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五代风云》(长篇连载)—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五代风云》(长篇连载)—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第5页]

作者:佟佳明毅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九节 南平高氏
    南平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为高季昌创建。高季昌,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士,后来为了避后唐庄宗先祖李国昌的名讳,改名高季兴。他幼年时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为奴,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改名为朱友让,又颇为喜爱高季兴,命朱友让收其为养子,也改姓为朱。高季兴开始时在军中做朱温的亲兵,后来逐渐提升为牙将,因为立有军功,后来提升为颖州防御使。
    高季兴所割据的荆南地区,原来辖有七州之地,唐朝末年成汭割据于此。成汭(读[ruì]),青州人,年轻时因为酒后杀人,流亡江湖,做过和尚,后来投入了蔡州的秦宗权军,改名郭禹。秦宗权败后,成汭被发配江陵,中途逃亡落草。再后来,成汭又向荆南的唐军投降,做了一名下级军官。上司见他凶悍难治,就想要设计杀害他。于是,成汭联合了千余人,逃到了长江三峡地区。光启元年(885年),成汭占领归州(今湖北秭归),自称刺史,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小块地盘。文德元年(888年),成汭又进一步占有江陵。此后,又将地盘逐渐地向西扩展到渝州(今重庆)一带,地盘也不算小了。荆南地区经过唐末多年战乱,本已残破不堪。以江陵为例,在成汭刚刚占据江陵之时,居民只有17户。成汭招抚流亡,奖励农桑,恢复经济,又实行通商政策,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江陵的人口增加到1万户,整个荆南地区也成为较为富庶的地区。成汭虽然是个武夫,但是在审问案件的时候,却能够力求翔实,避免冤狱,在唐末的军阀中,算得上一个难得的人物。光启三年(887年),朝廷任命成汭为荆南节度使。
    成汭为人虽有值得称道之处,但是他却太过急于求成。如果他能保境安民,搞好与中央政府和周边诸候的关系,是很有可能久有其地,传之子孙的。我们从后来南平高氏的情况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但是成汭却以区区荆南,几面受敌的地理位置,急于扩张地盘,先后与朗州雷氏、长沙马殷、江淮杨行密交战,四面出征,四面树敌,最后终于兵败身死。
    事情发生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当时的吴国向西发展,两湖和江西都是吴的兼并对象。这年,吴将李神福进攻鄂州,武昌节度使杜洪向朱温求救。朱温自己腾不出手来,就命荆南、湖南、朗州三镇出兵救鄂州。成汭正想借此向江淮一带发展,便率领10万水军,沿江东下。根据《太平广记》的记载,“汭欲往亲征,乃力造巨舰一艘,三年而成,号曰和州载。舰上列厅宇洎司局,有若衙府之制。又有齐山截海之名。其余华壮,即可知也。”
    成汭所乘的大船,叫做“和州载”,取整个江陵都装得下的意思。船上可装载将士1000余人,加上武器、粮食,非常笨重。其余比较小的船只也都取了一些威风的名字,比如“齐山”、“截海”等船。他用三年的时间制造了这许多船只,看来早有用兵之心了,听朱温的命令出兵不过是借口,实际上是为了争夺江淮一带的地盘。他此次出征,有两大败笔,一是装备和战术上的,大船笨重,行动不便,遇到火攻,更是除了沉没,别无他法;二是战略上的,更为要命,他倾巢而出,后方空虚,一旦被敌人袭击后方,必将无家可归。这两点,幕僚中也曾有人指出,他却听不进去。其实,湖南、朗州两镇迟迟不去救援鄂州,就是在打他成汭江陵的主意。成汭刚刚出发不久,还没有到岳州,湖南和朗州的军队已经袭破了江陵,大掠而去。成汭的将士们亲人被人掳走,家产被人抢劫,哪里还有心思战斗。吴国的李神福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等成汭到鄂州,而是派兵主动迎击,在洞庭湖君山附近两军相遇,吴兵顺风纵火,烧毁江陵水军的战船,成汭就死在了洞庭湖里。成汭死后,杜洪又苦撑了两年,最后被吴军俘杀,从此杨氏吴国势力到达了鄂东。
    高氏的南平建国发生在这些事情之后,而且在后梁统治期间,他实际上还不能称其为国,我们只是为了在后面叙述方便,在这里先让他在演员表里亮个相罢了。
    江陵这个地方, 几经争夺,最后为朱温所得。开平元年(907年),朱温任命他所认为的“自己人”高季兴来做荆南节度使,史学界通常以此作为南平立国的开始。其实这样有些勉强,因为在后梁时,高季兴的身份不过是后梁的地方军政长官。此时的荆南只有一州之地,后来辖有三州,即荆州、归州和峡州,治所在荆州(今湖北江陵)。朱温在世之时,高季兴不敢跋扈,朱温死后,高季兴见到梁朝衰乱,便有了割据一方的打算。然而南平地小力弱,终五代之世,不过勉强维持。
    后来梁末帝封高季兴为渤海郡王,他仍不满足,后来索性断绝了对朝廷的贡赋。后唐建立后,高季兴畏其强大,前往洛阳朝见皇帝。返回时高季兴对左右说:“我此行有二失,来洛阳朝见为一失;主上纵我归去,为二失。”于是倍道兼程,为了加快速度,行李全部丢弃不顾,等他过了襄州,后唐庄宗果然命襄州节度使刘训拦截,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不久,后唐封他为南平王,这也是我们称其政权为南平的缘由。荆南处于四战之地,国小力弱,不仅向中原王朝称臣,而且还曾向其他割据政权称臣,周旋于大国之间,又经常派兵抢劫他国财货,所以得了一个“高赖子”的混号。
    比如后唐灭前蜀,获得珍宝金帛四十万,顺长江水路而下,行至峡口,被高季兴派兵截杀,尽夺财宝。后唐明宗派使者责问,高季兴回答:“船行三峡,水道险恶,也许是船覆人亡,其中详情只有水神知晓。”再比如楚国向后唐朝贡归来,后唐明宗回赐骏马十匹、美女两名,路过江陵时又被高季兴抢夺。高季兴害怕被后唐或者楚国讨伐,于是向吴国称臣,希望得到庇护。高季兴当真是个众横捭阖的墙头草,谁给他好处,他就向谁称臣,高氏子孙甚至向南汉、闽、后蜀、南唐称臣。
    在五代十国前期,除了吴国、前蜀称帝以外,其他割据势力皆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时有朝贡。由于吴国与中原王朝为敌,因此各国北上必须路过荆南地区。无论是高季兴本人还是高氏子孙,时常干些截击使者、抢劫财货的勾当。各国若前来责问或发兵讨伐,荆南便原物奉还;如果各国因为其他事情一时顾及不上,高氏便收入囊中。于是各国皆称高氏为“高赖子”。
    第十节 闽
    闽国割据在今天的福建地区,为光州固始人(今河南固始)王潮创建。
    王潮出身农家,唐朝末年,在本乡固始县当了一名小吏。固始地处河南省南部,这一地区曾经被秦宗权占据。秦宗权的部将王绪(此人从军前的职业是屠夫)占据固始时,县吏王潮和兄弟王审之投入王绪军中,做了军校。王绪任命王潮作军正,相当于军需官,主管军需供给。黄巢的军队进入河南时,秦宗权命令王绪攻击黄巢,王绪畏惧不行。秦宗权大怒,发兵攻讨,王绪敌不过秦宗权,只好率众南渡长江,希望在南方寻找安身之地。
    唐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率军经过江西,转入福建,攻克汀、漳二州,所到之处,并不久留,都是洗劫一空而去。从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史籍上记载的王潮曾说“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来看,这支部队算不得官军,也是一只匪军。
    到达漳州以后,王绪因为路险粮少,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王潮兄弟三人都是孝子,共奉一母,兄弟三人扶其母董氏崎岖从军。王绪召王潮兄弟责备说:“军皆有法,未有无法之军。汝违吾令而不诛,是无法也。”王潮兄弟三人答道:“人皆有母,未有无母之人;将军奈何使人弃其母!”王绪大怒,要立斩其母,王潮三兄弟说:“潮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 幸赖将士们都纷纷苦求,王绪这才作罢。
    王绪自己无才无德,于是对军中有才能者十分猜忌。有人告诉王绪说:“军中有王者气。”于是王绪见将士或者士卒有勇略超过自己的,或者气质魁岸者皆杀之。王绪此举令军中人人自危,激起众怒。行至南安,王潮利用众心不服的机会,对一位前锋将领说:“吾属违坟墓,捐妻子,羁旅外乡为群盗,岂所欲哉!乃为(王)绪所迫胁故也。今(王)绪猜刻不仁,妄杀无辜,军中有才能者受诛且尽,子须眉若神,骑射绝伦,又为前锋,吾窃为子危之!”这位前锋将军握着王潮的手涕泪交流,向王潮问计。于是王潮为他出谋划策,依计行事。他们命壮士数十人埋伏于竹林之中,待王绪到来,挺剑大呼跃出,将王绪擒住,绑缚起来在军中示众,军中皆呼万岁。王潮推举前锋将为主,前锋将说道:“吾鼠今日不为鱼肉,皆王君(王潮)力也,天以王君为主,谁敢先之!”推让数次,众人都尊奉王潮为将军。于是王潮夺得了领导。王绪被关押了一段时间后,羞愤自杀(也可能是被杀)。
    王潮与王绪不同,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但深得士兵爱戴,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他深知将士思念北方故乡,于是声称要带领大伙回光州。这其实很难做到,路途遥远,加之中原残破,各地军阀林立,一只没有根据地的军队是很难长久维持的。王潮这样说,是为了安定军心。他的实际打算是要占一块地盘,让大伙安定下来。这时恰好泉州刺史廖彦若残暴不得民心,当地居民听说王潮军纪严明,主动请求他去讨伐。
    光启二年(886年),王潮攻克泉州,杀廖彦若。王潮听闻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威名,不敢犯福州境,遣使向陈岩请降,于是陈岩表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就把泉州作为根据地,招抚流民,轻徭薄赋,恢复生产。同时训练部队,整军经武,形成了一支新的割据势力。
    景福元年(892年),范晖作了福建留后,也是暴虐无道。王潮决定进攻福州。泉州人民自愿捐献粮食和钱财,补充军费,可见王潮确实是得到人民拥护的。景福二年(893年),王潮遣王彦复、王审之攻福州,很久也未攻下。范晖求救于威胜节度使董昌(就是那个称帝的蠢人),董昌发温州、台州、婺州兵五千救之。王彦复和王审之认为福州城防坚固,而且援兵将至,己方士卒死伤众多,于是请示王潮,希望退兵然后再图后举。王潮不许,回信道:“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吾当自来。”何等的决绝与霸气!于是王彦复、王审之亲犯矢石急攻福州。五月,福州城中食物断绝,范晖知不能守,于是以印授监军,自己弃城逃走,董昌的援兵也撤退了。王审之攻克福州,建州(今建瓯)、汀州(今长汀)也都望风而降,至此,王潮完全占据了全闽的五州之地。福建位置偏远,朝廷鞭长莫及,于是封王潮为福建观察使。乾宁三年(896年),唐朝升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节度使。
    乾宁四年(897年),王潮病重。当初,王潮的弟弟王审之做观察副使的时候,但凡有过,王潮犹加捶挞,王审之虽然有功,但是毫无怨色。王潮在病重之时,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而命其弟王审之知军府事。王潮薨后,王审之想让位给其兄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审邽推辞不受。于是王审之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朝廷以王审之继任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封琅琊郡王。
    王审之字信通,军中称为“白马三郎”,这个绰号很酷,很可能是因为他骑白马,又排行第三的缘故。可以想见,当年王审之胯下白马、驰骋军中,是何等的拉风。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朱温授王审知为中书令,封王审之为闽王,此是后话。实际上,从景福二年(893年),王氏兄弟据有福建全部时期,闽国就已经事实存在了。
    王氏兄弟生活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轻徭薄赋,福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除了发展农业以外,他们还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当时北方衣冠士族南下避乱者甚多,王审之礼贤下士,多方延纳,又大力兴建学校,教育福建当地子弟。此后,福建人才辈出,文化快速发展。此后从宋朝以降,直至明清,福建成为全国藏书丰富之地,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的进士人数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
    王氏兄弟还特别重视发展商业。他们免除沉重的商税,鼓励海上贸易。福州、泉州两地,船舶往来如织,宋元时期著名的大港口—泉州港,就是起始于此。商业的繁荣不仅使闽国百姓富庶,国库充盈,而且还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在王氏兄弟统治期间,在福建省刑惜费,轻徭薄赋,恢复农业,发展文化教育,开发商业,与民休息,所以社会稳定,百姓安乐。有人劝王审之称帝,他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宁可开门做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
    第十一节 南汉

    南汉割据在两广和湖南南部一带,为刘隐创建。关于刘氏家族的由来,学术界颇有争议。有说他是大食(阿拉伯)商人后裔,有说他本为岭南蛮族,也有说其祖籍是河南上蔡,后来移居福建泉州,刘隐的父亲刘谦任广州牙校,所以后来迁至岭南。不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人来历不清。
    唐懿宗咸通年间,宰相韦宙出任岭南节度使,因为赏识刘谦,于是将侄女嫁给刘谦为妻,韦宙的夫人坚决反对说:“刘谦非我族类,与他通婚恐招人议论。”但是韦宙却说:“此非常人,将来我们的子孙也许还要依靠于他。”由此可见,刘氏应该不是来自上蔡的汉人。
    黄巢的部队曾经南下攻陷过广州(朱温的二哥就是战死在岭南的),但是因为水土不服,又弃之北上。当时岭南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仍然很多,刘谦因为镇压有功,朝廷封他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刺史。在此期间,刘谦有兵万余人,战船百余艘,在岭南地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这支力量为刘谦的儿子刘隐创建南汉奠定了基础。
    刘谦死后,刘隐继任封州刺史。乾宁三年(896年),唐朝宗室李知柔被任命为岭南节度使,行至途中,岭南发生兵变,李知柔不敢前进。刘隐率领封州兵平定了叛乱,迎接李知柔进入广州,因功提拔为行军司马,掌握岭南的兵马财赋事务。此后更换了数任节度使,都对刘隐极为倚重。后来宰相崔远被任命为岭南节度使,却因为路途遥远,不愿赴任,于是朝廷任命刘隐为岭南节度留后。为了能够正式得到节度使的任命,刘隐向朱全忠送上重金厚礼,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刘隐顺利获得了节度使的任命。后梁建立后,刘隐继续称臣纳贡,梁朝授刘隐为中书令、检校太尉、侍中,封大彭郡王,后又改封南海王,从此刘氏便割据岭南了。

    第十二节 大长和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唐朝时,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称为“南诏”。唐朝末年时,由于南诏对唐朝连年用兵,又曾经被高骈打得大败(这位高骈年轻时还是很猛的),南诏“屡覆众,国耗虚”,终于引起广大奴隶和百姓起义。南诏的汉人权臣郑买嗣在897年指使南诏蒙氏近臣杨登杀死南诏王蒙隆舜,在902年杀死南诏王室800余人,灭亡南诏,改元圣治,建立“大长和”国,号称“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 都城在羊苴咩城(又称太和城,今云南大理),疆域包括今云南全部以及缅甸北部那加丘陵和萨尔温江以东、老挝北部等地。


    第十三节 契丹
    契丹族是鲜卑的一支,从北魏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起,已见载于史籍。在几百年间,契丹人始终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契丹人分为八个部落,尽管几百年间,部落的名称或有改变,但是总数总是八个。唐代初年,这八个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八部首领推举一人作为“可汗”。可汗任期三年,期满重新选举。可汗以外,另设于越,位于百官之上,总管军政。可汗虽然由选举产生,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出于一个部落。唐代前期是大贺氏,唐代中叶转入遥辇氏。唐朝后期,契丹的发展逐渐加快,到唐朝末年,契丹终于从部落联盟蜕变成为国家。而一个名字,因契丹而名垂青史;契丹也因他而兴旺发达,这个人就是耶律阿保机。
    唐咸通十三年(872年),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契丹迭剌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此时契丹内部的权力争夺非常激烈,耶律阿保机的家族也参与了权力争夺,但是被击败。耶律阿保机的祖父被杀死,耶律阿保机的父亲和叔伯逃亡到邻近部落,阿保机的祖母把阿保机藏在别处的帐内,涂抹其面,不让他见外人。
    阿保机自幼聪敏,才智过人。长大后,身体魁梧健壮,胸怀大志,而且武功高强,《辽史》上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
    此后,耶律家族在权力争夺中又逐渐取得了优势,阿保机的伯父耶律释鲁当上了“于越”,于越的地位仅次于可汗,掌握军政实际权力,阿保机被任命为于越侍卫亲军首领。耶律释鲁经常与阿保机讨论军国大使,相信阿保机从中应当受益匪浅。后来,伯父耶律释鲁被觊觎“于越”之位的蒲古只等三族谋杀,阿保机率领侍卫亲兵击溃了这三族兵马,并在901年被立为“夷离堇”(部落联盟军事首领)。
    此后,阿保机率领契丹铁骑连年出征,攻略唐朝和其他少数民族。唐天复二年(902年),耶律阿保机以兵40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百姓)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数。在潢河南岸建龙化州城,将所俘汉人迁居于此 。天复三年(903年),北攻女真,俘获三百户;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俘获人口财物而回。并且阿保机升任为“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掌权者。唐天复四年(904年),阿保机率军讨伐黑车子室韦,伏击刘仁恭数万大军于平原,活捉大将、刘仁恭的养子赵霸,并乘胜大破室韦。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唐朝已经行将就木,阿保机应李克用之邀,率七万骑兵到云州(今山西大同)相会,与李克用结为兄弟,约定共讨梁王朱温和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但终因无利可图而没有践约。接着,耶律阿保机进兵攻打刘仁恭,攻下数州,尽数迁掳其民而回。
    906年(唐天祐三年)二月,阿保机又攻打刘仁恭,回军途中,袭击山北奚人,破之。朱温派人渡海奉上书币、衣带、珍宝前来交好。十一月,派偏师讨伐奚、靅(读费)诸部及东北女真中尚未归附的部族,一概攻破降服之。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卒,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遗命,当时唐朝矫诏立皇帝屡见不鲜,人性相同,契丹人不学自通也有可能)。 耶律曷鲁等人劝进。阿保机多次辞让,后来接受了请求。
    907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正月,耶律阿保机正式成为契丹可汗,这一年也正好是后梁的开国之年。以后,这位阿保机同志将对中原地区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记:
    咱们看看这些割据一方的君主们,出身盐贩、制饼师傅、木匠、养猪的、在富户家当佣人的,不一而足,看到这些人都能成就一方霸业,是不是很励志呢?读者朋友们,美国有一位画家奶奶曾经说过,“只有你有一颗心,从来都不晚。”年龄不是理由,现在的境遇也从来不是,从现在开始,向你的目标努力吧。
    第三章 后梁十六年

    第一节 生子当如李亚子,徐温巧夺杨吴权
    (公元908年)

    1、李存勖袭位。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疽发于首”病危,李克用令其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李存勖为嗣。李克用临死之前,将三只弓箭授予李存勖,说道:“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梁,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善志,死无恨矣!”又对诸将说:“此子志气远大,尔曹善教导之!“又叮嘱李存勖道:”李嗣昭被梁兵围于潞州,等把我下葬之后,汝与周德威速竭力救之。“言终而卒,享年53岁。
    李存勖继位时,年仅二十四岁,还是一位青年。他的叔叔李克宁(李克用的弟弟)位高权重,当时纷纷传言“兄终弟及”,有许多人支持李克宁,可谓人情忷忷。
    在此情况下,年少的李存勖曾经表示让位给叔叔李克宁,李克宁却说:“汝乃冢嗣也,且有先王之命,谁敢违之!”属下将吏准备谒见李存勖,李存勖正在哀哭未出。监军张承业对李存勖说:“大孝在于不坠基业,多哭何为!”于是张承业扶李存勖出,面见将吏,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的让位之举,未必出自真心。但也可以看出李存勖刚刚即位时,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十分稳固的。
    李存勖继位后,立即禁止军士无故侵犯百姓,晋阳城中的秩序,只十来天功夫就发生很大改观。他申明纪律,规定行军不得违反命令擅自改变行军次序;不守纪律、贻误军纪者斩。他在继位初期也采取了一些减轻税赋、惩治贪官等措施,虽然许多措施都没有坚持下来,但无论如何,李存勖继位初期还是有些作为的。
    当初,李克用多养军中壮士为假子,宠遇与真子相同。李存勖袭位后,李克用的养子们皆常年掌兵,不服新王,或托病不出,或见新王不拜。李存勖的伯父李克宁位高权重,很多人都倾向于李克宁。
    更有甚者,假子李存颢私下劝说李克宁:“兄终弟及,自古有之。以叔拜侄,于理安乎!天与不取,后悔无及!”李克宁此时还是坚持原则的,说道:“吾家世以慈孝闻天下,先王之业苟有所归,吾复何求!汝勿妄言,我且斩汝!”
    但是李克宁的妻子孟氏,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母老虎”,素来强悍,李克宁也是个怕老婆的。于是,有些假子又纷纷派自己的妻子向孟氏游说,认为李克宁应该掌权。孟氏深以为然,日夜逼迫李克宁夺位。李克宁架不住众人反复劝说和妻子的逼迫,心中逐渐动摇。于是李克宁向李存勖请求领大同节度使,以蔚州、朔州、应州为巡属,李存勖也答应了。
    李存颢等人又为李克宁设定计谋,等李存勖经过他的府邸之时,杀掉张承业、李存璋,囚禁李存勖,奉李克宁为节度使,举河东九州归附后梁,将李存勖和李存勖的母亲太夫人曹氏送到大梁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一个叫做史敬镕的太原人起到关键作用。
    史敬镕从少年起就侍奉在晋王李克用左右,居于帐下,是李克用的心腹亲信之人。李克宁想要打探晋王府中的消息,于是以高官厚禄拉拢史敬镕。史敬镕假装许诺他加入叛乱,等回头回到府中,急忙将消息告诉了太夫人曹氏。太夫人大惊,急召张承业,指着李存勖对张承业说:“先王把此儿托付公等,现如今这些人要害我们母子,只要令我母子有所归处,不要送我们去大梁,其他不以累公。”张承业惶恐曰:“老奴以死奉先王之命,此何言也!”于是李存勖以李克宁等人的阴谋相告,并说道:“至亲不可自相鱼肉,如果我让位,则乱不作矣。”张承业说道:“李克宁欲投大王母子于虎口,不除之岂有全理!”于是张承业召集李存璋、吴珙、李存敬、长直军使朱守殷等人,令他们暗地里做好准备。
    过了几日,李存勖设酒宴会诸将于府中,就在席上命事先埋伏好的甲士将李克宁和李存颢拿下。李存勖哭着对李克宁说:“侄儿先前以军府让叔父,叔父不取。今事已定,奈何复为此谋,怎么忍心将我母子送给仇家呢?”李克宁辩解道:“这都是小人构陷,夫复何言!”当日,杀李克宁和李存颢。
    李克宁对李存勖,开始时并无二心,之后却在小人的劝诱和妻子的逼迫下铸成大错,变节杀身,可不戒哉!于是,李存勖得监军张承业(此人是宦官中的难得的贤宦)、大将李存璋之助,杀李克宁、李存颢等,大局始定。
    李存勖的作为,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军事上。李克用在临终前,给李存勖三只箭,要求他一矢讨刘仁恭,一矢击契丹,一矢灭朱温。此后李存勖把这三支箭供奉在祖庙之中,每逢用兵,必先祭告李克用,请出箭来,恭恭敬敬装在锦囊之中,由专人保护。等凯旋后送箭还庙,向李克用汇报战果。
    2、潞州三垂冈之战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服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这是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的咏史诗,讲的是晋王李存勖在三垂冈下大败梁军之事。三垂冈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的太行山麓,是重镇潞州(今山西长治)的重要门户。李克用去世而李存勖继位时,朱温的梁军正在大规模进攻晋的潞州。潞州在河东首府太原与梁朝国都汴梁之间,等线距离不过三百里,军事地位极为重要,谁占领了潞州,就如同将一把利剑悬在对方头上。
    梁军在潞州城外另筑了一道城墙,内阻守兵突围,外拒援兵增援,称为“夹寨”,当真将潞州围困得是铁桶一般。晋军大将李嗣昭(十三太保之一)固守潞州城,晋军大将周德威率领援军,不断袭击梁军的运输线,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当时潞州已经被围困一年有余,城中粮食物资即将用尽。
    为了稳定军心,迷惑敌人,李嗣昭故意召集诸将登城宴饮作乐(效法诸葛武侯空城计)。突然一支流矢刚好射中李嗣昭的脚,一阵剧痛袭来,李嗣昭却泰然自若,一边饮酒一边悄悄将脚上的箭拔下来,座中诸将皆不知觉。朱温数次遣使劝降李嗣昭,李嗣昭不为所动,焚诏书,斩使者。
    李克用去世后,周德威奉命撤回晋阳。朱温以为潞州已是囊中之物,于是安居大梁,静候捷音。围攻潞州的梁国将领也都认为周德威撤走以后,晋军不会再派援军了,于是连斥侯(侦察兵)都不派了。梁朝主骄将惰,已经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
    晋军大将周德威当时手握重兵于外,大家都担心他有不臣之心。周德威引兵回到晋阳后,留兵城外,自己单身徒步而入,伏在先王李克用的灵柩上痛苦极哀。退出后,拜谒晋王李存勖,礼甚恭,众心由是释然。
    在梁军骄傲轻敌的同时,晋军方面,李存勖却把潞州之战看作“取威定霸”的决定性战役,他料定李克用死后,朱温自认为已经天下无敌,必定松懈。李存勖曰:“上党(潞州),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且朱温所惮者独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
    于是,晋王李存勖以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丁会之前以潞州降晋),李存勖亲自率领周德威等大将,从晋阳出发,兼程并进,出其不意,直扑潞州。五月初一,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下(今山西屯留县东)。
    对于李存勖来说,这次奇袭是比较冒险的。因为梁军的夹寨之外是一片旷野,即使梁军没有斥候,他们也能看到几里外的晋军行动。但是当真是老天相助,夜间太行山麓突降大雾,数米之内不见人影。次晨大雾弥漫山谷,晋军发起奇袭,铁骑如同风驰电掣一般直抵梁军夹寨。此时的梁军连岗哨都没有设置,将士尚在酣睡之中。晋军分两路出击,周德威攻西北角,李嗣源攻东北角,填沟烧寨,鼓噪而入。
    睡梦中的梁军衣服都来不及穿,更来不及披甲上马,纷纷溃败,向南逃跑。梁军大将招讨使符道昭在乱军中马倒,被晋军所杀。晋军一鼓作气打破梁军围困潞州的夹寨,梁军大败,死者逾万。晋军缴获的资粮、军械,堆积如山。
    李存勖擎枪跨马,在风中立于三垂冈上,不禁想起了往事。当年李克用在世时,李存勖曾随父王在三垂冈游猎。三垂冈上有一座祭祀唐明皇李隆基的庙宇,李克用命部下在庙前置酒,一名乐工吹奏名曲《百年歌》,李存勖当时在侧,年方五岁。李克用指而笑曰:“此奇儿也。后二十年,能代我战于此乎。”二十年后,果应其言。李存勖取得夹寨之战的胜利后,在三垂冈上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
    周德威等人来到潞州城下,向城上的李嗣昭呼喊道:“先王已薨,今王自来,破贼夹寨。贼已去矣,可开门。”
    李嗣昭不信,曰:“周德威一定是投降了梁军,被派来骗我的。”于是拉弓搭箭就要向周德威射去。左右之人连忙拦下,李嗣昭说:“王果来,可见乎?”于是李存勖亲自来到城下。李嗣昭见李存勖穿着白色的孝服,猜到李克用已经去世,恸哭失声,几乎气绝。城中皆哭,于是打开城门迎入李存勖。
    当初,周德威与李嗣昭二人不睦,李克用临终前对李存勖说:“进通(李嗣昭)忠孝,吾爱之深。今不出重围,岂德威不忘旧怨邪!汝为吾以此意谕之。若潞围不解,吾死不瞑目。”晋王李存勖将这番言语告诉周德威,周德威感泣,所以出死力攻夹寨,救李嗣昭。周德威与李嗣昭相见后,二人相拥而泣,和好如初。
    这对晋军来说是一场真正的大胜利。此战对梁晋双方至关重要,如果梁军得胜,就相当于打开了河东门户,可以直取晋的中心太原;如果晋军获胜,不仅能够巩固河东的南部边境,而且向南可以威胁梁的中心区域河南。
    朱温听到潞州之战的战报,惊得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才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于吾儿,豚犬耳。”亚子正是李存勖的小字。据《北梦琐言》记载,这个小名还源于唐昭宗。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领兵讨伐王行瑜,时年十一岁的李存勖也在军中,李克用命其进京告捷。唐昭宗见到李存勖后,大惊失色,说到:“此子相貌非常!”又抚其背曰:“此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可谓是亚其父亲了。”于是,人们就称呼李存勖为李亚子。
    此后李存勖着手整治军纪,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优抚孤寡,选用人才,整军备战,河东一派蓬勃发展的气象。
    后梁开平二年五月,晋军在取得夹寨之胜后,乘胜进兵泽州(今山西晋城)。后梁的泽州刺史王班素失人心,部下纵火,准备迎接晋军,王班只得闭牙城(内城)自守。
    恰值后梁龙虎统军牛存节自洛阳领兵接应夹寨溃兵,行至泽州城南的天井关,得知泽州危急,对手下人说:“泽州要害之地,不可失也;虽无诏旨,当救之。”手下众人都不想去救,说:“晋人胜气方锐,且众寡不敌。”牛存节说:“见危不救,非义也;畏敌强而避之,非勇也。”于是力排众议,率军至泽州,平息内乱。晋兵来攻,牛存节昼夜拒敌十余日,梁将刘知俊自晋州(今山西临汾)引兵来援,晋军遂焚攻具退保高平。至此,后梁虽失潞州,但仍然保有泽州、晋州。
    晋王李存勖回到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以河东地狭兵少,乃训练士卒,令骑兵不见敌不准乘马,各部队划分已定,不得越界,各守职分。部队训练到分路并进,到约定好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不差晷(读龟)刻,犯者必斩。由此河东士卒日益精整。晋王李存勖感恩张承业,以兄事之,每至其第,升堂拜母,赐遗甚厚。潞州围守历年,士民冻饿而死者大半,市井萧条。李嗣昭在潞州劝课农桑,宽租减刑,数年之间,军城完复。

    3、徐温夺吴国权柄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南方,接着来看杨氏吴国的权力斗争吧。
    上文说到,大侠杨行密死后,其子杨渥继位。这个杨渥不但性格残暴,昏庸好杀,而且与张顥(读浩)、徐温两位掌握实权的老臣关系极为紧张。张顥、徐温多次进谏,杨渥非但不听,反而口出恶言,有诛杀二人之意。杨渥忌惮张、徐,张、徐也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被害。明眼人看到这里,也知道杨渥离死不远了。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五月初八,张颢、徐温终于派人将杨渥杀死,对外诈称暴薨。这一年,杨渥年仅二十二岁。
    杨渥死后,张颢本欲自立,于是张颢召集吴国将吏于府庭,在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自大将朱瑾以下都留下卫士然后入内。张颢意欲逼迫众臣就范,厉声问道:“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他一连问了三次,都无人应声。张颢见众臣都不屈服,勃然大怒。
    幕僚严可求上前秘密禀告说:“现在四境多事,非你不可,但今日则恐太速。” 张颢问:“何谓速也?”严可求答道:“目前外有庐州刘威、歙州陶雅、常州李简、宣州李遇,都是先王时的一等人物,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如辅立幼主,时间久了,等待他们心服,然后你可自立。”张颢默然久之。
    严可求于是走出来,自行书写了一份告谕放在袖内,率领将领们入内祝贺,将领们都不知道干什么。等到严可求拿出告谕宣读,乃是以杨渥之母史氏的名义发的告谕,说杨氏创业艰难,但即位的吴王不幸死去,杨隆演按次序当立,谕告将领们不要背负杨氏,应该妥善侍奉。严可求言辞激动,听者动容。这一边张颢却神情沮丧,但是看到严可求义正言辞,所说在理,也不敢贸然反对。
    于是杨渥之弟杨隆演继立为弘农王兼淮南节度使,这一场风波才暂时过去了。
    事毕,大将副都统朱瑾拜访严可求,说道:“我朱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面对张颢,却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我朱瑾只是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于是朱瑾对严可求以兄事之。
    张颢想要独揽大权,便准备将另一位元老徐温排挤到外州任职,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出镇润州。严可求对徐温说:“公舍牙兵而出外藩,张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徐温惊问:“然则奈何?”严可求说:“张颢刚愎自用而暗于事,您如果能够听从我,我当为公图之。”
    当时淮南行军副使李承嗣参预军府之事,严可求又去游说李承嗣,说道:“张颢凶威至此,现如今如果将徐温调出外任,恐怕下一个也快轮到您了,亦恐非公之利。“李承嗣深以为然。
    接着,严可求又劝说张颢道:“您与徐温同受顾托,现在外面议论纷纷,都说您想要侵夺徐温兵权而杀之,人言可畏啊!”张颢说:“是徐温自己想要外任,非吾意也。事情已经这样了,怎么能停止呢?”严可求说:“这很容易。”次日,严可求邀请张颢与李承嗣一起拜访拜访徐温,严可求假装责备徐温说:“古人不忘一饭之恩,何况你是杨氏三世的宿将!现在幼主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徐温也假装道歉说:“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徐温因此没有外派,仍然留在中央任职。
    张颢渐渐觉察到严可求私下依附徐温,于是派了一名武林高手,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去刺杀严可求。刺客悄无声息地潜入严可求府内,伏在卧房之外,等到四周无人之时,突然闪身而入,来到严可求面前横刀相向。严可求自知难免一死,对刺客恳求说:“今日事已至此,我严可求死而无憾,只是能否让我给诸公留一封遗书?”那刺客也是义气中人,说到:“我也是受人之托,您快写吧。”刺客的刀就横在严可求面前,而严可求却操笔疾书毫无惧色。这位刺客也粗通文墨,见严可求所书情真意切、辞旨忠壮,于是说道:“公乃长者,吾不忍杀。”于是刺客转身离开,向张颢复命说:“捕之不获。”
    事态已经十分紧急,一触即发。次日,严可求到徐温处,谋划诛杀张颢,暗中派钟泰章挑选壮士三十人,刺血相饮为誓。第二天早上,钟泰章率三十壮士直入牙堂,立斩张颢并其左右亲近之人,然后又趁机将弑杀杨渥之罪推给了张颢。
    从此以后吴国大权尽归徐温。史书记载徐温“性沈毅,自奉节俭。虽不知书,使人读狱讼之辞而决之,皆中情理。张颢掌权之时,刑罚酷滥,放纵亲兵抢夺市里。徐温对严可求说:“大事已定,吾与公辈当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寝矣。”于是“立法度、禁强暴、举大纲,军民安之”。
    杀死张颢的功臣钟泰章因为奖赏轻薄,开始时没有怨言,但是心中始终不快,时间久了在酒醉之后便时常向诸将抱怨。有人禀告徐温,说钟泰章心怀怨望,请诛之。徐温却说:“是吾过也。”将钟泰章提拔为滁州刺史。
    徐温,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少时贩盐(又是一个盐贩子)为业,是杨行密起家时的“三十六英雄”之一。此人见识与众不同,杨行密攻取宣州之时,其他诸将争取金帛财宝,唯有徐温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徐温虽然没有赫赫战功,但足智多谋,深受杨行密器重。
    4、楚得澧、朗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九月,后梁朱温下诏削夺武贞节度使雷彦恭官爵,命荆、楚讨之。雷彦恭原本是武陵地区的洞蛮(少数民族),后来继承其父雷满的职务,成为以朗州为中心的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贪婪残暴,依附淮南侵扰荆南和马楚,他时常率领军队,乘坐船只,往来于南郡、武昌之间,劫掠后梁的荆南地区,特别是江陵。“彦恭附于杨行密,亦尝攻劫为荆、湖患(《新五代史》)。”于是,朱温下诏削夺其官爵,命令马殷和高季昌出兵讨伐。十月,高继昌遣其将倪可福会同楚将秦彦晖攻朗州,雷彦恭只得向吴国求援。淮南出于战略考虑,出兵援助朗州。
    开平元年(907年)十月,吴国以冷业领水军,李饶统步骑援朗州。楚王马殷派大将许德勋拒吴国援军。许德勋派遣善游者五十人,以木枝叶覆其首,持长刀浮江而下,进攻敌营,且举火,吴军大乱。接着许德勋又以主力大军进击,大破吴军,追至鹿角镇,擒冷业;又破浏阳寨,擒李饶;掠上高、唐年而归。斩冷业、李饶于长沙市。雷彦恭只得引沅江水环朗州城(今湖南常德)以自守。
    开平二年(908年)五月,楚将秦彦晖故意围而不攻,按兵月余不战,雷彦恭的守备稍稍有些松懈。秦彦晖乘机遣曹德昌率勇士自水闸潜入城内,内外夹攻,攻破郎州,雷彦恭逃奔吴国。澧州也望风而降,朗、澧二州遂尽为楚国所有。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七月,楚王马殷听取判官高郁(此时马殷已经开府,封高郁为判官)之策,奏请梁朝于汴、荆、襄、唐、郢、复诸州置回图务(集贸市场),将楚地所产茶叶运至河南、河北,换取布帛、战马,而且保证每年向梁朝免费贡茶二十五万斤。梁朝许可了马殷的请求,于是楚国百姓可以生产茶叶到北方贩买,马楚征收茶税以供军需,史书记载“岁入万万计,湖南由此富赡”。马殷又积极扩展土宇,其北境与荆南高季昌接壤。九月,以荆南绝其向梁朝贡之路(荆南高氏存属流氓,打劫贡物是家常便饭)为由,派遣水师攻至沙头(今湖北沙市境),使高氏不敢南侵。继而又派兵攻击岭南,与刘隐交战十余次,取岭南昭,贺、梧、蒙、龚、富六州(多在今广西境)。土地既广,钱财又足,于是马殷开始保境安民,礼贤下士,楚国境内一片升平。
    5、前蜀王建称帝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并派遣使者告谕王建,王建拒而不纳。而且王建驰檄四方,要联合各藩镇讨伐朱温。但是大家都知道所谓讨伐朱温,复兴大唐并非王建本意(其真实意图是要称帝自立),因此四方皆无人响应。当然,王建称帝之前,有一套功课还是必须做的,于是蜀国境内到处出现祥瑞。正月,巨人见青城山;六月,凤凰见万岁县,黄龙见嘉阳江,蜀国境内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龟、龙之瑞。九月,王建召集将佐,商议称帝之事,众将都劝道:“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于是,王建率领官员、百姓痛哭三日,随即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并大封百官、诸子。前蜀武成元年(908年),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然后大赦天下,改元武成。同年六月,王建加尊号为英武睿圣皇帝,并立次子王宗懿为皇太子。因为在我国古代,只有皇帝才有改元和颁行历法的权利,前蜀改元,意味着王建自认为是天子,而不承认中原王朝的合法性。
    6、朱全忠族杀王师范
    王师范(874-908),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平卢节度使(治青州,领淄、青、登、莱等六州)。王师范和谨好学,尊重地方官,辖境内安定富庶。又忠于唐,周旋于燕、魏、汴诸大藩镇之间近二十年。唐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围凤翔,昭宗诏各方镇赴难勤王,王师范读诏泣下沾衿,说到:“吾辈为帝室屏藩,岂得坐视天子困辱如此!虽力不足,当死生以之!”于是联合淮南杨行密袭朱全忠东部属地,事泄未行,朱全忠命朱友宁讨之。天复三年(903年),王师范与淮南将王茂章联军大破梁军,杀朱友宁。朱全忠将篡唐,亲帅大军攻青州,王师范不敌而降。入梁以后,王师范为金吾上将军,居洛阳。
    开始时朱温并未决定处死王师范,但是朱友宁之妻泣诉于朱温说:“陛下化家为国,宗族皆蒙荣宠。妾夫独不幸,因王师范叛逆,死于战场。今仇人仍在,妾诚痛之!”朱温说道:“朕几乎忘掉此贼!”开平二年(908年)六月,朱温遣使至洛阳族诛王师范。使者先凿坑于王师范屋侧,然后宣敕告之。王师范盛陈宴具,与宗族列坐,谓使者曰:“死者人所不免,况有罪乎!予不欲使积尸长幼无序。”酒既行,命自幼及长,按次序引于坑中戮之,死者凡二百人。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40:4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