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第7页] |
作者:耿家强1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0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 宫玉海说,“死而复活”在事情,颛顼与耶稣身上都曾发生过。而据考证,在世界历史上,“死而复活”的著名人物只有颛顼;宗教史上也只有耶稣一人。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么?《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这样记载:“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稣。” 宫先生解释说,“风道北来”是说传教者从北方而来(当指颛顼)。“天乃大水泉”,“天”即“天方”,指西方。上古时中国人的方位称呼是:西方为“天方”(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天方夜谭》里的天方,即是西方),东方为“人方”;北方为“鬼方”;南方为“兽方”。 “泉”指源泉。这两句话说的正是《圣经》中所说的大洪水的故事,是说洪水是从西方发源的。“蛇乃化为鱼”,是指当地居民由蛇图腾转化为美人鱼图腾。“鱼妇”按古音与“以埽”相通,“以埽”即以色列:“鱼妇”也可以看成是美人鱼。我国长江中就有“美人鱼”(《梦溪笔谈》等古书记载),而美人鱼图腾是波兰人(即古籍中的“亳人”)的图腾,犹太人也来自于“亳”,所以很可能也是以美人鱼为图腾的。这句话是说犹太人从东方西迁之后,统一为以色列国,并由蛇图腾转变为美人鱼图腾。最后一句则指颛顼“死而复活”无疑。宫教授说,《大荒西经》记载的地点在现今中国西部更远的地方。 这一段话语言虽简练,但所记述的内容明显是西方也就是中东地区的一段历史。因为“颛顼复活”应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宗教课题,所以很可能当时就已成为人们庆祝的一个盛大节日──复活节。对如此重大的事件,作为上古博物志的《山海经》一书有所记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基督教中的“复活节”则很可能是以此为蓝本。 ◎耶稣并不是基督耶稣教非基督教 据宫玉海介绍,按玛雅历(玛雅人为古中国移民)及《外纪》等中国古籍的记载,黄帝应生于5120年前(公元前3113年),10岁有国(封地),寿命110岁。其子少昊在位84年,应为94岁以上:“颛顼十岁佐少昊”,20岁继帝位,在位78年,享年97岁。 以此来推断,颛顼应生于4946年前,卒于4849年前。也就是说,他生于公元前2948年。宫先生认为,生于西方的颛顼,10岁到东方建立了自己领地,20岁继帝位,30岁又往西方传教。 人们所熟知的耶稣出生日期是公元元年,有人不禁会问:既然耶稣的原型是颛顼,但他为什么与颛顼在时间上相差了近三千年?宫先生解释说,要搞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基督教并非真正的耶稣教。耶稣是创立耶稣教(颛顼教)的人,也就是颛顼;而基督则是一位名叫“叔达”的传教士。后世的基督教是在继承古代耶稣教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形成的。 他说,上古时代,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也是天下教主,当然要负责创立宗教文化、派人传教的工作。据中国古书记载:“舜举十六族”,“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正因为政教合一,所以不能把“总揆百事”(管理行政事物)和“布五教于四方”(到各地进行传教)截然分开。 据记载,高阳氏的“才子”八人中,有一人名叔达(又写作叔得、季达、子都)就曾在世界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宫先生说,他就是“基督”。因为“叔得”之“叔”古读为“基”,“得”也读“督”:“叔得”也就是基督。“子都”的含义是“有德行的美男子”。 他还说,后人可能是为了“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才在修建“九丘”以为崇敬和纪念。在这里已发现了古代留下的七座金字塔(按《山海经》中的记载,应有九座金字塔即“九丘”),其中之一的“叔得之丘”,就是为了纪念叔得(基督)而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名字也来源于基督(叔达),这是印第安人带去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口高七十多米的石像也是为纪念他而建。 另外,西方把基督奉为新教的创始人,并且认为基督是一位“有德行的美男子”,也和中国古代所标榜的“子都”的内容也是一致的。其实在西方,耶稣的存在与否及生卒年也没有搞清。公元一年左右,在宗教革新的浪潮中,耶稣教改为基督教(是为新教)。宫玉海说,为适应世俗需要,宗教改革者在对旧的教义做了大幅度修改的同时,并把2900多年前的往事拉到近前,此举为了抓住人们“事情发生的年代越近就越可信”的心理,“新瓶装旧酒”,重新定义、重新解释了古耶稣教即“颛顼之教”的教义。 ◎扶余──颛顼之领地和归宿 《山海经》中有三处提到颛顼葬于扶余。《大荒北经》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九嫔葬焉。”《海外北经》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海内东经》也说:“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宫玉海认为,上述说法应是比较可信的。他说书中多处提到的“附禺”、“鲋鱼”、“务隅”、“凫余”之山,就在吉林省扶余县境内,其南北皆有松花江(北江为松花江干流,南为第二松花江),北有长春岭,从地形上看就像一条大鱼。他说,这个地名是从记音和记形两方面而来:因为它在松花江的拐弯处,因此叫“附禺”;它的地形像一条鱼,渔猎氏族把它叫“鲋鱼”;鸟氏家族又把它叫“凫余”。 他介绍说,上古时代实行氏族分工负责制,扶余人原是伏羲氏的一个家族,被派到今黑龙江以北作“冬官”,即是“黑龙氏”(黑龙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后来,这个家族不愿意在这个寒冷的地方生活,私自违抗帝命,南迁到扶余县境内的松花江以南地区。为了表示告别冬天,他们过了松花江就把一道山岭命名为“长春岭”,又在其西方修筑了“长春城”居住。由于是“叛逆家族”,后来的扶余人老者仍自称“古之亡(逃亡之意)人也”。这个家族离开后,统治者又把“华渚人”派到了黑龙江流域及北极圈内,即今之赫哲人和爱斯基摩人。 上古时代,伏羲氏定下了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原则“一昭(东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即生于东方者必须封于西方,上一代住南则下一代住北,反之亦然。此举当是为了不断加强中央帝国对世界的了解和管理。直到周代,统治者还遵守这个规矩,如昭王生于东,穆王生于西,是典型的“一昭一穆”。 按照这个规矩,生于西方分颛顼必须到东方来建自己的领地。中国许多史书都说:“颛顼十岁佐少昊”(少昊是黄帝之子,颛顼之伯父),“少昊孺帝颛顼”,就说明颛顼十岁时即有领地。宫玉海说,大约4900多年前,颛顼受命到扶余来建国(领地)。这使得一部分扶余人迁到现在长春市一带,他们把地名带到新址,就是“长春堡”(长春市的前身,以此推断,长春历史已有4900多年了)。 另据《扶余县志》和当地考古资料证实,当地发现了五六千年以上的古墓葬群,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均有文物出土,其中还有黄帝时代的彩陶。但是,由于缺乏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并没有确定出其具体归属。这会不会就是颛顼和扶余人留下的呢? 世界著名神学家、德国的霍尔根。凯斯顿在其《耶稣在印度》一书中坚信:耶稣“复活”之后,经过克什米尔逃到了印度。宫玉海认为,耶稣(颛顼)“复活”后回归东方是可信的,但不是到了印度。因为他“复活”之后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中国。因此《山海经》中所说颛顼葬在扶余(故国),也是完全可能、并有迹可寻的。另有一些古籍记载,颛顼死后葬在“濮阳”,传统观点认为是今河南省的濮阳。宫玉海说,“濮阳”应为“濮水之阳(南)”,也就是将扶余地方。因为扶余的北松花江,在《山海经》中原叫“濮水”(有卜奎地名为证),“濮阳”就是“濮水之阳(南)“。这和《山海经》中的记载也是一致的。 现在基督徒们所普遍过的12月25日“圣诞节”,到底是不是耶稣诞辰之日呢? 宫玉海教授认为,耶稣(颛顼)的诞辰有可能是在12月25日,但更准确地说,“圣诞节”不仅仅是“颛顼之诞”,更应是“众圣之诞”。 至于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圣诞老人”原型,宫玉海也有新说:地处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人,基本是赫哲人(爱斯基摩人,按古音可读“赫哲”)。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代替扶余人为“冬官”的“华渚人”。现在西方学者也认为“圣诞老人”和白雪公主是格陵兰人,而格陵兰人即是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丁令人”。 宫玉海说,这些身为“冬官”者规规矩矩听命于中央帝国,在北极圈地区生活。但按规定,每年冬天他们都要赶着驯鹿拉的车,给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央帝国统治者进贡送礼。后来,因为各种条件所限(强大起来的丹麦、英国人等半路打劫),本该送给中国统治者的礼物截下。后来,这段往事中的格陵兰人逐渐演化成今天专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圣诞老人”。由于年代久远,“圣诞老人”的故事,中国人已经淡忘了。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0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520。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0你一定要开心,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1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耶稣为什么那么伟大?要纪念他? 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在基督宗教中,也称为耶稣基督。基督为意为受膏者,指上帝敷以圣膏而派其降世的救世主,本为尊称,后常与耶稣连称。也有人称他为拿撒勒人耶稣。 耶稣(也称为基督(在教会中意为品为至尊贵者),意思是王、弥赛亚、教会中称为默西亚为救世主之意)2000年前生于以色列。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耶稣在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 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到距离出生地200英里(大约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稣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尽力保持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你并与你同在,彼此相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福音: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稣最受争议的就是他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罗马当局几次审讯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除了自称为上帝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说服以色列南省的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处决。 耶稣残忍地遭到严刑拷打,然后双手被人挂起来,钉在一根水平的木梁(十字架)上。这种行刑方法使得空气无法吸入肺部,三小时以后他就死了。然而,有500多人却见证说,他三天以后从死里复活了,而且此后的40天里在以色列的南北两省走动。很多人认为这就足以证明耶稣自称为上帝是真实的。后来,耶稣返回了自己不久前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见证人说他从那里离开了地球,升到天上去了。 因为这些神奇的事件,跟随耶稣的人数大大增加了。根据史料记载,仅仅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耶路撒冷城一天之内就增添了大约3000跟随者。宗教领袖执意镇压跟随耶稣的人,但他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宁愿去死也不肯否认耶稣就是真神的信仰。 不到100年的时间,罗马全境(小亚细亚、欧洲)到处都有人跟随了耶稣。公元325年,跟随耶稣的信仰(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确立为合法宗教。公元391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宗教为帝国的国教。 500年以后,希腊境内希腊诸神的庙宇也都改造成了教会,成为跟随耶稣的人聚会的场所。虽然耶稣传讲的部分信息在宗教机构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人错误地传播,但耶稣的原话以及他的生命本身仍然万古长存。 古兰经称为尔萨,是伊斯兰教六大先知之一,被称为“真主的灵气”,仅次于至圣先知、封印使者穆罕默德,承认他肉身升天,但不认为他是真主的独生子,也不认为他曾经死而复活;新约圣经称为基督,是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和上帝。 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创始人。其称号基督为希伯来文弥赛亚(意为受膏者,原指上帝派来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之希腊文译音。根据《新约》四福音书的记载,耶稣是上帝之子,由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感孕,生于伯利恒城客店的马厩之中。耶稣成年后从施洗约翰受洗,并经受了40天的考验,后开始在犹太各地和巴勒斯坦的加利利传教。他率领其12个门徒一方面宣传天国将临、悔改得救的福音,一方面治病救人,扶危助困。其教义宣扬“爱上帝爱邻人”、“爱人如己”,并抨击了当时的当权者和犹太教的某些戒规,因而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忌恨。在逾越节前夕,被其门徒之一犹大所出卖,以“诱惑国民”和“僭称犹太人之王”的罪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日复活,并显现于众门徒中,第40日升天。关于耶稣其人的历史性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历史实证主义者力图剔除早期教会传说的信仰成分,要求返回有关耶稣的原始事实。而许多神学家如利奇尔等则认为不能把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中的基督分开。从公元1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弗斯的《犹太古史》和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的《编年史》中,都可以找到关于耶稣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间接地说明了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耶稣其人。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1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耶稣为什么那么伟大?要纪念他?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521。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1无论如何不要消沉下去,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8,216,摩尼(216-274)58岁,波斯摩尼教创始人86。 摩尼:信仰摩尼教。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有“摩尼教”,这个教的创始人摩尼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家强在本章分8节:(1)摩尼的简介和生平。(2)摩尼创立新宗教。(3)摩尼教。(4)摩尼亲自编写的文献。(5)摩尼教的教阶和寺院制度等。(6)摩尼教传播到西方。(7)摩尼教在东方。(8)中国古代宗教。 (1)摩尼的简介和生平 摩尼(216年4月14日-274年2月26日)是摩尼教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波斯帝国安息王朝的巴比伦北部的玛第奴(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畔),但死亡日期有274年、276年和277年等几种说法。其母满艳似乎是安息王室的亲属,其父跋帝原住哈马丹,属于基督教的一个以禁欲和浸礼为特征的小教派(这个教派可能有好几个译名,可能是属于犹太基督教教徒的一个异端教派诺斯底派的分支)。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在天使启示,在他24岁时受到了神的最重要的启示,自称受到神的点化,是神派到尘世的“光明使者”,并脱离了那个教派(如果不是他父亲的保护,他可能被杀)开始传教。 摩尼最初只有两个追随者,摩尼向父亲及家庭成员传授教义,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随后摩尼及其少量信徒在波斯北部传教,然后经海路到达印度。摩尼在印度传教期间,使杜兰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到波斯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的兄弟、呼罗珊总督卑路斯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普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普拉干》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普尔。沙普尔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萨珊帝国全境履行和传教。在国王沙普尔一世登基的盛典上,摩尼正式开始向全国布道,并派使徒到罗马和东方传教,摩尼教得以快速传播,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摩尼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上榜,排名第83位。 个人简介 摩尼(216.4.14-274.2.26)是摩尼教的创始人。母亲满艳与波斯安息王室有亲戚关系。 摩尼诞生于巴比伦北部的玛第奴。父亲跋帝原住哈马丹,曾参加犹太派基督徒派别厄勒克塞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从四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这个教派中生活。 发展 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天使启示,他二十四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一次最重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 他遂与厄勒克塞派决裂,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保护,可能被杀。摩尼离开这个教派,来到泰锡封,只有两个追随者,后来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 摩尼及其少数信徒曾在波斯北部传教,后来取海路前往印度,使杜兰(在今俾路支地区)国王皈依摩尼教。 从印度回来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卜尔的兄弟、呼罗珊总督卑路斯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卜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卜拉干》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卜尔。沙卜尔给了摩尼书面文件,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帝国范围内任何地方旅行和传教。摩尼派使徒阿驮、承法教道者帕提格等向罗马帝国境内传教,派末冒等向东方传教。摩尼教在不长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宗教。 结局 巴赫拉姆一世(273-276年)继位后,受琐罗亚斯德教主科德的影响,改变了对摩尼教宽容的政策。摩尼想去东方的贵霜地区,未被准许。他收到巴赫拉姆一世的传唤,要他前往贝拉斐朝廷。摩尼已经意识到凶多吉少,但是对信徒的关怀一如既往,在途中还访问了故乡高凯的摩尼教社团。他於274年1月21日抵达朝廷,晋见巴赫拉姆一世时,受到国王的指责,摩尼进行了抗辩,被投入监狱,2月26日死於狱中(有说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2)摩尼创立新宗教 三世纪的先知摩尼是摩尼教的创立人。该教虽然今天已绝迹,然而在鼎盛时期其教徒人数却很多。摩尼教起源于中东,向西传至大西洋,向东传到太平洋,它经历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摩尼创立的宗教是对早期宗教思想的一种有趣的综合。摩尼承认左罗阿斯脱、佛佗和耶稣是真正的先知,然而却声称自己后来接受了一种比他们当中任何一个都更为全面的启示。 教义 摩尼教虽然含有佛教和基督教的成份,但它十分明显是来自左罗阿斯脱教的二元论,这一点至少在西方人看来是如此。摩尼教导说,世界并不是由一个独一无二的神来统治,而是两种势力之间不断斗争的场所。其中一种是罪恶势力,用黑暗和物质来鉴别,另一种是善良势力,用光明和精神来鉴别。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有点象基督教有关上帝和魔王的观念。摩尼教认为善良势力和罪恶势力在实力上旗鼓相当。由于这种信念,有关罪恶存在的哲学佯谬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哲学家造成许多麻烦,但是在摩尼教哲学中却毫无问题。 因篇幅所限,在此不打算详细介绍摩尼教神学,但是有一点却非提不可。由于摩尼教徒用善良势力鉴别人的灵魂,用罪恶势力鉴别人的躯体,所以他们认为所有的性关系──即使是为了生育的目的──都应该被禁止,吃荤和饮酒也属于被禁之列。 乍看起来这样的一种教说似乎不可能获得一大批教徒,但是整套禁令不用于摩尼教会的普通会员,而只用于被称为“上帝的选民”的少数会员。普通会员──“旁听者”允许有妻子(或情人),抚养家庭,吃荤、饮酒等等。但是有不少宗教仪式“旁听者”必须要遵守,他们必须得支持上帝的选民,然而施加给他们的道德法规不难奉行(当然其他宗教也规定牧师和僧侣而不是教徒大众过独身生活)。上帝的选民死后的心灵直接升入天堂,而听众的通往天堂之路要遥远些。但是有些摩尼教派如卡特里派等认为听众也能和上帝的选民同样容易步入天堂,而且在活着的时候就被赐予很大的特许权。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8,216,摩尼(216-274)58岁,波斯摩尼教创始人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522。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2我不喜欢一个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女孩子。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3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传教 摩尼于216年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该地当时为阿赛希德即帕提亚王朝所统治,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摩尼自己是波斯血统,与阿赛希德统治者有亲戚关系,大多数波斯人都拥护左罗阿斯脱教的某个教派,而摩尼却是在一个深受基督教说影响的宗教熏陶之下长大的。他十二岁就具有宗教方面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二十四岁开始宣讲他的新教。起初他在本国没有什么起色,便漫游到印度西北部,成功地使一个小君主改信了他的新教。 242年他返回波斯,在那里赢得了一批听众,其中包括沙波尔一世国王在内。虽然沙波尔没有改信他的新教,但他对摩尼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允许他在整个波斯帝国宣讲他的新教。约在266年,这个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有时被称为萨珊帝国。 随后的大约三十年中,在沙波尔一世和霍米兹一世的领导下,摩尼可以自由讲道,赢得了一大批皈依教徒,传教团还被派往国外。但是摩尼的成功引起了左罗阿斯脱教牧师的敌视,该教在萨珊王朝时代成为波斯国教。约在276年,新国王巴拉姆一世登极,摩尼成了阶下之囚,经过26天残酷的神裁法,被活活折磨致死。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唐)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是岁,回鹘入贡,始以摩尼偕来,于中国置寺处之。其法日晏乃食,食荤而不食湩酪。回鹘信奉之,可汗或与议国事。 著书立说 摩尼一生写了几本书,一本是用波斯语写的,其余都是用叙利亚语写的(闪语在耶稣时期与阿拉姆语密切相关),这些书成为摩尼教的正经。在摩尼教灭绝以后,它的经文也遗失散尽,但是有些在二十世纪又被重新发现。 后世发展 摩尼教一开始就以一种生机勃勃的气势致力于改宗活动。先知在世期间,他的宗教从印度到欧洲都赢得了信徒,在他死后仍在继续发展,最终西传至西班牙,东传到中国。到了第四世纪,它在西方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基督教危险的劲敌(圣奥古斯丁当过九年的摩尼教信徒)。但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摩尼教受到严重迫害,大约到了600年就大体上在西方被灭绝了。 但是它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的势力仍很强大。它从那里传入中亚、和中国西部等地区。在八世纪末期,它成为维吾尔族的官方宗教,该族控制着中国和蒙古西部的一个相当大的地区。它还传入中国本土,直至沿海地区,并从那里传入台湾岛。但是在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出现最终导致了摩尼教的衰落。从八世纪开始,在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严重地迫害摩尼教,过了一个时期它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逐渐销声匿迹。从九世纪后,它也开始在中亚衰落,十三世纪蒙古的入侵实际上就已经把它消灭了。但是马可?波罗大约在1300年在中国西部地区遇见过摩尼教团体。 与此同时,摩尼教在欧洲派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教派。保罗派从七世纪开始出现在拜占庭帝国,鲍格兰勒派大约出现在十世纪,在巴尔干国家十分强大。但是这些欧洲旁系中最著名的是卡特里派(以阿尔比派更为人知,因为它是根据法国阿尔比城而命名的,该城是他们的堡垒之一)。十二世纪,卡特里派在欧洲赢得一大批信徒,特别是在法国南部地区。虽然阿尔比派的教说与摩尼教更为相似,但仍然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正统的教会权威说他们是邪教徒。最终英诺森三世教皇──中世纪势力最大、度量最小的教皇──对他们发动了一场讨伐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209年,这是一场可怕的大屠杀,法国南方有大片地区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阿尔比派被彻底粉碎了。但是直到十五世纪阿尔比派才在意大利灭绝殆尽。 任何宗教对其忠实信徒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即使是一种较小的宗教创始人也往往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摩尼教虽然现在已灭绝干净,但是它曾经是一种主要的宗教,因此摩尼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摩尼教说带来了一种不幸但不容忽视的后果──其它种国教正是为了粉碎摩尼教而发动了许多迫害运动)。 (3)摩尼教 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在拜火教的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等教义所创的一个世界性宗教。摩尼教主张善与恶的二元论,认为宇宙间充满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且有严密的教团组织和宗教制度。摩尼教在波斯被指为异端,摩尼本人获极刑而死,其信徒因而转向罗马东部、印度北部扩张影响,从4世纪至6世纪广泛流行于中亚以及地中海一带,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献于武则天,标志着摩尼教在中原地区公开建寺传教。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七月,唐玄宗曾下诏:“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摩尼教于公元763年传入回鹘,由于受到回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国教。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国破,被迫西迁,失去护法的摩尼教风光不再,会昌三年(公元843年)遭唐武宗敕禁,此后摩尼教在中原地区转入民间。 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3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传教 |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523。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3我会努力向你靠近,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4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4)摩尼亲自编写的文献 摩尼自己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宗教与以前的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佛教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其他宗教的创始者没有亲自写定经典,以致於继承者莫衷一是,自己则在有生之年就写定经典,使继承者有所适从。敦煌出土的汉文《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简称《仪略》)中列举了摩尼教七部大经及图,可以与《布道书》等科普特文摩尼教文献中的记载相印证:即《彻尽万法根源智经》(《生之福音》或《大福音书》)、《净命宝藏经》(《生命之宝藏》)、《律藏经》或称《药藏经》(《书信》)、《秘密法藏经》(《秘密书》)、《证明过去经》(《专题论文》)、《大力士经》(《巨人书》)、《赞愿经》(《诗篇和祈祷书》)、《大二宗图》(《图集》)。 上述七部大经是摩尼亲自用古叙利亚文所写的,如今已经大部分失传,有的还能找到一些断简残篇。《大力士经》的残片较多,可以看出与死海古卷中的《以诺书》有渊源关系。此外,在阿拉伯史料中,把摩尼用中古波斯文所写、题献给沙普尔一世的《沙卜拉干》也列为经典,它应该就是延载元年(694)传入中国的《二宗经》,关于世界末日的部分尚保存比较完整。 (5)摩尼教的教阶和寺院制度等编辑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记载,摩尼教团内部通常分为五个教阶: 第一,十二慕she,译云承法教道者(使徒); 第二,七十二萨波塞,译云持法者,亦号拂多诞(主教); 第三,三百六十默奚悉德,译云法堂主(长老); 第四,阿罗缓,译云一切纯善人(选民即僧尼); 第五,耨沙yan,译云一切净信听者(俗信者)。这些名称的音译,出自中古波斯文,同时,这些教阶也能在希腊文和拉丁文史料中得到印证。摩尼设十二个使徒的做法,显然模仿耶苏的十二使徒。将信徒分为僧尼和一般在俗信徒,可能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记载,摩尼教寺院中有“经图堂一,斋讲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不得别立私室厨库。每日斋食,俨然待施;若无施者,乞丐以充。唯使听人,勿蓄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每寺尊首,诠简三人:第一,阿拂胤萨,译云赞愿首,专知法事;第二,呼lu唤,译云教道首,专知奖劝;第三,遏换健塞波塞,译云月直,专知供施。皆须依命,不得擅意。” 这套寺院制度,可能是摩尼在印度观察了佛教寺院以后,加以模仿而形成的。僧侣过的生活 相当俭朴,主要靠施舍乞讨为生,没有奴婢、牲畜等私有财产,共同生活,没有个人的私室、厨房、仓库。根据帕提亚文摩尼教传教史残片,阿驮曾在罗马帝国建立一批摩尼教寺院。有的学者认为,摩尼教寺院的建立刺激了基督教修道制度的发展。 摩尼教传入回鹘后,借其势力得以发展,唐大历三年(768)在京师长安立寺。以后陆续在荆、扬、洪、越等州、河南府、太原府建立寺院,直至会昌三年(843)被禁断。在查禁时,唐政府没收了摩尼寺的钱物,并严加看守,以防“诸色人及坊市富人影占”。这说明这些寺院已经拥有相当财产,可能曾被粟特或回鹘商人用作货栈和钱庄。唐季摩尼教受迫害以后,转为秘密宗教,向华南发展,建立了一些寺院,如宋绍兴年间(12世纪)在福建泉州石刀山有一座摩尼寺;十三世纪在浙江四明有一座,后改名为崇寿宫,貌似道教寺院,但是仍然承认摩尼教苦行主义的戒律;元代在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华表山建立过一座草庵,祭祀摩尼佛;在温州平阳有一座潜光院,为明教寺院。 1954年刊布的《回鹘文摩尼寺院文书》提到高昌、交河、唆里迷等三处寺院。由爱吾赤(管事)、慕she、依哈林、都督等管理寺院收入的派用。寺院有了殷实的经济基础,拥有土地,征收租金、布匹、粮食、水果,饲养家畜,使用各种工役。高级僧侣丰衣足食,处于特权地位,别居一室,下属不能随便晋见,吃饭有人侍候,可以对下属施行肉刑。这些与《仪略》的规定都有了很大不同。摩尼教从未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唯一的例外是在回鹘统治下,它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有了经济特权,因此难免发生深刻的变化。 《下部赞》的“此偈你逾沙忏悔文”写道:“於七施、十戒、三印法门,若不具修,愿 罪销灭”。“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中也有类似的文句。三印和十戒是摩尼教的基本 戒律。三印指口印、手印和胸印(东方文献中有时指心印),三印与十戒有联系。根据《群书类述》,十戒是:不拜偶像,不妄语,不贪欲,不杀生,不奸淫,不偷盗,不欺诈,不行巫术,不二见(怀疑宗教),不怠惰。口印即不妄语等戒律,手印即不杀生等戒律,胸印即不奸淫等戒律。三印、十戒是僧侣、俗信徒都必须遵守的。十戒主要从负面设限,不许信徒做这个做那个。 对僧侣另有五条戒律,主要从正面鼓励,希望僧侣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下部赞》的“普启赞文”写道:“具足善法五净戒”。根据粟特文书,五净戒是真实,不害,贞洁,净口和安贫。不害是禁止从事任何可能伤害光明分子的工作,即不要从事耕田、采集、收获和杀害任何动植物的事情。贞洁是指禁止性交,因为性交被视为模仿恶魔通奸,会导致人类生生不息,继续不断囚禁光明分子。净口是指禁止吃肉和饮酒。安贫是要求不蓄私产,靠施舍和乞讨为生,年一易衣,日一受食。 根据《群书类述》,摩尼教要求一般信徒每天祈祷四次,僧侣每天祈祷七次,即《佛祖统纪》引《夷坚志》说的,以七时作礼。一般信徒在星期天(汉文音译密日)斋戒,选民(僧侣)在星期天和星期一(汉文音译莫日)斋戒两天。《宿曜经》记载:“尼乾子末摩尼以密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下部赞》中的“此偈凡莫日(星期一)用为结愿”写道:“赞此今时日,於诸时最胜,诸有乐性者,今时入香水,渗浴诸尘垢,皆当如法住”。可能在星期一 举行某种类似洗礼的仪式。《下部赞》中另有“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写道:“对今吉日,堪赞叹时,七宝香池,满活命水。”可见中国的一般摩尼教信徒在星期一也要举行忏悔 和类似洗礼的仪式。 摩尼教徒最大的宗教节日是庇麻节,纪念摩尼受难,通常在每年的十 二月举行。此前有约一个月的斋戒。庇麻意为祭坛,虚位以待,象征摩尼降临。从描绘庇麻节的细密画来看,一位僧侣右手握着一只杯子,前面的红桌子上放着面包,可能在举行一种类似基督教圣餐的仪式。《下部赞》“叹五明文第二叠”说“夷数血肉此即是,堪有受者随意取”,描写的就可能是这种仪式。从《祈祷和忏悔书》中知道,庇麻节上要朗读摩尼最后的书信,吟唱赞美摩尼、第三使、光耀柱、救主耶苏、诸明使、庇麻等的诗篇和欢乐颂。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4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4)摩尼亲自编写的文献 |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524。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4事与愿违的话,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5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摩尼教传播到西方 在西方,摩尼在世时,摩尼教已经传播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公元300年左右,摩尼教徒在埃及已经颇有声势,以致於哲学家里科普里斯的亚历山大觉得有必要撰文与其论战。摩尼教又从埃及传播到北非和西班牙,从叙利亚传播到小亚细亚,再从那里传播到希腊、亚德里亚海东岸、意大利和高卢。这些地方当时均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摩尼教遭到政府的粗暴迫害。皇帝戴克里先於297年发布著名的诏书,命令非洲总督镇压摩尼教。基督教当时也遭到戴克里先的迫害,但是不久即取得国教地位,将摩尼教视为最危险的对手,不遗余力地从教俗两方面进行斗争。执事马克写的加沙主教波菲里传中,记载了375年波菲里与摩尼教女信徒、来自安条克的朱莉娅的一场辩论。圣奥古斯丁(354-430)则记载了他与摩尼教徒福图那图斯、费利克斯的辩论。这些辩论正是基督教与摩尼教斗争的典型例子。著名的希腊文教义之正式声明说明迟至九世纪,摩尼教仍然在西方活动。不过1000年以后,在西方就不再看到关于他们的记载了。 欧洲中世纪出现过所谓新摩尼教,比如,7世纪亚美尼亚的保罗派、10世纪保加利亚的鲍格米勒派(Bogomilists)、和12世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都有类似摩尼教之处,可能曾受其影响。但是很难确定它们与摩尼教之间的直接历史联系。 (7)摩尼教在东方 在东方,萨珊王朝时期(224-651)摩尼教在波斯本土不断遭到血腥迫害,它的主要力量逐渐汇聚到中亚乌浒水(今阿姆河)流域。粟特城市萨秣建(撒马尔干)和赭时(塔什干)成为摩尼教传播的重要基地。六世纪末,中亚摩尼教团在撒特-奥尔米兹领导 下,与巴比伦的领袖分裂,以电那勿派的名称独立。这种分裂状态到八世纪初才结束,中亚重新接受巴比伦法王米尔(约710-740)的领导。七世纪中叶,穆斯林征服波斯以后,摩尼教徒的处境有所改善,伍麦叶王朝(661-750)让他们和平地活动,可能根本没有怎么注意他们。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许多摩尼教文献被翻译成阿拉伯文,比如,伊本-穆盖法耳(757年卒)曾把摩尼的几本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比鲁尼和奈丁就是在一些摩尼教著作阿拉伯文译本的基础上,撰写摩尼教历史的。同时,阿拔斯王朝恢复了萨珊王朝反摩尼教的做法,谴责许多波斯血统的翻译者是摩尼教的同情者。在麦海迪(775-785)和穆格台迪尔(908-932)统治时期,设立了专门处置异教徒(主要是摩尼教徒)的机构,无情地对摩尼教徒进行迫害。967年前奈丁在首都巴格达亲身认识三百个摩尼教徒,但是,当他写作《群书类述》时,只有五个还留在首都,可见迫害之激烈。可能公元1000年左右,摩尼教徒在伊拉克就灭绝了。 在中国 唐高宗朝(650-683)摩尼教可能已经传入中国。武则天延载元年(694)波斯国人拂多诞(侍法者)持《二宗经》至中国。开元七年(719)吐火罗国(位于今阿富汗北部)支那汗王帝赊上表,献解天文大慕she(承法教道者),请置法堂。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下敕严加禁断,但西胡可以继续信仰。安史之乱末期,代宗宝应元年(762)叛将史朝义诱回鹘牟羽可汗进攻长安,唐遣药子昂迎劳,牟羽可汗遂支持唐军东击史朝义,克洛阳,放兵攘剽。牟羽可汗於次年带睿息等四僧回到回鹘,与他们讨论了三天三夜,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改宗摩尼教。“熏血异俗,化为 茹饭之乡;宰杀邦家,变为劝善之国。……法王闻受正教,深赞虔诚,大德领诸僧尼入国阐扬。自后,慕she徒众,东西循环,往来教化。”远在巴比伦的摩尼教教主派第一级僧侣到回鹘,确立摩尼教在回鹘的国教地位,使回鹘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摩尼教依靠回鹘的势力,在唐帝国各地设置寺院。摩尼教势力的扩张引起了佛教徒的警觉,禅宗典籍《历代法宝记》中出现了对外道末曼尼(即摩尼)的攻击。《历代法宝记》约765年传入吐蕃,不久后(约775-797年间)赤松德赞赞普所撰《真正言量略集》中也出现对异端末摩尼的抨击。 元和、长庆年间(806-824)摩尼教僧侣常与回鹘可汗议政,作为回鹘的官方代表出使唐朝,势力鼎盛。开成五年(840),回鹘为黠戛斯所破,唐朝立即改变对摩尼教的优容态度,会昌三年(843)没收摩尼寺的庄宅钱物,焚烧其书籍图画,流放其僧侣,死者大半。会昌五年武宗禁佛,同时禁止各种外来宗教,摩尼教当也在其列。 摩尼教不容於唐朝朝廷,但西域各国五代北宋时摩尼教犹盛。回鹘西迁,在吐鲁番建立高昌王国,摩尼教继续处于国教地位,留下了大量各种语言的文献和寺院、壁画、细密画等遗物。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出使高昌的王延德等亲眼目睹了那里摩尼寺的情况。西迁后的回鹘和于阗也曾派遣摩尼师出使中原。但是佛教逐渐占居上风,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征服塔里木盆地地区时,摩尼教与佛教相比已经微不足道。 中原的摩尼教则不得不依附佛教、道教以自存,逐渐演变为一种秘密宗教,通常被称为明教。逃脱会昌法难的摩尼教呼禄法师来到福建,“授侣三山(福州),游方泉郡(泉州),卒葬 郡北山下。”福建成为摩尼教在中国南方继续传播的主要源头。北宋至道(995-97)中,怀安士 人李廷裕在京城开封一家卜筮商店里用五十千钱买到了一尊摩尼像,从此摩尼像就在福建流传开了。大中祥符九年(1016)、天禧三年(1019)朝廷两次敕福州;政和七年(1117)、宣和二年(1120)礼部两次牒温州,“皆宣取摩尼经颁入道藏”。真宗朝(998-1022)进献明教经典的福建士人林世长授守福建文学。编入道藏的摩尼教经典中可能有《老子化胡经》、《明使摩尼经》、《二宗三际经》等。摩尼教已经在福建赢得部分士人的信仰,依托道教,向合法化方向发展。 但是,摩尼教经常被指斥为鼓动叛乱的邪教。北宋太平兴国间(980)撰写的《僧史略》把梁贞明六年(920)陈州毋乙叛乱以及后唐、石晋(923-946)时的相关叛乱归罪於末尼党类。宣和二年方腊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统治者大为震惊,严厉镇压各种宗教结社,重立禁约,止绝江浙“吃菜事魔”之徒,连带根究温州明教,毁拆其斋堂,惩办为首之人,悬赏奖励告发。明教徒的特点是每年正月内,取历中密日(星期天)聚集侍者、听者等,所念经文及画像有《证明经》、《图经》、《日光偈》、《广大忏》、《妙水佛帧》、《先意佛帧》、《夷数佛帧》、《四天王帧》等,多引尔时明尊之事。 南宋时,有的道教徒不甚分得清楚吃菜灭魔与明教的关系,道士白玉蟾(约1215)的学生问他,乡间多有吃菜持斋以事明教,谓之灭魔,彼之徒且曰太上老君之遗教,然耶?否耶?白玉蟾告诉其学生一些明教的教义,大要在乎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字而已。但是没有分辨吃菜灭魔与明教的异同。有的佛教史家把明教与吃菜事魔联系在一起。1265年撰写的《佛祖统纪》引述洪迈(1123-1202)《夷坚志》说:吃菜事魔,三山(福州)尤炽,称为明教会。所事佛衣白,又名末摩尼。其经名二宗三际,其持修者,正午一食,以七时作礼。有的官员常把明教与其他宗教结社并列,视之为邪教。陆游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写的条对状中写道: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牟尼教(即摩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盛。至有秀才、吏人、军兵亦相传习。其神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号。白衣乌帽,所在成社。伪经妖像,至於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1111-1118)道官程若清等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为监雕。陆游称,近岁之方腊皆是类也。要求加以严惩,多张晓示,限期自首,限满悬赏搜捕,焚毁经文版印,流放传写刊印明教等妖妄经文者。 元代在泉州设有管理明教和秦教(当即景教)的管领。马可波罗及叔叔1292年到达福州时遇到的一个当地无名教派可能是摩尼教团。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曾下诏并立法禁止各种异端信仰,其中包括牟尼明尊教(即摩尼教)。浙江按察司佥事熊鼎以大明教瞽俗眩世,且名犯国号,奏请没收其财产而驱其众为民。明太祖可能因为这道奏折,嫌明教教门上逼国号,摈其徒,毁其宫,户部尚书郁新、礼部尚书杨隆奏留之,因得置之不问。尽管清律、安南律都因袭明律,继续禁止牟尼明尊教,但是,有清一代和安南地方未必真正有摩尼教徒的活动了。 吐鲁番发现摩尼教遗址 2012年春夏之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吐鲁番胜金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进行前期清理挖掘。期间,考古人员在5号窟内发现了摩尼教典型的生死树壁画,即同株大树一半生,一半死。此外,有着摩尼教痕迹的还有一个特殊形态的主尊佛或菩萨的莲花宝座残体。与中国典型佛教造像的莲花基座不同,这尊主尊佛的六边形莲花座的莲花瓣不是向上盛开,而是向下倒覆,每个花瓣上都绘有不同风格的花卉图案,色彩斑斓,绚丽多姿,且莲花图案的细部特征与传统的佛教莲花纹样稍有区别。让考古人员惊叹的还有这座石窟壁画上的菩萨像,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人物形象丰满,雍容华贵,显现典型的唐代风格。 、 研究人员认为,吐鲁番胜金口石窟新发现的多种宗教元素的痕迹,不仅是当时吐鲁番地区宗教变化的物证,也彰显出吐鲁番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兼收并蓄、互相融合发展的地方文化色彩。 (8)中国古代宗教 苯教 禅宗 东正教 伏都教 黄教 净土宗 景教、萨满教、巫教 密宗 南传佛教 婆罗门教 耆那教 神道教 新教 锡克教 祆教 伊斯兰教 犹太教 英国国教 摩尼教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5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摩尼教传播到西方 |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525。星期一,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5也是宿命,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9,272,君士坦丁(272-337年)65岁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开朝皇帝94 君士坦丁:信仰基督教集权主义。他是第一位皈依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 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开朝皇帝,其实我们是从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城”认识这个君士坦丁的。 家强在本章分8节:(1)君士坦丁简介和生平。(2)君士坦丁个人生活。(3)君士坦丁人物影响。(4)君士坦丁堡争夺战。(5)君士坦丁堡战前紧张筹备. (6)土耳其舰队炮轰君士坦丁堡。(7)土耳其发起总攻。(8)君士坦丁大帝有什么功绩?居然能成为世界帝王第一,怎么回事? (1)君士坦丁简介和生平 君士坦丁一世(大帝), 全名盖乌斯?弗拉维乌斯?瓦勒里乌斯?康斯坦丁乌斯,公元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开朝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 在多次内战中获胜后,自公元324年起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在位期间,兴建新都君士坦丁堡,以与元老院的罗马对抗:推进政府和军事改革,加固帝国的边防。大帝对帝国做出的改革极大地影响了东罗马帝国,甚至在他死后的200年中,东罗马采用的大多都是他一手创造的军制。 晚年归顺了基督教。他是第一位皈依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公元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在帝国内部所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美国学者马恩曾这样评价他:“自此以往,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 人物经历 君士坦丁出生于罗马帝国上麦西亚行省的内索斯(今塞尔维亚东部的尼什)。 君士坦丁约于272年出生在南斯拉夫的内苏斯镇(今日的尼什)。他父亲是一位部队的高级将领。君士坦丁在戴克里先皇帝的宫廷所在地尼考米迪亚度过少年时期。 他是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参见四帝共治制)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的长子。据说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是一家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是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私生子。但这种说法受到英国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的怀疑。吉本认为,海伦娜是这家小旅店的主人,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婚姻是合法的。不论如何,当293年君士坦提乌斯被西部帝国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任命为凯撒后,他就离弃了海伦娜而与马克西米安之女弗拉维娅?马克西米安娜?狄奥多拉结婚。 君士坦丁在年轻时主要是为帝国的最高皇帝戴克里先在东方服役。305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双双退位,君士坦丁奔赴不列颠与已经升为奥古斯都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会合。306年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不列颠军团在英格兰北部城市约克宣布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306年7月25日)。 戴克里先305年让位,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就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的君主。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翌年去世,他的军队要求君士坦丁当皇帝,但是另一些将领反对这一要求,因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国内战争。战争一直到312年君士坦丁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他的最后一个劲敌马克森提乌斯时才告结束。 君士坦丁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名正言顺的统治者,但是东半部却是由另一位将军李锡尼统治着。 323年君士坦丁主动出击,君士坦丁大帝的政府也召唤哥特人,以便对付自己的亲戚李锡尼,并围困他于萨洛尼卡,于324年在亚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打败了李锡尼。 他从那时起到337年逝世时一直都是罗马帝国唯一的君主。 (2)君士坦丁个人生活 君士坦丁究竟何时开始信奉基督教我们不得而知。最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与这样的话:“这是你克敌的迹象。”不管君士坦丁怎样或何时成为基督信徒的,他总是非常热衷于基督教的发展。他最早期的行动之一就是颁布《米兰敕令》,根据这部敕令,基督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敕令还要求归还先前迫害时期没收的基督教教会的财产,规定星期天为礼拜日。 颁布《米兰敕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它标志着君士坦丁的统治正式结束了对犹太教的迫害,而这种迫害在基督教化的欧洲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君士坦丁建立基督教决不是为了使它成为正式的国教,但是他制订的法律和其它的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显而易见,在他统治期间改信基督教会增大在政治上谋到高官显位的可能性。他的法令给予基督教各种不同实惠的特权及税收豁免权。几所属于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也是在他的统治期间建成的,如伯利恒圣诞教堂和耶路撒冷圣墓(耶稣墓)教堂。 君士坦丁直到临终时才肯接受洗礼,显然在此很久以前他就变成了基督教信徒。同样也很清楚基督教精神已完全使他神魂颠倒了。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他也是残酷无情的,而且不仅仅是对他的敌人。326年他的妻子和长子都死在他的手下。(君士坦丁一世最初任命长子克里斯普斯为凯撒,但后者由于受到继母法乌斯塔(君士坦丁的第二个妻子)的诬陷被处死(326年)。君士坦丁不久以通奸罪把法乌斯塔也处死,但任命她所生的三个儿子为凯撒:君士坦丁二世统治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亚洲和埃及;君士坦斯一世统治意大利和北非。) 也许可以证明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并没有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只是顺应了这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戴克里先帝王(284~305在位)疯狂地迫害基督教,但毕竟没有得逞,因为当时基督教的势力已非常强大,即使用最疯狂的手段也无法把它消除。当人们想到戴克里先企图消灭基督教的斗争终归失败时,也许会认为即使没有君士坦丁的干预,基督教最终也会赢得胜利。 这样的猜想新颖独特,但却不能以理服人。很难说没有君土坦丁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形。但是很显然在他的鼓励下基督教的势力和影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扩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基督教就从少数人的宗教变成为地球上最大帝国里居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显然,君士坦丁是欧洲史上最伟大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的名次比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更高些,尽管他们的名气比他还要大,但是他的政策具有更为持久的影响。 (3)君士坦丁人物影响 其主要功绩有: 1、 废除“四帝共治”; 2、 划分全国为四大行政区,行省、军政改革; 4、 迁都君士坦丁堡; 4、 “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 仅就君士坦丁作为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所起的作用就可以使他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有一席之位。况且他的另外几个举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他重建并大规模扩建了古老的城市拜占庭,把它重新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并定为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直到1453年仍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君士坦丁对基督教派的内部事物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为了解决阿里乌和亚大那西(两位神学家提出了相互对立的学说)的信徒之间发生的一场论战,君士坦丁召开了尼西亚会议──基督教第一次会议(325年)。他在会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结束了这场论战,《尼西亚信经》成了正统的基督教学说。 君士坦丁制定的一些民法影响深厚。他创建的法律规定某些职业(如屠夫和面包师)为世袭职业。他还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亦即是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整个欧洲的奴隶社会结构起到了基础作用。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5月2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9,272,君士坦丁(272-337年)65岁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开朝皇帝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