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300万字长篇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300万字长篇连载)[第95页] |
作者:司马寻欢 |
首页 上一页[94] 本页[95] 下一页[96] 尾页[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所有人 各位大侠早上好。 首先要感谢一下鱼神这么给力的打赏。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读书人一般看不起另一个读书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总是天涯的大神,一直以来都高高傲清冷的鱼神,哈哈,人家确实是有高傲的资本。 好在鱼神对我还是格外宽容的,虽然她从没说过咱们大宋的贴子写的好,但人家用打赏的实际行动已经说明一切了啊,哈哈,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鱼神在天涯的文笔也是出奇的好,有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一个旅居海外多年的女人,如果写中国农村的故事,她会怎么写呢?鱼神的小说看到10章之后,我就豁然开浪了,身在异国,心在吾乡,提笔之时,明月千里! 鱼神当下正在更新的小说《从天堂到地狱》,非常值得一读:http://bbs.tianya.cn/post-feeling-4437343-1.shtml 文人相轻也许成为了过去式,但我们内心的高傲注定也不会让我们没有原则的互相吹捧。我自为才高八斗,也很难得说别人一个好。但鱼神的文章让我折服。 违背一下一惯的原则,倾情推荐一下。 大家去去捧个场!如果你也觉得写的确实好,记得拍一下鱼神!我在想,好听话听多了,她会不会三月花开,笑容灿烂呢! 各位,周一早安! |
@所有人 各位大侠早上好。 首先要感谢一下鱼神这么给力的打赏。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读书人一般看不起另一个读书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总是天涯的大神,一直以来都高高傲清冷的鱼神,哈哈,人家确实是有高傲的资本。 好在鱼神对我还是格外宽容的,虽然她从没说过咱们大宋的贴子写的好,但人家用打赏的实际行动已经说明一切了啊,哈哈,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鱼神在天涯的文笔也是出奇的好,有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一个旅居海外多年的女人,如果写中国农村的故事,她会怎么写呢?鱼神的小说看到10章之后,我就豁然开浪了,身在异国,心在吾乡,提笔之时,明月千里! 鱼神当下正在更新的小说《从天堂到地狱》,非常值得一读:http://bbs.tianya.cn/post-feeling-4437343-1.shtml 文人相轻也许成为了过去式,但我们内心的高傲注定也不会让我们没有原则的互相吹捧。我自为才高八斗,也很难得说别人一个好。但鱼神的文章让我折服。 违背一下一惯的原则,倾情推荐一下。 大家去去捧个场!如果你也觉得写的确实好,记得拍一下鱼神!我在想,好听话听多了,她会不会三月花开,笑容灿烂呢! 各位,周一早安! |
把鱼神逗笑一下也挺不容易的,值得庆贺啊,来,今天应该庆祝一下,大家在这抢个红包之后,随着鱼神的脚步,去西班牙热闹一下!来 |
各位大侠,周一的大餐上桌了哈,请慢慢享用! |
062-第一个给宋太祖叫板的山西人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做皇帝难, 做开国的皇帝更难。 做兵变篡权却想长治久安的开国皇帝难上加难。 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自内心的感慨。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必须将所有的反对者打败。“能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赵匡胤问赵普。 “基本不可能!”赵普回答的非常干脆。“如果你要挑战不可能,只有那二字值得一试了!” “哪二字?” “怀柔……”赵普满脸坚毅的说道。 这可不是北京怀柔区的那个怀柔,而是“怀柔天下,恩施苍生”那怀柔。 所以赵匡胤登基当天,不是选择把前朝的余孽统统干掉,斩草除根。而是大赦天下,大封群臣。该赦免的都赦免了,该封赏的都封赏了。 不仅对后周皇室的安排仁至义尽,征服了天下人心,对前朝所有中央官员不论文武不论大小一律留用,之前的工资待遇不变,官升一级,福利翻倍。包括后周所有的退休官员,赵匡胤也对他们好的不得了。各地的地方官员也是一律加封。 赵匡胤关注中央,更关注天下苍生,他心里真的是装着老百姓的。他严禁军队烧杀抢掠,胆敢侵犯老百姓的一律斩首,造成损失的,国家给予补偿。国家善待服徭役和修漕运的百姓,高价收购百姓因丰收而廉价都卖不出去的粮食。任何朝代老百姓都是最简单最善良的人,长期受五代十国战乱祸害的老百姓,太渴望安定下来了,终于迎来了赵匡胤这样的明君。管他是不是篡位篡来的,我们就是要支持他!因为他是真的对我们老百姓好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的幸运,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土壤中能成长出一个像赵匡胤这样的好皇帝,还真是千年一遇的好事。 |
赵匡胤这一系列的举措搞下来,天下就基本上可以算稳定了下来。但,不要高兴的太早,你做的再好又怎么样呢,总有说你做的不好的。你做的仁至义尽无可挑剔了,我就一定得服你的气?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服气,心甘情愿的归顺赵匡胤的大宋王朝。但总有不服气的,总有人要闹事!这个人是谁呢?谁第一个按耐不住要跳出来搞事呢? 我们可能会首先怀疑到张永德、李重进、符彦卿。 但还真不是他们三个,我们谁也没有料到,第一个公然跳出来的竟不是李重进而会是李筠。 李筠,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在后唐时期已经名扬军界,到了郭威的手下,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今山西长治。 这个时候并不叫李筠,而叫李荣,后来周世宗柴荣当了皇帝,为了避周世宗名讳,就不能再叫李荣了,荣字得改掉,改成筠字。《宋史》第484卷记载了这哥们听到皇帝派来的人要他改名时,他随口就开了自己一个玩笑:“李筠(礼云),李筠(礼云),玉帛云乎哉”。 这可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的原话,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钱穆先生翻译说:“尽说礼呀礼呀!难道是说的玉帛吗?尽说乐呀乐呀!难道是说的钟鼓吗?” 含义是,告诫人们注重礼乐不是说要注重演奏他的器物,而是要注重礼乐的精神和内涵。 这哥们随口就涮了自己一把,不仅说明李筠这员武将幽默,更说明李筠确实是读过论语的。不但读过,而且烂熟于胸。至少说明这哥们是粗识文墨的,读了点书的。 |
李筠有三个做突出的优点和资本: 1、李筠本人武功高强 李筠具体哪年出生的,也无史料可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不但比赵匡胤大,而且比柴荣都要大多。他幼年从军,擅长骑射,骁勇善战。有个显著的特点是就力气非常大,史称能开百斤硬弓。 在冷兵器时代,能骑马射箭,还力大无比,这就最牛X的资本,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能混出个模样来的。 2、李筠还是后周的开国元勋 周太祖郭威当年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杀回开封夺取汉隐帝的政权时,李筠是郭威手下的一员大将,跟随郭威冲锋陷镇的人,带兵打仗以勇猛著称,郭威是很欣赏李筠这个人的,他一当上皇帝,马上就封李筠为昭义军节度使。 这个时候赵匡胤可能还在给郭威扛个旗啊,倒个洗脚水啊,尽干些亲兵干的粗活。柴荣虽说是皇子,但李筠此时也是跟柴荣平起平坐的人。 开国功臣的身份,让李筠在后周王朝就有了天生的骄傲的资本。 3、李筠是镇守边关的第一功臣 当年郭威让李筠当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今山西长治,就是看上他武功高强,让他去镇守边关,因为潞州北面就是刘崇建立的北汉,再北面就是契丹辽国。从周太祖郭威时就开始一直做了八年的昭义军节度使,守了八年的边。 守边有功就是李筠最大的资本。 |
但李筠也有两个非常大的毛病: 第一是骄横霸道。第二是倚老卖老。 因为确实也是年纪大了,战功赫赫,再加上在长治当了8年的土皇帝,又人敢管自己。宋史记载他:“擅用征赋,颇集亡命,尝以私愤囚监军使。世宗心不能堪,但诏责而已。”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当年的柴荣强不强?李筠敢公然叫板,他擅自征用国家赋税,招集天下亡命之徒,增强自己的实力。 李筠的心里可能就服周太祖郭威,其他人他谁都不服,你柴荣是皇帝又怎么样,你很强又怎么样,你还不是指着我拿命给你守送关,你用我就得允许我有缺点我有过失,就得对我妥协。 所以恃功自骄的李筠,时时处处爱摆老资格,没人敢惹。 在他的心目中,你光有身份不行,光有能力不行,光有成绩也不行,你无论如何都不行,除非,你比我还年龄老,资格老,那才行。关键时比他官大的本来就不多,年龄比他大的更少。所以这么个性格,其实就是老子是天下第一,谁都不放在眼里。 现在你赵匡胤一个提不起来的小后辈竟然想爬到我的头上,当我的皇帝?!凭什么?还要我日日称臣,天天朝拜,你做梦! 就这样,在接待赵匡胤派到潞州传旨的使者时,李筠的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什么玩意?你篡权当了皇帝,空头支票不要钱是吧,加官就把我收买了?一个兼中书令,正二品的高官,也不过是个虚名罢了,老子不稀罕!你赵匡胤也不用封我,老子不要! 拒不受命,态度很坚决的李筠,这事就做的有点太过分了。 现在赵匡胤人家刚刚当了新皇帝,你一点都不给大宋皇帝面子,这是公然叫板啊,李筠身边的亲朋好友部下众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纷纷劝他,理由也很简单:天命啊老哥,人家赵匡胤命好,人要买了一张两块票的彩票一下中了500万,说明人家有这个命呗,人家既然是真命天子,就是当皇帝的命。你咋能跟命斗呢,违背天命可不是闹着玩的,咱得认命啊! |
就这样,在众人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李筠非常不情愿,万般勉强的跪了下来,以臣子之礼跪接了赵匡胤的圣旨。 可是接着宴请使者时,他的举动就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了。他居然突然间拿出了一幅画挂了起来,并且对着画像嚎啕大哭。当时所有人都吓傻了,因为那幅画上画的居然是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这算什么?啥意思呢?! 这位使者虽然非常尴尬,但并没有当场掀桌子,他只是非常真实,非常详细的把整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可就捅了大搂子了,很快就人传开了,两个皇帝都在第一时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是北汉的皇帝刘钧。 李筠很快就接到了北汉皇帝刘钧的一封密信。 在信上刘钧对李筠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李筠,我们合作吧。联合契丹北汉,咱们就一起造反吧! 反,还是不反?这是个问题……面临重大决择,李筠反复地权衡。 李筠最后作出来的决定让人看不懂,他竟然把刘钧秘密送来的密信上缴给了赵匡胤,他可能希望用这个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想让赵匡胤和天下人都明白,他李筠对宋朝是忠心耿耿的。 赵匡胤也有点蒙圈,他实在是看不懂这老兄到底在玩啥? 赵匡胤看人还是看的比较准的,他相信李筠一定会反的,只是时间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但问题是,你到底怎么干,干脆点!别墨迹啊! 你只是这样演戏,我还真不好搞你! 得,既然你墨迹,我就给你来个敲山震虎,恩威并用吧,早点把事挑明了也好! 所以赵匡胤就派人把李筠的儿子召见进京, 我的天,宋太祖想要干吗?拿下他儿子当人质吗?还是干脆把他儿子杀了除根?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
什么情况,这个鬼天涯,又显示不出来了 |
@所有人 各位大侠早上好! 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春夏之季已然来了,脱下棉袄就是短袖,北京的春天就是这短暂,乍暖还冷的时候,我们要在心里做好迎接春天的准备的准备了吗? 三月的桃花盛开,美丽的姑娘何在?推开柴门,可有裊裊的炊烟升起? 每天清晨准备点醒来时,可曾看到窗外的柳树已然发芽吐绿? 一切的变化 都在自然而然中,都在不知不觉中! 就像你每天的坚持虽然现在还没有巨大的回报,却已经开始向期望的方向发展了。 就像每天的付出并没有很多收获一样,其实你很难看 自己潜移默化的成长。 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 种田都知道需要在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春天来了的我们应该生发些什么呢?让什么东西在接下来的夏天能顺利的成长,好在秋天一一收获。 生发的季节,我们就努力做好生发的事,生生不息,发展不止。 愿各位大侠三月向好,心暖花开。 |
突然想起今天是植树节,祝大家节日快乐。种种树吧 |
各位大侠,不好意思,上午有事耽搁了,今天的内容就改当下午茶吧!请各位见谅哈! |
063-阿弥陀佛,李筠终究还是反了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李筠把北汉皇帝刘鈞给他的联合造反信给到赵匡胤的时候,赵匡胤的心情是有点小复杂的。 因为赵匡胤从心底里是不希望李筠造反的,大家以前都是同事,李筠又是老大哥级别的长辈,性格是耿直了些,但他对后周是忠心耿耿,也是自己敬佩的人,所以在当上皇帝之后,赵匡胤对李筠的封赏是给的比较到位的,直接加封中书令。中书令在唐朝可是不得了的大官,为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到宋代是正二品的大员。 但是这老哥不领这个情,不卖这个面,他的反常举动令赵匡胤心生芥蒂。 但赵匡胤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拉拢,特别是收到信以后。宋朝刚刚开国当然不希望狠角色们都联合来造反,北汉、契丹、李重进、李筠,我的天,如果真的都联合起来,扼杀大宋于摇蓝中,这就很不愉快了,其他的节度使其实都在观望,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叛乱,后果就很难善罢了。 所以赵匡胤宁愿相信李筠把这封信给他看是表示效忠于大宋,也不愿意相信他是在叫板示威。 但直觉是骗不了人的,而赵匡胤的直觉并不好,一个听不见的声音告诉他:李筠一定会反的! 但不能感觉人家要造反,你就派兵把人家灭了啊。若之奈何呢?赵普早就看清了目前略为微妙的局势。 他给赵匡胤出的计策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分而治之,投石问路。 分而治之就是切断李重进和李筠的联合,分开打。这个好办,一个在杨州,一个在长治。路隔的远,心也隔的远,两个刚愎自用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投石问路这个故事,咱们的宋太祖就需要亲自出马了。 赵匡胤觉得加封了李筠那是应该的,中书令可能封的有点虚。没事,上次不满意,这次咱还可以补啊,于是他跟着下令传了一道圣旨,任命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为京城汴梁的皇城使。 这个李守节是李筠的长子,之前只是一个从八品的校官。而现在封的这个皇城使是正七品,这可是破格提拔。 妙就妙在,皇城使主要是负责宫门方面的管理工作,所以,李守节你别跟着你爹混了,来吧,到京城来当个官,打你谈心时也方便啊。 |
这样的安排,外人看来是对李筠的器重拉拢,只有明眼人才明白这是投石问路的试探底线。 正好,李筠其实在决定是不是造反前,也想探探朝廷的虚实。 想啥来啥,正愁找不到理由进京呢,这下好了,任命来了,那就让儿子正大光明的走一遭吧。 其实,李守节这个还是比较符合他爹给他起的这个名字的,守节守节,安守节操,他对父亲李筠想造反一事一直是持反对态度,几次跪下痛哭劝父亲认命罢手。 但是李筠这样是不劝还好,越劝越来劲,口里骂骂咧咧,心里造反的态度很坚决。 所以,当李守节来到京城,晋见赵匡胤的时候,心中很是惴惴不安,连抬头都不敢,扭扭捏捏畏畏缩缩的站在那里。 赵匡胤走到李守节面前,沉声说到:“哟,这不是太子吗?你咋到这里来了?” 听到赵匡胤叫他太子,李守节吓得双腿一软就顺势跪下,浑身瑟瑟发抖,声音都开始变得颤抖起来:“陛下,您千万别相信外界的谣传啊,臣父绝无叛逆之心,我们一定效忠于大宋……” 赵匡胤说到:“我未为天子时,任自为之;我既为天子,汝独不能小让我邪” 这话说的很到位啊!合乎情,合乎理,关键是恳求中带着威胁! 意思是说你回去转告你的父亲:我没做天子时,你怎么做都不为过,现在,我既然做了天子,你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吗?稍微让我一点行不行啊?” 既是投石问路,也是敲山震虎。既是恳请,也是警告。 李守节回到长治后,详详细细的给李筠分析了一番,没想到的是,他爹是个急性子,根本就听不进去。 李筠认为儿子能活着回来那是佛祖保佑啊。既然老天都保佑自己,那就等啥,肯定反他娘的了!实在搞不懂李筠的做事逻辑,只能说他确实是个怪老头。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李筠要造反的消息一传开,最高兴的人就是北汉皇帝刘钧。 刘钧和李筠这对欢喜冤家,经常性的干仗。现在矛盾的目标转移了,咱们有了共同的敌人,那咱还打啥呢,一顿酒就可以化解矛盾,化敌为友,一致对外。 李筠的姿态也放的比较低,他也知道得给自己找个靠山和帮手,于是派遣使者向北汉请求归附。 还抓住宋朝派来的监军,押送到北汉,显示了自己叛变投降的诚意。 就这样,两个昔日的对头,终于走到了一起。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4月,李筠以先声夺人之势派军急袭泽州,今山西晋城。成功对占了先手,正式举旗造反。 此时李筠的军事参谋闾邱仲卿的建议:”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现在回过来头来看这仍是最正确的建议。因为,如果西出太行,联合北汉,勾结契丹,绕一圈后,从北京往南打,这样大宋就是三面受敌,危险陡增,如果这时候能挑逗各地的节度使乘机做乱,那宋朝被灭亡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 但是历史并没有给李筠这个机会,她调皮的蒙住了李筠的双眼和心智,让他根本听不进一点正确的建议。因为却认为:”我老李可是周朝名将,与柴荣义同兄弟,京城禁卫军都是我老李的故交,只要他们一听说我造反打过来了,必定都会倒戈归附,况且我还有一员猛将儋珪,一把红缨枪就敌三万精兵,再加上汗血宝马一匹,要打天下那还不是易如反掌了,还需要我傻逼式的转圈圈吗?“ 所以他没有走曲线打天下的建议,李筠充满自信的带领三万大军南下下,而在此时,北汉的刘钧也调集了军队南下。 |
公元960年5月,这两个哥们在太平驿顺利会师。虽然已经合作,但是这次并不愉快。 向来自负的李筠看到刘钧的三千人马又弱又少时,十分失望,个个都像从来没吃饱饭的样子,这些鸟人能打仗吗?你北汉再穷也不至于就派这么点人吧,这不是寒碜我呢吗? 更让李筠失望的是,刘钧对他的封赏一点都不实惠,仅仅封了个西平王军马、赏三百匹,让人气愤的是居然还搞出个监督自己的人监军卢赞。 李筠起兵造反之后,马上派使者四处游说各地方节度使,寻求支持。在李筠的眼里,只有赵匡胤一个敌人;而在赵匡胤的眼中,李筠的身后还有着太多的敌人。 这些人正冷眼关注着现在的局势,就等着适合的时机起兵造反。 所以赵匡胤紧急调动精兵镇压叛乱。他现在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场胜利,他更需要一场快速的压倒性的胜利,他要消灭的不仅仅是李筠,更要消灭那些摇摆不定的节度使的野心,以达到震慑各地方军队的目的。 李筠直冲开封迅速南下的消息震惊了大宋朝野。 这也许是赵匡胤一直想要的结果,他倒不是想要李筠反,而是需要李筠出点出牌,别墨迹。 造反不是喝酒吃饭,随便整两个菜就行的。反正早晚都会反,如果真让李筠准备个十来年再反,那才叫真的麻烦。刚开国你就造反,好啊,反正咱双方都没有做充分的准备,那就看看,谁更快,谁更狠。 所以在打仗上这事上还从来没服过谁的赵匡胤,是从来都惧怕任何对手的。 但他跟柴荣的风格一速,御驾亲征成了标配。他对战争的理解是,即使有一帮肯卖命的兄弟也需要自己亲自上阵! |
为了打赢这场关键的战斗,赵匡胤有针对性的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第一,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赵普随从,吕余庆、赵匡义留守开封; 第二、韩令坤率部驻守河阳,今河南孟县,位于黄河北岸,太行山南麓,属于战略枢纽),作为机动主力; 第三,高怀德、石守信带领先锋部队快速截击李筠,由南向北的阻止李筠,阻止其东出太行山; 第四,王全斌和慕容延钊率部从东向西的快速穿越太行山,与高怀德、石守信部共同夹击李筠。 第五、急派两路军队严守边境要地,以牵制北汉和辽国。 这次赵匡胤几乎派出了禁军的全部主将,堪称全明星豪华阵容。 公元960年5月21日,赵匡胤离开京城开封,开始了登基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 赵匡胤亲自上阵,让宋军大受鼓舞,赵匡胤的自信,让人又一次看到了柴荣的影子。 李筠这才发现,之前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可笑。各地方节度使全部在观望没有一个过来帮忙的,禁军中也没一个真的倒戈的,什么牛逼的猛将儋珪,那根本就是老李意淫瞎编的,我翻遍史书也没找到这哥们的任何一字一句的记载,哪有什么汗血宝啊,就是普通一头连马都不算上的骡子。 我的天,这个老李是不是疯了,造反这事,也能这么自己忽悠自己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李筠清醒过来时候,他已经是在孤军奋战,一切都晚了。 这是一次压倒性的战斗。宋军势如破竹,而李筠则不堪一击。李筠主力在泽州附近被击溃,北汉监军卢赞被斩杀。李筠大败,一路退进泽州城内死守。 困守泽州的李筠顶不住宋军猛烈的攻势,在坚守十二天后,泽州被攻破,李筠自焚而亡,他终于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6月19日,李筠的儿子李守节献出潞州投降。 李筠之乱自此彻底平息,这场叛乱从开始到结束,仅仅两个月。 一看到李筠战败了,刘钧立即撤兵返回了北汉。 各地看热闹的节度使一看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了,人家赵匡胤是确实是真龙天子,这个皇上咱们还真得服气,一听安排,二听指挥,让干啥就干啥吧。 建隆元年,赵匡胤用一场压倒性的战争,稳固了大宋的政权,成功的震慑了众多观望分子。 但是,虽然搞定了这个李筠,但还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不反的,赵匡胤无比的清楚。没错他就是第二个老李,李重进! 那李重进难道没看到李筠败的如何之惨吗? 他李重进又有什么造反的资本呢?反宋复周的口号真是就这么好意思在大街上喊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063-第二个敢跟宋太祖叫板的老李 |
好了各位,今天的内容更新完了,大家可以继续嗨了! |
哈哈,难道写的不精彩吗? 肯定精彩啊,因为历史本来就很精彩,请大家嗨起来! |
感谢思念和落花落76,植树节,多好的节日啊,种下一片绿色吧 |
首页 上一页[94] 本页[95] 下一页[96] 尾页[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