为米十斗;十斗粲,毁(段)米六斗大半斗。麦十 斗,为麴三斗。叔(菽)、苍、麻十五斗为一石。 ” 从加工粮食的工具看,在我国农村至今仍可见到的杵臼、踏碓、风车、石转磨,在汉墓中屡有发现。大致说来,磨、碓等加工工具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而在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谷物脱壳仍然只用杵春。 汉代的普通人民,无论是食用粟、麦还是稻,大都做成饭和粥。这样可以增加谷物的利用率,而且加工简单方便,且能充分地吸收营养。已佚的谢承 《后汉书》说:“左雄为冀州刺史,常食干饭;司马苞为太尉,常食漉饭;李固为太尉,常食麦饭。”这是作为官吏清俭的节操来记载的,说明吃饭,是当时普通人民的日常饮食。 麦饭蒸熟后曝干,可作干粮,称为糗精。《汉书.李广传》说兵士所食格。其状如粗砂,便是指的这种干饭。干饭可以干嚼,又可以泡软吃,有利于行军装备。 大概当时的下层人民,如行商或出门在外,也要吃这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千粮。 除了饭以外,饼也是秦汉人民食用的主要品种。饼是所有面食的统称。各种饼的区别,往往由其加工方法或附加原料来确定。如馒头和包子叫蒸饼,面条和面片称为汤饼,火烤的大饼叫烧饼和炉饼等。 在汉代饼类食品中,还有一种由西域传来的胡饼,即今日烧饼。因其制作之法来白西域,故名。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胡人不断内迁,西域的生活习惯诸如食胡饼之俗也传人中土。汉末赵岐避难,逃之河间,又转诣北海,常于市中贩胡饼。可见胡饼已普及到市井百姓之中。 二、肉食和鱼类、果蔬 先秦时代,普通人民只有在过年过节、婚丧大事时才能吃上肉食。随着畜牧业的进步,到秦汉时代,普通人民在平时也能吃上肉了。《盐铁论。散不足 ①《睡虎地秦基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45页。 -530- |
篇》日:“古者燔黍食稗,而烨腿以相饷。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 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昏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骰旅重迭,燔炙满案。” 秦代人的肉食以牛、羊、猪、狗等为主。据《史记.货殖列传》所载,秦代都城咸阳即设有酱肉店、千肉店。说明肉类制品已经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中出现了。对于普通人民来讲,吃肉已不是特殊日子的特殊享受了。秦代的下层人民,还喜欢吃狗肉。大概狗不像牛、羊、豕那样是祭祀用品,不登大雅之堂,所以相对便宜,为此还出现了专门以屠狗为业的人。如刺客荆轲,“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追随刘邦起兵反秦的樊哙,早年曾“以屠狗 为事。” 汉人的肉食,仍以牛、羊、猪、狗为主。汉人沿袭周礼,以牛、羊、豕(猪)为 三牲,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称为“太牢”,如果只用牛羊叫“少牢”。而普通人民的肉食,则无此规矩。如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焦羔,斗酒自劳。”说明吃肉对普通人民来讲,是犒劳、娱乐自己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肉食者”已不限于贵族官僚这些上层人物了。 关于肉类的加工方式,有炙,即将兽肉去毛,用竹签(或铁签)贯穿成串,悬于火上烧烤;有炮,是将兽类不去毛、裹泥,放在火上烧烤;有脯,即作成干肉食用;还有蒸、煎、炸、熬等方法,与现代中国人的食用方法已完全一样了。至于史书中常提到的羹,就是肉汤。 而鱼的食用,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在沿海及河湖港汊密布的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载:上谷至辽东“有鱼盐枣粟之饶”;“齐带山海...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 ①《史记。刺客列传》 ②《史记。樊哙列传》 ③《汉书。杨恽传》 -531- |
蛤,不待贾而足”秦汉时期食用的水产品种类繁多。《急就篇》所列的水产品有鲤、鲋、蟹、鲜、鲍、鲐、虾。鲤鱼是当时食用最普遍的鱼类。汉代养鱼业也十分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说“水居千石鱼陂”,收人可与千户侯等。张守节《正义》“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从汉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可知,南方已出现了稻田养鱼的方式。 在鱼类产品的烹制方面,秦汉时期主要以蒸煮为主。如当时的名菜“五侯鲭”,就是一种名贵的鱼汤。杨慎《异鱼图赞》卷三说:“江有青鱼,其色正青,泔以为酢,日‘五侯鲭’。” 秦汉时期果类品种繁多,除已见于先秦文献的梨、栗、枣、杏、柿、李、桃、橘、橙、柑等品种外,还从域外及周边地区传入了新的品种,如葡萄、龙服、胡桃、枇杷、杨梅、荔枝、槟榔、橄榄等。《盐铁论*未通篇》说,汉武帝统一岭南,以其地为园圃,橘柚被大量运到中原。《汉书。地理志下》载,汉皇朝在南海郡设有圃羞官,在交趾赢喽有羞官,在巴郡朐忍设有桔官,它们负责向宫廷进贡当地果品。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果树品种,如安邑之枣,燕秦之栗,真定之梨,岭南之荔枝等,并开始大面积种植。 秦汉时期人民食用的蔬菜品种有:葵、韭、葱、姜、芸、蒜、荠、芥等。考古发现了黄瓜”和蕹菜"的种子。 在秦汉人民的饮食习惯中,绿叶蔬菜和葱蒜类是主要的品种。由于地域的差异,南北人的习惯也不同。如水生类蔬菜以及竹笋等多产于江南,为当地人民所喜好。消费者的口味也决定了蔬菜的种植:“夫凡人之为园,植其所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西一号幕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9 期、 ②扬州博物馆;《扬州西汉“妄莫书”木椁墓》《文物》1980年第12期。 -532- |
焉。好甘者植乎荠,好苦者植乎茶”,“好辛者植乎蓼”。“同时,蔬菜种植也成为一个迅速致富的产业,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种千亩蔬菜(如姜、荠、韭等),即可富比千户侯。 在汉人的饮食中,还应该提到豆腐。在先秦,豆类(菽)是作为主食食用的。到了汉代豆类已从主食演变为如蔬菜一样的副食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豆腐》条称:“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豆腐在改变人类饮食结构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 |
待更~ |
三、饮料 秦汉时期人民享用的饮料主要有茶、酒、果汁和乳制品。 茶在古籍中又被称作茶、茗等。中国人饮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唐代陆羽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晏子春秋》记载了晏婴为齐国相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茶而已。”说明至迟春秋时期,茶已经成为重要的饮料了。 关于汉代人民饮茶的记载见于西汉中期王褒制定的《僮约》, 王褒规定僮(即家奴)有“烹茶尽具”和“买茶”的任务。《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有茶陵。师古日:“茶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茶陵因产茶而得名。《华阳国志》载巴郡出产“香茗”,什邡县“山出好茶”。从这些记载看,巴蜀和江南 地区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与当代茶叶种植的区域大致相当。三国时东吴大臣韦曜不能饮酒,孙皓“密赐茶殚以当酒”。“《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华佗 《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说明当时茶已成为“久食”的日常饮料了。晋初学者陆机说三国时蜀人和吴人煎茶时与花椒叶一同煮,以增加香味,大概汉 代就有这种习惯了。 ①《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曹植《籍田赋》 ②《三国志,吴书,韦曜传》。 ③《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陆机《毛诗疏义》 |
我国人民饮酒的历史也很悠久。商纣因作“酒池肉林”而亡国,引起周初统治者的警觉,为此作《酒诰》,以殷为鉴。这种历史的传统延续到秦汉。秦《田律》规定: “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 有罪。” “居田舍者”肯定是普通人民,农业劳动者。私自酿酒以至于国家要颁布法律来禁止,说明当时酿酒、饮酒之风非常盛行。正因为饮酒风气的盛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书有“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稻酒十一石”题字的陶缸,是当时众多酒类的实物证据。按照酿酒所用原粮和品味分成不同级别,说明当时酒的消费呈现了多元化状态。 关于官僚和贵族,他们将饮酒取乐作为“嘉会之好”。据《汉官》和《北堂书钞》等古籍记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郡臣,“杂会万人以上”, 场面极为壮观。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贮酒器,可容40斛酒。《史记,曹相国世家》载:曹参任丞相,“日夜饮醇酒.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闻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后汉书.马武传》载,“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 汉代无名氏的一首乐府古辞《古歌》 云:“东厨具肴膳,椎牛烹猪羊。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朱火飚烟雾,博山吐微香。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这是贵族官 僚文人士大夫的饮酒场面,并伴以投壶、下棋等娱乐。也有借饮酒以愤世疾俗者,如乐府《今日良宵会》:“今日良宵会.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兴。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路,辘轲长苦辛。”即感叹之余,恨时不我予。至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急切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30页。 ②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发掘队:《满城汉墓发掘纪要}《考古》1972年第1期。 |
非常人所能及。 而对于普通人民来讲,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则是开怀畅饮的大好时机。即所谓“宾昏酒食,接连成因”;“因人之丧,以求酒肉”;“舍中有客, 提壶行酤”;“论道饮燕,流川浮觞”。汉代民间还有“乡饮”的仪式。同时,每 年三月,在学校祭祀周公和孔子时,也要举行盛大的酒会。教师学生皆可开怀畅饮。用《汉书。食货志》的话说:“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除了上述礼仪性的场合外,秦汉时代买卖成交也要饮酒庆贺。如《居延汉简考释》卷二: “口直长乐里受奴田卅五亩,贾钱九百。钱毕已,丈田即不足, 计亩还钱。商人淳于次、孺王兄郑少卿沽酒商二斗,皆饮之。” “神爵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广汉县二十郑里男子节宽惠布袍一, 陵胡燧长张仲孙用,贾钱千三百,不在正月口口口至口口口口口正月书符用钱十。时在旁候史张子卿,戍卒杜忠知卷,约沽旁二斗。” 酒在汉代还被用来作为施行仁政的工具。《汉书,文帝纪》记载,帝即 位,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苏林日:“男赐爵,女子赐牛酒。”师古日:“赐爵者,一家之长得之也。女子,谓赐爵者之妻也。率百户共得牛若千头,酒若干石,无定数也。” 除了用于祭祀、宴饮和赏赐以外,酒还用以治病和随葬等。早在汉代以前,人们就已了解到酒的医疗功能,汉代人则把酒称为“百药之长”。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就记载了利用药物 配合酒曲制作各种药酒的方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和华佗的 《中藏经》,用酒治病的记载也很多。长沙马王堆汉墓同时出土了大量酒器,还有白酒、米酒、温酒、肋酒各2坛,共8坛。“说明酒在汉代还被用来作为贵 族官僚的随葬品了。 ①《长沙马王堆汉墓》上集,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
至于乳制品,在匈奴等游牧民族,是作为主要的饮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酪就是用牛羊乳制成的饮料。这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渐渐影响了中原。汉代太仆官下专置桐马令,负责生产乳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桐马。”应劭注:“主乳马,取其汁,捐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民间也有乳酪销售。杨恽曾“养羊酤酪,以供伏腊之 费。”四人们也渐渐认识到乳品的营养价值。马王堆医书《十问》:“饮走兽泉英,可以却老复壮。”帛书整理小组认为“走兽泉英”就是指的牛羊乳。 汉代果汁类饮料有梅浆、柘浆(甘蔗汁)、桃滥水等。郑玄注《礼记,内则》日:意,“梅浆也”。《汉书。郊祀志》著录的《郊祀歌》有“奉尊柘浆析朝 醒”之语。 四、食器 秦汉时期的食器主要有箸、勺、碗、盘、钵、盆、尊、案等。 箸在先秦时期称“椟”或“笑”,就是现代的筷子。《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对刘邦说:“臣请借箸为大王筹之。”即借用筷子作为筹算的工具。《汉书.周亚夫传》载,汉景帝请周亚夫进餐,未置箸,周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箸有木质、竹质、铜质之分。广州先烈路汉墓曾发现铜箸,湖北云梦大坟头汉慕中发现盛箸的箸第。在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中有持箸进餐的画面。 秦汉人饮食时除了用箸夹菜外,还用匕割肉。刘备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失匕箸”,说明当时人进餐时匕与箸是放在一起的。 碗、盘、钵、盆是用来盛食品的工具,既有陶制品,又有漆制品或玉制品等。前者多供平民使用,后者为贵族和富人使用。 ①《汉书,西城传下》 ②《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汉官仪》 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
秦汉时人用来饮水、饮酒的器具主要是杯,又称耳杯,得名于杯上有耳形把手。耳杯的大小不一,小耳杯的长径约在11厘米左右,中等的为14厘米左右,超过15厘米的则为大杯。秦汉时人的饮器除了杯外,还有卮和尊等,非普通人民能使用,近来在考古中亦有所发现。 秦汉人进餐时一般都席地而坐,所以无足或矮足的食案十分常见,在汉代墓葬中多有发现,类型也很多。就材质分,有木案、漆案、铜案、石案、陶案;就 纹饰分,有素案、彩绘案;就形制分,有长案、圆案、单案、叠案。作为日常生活家具的食案,在近年来汉墓中多有出土,说明当时使用已相当普及。 五、饮食礼俗 《汉书,外戚传》说宣帝许皇后朝皇太后时,“亲奉案上食。”《后汉书,梁鸿传》说:“妻为具食,举案齐眉”。说明奉案、举案是对长者、尊者的一种礼敬行为。如宴饮来宾,则要洒扫庭院,清洗餐具,整理案几,“饰几杖,修樽俎,为宾,非为主也。”魏其侯窦婴欲宴请丞相田扮,与夫人“夜洒扫张具至日”。 宴会前主人要在门前迎接客人。宾客与主人“揖让而升”。 进餐时座位亦有约定之规。家人进餐时夫妻对坐,亦较随便。梁鸿夫妇“举案齐眉”仅是个别例外,所以史书才有所记载。若有来客,则主人与客人对坐。如来宾较多,通常是主人居中,客人分两列就坐。如大规模宴饮(寿 宴、婚宴等),则分堂上、堂下以别贵贱。吕公请客,“令诸大夫日:‘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同而坐位的朝向亦有一定意义。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田蚧做了丞相后,“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以为汉相 ①陈增弼:《论汉代无桌》《文博》1982年第5期 ②《盐铁论,崇礼》 ③《汉书,窦婴传》。 ④《文选》卷四张衡《南都时》 ⑤)《汉书,高帝纪上》 |
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酒是宴会中不可或缺的饮料,有“嘉会之好”“之称。在他人进酒时,不让倒满或不一饮而尽,通常认为是对敬酒人的不尊重。灌夫与田蚧有隙,“夫行酒,至纷,蚧不肯”因,灌夫因此骂坐。由于饮酒是对主人或宾客尊敬的象征,因此在宴会上喝醉是普遍的现象。饮酒量大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酌酒责其后至,盖宽饶日:“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以酒狂自居,何其壮哉。 在秦汉时代,宴饮时男女是可以杂坐的。西汉初年,高祖刘邦行幸回故乡,当地女子与男子一起在皇帝摆设的酒宴上“日乐饮极欢。”国东汉陈留太守夏侯惇在为属下举行的宴会上,也请女宾作陪。女子还可以一个人出门赴宴。如英布爱姬曾一个人去医家赴宴,“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遗,以姬赴医家”。说明在秦汉时代,“男女之大防”尚不如后世严格。 |
待更~ |
|
|
|
|
|
|
待更~ |
|
|
|
|
|
|
|
|
|
|
|
|
|
|
|
|
|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