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影响世界的100位女帝王/女摄政者排行榜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影响世界的100位女帝王/女摄政者排行榜[第2页]

作者:阿澈79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77位 宣仁太后高氏(1032-1093年),中国北宋摄政太皇太后(1085-1093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北宋宣仁太后高氏,摄政时期任用保守派,全面否定并废除王安石的新法。

    她小名高滔滔,为宋仁宗皇后曹氏的外甥,自幼养于宫中,与后来成为宋英宗的赵曙是青梅竹马的夫妻。她在宋英宗在位时期(1063-1067年)为皇后,在长子宋神宗在位时期(1067-1085年)为皇太后。雄心勃勃的宋神宗赵顼,任用王安石等改革派大臣实行变法,颁布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新法,并发动对西夏的战事。她一直站在反对变法与战争的保守派一方,但未能改变宋神宗的政策。

    1085年宋神宗死,年仅10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高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她摄政时期,勤俭治国,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并能抑制高氏外戚。保守派称她为“女中尧舜”。但她任用保守派代表司马光为宰相,全盘否定并废除了新法,使当时一些已经取得积极效果的改革毁于一旦。保守派当权之后,对改革派大臣进行了打击报复,制造了“车盖亭诗案”等事件,导致了后来更加激烈的“旧党”和“新党”的党争。1093年高氏病逝,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恢复新法,打击旧党,对于新法的争论已经演变为两大集团的权力和意气之争,宋帝国政坛陷入持续不断的党争之中。由于高氏的统治改变了宋朝政治发展方向,她在宋朝9位曾经垂帘听政的女主中,排名最为靠前。

    77、宣仁太后高氏
    

    第76位 索菲娅?阿列克塞耶芙娜 Sophia Alekseyevna(1657-1704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摄政长公主(1682-1689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7分

    索菲娅?阿列克塞耶芙娜,彼得大帝掌权之前的过渡人物,延续了欧化改革派当政的局面。

    她是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谢之女,与费奥多尔三世、伊凡五世同为阿列克谢的第一任皇后米洛斯拉夫斯基所生,而彼得一世则是第二任皇后纳雷什金所生。1676年费奥多尔三世继位,大权主要由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把持。1682年费奥多尔三世病逝,纳雷什金家族捷足先登,宣布彼得一世继承皇位。但不久之后索菲娅借助首都射击军(即卫戍部队)的力量发动政变,排挤了纳雷什金家族,宣布由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共享皇位。因伊凡五世体弱且有智力障碍,彼得一世年幼,便由她摄政。

    索菲娅执政时期,重用哥利津亲王,延续了自费奥多尔三世以来欧化改革派当政的局面,但由于惧怕守旧贵族的抵制,在改革上实际进展不大。对外方面,开始了夺取黑海出海口的尝试,派哥利津先后两次远征克里米亚汗国,但均无功而返。索菲娅还与波兰签订“永久和平”条约,从法律上得到基辅地区的所有权;与清帝国签订《尼布楚条约》,首次确立了俄国在东方的边界。1689年,已经长大成人的彼得一世,利用他操练多年的“童子军团”作为奇兵,发动政变推翻索菲娅的统治,将索菲娅送入修道院。1698年,索菲娅再次借助射击军发动政变,被彼得一世挫败,她也受到更为严格的囚禁,直至死亡。

    76、索菲娅?阿列克塞耶芙娜
    

    第75位 占玛呼 Chama Thevi 哈利奔猜王国女王(7世纪中后期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10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1分

    占玛呼是哈利奔猜王国的建立者,把文明送到了泰国北部地区,促进了泰北的开发。

    7世纪中期,泰国南部已经建立了很多孟人国家,而北部则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况。占玛呼是南方华富里地区一个孟人国家的公主,不知因何原因离开了自己的故土(一种说法是她的贤明广为人知,因而受到南奔地区民众的邀请),带领一个包括众多僧侣、占星师、医师、工匠和富翁在内的庞大团队,在大量的士兵护送下来到泰北湄南河河谷地区,约于663年营建了南奔城,以该城为中心,形成了哈利奔猜王国,统治范围主要为湄南河河谷地区。因为这个国家的开国君主是女人,此后也曾长期为女王统治,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女王国”。后来,占玛呼又营建了南邦城,成为哈利奔猜王国的另一个重要城市。占玛呼带去的团队之中,有一批佛教僧人,他们广泛传播上座部佛教,使泰北地区也成为佛光普照之地。据记载,占玛呼时代在南奔城建造了500座佛寺,其中以摩阿延那寺最为著名。

    哈利奔猜王国在东南亚历史上只是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地位,在于促进了泰北地区的大开发和文化发展。该国几经盛衰,在南诏强盛时期曾成为其劲敌,也曾经是泰南地区罗斛国的心腹之患。该国一直存活到1296年,被泰族人建立的八百媳妇国(兰纳国)所灭。

    西游记中的“女国”,在中国史籍中确实存在,但这个国家并非在西域,而是在泰国北部,而且也并非全是女人,而是因长期为女王统治而得名。这个国家也称为哈利奔猜王国。

    第74位 玛丽·美第奇 Marie de' Medici(1573-1642年),法国波旁王朝摄政太后(1610-1617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3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玛丽·美第奇,波旁王朝初期的重要执政者,培养了路易十三,晚年成为法国政府的反对派。

    她出身于佛罗伦萨豪门美第奇家族,是托斯卡纳大公之女,1600年嫁给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成为他的第二任王后。在此之前,亨利四世已经有过丰富的感情生活(他的首任妻子是欧洲史上著名的美人玛戈王后),而他娶玛丽?美第奇的原因,是因为他拖欠了托斯卡纳大公巨额债务,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来还债。不过,婚后夫妻感情还算不错,生育了三子三女,后来玛丽还建造了香榭丽舍大街(当时的名称是“皇后林荫大道”)来纪念他们的爱情。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9岁的长子路易十三继位,玛丽以太后的身份,被法国议会批准为摄政王。

    玛丽摄政时期,倚重孔奇尼夫妇为首的意大利帮,与法国国内旧贵族关系不睦,曾被迫重新召开三级会议以协调关系(在此之后,法国王权继续强化,连续170多年不再召开三级会议);对外则与哈布斯堡王朝亲近,与西班牙联姻,这违背了法国压制哈布斯堡王朝、维持德意志诸侯实力均衡的传统政策。亨利四世艰难创立的波旁王朝,在当时已有成为欧洲霸主的潜质,但王朝创立初期尚有一些复杂的体制、宗教、外交问题需要去突破瓶颈,但玛丽的能力显然不足以担当此重任。

    1617年路易十三在吕伊纳公爵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宣布亲政,玛丽太后被放逐到布洛瓦。此后红衣主教黎塞留担任首相,在他大刀阔斧打击割据势力的进程中,不断有反对派贵族聚集到玛丽太后的周围,把她推上反对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的前线,先后在1619年和1630年两次发动政变,但均被黎塞留挫败。玛丽太后与路易十三的母子关系,虽经历了几次和解,但裂缝已无法弥合。1630年之后,玛丽太后索性周游列国,探亲访友,未再干预法国的政事。

    74、玛丽·美第奇
    

    第73位 克娄巴特拉?特亚 Cleopatra Thea(公元前164-前121年),塞琉古王国女王(公元前126-前121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克娄巴特拉?特亚,在塞琉古王国后期的内忧外患中,与国内外各种势力纠缠了30年的女人。

    她原为托勒密国王托勒密六世之女。公元前150年,托勒密六世将她嫁给塞琉古王国的王位争夺者亚历山大?巴拉斯,并帮助他推翻原国王德米特里一世的统治,篡夺了王位,克娄巴特拉成为王后。5年后,托勒密六世与女婿巴拉斯反目成仇,转而支持德米特里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二世,克娄巴特拉于是与巴拉斯脱离关系,转而与德米特里二世结婚。在托勒密的帮助下,德米特里二世夺得了塞琉古王国的王位。此时,塞琉古王国东边的安息帝国正在崛起,大举入侵塞琉古王国,德米特里二世御驾亲征,战败被俘,巴比伦和米底地区落入安息帝国之手。王弟安条克七世于前138年继位,并娶了嫂子克娄巴特拉。前129年,安条克七世在稳定了国内局势之后,亲率30多万大军攻打安息帝国,企图夺回失地,但最终战败身死,德米特里二世则被释放回国复位。德米特里二世名义上与克娄巴特拉仍是夫妻,但感情已经破裂。前126年,德米特里二世与叛乱者作战失败,因克娄巴特拉拒绝给他打开城门,导致他被叛乱者所杀。克娄巴特拉与长子塞琉古五世一起继位,成为塞琉古王国的共治者。第二年,因塞琉古五世企图追查其父死因,与克娄巴特拉反目,最后为克娄巴特拉所谋害。克娄巴特拉又立次子安条克八世为共治者,后来又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被安条克八世所谋害。

    克娄巴特拉?特亚的一生,与三任丈夫、两个儿子以及众多叛乱者,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权力斗争纠缠之中,而三大强敌罗马、安息和托勒密则虎视眈眈,不断吞噬塞琉古人的势力范围,塞琉古王国在内忧外患中持续衰落。

    73、克娄巴特拉?特亚
    


    第72位 尤利亚·玛伊莎 Julia Maesa(165-224年),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摄政(218-224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尤利亚·玛伊莎凭一己之力挽救了塞维鲁王朝,推迟了罗马3世纪军阀混战时代的到来。

    她出身于罗马帝国的世袭太阳神祭司家庭,是塞维鲁王朝创立者塞维鲁的皇后尤利亚·多姆娜之妹。她嫁给了一个埃美萨贵族,育有两个女儿,巴西安娜和马梅亚,她们又分别生育一个儿子,埃拉伽巴路斯和亚历山大,后来先后成为罗马帝国皇帝。

    塞维鲁(193-211年在位)及其子卡拉卡拉(211-217年在位)一贯穷兵黩武,不断抬高军队的地位,粗暴对待元老院和贵族(这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准备了条件)。在他们外出征战时期,主要由多姆娜在内主政,玛伊莎作为皇室近亲,在朝政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安息帝国时,被部将所暗杀,弑君者马克里努斯自立为帝,多姆娜闻讯后在悲痛中自杀身亡。得到消息之后,玛伊莎借助自身与塞维鲁皇室的姻亲关系所带来的正统地位,抬出她的外孙埃拉伽巴路斯,用她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驻守内地的军团拥立埃拉伽巴路斯为帝,随后出兵攻击并杀死了篡位者马克里努斯。玛伊莎和她的长女巴西安娜一起成为帝国的摄政。但埃拉伽巴路斯逐渐成为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公开同性恋,且强制推行太阳神崇拜,完全丧失了人心。222年,在玛伊莎同意下,近卫军将埃拉伽巴路斯废黜,将他与其母巴西安娜杀害。玛伊莎的另一个外孙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拥立为帝,玛伊莎与她的次女马梅亚一起摄政,直至她在224年病逝。

    玛伊莎执政时期,罗马帝国已处在3世纪危机到来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景象,尽管她竭力维护塞维鲁王朝的统治秩序,挑选了16名德高望重的元老组成顾问团,与元老院保持良好关系,但却无力改变军队将领越来越恣意妄为的趋势,在她死后不久,塞维鲁王朝就被叛变的军队所推翻,帝国随后陷入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混战阶段。她在罗马帝国(不包括拜占庭)的女摄政者中,排名仅次于小阿格里皮娜(本榜第43位)。

    72、尤利亚·玛伊莎

    

    罗马帝国的女摄政者只入选了两个,小阿格里皮娜和尤利亚·玛伊莎,后一个大家可能有点奇怪,我选的不是她的姐姐尤利亚·多姆娜,虽然多姆娜的名义大得多。但实际上多姆娜在丈夫和儿子出征时处理政务,并没有对历史产生有意义的影响,玛伊莎才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人物。

    罗马帝国的女执政者中,只有小阿格里皮娜和尤利亚·玛伊莎入选百强。对于后者,大家可能有点意外,因为她的姐姐尤利亚·多姆娜的名气要大得多。但多姆娜在丈夫和儿子出征时处理的政务,并没有长久的意义,而玛伊莎将塞维鲁王朝的国祚延长了近20年,实际影响要大得多。

    第71位 佐伊 Zoe(978-1050年),拜占廷马其顿王朝女皇(1028-1050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佐伊,拜占庭帝国中期盛世的继承者和皇室正统血统的维持者,先后与三任丈夫共治国家。

    她是拜占庭帝国中期的全盛之君巴西尔二世的侄女,君士坦丁八世的次女。君士坦丁八世只有三个女儿,长女出家为修女,便将次女佐伊立为继承人。佐伊长于深宫之中,无治国才能,只擅长驻颜美容之术。她在1028年继位之后,先后与第一任丈夫罗曼努斯三世(1028-1034年在位,与佐伊关系破裂之后在浴室中被谋杀)、第二任丈夫米海尔四世(1034-1041年在位,因癫痫病而大权旁落)、夫侄米海尔五世(1041-1042年在位,因企图流放佐伊而被君士坦丁堡市民推翻)、妹妹迪奥多拉(1042-1056年在位)、第三任丈夫君士坦丁九世(1042-1055年在位)共治帝国。她与三任丈夫多为政治婚姻,基本上没有爱情(只与米海尔四世有过短暂的爱情),结婚的目的是为帝国确立一个有能力的男性执政者。她自己则退居幕后安享尊荣,但仍被视为皇权合法性的象征,几次遇到共治者要谋害或流放她的危机,都因为受到臣民的坚决拥护而能够战胜对手。

    她在位时期被称为“佐伊之夫时代”,拜占庭基本维持了在地中海区域的主要大国地位,在与周边的竞争对手,如西亚的塞尔柱人、意大利的诺曼人、巴尔干半岛的佩切涅格人和保加利亚人等的拉锯战中,总体上有得有失,但受到的挑战在增大。在国内,巴西尔二世时期限制贵族和保护自耕小农的政策被废弃,土地兼并加剧,帝国税源和兵源的基础被削弱。拜占庭帝国已经度过了全盛阶段,越来越多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佐伊尽管享国的时间较长,但建树不多,她在拜占庭的女统治者中,排名位于成就更突出的伊琳娜(本榜第8位)和普拉西利亚(本榜第33位)之后。

    71、佐伊
    

    巴西尔二世虽然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代明君,在继承人的安排上却是在匪夷所思,不但自己终身不婚,没有后人,即使是仅有的两个侄女,也不让她们结婚,直至丧失生育能力。也许是为了避免一些短期的麻烦,却因此活生生埋葬了马其顿王朝。

    第70位 塞勒涅二世Cleopatra Selene II(公元前40-公元6年),努米底亚女王(公元前26-前20年),毛里塔尼亚女王(公元前20-公元6年)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3分

    克利奥帕特拉-塞勒涅二世,在罗马庇护下先后担任两个国家的女王,给毛里塔尼亚王国带去了最后的盛世。

    她是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与罗马后三头之一的安东尼的女儿,幼年时曾经被她的父母封为昔兰尼加和利比亚女王。公元前30年,屋大维攻灭托勒密王朝,塞勒涅的父母和哥哥托勒密十五世先后被杀或被迫自杀,而她和两个兄弟则成为罗马人的俘虏。不过塞勒涅此后仍然受到屋大维的优待,公元前26年被安排嫁给了罗马属国努米底亚(今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的国王尤巴二世,作为共治者享有女王的称号,并且在后来的统治中发挥了比她丈夫更大的影响力。此后,塞勒涅女王夫妇一直是罗马元首屋大维的铁杆支持者。

    公元前20年,努米底亚王国发生反罗马的起义,塞勒涅夫妇被迫出逃,在屋大维的安排下,他们到罗马的另一个附属国毛里塔尼亚(今摩洛哥北部和阿尔及利亚西北部,不在今天的毛里塔尼亚共和国境内)继续担任君主。在他们统治下,毛里塔尼亚王国在公元前后进入全盛期,成为地中海西部商贸中心,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和建筑成果累累,且融合了罗马、埃及、希腊的风格。不过,毛里塔尼亚的生存和繁荣,是依赖于塞勒涅夫妇与屋大维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的。在他们的儿子托勒密乌斯在位后期,两国关系破裂,毛里塔尼亚王国最终摆脱不了被罗马帝国吞并的命运。

    从宏观历史来看,毛里塔尼亚王国的繁荣,只是罗马帝国步步为营吞并整个北非的进程中的一步。但塞勒涅二世夫妇,还是在北非文化史留下了有价值的一笔遗产。

    70、塞勒涅二世
    

    罗马帝国与迦太基结盟,消灭了南意的希腊成败;然后与努米底亚结盟,打垮了迦太基;再后与毛里塔尼亚结盟,打垮了努米底亚;最后吞并毛里塔尼亚,完成了对北非西部的征服,名副其实的“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所以我前面说,塞勒涅二世夫妇时期毛里塔尼亚王国的繁荣,只是罗马帝国步步为营吞并整个北非的进程中的一步。

    第69位 章德窦太后(约63-97年),中国东汉摄政太后(88-92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3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9分

    章德皇后窦氏,派遣远征军出击北匈奴,迫使北匈奴主力西迁,使漠北和中亚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状况发生了深远变化。

    第69位 章德窦太后(约63-97年),中国东汉摄政太后(88-92年摄政)

    她是汉章帝的皇后。她出身于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显赫家族,公元77年被选入宫,备受汉章帝宠幸,78年被立为皇后。窦氏的人生看来十分美满和顺利,但却有一个致命伤--她没有生育。79年,她收养了梁贵人所生的儿子刘肇,后来又设计将梁贵人害死(刘肇可能直到窦氏死后才知道他的生母是梁贵人)。88年汉章帝死,9岁的刘肇继位为汉和帝,由窦氏临朝摄政。

    窦氏执政的4年时间,最主要的建树就是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毁灭性打击。88年,窦氏之兄窦宪与副将耿秉率汉军联合南匈奴、乌桓等国兵马约3万人,出击北匈奴,在稽落山大破北匈奴,俘杀1.3万多人,迫使北匈奴20余万人归附,并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此后汉军又乘胜追击,在90年和91年两次出击北匈奴王庭驻地金微山,迫使北匈奴单于率大部迁徙到西域伊犁河流域,从此北匈奴开始以西域为经营重心。北匈奴的西迁,使漠北和中亚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状况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变化。对汉帝国而言,驱逐了北匈奴,固然解除了暂时的威胁,但也破坏了漠北的实力均衡,为后来南匈奴和鲜卑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窦氏摄政之时,东汉王朝已进入全盛阶段。但她过于纵容外戚,窦宪兄弟居功自傲,把揽朝政、陷害忠良、横行霸道,引起朝野上下的普遍敌视。汉和帝抓住时机,在92年依靠以郑众为首的宦官势力发动政变,杀窦氏兄弟,幽禁窦太后。此后,窦太后在冷宫中度过了余生。东汉的历史由此进入到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的时代。窦太后执政时间不长,且个人能力有限,但凭借出击北匈奴的政绩,她已足以在本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东汉6位临朝称制的太后中,她的排名仅次于她的儿媳邓绥(本榜第27位)。

    69、章德窦太后
    

    第68位 伊莎贝尔二世 Isabel II(1830-1904年),西班牙波旁王朝女王(1833-1868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伊莎贝尔二世,西班牙最黑暗和动荡时代的女王,开启了西班牙通过改革追赶欧洲先进国家的道路。

    第68位 伊莎贝尔二世 Isabel II(1830-1904年),西班牙波旁王朝女王(1833-1868年在位)

    她是西班牙波旁王朝国王斐迪南七世的长女,因斐迪南七世没有儿子,她被立为王储。1833年斐迪南七世驾崩,3岁的伊莎贝尔二世继承王位,由其母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摄政。她的叔父卡洛斯亲王不服,发动叛乱,史称“卡洛斯战争”,经过7年作战才被平定。随后,王太后与新任丈夫出国享受生活,放弃了摄政权,由几位首相先后担任摄政,直至1843年女王亲政。伊莎贝尔二世与堂兄弗朗西斯科-阿西西结婚之后,因为丈夫是同性恋者,两人允许对方有自由的私生活,女王也曾有过多位情夫,留下了一些风流韵事。

    19世纪是西班牙的黑暗时代,在遭到拿破仑入侵(1808-1814年)之后的一段时期,西班牙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而且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欧洲整体水平,受欧洲各种新兴思潮和派别的影响,这个天主教保守派的大本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伊莎贝尔二世亲政的25年中,西班牙更换了34届政府,颁布了7部宪法,发生了15次暴动,她本人也遭受过两次未遂刺杀。她曾支持埃斯帕特罗为首的进步势力实行改革,但成效不大。1868年,伊莎贝尔二世在普里姆发动的“光荣革命”中被推翻,流亡法国。西班牙政局在经过6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之后,保皇派重新得势。1874年伊莎贝尔的儿子阿方索十二世被迎回国即位,波旁王朝得以复辟。她虽然是名义上的王太后,但仍然定居法国,基本上未再对朝政施加影响。

    68、伊莎贝尔二世
    

    第67位 玛丽亚一世 Maria I(1734-1816年),葡萄牙布拉甘萨王朝女王(1777-1816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玛丽亚一世,经历了葡萄牙安定富足的时代,也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难岁月,因晚年精神错乱而备受后人关注。

    第67位 玛丽亚一世 Maria I(1734-1816年),葡萄牙布拉甘萨王朝女王(1777-1816年在位)

    她是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第五任国王若泽一世的长女。若泽一世没有儿子,便将长女玛丽亚嫁给了王弟佩德罗(后来的佩德罗三世),立为王储,完美地解决了在传女和传弟问题上的抉择。这对叔侄结成的夫妇,婚后算得上琴瑟和鸣,生育了四子三女。

    17世纪末起,殖民地巴西开始输出金矿,使葡萄牙王室富甲天下;若泽一世时期,任命彭巴尔侯爵进行一系列改革,赶上了欧洲“开明专制”的潮流,也给玛丽亚一世留下了厚实的家底。1777年玛丽亚一世继位,与王夫佩德罗三世共同执政(佩德罗三世专注于宗教事业,对朝政影响不大)。她首先解雇了彭巴尔侯爵,纠正了一些过激的改革措施(如打击教会和保守派贵族等),使葡萄牙政坛恢复了平稳。她有“虔诚的玛丽亚”和“疯狂的玛丽亚”两个外号,前者指她对天主教的高度虔诚。在位前期,兴办学校和公共设施,广泛开办慈善堂收养孤儿,与罗马教廷改善关系。这个时期的葡萄牙安定富足,呈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后一个外号指的是,从1786年开始,玛丽亚一世因为遗传因素以及丈夫、长子等亲友去世的打击,开始精神错乱。到1799年,玛丽亚一世已无法主持政务,由她的次子若昂六世担任摄政王。

    1807年,拿破仑为了实现对英国“大陆封锁”的战略,派大将朱诺出兵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包括玛丽亚一世、若昂六世在内的葡萄牙王室大部分成员出逃到巴西殖民地避难,巴西也被提升为与葡萄牙本土并列的“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玛丽亚一世晚年的精神疾病愈加严重,她在巴西一直呆到1816年去世。在葡萄牙为数不多的女王和摄政太后中,她是唯一入选本排行榜的。


    67、玛丽亚一世

    

    第66位 波狄希亚 Boadicea(?-60年或61年),爱西尼王国女王(公元60年或61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7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3分

    波狄希亚,不列颠人反罗马入侵大起义的领导者,虽很快失败,但她却长久地成为不列颠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


    第66位 波狄希亚 Boadicea(?-60年或61年),爱西尼王国女王(公元60年或61年在位)

    她的名字又译布狄卡,原为不列颠岛东部地区的凯尔特人小国爱西尼王国的国王普拉苏塔古斯的王后,生育两个女儿。公元43年,罗马帝国入侵英格兰东南地区,采用蚕食的方式逐步推进,爱西尼王国也同当时多数凯尔特人小国一样,对罗马称臣纳贡,事实上仍保持独立。公元60年普拉苏塔古斯病死,临终前,由于害怕罗马人会借机吞并他的国家,他立下了遗嘱,将爱西尼王国分为两半,一半由两个女儿继承,另一半赠送给罗马元首尼禄,企图以此来讨好罗马,保存国家。然后,罗马人不理会他的良苦用心,在他死后立即出兵吞并爱西尼王国,洗劫了王室的财产,并对波狄希亚和两个女儿进行了羞辱和虐待。

    面对国仇家恨,波狄希亚凭借自己在爱西尼人中的威望,同时联络了周围不满于罗马人侵略的其它不列颠的小国和部落,发动了起义。波狄希亚是这场起义的领导者,被推举为女王。波狄希亚的起义大军,迅速聚集了约10万人,先后攻占了科尔切斯特、伦蒂尼恩(今伦敦)、维鲁拉米翁。而罗马军团的指挥者保利努斯在来不及调集足够的军队进行阻击的情况下,采取了焦土策略,转移波狄希亚进军路线上的人员和物资,使不列颠人在进攻中得不到足够的补给,从而陷入困境。当保利努斯终于集结了来自罗马第14军团、第20军团的约1万军队之后,与波狄希亚在惠特灵大道上决战。尽管人数占优,但波狄希亚的起义军多为乌合之众,显然不是罗马职业军人的对手,最终保利努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波狄希亚大势已去,服毒自尽。此后罗马帝国长期统治不列颠南部,一直到407年。后来,波狄希亚在不列颠人的传说中被奉为女神,成为追求自由、反抗侵略的精神象征。
    66、波狄希亚(爱西尼) 被系统吞了?

    第65位 皇极天皇(齐明天皇)(594-661年),日本女天皇(642-645年,655-661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皇极天皇,作为中大兄皇子的后盾,为大化改新的启动和推进提供保护。

    第65位 皇极天皇(齐明天皇)(594-661年),日本女天皇(642-645年,655-661年在位)

    她登基之前被称为宝皇女,是敏达天皇(第30代天皇)的曾孙女。她初嫁宗室高向王,后来以美色吸引了舒明天皇(第34代天皇),改嫁给了舒明天皇,630年册封为皇后,先后生下了两子一女(中大兄皇子、海人皇子、间人皇女)。642年舒明天皇驾崩,未指定继承人,造成了中大兄皇子、海人皇子和山背大兄皇子争位,经过妥协,由皇后继位,皇号为皇极天皇(第35代天皇)。

    皇极天皇第一次在位时期基本是个傀儡,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为首的守旧派操纵权柄,作风嚣张,与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不断发生冲突。645年,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杀死苏我入鹿及其党羽,控制了大权。皇极天皇也让位给同母弟孝德天皇,以示革新之意。中大兄被立为太子,他与中臣镰足和一些留唐博士组成了改革团队,发起了改变日本国运的“大化改新”。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将贵族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以及一些行政、户籍、税收方面仿效唐朝的改革等。

    654年孝德天皇驾崩,皇极天皇重新登上皇位,第二次在位的皇号为齐明天皇。齐明天皇仍以中大兄为太子,继续推进改革,她本人也得到了比第一次在位期间相对更大的实权。对外方面,派阿倍比罗夫征讨虾夷和肃慎,有所收获。660年,日本的铁杆盟友百济被唐朝和新罗联合攻灭,齐明天皇决心以举国之力帮百济复国,并御驾亲征,但在征途中因旅途劳顿而病死。她两次在位累计近10年,主要政绩就是作为儿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的后盾,使他的改革能够在充分的支持下有序开展。

    65、皇极天皇
    

    第64位 欧律狄刻三世 Eurydike Ⅲ(?-公元前317年),马其顿帝国摄政皇后(公元前321-前317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3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10分

    欧律狄刻三世,以腓力三世皇后的身份参与了后亚历山大时代的权力争斗,影响了继业者们分割庞大帝国的历史进程。

    第64位 欧律狄刻三世 Eurydike Ⅲ(?-公元前317年),马其顿帝国摄政皇后(公元前321-前317年摄政)

    她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姐妹库娜涅的女儿,从小接受了男性化的教育,喜好狩猎、格斗。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东方时,她和母亲留守马其顿后方。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驾崩,他的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和哥哥腓力三世被共同拥立为帝国君主,由近卫军司令佩尔狄卡斯担任摄政。腓力三世因智力迟钝尚未婚配,野心勃勃的库娜涅便带着欧律狄刻三世到巴比伦,让她嫁给舅舅腓力三世,成为帝国皇后,但库娜涅自己却因冒犯佩尔狄卡斯而被杀。公元前321年佩尔狄卡斯在第一次继业者战争中被杀,欧律狄刻三世以丈夫腓力三世的名义控制朝政,与德高望重的安提帕特成为政敌。她曾在士兵集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以反对安提帕特继任摄政,据说在士兵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仍无法阻止安提帕特被高层将领推选为帝国摄政。

    公元前319年安提帕特病死。此时帝国皇室主要成员已经返回马其顿,且分裂为两大派。欧律狄刻与腓力三世夫妇受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的军队支持;另一位君主亚历山大四世则与其母亲罗克珊娜、祖母奥林匹亚丝受安提帕特指定的接班人波利伯孔和伊庇鲁斯王国的军队支持,双方火并,史称为“第二次继业者战争”。公元前317年,欧律狄刻与腓力三世战败被俘,双双被奥林匹亚丝处死,后来卡山德帮他们复了仇,亚历山大帝国皇室在这场内耗中最终灰飞烟灭。

    @总老师麦加 2019-08-26 08:18:37
    阿澈兄的排行榜中有北条政子吗?
    -----------------------------
    没有。因为她不算是“代表君主行使职权”的女人,所以没有列入。

    64、欧律狄刻三世
    


    第63位 玛丽一世 Mary I(1516-1558年),英格兰都铎王朝女王(1553-1558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玛丽一世通过严刑峻法企图在英格兰恢复天主教,最终没有能力改变英格兰新教化的历史趋势,只留下了恶名。

    第63位 玛丽一世 Mary I(1516-1558年),英格兰都铎王朝女王(1553-1558年在位)

    她是都铎王朝国王亨利八世和王后凯瑟琳-阿拉贡的女儿。凯瑟琳-阿拉贡是西班牙公主,虔诚的天主教徒,原与亨利八世之兄亚瑟王子订婚,在亚瑟死后嫁给了亨利八世,她所生的子女之中,只有玛丽一世活到成年。亨利八世渴望有男性继承人,而且爱上了宫廷女官安妮-博林,便向教皇申请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因为叔娶寡嫂违背基督教规定)。但罗马教廷慑于当时西班牙王室的强大权势,拖延不决。亨利八世干脆于1533年宣布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管辖,强行与凯瑟琳离婚,并立安妮-博林为王后。在这场风波中,玛丽一世坚决站在母亲一边,她在父母离婚后也失去了合法公主的身份。亨利八世后来又与继任王后安妮-博林反目成仇,将其斩首,接着又先后有了四任妻子,并得到了一个王子--爱德华六世。亨利八世晚年与玛丽的关系好转,立她为爱德华六世之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爱德华六世时期(1547-1553年),新教和天主教势力的斗争进入白热化,为了避免信奉天主教的玛丽继位,爱德华六世临终前选择了表甥女简-格雷继承王位。但玛丽借助民众和枢密院的支持,迅速发动政变夺取王位,将简-格雷(九日女王)处死。

    玛丽一世在位期间,全面恢复天主教,迫害新教徒的代表人物,累计烧死了300余人,因此得到了“血腥玛丽”的外号。她在1554年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结婚,两年后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王位,她也成为王后,但夫妻聚少离多,没有生下继承人。婚后玛丽一世在外交上紧密追随当时的欧洲霸主西班牙,因此被卷入与法国的战争,导致英格兰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最后据点--加莱港。玛丽一世死后,她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使英格兰最终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63、玛丽一世
    


    第62位 萨菲耶苏丹 Safiye Sultan(1550-1619年),奥斯曼帝国摄政太后(1595-1603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萨菲耶,在穆罕默德三世时期执掌奥斯曼帝国大权,维持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

    第62位 萨菲耶苏丹 Safiye Sultan(1550-1619年),奥斯曼帝国摄政太后(1595-1603年摄政)

    她可能出身于威尼斯或阿尔巴尼亚的贵族后裔,13岁被海盗劫掠为女奴,因容貌出众,被献给当时尚为皇子的穆拉德三世,并得到穆拉德三世的宠爱。穆拉德三世继位为奥斯曼帝国苏丹之后,她于1575年被立为皇后,一度得到专宠。此后,萨菲耶的雄心开始膨胀,积极参与权力斗争,引起太后努尔巴努的不满。努尔巴努及其女儿借口为皇室开枝散叶,广选美女入宫侍奉穆拉德三世,总共给穆拉德三世生下了40多名子女。失宠后的萨菲耶以隐忍自保,使她的儿子穆罕默德三世保住了储君之位。1595年穆罕默德三世继位,在萨菲耶的撺掇下,援引帝国Fratricide法,处死了19个异母兄弟和15个怀孕的继母,这对母子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

    萨菲耶在儿子在位期间掌握实际的统治权。这段时期国内外均不太平,对内曾镇压了安纳托利亚中部和东部的农牧民起义(1599-1603年)。对外实行亲威尼斯,打击奥地利的政策。1593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奥地利周边地区,挑起了“13年战争”(1593-1606年奥土战争)。奥地利在顶住了土耳其人的攻势之后,双方进入漫长的拉锯战阶段,最后签署《席特瓦托罗克和约》,奥地利以支付一次性赔款的方式,获得了与奥斯曼帝国平等的地位。1603年穆罕默德三世死,艾哈迈德一世继位,萨菲耶被剥夺了摄政权,送到老宫中养老。总体而言,萨菲耶执政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保持了体面和强大,但各种矛盾正在累积之中,是此后近半个世纪衰乱阶段的潜伏期。

    62、萨菲耶苏丹
    
    @孔子孙子的老子 2019-08-20 21:50:16
    日本虽说有过8个女天皇,但多数是傀儡或过渡性质的,存在感多数都不强。
    -----------------------------
    持统和称德可以算真正掌权的女天皇吧。此外,推古虽然是作为圣德太子的后盾,但她的个人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61位 坎迪斯 Candace(公元前1世纪),麦罗埃女王(公元前1世纪晚期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坎迪斯,麦罗埃王国全盛时代的女王,曾与罗马争夺埃及,后确立了与罗马长期结盟的国策。

    第61位 坎迪斯 Candace(公元前1世纪),麦罗埃女王(公元前1世纪晚期在位)

    麦罗埃王国原为库施王国,于公元前530年左右将首都南迁至麦罗埃,史称为麦罗埃王国,统治中心在今苏丹的北部。麦罗埃王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广泛种植棉花,冶铁业和采金业也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红海贸易圈的重要成员。麦罗埃从埃及传入铁制武器之后,也成为当时武力比较强大国家,随后还发展了自己的文字。它的历史地位,在于充当埃及和非洲腹地的交流媒介,向非洲腹地传播各种文化和技术。

    公元元年前后是麦罗埃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麦罗埃由“独眼女王”坎迪斯统治。在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灭亡托勒密王国之后,坎迪斯女王曾试图派兵接管埃及南部,连续攻陷了罗马建立在埃及南部的几个要塞堡垒和城镇,一路进军到阿斯旺。罗马大将的盖尤斯-佩特洛尼乌斯率军迎战,打退麦罗埃的进攻之后战略反击,曾攻入麦罗埃城,还摧毁了纳帕塔城。这场战争持续了若干年,直到公元前20年,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罗马人同意从攻占的大部分麦罗埃领土撤退,但继续掌管“十二公里地带”,作为双方的缓冲区;麦罗埃也无需再向罗马帝国进贡,双方结为盟友。此后300年的时间里,两国保持了和平,麦罗埃成为罗马的南方重要盟国,罗马人曾帮助麦罗埃对抗布勒米耶斯人和诺巴德斯人。

    事实上,在麦罗埃的强盛时期,曾有一个不寻常的传统,就是许多统治者都是女性,她们都被称为坎迪斯。上述出兵与罗马争夺埃及,并缔结和约的“独眼女王”,就是多位坎迪斯之中最有作为的一位,她也被后世视为“坎迪斯”的代表。作为奠定了非洲东北部300年格局的君主,“独眼女王”坎迪斯应当在本排行榜中处于不太低的位置。

    第60位 尼托克丽丝?Nitocris(公元前22世纪),古埃及第六王朝女法老(公元前2183-前2181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7分

    尼托克丽丝经历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之后,通过一次疯狂的报复,结束了古埃及辉煌灿烂的古王国时代。

    第60位 尼托克丽丝 Nitocris(公元前22世纪),古埃及第六王朝女法老(公元前2183-前2181年在位)

    她是古埃及第六王朝的末代法老,也是整个光辉灿烂的古王国时代(第三至第六王朝)的结束者。同时,她也是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女法老,并且是世界历史上明确存在的第二位女性君主(仅在基什女王库巴巴之后)。第六王朝最著名的法老是佩皮二世,据说在位时间长达94年(根据最新考古发现,佩皮二世的真实在位时间可能是62年)。他在位后期,第六王朝持续衰落,地方势力和宗教势力强大起来,中央政权逐渐被架空,国家实际上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尼托克丽丝是佩皮二世的女儿,她按照埃及的传统,嫁给了她的异母兄麦然拉二世。

    公元前2184年,麦然拉二世接手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陷入了与反对派贵族的权力斗争之中,一年后被贵族谋杀。尼托克丽丝被弑君者们当成傀儡扶上了法老之位。然而,尼托克丽丝并不甘心做权臣的工具,事实证明她是个敢爱敢恨、有谋略有决断、爱丈夫甚于爱江山的奇女子。她经过两年周密策划,新建了一个地下室并邀请弑君者们赴宴参观,然后打开暗道使河水灌入,将仇人一网打尽,不过她本人也死于这次政变之中。此后,埃及陷入了权力真空状况,第七王朝仅持续了70年,却出现了70位法老,证明当时已处于混战之中。强盛的埃及古王国时代在一次惊涛骇浪中划上了句话,留在它的背影中的,是持续了四千年的惊叹和惋惜。

    60位 尼托克丽丝
    
    第六王朝最著名的法老是佩皮二世,据说在位时间长达94年(根据最新考古发现,佩皮二世的真实在位时间可能是62年)。
    -----------------------------------------------------------------------------------
    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佩皮二世在位时间是在公元前2278年到公元前2184年,长达94年。但近来一些考古学成果显示,佩皮二世可能在公元前2216年就驾崩了,实际在位的时间是62年,后面的30余年时间,在麦然拉二世继位之前,应该还有其他法老,被历史记载遗漏了,在位时间都归给了佩皮二世。

    第59位 埃莉诺 Eleanor(1121-1204年),阿奎丹女公爵(1137-1204年在位),英格兰摄政太后(1189-1199年摄政)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7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埃莉诺-阿奎丹,作为一个曾先后担任过法国和英格兰王后的女人,她使英法两国的历史命运更加紧密地纠缠在一起,还分别在前线和后方各支持了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59位 埃莉诺 Eleanor(1121-1204年),阿奎丹女公爵(1137-1204年在位),英格兰摄政太后(1189-1199年摄政)

    她是阿奎丹公爵威廉十世的独生女,自小多才多艺、精力充沛,1137年继承了阿奎丹这个法兰西最大的诸侯领地。她嫁给了法国王太子路易(继位后称路易七世),1137年成为法国王后,但与“修士型国王”路易七世性格不合。1147年,埃莉诺带领阿奎丹骑士团参加路易七世为统帅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虽然到达了圣地耶路撒冷,但以进攻大马士革失败而告终。埃莉诺与路易七世也因为进攻路线的分歧而翻脸,关系破裂,1152年由教廷批准离婚。同年,埃莉诺与当时还是安茹伯爵的英格兰王子亨利结婚,随着亨利于1154年继承英格兰王位(称亨利二世),她再次成为王后。这也使英格兰国王在法国拥有了大片领地(比法国国王直接控制区还大)。埃莉诺为亨利二世生下四子三女,但几个儿子成年之后,都因为封地和权力分配问题与亨利二世闹翻,屡次发起叛乱,埃莉诺也曾因为支持儿子们的行动而被软禁了十余年。

    1189年,次子理查一世继位,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征战,由埃莉诺以太后的身份坐镇英格兰摄政,筹措钱粮。理查一世即位之后立即参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一系列战役中表现出色,最后与萨拉丁决战耶路撒冷城郊,以和谈结束战争。理查一世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扣押,埃莉诺多方营救,筹到15金马克,亲赴奥地利赎回了理查一世。1199年理查一世在法国战死之后,埃莉诺支持幼子约翰击败了她的孙子亚瑟,由约翰继承了王位(即无地王约翰)。埃莉诺最终以在当时罕见的83岁高龄去世。

    埃莉诺对历史的影响,首先在于她选择与亨利二世再婚,使英格兰王室在法兰西的领地大增,为金雀花王朝的强盛打下了基础。其次在于她在第二次、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分别担任前线指挥和后方支援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埃莉诺也许是本榜中人生经历最丰富、最传奇的人物,不过她所影响的时代主要局限于中世纪,因此她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期的那样,在本榜中名列前茅。

    59 埃莉诺

    


    第58位 安妮 Anne(1665-1714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女王(1702-1714年在位)

    个人统治对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国家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9分

    安妮-斯图亚特,在位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完成合并,英国议会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形成,海上优势继续增强。

    第58位 安妮 Anne(1665-1714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女王(1702-1714年在位)

    她是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的次女,玛丽二世的妹妹。她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夫妻俩都不是各自国家的王位继承人,两人与世无争,感情融洽稳定,但所生的子女均幼年夭折,因此没有后嗣。在英国,由于詹姆士二世强行恢复天主教的地位,导致众叛亲离,1688年,玛丽二世及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英国内部力量的普遍支持下,驱逐了詹姆士二世,夫妻共享王位,并与议会达成了权力分配的协议,通过了《权利法案》,史称“光荣革命”,信奉新教的安妮也站在姐姐、姐夫一边。由于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没有生育子女,随着他们先后去世,安妮于1702年继承了王位。

    安妮在位时期,亲近后宫总管莎拉,重用莎拉的丈夫马尔博罗公爵,马尔博罗在一系列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英国历史上的战神级人物。在英国议会,托利党和辉格党已初步形成通过选举轮流执政的局面,尽管安妮女王偏爱温和派的托利党人,但能够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没有破坏《权利法案》的规定。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并,两国完成了由“共主邦联”向统一国家的过渡。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中,英国与荷兰、奥地利等国联合对法国和西班牙作战,成功阻止了法国和西班牙的合并,并得到了直布罗陀及北美洲的一些殖民地,海上优势继续增强。

    在英国历史上众多个性突出、经历曲折的女王和王后之中,安妮的存在感并不强,但她在位时期,英国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进步。安妮的主要优点在于懂得顺势而为,而英国在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过渡的阶段,最需要的正是一位能够“顺势而为”的君主。这也是安妮在本榜中的排名,位居于玛丽-都铎(本榜第63位)、玛丽-斯图亚特(本榜第80位)这样的女强人之前的原因。

    58、安妮-斯图亚特

    


    当代君主立宪制下的女王,一般都不会上榜,比如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等。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个例外,她在本榜中还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39:3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