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唐诗人事》长篇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唐诗人事》长篇连载[第5页] |
作者:万里风云来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第五十九章 “日落前山独倚门”——皮日休与杜荀鹤 皮日休(约834—约883年),字袭美,一字逸少,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说襄阳人。年轻时曾隐居襄阳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孟浩然也曾隐居鹿门山,但是皮日休并没有追随前辈孟浩然的散淡,却自带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皮日休出身寒微,通过他的诗作看,他甚至亲自参加过农耕,所以他对农民抱有极大的同情。他的早期诗歌就以乐府诗为主,充分反映民间之疾苦,对现实进行讽谕,是中唐乐府运动的继承者。他的前期代表作是《三羞诗》三首和《正乐府》十首,同时他还写作了一批杂文,借古喻今,表现出明显的叛逆色彩。 咸通七年(866年),时年三十二岁的皮日休被州官推荐到京城参加进士科举。他在城东南的永崇里才住上十来天,文名便传遍长安。然而,他为人耿介,并没有四处行卷,没有得到引荐,所以他这次科举考试自然不第。 落榜的皮日休汲取教训,回家后将自己的诗文编撰成文集,定名为《皮子文蔽》。第二年(867年),他带着自己的文集到京城行卷于公卿。 时任礼部侍郎的郑愚读了皮日休的文集后,对他的才学非常欣赏。然而,在主持进士科举时,郑愚在现场看到皮日休本人后却有点失望,因为皮日休长相难看,一只眼皮下耷,让人感觉他只长了一目似的。失望的郑愚当时就当着皮日休的面感憾道:“你学富五车,却怎么就只长有一目呢?” 皮日休立即回荅道:“侍郎大人不可因一‘目’而废二‘目’啊!”这句话很有含义,意思是你不能因为我一只眼就让你失去辨别事情的能力啊! 现场的考生听了皮日休的话,对他敢于在考场怼主考官的胆识十分钦佩。而郑愚因受了皮日休的怼,心里虽然不高兴,但若因此而不录取他,恐怕也会引起学子们的非议,于是斟酌再三后,就以末名位次录取了皮日休。 皮日休中进士后,因其貌不扬,并没有通过吏部的选拔考试,只好东游苏州,在苏州刺史府谋得一份幕僚差事。这时候,他结识了情趣相投的陆龟蒙。 陆龟蒙是官宦世家子弟,先祖是唐玄宗前期名相陆象先。但陆龟蒙举进士不第后却隐居家乡甫里,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等,过着耕读生活。陆龟蒙也是一位诗人与小品文大家,著有《笠泽丛书》,其诗继承了韩愈诗派的博奥险怪诗风,写景咏物、愤慨世事、忧念民生。 皮日休与陆龟蒙结交后,相互诗词唱和,颇具中唐“元白”的意味,所以后世将二人称作“皮陆”。“皮陆”唱和诗主要以歌咏苏州一带山水为主,也间杂着一些借古讥今的怀古诗。 咸通十一年(871年),皮日休入京担任太常博士,不久出任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被俘后加入黄巢起义军。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黄巢兵败后,皮日休不知所终。 皮日休的死因有多种说法,较多的说法是被黄巢所杀。 据说黄巢称帝后,为了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便命皮日休作一谶语诗用于宣传。皮日休按照黄巢姓名写了一首五言谶诗: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谁知黄巢看了这首诗立马翻脸,因为他头部丑陋,头发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觉得皮日休的诗句“果头三屈律”是在讥讽他,结果在一怒之下,他便命人将皮日休杀了。 《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诸多文集都记录这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很不靠谱,有故意抹黑黄巢和皮日休之嫌。 黄巢并不是个胸无点墨的莽夫,相反,他还是个水平超高的诗人。他曾经也是举子,参加过进士考试,只因屡考屡败,故而愤怒之下组织一批盐民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他写的两首菊花诗,惊世骇俗,不同凡响。其一《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其二《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诗无论从气势、格调、用词方面来说,都远远高于那些低吟浅唱的文人诗。黄巢如果真的要作谶诗,以他的文词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创作,没有必要让皮日休代劳。再说,真的让皮日休代劳,皮日休会胡诌出那样不伦不类的诗句吗? 显然这种说法是一帮无聊文人为了妖魔化黄巢起义军,牵强符会、故意捏造之词。黄巢不见得仁慈,甚至有滥杀无辜的可能,但绝不会无知到这种地步。 另一种说法是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记载,称皮日休“巢败被诛”。而根据《宿州志》记载,皮日休是在黄巢兵败后,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这两种说法都符合常理。 还有一种说法是皮日休在黄巢兵败后,逃奔吴越,依钱镠“官太常博士、赠礼部尚书”。这是北宋尹洙《大理丞皮子良墓志》中的说法,皮子良是皮日休曾孙。 不管皮日休是被黄巢杀的还是兵败逃亡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加入黄巢起义军,应该是自愿的。他生前留下的诗文都说明他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反抗性和战斗性的文人,如他的《咏蟹》: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首诗借物喻志,赞颂一种敢于蔑视强权的叛逆精神。而对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的人,皮日休以《赋龟诗》严加嘲讽: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须遍,只为平生不出头。 皮日休不仅在诗歌中表现反抗精神,在他的杂文中更是大声疼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碎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原谤》),这简直就是在鼓动人民起来反抗和消灭失道君王! 通过这些诗文,我们可以看出,皮日休与那些虽然反映民间疾苦却只想达到讽谕君王的乐府诗人不同,他更加激进,甚至号召推人民翻暴君,这是有唐以来,唯一一个敢作如此言论之人。所以由此推断,他加入黄巢起义军,与其说是被迫,还不如说是主动。 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杂文比罗隐更进步,两人并不沉溺于自我泄愤中,而是针砭社会丑恶现象,落脚于民生,所以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说道:“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与激愤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是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光彩和锋芒。” |
皮日休的身世在大唐诗人中算是够寒微的了,但还有一个出身比他更寒微的诗人,这个诗人就是杜荀鹤。 杜荀鹤(846—907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杜荀鹤的父亲杜筠只是长林乡里正(相当于村长),在那个农民存活都不易的年代,在那个至今都还很落后封闭的地方,一个村长能供儿子读书实属奇迹。所以说杜荀鹤的出身不是寒微可以形容的了而应该说是卑微了。 但根据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记载,杜牧在唐武宗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其妾程氏身怀有孕却被杜妻所逐,遂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也就是说,杜荀鹤其实就是杜牧的儿子。可南宋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中就驳斥了这种说法,认为这是编造的谎言。杜荀鹤也一直自言为“寒族”,撇清自己与杜牧的关系,所以,其身世传说仅可故妄听之而已。 杜荀鹤出身寒微却很有才情,年纪轻轻时便名动一方。像他这样寒士的人生最大理想当然是考中进士、挤身官场、光耀门楣。然而在那个腐败黑暗的年代,仅有才情而无势力,要想考中进士,那是绝无可能的。杜荀鹤“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为了跨进官场门槛,他只能卑躬屈膝四处干谒。 杜荀鹤干谒过池州、明州、江州、潭州、衡州这些刺史,也向朝官名流献过诗,这些诗大都诉说自己的才干与所处的困境,歌颂对方功德,希望这些官员提携自己。然而,即便得到这些官员的推荐,杜荀鹤依然是考了好几次都落第。逢黄巢起义之乱后,杜荀鹤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归九华山与罗隐等名士暂时隐居。 待黄巢起义被镇压后,杜荀鹤再度北上干谒权贵。这一次,他汲取之前的干谒教训,跑到大梁,冒着生命危险干谒权势熏天却杀人不眨眼的梁王朱温。 杜荀鹤献《时世行》十首于朱温,他在诗中很天真地提出“省徭役、薄赋敛”的主张,结果是石沉大海。他旅寄僧寺中,一个叫敬翔的朱温部下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于是杜荀鹤又上《颂德诗》三十首取悦朱温。他将颂诗托人转呈朱温时,还表达了想见梁王一面的想法。但是相关官员将他的请求转达朱温后,朱温好像没听到一样,既不拒绝,也不回复。这让杜荀鹤一下子就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原来朱温脾气暴虐,他想见一个人,人若不在,便追究有关官员责任,甚至当场杀人,所以杜荀鹤只好呆在大梁僧寺中苦等。他一连等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得到朱温的召见。 就在杜荀鹤后悔不迭的时候,朱温却忽然下令召见他。杜荀鹤来到梁王大殿时,朱温还起身相迎道:“听闻秀才名久矣!”杜荀鹤急忙欲跪拜,朱温摇手道:“秀才不必行跪拜礼!” 杜荀鹤刚坐下,朱温忽然问左右道:“好像下雨了?”左右出去探看后回禀,确实下雨了,而且很奇怪,天空下的还是无云雨。朱温笑道:“秀才见过无云雨吗?我听说这叫‘天哭’,也不知是何征兆?” 左右听朱温这么一说,一个个大惊失色,生怕朱温又要生气杀人。 杜荀鹤也吓得双腿发颤,战战兢兢道:“山人虽未见过无云雨,但山人认为此乃吉祥之兆。” 朱温听了哈哈大笑道:“那就请秀才以无雨云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杜荀鹤立即起身,提笔赋诗: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朗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意思是说梁王有造化,所以天都下无云雨来表功。这样的吹捧,自然是能获得阴谋篡位的朱温之欢心。朱温看了这首诗后,不仅为他表荐礼部,还赠送了不少财物资助他。 获得朱温的推荐,杜荀鹤果然于第二年即大顺二年(891年)以第八名的位次进士及第,这一年他已四十六岁。或许是他拍朱温马屁的那首《无云雨》诗传到了朝廷官员耳中,诸多大臣鄙夷杜荀鹤的人品,再加上朝局混乱,所以中了进士的杜荀鹤并没有谋得一官半职,只得回家闲居。 好在宣州刺史田頵很重视他,便聘他为从事。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联络朱温。结果他到大梁时,田頵就已经兵败身死。留在大梁的杜荀鹤因祸得福,被朱温表荐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 一生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杜荀鹤终于获得了一个六品官职和清贵的翰林学士头衔,可惜的是,他是个天生的苦命读书人,获官职没几天就病逝了,被人调侃为“五日翰林”。 |
杜荀鹤出身卑微,接触的是社会最低层,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他自觉秉承杜甫写实讽谕精神,关注民间疾苦,为百姓苦难呐喊。但也正是因为出身卑微,杜荀鹤又格外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所以他是在一边批判社会一边巴结权贵的矛盾交织中度过一生的。而他的诗也因此分两大分类,一类是写实讽谕的律诗,一类是巴结权贵的献诗及宫词。 杜荀鹤的讽谕诗很独特,他没有采用乐府诗形式而是采用近体律诗形式,写所见所闻之现实,且语言浅显自然,不用典故,不用藻饰,却能“变俗为雅,极事物之情”(《唐才子传》),这是他对提高近体诗表现力的贡献。如《乱后逢村叟》: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这首诗将一个村落衰败到只剩一个老人独倚门的惨景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带婉转地指明造成乡村民不聊生的原因,矛头直指官府,可谓批判犀利。 杜荀鹤留存的三百多首诗中,讽谕律诗占有一大半以上,所以,说他是晚唐末期著名的现实批判诗人并不为过。 杜荀鹤的献媚诗的确没什么价值,但他的宫词诗《春宫怨》却被后人推为“唐人宫词第一”。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如下: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这首诗中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联受到后人追捧,人称“杜诗三百首,尽在一联中”。 对于杜荀鹤的诗,后人评价分歧较大,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他的诗列为杜荀鹤体,但另一些评论家则讥斥他的诗鄙俚近俗,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 实际上,杜荀鹤的近休律诗可以说是独具一格的,之所以遭后人负面评价,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晚节投靠朱温,壮志清名,中道而废,为时论所惋惜”(《鉴诫录》)。 |
节日快乐 |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