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原创连载,人类4000年历史一本通《人类帝国简史》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长篇原创连载,人类4000年历史一本通《人类帝国简史》

作者:岛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类帝国简史
    自人类迈进文明大门,文明的副产品战争即如影随形。人类文明迎来帝国的诞生后,以开疆扩土,兼并他国,奴役外族为人生抱负的帝国统治者更是让战争成为家常便饭。与帝国为邻即与战争为伴,铁血与征服是帝国故事永恒的主题。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自人类第一个帝国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尼罗河畔出现之后,直到公元21世纪的今天,人类文明的历程就是一众此消彼起的帝国前仆后继,互相搏命厮杀的角斗比赛。历史仿佛一个永恒的角斗场,唯一流逝的只有时间。
    古老神秘的古埃及、赫梯、亚述和巴比伦帝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帝国波斯;取代了波斯,却昙花一现的亚历山大帝国;取代了亚历山大,并顽强生存了千年的罗马帝国;以火箭般速度从沙漠中崛起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继承基督罗马衣钵的神圣罗马帝国和他的死对头,传承阿拉伯伊斯兰衣钵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多时候一盘散沙的印度帝国;横扫欧亚,将马背上的文明推向极盛的蒙古帝国;灭而不亡,不断涅槃重生的中华帝国。还有长时间不为欧亚非人民所知的美洲大陆上,在孤独中发展壮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后来居上制霸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正是这些帝国书写了人类跨进农耕时代之后的文明史诗。他们崛起时一飞冲天,统合四方时颐指气使,覆灭时又悲壮唏嘘,让人类漫漫历史长河即充斥着血腥味儿又波澜壮阔。

    15万——1万年前
    修炼成人
    距今大约15万年前,今天全球70亿人的共同祖先“线粒体夏娃”出现在非洲大陆。距今大约5万年前,考古学意义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线粒体夏娃”的后代手握简陋的石头工具,走出非洲(注解1),开始了迈向文明的漫漫征途。这个伟大的壮举,过程却极其无聊。
    白天摘果子、打猎;晚上啪啪啪,造小智人。
    然后换一个地方,继续,
    白天摘果子、打猎;晚上啪啪啪,造小智人。

    这样的生活似乎与文明无甚瓜葛。早期走出非洲已经在欧亚大陆繁衍生息的其他直立人一如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而且已经日复一日做了几十万年。
    但上帝站在我们祖先一边,给了智人一个硕大又独特的大脑。不同于其他人类的大脑仅仅是脑容量大,我们祖先的大脑结构更复杂精密,特别擅长思考和处理抽象概念。这让我们的祖先在生存之余喜欢找感觉玩艺术,最后胡思乱想搞出来图腾崇拜!这关键的精神进化让我们的祖先彻底脱离动物世界,超越了其他人类,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5万多年过去了,祖先们依靠双脚,一步一步走出了非洲,走遍了全球。他们直立更加挺拔,双手越发灵活,浓密毛发也逐渐褪去,露出已经人模人样的面孔。但我们的祖先却并非善类,对其他动物和人类来说,他们更像是恶魔。他们每到一地就引发生灵涂炭的生态大灭绝,并将其他人类赶尽杀绝或混血同化。最后,他们成了地球上唯一的人类,整个地球的主人。
    喉部器官的完善让祖先们彼此交流不再靠吼叫,而是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言能力的进步使得祖先们可以交流经验,并传承下去。还可以将脑海中的抽象概念进行具象描述,得以让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为一个共同目标携手合作。这为人类之后演化出贸易、宗教、国家等社会化行为创造了条件。
    而在全球各地迥异的自然环境压力的驱使下,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祖先们之间在生活习惯、语言发音和肤色体形等表象方面也演化出明显的区别。这是今天人类所谓种族差异的根源。我们已经彻底遗忘掉祖先们一起走出非洲的日子。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3000年
    村落到城市
    进击为唯一人类,地球主人的祖先们,仍然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四处游走觅食是生活的主流。
    直到距今约12000年前,即公元前9500年左右,大致新石器时代伊始,生活在近东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和小亚细亚的人类部落开始开始驯植(农作物大麦和小麦)和驯养(牲畜狗羊猪牛),以期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
    人类最古老的职业—农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类物质生活自此苦尽甘来。人类文明也由此进入农耕时代。近东地区也收获人类农耕文明最早发祥地的殊荣。随后近东地区的农民又将农耕文明带去了北非、欧洲,以及印度。
    全靠农民的功劳,人类吃饱肚子有了保证,伴随而来的就是人口迅速增长。养活增加的人口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粮食,饲养更多的动物提供鲜肉,然后又繁衍出更多的人口,人类种群进入良性循环。

    之后过了大约两千年,公元前6000年左右,生活在近东两河流域的山侧地带(陶努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半坡的人类部落,早于其一同走出非洲,已经扩张至全球各地的人类同胞率先结束四处漂泊的采集狩猎生活,住进田地围绕的村落,过上完全依赖农耕和畜牧为生的定居生活。人类生存方式由迁徙转入定居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人类不再四处游走,而是将自己与土地紧紧“捆绑”在一起,领土(地)观念萌芽。这是人类文明之后发展出国家和文化的起点,人类距离国家文明又近了一步。

    又过了大约一千年,迫于人口增加和土地需求竞争性增长,星星点点分布于两河流域山侧地带的村落从(山)丘陵涌向两河流域之间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成燎原之势。农业也由依赖降雨和山间湿土的小规模旱作农业进击为依赖江河淡水的大规模灌溉农业,让养活大量“多余”的非农人口,粮食富余和财富积累成为可能。由于各村落有大量剩余物资需要交换,催生出了贸易集市——城市的雏形。日常生活杂货品在贸易中越发重要,又导致了手工业的兴起。而这些新兴行业都需要专业人士打理,社会分工也雏形初见。交易品种和数量的激增对记录需求超出人脑记忆的极限,催生了文字的诞生。文字出现后,大规模的集中管理有了实现的可能。
    各个村落(定居点)之间开始和平的贸易交流、婚配联姻、还有武力竞争。各村落对外负责交流或者武装冲突,村内负责祭祀天地、组织农业生产和粮食再分配等领导职位的男性及其身后的氏族渐渐一家独大,并开始垄断相关职位。最终成为人类最早脱离生产活动的一群人,父系血缘、贫富差距和等级观念由此萌芽。
    人类终于来到了国家文明的门口。



    城市与阶级
    人类国家文明的最初形态是城邦。城市是城邦文明的核心,政治和商业中心,城市依赖周边农村生产的粮食供养。作为农耕文明发祥地的近东,当仁不让也成为人类最早的城市诞生地。
    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泥板上书写楔形文字,信仰长着胡子的天气神的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间地—传说中的人类伊甸园所在地—美索不达米亚横空出世。他们在幼发拉底河下游(今天伊拉克的南部)耸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大城市乌鲁克。这座城市的建筑皆用烧制的泥砖修葺。房屋表面镶嵌着五色的马赛克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阶梯金字塔状的神庙高耸入云,里面供奉着人类最古老的长着胡子的天气神。乌鲁克在鼎盛时期人口超过1万5千人,而当时全世界不到500万人。为纪念人类这座伟大的城市,今天立国两河流域的阿拉伯共和国就取名“乌鲁克”,阿拉伯语读作“伊拉克”。
    很快,更多的泥砖城市在两河流域涌现。埃利都(初具城市雏形的时间甚至早于乌鲁克,但被乌鲁克后来居上)、乌尔、尼普尔、拉格什、基什,这些遥远而古老的名字照亮了人类文明史。人类正式跨进国家文明的门槛。由于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居民放弃了原始的石器,而使用更为精致的青铜制成的生产工具和土陶的生活用具。社会文明肇端又被称为青铜时代。

    这些因为繁荣的贸易而诞生的城市,却因为生活在城市的大量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每个城市都依赖于大量的村落供养,必须制定和执行高效的农业生产和采购计划,满足城市粮食之需;需要组织庞大的人力疏通和维护水道,将河水引入城市,解决城市水源之荒;推进泥砖的批量化生产,加快住房建设,以应付城市的新增人潮;打造完整建制的常备军,以拱卫城市,并在与其他城市的武力冲突中取得优势。这一切要求城市具备一个资源集中,专业分工,高度分层的全新社会机制。经过短暂动荡,苏美尔人形成了社会等级鲜明,分工明确的城市生活模式。
    在城市周围耕作的农民,大量主要由战俘和被掠夺来的外乡人组成的奴隶,是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构成了城市的底层。
    城市中坚力量是城市自由民,大地主和职业阶层——独立的商人、从事文字工作的文书、制作手工艺品的工匠、以及热门的新职业——战士。
    战士堪称人类第二古老的职业,比肩农民和猎人。不过职业战士出现的时间更晚,人类早期的部落冲突中,部落中几乎所有健壮的男性都会参与。各个城市间因为水源和灌溉土地界限及其他问题导致了更为频繁,规模更大的冲突。战争,人类文明挥之不去阴影也随之而来。迫于战争的压力,一定规模的常备军队成为必须,从而让战士成为固定的职业。战士最初只从城市自由民中募集,奴隶没有参军资格。
    频繁的战争也让军队的统帅们顶着城市保护者的光环,堂而皇之成为各个城市的统治者,他们被称为“卢加尔”,意为“王者”。
    城邦兴起的时候,权利掌握在城市大家族(贵族)的首领或代表们组成的长老会手里,连卢加尔也由他们提名和选出。但随着战争的需要,各城邦卢加尔的权利越来越大,只要卢加尔们能在战场上继续胜利,长老会和公民大会几乎形同虚设。只有民事司法权至始至终掌握在长老会手里。
    卢加尔们利用战争的威胁,通过强占和税负;祭司们通过精神服务收取捐赠,共同控制和支配着城市的大部分财富。国王家族、宗教祭司团体和长老会成员构成了城市的上层。
    城市将人类带进社会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苦难的阶级制度,人类被分化为对立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
    帝国降世
    城市是国家文明伟大的产物,但不是终点。很快,古代国家的终极形态—跨地域文化,跨种族,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即将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似乎是苏美尔人的囊中之物,毕竟是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人类城市。但天气神却和苏美尔人开了个玩笑。世界上第一帝国的荣光被古埃及人后来居上抢走。苏美尔人自己土地上的帝国,也诞生自阿卡德人沙尔贡之手。

    阿卡德人是苏美尔人邻居,两个民族一起生活了数百年。阿卡德人使用楔形文字,信奉苏美尔人的天气神。沙尔贡本人也曾是基什城的苏美尔国王的官员。
    公元前4000—30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先后建立起大小不等的12座城市,拥护着12位“卢加尔”。 为了荣誉,也为了土地、人口的现实需要,“卢加尔”们彼此频繁征战。
    长年的战争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公元前24世纪中叶,沙尔贡凭借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5000名步兵,上千辆驴拉(你没看错,不是马,是驴)战车—打败了所有的“卢加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之后,沙尔贡作出了历史性举动,他向被征服的城市派去总督和士兵,以保证这些城市对他的忠诚,并征收税款和粮食。而不像以前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接受战败的城市口头臣服和赔偿了事。
    总督们是各个被征服城市的实际当权者,而各城市的傀儡国王和长老会则彻底沦为摆设或日常行政工作人员。总督们直接听命于沙尔贡,这让沙尔贡成为实际统治美索不达米亚这片土地上众多城市,生活于此有着不同信仰,说着不同语言的众多民族的独裁者。沙尔贡的政权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
    沙尔贡建立的帝国政权仅存在了100多年,但帝国理想却成为两河流域其他后来统治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尼罗河奇迹
    地球自转轴的摇摆,让位于北非的撒哈拉地区每隔2万年,在湿地平原和大沙漠之间来次角色调换。
    距今一万年前的撒哈拉,正经历沧海到沙海的地质巨变。迅速干涸的河流和肆虐的沙暴,一路赶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部落们,纷纷落走到地处撒哈拉边缘的最后的生命线——尼罗河。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中非高原,自南向北穿过北非,汇入地中海。
    公元前3000年左右,带着假发、画着眼影,书写象形文字的古埃及人在靠近地中海沿岸的尼罗河三角洲崛起。人类早期又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埃及文明诞生。

    不同于苏美尔人,古埃及文明几乎一步到位,直接以帝国形态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这得益于其可耕种土地和人口的高度集中。被沙漠包围的古埃及人全部拥挤在尼罗河两岸狭长的黑土带。古埃及人口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达到高峰,也不过800余万人,只有汉帝国人口七分之一,人口密度却是汉帝国的两倍。

    在苏美尔人还在城邦混战的时候,古埃及的第一位法老纳摩尔(史学界对此尚有分歧),在公元前3050年左右建立起统一上下(尼罗河上下游)埃及的古王朝,定都孟菲斯,由此拉开了古埃及长达2500年的帝国征程的序幕。
    法老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祭司和高级军事将领是帝国的官僚统治阶层。识字的抄写员、城市自由民、工匠和士兵组成了普通社会阶层。而农民、渔民和仆人、奴隶是社会最底层,他们只能挤在低矮的沙土建筑内。高级官员和富人则居住在有花园的宽敞别墅里。法老和祭祀则住在用石料修建的巨大宫殿和神庙里。
    公元前2700年左右,纳摩尔创建的埃及帝国改朝换代,进入古王国时期。古埃及最伟大的成就—巨石砌成的古代摩天大楼—金字塔,就是古王国法老们的杰作。一般认为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最壮观的是墓室内刻有古王国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名字的大金字塔。实际情况则更为复杂,金字塔还可能是宗教圣地。
    古埃及人认为世间万物都由神灵主宰,供奉神灵有百万之多。当然太阳神拉是王朝统治者法老的化身,是国家主神。
    另一位国家主神是冥神欧利西斯。将象征死亡的冥神作为国家崇拜对象,仅此古埃及一家。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生命并没有消失,而是获得永生。他们将尸体小心翼翼制作成木乃伊,确保死者的灵魂拥有享用贡品的躯体,可以居住的躯壳。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770年
    青铜时代的绝唱
    经过几百年的动荡,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小国林立,混战不断的古代世界终于平静下来,形成了几大帝国制衡的均势局面。人类文明半条腿已经迈进帝国时代,这也是青铜帝国的时代。但青铜帝国时代是短暂的,新的铁器帝国正在崛起。

    新王朝的埃及控制着北非尼罗河流域和东地中海沿岸。迈锡尼帝国已经成为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主人。在默默无闻中悄然崛起的帝国新贵赫梯,其疆域已经膨胀到了叙利亚西北部,米坦利和亚述帝国则平分了叙利亚余下的土地和伊拉克北部,并对伊拉克南部日薄西山的巴比伦王国虎视眈眈。而在遥远的东方,商人的势力正继续扩张,影响力西至渭水,东至大海,北至燕山,南至江淮。
    这是古代文明世界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青铜时代最后的辉煌。不远的将来,手持铁制兵器的海上民族将席卷整个近东地区,将人类带进铁器时代。

    在海上民族崛起前夕,老牌帝国古埃及和暴发户赫梯帝国主宰着古代近东世界。
    新王朝是古埃及统治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凭借从西克索斯人那里学来的复合弯弓和马拉战车,公元前1450年前后,图特莫斯三世执政期间,埃及人向南推进到了尼罗河中上游,今天苏丹境内;向北则推进到了叙利亚。
    扩张行动在阿肯纳顿统治期间暂时中断。阿肯纳顿的兴趣在宗教改革,坚持让多神崇拜的古埃及人去信仰唯一的神—太阳神阿蒙顿。公元前1348年,阿肯纳顿离开了帝国的核心地区,跑到尼罗河西岸修建新的都城阿克塔顿。阿肯纳顿死后新都城就被放弃,古埃及社会迅速恢复了传统信仰和秩序。
    阿肯纳顿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图坦卡蒙。图坦卡蒙在古埃及历史上是无足轻重的短命法老,仅仅因为他的墓穴中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陪葬品—迄今为止,唯一重见天日的法老陪葬品—而在今天的世界被人们津津乐道。随带说一句,图坦卡蒙自称“西克索斯”法老。

    图坦卡蒙因病身亡后,军队统帅霍伦海布最终成为新法老。但霍伦海布没有后嗣,他死后法老之位又授予了另一位军队统帅拉美西斯。
    公元前1279年,拉美西斯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继位。他在位期间,不遗余力宣传自己,在尼罗河沿岸留下了众多耸立着自己巨大石像的神庙。其中靠近今天苏丹边境,在山岩中开凿的阿布辛贝神庙最为壮观。入口并列有4座高达20多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这些保留至今的遗迹,让拉美西斯二世成为当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还在神庙壁画、浮雕和宫廷记录中用文字和画像歌颂他的丰功伟绩。他御驾亲征,与赫梯人在叙利亚北部卡叠什城的战斗被宣扬为伟大的胜利。其实只是勉强与赫梯人打了个平手而已。此时的赫梯帝国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寡民小国,有足够的实力与埃及争夺叙利亚的控制权。卡叠什战役前夕,赫梯帝国的领土已经横跨今天的土耳其、黎巴嫩和叙利亚北部,帝国统治的疆域和人口都已经超过了古埃及。
    卡叠什战役后不久,古埃及和赫梯,这两个青铜时代的超级大国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敌对状态,成为盟友。拉美西斯二世还迎娶了赫梯帝国的公主。

    海上民族横扫近东之后,亚述帝国将逐渐取代赫梯帝国和古埃及,成为近东最强大的国家,人类铁器时代第一个帝国。
    商人
    与古埃及新王朝的建立几乎同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也迎来了政权更替。夏被兴起于于今天中国河北和山西省南部的商人消灭。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族人,乘夏的势力衰弱时取而代之,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的“共主”。这也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次凭借武力完成政权更迭。
    商又被后来的周称为“殷”,因善于经商,财富殷实而得名。彼时商人也是游牧商人,所以说商人至少算半个游牧部落。某种意义上,商取代夏,与西克索斯人入主下埃及一个模式,也是华夏史上第一次实捶的游牧部落入主中原。商人为华夏文明带来了马拉战车,还让华夏文明拥有了自己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可谓贡献巨大。甲骨文因镌刻在龟壳或牛骨之上而得名,最初仅用于商的统治阶层求卦占卜,是与神灵沟通的语言。
    但立国之后的商人热衷于四处征战,穷兵黩武。商人祭拜鬼神,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神灵庇护,以鲜血牺牲(包括活人)敬神,求卦占卜成为商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与同样经商起家,后期却沉迷于祭献神灵,通过频繁对外征伐,以残暴手段建立起亚述帝国的亚述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商人让古代中国第一次与世界文明“接轨”。
    商不仅直接统治地域远大于夏,并强迫各臣服邦国定期来王都进贡。商王则回赐进贡者青铜礼器作为他们阶位身份的象征。通过这套纳贡体系,商间接掌控了几乎整个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河间地区,以及华北平原。在远离统治核心的边疆地域还建有商人居住的殖民据点,对当地进行控制和监视。商对周边小邦国的控制力度明显强于夏,离“帝制王朝”又近了一步。但此时,古代华夏仍然处于城邦王国时代。
    铁的时代
    亚述帝国的崛起也是一波三折。青铜黄金盛世的时代,汉莫拉比的巴比伦帝国雄霸两河流域。面对强大的邻居,亚述人明智的选择了臣服。
    好在亚述人的运气不错,遇到了好邻居赫梯帝国。赫梯人不仅先后“帮助”亚述人推翻了重压在亚述人头顶的巴比伦和米坦利两座大山,最后还自我解体,为亚述帝国最终崛起出让了霸主位置。
    巴比伦帝国在汉莫拉比死后快速沉沦,被闯入的加西特人统治。公元前1500左右,赫梯人袭击并占领了巴比伦城。虽然赫梯人因为国内叛乱,很快离开。但遭此打击,巴比伦王朝失去了两河流域的领导地位。
    另一强国米坦利帝国接着崩溃。因为帝国无休止的内战,米坦利帝国分裂为数个小国。公元前1350年前后,赫梯人和亚述人联手将其瓜分。两河源头最肥沃的土地被划给了亚述人,让亚述帝国实力骤增。羽翼渐丰的亚述人随后进攻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225年,亚述人俘虏了巴比伦的国王,第一次成为两河流域的主人。而巴比伦王国只剩巴比伦城及周围小块土地,沦为亚述人的附庸,随后亡于乘机入侵的埃兰人。

    亚述人还没有来得及欢呼,天上就又掉下一个大馅饼。公元前1200年左右,好邻居赫梯帝国在海上民族和内战的双重打击下,国王逃离了首都哈图沙,随后整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赫梯人从部落到帝国花了将近500年时间,然而这个帝国从卡叠什战役时候的巅峰到消亡,却维持不到80年时间,昙花一现,让人唏嘘。

    赫梯帝国消失后留下的整个近东地区权利真空,成为亚述人的囊中之物。亚述帝国一跃成为与古埃及平起平坐的世界性强国,并在2个世纪后压倒古埃及成为地中海文明的新霸主。

    从古埃及逃出来的犹太人也趁火打劫。在大卫和其儿子所罗门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000年,在原赫梯帝国的西南边陲—现今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这是犹太人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犹太人宣称要将都城耶路撒冷建成人间天堂,再现上帝在天国居住的黄金城。耶路撒冷第一次以圣城的尊贵地位始见于人类史册,此后一直以“圣城”的身份迈进到公元21世纪。

    海上民族的来历至今成谜,仿佛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突然从海里冒出来似的。这些武装海盗可能来自今天的马耳他岛、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一带的沿海居民。干着海盗勾当的他们却驾驶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船只,并拥有从铁矿石中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使用领先的铁制兵器。技术优势让他们得以横行地中海,袭击迈锡尼、古埃及和赫梯帝国的沿岸城市,甚至深入内地烧杀掠夺。某种意义上,海上民族可以看成纪元前的维京海盗。
    但海上民族入侵近东地区只是众多青铜时代的大帝国解体消亡的原因之一。海上民族虽来势汹汹,并没有力量同时征服数个庞大帝国。但海上民族的入侵导致地中海地区海上贸易线中断,多个必须进口铜锡(用于冶炼青铜)原料的帝国因铜锡来源中断而走向崩溃。青铜时代的世界对铜锡的依赖堪比当今世界对石油和电力的依赖,彼时铜锡断供恍如今天全球突发石油枯竭或大范围断电危机,势必引发大混乱。
    虽然青铜短缺诱发多个青铜时代的帝国覆灭,但从铁矿石中冶炼生铁的技术也传播开来。地球丰富的铁矿藏让铁的价格迅速暴跌,最终铁器由奢侈的装饰品成为日常用具,取代了青铜器。人类文明也由此进入铁器时代。
    同时意味着成形于青铜时代的地中海沿岸文明的政治地图要重新画了。



    新的秩序
    在赫梯帝国走向覆灭的时候,古埃及在军事才能杰出的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屡次痛击海上入侵者,保住了帝国疆土,捍卫了青铜时代强国的尊严。
    另一个青铜时代的重要文明迈锡尼帝国则步赫梯帝国后尘,被海上民族击垮。
    在海上民族横空出世的同时,迈锡尼人也开始活跃在世界舞台。公元前1200年,乘赫梯帝国受困于海上民族无暇他顾的时机,迈锡尼人的舰队登陆小亚细亚西北海岸,包围了独立的海港城市特洛伊,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拉开序幕。据《荷马史诗》传说迈锡尼军队最后用木马藏兵的诡计,终于攻陷特洛伊城。这是迈锡尼人最伟大也是最后的胜利。
    讽刺的是,依靠海上贸易为生的迈锡尼人,为确保海上交通线安全发动了特洛伊战争。却因为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导致后来与海上民族较量中逐渐处于下风,丢掉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权。随着海上交通线被海上民族控制,公元前1100年前后,严重依赖海外贸易的迈锡尼帝国同样在铜锡断供和贸易凋零中无可奈何走向解体。地中海沿岸成了海上民族的天下。
    礼乐之邦
    同时,在万里之外的华夏,曾经强大的商也走到了尽头,被渭水河边新崛起的周人取代。周人经过百年的韬光养晦,实力逐渐强大,不再甘于人下。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周武王亲率反商联军攻入了商人最后的都城朝歌,取代了商政权,开启了历史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也标志着华夏文明封建专制时代的来临。
    周人不拜鬼神,而祭祀祖宗。封建是周王朝的政治基础。不同于商单纯的纳贡体系,周取代商之后,无论之前臣服于商的邦国,还是周的盟国,统统不再是“友邦”国。这些国家的君主也不再是“友邦君”,而是经过周天子册封“认证”,地位比周天子要低一等的公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演变成“君”与“臣”的关系。诸侯册封典礼同时也是周天子祭祖仪式,诸侯跟在周天子身后一起向周天子祖先叩拜,并歃血为盟起誓效忠周天子。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天下的专制理念登上了中华历史的舞台,并影响了其后中华历史长达近三千年,古代中国的城邦王国时代宣告结束。
    周王为天子,拥有最大的自治领土和人数最多的军队,并称自己直接统治的核心区域为中土,或者中邦。其余分封的诸侯拥有较小的自治领土和较少人数的军队。
    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就是独立王国,周只有一只脚迈进了帝国的门槛。古代中国第一个帝国秦的诞生还要等近一千年。

    册封制度能如此顺利实施,除了依仗当时周强大的实力外,还因为诸侯们都是文盲,吃了没文化的亏。周人原本也不识字。在取商代之的过程中,周人不仅继承商人赏赐小国青铜器的传统,也掌握并垄断了商人的甲骨文和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技术。因此,诸侯们虽然收到周王室赏赐的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最初却不大明白这些字的含义。对从友邦君到候爵是身份地位的 “降级”认识并不深刻。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东周初年。
    依靠独创的封建伦理制度,西周时期的华夏文明享受了三百多年的太平。这段历史时期史称西周,被后世历朝历代热衷于“从周礼”儒生赞誉为黄金岁月。这些儒生对西周时期诸侯册封典礼的狂热吹捧为西周赢得了“礼乐之邦”的名号。之后“礼乐之邦”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别号。

    公元前771年,活跃在今天中国甘肃省南部和陕西省北部的半游牧部落犬戎偷袭了戒备松懈的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身亡,“礼乐之邦”覆灭。
    华夏农耕文明自西周伊始,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逐渐泛称周边非农耕文明的少数民族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南蛮和东夷多指长江以南江淮一带和山东省仍然以渔林为生的采集狩猎部落。而北狄主要指渭水以北,黄河河套以东,大致今天中国河北省、和山西省北部、陕西省东北部的半游牧部落(注解6)。
    幽王死后,太子平王本是无可非议的合法继承人。但周人痛恨幽王的无能,导致蹦出个挑战者携王。平王流亡到镐京以东的洛阳,周王室一分为二。直到公元前759年,平王在东方诸侯国的支持下才杀掉携王复国成功。自此西周消亡,华夏文明进入多事之秋的东周时期。丢掉了故都,依靠诸侯起家的东周王室威信不再,控制的土地人口也大幅缩水,国力日益衰落。华夏文明的主角换成之前臣服于周的各诸侯国。
    东周的历史被后世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59—公元前403年,长达三百多年的春秋时期,华夏文明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此时各诸侯国纷纷谋求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原地区逐渐陷入战乱,太平盛世一去不复返。
    而在西周故地,周幽王身亡第二年的公元前770年,原周天子的马夫秦非子的后人因护送周平王逃亡洛阳有功,被准在岐山以西建立秦国。几百年后,正是这个秦国消灭了东周王室,荡平东方诸侯国,一统华夏。华夏文明的薪火传承,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周王朝兴起又衰落的时候,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的近东地区和两河流域早已经战火连天,成为帝国野蛮争霸的战场,暴虐的亚述帝国即将崛起。
    共和选手
    另一边,不同于诞生于战火之中的帝国代表波斯。代表共和国出战的古希腊城邦则在孕育了奥林匹克运动和哲学思想的世界中渐渐长大。

    迈锡尼帝国解体后,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也陷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交替的文明黑暗时期。城市被放弃,线性文字失传。原迈锡尼帝国的穷乡僻壤之地,与迈锡尼人一样说古希腊语的古印欧人,迈锡尼人眼里大字不识一个的乡巴佬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和多利亚人站了出来,填补了迈锡尼帝国消失之后的文明空白。古希腊文明复兴之旅由此开始。
    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亚人继承了希腊民族善于航海和从事贸易的传统。在往返于爱琴海东西两岸和横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航线上,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亚人结识了来自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地区,同样善于海上贸易的腓尼基人。并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使用字母文字,最终创造出了比传统线形文字更方便实用的希腊字母文字。
    一部分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亚人最初出于贸易的需要,在爱琴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定居。这里原是赫梯帝国的领土。此时,赫梯帝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已经覆灭,但文化影响力尚存。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亚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古老的赫梯神话。
    而赫梯神话脱胎于更为古老的苏美尔神话,赫梯人崇拜的风暴神母体就是苏美尔人的天气神。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亚人又以赫梯神话为蓝本创造了希腊神话,宙斯就是希腊化的风暴神。

    站在迈锡尼文明的废墟上,吸收了近东诸多人类文明成果之后,古希腊文明在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亚人手里迎来了新生。公元前1000年左右,与近东地区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复苏几乎同时,今日希腊本土和土耳其爱琴海沿岸陆续出现了新的城市文明火种。

    公元前8世纪左右,华夏的西周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古希腊城邦正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小小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前后拥挤着大大小小200个城市。
    这些城市远离战乱不断的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低调而积极发展壮大。其中位于阿提卡半岛爱奥尼亚人建立的雅典和最南端伯罗奔尼撒半岛多利亚人建立的斯巴达是最重要的两座城市。这些城市有着相近的文化价值观,使用相同的文字,崇拜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山众神。没了迈锡尼帝国的存在,这些城市都是独立自由的城邦国家,彼此通过贸易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减轻战争的风险,这些城市之间兴起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约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一律休战。运动员来自个城邦成年男子,他们全身赤裸进行跑步、持物跳远、掷饼和摔跤项目角逐,是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鼻祖。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城邦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三年后,西周君主周幽王被杀,西周分裂,频繁的征伐和屠杀开始降临华夏大地。遥想三百多年前,当海上民族肆掠,迈锡尼帝国瓦解,伯罗奔尼撒半岛文明陷入死寂的时候,华夏文明正处于被誉为古典黄金时代的西周盛世,真是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

    希腊城邦之间爆发战争的原因,除了争夺资源,政治理念的不同也是祸根之一。虽然希腊各城邦人种和文化算得上同宗同源,但关于如何治理好一个城市,各个独立的城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集体主义、 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此时的希腊一如人类政治制度的试验田。每个城邦都宣称自己的制度是最优秀的,最终导致各城邦相互厌恶,引发了人类历史上可谓最早的意识形态战争。
    斯巴达克和雅典这两座希腊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就长期不和。斯巴达克是两个国王同时在位,互相牵制的半独裁政治。而人类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最初则是贵族寡头政治。城市精英阶层的代表们轮流执政,偶尔野心勃勃的执政者使用武力成为终身独裁者,城邦就沦为僭(jiàn)主统治。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雅典城的执政官,开始推行政治改革。梭伦破除了公民大会和议事大会代表由贵族世袭继承的传统,转而按照财产的多少进行选举,让自由身的富有公民也加入了参政议政的行列。议事大会代表人数扩充到了500人。
    公元前508年,新的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革,大会代表将根据所在地区和公民的人口比例进行名额分配和选举,避免了单纯以血统和财产为基础的选举。除了妇女儿童、犯人和奴隶外,几乎所有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即使是无产者也拥有参政权和投票权。至此,以雅典为首的古希腊城邦终成人类民主政治的先驱。

    古希腊城邦还为人类文明孕育出伟大的哲学。哲学源于今天土耳其爱琴海沿岸的古城米利都,创始人泰勒斯。后来哲学传入雅典,苏格拉底视哲学为思辨求真(理)的观点奠定了后世哲学的基调,也成为启蒙现代科学的火种。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开创了“形而上学”(注解9),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经验成书的《政治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研究社会制度的学术著作。

    当古希腊城邦文明在爱琴海沿岸冉冉升起的时候,来自东方,妄图称霸世界的波斯帝国悄然成为了希腊世界的“恶邻居”。波斯和希腊,西方与东方,帝国和共和,两个泾渭分明的文明,两种水火不容的制度,即将迎来人类史上的世纪大碰撞。
    土豪国王
    波斯帝国与古希腊城邦原本没有领土上的接壤。庞大的赫梯帝国解体后,帝国核心的小亚细亚,强大的亚述人也只吃掉了东部。中部高原被弗里几亚人占据,西部爱琴海沿岸成为古希腊移民的地盘。
    早在公元前800年,希腊移民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城市比希腊本土的雅典和斯巴达还繁荣富足。历史上著名的希腊城市如以佛所、士麦那、米利都等,都位于小亚细亚,今天土耳其的爱琴海沿岸。这些为古希腊文明复兴注入活力的城市,现在成了希腊文化对外传播的桥头堡。
    内陆的弗里几亚人和后来的吕底亚人——虽然他们凭借更为强大军事实力经常掠袭这些城市——最终都被希腊化,他们使用希腊字母文字、信仰宙斯神,向雅典的阿波罗神庙献贡,进口希腊的产品,像一个希腊人那样生活。
    弗里吉亚人的国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让人印象深刻印记。但弗里吉亚王国的最后的统治者迈达斯和他父亲戈尔蒂尔斯却在希腊神话中万古长青。一个能点石成金;一个给自己马车系上戈尔蒂尔斯结,扬言谁解开此结就能征服全亚洲。几个世纪以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剑斩断了戈尔蒂尔斯结。
    公元前700年左右,弗里吉亚人王国被高加索地区南下的游牧部落辛梅里安人重创。吕底亚人乘机统治了小亚细亚中部。今天考古证据表明弗里吉亚人、吕底亚人、辛梅里安人和之前的赫梯人先祖可能皆为古印欧人分支,南下农耕文明带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已。真是造化弄人。

    吕底亚人在希腊人那里名声更响,希腊神话的开篇就是吕底亚国王的故事。吕底亚国王坎道列斯为炫耀自己妻子的漂亮,让大臣盖吉兹偷窥了皇后的裸体,从而引来杀身之祸。深感受辱的皇后与盖吉兹联手暗杀了坎道列斯,盖吉兹成了吕底亚的新国王。
    历史上的吕底亚王国因为地处欧亚非贸易线咽喉,首都莎蒂斯旁边的河流又盛产金沙,从而富得流油。吕底亚王国是人类史上第一个铸造(金属)流通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国家。

    就像城邦和帝国行政管理的庞大和复杂催生了文字。贸易规模的巨大,商品种类的繁多催生了通用交易媒介—货币,终结了以物易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霸主地位。但最初的货币本身也是实物。人类最早的贵金属货币制度是公元前2500年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银舍客勒。1银舍客勒等于8.333克重的银块。如果要购买1银舍客勒的商品,要带上一堆的银块去市场,等着卖家给你过秤。直到吕底亚王国开始按照统一的标准,铸造大小、成色和重量一致的流通银币,贵金属货币才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银币或金币的模样。

    吕底亚人凭借雄厚的财力,过上了比自己文化上的老师希腊人,更富足的希腊式城邦生活。以至于希腊人妒忌的称呼吕底亚最后的国王克罗伊斯为“大财主克罗伊斯”。
    不过,这位大财主却因为历史上著名的“特尔斐神谕”事件(注解10),丢掉了王座,成为阶下囚。

    公元前546年,在神谕鼓励下,克罗伊斯自信满满起兵进攻居鲁士二世统治的波斯帝国却无功而返。撤兵回国后,不料居鲁士的大军居然尾随而至,克罗伊斯仓促逃进都城莎蒂斯凭借高大城墙固守。两星期围攻之后,居鲁士二世派奇兵攀岩悬崖,从城墙防守薄弱处攻入了莎蒂斯,俘获克罗伊斯,吕底亚王国覆灭。
    征服了吕底亚王国的波斯帝国疆域扩张到了爱琴海沿岸,与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城邦隔海相望。
    横跨欧亚非
    波斯帝国控制下的爱琴海沿岸(现今土耳其西海岸)有众多希腊移民建立的独立城邦,其中不乏大名鼎鼎者,阿索斯、哈利卡纳斯(史学鼻祖希罗多德的故乡)、士麦那(荷马史诗作者的故乡)、以佛所(拥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月神庙)、米利都(古希腊物理学的摇篮,泰列斯的故乡)、狄杜马。这些城邦最初向吕底亚人进贡,之后接受波斯人的统治。彼时波斯统治者居鲁士二世也是一个宽厚的君主,给各城邦以很大的自治权力。
    之后波斯帝国将扩张势头转向东边。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挥师东进,吞并了巴比伦。但居鲁士二世随后远征斯基泰人时战死。

    斯基泰人与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先祖也同为伊朗语族的古印欧游牧部落。米底亚人和波斯人迁居有伊朗高原后成了埃兰人的附庸和雇佣兵源。在埃兰人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下,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先后跨入了农耕时代,并最终取代了埃兰人成为伊朗地区的新主人。而斯基泰人则填补了米底亚人和波斯人离开后留下的空缺,成为东起锡尔河和楚河流域吉尔吉斯草原,西至南俄罗斯草原的主人。波斯帝国崛起后,依然游牧为生的斯基泰人成为困扰波斯帝国多年的边患。斯基泰人在亚洲还有另一个名字,即汉帝国史书所记载的塞种人。

    而乌拉尔山脉南口到黑海之滨则被萨尔玛提亚人所占据。根据古希腊人的传说,萨尔玛提亚人是斯基泰人和黑海最古老的原住民亚马逊女战士部落的混血后代。他们将原来生活在这里的辛梅里安人赶去了小亚细亚,间接导致了弗里吉亚王国的覆灭。

    彼时游牧文明圈东西两端,乌克兰草原到喀尔巴阡山盆地,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以东,两地游牧部落仍然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公元前5世纪,华夏文明推进至太行山以北之后,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以东游牧部落的身影才经华夏史官的笔端见诸于世。生活在欧亚大草原终点喀尔巴阡山盆地的游牧部落的真面目,则要等到公元前2世纪末,伴随罗马共和国征服的脚步才逐渐浮出水面。

    居鲁士二世死后,波斯帝国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蜜月即宣告结束。为了征服更多的土地,扩军备战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的索取愈重。自然激起希腊人的反抗。
    彼时波斯帝国的注意力不在西边爱琴海,而是更南边的埃及。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统治时期,波斯军队占领了埃及全境。四大古文明,被波斯帝国一举剪灭两个。波斯帝国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也是人类跨进铁器时代后的第一个超级帝国。

    青铜时代的翘楚,古埃及文明在经历了新王朝的扩张之后就一蹶不振。抵抗海上民族的英雄拉美西斯三世死后,下埃及的祭司势力不断膨胀。到拉美西斯十一世在位期间,法老已经失去了对底比斯区域的控制。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不久,公元前1069年,上下埃及再度分裂,新王朝覆灭。
    之后古埃及轮流被国内少数民族利比亚人(归化的海上民族后裔)和被古埃及人欺负了一千年的努比亚人统治。公元前665年之后还一度被亚述帝国兼并,落入古代世界的二流国家行列。到公元前525年,彻底沦落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古埃及成为波斯帝国殖民地,标志着青铜时代正式落幕。

    征服埃及后不久,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病逝。波斯帝国全境旋即陷入内乱。有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起义,也有地方大员拥兵自立的叛乱。原波斯贵族大流士一世通过武力镇压,肃清了所有反对势力,坐上了波斯王位。波斯帝国迎来其最辉煌的大流士时代。



    中央集权鼻祖
    大流士继位后对帝国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自阿卡德帝国伊始,帝国的中央政权就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驾驭不断膨胀的帝国领土和人口。总督就成为帝国最高统治者在各统治区的代言人,也成为尾大甩不动的威胁。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数十个行省和五大军区,各省置一太守统领省内行政、赋税和司法事务。军区下辖各省军区,由地方军事长官负责。军事长官与太守互不统属,军政分离。各省太守所辖的地方赋税和司法官员也由帝国中央直接任命,以防止太守专权。但太守一职可世袭。
    同时,大流士下令在帝国内兴修驿道,将主要城市全部连接起来。最初目的是为了军队快速调动,不过驿道的建成,大大促进了波斯帝国的贸易发展和国内行政管理效率,为波斯帝国的百年基业打下基础。
    大流士还统一了境内货币,明确了官方语言和国教。经大流士之手,帝国第一次以成熟制度的面目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

    之后东西方文明的帝国开创者们,在帝制建设方面实际做着和大流士一样的事情。即使我们华夏秦帝国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修直道,设县制,也是一个道理。当然,这不是大流士的功劳,只是帝国建制的客观需要,促使大家殊途同归罢了。可见,历史从来是时势造英雄,所谓英雄皆顺势而为。

    考虑到底层人民的负担,大流士又制定了保护社会最底层奴隶的劳作法,明确规定了奴隶最高工作时长和最低工资报酬,可谓前无古人。但波斯帝国境内人民的负担仍然很重。由于波斯帝国疆域内多种族多文化,政治上没有中华“家天下”这类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赤裸裸的“我征服,我掠夺”的铁血宣言。因此波斯帝国施行包税制,每个行省(被征服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应纳税金数额,实际就是向征服者波斯人上贡,由各省的包税人强行征收。与黑帮团伙在自己地盘向商家和平民强收保护费性质无异。之后疯狂对外扩张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大抵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税制。
    被征服地区的应纳金额非常高,这成为波斯帝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波斯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因为不堪重负,再次起兵反抗帝国的统治,并得到了雅典的支持。大流士成功弹压城邦反叛后,决定连同“祸根”雅典一同铲除。
    公元前490年,陆战为王的波斯帝国出人意料地走海路,采用跳岛战术将数万大军运至希腊本土。在解决掉雅典的小帮手俄瑞塔利亚后,波斯军队的先锋在雅典城东北60余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准备突袭雅典。帝国的波斯与共和希腊的世纪碰撞正式拉开序幕。
    横跨欧亚非
    波斯帝国控制下的爱琴海沿岸(现今土耳其西海岸)有众多希腊移民建立的独立城邦,其中不乏大名鼎鼎者,阿索斯、哈利卡纳斯(史学鼻祖希罗多德的故乡)、士麦那(荷马史诗作者的故乡)、以佛所(拥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月神庙)、米利都(古希腊物理学的摇篮,泰列斯的故乡)、狄杜马。这些城邦最初向吕底亚人进贡,之后接受波斯人的统治。彼时波斯统治者居鲁士二世也是一个宽厚的君主,给各城邦以很大的自治权力。
    之后波斯帝国将扩张势头转向东边。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挥师东进,吞并了巴比伦。但居鲁士二世随后远征斯基泰人时战死。

    斯基泰人与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先祖也同为伊朗语族的古印欧游牧部落。米底亚人和波斯人迁居有伊朗高原后成了埃兰人的附庸和雇佣兵源。在埃兰人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下,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先后跨入了农耕时代,并最终取代了埃兰人成为伊朗地区的新主人。而斯基泰人则填补了米底亚人和波斯人离开后留下的空缺,成为东起锡尔河和楚河流域吉尔吉斯草原,西至南俄罗斯草原的主人。波斯帝国崛起后,依然游牧为生的斯基泰人成为困扰波斯帝国多年的边患。斯基泰人在亚洲还有另一个名字,即汉帝国史书所记载的塞种人。

    而乌拉尔山脉南口到黑海之滨则被萨尔玛提亚人所占据。根据古希腊人的传说,萨尔玛提亚人是斯基泰人和黑海最古老的原住民亚马逊女战士部落的混血后代。他们将原来生活在这里的辛梅里安人赶去了小亚细亚,间接导致了弗里吉亚王国的覆灭。

    彼时游牧文明圈东西两端,乌克兰草原到喀尔巴阡山盆地,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以东,两地游牧部落仍然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公元前5世纪,华夏文明推进至太行山以北之后,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以东游牧部落的身影才经华夏史官的笔端见诸于世。生活在欧亚大草原终点喀尔巴阡山盆地的游牧部落的真面目,则要等到公元前2世纪末,伴随罗马共和国征服的脚步才逐渐浮出水面。

    居鲁士二世死后,波斯帝国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蜜月即宣告结束。为了征服更多的土地,扩军备战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的索取愈重。自然激起希腊人的反抗。
    彼时波斯帝国的注意力不在西边爱琴海,而是更南边的埃及。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统治时期,波斯军队占领了埃及全境。四大古文明,被波斯帝国一举剪灭两个。波斯帝国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也是人类跨进铁器时代后的第一个超级帝国。

    青铜时代的翘楚,古埃及文明在经历了新王朝的扩张之后就一蹶不振。抵抗海上民族的英雄拉美西斯三世死后,下埃及的祭司势力不断膨胀。到拉美西斯十一世在位期间,法老已经失去了对底比斯区域的控制。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不久,公元前1069年,上下埃及再度分裂,新王朝覆灭。
    之后古埃及轮流被国内少数民族利比亚人(归化的海上民族后裔)和被古埃及人欺负了一千年的努比亚人统治。公元前665年之后还一度被亚述帝国兼并,落入古代世界的二流国家行列。到公元前525年,彻底沦落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古埃及成为波斯帝国殖民地,标志着青铜时代正式落幕。

    征服埃及后不久,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病逝。波斯帝国全境旋即陷入内乱。有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起义,也有地方大员拥兵自立的叛乱。原波斯贵族大流士一世通过武力镇压,肃清了所有反对势力,坐上了波斯王位。波斯帝国迎来其最辉煌的大流士时代。
    第一次较量
    波斯人第一次远征希腊,心理优势明显。当时波斯帝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横跨三大洲。雅典相较就是弹丸之地。常年的征战为波斯培养了一支战斗力精锐的军队,而且数量庞大。
    面临强大的外敌入侵,希腊城邦彼此间暂时放下的争斗,联合起来保家卫国。但整个希腊地区军队加起来也不及波斯军队人数的零头。波斯人觉得征服雅典就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不少雅典人也这么认为,他们坚信投降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雅典方面幸运的得到了米提亚德。米提亚德来自雅典一个古老的家族,因为祖父的关系,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色雷斯前僭主。米提亚德之前投降波斯,并率色雷斯军队参与大流士一世对斯泰基人的复仇战。斯泰基人以游击战应付大流士一世的波斯大军让其无功而返。而镇守波斯军队退路的正是米提亚德和米利都僭主西斯提亚厄乌斯。当年米提亚德接受斯泰基间谍的策反,准备切断波斯大军归路。西斯提亚厄乌斯则坚决反对。结果战后米提亚德逃亡雅典,西斯提亚厄乌斯受到大流士一世重用。讽刺的是,也是西斯提亚厄乌斯鼓动处于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城邦造反,引发了希波战争。
    米提亚德参与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因而对波斯军队了如指掌。他认为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英勇善战,但缺乏与重装步兵交战的经验。波斯军队的弓箭无法穿透雅典重装步兵的盔甲,而波斯步兵方阵只有一层盾牌防护。如果盾防被雅典重装步兵的密集方阵突破,后面的轻装步兵根本不是雅典重装步兵的对手。
    在米提亚德的坚持下,雅典执政官卡利马什最终决定在马拉松海滩与波斯军队决一死战。而米提亚德则顺理成章被任命为雅典军队的总指挥。战斗打响时,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还有附近小城邦普加提亚的援军1500人。斯巴达以祭祀日不得出兵为由,拒发援兵。而登陆的波斯军队有3万人,其中约1万骑兵。但雅典军队占据有利地形,挡在马拉松平原登陆的波斯军队前进道路上。
    战斗进程如米提亚德预料那样,波斯步兵在骑兵协助下,一度突破雅典军队的中央方阵,但波斯两翼步兵方阵均被雅典重装步兵击溃,最终导致波斯军队的全线溃败。败退的波斯人被一路追赶到海边,慌忙登船而逃。此役波斯军队总共损失了6400多人,而雅典军队只阵亡了192人,包括雅典执政官卡利马什。波斯与希腊的第一次交锋以希腊人的大获全胜告终。
    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焦急的雅典人,米提亚德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回雅典城报喜。斐力庇第斯以他最快的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群说了一句:“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就挂了。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斐力庇第斯的功绩,希腊人从此称呼长跑为“马拉松”。
    第一次较量
    波斯人第一次远征希腊,心理优势明显。当时波斯帝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横跨三大洲。雅典相较就是弹丸之地。常年的征战为波斯培养了一支战斗力精锐的军队,而且数量庞大。
    面临强大的外敌入侵,希腊城邦彼此间暂时放下的争斗,联合起来保家卫国。但整个希腊地区军队加起来也不及波斯军队人数的零头。波斯人觉得征服雅典就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不少雅典人也这么认为,他们坚信投降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雅典方面幸运的得到了米提亚德。米提亚德来自雅典一个古老的家族,因为祖父的关系,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色雷斯前僭主。米提亚德之前投降波斯,并率色雷斯军队参与大流士一世对斯泰基人的复仇战。斯泰基人以游击战应付大流士一世的波斯大军让其无功而返。而镇守波斯军队退路的正是米提亚德和米利都僭主西斯提亚厄乌斯。当年米提亚德接受斯泰基间谍的策反,准备切断波斯大军归路。西斯提亚厄乌斯则坚决反对。结果战后米提亚德逃亡雅典,西斯提亚厄乌斯受到大流士一世重用。讽刺的是,也是西斯提亚厄乌斯鼓动处于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城邦造反,引发了希波战争。
    米提亚德参与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因而对波斯军队了如指掌。他认为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英勇善战,但缺乏与重装步兵交战的经验。波斯军队的弓箭无法穿透雅典重装步兵的盔甲,而波斯步兵方阵只有一层盾牌防护。如果盾防被雅典重装步兵的密集方阵突破,后面的轻装步兵根本不是雅典重装步兵的对手。
    在米提亚德的坚持下,雅典执政官卡利马什最终决定在马拉松海滩与波斯军队决一死战。而米提亚德则顺理成章被任命为雅典军队的总指挥。战斗打响时,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还有附近小城邦普加提亚的援军1500人。斯巴达以祭祀日不得出兵为由,拒发援兵。而登陆的波斯军队有3万人,其中约1万骑兵。但雅典军队占据有利地形,挡在马拉松平原登陆的波斯军队前进道路上。
    战斗进程如米提亚德预料那样,波斯步兵在骑兵协助下,一度突破雅典军队的中央方阵,但波斯两翼步兵方阵均被雅典重装步兵击溃,最终导致波斯军队的全线溃败。败退的波斯人被一路追赶到海边,慌忙登船而逃。此役波斯军队总共损失了6400多人,而雅典军队只阵亡了192人,包括雅典执政官卡利马什。波斯与希腊的第一次交锋以希腊人的大获全胜告终。
    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焦急的雅典人,米提亚德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回雅典城报喜。斐力庇第斯以他最快的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群说了一句:“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就挂了。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斐力庇第斯的功绩,希腊人从此称呼长跑为“马拉松”。
    共和的胜利
    马拉松战役的胜利给了希腊人自信,他们对自己的文明和民主制度感到无比骄傲。希罗多德就曾自豪的说“雅典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战,为自由而战。这样的一支公民组成的军队,虽然人数很少,但战斗力远远胜过数量庞大的奴隶大军。这是雅典以少胜多,战胜强敌波斯的根本原因”。
    因此,当再次面临波斯入侵威胁的时候,希腊人不再恐惧和彷徨,而是同仇敌忾坚决抵抗。公元前481年,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30多个希腊城邦结成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迎敌。

    大流士远征希腊失败后,波斯势力缩回了小亚细亚。不久大流士病逝,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继位。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纠集了30万大军水陆并进再度剑指希腊,欲雪前耻。希腊与波斯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交锋开始上演。
    鉴于自己军队人数的绝对优势,薛西斯一世决定稳扎稳打,步骑主力经达达尼尔海峡走陆路入侵希腊。而希腊人则预设多条防线,打算通过层层阻击逐渐消磨波斯人的士气。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本国最精锐的300名战士防守第一道防线——温泉关。
    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大部队无法展开,骑兵和战车也派不上用场,薛西斯让步兵列纵队轮番冲击,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希腊联军。而列奥尼达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以区区300人,将波斯几十万大军阻击在温泉关外整整三天。虽然在第三天,波斯军队依靠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向导,通过一条小路绕道了温泉关背后,最后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和300名战士全部战死,波斯军队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才突破温泉关天险。但列奥尼达和他的战士们奇迹般的英雄事迹,在他们死后以史诗“斯巴达三百勇士”之名而永世长存。

    温泉关之战,为希腊人赢得了时间。波斯军队从温泉关赶到雅典城时,雅典城已经空空如也,所有雅典市民都已经从海上撤走。希腊联军也集结完毕,准备在雅典以南,科林斯的伊思姆斯设防,继续依靠地形阻击波斯大军前进的脚步。
    被温泉关惨痛损失气昏头的薛西斯,此时犯下致命错误。他一心只想报复希腊人,先下令放火焚毁了雅典城,然后又命令陆军停止前进,配合海军进攻乘船逃到萨拉米斯岛的雅典市民,欲将雅典人赶尽杀绝。从而引发波斯海军与雅典海军的决战。海战对于航海起家的希腊人来说更具优势,果然,在随后的萨拉米斯湾的海战中,波斯舰队被技高一筹的希腊联合舰队全歼。
    薛西斯再次意气用事,处死了腓尼基海军将领,以至腓尼基和埃及海军负气撤走。薛西斯这才反应过来,没有海军的庇护,留在希腊的波斯大军与波斯帝国间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的脆弱联系岌岌可危。为避免被希腊海军切断退路,薛西斯仓皇地撤退回小亚细亚,留下统帅玛多尼斯率领一部分波斯军队继续留在希腊作战。
    至此,波斯人败局已定。薛西斯的跑路,让留在希腊的波斯军队军心涣散。第二年春天,希腊联军3万精锐在雅典以南的普拉蒂亚战役中击败了滞留希腊的波斯军队主力,波斯统帅玛多尼斯战死。波斯军队随后放弃雅典城,全部撤出了希腊。
    希腊与波斯的第二次交锋,再次以希腊人大获全胜告终。之后希腊在与波斯的较量中开始占据主动,不仅收复失地,还反攻色雷斯,将波斯势力彻底逐出爱琴海西岸。公元前449年,希腊人在塞浦路斯岛再次打败波斯,之后双方订立和约,波斯被迫承认在小亚细亚的各希腊城邦独立,希波战争暂告结束。

    在这场波斯和希腊,帝国和民主的世纪的碰撞中,希腊人赢得了显而易见的胜利。不仅为世界文明保住了民主共和的火种,弱小的希腊城邦战胜强大波斯帝国的成功,让希腊模式成了非波斯帝国控制下的地中海文明学习的榜样。很快,地中海沿岸涌现出大量议会共和制的城邦,这其中包括未来的世界霸主,罗马共和国。
    而波斯人不仅没有征服希腊,还丢掉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可谓得不偿失。但这只是波斯帝国衰落的开始,还有更大的灾难在前面等着波斯人。这次波斯人的对手换成了希腊人的学生,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
    春秋落幕
    与希波战争几乎同时,万里之外的华夏,稍显平淡的春秋时代却在即将落幕之时平地响惊雷,突然上演一出跌宕起伏的争霸大戏。
    公元前506年,小小的吴国竟然主动出击,入侵彼时超级大国楚国。而且五战五捷,一鼓作气攻克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只身逃走,之后依靠秦国援兵才得以复国。
    西周沦为东周后不复当年之势,但长江北岸中原诸侯国继续尊周王为天子。而长江南岸的楚国按耐不住早早称王自立。最初称王的是楚成王,周王自称黄帝的后裔,楚王则自诩为炎帝的后裔。楚成王还追封与周平王同期的先祖为武王与文王,以对应西周开国的文王与武王,野心昭然若是。于是东周时期的华夏有两个王,周王和楚王。但楚王的地位并没有得到中原诸侯国的承认。齐桓公为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钳制楚国的野心喊出了有名的“尊王攘夷”的口号,这里的“王”指周天子,“夷”即指楚国。
    楚国一心北进中原的同时,还不断蚕食长江沿岸的其他小国。待春秋末期,淮河以南除了楚国,只剩下吴越两国。虽然吴越两国国君也学楚王自立为王,两国较之楚国却是十足的寡民小国,被楚国吞并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但楚国的内乱给了吴国可乘之机。楚国名臣伍子胥蒙冤全家被戮,只身流亡吴国投靠吴王阖闾(hélǘ)。阖闾还将华夏史上第一名将,《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招致麾下。
    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努力下,吴国具备了与楚国一搏的能力。讽刺的是,吴国打败了实力远胜于自己的楚国,却输给了实力不如自己的越国。吴国伐楚顺风顺水之时,其邻国越国却从背后偷袭吴地,匆忙回师的吴军在与越军的遭遇战中遭受重创,阖闾也负伤而亡。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誓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希波马拉松战役之前四年,夫差亲率吴军攻打越国,大破越军,俘虏了越王勾践。但夫差却没有杀掉勾践,反而被勾践卑躬屈膝的姿态所迷惑,最终将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勿忘战败之耻,耐心等待雪耻的机会。薛西斯纠集30万波斯大军二度入侵希腊两年前的公元前482年,勾践一直苦等的机会终于来到。这一年,晋国国君晋定公邀请夫差前往黄池会盟。之前长江南岸只有楚国才有资格前往黄池与中原诸侯国举行会盟大典。吴国受邀表明其取代楚国成为长江南岸新霸主的地位得到彼时中原诸侯国承认。夫差一时得意忘形,为展示实力竟带走了吴军全部精锐前去参加黄池会盟。
    结果勾践率军乘虚而入,偷袭了空虚的吴国都城姑苏,杀死了守国的太子友。吴国遭此打击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兴兵伐吴,攻破姑苏城,轮到夫差成为勾践的俘虏。夫差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吴国灭亡。
    随着吴国的灭亡春秋时代进入尾声,随之而来的是厮杀更为惨烈的战国时代。
    马其顿的崛起
    这边希腊人的“战国时代”率先拉开序幕。与波斯人停战后,希腊人内部矛盾再度爆发,为抵御波斯人入侵建立起来的联盟迅速瓦解。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腊各城邦被迫分裂为雅典为首的提尼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两大阵营,彼此间持续了长达约30年的战争。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记述了这场残酷的希腊内战。最后的结局是斯巴达秘密与昔日的敌人波斯帝国结盟,依靠波斯的黄金支持,打败雅典,成了希腊世界的新霸主。
    但长期内战给希腊社会以毁灭性打击,社会经济被破坏,人们食不果腹;而大量公民战死,让希腊各城邦的政治体制处于崩溃边缘。希腊人自己把自己从地中海文明的王座上给揍了下来。
    与波斯结盟的斯巴达更被视为希腊世界的叛徒。虽然雅典战败后也接受波斯的资助以帮助其遏制斯巴达。不少希腊雇佣兵还受雇波斯帝国王子或太守,参与波斯内战。公元前371年,内战中崛起的新锐城邦底比斯在抵抗斯巴达入侵的留克特拉战役中彻底消灭了斯巴达的军队,然后解放了长期被斯巴达人奴役的黑劳士,斯巴达从此成为二流城邦,淡出希腊的政治舞台。底比斯成为希腊世界最后的霸主。十年后,希腊的北方邻居马其顿人崛起,将内战后急剧衰落的大部分希腊城邦并入新生的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人乃希腊人远亲。当年,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文明消失后,北部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和多利安人南迁催生了后来的希腊城邦。但风头尽为爱奥尼亚人和多利安人抢去。大约公元前7世纪,与伊奥利亚人有一定渊源的马其顿人才在希腊东北部毗邻色雷斯山地实现建国。马其顿人在文明程度上落后于南部的希腊人。当希腊城邦已跨入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人才迈进文明社会的门槛。而且马其顿施行帝制,国王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国家的象征和军队的统帅。

    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在位时,马其顿王国趁着希腊各城邦混战之际南下入侵希腊。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希腊联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希腊中部的克罗尼亚,结果希腊人惨败。横扫斯巴达,希腊最强的底比斯300人圣战队在战斗中被消灭。次年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希腊各邦开会,宣布与希腊各城邦结成同盟,共同进攻波斯帝国,而希腊各城邦则承认了马其顿的主导地位。
    诸子百家
    华夏文明在希腊世界正打得一塌糊涂之时,也愈加躁动不安起来。公元前403年,希腊人刚刚结束内战的第二年,东周的周威烈王追封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默认了三家对晋国的瓜分。标志着华夏文明正式进入残苛的战国时代。
    经过几百年的征伐和兼并,华夏大地上曾经的百个诸侯国,此时只剩下魏、韩、赵、燕、齐、秦、楚七国,史称“战国七雄”,以及已经沦为齐、楚附庸的宋、鲁、越三国、苟延残喘的东周王室、中山国、卫国和似乎游离于战国时代之外的巴蜀。春秋时周王室即已衰落,但彼时只有欲独立于周天子册封体系之外,自恃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楚国为首的一众长江南岸国家国君称王。其余华夏诸国统治者身份最高者也仅为公侯(爵)。进入战国时代,周王室彻底成了摆设。战国七雄的统治者竞相称王称帝,取周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为此,战国七雄经常举国之力相互发动征服战争,规模和惨烈程度远甚于春秋时期。

    在战争的高压下,华夏诸国的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欲结束华夏大地至东周末年以来,几百年的激烈冲突和动荡,结果引发华夏文明史上空前的思想革命。由此诞生的“诸子百家思想”塑造了之后两千年华夏文明的模样。
    其中主张恢复周人祭祖封建传统,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尊上等级关系的儒家思想对古代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远。儒家还强调君王应该施行“德政仁政”。把“德”与 “仁”联系在一起却是个美丽的误会。因为在商周时期,德就是指武德,得到灵力“德”相助,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身后被当作圣人供奉,成为华夏文明横贯古今的图腾。不过,这是后话。孔子死于公元前481年,华夏文明从春秋走向战国的过渡期。孔子没能亲眼看到儒学时代的到来。战国时期正处于倡导 “无为而治”有限专制的黄老道家; 号召“非攻兼爱”和平主义却又推崇“尚同”权威主义的墨家;强调个人尊严“不取一分,不拔一毛,全生为上,迫生为下”的杨朱主义;歌颂君主专制和帝王权术,主张“君主至上,权谋无道”,对内实施恐怖统治的法家等众多学术流派大放异彩,百家争鸣的时代。
    然而最终胜利者是奉行军国主义的商鞅。商鞅原名卫鞅,是卫国公族的旁支。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秦国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变法,华夏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拉开序幕。“商鞅变法”实质就是军事奴隶制,让整个秦国成为一个大兵营 。秦王一人高高在上,下面从贵族到农民和奴隶都是秦王马前卒,统统纳入耕战体系。为此商鞅还强行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以强化中央集权,以便秦王能越过封建贵族直接控制万民。商鞅在秦国推行举国耕战体制的过程中,无意中为秦国向帝国转型打下了基础。
    商鞅的变法自然遭到秦国贵族和平民的强烈反对。但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得以大展拳脚。对秦国贵族,商鞅软硬皆施,一边高举大棒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以论军功的“名尊卑爵秩等级”逼迫贵族子弟从军;一边又给予 “卿爵” 后代的贵族子弟直接出任军队“大将”或进入朝廷成为秦王的私臣的新特权。
    对秦国平民,商鞅就不那么客气了。商鞅认为“民,辱则尊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因此用酷刑辱民,特权欺民,重税赋削民,让当兵杀敌成为秦国民众唯一出路。商鞅还视“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为“六蝨”,恨不得秦国平民只有农民和战士,以便举国耕战一体。
    虽然转型帝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鞅的变法实现了秦国建立军事优势的初衷。但商鞅本人已是秦国公敌,待秦孝公死后的公元前338年,即希腊联军惨败于马其顿军的同年,在咸阳被新登基的秦惠文王下令车裂处死,家人也被连坐。此时距离卫鞅受封商洛十五邑,收获商君之号仅仅过去两年。
    但秦惠文王并没有废除“商鞅变法” 的措施,原因很简单,惠文王现在是那唯一的高高在上的秦王了。
    波斯帝国的覆灭
    商鞅惨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36年,在遥远的爱情海,才统合希腊世界的腓力二世就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之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为了维护马其顿作为领导者的合法性,亚历山大决定按照科林斯会议的决议,讨伐希腊人的宿敌波斯帝国。而且亚历山大认为父亲腓力二世的被刺与波斯帝国脱不了干系,他还要复仇私人恩怨,可谓国仇家恨。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联军5万人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本土。亚历山大的此次远征拉开了希腊世界与波斯帝国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碰撞。这次远征将铸就亚历山大一生的传奇,并摧毁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的波斯征服之旅可以说是“摧古拉朽”,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虽然波斯人的抵抗很激烈。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的军队轻松拿下了小亚细亚,并继续一路东进。虽然波斯帝国已经今非昔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波斯帝国的末代皇帝,薛西斯二世的侄儿,大流士三世拼凑了10万大军前来阻止亚历山大。公元前333年春,亚历山大的军队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与御驾亲征的大流士三世的波斯大军遭遇。波斯人对重装步兵仍然一筹莫展,会战以波斯人的惨败告终。大流士三世临阵脱逃,将自己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留给了亚历山大。
    接着,亚历山大掉头向南进军,席卷了叙利亚和腓尼基。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又长驱直入横扫埃及全境。古埃及人将他视为解放者,锡瓦绿洲的祭司宣称他是太阳神阿蒙之子,并加冕亚历山大为法老。法老亚历山大在埃及境内停留了半年。期间,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了新首都亚历山大港。

    第二年,即公元前331年的春天,亚历山大才率军离开埃及,北上波斯帝国腹地的两河流域。10月,与重新整军前来的大流士三世的大军在阿贝拉展开决定波斯帝国命运的决战。结果,波斯人再次被打得丢盔弃甲。随后马其顿大军占领波斯故城巴比伦和苏萨,波斯人已无力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占领波斯的都城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国覆灭!亚历山大一时得意忘形,下令焚烧了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的波斯王宫。之后亚历山大带领军队沿里海东进,对流亡的大流士三世穷追不舍。

    不过,亚历山大没能活捉大流士三世。流亡途中的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拜苏所杀。但是亚历山大还不肯收手,又追着拜苏到了巴克特里亚和索格地亚纳。干掉拜苏后,已经把自己当战神的亚历山大越战越兴奋,在公元前329年春,穿越现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兴都库什山,兵出至印度北部和中亚的锡尔河流域(现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亚历山大手下的军队可没有那么高的热情,长期在外征战,从将军到士兵普遍厌战,大家都想早日回到家乡。迫于士兵哗变的压力,杀得兴起的亚历山大也不得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依依不舍下令班师西归,历时五年多的远征终于落下帷幕。
    印度沙门
    亚历山大远征尽头的印度,外来雅利安人与土著哈拉帕人,两个种族从身体到文化,长达近一千年的漫长缠绵和交融,终于开花结果。公元前600年伊始,两个种族的混血后代,印度-雅利安人围绕恒河流域建立起来新的城市文明。不同于之前哈拉帕文明由贸易竞争,依靠商人和农民发展起来的城市;这个新的城市文明主人是少数说着梵语的祭司、国王和武士们,他们依靠婆罗门教、种姓制度和武力统治着大多数的自由民和奴隶,并彼此征伐竞武。
    公元前500—400年前后,在希腊人先与波斯人拼命,接着希腊各城邦又自相残杀的疯狂岁月里,印度也没闲着。恒河流域以都城为中心的小王国先后出现了16个,印度进入了战国时代。
    印度人不仅武斗厉害,精神较量也此起彼伏,印度战国时代也是宗教大爆炸的时代。血腥的战争、残酷的剥削,生活在这时期的印度一如身在炼狱,忧国忧民之士纷纷为国家和人民寻找出路。不同于我们华夏关注国家制度,从而冒出诸子百家;印度从哲学和人性入手,从而引发宗教革命。公元前500-400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恒河流域曾经出现10多个信仰并存的盛况,其中就包括现在仍然香火鼎盛的佛教和耆那教。
    这些信仰虽各不相同,但有着渴望和平,推崇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的共同目标,最终都走向了婆罗门教的对立面,后世笼统称之为沙门(思想)流派。这是东方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

    东方宗教最早的代表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印度-雅利安人通过种姓制度,将人明确分为高低贵贱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制度堪称古代世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个人的政治宗教权利、世俗职业各方面皆有严格的规定。大致而言,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祀特权的高级僧侣属于第一等种姓婆罗门,而世俗国家的统治阶层则属于第二等种姓刹帝利,一般的农工商皆属于第三等种姓吠舍。而奴隶、佣人则统统归入第四等种姓首陀罗。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地位更低,“不可接触”之贱民。这些人多是 “不洁”职业的从事者,譬如处理死尸的背尸人。而为种姓制度背书正名的正是婆罗门教。
    经过哈拉帕人的宗教观洗礼,婆罗门教独创基于因果报应的六道轮回理论。宣称人死后,灵魂不灭,而是进入天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轮回转世。轮回的力量来自于“业”。而业是个人行为善恶的产物,行善才能修得业。现世众生分种姓贵贱是果,众生前世的业修高低有别是因。简言之,一个人生在低等种姓家,怪他自己前世行善不够,业力不足。反之,一个人生在高等种姓家,是他前世积德行善的结果。
    种姓中最低等的首陀罗和种姓之外的贱民不属于“再生”族,因此不在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的轮回转世范畴。这并不意味着首陀罗和贱民逃离了六道轮回,反而处境更为险恶。如果首陀罗和贱民不行善事,死后将永世在地狱受苦。而所谓行善,依照种姓等级,各就其位,安分守己就是最大的善。
    婆罗门教这套美化种姓制度的说辞,遭到了沙门流派地猛烈抨击,其中佛教最为成功。佛教承认“业”的存在,但认为业不受神控制,亦与个人的行为善恶无关。因为世间的一切皆幻象,连行为本体的人也不例外。肉体并非实体,灵魂也非永生。只有看破这世间的幻象,才能从“业”获得力量,超越生死,脱离轮回。
    行为本体的人都是幻象,都需要“抛下”,建立在人身基础上的种姓制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佛教这招无我无常,对婆罗门教可谓釜底抽薪,一掌即将婆罗门教掀翻在地,并取而代之。

    波斯帝国和希腊人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艰辛地传教的时候。虽然印度各王国之间的混战并没有因为圣人的出现和佛教的兴起而消停。直到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城邦都被马其顿帝国兼并,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打到印度门口时,印度战国时代的落幕才姗姗迟来。但一个统一的印度帝国即将崛起,而佛教将成为这个帝国的国教。帝国创始人正是在抵抗亚历山大军队的入侵中崭露头角,被印度人誉为民族英雄的月护王旃陀罗笈多。他建立的帝国叫孔雀王朝,印度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从哈拉帕人的城市毁灭到孔雀王朝建立,之间这约一千五百年的时间被统称为吠陀时期,这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造就延续至今的印度人和印度传统文化的七大元素——混血的印度-雅利安人,源于原哈拉帕人的生殖崇拜、恒河崇拜和瑜伽,源于原雅利安人的吠陀教义、种姓制度和宗教哲学——全部在吠陀时期集齐,得以召唤出最终一统印度的孔雀王。
    走向共和
    同时,在希腊和马其顿人的老家欧洲,他们的邻居,未来超级帝国的缔造者罗马人乘希腊和马其顿人频繁对外征战无暇顾及之时,正以罗马城为中心,悄无声息地发展壮大。
    在人类文明早期,除了地中海东部沿岸,欧洲大陆的文明发展水平滞后于世界其他地区。由于欧洲大陆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需要排水之后才能耕作的沼泽地,在铁器时代到来之前,欧洲农民向大陆深处开荒迁徙进展缓慢。
    较之世界四大古文明晚了一千多年,罗马人才在意大利崛起。而欧洲大陆其他地方仍在莽荒之中。

    说拉丁语的罗马人兴起以前的意大利中部,是说第勒尼安语的伊达拉利亚人的天下。两者皆是意大利半岛的土著。伊达拉利亚人于公元前800年左右建立起城邦联盟。这个效仿希腊城邦的文明,比希腊人野蛮得多,喜欢祭祀死神。活人常被当作供奉神灵的牺牲品,而且让他们在决斗中互相残杀,这是罗马人观赏角斗士表演风气的起源。
    经过了一百年,在华夏周王室被迫东迁都城,亚述人席卷中东的时候,罗马城才姗姗来迟出现在第伯河畔。虽然城市只有村庄大小,但昭示着罗马人终于登上历史舞台。这时罗马人还受制于伊达拉利亚人。
    根据罗马人自己的传说,他们是特洛伊王子埃捏阿斯的后人。当年迈锡尼人攻破特洛伊城时埃捏阿斯幸运地逃了出来,后辗转至意大利中部建立城邦国家阿尔巴隆嘉。埃捏阿斯的后裔,罗慕洛斯兄弟又于台伯河边兴建了罗马城,为罗马国父。参与建国的最初30个大家族成为罗马世袭贵族,每个家族选出10名代表组成300人元老院。彼时罗马由国王统治,但国王并非世袭,而是由元老院选举任命。罗马城市民、商人,市郊自耕农为主体的普通平民作为罗马公民的一员,可以在罗马及周边置业居住,但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之后又冒出个百人团总会,有权对外宣战,选举任命高级官员。百人团总会分军官、老兵、新兵、杂牌、工匠及军乐和无产者六个等级(classis,这是阶级一词的由来),可见着眼于提升军人政治地位。但从军者多为自由身的市民和自耕农,政治权利逐向平民开放。
    公元前509年左右,罗马人因国王“不可一世者”的儿子强奸贵族女子而将其赶走,并取消了国王一职。原用于钳制国王权利的元老院和百人团取国王而代之,罗马成了贵族寡头政体的城邦共和国。
    罗马平民大会这时才姗姗登上历史舞台。公元前494年,罗马城中部分生活艰难的平民为抗议不公的债务法,集体撤离罗马,跑去城外的圣山宣布另建新都,让罗马贵族们自己玩去。最终迫使元老院让步,允许设立与执政官地位相当,但仅限普通罗马平民担任的保民官方便为民做主。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又获得独立的立法权,平民也可以出任执政官和监察官,卸任后一样进入元老院,贵族对元老院和执政官等要职的垄断被彻底打破,罗马共和国才名副其实。虽然贵族们心不甘情不愿,但平民的胜利其实扩大了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根基,增强了共和国内部的凝聚力,为其后在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建立霸主打下了基础。
    大约公元前3世纪中叶,即公元前2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通过武力吞并和或结盟的形式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和南部。罗马人不再只是罗马城的主人,也是意大利的主人。同时期毗邻意大利的曾经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就陷入内战最终分崩离析,罗马人的时代即将到来。
    希腊人的帝国
    亚历山大下令从印度撤军之后,大军分为了两路。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路由伊朗海岸直入波斯湾;另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返回两河流域。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在巴比伦的奥皮斯城会师,此时距离亚历山大出征波斯已经过去了十年。

    现在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领土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打破了原波斯帝国保持的帝国疆域面积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帝国。
    踌躇满志的亚历山大决定将帝国的首都迁往苏美尔人的古城巴比伦,并计划再度攻打印度,并征服阿拉伯和地中海西部沿岸,将当时已知世界全部纳入马其顿帝国版图,完成当年波斯帝国未尽的伟大事业。可惜亚历山大已经没有时间去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梦想了。住进巴比伦的第二年,公元前323年的夏天,亚历山大因病暴毙,离他33岁生日还差一个月。死后,被后人尊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死的突然,未留下王位的合法继承者。他的帝国也没来得及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制度,只是简单地在新征服的土地上,霸占或新建具有战略意义的殖民城市,留下一定数量的希腊人驻守。于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们,便开始竞相争夺王位抢夺地盘,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战争。这场斗争持续了近二十年,连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惨遭杀身之祸。最终,公元前300年前后,三个希腊将军笑到了最后,他们瓜分了亚历山大的帝国。原亚历山大帝国的埃及总督托勒密把持了上下埃及,建立起托勒密帝国;巴比伦总督塞琉古继承了印度之外的帝国亚洲领土,建立起塞琉古帝国;小亚细亚总督独眼安提柯虽然丢掉了小亚细亚,但安提柯的儿子安提柯二世保住了马其顿和希腊,建立了安提柯帝国。

    安提柯帝国,实力最弱,继承领土最小,但建国时间最早。公元前306年,独眼安提柯把竞争对手托勒密的大军从希腊赶回了埃及,随后乘机称王,即安提柯一世。公元前230年前后,安提柯帝国失去了南部希腊城邦,疆域仅剩马其顿一隅。之后又坚持了八十多年,直到公元前149-148年间被罗马帝国彻底兼并。
    托勒密的埃及帝国,存在时间最长。独眼安提柯在希腊称王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05年,托勒密也在埃及自立为王,即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罗马军队开进亚历山大港,托勒密帝国的末代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自杀身亡,托勒密帝国覆灭,前后延续约三百年。
    这三百年也是古埃及文明最后的辉煌岁月。凭借亚历山大的影响力,加之托勒密一世的努力,埃及和希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没有走向对立,而是有效融合,创造出别有魅力的希腊化埃及。托勒密帝国的统治者是希腊人,却继承了古埃及王国的衣钵,自称法老,崇拜整形成希腊人面孔的埃及神。首都亚历山大港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并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古希腊著名学者欧几里得、埃拉托斯特皆在亚历山大从事各类科学研究。欧几里得创建的欧氏几何学至今是中学基础教学内容、埃拉托斯特不仅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还计算出了地球周长。远在西西里岛希腊殖民城市叙古拉的阿基米德虽未前往亚历山大求学,但与亚历山大学者保持密切联系。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理,还是高等数学的创始人。在牛顿将人类文明引领进入现代科学大门之前,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学术著作几乎就是古代世界科学知识内容的全部。托勒密帝国之后,古埃及文明将逐渐淡出世界舞台。
    塞琉古帝国继承的疆域最广,西起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东至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帝国的亚洲部分几乎都被收入囊中。因帝都安条克在现今叙利亚境内,塞琉古帝国又被称为叙利亚王朝。安提柯、托勒密纷纷明目张胆自立为王之后,塞琉古也在公元前305年为自己加冕,即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帝国的领土虽大,但统治核心区域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无险可守,暴露在安提柯和托勒密帝国,以及后来的罗马人虎口之下。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者们也人人心中住着一个亚历山大大帝,热衷对外征战。当塞琉古帝国日常忙于两河流域战事的时候,公元前250年,在远离帝国统治中心的东部,波斯文明发祥地的今日伊朗,波斯人乘机复国,建立起新波斯帝国安息。同时,更东边的阿富汗,塞琉古的希腊同胞也宣布独立,建立了巴克特利亚帝国。
    塞琉古帝国当然不会坐视自己的东部疆土分裂出去,几次出兵讨伐,和安息帝国互有胜负,双方陷入僵持局面。到公元前139年,僵持局面终于被打破,塞琉古帝国的皇帝在一次战役中成了波斯人的俘虏。塞琉古帝国自此气数已尽,不仅收复伊朗成为泡影,连手里的两河流域也无力据守,最终拱手让给了安息帝国。到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前夕,塞琉古帝国统治区仅剩下叙利亚。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的将军庞培将叙利亚并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塞琉古帝国从此成为历史。
    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虽然一直不太稳定,但在推广希腊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却功勋卓著。帝国统治过的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伊朗,当地的城市生活完全希腊化。看希腊戏剧,收藏希腊艺术品,说希腊语成为当地社会上层人士的身份标志。希腊人的巴克特利亚帝国自不用说,就连把波斯人从塞琉古帝国奴役下解放出来的安息帝国也选择希腊文为官方语言,并沿用了塞琉古帝国的希腊式政体、法规和官衔。以至于被后来的萨珊帝国斥为“波斯叛徒”。
    不过走出城市,希腊化的影响力就迅速消退。当地土生土长,取代了阿卡德语的亚姆拉语仍然是这个地区众多民族主要使用的通用语言。
    合纵连横
    与亚历山大结束远征回家不久暴毙,马其顿帝国逐渐瓦解几乎同时,华夏土地上正上演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的好戏。
    战国之初秦、楚、齐国呈三足鼎立之势。战国七雄中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控制几乎整个长江南岸的楚国和老牌强国齐国都有一统中原的实力。最初面对刚完成国家军事奴隶制,对中原频频用兵的秦国,齐国经过艰苦谈判成功合纵魏、韩、赵三国。公元前298年齐、魏、韩、赵四国联合伐秦,宋和中山国也随后加入。秦军不敌退守天险函谷关不出,之后十五年内秦未敢兵出函谷关以东。之后秦国转而出兵今天的成都,吞并了巴蜀。而赵国随手消灭了中山国。
    彼时齐国国君齐宣王见秦国暂时蛰伏,便于公元前288年下令伐宋,打算完成兼并宋国的夙愿。但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却让合纵走向瓦解。顿感芒刺在背的魏、韩、赵三国最终于公元前285年和秦国连横,与后来加入的燕国组成五国联军转而伐齐。结果没有天险可以据守的齐国一度亡国,燕国将领乐毅率领的联军几乎占领了齐国全境。虽然齐国很快复国,但元气大伤,退出了战国争霸的行列。而宋、鲁、越三国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楚国也加入进来趁火打劫,楚顷襄王以雪耻名义下令楚军倾巢出动全力伐齐。当年齐、魏、韩、赵四国合纵之初,那个车裂商鞅的秦惠文王担心楚国也加入合纵,但又不愿意割让土地给楚国,竟然在面会彼时楚国国君怀王之时扣留了怀王作人质。自春秋伊始几百年以来,诸侯国国君面会从未发生过国君被扣留事件,秦惠文王可谓毫无底线耍政治流氓。但齐国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将楚国拉入自己的阵营,反而对楚国敲竹杠。怀王被扣留第二年即病死,楚国太子还在齐国当人质,与秦惠文王一样习惯耍政治流氓的齐宣王要求楚国割地以换取太子回国继位。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楚顷襄王。
    顷襄王不仅要雪当年齐国索地之耻,更盘算着乘齐国陷入五国围攻混乱之际将原本齐国势力范围的宋、鲁、越三国故地据为己有,上演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但顷襄王没有料到的是秦国乘楚国全力攻伐齐国之际从背后偷袭了楚国,楚国也成了螳螂,真正的黄雀是秦国。
    虽然秦惠文王政治手段卑鄙程度不亚于齐宣王和楚顷襄王,但政治眼光却却远胜齐宣王和楚顷襄王。眼见齐国已经被击垮,惠文王立即将兵峰指向仅存的有能力与秦国竞争天下的楚国。结果齐宣王死于楚军剑下,而楚国的半壁河山故地湖南湖北连同王都郢统统落入了秦国之手。害得掌管楚国国家祭祀的楚国王室名门屈氏族长屈原愤而投江自杀。传说为免大鱼啃食屈原的遗体,楚人向江中投食,中国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即源于此。
    合纵连横的最终结果是秦国一家独大。期间,秦还顺手端掉了已经名存实亡的东周王室,迫使卫国迁都。战国七雄争霸转眼成魏、韩、赵、燕、齐、楚东方六国抱团取暖以拒秦国一边倒的局面。秦以武力吞并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成于始皇而始于惠文王。
    最强共和国
    秦国向着一统华夏的目标奋进的同时,罗马人的称霸征途也拉开了序幕。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也拉开序幕。最终秦国大获全胜,坑杀近40万赵国人,一举确立了武力一统华夏的军事优势。几乎同时,公元前263年,罗马人与腓尼基人之间的布匿战争也打响了。

    除了马其顿帝国统治过的地中海沿岸、中东和中亚地区,希腊文化和生活方式在生根发芽之外。另一个希腊化的文明就是西方古代文明的旗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历史始于罗马共和国。罗马的平民与贵族斗争了百年,终于把罗马建成了希腊城邦式的民主共和国。新生的共和国虎虎生威,开始与周边国家竞争地中海霸主地位,并最终取代马其顿帝国继承者成为地中海文明的新霸主。但在罗马人向希腊人发起挑战之前,还需要先安顿“后院”,拔出地中海贸易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腓尼基人。

    迦太基共和国由另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腓尼基人创建。腓尼基人故乡大致迦南地区,其历史与阿卡德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和犹太人等近东民族一样古老。并且一直以富有的商人形象而闻名古代世界。“腓尼基”字面意思就是“枣椰树”,代指腓尼基人专供的紫色染布,古代地中海地区一种昂贵的布料。
    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于公元前900年之后被亚述帝国吞并。其后腓尼基人逃到北非突尼斯建立了新的殖民地迦太基。公元前600年左右,迦太基王国达到鼎盛,统治地区远至西班牙。
    之后,迦太基王国与试图控制地中海贸易的希腊城邦发生冲突。迦太基王国上升势头受到牵制,最终退守现今北非突尼斯建立迦太基共和国。公元前400年之后,经历伯罗奔尼撒内战消耗的希腊城邦日渐式微,势力逐渐退出了地中海。腓尼基人重新称霸地中海,首都迦太基城亦成为西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就是位于的迦太基共和国。
    为从腓尼基人手里夺走地中海贸易霸权,公元前263年,罗马军队偷袭了腓尼基人在西西里岛的殖民地,最终让罗马人坐上地中海霸主宝座的罗马迦太基百年战争拉开了序幕。古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又被称为布匿战争。
    首战迦太基失败,丢掉了西西里岛。但到公元前218年,卧薪尝胆的腓尼基人卷土重来。在腓尼基名将汉尼拔的带领下,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雪山,突袭了罗马共和国的腹地,围困罗马城达数月之久。第二次布匿战争打响。
    初期受挫的罗马人在公元前212年发动反击,将汉尼拔的军队赶到意大利南部,解除罗马城之围。公元前202年,急于结束战争的罗马人决定冒险置滞留在意大利的汉尼拔大军不顾,派遣军队跨海奔袭迦太基城。罗马人的策略获得了成功,汉尼拔被逼回师援救。疲态毕露的汉尼拔大军在迦太基城外被罗马军队击败。迦太基被迫于公元前201年与罗马签订了条款苛刻的和约,失去了海军和所有殖民地。
    第二次布匿战争以罗马人大获全胜告终,而迦太基实际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附庸。
    公元前149年,罗马为避免腓尼基人回血复活,先发制人围攻迦太基城,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腓尼基人在顽强抵御三年后,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终被攻破。蜂拥入城罗马士兵血洗了城市,并将迦太基城彻底夷为平地。从此,腓尼基人从人类历史长河中消失。但他们的文化一直影响着人类文明。今天西方世界通用的英文和拉丁文的26个字母,皆由希腊字母演变而成。而希腊字母的源头就是腓尼基语的22个字母。
    精于贸易的腓尼基人为应付繁重的商务文书,更快速便利的书写,借用古埃及人的部分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若干楔形文字,发明了22个字母为基础的全新文字系统。把人类从繁琐到反人类的楔形文字系统中解放出来,并间接导致楔形文字走向死亡。

    迦太基城还没有陷落的公元前148年,罗马共和国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西扩张。这次扩张的触角伸向了马其顿和希腊。盘踞在马其顿的是从当年声名赫赫的亚历山大帝国独立出来的安提柯。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安提柯全境就落入罗马人之手。南部希腊城邦纷纷不战而降。转眼之间,罗马共和国就控制除埃及之外的整个地中海沿岸,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古代史上最强共和国。
    佛教帝国-孔雀王朝
    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战争,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百年战争,比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早了一千多年。在罗马人与腓尼基人旷日持久的你死我活的同时,遥远的东方,印度和华夏两个伟大文明也终于投入帝国的怀抱。

    亚历山大大帝在干掉波斯帝国之后,一度剑指印度西北部。亚历山大大帝离开后,在旁遮普留下了一支驻军,对当地进行殖民统治。
    早在公元前317年,罗马人正稳步将意大利中部并入共和国的时候,印度次大陆恒河流域的摩揭陀王国,一个叫旃陀罗笈多的年轻刹帝利贵族,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跑了马其顿人在旁遮普的驻军,让北印度重回印度人怀抱。之后他头顶民族英雄的光环,率军进入摩揭陀王国的首都华氏城,成了摩揭陀的新国王。传说旃陀罗笈多的祖上为王室饲养孔雀,他的王国又被戏称为孔雀王朝。

    到罗马和迦太基百年战争爆发的前夕,公元前273年,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继位,成为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在阿育王执政时期,凭借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几乎整个印度半岛,由摩揭陀国王进击为印度大帝,盛极一时。这也是印度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竟然也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之后,北印度的统治者再难染指印度南部。
    打下江山的阿育王为安抚严重的战争创伤,尊立以人为本的佛教为国教,孔雀王朝成了史上第一个佛教帝国。阿育王也成为史上首位“转轮王”。
    同时为了高效统治庞大的帝国,阿育王还下令制定全国通用的法律条文,向各地派遣直接听命于中央朝廷的总督,监管当地行政和军事事务。并在帝国境内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干道两侧种植树荫,设立行人休息所。干道交汇处附近,还设有国家储备粮仓和仓库,供军队紧急时候使用。但阿育王死后,帝国还是快速分崩离析。公元前187年,帝国末代皇帝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暗杀,孔雀王朝被巽伽王朝取代。此时,离阿育王去世不到五十年。迦太基和罗马人的争斗还在白热化之中,第二次布匿战争刚刚结束。
    孔雀王朝虽然消亡了,但阿育王大力推崇的佛教,并没有随着王朝的覆灭而衰落。反而影响日盛,不仅传遍了全印度,而且很快对外输出到了中亚、东南亚和中国,变身为世界性宗教。


    再往东,更稍早些时候,迦太基大军在迦太基传奇军事领袖汉尼拔率领下翻越阿尔卑斯山围攻罗马城,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前夕--华夏文明终于在秦始皇带领下结束了战国时代,迈进帝国时代,完成与世界文明的接轨。同时标志着始于周朝的封建制度彻底被逐出华夏文明的历史舞台。
    中华帝国-秦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登上秦国王位。八年后,已经成年的嬴政终于亲掌朝政。在清除国内威胁自己地位的政治势力后,嬴政开始全力以赴对付东方六国。经过近十年的征伐,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将东方六国全部纳入自己的版图,北至阴山,西达成都平原,南抵岭南,东临大海的“天下”尽归于秦(注解11)。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超级帝国——秦帝国也就此诞生。同年,秦王嬴政改制称始皇帝。秦之前,夏商周的统治者都是生前称王,死后称帝,而嬴政活着的时候就决定称帝。从此皇帝成了中华帝国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正式名号。
    但秦帝国的实体仅仅存在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即宣告覆灭。不过,在其后长达两千年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华帝国虽历经多次的改朝换代,但秦帝国首创的皇帝为首的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僚体制、车同轨书同文的行政制度,一统天下的大中华正统意识,以及可追溯自商鞅变法的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郡县制、重农抑商、亦农亦兵义务兵役制等却作为统治基础被中华帝国历朝历代继承了下来。这个原来诸侯国眼中的边缘国度,周天子的马夫建立的秦国,取代了周,以中华第一帝国的盛名传世千秋万代。中华文明也是在秦帝国之后才完全跨进铁器时代。

    虽然第一个中华帝国比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帝国波斯的出现晚了大约三百年,但秦帝国的郡县制却堪称专制的典范。让中华帝国初创即巅峰一步跨上专制帝国的顶点,成就了农耕时代的中华文明傲居人类文明翘楚的地位。如果说西周伊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还只是一种理想,那么秦帝国很大程度上将理想变为了现实。其依靠组织严密,触角自中央朝廷层层下伸到村县的行政机构,以及人数众多,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县令亭长,吃着皇粮的官僚集团,秦帝国的政令可以通达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较之中华帝国皇帝,同时代其他超级帝国的皇帝即没有如此严密的行政组织,也没有那么多吃皇粮的官员。波斯、亚历山大和罗马帝国由于征服国家众多,境内民族文化千差万别,地方行政依赖于当地旧贵族的合作,因此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地方自治。皇帝直接掌控的只有帝国军队的将军们和“空降”各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太守)。之后的伊斯兰帝国也大抵承袭了这套制度。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帝国则转而依靠拥有自有土地和农奴的贵族来维持统治,即众所周知的封建制度。直到中世纪后期,拜占庭帝国和波旁王朝的法兰西帝国才出现类似中华帝国郡县制的行政制度和官僚体系。
    中华帝国-西汉
    俗话说,步子跨大了,容易蛋痛。秦帝国过于早熟的郡县制让中华帝国自己一开始也有点消化不良。秦帝国闪崩,汉帝国在中央集权上大开倒车,皆祸起郡县制。一直到北宋年间,皇帝直接统治万民的郡县制理想才真正得以实现。距离秦帝国初建已经过去了一千年。

    秦帝国初建之时,辽阔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以及原东方六国人民强烈的排秦意识,让初生的中华帝国维持成本极高。而以商鞅的军事奴隶制立本,遵从专制独裁的法家理念的秦帝国还在原东方六国境内肆无忌惮地强推郡县制,滥用民力的暴政也在继续,对外征伐不停,国内大兴土木不断,恐怖统治、愚民统治、焚书坑儒,种种倒行逆施注定了秦帝国的短命。始于秦帝国建立之初的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才刚刚摆开阵势,秦帝国就已经被席卷帝国的全民起义怒潮掀翻。

    秦自商鞅变法后,已是全民皆兵的尚武国家。秦王嬴政继位后又重用法家李斯,对内实施恐怖统治。商鞅有“六蝨”,无独有偶,法家思想创始人韩非子也有“学者、言古者、带剑者、患御者(门客幕僚)、工商之民” 为“五蠹”之说。商鞅和韩非子都恨不得一个国家除了王之外只有农民和战士两类人,法家思想落地秦国自然是水到渠成。
    法家思想因一个“法”字,被不少国人“望文生义”将古汉语置于今天的语境想当然认为是法制思想,可谓错的离谱。法制的法是约法,是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法家的法是王法,是要将老百姓关进笼子里。法家治国手段必然高压残暴,视人命为草芥也不足为奇,秦国的崛起注定走上“暴秦” 之路。
    讽刺的是,歌颂君主专制,提倡恐怖政治的法家思想竟然源于呼吁仁政,善待百姓的儒家思想。
    当年孔子创儒家首提仁政,宣扬合格的君王应该善待平民百姓。之后继承孔子思想的孟子则进一步提出 “人性本善”论。这里又有一个“望文生义”产生的误会。战国时代的“人”多指平民百姓,不包括王公贵族和诸子百家,他们是天子、君子和圣人。孟子的“人性本善”主要说平民百姓本性都是善良的,所以君王理当“以民为贵”,等于替孔子解释了提倡仁政的缘由,因而后世又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
    但在战乱年代,孟子的“人性本善”说没有市场。儒家另一位重要人物荀子便提出了“人性本恶”论,认为老百姓都是刁民恶人,需要圣人和君子的引导和调教,才能走上正道。在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乱世,人性之恶的确横行于世;但带来乱世的真凶正是圣人和君子辅佐的天子们,荀子对此视而不见,却让圣人和君子去教化战争受害者的平民百姓行善奉献,可谓本末倒置。儒家思想到荀子这一代已经误入歧途,沦为粉饰暴政的宣传工具。
    荀子还算坚守住了仁政的底线,追求“文以载道”,坚持说教方式教化驱使平民百姓。而突破这个底线的就是法家。法家创始人韩非子曾是荀子的学生,也算一个儒学者。但韩非子对荀子的“文以载道”颇不以为然,宣称老百姓不仅“人性本恶”,而且愚笨无知,说教无用且多余,应该严刑峻法直接棍棒皮鞭“伺候”。被韩非子扔掉“文以载道”的儒家终于堕落为“严刑峻法”的法家。
    然而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战国时代结束后继续“严刑峻法”搞恐怖统治的秦帝国昙花一现,在暴力驱赶下的秦帝国子民马不停蹄地南征岭南,北伐匈奴,再为始皇开疆扩土,并修建起古代世界奇迹的驰道。但这些“丰功伟绩”背后的累累白骨最终让秦帝国闪崩并落下“暴秦”的千古骂名,还为儒学和“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家的复兴铺平了道路。
    公元前209年,即将迎来自己50岁生日的嬴政病逝于东巡途中。第二年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即揭竿而起拉开秦末全国大起义的帷幕。陈胜吴广本是楚地的普通农民,因被强征入伍在离乡戍边途中遭遇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秦律要一律处斩,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带头造反。
    虽然陈胜吴广最终兵败被杀,但秦帝国统治的根基也土崩瓦解。原东方六国旧贵族纷纷起事,举起反秦大旗。公元前207年,原楚国名将之后项羽,率领反秦义军主力在太行山脚下棘原大破秦军主力。同时,原秦帝国的芝麻官,安徽沛县泗水的亭长刘邦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长途奔袭一举攻入空虚的咸阳,秦帝国灭亡。
    项羽和刘邦曾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但待项羽大军消灭秦军主力继而屯兵咸阳城外鸿门,兵力单薄的刘邦也只得乖乖交出咸阳。之后刘邦受项羽之邀前往鸿门项羽军中赴宴,结果在晚宴上险遭刺杀,不得不连夜逃回自己军中。刘邦的死里逃生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典故鸿门宴,也给华夏文明带来了大汉帝国。
    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留守汉中地区。东方六国也在项羽安排下复国成功。但得到帝都咸阳的项羽却执意衣锦还乡回故乡彭城,将咸阳丢给了秦国降将。次年,积蓄力量的刘邦就兵出汉中重夺咸阳,与项羽公开决裂。经过几年的拉锯战,项羽兵败在乌江边自刎,刘邦笑到了最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原秦帝国的都城咸阳附近,新建的长安城称帝,立国号汉,史称西汉。同年,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还在半路上。此时的罗马人正谋划避开在意大利的汉尼拔军队,横穿地中海,经海路突袭位于北非的腓尼基人老巢迦太基城,以期抢得战争主动权。

    中华帝国兴于秦,而盛于汉。华夏文明第一个帝国盛世“文景之治”,诞生在西汉。为了有效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中央朝廷直接统治,实施郡县制的区域仅限关中、巴蜀和河南、荆湘部分地区,基本和战国后期秦昭襄王拿下楚国半壁河山之后的秦国版图重合。秦帝国覆灭后复国的东方六国名义上保住了诸侯国的地位。但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包括为刘邦战胜项羽立下汗马功劳的汉帝国开国元勋后被刘邦逐个除掉。最终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全部换成了刘家人。
    同时,刘邦也终止了秦帝国的暴政,废止了许多严苛的徭役内容。虽然汉帝国的老百姓“还在笼子里”,但中央朝廷视百姓如牲口,视人命为草芥行为大为收敛。
    为抚平战争创伤,刘邦还主张“无为而治”,推行轻徭役低赋税政策,让西汉人民过上很长一段时间丰衣足食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景帝在位期间,西汉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元气,社会经济也得以长足发展。自战国时代以来,华夏大地几百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歌舞升平的景象。人口增加,财富积累,文化复兴,手工业和商业的空前繁荣,将华夏文明推到了新的高度。从此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炎黄子孙们又被称为汉人。
    中国的称呼也源自西汉。夏商周的时候,王都及附近王室直接统治管理的地域被尊称为畿内,或者中土/中域/中邦。到了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竞相明称或暗示自己的国家就是中域/中邦。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帝都及附近被称为畿内,而中域/中邦终于成为整个中华帝国的代名词。西汉基本继承了秦帝国的称法,但避讳开国皇帝刘邦的“邦”字,中域/中邦被统一改称为中国。
    但到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无为而治”即被抛弃。充裕的国库让刘彻有能力同时供养足够人数的官员和军队。因此,刘彻亲政后,随即打压削弱贵族和诸侯国的势力,致力于将郡县制推广至全国。与皇帝唯我独尊,统治万民的郡县制理想相契合的儒学思想进而得以受宠。
    虽然在争夺天下,“刀把子出政权”时,讲究“君君臣臣”的儒学无用武之地。但在帝国一统之后则成了维护帝制的有力工具。自此儒学开始逆袭,进击为整个汉帝国以及之后历代中华帝国的立国之本,并将最终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汉字文化圈的主流意识形态。争天下以商鞅的军事奴隶制为本,治天下标榜儒家仁政成为后世中国帝国的成功之道。华夏史上著名的儒家史学巨作,原帝国史官,太史令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其春秋笔法的成文风格成为之后中华帝国历朝历代史学家写作的典范。

    不过,刘彻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贡献是对匈奴发动的全面战争。虽然最初和匈奴开战的是秦帝国,但由于秦的短命,为华夏而战,鞠躬尽瘁的是取代秦的汉帝国。并一举确立了中华帝国对匈奴作战的战略优势。汉帝国和匈奴的战争还额外收获了一份大礼。最初单纯出于政治军事上夹击匈奴的考量,而开通之西域(大致今天中国新疆省),意外拓展了华夏文明的视野,让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华之外的多彩世界,并促使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诞生。结果西域诸国从西汉反攻匈奴的盟友化身为西汉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并最终成为了中华帝国的一部分。
    匈奴人生活的蒙古草原属于游牧文明圈,原本和农耕文明圈的华夏文明毫无瓜葛。
    在中华帝国诞生前夜的春秋和战国时期,有少数民族西戎和北狄作为缓冲带。春秋晚期,晋国消灭了犬戎,疆域前出至太行山一带,华夏文明与游牧文明圈首度在地域上有了交集。到战国中后期,分自晋国的赵国将疆域扩张到黄河河套以北,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地区,与匈奴直接对持。另一边,秦国则彻底消灭了犬戎,赶走了羌人,将国境线西段推进至黄河河套西口。彼时河对岸是大月氏的势力范围。华夏文明与游牧文明圈终于全线接火。
    汉匈决战
    有了华夏史书的记载,帕米尔高原以东游牧文明圈的历史立即清晰起来。公元前4世纪,华夏战国时期,来自帕米尔高原以西,印欧语系白种人的月氏人越过帕米尔高原,深入阿尔泰山以东,控制了今天蒙古共和国南部和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但随后大月氏前进的脚步受到了生活在今天蒙古共和国和中国内蒙古地区,阿尔泰语系黄种人的匈奴的挑战。
    华夏从战国走向帝国的时候,草原上的月氏人和匈奴人争夺霸权的争斗也日趋白热化。公元前3世纪末,秦帝国一统华夏后不久,匈奴也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终于击败了大月氏,让这整个帕米尔高原以东的游牧部落都臣服在自己脚下。
    之后秦帝国出兵,将滞留黄河河套以南地区的匈奴人赶过了黄河。并在原东方燕、赵诸国所建长城基础上,沿漠南南缘修筑延绵几千里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华帝国和匈奴之间长达三百余年的史诗对决拉开序幕。

    匈奴称霸蒙古草原后,立即腾出手来南下中原,对中华帝国实施武力报复。不同于之前的草原霸主,仅仅向臣服自己的各游牧部落索取贡品、牲畜和奴隶。匈奴单于开始将臣服的部落与匈奴部族混编,统统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从而建立起游牧文明圈第一个帝国,匈奴帝国。
    与农耕帝国不同,匈奴帝国统治的基石不是行政区划,而在于人口直辖。草原游牧民出于放牧需要,流动性很强,因此匈奴帝国更看重人口而非土地。匈奴帝国的基层社会单元是帐,一般五口之家为一帐。每帐至少供养一骑(一人一马)。每十骑任命一位十夫长统领,然后依次是百夫长和千夫长。统领万骑者称为万骑长。匈奴最强大的时候,拥有二十四位万骑长。万骑长之上依次是右贤王和左贤王。两位贤王之上就是匈奴最高统治者单于。通常情况下,百夫长以上的职位都是匈奴人。其中万骑长和左右贤王之职更是仅限单于家族的成员担任。某种意义上,匈奴更像一个全民皆兵的庞大军事组织,而不是一个帝国。如有需要,匈奴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全蒙古草原的有生力量,轻松集结超过十万骑的军队。

    而此时中华帝国刚刚完成新老交接。新生的西汉帝国虚弱不堪,无力对抗匈奴的千军万马,只得忍气吞声,选择和亲纳贡换取和平。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公元前133年,西汉帝国在武帝刘彻的带领下开始反击。西汉依仗强大的国力,采取集中力量,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的策略,通过持续作战一点点消耗匈奴的有生力量,一步步将匈奴控制的疆域往北推。
    西汉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战果卓著。匈奴在西汉的连续打击下先是丢掉了水足草肥的漠南(大致今天中国内蒙古的中部和东部),在公元前119年被迫遁走环境恶劣的漠北(今天蒙古共和国北部)。接着在公元前60年,西域也落入西汉之手,第一次成为华夏文明的“海内”之地。
    西域地区存在数个由氐、羌少数民族,甚至可能有斯基泰人参与建立的独立王国。这些国家背靠沙漠中仅有的几处绿洲而兴起,虽然国土都不大,但绿洲却是当时该地区唯一有条件实施农耕的土地。西域还是草原游牧民的传统贸易集散地,彼时丝绸之路尚未开通。因此,西域诸国普遍小而富庶。当匈奴称霸蒙古草原时,西域诸国成为匈奴的附庸,是匈奴的粮仓和税赋主要来源。丢掉西域,意味着匈奴失去了稳定的粮食供给和税赋收入。匈奴随即陷入内乱,冒出来5个单于,战略优势完全转到了西汉手里。现在轮到匈奴向汉帝国求和。内战中幸存的呼韩邪单于向西汉皇帝求亲称臣,成为西汉的附庸。汉匈战争暂告一段落。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战场上大获全胜的西汉帝国,因为过度消耗国力,竟精疲力竭而先于匈奴倾覆。
    盛世代价
    西汉帝国虽然强大,却无法长久维持。纵使刘彻的对外军事扩张行动成果斐然,打败匈奴后将汉帝国疆域向北推至阴山以北的内蒙古草原,向西推至帕米尔高原,将西域收入囊中;还在征伐匈奴的间隙,顺手向东拿下了亚洲大陆东缘最后一块陆地,朝鲜半岛,向南推至今天的越南共和国北部;将原战国七雄的疆域扩张了近一倍,奠定了之后一千年中华帝国 “海内”的新版图。但西汉国力也惨遭刘彻 “涸泽而渔”,“文景之治”以来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长年对匈奴用兵更是带给民众繁重而残酷的徭役和兵役。社会底层民众,盛世下的生活反而更艰苦。
    同时,帝国人口还在无节制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和粮食的危机。土地和粮食的供应变得短缺,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而需要社会底层供养的帝国皇室、官僚机构和军队人数却居高不下,对税赋增长的需求仍然强烈。腐败的统治阶级和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则将沉重的税赋负担几乎全部转嫁给自耕农。在高通胀和高赋税双重压力下,帝国赋税主要来源的自耕农大量破产,导致国内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通胀和赋税压力,以至更多的自耕农破产。帝国财政和经济陷入恶性循环,走向崩溃。破产的农民不是卖地卖身为奴,就是成为吃不饱肚子的无地流民在帝国境内游荡。一遇天灾人祸,流民就成为倾覆帝国的定时炸弹。
    此外,西汉帝国还备受外戚架空中央,地方豪强称霸一方的煎熬。西汉帝国坚持了两百余年,公元8年,西汉末代皇帝在内外交困中禅让皇位给王莽,西汉帝国覆灭。

    西汉帝国在覆灭边缘苦苦挣扎的时候,遥远的西方,匈奴未来的对手,罗马帝国和日耳曼人也分别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
    共和国到帝国
    在西汉帝国步入“文景之治”渐入佳境的时候,罗马和迦太基的百年战争也终于落下帷幕。公元前149年,西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的前一年,罗马人将迦太基城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一年后,又连续拿下马其顿和希腊。自此,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无可争议的主人。
    然而罗马共和国在军事上的成就越辉煌,共和国距离死亡就越近。罗马军团虽然为共和国奋战,但共和国并不支付军饷给军团的士兵。士兵的收入来自军团将领分配的战利品。以战养战的策略让罗马共和国能够长时间“供养”数量庞大的军队。致命缺点就是士兵对将军的忠诚度让罗马军团几乎成了将军们的私人军队。罗马共和国不停的对外扩张,在国内造就了一批深受士兵拥戴的将军,他们之中野心勃勃者对共和国的最高权力虎视眈眈。
    罗马军团兵源来自拥有罗马公民权的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尤以自耕农为主。但长年战争让自耕农远离家园,回家后田地已荒废。更多者战死他乡。共和国基石之一的自耕农经济走向瓦解。同时富有的贵族,正因罗马对外扩张俘获大量奴隶可供驱使,通过大肆收购土地重组为大庄园。奴隶制的大庄园经济遂开始盛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快自耕农经济破产的步伐。大量失地的自耕农涌入罗马城,成为一无所有的赤穷公民。他们拥戴阶级立场更亲民的原军队将领出任保民官,以遏制贪得无厌的贵族。
    无论军队还是民意,皆出现支持军事独裁的倾向。罗马共和国危如累卵。实际罗马共和国崩溃前夕,意大利之外的罗马疆域已经实行独裁统治。
    随着罗马共和国不断向外扩张,疆域日益庞大,臣民跨文化跨种族,罗马公民制度于罗马公民权之外又拓展出无权罗马公民和拉丁公民权。所谓无权罗马公民乃罗马给予外邦人的一项殊荣,类似今天的荣誉市民称号。而拉丁公民权非罗马人的发明,乃拉丁同盟各城邦公民的法定权利。
    罗马本是拉丁语城邦一员,其余拉丁语城邦为遏制咄咄逼人的罗马组成拉丁同盟。拉丁同盟各城邦彼此承认对方公民的权利,并允许公民间通婚、移民和通商。随后罗马在战场上打败了拉丁同盟,以拉丁同盟带头大哥的身份与其结盟。约定之后对外作战共同出兵,共分战利品,但必须由罗马人担任军队统帅。罗马和拉丁同盟城邦皆有权往征服地区移民。作为拉丁同盟的一员,罗马也承认拉丁公民权。但各城邦公民身份不得兼有,如果一名罗马公民移民其他拉丁城邦,即失去罗马公民身份,意味着也失去罗马公民权。由于罗马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拉丁同盟内部普遍认为放弃罗马公民身份换取其他拉丁城邦公民身份为“降格”行为。
    拉丁公民权伴随着罗马共和国征服的脚步,拓展到整个意大利半岛。罗马与拉丁同盟新建的殖民城市,臣服罗马的城邦皆被视为拉丁同盟新成员,其公民自动获拥拉丁公民权。但意大利之外,罗马则效仿波斯帝国的做法分置行省,由元老院派遣总督前往管理。这些远离意大利的总督们独揽地方军政大权,成为当地土皇帝。

    公元前73年,原角斗士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成为压垮共和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斯巴达克斯起义很快被镇压,但恐于奴隶造反的罗马贵族和平民皆视军队为救星,将罗马共和国的政权拱手交给军队的将军,共和国进入灭亡倒计时。公元前82年,元老院支持的将军苏拉与平民大会支持的将军马略发生矛盾,苏拉率军占领了罗马城。第二年,平民大会被迫选举他为终身保民官,开创了共和国军事独裁的先例。
    苏拉死后,公元前60年,西汉将匈奴赶出西域的同年,克拉苏、凯撒、庞培三位掌握着共和国军队的将军结盟共同操控共和国政局,史称前三巨头同盟。国内政治分裂暂告一段落,罗马共和国得以集中力量再度对外征伐。
    三巨头中,庞培声望最高。结盟之前,公元前64年,庞培就率军为共和国拿下了陷入与罗马和安息双线作战的塞琉古帝国。当年瓜分亚历山大帝国的安提柯、塞琉古和托勒密三家,只剩下托勒密后裔统治下的埃及还保持独立。吞并塞琉古帝国后,共和国的疆域第一次拓展到了叙利亚。庞培成了罗马人心目中的英雄。这让三巨头中的另外两位克拉苏、凯撒倍感压力,两人自觉必须为共和国立下战功才配和庞培站在一起。

    公元前58年,尤利乌斯·恺撒如愿以偿领兵出征凯尔特人。笼罩在游牧文明圈西端的迷雾也终于云开雾散。
    公元前27年——公元105年
    帝国时代
    罗马共和国过渡为罗马帝国,意味着铁器时代伊始帝国和共和的争斗帝国笑到了最后。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曾让共和城邦(国)在地中海文明圈一度风行,帝国实际被逐出了欧洲大陆。但时过境迁,帝国不仅绝处逢生,还成功实现逆袭几乎将亚非欧三大洲的共和城邦(国) “赶尽杀绝”。
    显然,这是属于帝国的时代。人类社会还没做好迎接民主共和的准备。毕竟在生产力技术条件有限,依赖大量人力劳作才能维持的农耕文明时代,拥有足够多的土地和人口的文明才能走向成功。较之共和国(城邦),专制帝国在建立和管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国家方面效率更高。虽然专制帝国的效率毫无人道可言,建立在对外大规模军事掠夺,对内将社会大多数成员降格为奴隶以供驱使的基础之上。
    但同时代的共和国(城邦),其民主也只局限于一小部分自由人,而且仅限男性。共和国(城邦)经济也依赖人数众多的奴隶,和专制帝国一样存在赤裸裸阶级分野和剥削。社会人口教育水平和财富占有差距大如鸿沟,大多数人都愚蒙不识字。专制帝国在农耕文明时代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
    波斯帝国倒下后,世界广阔的土地上,更多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人种的文明仍然走上了专制帝国的道路。将波斯帝国斩草除根的非希腊本土的共和城邦,也是希腊人的远亲,年轻的马其顿帝国。最终马其顿帝国和新崛起于亚洲的东方帝国让帝国之风拂返伯罗奔尼撒,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刀剑下重归了帝国怀抱。
    随着东亚大汉帝国和地中海罗马帝国的先后兴起,人类文明终于全身心投入了帝国时代的怀抱。
    公元前27年——公元105年
    帝国时代
    罗马共和国过渡为罗马帝国,意味着铁器时代伊始帝国和共和的争斗帝国笑到了最后。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曾让共和城邦(国)在地中海文明圈一度风行,帝国实际被逐出了欧洲大陆。但时过境迁,帝国不仅绝处逢生,还成功实现逆袭几乎将亚非欧三大洲的共和城邦(国) “赶尽杀绝”。
    显然,这是属于帝国的时代。人类社会还没做好迎接民主共和的准备。毕竟在生产力技术条件有限,依赖大量人力劳作才能维持的农耕文明时代,拥有足够多的土地和人口的文明才能走向成功。较之共和国(城邦),专制帝国在建立和管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国家方面效率更高。虽然专制帝国的效率毫无人道可言,建立在对外大规模军事掠夺,对内将社会大多数成员降格为奴隶以供驱使的基础之上。
    但同时代的共和国(城邦),其民主也只局限于一小部分自由人,而且仅限男性。共和国(城邦)经济也依赖人数众多的奴隶,和专制帝国一样存在赤裸裸阶级分野和剥削。社会人口教育水平和财富占有差距大如鸿沟,大多数人都愚蒙不识字。专制帝国在农耕文明时代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
    波斯帝国倒下后,世界广阔的土地上,更多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人种的文明仍然走上了专制帝国的道路。将波斯帝国斩草除根的非希腊本土的共和城邦,也是希腊人的远亲,年轻的马其顿帝国。最终马其顿帝国和新崛起于亚洲的东方帝国让帝国之风拂返伯罗奔尼撒,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刀剑下重归了帝国怀抱。
    随着东亚大汉帝国和地中海罗马帝国的先后兴起,人类文明终于全身心投入了帝国时代的怀抱。
    罗马帝国
    但从共和制转型而来的罗马帝国和东方帝国不一样,尤其和中华帝国大相径庭。罗马帝国没有中华帝国那样的官僚集团和行政机构辅佐统治,反而存在和皇权抗衡的元老院和城市议会。四处征服的罗马帝国本身也演变为一个充斥着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多民族国家。罗马帝国效仿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将辽阔的疆域划分为诸多行省,每个行省由一名罗马总督统领,在当地罗马驻军的保驾护航下号令一方。负责具体地方事务的则是拥有一定自治权的原住民傀儡政权。这些行省名义上还分别效忠奥古斯都和元老院。罗马帝国从一开始就是个 “偏瘫”帝国。

    不过,罗马帝国和东方诸帝国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遴选皇位继承人的方式不同。罗马帝国的皇帝没有血统世袭权。始于共和国的罗马帝国,人们对“君王”一词非常反感,几乎就是“暴君”的同义词。屋大维“创立”罗马帝国之后,终身头衔也只有保民官一职。当年罗马人为了抗衡贵族寡头垄断的元老院,而成立的平民大会的最高职位,相当于今天的议会 或议长。而后来的(罗马) “皇帝”一词则源自非常设的“执政官”,即战时军队统帅。
    不论保民官,还是执政官都是选举出来的,即使选举流于形式。因此不存在血统世袭一说。屋大维可以在保民官和兵马大元帅位置上待到死,却不能传位给自己的子嗣。罗马帝国的通常做法是当政的皇帝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收养一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帝国青年才俊作为养子,也是皇位的接班人,放在身边培养。等到自己老去或健康状况不佳,即任命养子为共治帝,一个帝国两个皇帝。一个干爹皇帝,一个干儿皇帝。干爹皇帝死后,干儿皇帝无缝过渡为帝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这在秉承“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理念的东方诸帝国眼里匪夷所思的皇位继承制度,在现实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倘若干爹皇帝过早去世,干儿皇帝根基不稳,或者干儿皇帝先于干爹皇帝死去,又或者干爹皇帝暴毙,还未来得及收养干儿,法理上帝国的皇位即向帝国境内所有罗马公民开放。这势必成为引发帝国内战的导火索。
    但罗马帝国运气不错,头两百年的时间内这套皇位继承制一直运行良好。罗马帝国也得以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比共和国时期更疯狂地对外扩张。屋大维在位期间,征服了西班牙和多瑙河流域的东部日耳曼。公元41年,克劳狄乌斯继承皇位,旋即将英格兰和北非西端的毛里塔尼亚纳入帝国版图。地中海成为名副其实的罗马帝国内海。
    公元98年,罗马帝国迎来了第一位地方行省贵族出身的皇帝,西班牙混血的图拉真。他在位期间,将罗马帝国疆域撑到了到最大。公元105年,征服阿拉伯半岛北部,设阿拉伯行省。公元114年,吞并亚美尼亚,设亚美尼亚行省。公元116年,图拉真亲自率军攻下了安息帝国的首都泰西封,报了当年克拉苏兵败被杀的一箭之仇。同年底兵抵波斯湾,图拉真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达到波斯湾的罗马皇帝。

    不断膨胀的不仅是罗马帝国的领土,还有罗马皇帝手中的权利。屋大维去世后,继位的养子提比略立即扔掉“第一公民”的名号,取消了平民大会的立法权和选举权,将禁卫军集中到罗马城保卫皇帝,对胆敢反对和非议其地位的言行实施弹压。虽然皇权在加强,但作为一个专制帝国,半路转型的罗马帝国在制度上不够成熟。特别是征服扩张速度过快,统治难度越来越大。
    征服了英格兰的克劳狄乌斯试图解决这个难题。他为帝国创建了一套官僚体系。设立中央三司,即秘书处(负责内政、军事和外交)、财务处和司法处,皇帝是这个顶层的顶点,完全的独裁者。罗马帝国在克劳狄乌斯统治下似乎要走上中华帝国的道路。但罗马帝国多元化的社会构成和发达的城市文化阻碍了克劳狄乌斯措施的推行。
    克劳狄乌斯的顶层之下是一般军事将领、贵族和自由民组成的公民阶层。军事将领手握军队,贵族坐拥大片土地,主要生活在城市里的公民则自共和国时代就通行城市议会自决。他们绝不会坐视皇帝的手伸进自己的地盘而不管不闻。而克劳狄乌斯还不得不将帝国公民权大量授予各被征服地区的贵族和自由民,以换取这些地区对罗马帝国的忠诚度。而帝国最底层的无产者和奴隶,虽然人数最多,政治上却毫无发言权。
    克劳狄乌斯为帝国搭建起的行政制度和机构最终沦为无根浮萍,政令只在帝国交通要道沿线的各行省总督府和边境战略要塞之间畅通无阻,无法有效深入当地社会和广大乡村。之后罗马帝国的皇帝更加看重自己个人权威,对帝国制度纰漏的纠正意兴阑珊。罗马帝国最狂妄地皇帝,图拉真的继承人哈德良,宣布他自己的意志就是法律。但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征服为罗马帝国带来巨额财富,让罗马统治者和自由公民过上了古代世界数一数二的舒适生活。堪称古代世界建筑奇迹的雄伟公共建筑水道桥、公共澡堂、万神殿、竞技场在帝国境内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充足丰盛的食物、可口的葡萄酒,精致的器皿,唯美写实的雕塑和五彩缤纷的室内马赛克装饰嵌画,成为罗马城市文明的象征。
    不过,被征服地区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虽然和罗马人合作的地方权贵可以住在罗马人的城市里,依然过着纸醉金迷,夜夜莺歌燕舞的生活。但他们的人民正在被罗马帝国榨干取髓。古老的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就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双双衰落,并最终消亡。
    埃及全境沦为罗马行省后,被当作帝国的粮仓,大量粮食都被运往意大利。加之沉重的赋税,埃及社会日益贫困。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为主的上流阶层愈加向往繁荣富强的罗马帝国,而对古埃及的传统文化缺乏认同和尊重。虽然罗马皇帝们非常喜欢来法老遗迹观光旅游,但古埃及的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正在埃及本土迅速消失。
    进入公元2世纪,图拉真不遗余力向外扩张罗马帝国疆域的同时,在埃及法老时代的众神正被人们抛弃和遗忘。人们死后不再热衷制作木乃伊,曾经通用的象形文字成为仅限祭司从业者使用的宗教术语。古埃及文明走上了消亡的道路。
    更为可惜的是罗马帝国覆灭后,虚弱的埃及也再未获得过独立。在反复被外族统治,不断被外来文明同化中古埃及文明最终退出了人类历史舞台。

    而巴比伦的沉沦比古埃及来得更快更彻底。作为人类最古老文明的缔造者,苏美尔人最伟大也是最后的据点,众神之城的巴比伦城,在波斯帝国时代就已经沦为二流城市。之后罗马大军来到了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故地成了罗马和安息帝国对峙的前线。加之河流改道的影响,到公元2世纪末,巴比伦城已沦落到边陲小镇的境地。
    当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异族文明并非都在衰退和消失,也有民族和文明成为受益者,获得了新生。古希腊文明就搭载罗马帝国的便车,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世界性文明,一如今日欧美文化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希腊语则是古代世界的“英语”。
    罗马人动手能力很强,也善于学习,博采众多文明之长,但总体上是个拿来主义民族。过于专注实用性,缺乏理论原创的精神。罗马人文化上的精神导师是希腊人,科学理论来自希腊人的学术著作。罗马人的艺术和生活方式延续着希腊人的传统。
    罗马人崇拜罗马化的希腊诸神,继续着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罗马人平日里更喜欢观看角斗表演。连罗马人自己的母语拉丁语在帝国境内,也仅在军事、政治和法律等领域是第一语言。宗教(包括后来的基督教)、科学和艺术领域中,希腊语才是帝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熟练使用希腊语成为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去希腊留学,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皇室和贵族的通行做法。
    罗马人用武力征服了希腊人,希腊人用文化驯服了罗马人。罗马帝国的扩张,最大受益者是希腊文化,而非罗马文化。从亚历山大帝国的故疆,今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到罗马帝国新征服的西疆,今天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人们都在学习希腊语,阅读希腊古典文学,观看希腊戏剧。罗马帝国最终也分裂为拉丁语占主导地位的西罗马帝国和希腊语占主导地位的东罗马帝国。古代西方世界最有活力的古希腊文明,从希腊城邦时期到马其顿帝国,再到罗马帝国,一脉传承了两千年。
    罗马帝国的统治,还让原本生活在闭塞的欧洲大陆深处,一众野蛮落后的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接触到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最终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罗马帝国当之无愧是西方文明的救世主。
    罗马人征服凯尔特人的战争残酷血腥。但随着战争创伤的远去,已经身为罗马高卢行省臣民的凯尔特人愈加羡慕强大富庶的罗马帝国,心甘情愿罗马化。不仅生活方式完全模仿罗马人,连日常用语都改说拉丁语,抛弃了自己传统的凯尔特语。
    而日耳曼人所在的莱茵河以东地区,在罗马帝国初创之时,还是未充分开垦的原始森林,没入罗马帝国的法眼。幸运地躲过罗马人征服利爪的日耳曼人,在几百年之后,罗马帝国衰落的时候,竟觅得机会成为罗马帝国的终结者。虽然他们长时间默默无闻,但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他们的名字——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哥特人、伦巴低人、维京人——会响彻整个欧洲。
    踏着西罗马帝国的尸体建立起各自独立王国的日耳曼人,在倾心仰慕罗马文明方面倒是和臣服罗马帝国的凯尔特人共通。最终,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一样改说了拉丁语,信奉基督教。还因为心中怀念着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积极复辟帝国,最后在法兰克人主导下,中世纪的欧洲诞生出一个国家怪胎——神圣罗马帝国。
    耶稣基督
    但罗马帝国对世界文明最具影响力的贡献,毫无疑问是基督教的传播。罗马人尊希腊人为文化导师,最初推崇的是罗马化的希腊神,走多神教路线。仅拜上帝的一神论犹太教,彼时处于帝国社会的边缘。

    犹太教和希腊宗教其实颇有渊源。希腊诸神的原型和犹太教的圣经旧约里的故事都与人类最古老的苏美尔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两个宗教却因为崇拜诸神还是独尊一神的分歧而彼此敌视。在世界人民都顶礼膜拜各路神仙的时候,只供奉上帝的犹太人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几乎被所有其他宗教视为异端。加之王国被巴比伦人消灭后,犹太人就一直没能重建自己的国家,成了流民,在哪儿都不受待见。
    犹太人的第一个救星是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他将囚禁在巴比伦城的犹太人放回了故土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犹太圣经——旧约就在这期间成书,告别了口口相传的历史。
    虽然政治上,犹太人仍是波斯帝国的臣民,但宗教上获得自由,可以供奉自己的神。波斯帝国被取代后,塞琉古和罗马帝国时期,犹太人都保住了信仰自由。特别在罗马帝国早期,由于犹太的希律王在罗马内战中正确站队,支持了屋大维。屋大维最终击败安东尼,成为罗马帝国皇帝之后,犹太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犹太贵族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犹太教也短暂复兴,所罗门时代就耸立在耶路撒冷的神庙不仅重建,而且更加金碧辉煌。但不少犹太人对罗马帝国并不感恩戴德。建立独立的犹太国一直是他们不灭的理想,因此他们很反感希律王对罗马人的唯唯诺诺。希律王为首的犹太贵族还放弃了犹太人传统习俗,以罗马人的方式生活,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但慑于罗马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犹太人的复国梦只能偷偷摸摸进行。秘密结社,地下武装成了不二选择。犹太人坚信圣经旧约的预言,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上帝将派出他的使者,最后的先知“弥赛亚”来解救他的犹太子民。
    不过世界末日没有等到,自称“弥赛亚”的伪先知倒是先来了一堆。他们毫无例外被作为破坏社会稳定的骗子和叛乱者统统投进大牢,甚至被处死。对付这些“弥赛亚”,犹太教祭司比罗马人更积极,也更残忍。毕竟,“弥赛亚”们可能会抢了他们的饭碗。

    公元30年,一个出生伯利恒的“弥赛亚”骑着小毛驴进入耶路撒冷。他的结局似乎和别的“弥赛亚”没有区别,很快被逮捕钉死在十字架上。然而世界却在他死后被改变,他叫耶稣。
    耶稣死后不久,他的追随者不愿作鸟兽散,宣称耶稣已经复活升天,继续以他名义活动。不久,一个叫保罗的土耳其裔罗马公民加入到耶稣追随者的队伍中。保罗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犹太秘密组织的未来,也改变了犹太教和整个世界的未来。

    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繁荣的希腊文化自身也在发生着改变。多神崇拜虽然不曾动摇,但诸神地位也不再平等。受到帝国皇帝推崇的太阳神成了唯一的主神,其余众神成了配角。同时帝国境内弥漫着“救世主(弥赛亚)”情结。自从亚历山大大帝以解放者自居消灭了波斯帝国,其后的希腊人国王大多喜欢给自己冠以(人类)“救世主”的头衔,并接受臣民的祭祀。虽然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不屑“救世主”的头衔,但在原亚历山大帝国的小亚细亚及以东疆域,还有埃及,“救世主”情结却在底层奴隶反对权贵压迫,本土原住民反感罗马征服的情绪下,在当地社会落地生根。

    主神优先的新宗教观和“救世主”情结的出现,让之前远离帝国主流社会的犹太教一神观和“弥赛亚”末日论,两者之间竟擦出共存融合的火花。而顺应历史大潮,让星星之火燎原的正是保罗。
    保罗认为耶稣不只是犹太人的“弥赛亚”,而是全人类的“救世主”。万能的上帝也不会吝啬只解救犹太民族,而对其他民族的苦难视而不见。于是,在保罗的努力下,犹太民族的犹太教华丽变身为世界性的基督教。
    保罗在罗马帝国境内一边躲避宗教迫害,一边私下宣传基督教,吸引了众多信徒,基督教初成气候。保罗死后,基督教与犹太教开始分道扬镳,采用彼时世界通用语希腊语撰写的基督教福音经书面世。激进的基督徒要求彻底抛弃犹太经书,但最终犹太经书以《旧约》面目得以保留,而基督教福音经书成了《新约》。
    汉帝国的重生
    在东方,比耶稣死而复活早五年,公元25年,东亚文明翘首的汉帝国率先涅槃重生。
    取代西汉建立新朝的王莽原计划通过改革,以和平方式解决帝国的土地危机和其他社会矛盾。但他儒教理想主义的改革措施根本无法落实。王莽号召坐拥良田万顷的大家族大地主向无地的同姓老乡出让耕地,以恢复自耕农经济,却无人响应。禁止买卖人口,让帝国境内所有奴婢重获自由,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废止奴隶制的文明。但又不分青红皂白连正常的雇佣劳作也一并取缔,造成大量平民失业。
    而信仰儒教已经走火入魔的王莽,还生搬硬套已经过去一千年的所谓周制周礼,随意变动帝国行政官僚机构的组成和名称,篡改地名,造成行政混乱。王莽公开蔑视已经臣服汉帝国的匈奴,多次公开侮辱呼韩邪单于。其后又强拆匈奴为15个部族,单方面册封了15个单于。最终导致匈奴和汉帝国彻底翻脸。
    到处要事情的王莽,很快败光了他的名望,还有运气。公元17-18年,致命的天灾打击接踵而至。既有黄河改道,致使黄河下游山东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忍饥挨饿;又有南方荆州地区的饥荒。
    在视皇帝统治为天命的时代,天灾被人们视为上天对皇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这次天灾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首先是为了生存的灾民揭竿而起,爆发了史上著名的赤眉和绿林起义。接着对王莽的变法心怀不满者相继起兵叛乱。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的新朝土崩瓦解,自己也被杀身亡。随后,为抢夺统治权,各路起义军开始火拼。最后的胜利者是原西汉皇室的宗亲刘秀。公元25年,刘秀光复汉帝国,由于建都在西汉都城长安以东的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帝国几乎是西汉帝国的延续和复刻。东汉不仅废除了王莽新朝的所有改革措施,恢复了西汉的制度和国策。连帝国从兴起到陨落的轨迹,近两百年的寿命都和西汉几乎如出一辙。
    经过王莽新朝时期的战乱和天灾,西汉立国之初那般民生凋敝的景象又再次出现。东汉不得不执行新一轮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又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快速复苏,东汉又开始重走之前西汉帝国的扩张之道。公元1世纪末,汉匈战争迎来最后的决战时刻。结果汉帝国再度大获全胜,匈奴被赶出了漠北,已经无法在蒙古草原立足,只得翻越帕米尔高原,远走中亚。自此,困扰汉帝国的匈奴边患不复存在,汉匈三百余年的对决落下了帷幕。西汉未能实现的夙愿在东汉手里终于如愿以偿。
    虽然东汉被视为西汉的影子,但在很多方面,东汉对华夏文明贡献甚大。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东汉人蔡伦完善。
    儒教虽然在西汉就被刘彻推崇为国学,但直到东汉,儒教才走出皇宫和帝都,成为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行为规范和考核官员的标准。东汉帝国也成为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礼教帝国。之后约二千年的时间,儒家思想都居于中华帝国的领导地位。
    印度佛教也是在东汉初年流传入华夏。虽然西汉打通西域之后,中原地区的人们就知道了佛教的存在。但直到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刘庄在位期间,才正式将佛教请到华夏大地,并在帝都洛阳兴建了华夏文明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史学界对此事尚有争议)。
    而华夏的本土宗教-道教也是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崛起。虽然道教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黄老道。但道教正式成为宗教,在民间快速普及却是太平道黄巾起义军和五斗米道起义军的功劳。
    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汉与罗马,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也发生在东汉时期。西汉时,罗马还是共和国。正是在东汉,中华大量输出的丝绸让西域商路收获丝绸之路的美誉,并几乎榨干了罗马帝国的黄金。
    北匈奴残部遁逃中亚草原后引发欧亚大草原上多个民族相继西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后竟上演西罗马帝国被蜂拥而至的“蛮族”难民潮掀翻的悲剧。而“导演”这场悲剧的同样是东汉。恒帝年间,东汉联手西域诸国,端掉了北匈奴在帕米尔高原以东最后的据点,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如今很多中国人把这些功绩都错记到了西汉帝国身上。究其原因,儒教盛于东汉,而独尊始于西汉;丝路享誉在东汉,但打通西域,开通丝路也始自西汉;彻底打垮匈奴,为汉匈三百余年的史诗对决完美收官的是东汉,但确立汉帝国对匈奴作战优势却是西汉。感觉西汉不停栽树在前,东汉乘凉在后,坐享其成。
    不过当年的罗马人可能不会这样想,因为他们是东汉帝国的 “受害者”。正是东汉军队把匈奴人赶来了欧洲,给帝国带来了灾难。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匈奴和王莽新朝再起战事之后,乘华夏大地陷入内乱的时候,卷土重来夺回了河西走廊和西域控制权。不过,此时匈奴已经今非昔比,争夺单于王位的内战让匈奴各部貌合神离。公元48年,匈奴15个部族中的8个拥立逐日王比为单于,与漠北王庭“正统”的蒲奴单于公开决裂。随后蒙古草原又遭遇罕见旱灾,日逐王比便率众归附了几年前才成功复国的(东)汉帝国。日逐王比被东汉册封为南匈奴单于,部族则被安置在黄河河套以南居住。而漠北王庭的匈奴,则被东汉称为北匈奴。
    日逐王比的叛逃直接导致了匈奴草原霸权的瓦解。收服南匈奴的力量后,东汉决定乘势消灭北匈奴,一劳永逸解决匈奴“问题”。
    孤立虚弱的北匈奴现在是四面楚歌,漠北南缘,东汉和南匈奴联军大兵压境;西侧,乌孙在内的西域诸国不再听其号令;东侧,过去臣服的东胡各部在鲜卑人带领下公然反叛。多方重压之下的北匈奴终于全线崩溃。
    公元87年,北匈奴单于死于鲜卑人的叛乱。三年后,北匈奴主力又在阿尔泰山被东汉和南匈奴联军剿灭。自此,北匈奴再无力立足漠北,只得逃往西域。漠北大部分地区最终都落入了鲜卑人之手。不过西域也不是北匈奴的避难天堂。西域诸国早已经不愿再待在匈奴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上,继而再次臣服东汉。最终北匈奴在西域也失去立足点,只得继续西逃,越过帕米尔高原,流窜到中亚河中地区。

    公元151年,北匈奴最后一次在西域现身。之后帕米尔高原以东再不见北匈奴身影。北匈奴离开故土,进入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草原应该就在公元151年前后。引发欧亚大草原多个民族相继西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块骨牌倒下了。
    但此时的匈奴人距离罗马帝国尚有万里之遥。欧亚大草原被四大势力瓜分,横隔在匈奴人西去的道路上。西边吉尔吉斯草原、南俄罗斯草原的主人仍然是斯基泰人。萨尔玛提亚人继续占据着乌拉尔山脉南口到黑海之滨。南俄罗斯草原和黑海之间的顿河流域则被萨尔玛提亚人的“亲戚”阿兰人收入囊中。再往西,从乌克兰到莱茵河东岸和多瑙河流域以北则是日耳曼人的天下。不同于斯基泰人、萨尔玛提亚人和阿兰人都是游牧民,日耳曼人大部已经是农民。越靠近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聚居区,农耕经济越普及。
    匈奴自身连遭打击,实力也大为削弱。15个部族中的8个早已拥立新单于,归降了东汉,成了耕田的南匈奴。老家漠北被鲜卑人趁虚而入。一部分滞留蒙古草原的北匈奴选择了臣服鲜卑人,鲜卑人成为了蒙古草原的新霸主。逃脱东汉和鲜卑魔爪,踏上中亚草原的北匈奴只剩下一群残兵败将。
    幸运的是已经称霸中亚草原几个世纪的斯基泰人仍然散漫缺乏组织,以众多小部落状态分散居住。匈奴人充分利用和汉帝国缠斗三百年锻炼出来的高效组织能力和战场经验优势,尽管人数远少于斯基泰人,仍然从斯基泰人手中夺取了富饶的河中地区作为立足点。自帕米尔高原由东向西流出两条大河汇入咸海。南边是阿姆河,北边是锡尔河和其支流楚河。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亚河中地区。大致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坦大部。这里土肥水沃,往西可直通乌克兰和南俄罗斯,向南可直驱阿富汗和印度,历来为生活在中亚草原的游牧各部必争之地。
    不过北匈奴的好运也到此为止。此时的阿富汗和印度方向有强大的贵霜帝国,伊朗方向有安息帝国。两大帝国死死堵住了匈奴人南下的去路。此时的匈奴人还不具备挑战这两大帝国的实力,只得掉头北返。一部分留在了河中地区,另一部分则继续西迁,去往里海和乌克兰。

    现有的考古证据倾向于月氏人和匈奴人都是斯基泰人的“学生”,从斯基泰人那里学会了养马和驯马。如此说来,匈奴人从中亚到欧洲,这一路可谓“学生”揍“老师”。而且把“老师”揍得鼻青脸肿。斯基泰人不仅在河中地区败给了匈奴人,在里海和乌克兰,人数优势更明显的斯基泰人再次败给了匈奴人。自此,斯基泰人几乎退出了人类历史舞台。接着匈奴人又将乌克兰黑海沿岸的萨尔玛提亚人赶去了欧洲。
    匈奴人的西迁貌似势如破竹,一帆风顺,其实不然,反而是一场艰辛而漫长的重生。公元约151年,北匈奴残部即窜入中亚草原。但等到匈奴人现身今日希腊的色雷斯,已经是两百多年以后的公元395年。
    进入中亚草原的匈奴人数太少,虽然他们能在战场上打败斯基泰人,却难以让对手安心臣服。匈奴人只能耐心地步步蚕食斯基泰人的土地,将分散的斯基泰人部落一个接一个收归自己帐下,和他们混合居住,通婚生子,以恢复元气。等到匈奴人丁兴旺,自有土地足够广袤,骏马牛羊成群的时候,匈奴才取代斯基泰人成为中亚草原名副其实的新主人。
    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中亚草原上两个新的草原帝国在匈奴人主导下先后建立起来。一个是崛起于河中地区的嚈(yàn)哒(dā)帝国。嚈哒人即俗称的“白匈奴”。虽然中国史书《魏史》望文生义称嚈哒人是斯基泰人和月氏人的混血。但从其他国家史料记载和绘有嚈哒人肖像的画作判断,嚈哒人外貌具有更多黄种人特征。嚈哒人应该和匈奴人也有血缘关系。极有可能是当年留守河中地区的匈奴部族和当地人口占多数的斯基泰人、少数散居此地的月氏人共同的混血后裔。
    另一个则是东起乌拉尔山脉南口,西至喀尔巴阡山盆地(大致今天匈牙利)的匈奴帝国。匈奴帝国的创建者没有争议,就是当年走出河中地区的匈奴人分支。匈奴人在这里的角色和两百多年前称霸蒙古草原时并无二致。通过搭建高效的军事体制,将之前一盘散沙的草原游牧民动员和组织起来,集结成庞大的军队前去打劫勒索富庶的农耕帝国,可谓重操旧业。区别在于劫掠的对象从中华帝国换成了罗马帝国。
    然而,欧洲大陆的原住民,尤其是文化上深受罗马人影响,开始耕田的日耳曼人并不接受匈奴人的统治。他们纷纷逃离沦陷于匈奴铁蹄下的故土,蜂拥逃往罗马帝国境内。掀起一波席卷罗马帝国全境的“蛮族”难民入侵潮。
    丝路帝国-贵霜和安息
    匈奴人从中亚推进到欧洲,这段两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罗马帝国和东汉帝国的丝绸之路沿途,因为丝路带来的巨大财富,催生出一个个庞大的帝国。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丝路的财富同时让这些帝国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战乱不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取而代之。

    当年亚历山大帝国东缘深入今天的阿富汗,距离中华帝国仅一步之遥。待一个多世纪后汉帝国控制西域西出葱岭,欧亚大陆文明的两端终于连通。也成就了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之间举世闻名的陆上贸易线丝绸之路的诞生。顾名思义,因丝绸贸易而得名。
    古代中国乃最早养蚕纺丝的文明,位于今天中国山西省夏县一处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即挖掘出蚕茧。而蚕茧纺丝的秘密直到公元7世纪之后才传到欧洲。彼时人们常用衣料除印度的棉布外,皆以亚麻为主。较之色泽光鲜,质地柔软的丝绸,亚麻可谓粗鄙不堪。丝绸很快成为丝路沿线各国贵族和富商追捧的明星产品。尤以罗马帝国贵族最为痴迷,以至罗马帝国征服半个世界才摄取而来的巨额财富哗哗流向汉帝国。丝绸也是彼时中华帝国最大的出口商品,茶叶和瓷器出口待唐宋之后方才兴起。
    受益于丝绸贸易的不只丝绸原产地的汉帝国,丝路沿途的安息和贵霜帝国坐收过路费也赚得盆满钵满。
    安息先于贵霜崛起。安息帝国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来,与巴克特利亚王国同源但不同宗。安息帝国是波斯人建立的国家。公元前247年,伊朗高原的土著部落帕尼的酋长带领族人赶走了当地的希腊人,为波斯人重新赢得了独立。
    之后,安息帝国与塞琉古帝国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互有胜败。但安息帝国笑到了最后,夺取了伊朗和两河流域北部,原波斯帝国的核心统治区全部得以光复。鼎盛时期,安息帝国还向东挤压巴克特利亚王国,控制了今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西南部。势力最远深入到今天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到访最远的国家就是安息帝国。
    但安息帝国与之前的波斯帝国不可同日而语。安息帝国并非波斯帝国那样中央集权,而是类似中国西周时期以诸侯国共主的方式结成国家,称其为帝国略显勉强。这些安息帝国境内的“诸侯国”享有高度自治,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货币。但他们“承认安息皇帝的最高权力,并向中央缴纳贡金及提供军事援助”。
    安息帝国最高统治者生活也严重“西化”,虽然他们是原波斯帝国皇室的后裔,但却更喜欢希腊文化,说希腊语,看希腊戏剧。

    不过安息帝国的生命力却强于波斯帝国,历经塞琉古、巴克特里亚、贵霜、罗马共和国、西汉和东汉帝国,而屹立不倒。之后安息帝国又和罗马帝国较量了半个多世纪,统治伊朗和两河流域的时间长达四百多年。
    这要感谢铁甲重装骑兵的出现,在战场上扭转了之前波斯轻骑兵和步兵对马其顿重装步兵束手无策的劣势。依靠重装骑兵,安息帝国在战场上多次击败老对手,塞琉古帝国的重装步兵。塞琉古帝国成了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之后,安息帝国重装骑兵的对手变成了横扫欧亚的罗马军团。但重装骑兵依然表现良好,和罗马军团打了个平手。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人的扩张势头都被死死按在幼发拉底河流域以西。
    黄金岁月
    贵霜帝国如日中天的公元2世纪,正是帝国时代第一个盛世拉开帷幕之时。从东亚的太平洋之滨到西欧的大西洋沿岸,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带(包括地中海的北非沿岸)依次被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四大超级帝国瓜分。小国林立的局面不复存在,意味着频繁战乱的结束。除了安息和罗马帝国之间偶尔爆发边境战事,多数时间四大帝国之间相安无事。之前小国间层层盘剥的贸易关卡也消失不见,国际贸易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丝绸之路正是在公元2世纪迎来其第一个贸易高峰期。虽然被征服的民族和国家不会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帝国,但在热衷于征战和杀戮的古代世界,超级帝国庇护下的人们才能过上相对和平富庶的生活。
    帝国当道的古代世界自然推崇武力和征服。垂涎邻居财物,窥视他国土地,并用武力强取强夺似乎没什么不对。霸占一户人家,一个村落的是草莽英雄,征服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则是伟大领袖。虽然宣扬统治合法性的各种天命论和血统论充斥着古代世界,恰恰反证了彼时世界以武力说话。超级帝国之间仍然会爆发战争,但各大帝国至少会致力于维护国内治安,清除草莽英雄们的威胁,为大多数人带来一个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可惜古代世界的和平总是短暂的。随着四大帝国陆续解体,欧亚大陆又恢复了战火纷飞的本来面目。但帝国盛世的帷幕已经拉开,(西)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覆灭后的战火硝烟中相继崛起的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大蒙古国、大明帝国、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帝国、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 ...这些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级帝国将为人类帝国时代带来长达近1500年的黄金岁月。
    讽刺的是,四大帝国之中,第一个解体的居然不是受到游牧部落威胁的贵霜和安息,也不是境内民族众多,统治难度极大的罗马帝国。而是才打垮草原霸主匈奴,单一汉民族的东汉帝国。

    当东汉帝国将西域再次纳入 “海内”,重现西汉辉煌的同时,前朝的弊端也在东汉重演。盛世的背后,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增长迅速,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不止,人民生活艰难而税赋和徭役却日益沉重,帝国财政危机四伏,开始一步步走向瓦解。东汉还有新的麻烦,为限制外戚势力对中央的威胁,东汉皇帝培植了新的政治力量来制衡,那就是宦官。
    在宦官干政的恶劣影响下,东汉帝国愈加风雨飘摇。天灾这时也赶来落井下石,持续大旱,让帝国境内饥荒频发,终于导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此时,距离东汉将北匈奴残部逐出西域才过了三十年。虚弱的帝国已经无力组建军队前去平叛,只能让各地方官僚和豪强招兵买马,组建民团自保。结果赶走豺狼又来了虎豹。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帝国境内被拥兵自重的地方武装各割据一方。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中华帝国即将迎来新一轮推倒重生。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中华帝国已陷入每两百多年就改朝换代,在破坏与重建间摇摆的死结之中。这样的死结,并非中华帝国独有,所有农耕时代的专制帝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是其他专制帝国覆灭后,大多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新帝国所取代。而中华帝国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和华夏文明在该地区压倒性的文化优势,导致在这片土地上的帝国虽起起落落,却一直没有走出中华帝国的藩篱。
    东汉帝国的垮台,让丝路贸易暂时凋谢,连锁导致了丝路沿途帝国的覆灭。第一个倒下的是安息。
    和罗马人的长年战争耗尽了安息帝国的原气。当丝路财源枯竭的时候,安息帝国中央政权的实力遭到极大地削弱。罗马帝国因为内战和西部边境被蛮族骚扰,开始全线收缩的时候,安息帝国也自家后院失火,无力反扑。境内诸侯国对虚弱的中央政权不再敬畏,随时准备自立为王。伊朗的波斯人对安息帝国统治者的希腊化也越发不满。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曹魏政权,三年后的公元224年,羽翼已经丰满的波西斯(今伊朗法尔斯省)统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也起兵反叛安息帝国。安息帝国皇帝阿尔达班五世亲征前来平叛,结果全军覆灭,自己也死于乱军中。之后,阿尔达希尔的势力开始西扩,将安息帝国统治核心的两河流域地区逐年蚕食。至公元228-229年间,成功摄取了原安息帝国全境,建立起萨珊帝国。成为阿拉伯人崛起之前丝路上最大的帝国。
    萨珊帝国的统治者上台后立即恢复波斯传统的拜火教,官方语言剔除了希腊语,复归波斯语,萨珊帝国又被称为萨珊波斯。萨珊波斯还禁止国内上演希腊戏剧、制作希腊式雕塑,开始在帝国全境去希腊化。
    客观说,安息帝国国教也是拜火教,只是在希腊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难免受其影响。但影响非常有限,多流于形式。安息帝国推崇的密特拉虽然外形有几分希腊神的影子,但却是如假包换的波斯神。在拜火教创世书《阿维斯塔》里,密特拉和安娜希塔地位相等,仅次于主神马兹达。而安娜希塔女神是原波斯帝国的最爱。萨珊波斯所谓重兴拜火教,无非再次强调主神马兹达的至尊地位而已,实际只是一种宣传手段。
    但去“希腊化”运动的确增强了萨珊波斯的凝聚力。萨珊波斯还吸取了安息帝国覆灭的教训,任命皇亲国戚为各地总督,以确保地方势力的忠诚。国内局势稍稍稳定萨珊波斯即迫不及待对外扩张。贵霜帝国也追随安息帝国的脚步成了萨珊波斯的刀下鬼。
    在阿富汗和印度过上幸福生活的贵霜人是乐不思蜀。虽然贵霜帝国与西汉和东汉王朝都保持了友好来往,但却不愿出兵与汉帝国合击匈奴,和匈奴人算算旧帐。贵霜帝国可以置身汉匈战争事之外,但躲不掉找上门的麻烦。公元233年,取代了安息帝国的萨珊波斯开始打压贵霜帝国,夺走了贵霜帝国的中亚领土。受此打击,贵霜帝国退缩至印度河以东地区。之后残存的贵霜帝国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消失于历史长河。
    贵霜帝国实体虽然被消灭,但其文化遗产流传至今。贵霜帝国第三位皇帝迦腻色伽一世昄依佛教,对佛教传播贡献颇大。他本人也被后世尊为“转轮王”。迦腻色伽一世之前的佛教教义都依靠僧侣口口相传。迦腻色伽一世主持下,在贵霜帝国当时的都城,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举行了四次大规模结集,佛教教义才得以成文传世。几百年后,唐玄奘取经才成为可能。
    不过,此时的佛教已非当日孔雀王朝时期的小乘佛教。彼时的中亚深受希腊文化影响,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还一度被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直接统治。结果是希腊国王昄依了佛教,雅典娜的肖像佩饰着佛教法轮。佛教教义也受到希腊“救世主”思潮影响,从强调自我超脱的小乘佛教进击为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
    萨珊波斯打垮贵霜帝国后将刀锋转向了罗马帝国。萨珊波斯对罗马帝国的战绩强于安息帝国。公元260年,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在战场上成了波斯人的俘虏。一百多年后,罗马皇帝尤里安又在征讨萨珊时率军走进了波斯人的埋伏圈,最后战死沙场。但罗马和萨珊两大帝国整体势均力敌,谁也不具备压倒性的力量。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对峙了2个多世纪,直到当年被东汉帝国赶出来的匈奴人终于跋山涉水进入欧洲。

    但这场帝国之殇的始作俑者东汉帝国已经看不到匈奴人出现在欧洲的那一天。东汉帝国提前作古,让汉人比罗马人早两百年,率先 “品尝”到被“蛮族”蹂躏的苦楚。

    胡人的中原
    漠北匈奴西逃中亚才过去三十年,东汉国内就爆发黄巾起义,然后是军阀混战,帝国一分为三,名存实亡。之后在西晋手里,虽然中华帝国重新迎来短暂的统一,但接着就陷入中华帝国史上最长时间的分裂,长达三百多年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乱世。这场三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开端于五胡乱华,罪魁祸首就是当年归降东汉的南匈奴。而为这场乱世画上句号的主角则是在汉匈战争结束后,取代了匈奴成为蒙古草原新主人的鲜卑人。他们和汉人的混血后裔建立的隋唐,再次统一了中华。这样的结局对曾耗尽国力,对匈奴发动全面战争的汉帝国而言,真是莫大的讽刺。

    公元190年,成功镇压黄巾起义而苟延残喘的东汉帝国爆发了董卓之乱。进京勤王的西北军阀董卓见皇室虚弱,皇帝年幼,自持手握重兵,居然另立新君把持朝政。虽然两年后,董卓被自己的部将吕布杀死,但董卓短暂的成功,却让众多掌握兵权的地方野心家看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的机会。由此拉开了东汉帝国末年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混战。
    公元204年,托名宰相,东汉中央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曹操亲率“王师”南下荆襄之地。寄居荆州,自称汉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被迫逃亡江夏。之后刘备与控制江浙的吴地豪族之后孙权联手,孙刘联军在著名“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曹操的“王师”,迫使其北返。战后刘备率军兼并汉中和西蜀,与曹操和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
    曹操死后,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东汉末代皇帝献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魏,给东汉帝国正式销户。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两年后的公元222年,孙权在今天的鄂州称帝,国号吴。华夏进入三国时代。

    曹魏为取代汉帝国,赢得各地政治势力的支持,推出了变相的高官爵位世袭制度,“九品中正制”。之所以称为“变相”的世袭制,因为“九品中正制”并没有明文规定老子的官位,死后由儿子接班。
    曹魏之前,秦汉帝国官僚的新鲜血液主要来自册封的皇亲国戚、继承家业的开国重臣后代,花钱捐官的富商和地方行政长官对自己所辖区域内人才的考察举荐。随着社会发展,土地兼并,地方豪强不断崛起。汉帝国自刘彻伊始不停打压豪强,然而治标不治本,效果并不明显。最终中央朝廷接受了地方豪强存在的既定事实,开始吸收地方豪强的头面人物进入官僚体制。到东汉,地方豪强出身的官员成了外戚和宦官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这些人多尊儒教,自诩名士清流,在东汉的中央朝廷影响力尚不及外戚和宦官,但在地方上却更具威望,掌握着社会舆论的话语权。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势力都被剪除,中央朝廷能依靠的就只剩下地方豪强。九品中正制毫不掩饰地要求对即将步入仕途或升迁调任的官员,依据其家世血统和个人德行进行品评。九品中的上品,即一、二、三品官员必须从高官贵族和地方大家豪族的后代中选出,并且可以不用经过考察,直接任职。
    而负责品评的中正官则由中央朝廷指派。这完全就是在公开“收买”官僚和豪族集团,告诉他们只要支持朝廷“听话安分”,高官厚禄就是你们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门“的局面出现。个人能力是否胜任已经不重要,只要有个有权有势的爹,就能身居高位。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依靠“九品中正制”收买人心取汉自立的曹魏很快被豪族中新崛起的司马氏取代,成为鼎立三国中最短命的一个。原曹魏帝国的大将军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公元256年逼迫曹丕的重孙退位,建立了晋。随后晋军征服蜀汉和东吴。中华帝国似乎又回到统一的轨道。然而晋帝国自掘坟墓,让他成为中华帝国史上又一个短命的王朝。
    晋帝国统治者自作聪明,一方面用“九品中正制”继续贿赂各地方政治势力换取支持,一方面将汉帝国丢弃的同姓诸侯王制度重新捡起来,把军队牢牢抓在司马皇室宗亲手里。认为如此这般便可长治久安,稳坐江山。
    结果“九品中正制”固化阶级等级,堵死社会上升通道。只要豪族大家出身,长年无所事事也可衣食无忧,才疏学浅也能官居高位。他们自己也觉得无聊。一如今天发达国家生活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叛逆青年们日常空虚,依靠乱交、吸毒、奇装异服和重口味摇滚以寻找“活着”的意义。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达官显贵们也天天炼丹嗑药、衣冠不整。摇滚还没发明,但他们有清谈词赋,可以玩奇珍巧物。最终大多数堕落成沉迷享乐,夸夸其谈的废物。另一边,大量帝国需要的人才却报国无门,被挡在中央朝廷门外。
    雪上加霜的是豪族世家及其门下食客、私田佃户一并享受免税免兵役的特权。随着土地兼并加速,大量土地人口集中到豪族世家手里,成为掏空帝国的毒瘤。
    而事实也一再证明,称王称帝的野心与姓氏血缘无关。虚弱无能的西晋中央朝廷加之拥兵自重又野心勃勃的诸侯王,帝国的倾覆来得更快。
    统一华夏之后仅过二十年,公元301年,帝国就爆发史称“八王之乱”的皇位争夺战。内战断断续续打了五年,晋帝国已经奄奄一息。接踵而来的“五胡乱华”则彻底终结了帝国。
    自东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就被允许和鼓励内迁居住,以充实帝国的边郡。由于这些游牧民族并非炎黄子孙的直系后代,生活的地方也远在传统华夏文明圈之外,在中华正统意识形态中是名副其实的“野蛮人”,即所谓北胡南蛮。北方的“野蛮人”被帝国统称为胡人,内迁帝国的主要是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五个部族,史称“五胡”。 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当属归降东汉,被安置在黄河河套南岸的南匈奴。由于仰慕华夏文明,迁入中华帝国的五胡各部纷纷放弃游牧生活,过渡到农业生活,并取汉姓,逐步汉化。
    八王之乱后日益虚弱的晋帝国,让五胡中一些有实力的野心家看到了入主华夏,取而代之的机会。第一个发难的是由氐族领袖李雄,他在公元304年冬占据成都,宣布脱离晋,自封“成都王”。接着起兵的是匈奴贵族刘渊,当年归降东汉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后人,公元304年在小城离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虽然刘渊起兵时间晚于李雄,但不同于李雄搞独立小王国,刘渊直接取西晋而代之,对华夏文明的心理冲击非同小可。
    与刚立足罗马帝国的“蛮族”,为维护统治的正当性,都积极罗马化(至少宣称如此)一样。第一次在华夏大地建立政权的胡人,也积极推崇汉文化,并使用汉字,改汉姓。李雄和刘渊,还是久居汉帝国的“汉二代”,虽然起兵称王,内心还是尊汉人皇帝为“正统”。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合法化”,两人都想到了晋帝国的老前辈汉帝国,不约而同给自己的政权立国号“汉”,以宣扬自己“根正苗红”。身处中原的刘渊政治敏感度最高,立国即称“汉”。他儿子继位后改国号“赵”,史称汉赵。李雄偏居成都,最初反应迟钝,国号就是地名成都。李雄的侄子李寿继位后也改称“汉”,史称“成汉”。
    公元311年,汉赵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帝国的皇帝怀帝。晋军被迫退守长安,另立新君愍帝。公元316年,汉赵的军队又攻陷长安,俘获了晋愍帝。从统一到灭亡,仅存在了37年的晋帝国就此灰飞烟灭。可谓报了当年匈奴亡国于汉帝国的一箭之仇。
    公元317年,江南士族王导、王敦等人,在建康拥立晋皇室远房亲戚司马睿登基,是为晋元帝。控制的地盘仅限长江以南,但延续了晋王朝的血脉,史称“东晋”。之前被汉赵消灭的晋帝国则被称为“西晋”。
    晋皇室流亡江南,将汉人的老家,华夏文明核心的黄河中原地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胡人。此后,将近三个世纪,中原都是胡人的舞台。比罗马帝国把罗马城丢给蛮族还早了一百多年。此时的罗马帝国,正在君士坦丁一世的带领下迎来回光返照,帝国重新获得统一,并尊基督教为国教。

    不过胡人的政权由于内部民族对立严重,个个短命,你方唱罢我登场,少有统治超过五十年的。胡人即羡慕当时汉文化的先进,对汉人帝国晋统治中原地区的正统性感到自卑。同时又因为军事的胜利和曾被晋帝国视为奴隶的经历,内心充满对汉人的鄙视和愤怒。汉人则视胡人是外来野物和强盗,拒不承认胡人政权的合法性,不愿为胡人政权效命。胡汉剑拔弩张的对立在后赵灭亡时终于激化成一场大屠杀。
    干掉西晋后,汉赵仅维持了十年,公元329年,就被羯族人石虎消灭。石虎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极盛时一度占据整个中原和山东。但在石虎死后不久,公元351年,因石虎继承人的“背信弃义”而老羞成怒的汉人将军冉闵叛变帝国,指示士兵疯狂屠杀羯族等各族胡人,后赵覆灭。简单以暴制暴没有出路。大屠杀之后,冉闵在洛阳称帝,立国魏,史称冉魏。两年后陷入孤立的冉魏就被前燕消灭。
    前燕是鲜卑人建立的第一个中原政权。居住在辽河流域的鲜卑人慕容部,曾向西晋称臣纳贡。公元307年,慕容廆(wěi)乘西晋内乱称单于,开始自治。公元337年慕容皝(huàng)在龙城(今辽宁省境内)建立燕国,史称前燕。前燕远离战火纷飞的中原地区,通过招徕逃避中原战火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国力逐渐强大。公元352年,前燕大军南下长途奔袭,迅速攻陷洛阳,灭掉冉魏,鲜卑人的势力首次深入中原。不过,鲜卑人的好运也到此为止。同年,氐族人苻健在长安称帝,建立秦国,史称前秦。前秦立国后第一个灭掉的就是前燕。
    前秦是氐族人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原投靠后赵石虎的氐族酋长苻洪,在后赵被灭后,转而投靠了东晋。苻洪的继承人苻健乘冉魏屠杀胡羯,搞得关中胡人人心惶惶之际,打算占据关中自立。公元351年,苻健率众西入潼关,氐族人纷纷响应,随后苻健攻占长安。苻健吸取了冉魏失败的教训,决定采取措施缓和胡汉关系。自此,中国北方胡汉由对立逐渐开始转向融合。
    苻健启用发家关中的秦帝国的“秦”字作为国号,自称大秦王。公元352年,苻健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健的儿子苻生继位,很快被其堂兄苻坚篡位谋杀。苻坚能征善战,前秦在他的统治下,用了大约二十年时间征服了包括西域在内的长江以北所有的割据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中原地区的非汉民族政权。
    但苻坚并不满足于此,他下一步的梦想是南下江南吞并东晋,成为第一个统一华夏的胡人皇帝。前秦军队之前已经数次与东晋军队交手,少有败绩,连续拿下东晋的梁州和益州(今山东和四川省大部)。之后又攻克东晋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军事重镇襄阳,通往东晋都城健康的道路被打通。
    公元383年,认为自己稳操胜券的苻坚,亲率大军出征东晋。由于苻坚轻敌冒进,主力大军尚未集结完毕的情况下就草率地与东晋军队决战,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被人数少得多的东晋军队大败,苻坚本人也差点被俘。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依靠武力维持统一的前秦王朝迅速崩盘。淝水之战后不到一年,之前被前秦征服的各国皇室遗孤和贵族几乎全部反叛自立。第二年,前秦都城长安即沦陷,前秦覆灭,苻坚也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长江以北重现群雄割据,而且局面更加混乱。

    在东汉和西晋帝国接连覆灭,胡人施虐华夏大地时,相隔万里的欧洲,已经步入衰退期的罗马帝国仍然顽强活着。罗马帝国几乎与东汉帝国同步爆发内乱,但罗马帝国不仅躲过了东汉帝国覆灭的下场,也避免了西晋短命的悲剧,而且华丽变身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帝国。
    罗马乱世
    罗马帝国从建立到帝国东西分治,最终西罗马帝国被消灭,总共维持了五百余年,比东西两汉统治时间加起来还长。强大国家的崩溃都是从内部腐坏开始。让罗马帝国垮掉的罪魁祸首不是外来“蛮族”,而是帝国自己的军队。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依靠的是帝国军人,军人势力在帝国空前膨胀,最终让帝国付出巨大代价!之前共和国毁在军事将领手中,现在轮到帝国自己。
    同为农耕帝国,自耕农阶层自然也是罗马帝国粮食和兵源的保证。不断对外扩张让大量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应招入伍,长期征战在外让这些自耕农土地荒废最终被贵族富商兼并,成为其大庄园的一部分。自耕农出身的士兵服役期满后发现自己无家可归,多数人也习惯了战争冒险,不愿回去继续无聊的农活。这些人要么前往城市谋生,要么加入雇佣军成为职业军人。结果自耕农阶层在罗马帝国迅速瓦解,帝国兵源开始枯竭,帝国军队不得不转而依赖职业雇佣军人。维持雇佣军所需的金钱,贵族的大庄园耕作所需的奴隶皆仰仗帝国对外侵略扩张掠夺他国财富和人口,进一步加剧帝国对职业雇佣军人的依赖。哈德良皇帝宣布自己的意志就是法律后不到半个世纪,帝国皇帝就成了这些职业雇佣军人的傀儡,变成一个笑话。

    公元193年,地球另一边的东汉帝国,刚刚除掉董卓苟延残喘之时,这边罗马帝国的动乱紧接着就拉开序幕。这一年,皇帝康茂德被其情妇毒死,而他还未来得及收养义子。这意味着皇位没有法定继承人。理论上现在帝国境内所有公民均有权登基。已经平稳运行了两百余年的一国二帝制度终于在康茂德手里出了大篓子。
    守卫帝都罗马,保卫皇帝安全的雇佣军禁卫军近水楼台先得月,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继承皇位。之后皇帝拥废大权就落入禁卫军的高级将领手里。不受禁卫军待见的皇帝通常死于非命,皇位成了高危职业,还一度被禁卫军在元老院外公开拍卖,价高者得。最后,禁卫军的将军们干脆自己当起皇帝来。原本拱卫帝都罗马,保卫皇帝的禁卫军摇身一变成了弑君者和篡位者。禁卫军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帝国各省总督的不满,也勾起了这些总督的政治野心。

    横跨亚欧非的罗马帝国地域辽阔,而且这些土地上生活着不同文化信仰,不同语言肤色的数十个民族。如何有效地维持统治的稳定,成为罗马帝国的日常难题。克劳狄乌斯为帝国搭建起的行政制度和机构也只是支撑帝国运转的树干,但缺乏枝繁叶茂的旁枝,政令只能在帝国各行省的大城市和战略要塞之间畅通无阻,无法有效深入当地社会和广大农村。罗马帝国不得不赋予坐镇各行省的罗马总督以更大权力来维持统治。渐渐地,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督,和地方驻军最高指挥官不得为同一人的禁忌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戍边军团将军出任总督一职,这一措施造就了后来史学家称之为 “军事君主制”的行政制度,并且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内乱的元凶之一。所谓“军事君主制”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华唐帝国后期的藩镇非常类似。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行省总督们渐渐不再对远在罗马城的皇帝惟命是从。
    帝都禁卫军以武力首开扶植傀儡皇帝的先河之后,军事实力强大的行省总督们也按耐不住寂寞,开始加入皇位争夺的行列。自此,罗马帝国只要皇位出现空缺,就会爆发争夺皇位的内战。

    讽刺的是,罗马帝国深陷争夺皇位的内战泥潭之时,公民权反而较之共和国时期取得长足进步。罗马共和国对待公民并非一视同仁,罗马公民权高于拉丁公民权。只有罗马公民有权在罗马城购置地产,参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的选举。
    “拉丁权”公民要成为罗马公民,有两条路可走。有钱人可以与罗马公民结婚,等于花钱买个罗马公民身份。穷人大多只有选择当兵卖命。罗马公民有从军的义务,换言之通过入伍,当服务期满后即可成为罗马公民,获得罗马公民权。帝国自耕农阶层瓦解后,自由的城市贫民成为帝国雇佣军的主要兵源。
    但康茂德死于非命后罗马帝国政局持续动荡,换皇帝一如换衣服。为了统治稳定,这时期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都极力讨好民众,收买民心。
    公元212年,曹操才用武力从西凉刺史韩遂手里恢复了东汉中央朝廷对西域的控制,这一边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即颁布法令,赋予所有出生于帝国境内的成年男性自由民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帝国统治下公民享有的权利超越了共和国时期。但卡拉卡拉在皇位上也只待了五个年头。而卡拉卡拉的法令让帝国本土自愿从军的人数锐减,入伍当兵成了外邦人拿到帝国“绿卡”成为罗马公民的不二途径。导致罗马帝国后期军队完全“蛮化”,几乎清一色由日耳曼蛮族组成,为帝国覆灭埋下了颗定时炸弹。
    这是后话。罗马帝国在戴克里先手里还是先迎来了中兴。公元281年三国归晋,华夏恢复一统几乎同时,公元284年罗马禁卫军将军戴克里先自立为帝,罗马帝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混乱也终告一段落。
    戴克里先坐上皇位后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幅压缩行省规模,将帝国疆域重新划分为上百个小行省,以分化打压地方实力派。行省之上是主教管区和大区,实际走上了与中华帝国相似的“郡县制”的道路。控制土地大幅缩水的行省是“县”, 主教管区和大区是“郡和省”。另一方面戴克里颁布法律禁止农民离开土地,公民自由择业,要求家中儿子必须继承父业,堪称罗马帝国版的户籍制度,较之相似的中华帝国大明的户籍制度早了近千年。罗马帝国在重新赢得统一的同时也滑向独裁专制深渊。
    长远看戴克里做法乃饮鸩止渴,公民自由被禁锢的罗马帝国失去了活力,成为一个暮气沉沉的大监狱,罗马帝国覆灭已经不可避免。戴克里还尝试君权神化,要求臣民觐见自己时必须跪拜并不得抬头。但戴克里仍不敢越罗马帝国皇帝非世袭的雷池半步,反而不得不与军队将领主动分享皇权,以期彻底铲除帝国内乱的根源。于是罗马帝国史无前例出现了四位皇帝共治的局面。虽然四帝共治是戴克里先主动提出,初衷也是为了在行政层面“收缩”帝国疆域,降低统治难度,以便在帝国广阔的边境上更有效地抵御外邦“蛮族”的入侵。但也有不言自明的缘由,戴克里先的三位皇帝伙伴都是在帝国军队中颇具威望的将领。
    鉴于希腊文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强大影响力,戴克里先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即以罗马帝国发祥地意大利为中心主要说拉丁语的西部帝国,以及原亚历山大帝国疆域为基础,主要说希腊语的更加富庶的东部帝国。戴克里先自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并亲自举荐自己的战友马克西米安为西罗马帝国皇帝。之后又提拔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为儿皇帝“凯撒”,分别作为自己和马克西米安的继承人。
    严格意义上说,东西罗马帝国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戴克里先。但“四帝共治”并非四位皇帝平起平坐共享权利,而是戴克里先一人高高在上,马克西米安地位在他之下,而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的地位又在马克西米安之下。罗马帝国名义上仍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戴克里先的改革是成功的。与短命的中华晋帝国维持三十余年即瓦解不同,戴克里先之后罗马帝国又延续超过一百五十余年。
    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继位后,立即废止了“四帝共治”制度,将罗马帝国重新置于一个皇帝的利剑之下。为了回应人们对自己皇位的质疑,他想起了昔日帝国的“眼中钉”,现在已经做大做强的基督教。
    基督教能抗住罗马帝国政权的宗教迫害,坚持长达三百年,赢得民心是关键。基督教宣称在神面前,人人平等。这对罗马帝国的几百万奴隶,还有缺乏人权的妇女,非罗马公民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随着罗马帝国扩张达到极限,依靠对外征服和掠夺以持续增加土地和财富的可能化为乌有。最终导致诸多农耕帝国灭亡的帝国病——土地大量兼并与人口激增并行,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物价恶性通膨,中下层人民生活日渐困苦。同时因为统治的领土和人口过于庞大而产生的巨额行政开支,以及统治阶层日渐奢靡的生活挥霍,中下层人民受到的剥削压榨却不减反增,社会各阶层矛盾开始激化——同样在罗马帝国身上发作。加之争夺皇位的内战频繁,罗马帝国后期底层大众的生活真正水深火热,这些人成为了基督教最坚强的拥趸。凭借人口占大多数的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基督教不仅没有因迫害和打击而在罗马帝国境内绝迹,反而发展壮大,最后连帝国有权有势的人都开始入教。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崛起已经指日可待,只需静待时机。
    这个机会,在君士坦丁一世统治时期终于到来。君士坦丁一世认为基督教的一神论有利于强化皇权的威严,抑制总督和将军们篡取皇位的野心。并赢得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支持,为帝国营造一个稳定的内部政治环境。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帝国的合法宗教。在罗马帝国大部分时期,一直受到打压而苦苦支撑的邪教基督,在罗马帝国末期苦尽甘来,迎来黄金发展期。
    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一世经过十年内战,消灭了他之外的所有罗马皇帝,完成了自己统一帝国的理想。紧接着,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又马不停滴地召集帝国境内的基督主教们齐聚尼西亚城(位于今天土耳其的西部),共同制定了罗马帝国,也是基督世界第一部官方标准的圣经《尼西亚信经》。自己临死前还接受了入教洗礼,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基督徒皇帝。
    虽然君士坦丁一世一死,帝国旋即又爆发争夺皇位的内战,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也一度再次受到挑战。内战稍停,蛮族哥特人的大军就接踵而至。但是君士坦丁一世倚重基督教的思想火种最终在罗马帝国和入侵帝国的蛮族那里都得到了延续,并最终燎原整个欧洲。《尼西亚信经》之后也被奉为圣经正统,一直沿用到公元21世纪的今天。
    印度教帝国-笈多
    与君士坦丁一世再度统一罗马帝国几乎同时,印度史上最强大的笈多帝国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贵霜帝国的衰落给了印度-雅利安人重新崛起的机会。公元335年,被后世誉为印度拿破仑的沙摩陀罗·笈多登上了摩揭陀王国的王位。这位当年孔雀帝国的创建者,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的后人成功带领族人和萨珊波斯一起东西夹击贵霜帝国,将贵霜人逐出了恒河平原,建立起一个横跨今天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的笈多帝国。
    沙摩陀罗的继承人超日王也不甘示弱,继续西进,拿下了几乎整个巴基斯坦,兵临阿拉伯海。摩揭陀王国再次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印度次大陆的新霸主。到公元5世纪初,五胡乱华进入尾声,华夏大地即将迎来南北朝的时候,除了克什米尔和德干高原及以南地区,笈多帝国几乎“收复”全部孔雀帝国的故疆。
    虽然“武功”略逊孔雀帝国一筹,但在“文治”方面,笈多帝国将孔雀帝国远远抛在了身后。笈多帝国是古印度文明的黄金岁月。古印度的科学和文学在笈多帝国统治时期走上了巅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堪称人类科学史的里程碑。长篇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著名的传统剧本《沙恭达罗》、吠陀三圣经、《往世书》、《爱经》等一众古印度文学瑰宝扎堆出现。然而,这个黄金时期属于已经脱胎换骨为印度教的新婆罗门教,而不是佛教。《罗摩衍那》或是《摩诃婆罗多》,还有吠陀三圣经、《往世书》都是印度教的经书典籍。

    随着贵霜帝国衰落,佛教在印度次大陆也江河日下。即使曾经的佛教大本营摩揭陀王国重新崛起为笈多帝国,佛教也没能迎来复兴。婆罗门教僧侣和祭司出于婆罗门种姓的优越感,是不可能去接触“不洁之人”,也不会踏上“不洁之地”。所以绝不会有婆罗门教徒走街串巷,向广大民众推销自己的宗教。婆罗门教之所以再度兴起,源于佛教自取灭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佛教打败婆罗门教的致胜绝招“无我无常”,时过境迁,竟成了佛教日渐衰败的罪魁。“无我无常”信条太过厌世,以至于佛教昌盛之地,国事多疲敝。战无兵,耕无农,因为男人都出家了。
    婆罗门教支持的种姓制度,即使在古代世界也算是严苛的等级制度,但较之佛教,至少有助于当时的印度社会开展生产,而不是阻碍生产。在印度,过份执着于众生平等的佛教徒甚至反对人们从事农耕,以免翻土时杀生,踩死了小虫虫。于是婆罗门祭司在印度成了香饽饽。因为他们掌握着先进的农耕知识,铁制生产工具锻造技术。各地王公、城主纷纷邀请婆罗门祭祀前来开荒屯田,赐予他们大量的土地。虽然他们自己不劳动,却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在当地组织和开展生产。
    这时的婆罗门祭司俨然欧洲中世纪的封建贵族,而非单纯的宗教人士。笈多帝国的崛起,仰仗的正是这些婆罗门封建贵族。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卷土重来自然水到渠成。
    进击为印度教的新婆罗门教自身也具备了和佛教抗衡的实力。原始野蛮的献祭仪式早已被抛弃,转而紧跟世界潮流,依靠经书和偶像传播教义,吸引信徒。《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在印度次大陆家喻户晓,地位一如基督世界的《圣经》。印度教主神毗湿奴和湿婆的光芒也盖过了佛教的释迦牟尼佛。
    基督帝国
    回到罗马帝国这边,公元391年,因成功招安西哥特人化解了帝国危机的英雄狄奥多西一世继任罗马帝国新皇帝。这位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将基督教地位提拔到无以复加的国教高度,并且反对其他一切异教和异端,包括罗马人崇拜了几百年的希腊诸神。维斯塔神庙的永恒圣火熄灭了,阿波罗神庙遭到拆除,特尔斐神谕被禁止。伴随古希腊文明,连续举办了一千多年的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被取消,从此消逝于人类历史长河,被世人遗忘。待继承其遗志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1898年的夏天开幕,已经过去了一千六百余年。
    曾经的国教成了异端,曾经的异端成了国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罗马帝国由此摇身一变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督帝国。

    可惜事与愿违,推崇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稳定然并卵。民生凋敝和军人掌政后频发的内战,两大顽疾不除,罗马帝国就难以起死回生。这远非基督教能解决。在纷飞的战火中,帝国皇帝们期盼基督教带来奇迹的一厢情愿中,罗马帝国一步一步走向末路。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后,罗马帝国就永远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在这个罗马帝国最虚弱的时候,当年东汉帝国推动的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终于姗姗来迟,落到了罗马帝国头上,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汉帝国驱逐的匈奴人到来之前,罗马帝国就经常受到多个来自多瑙河北岸,日耳曼人为主的蛮族部落袭扰。这些部落最初目的是洗劫边境城镇,抢劫财物和女人。帝国虽有损失,但未伤筋动骨。但匈奴人到来之后,不愿意被匈奴人统治的蛮族难民潮水般涌入帝国境内。他们现在要的是霸占帝国的土地,在帝国境内定居。
    蛮族难民潮肆虐的重灾区几乎都位于西罗马帝国的境内。落单的西罗马帝国独木难支,最终崩盘。基督帝国刚刚崛起似乎就遭受重创。这个曾拥有近三分之一已知世界的强大帝国,转眼间只剩下控制希腊和近东的东罗马帝国。然而基督帝国的辉煌正是从这里开始。

    哥特人是消灭西罗马帝国的“罪魁祸首”。虽然西罗马帝国在哥特人出现之前就行将就木,但补上最后一刀的正是哥特人。西哥特人给了衰退中的西罗马帝国致命一击,而东哥特人则是西罗马帝国的收尸人。
    “哥特人”的成就
    最初的哥特人来自今天瑞典南部,和另一个臭名昭著的日耳曼人分支,五百年后祸害大半个欧洲的北欧海盗维京人曾经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之后哥特人在多瑙河流域以北定居。公元300年之后,一部分人迁居到在大致今天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史称西哥特人。另一些人向东面迁移到黑海沿岸和萨尔玛提亚人为邻,史称东哥特人。公元350年前后,匈奴人来到了黑海和乌克兰,迫使西哥特人和部分萨尔玛提亚人退往巴尔干地区。东哥特人则选择了投降匈奴。
    公元376年,走投无路的西哥特人被迫向罗马帝国请求避难,申请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的色雷斯地区居住,以躲避匈奴人。时任罗马帝国的皇帝瓦伦斯虽然同意了西哥特人的请求,但对待入境的西哥特人非常残酷。征收重税,随意欺压,一些西哥特人卖儿卖女都付不清高额的税负。最终西哥特人不堪忍受,在公元378年爆发了起义。
    气急败坏而又心高气傲的瓦伦斯不等援军的到来,亲自率军攻击聚集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阿德里安堡(今土耳其的埃迪尔内)的西哥特人义军。结果,罗马人全军覆灭,瓦伦斯乱军中下落不明。之后西哥特人控制了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地区。
    西哥特人的胜利向世人暴露了罗马帝国已经虚弱的事实。帝国看似仍然强大,然而避开帝国的利爪,能征善战的边防军团,进入帝国柔软的腹地,那里帝国的城市不设防,守军则不堪一击。结果,蛮族难民潮一发不可收拾。继西哥特人之后,原居住在顿河流域的阿兰人,奥得河流域(今日波兰境内)汪达尔人,莱茵河流域的苏维汇人也在匈奴人持续扩张的威逼之下,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境内避难。
    说日耳曼语耕田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苏维汇人甚至和说伊朗语的游牧部族阿兰人组成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的侵略同盟。这些入侵罗马帝国的蛮族皆信奉同一个宗教,早期基督教的阿里乌斯流派。该流派坚持认为耶稣只是上帝使者而被罗马帝国视为异端,在帝国境内逐渐绝迹,但却意外赢得了帝国周边蛮族的狂热支持。

    已经进入衰退期的罗马帝国无力应对,只好从边境行省召回戍边军团堵截征讨。结果又削弱了边境的军事实力,从而招致更猛烈的难民潮袭扰,帝国顿时陷入两难境地。
    罗马帝国未来的末代皇帝,将基督教奉上国教宝座的狄奥西多,此时站了出来。他祭出招安大招,在保持军事压力的同时,积极诱降蛮族部落。
    因淝水之战后惨败的前秦瓦解,中国北方重陷战乱前一年的公元382年,罗马帝国却通过成功招安西哥特人义军又一次有惊无险地渡过危机。这支西哥特人大军随后编入了狄奥西多麾下的罗马军团,转而替帝国四处征战。招安不仅兵不血刃化解了西哥特人的威胁,似乎还有“以夷制夷”一箭双雕的妙用。
    但从长远看,帝国这是在自掘坟墓。狄奥西多为了招安西哥特人,不仅承认他们在色雷斯的合法居留权,还容许他们说自己的语言,自治内部事务,俨然国中之国。虽然假以时日哥特人终将罗马化,但衰退中的西罗马帝国已经等不到那一天。这些国中之国将成为帝国躯体中的“癌细胞”,快速蔓延至帝国全境,让帝国香消玉殒。
    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建成一千年来从不曾陷落的罗马城被攻陷。帝国的皇后被掳走,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攻陷罗马城的正是当年狄奥西多招安的那支西哥特人义军。
    但占领罗马城的西哥特人成了众矢之的,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西哥特人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合法性并不被罗马人承认,他们信奉的阿里乌斯流派在罗马人眼里也是异端。对此西哥特人心知肚明,攻下罗马城后不久,他们就远走现今法国南部,建立自己的王国。不过那里的原凯尔特人已经自称凯尔特-罗马人,也不欢迎他们。最后西哥特人跑到西班牙才得以站稳脚跟。他们的王国在西班牙存在了近三百年,直到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哥特人”的成就
    最初的哥特人来自今天瑞典南部,和另一个臭名昭著的日耳曼人分支,五百年后祸害大半个欧洲的北欧海盗维京人曾经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之后哥特人在多瑙河流域以北定居。公元300年之后,一部分人迁居到在大致今天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史称西哥特人。另一些人向东面迁移到黑海沿岸和萨尔玛提亚人为邻,史称东哥特人。公元350年前后,匈奴人来到了黑海和乌克兰,迫使西哥特人和部分萨尔玛提亚人退往巴尔干地区。东哥特人则选择了投降匈奴。
    公元376年,走投无路的西哥特人被迫向罗马帝国请求避难,申请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的色雷斯地区居住,以躲避匈奴人。时任罗马帝国的皇帝瓦伦斯虽然同意了西哥特人的请求,但对待入境的西哥特人非常残酷。征收重税,随意欺压,一些西哥特人卖儿卖女都付不清高额的税负。最终西哥特人不堪忍受,在公元378年爆发了起义。
    气急败坏而又心高气傲的瓦伦斯不等援军的到来,亲自率军攻击聚集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阿德里安堡(今土耳其的埃迪尔内)的西哥特人义军。结果,罗马人全军覆灭,瓦伦斯乱军中下落不明。之后西哥特人控制了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地区。
    西哥特人的胜利向世人暴露了罗马帝国已经虚弱的事实。帝国看似仍然强大,然而避开帝国的利爪,能征善战的边防军团,进入帝国柔软的腹地,那里帝国的城市不设防,守军则不堪一击。结果,蛮族难民潮一发不可收拾。继西哥特人之后,原居住在顿河流域的阿兰人,奥得河流域(今日波兰境内)汪达尔人,莱茵河流域的苏维汇人也在匈奴人持续扩张的威逼之下,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境内避难。
    说日耳曼语耕田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苏维汇人甚至和说伊朗语的游牧部族阿兰人组成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的侵略同盟。这些入侵罗马帝国的蛮族皆信奉同一个宗教,早期基督教的阿里乌斯流派。该流派坚持认为耶稣只是上帝使者而被罗马帝国视为异端,在帝国境内逐渐绝迹,但却意外赢得了帝国周边蛮族的狂热支持。

    已经进入衰退期的罗马帝国无力应对,只好从边境行省召回戍边军团堵截征讨。结果又削弱了边境的军事实力,从而招致更猛烈的难民潮袭扰,帝国顿时陷入两难境地。
    罗马帝国未来的末代皇帝,将基督教奉上国教宝座的狄奥西多,此时站了出来。他祭出招安大招,在保持军事压力的同时,积极诱降蛮族部落。
    因淝水之战后惨败的前秦瓦解,中国北方重陷战乱前一年的公元382年,罗马帝国却通过成功招安西哥特人义军又一次有惊无险地渡过危机。这支西哥特人大军随后编入了狄奥西多麾下的罗马军团,转而替帝国四处征战。招安不仅兵不血刃化解了西哥特人的威胁,似乎还有“以夷制夷”一箭双雕的妙用。
    但从长远看,帝国这是在自掘坟墓。狄奥西多为了招安西哥特人,不仅承认他们在色雷斯的合法居留权,还容许他们说自己的语言,自治内部事务,俨然国中之国。虽然假以时日哥特人终将罗马化,但衰退中的西罗马帝国已经等不到那一天。这些国中之国将成为帝国躯体中的“癌细胞”,快速蔓延至帝国全境,让帝国香消玉殒。
    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建成一千年来从不曾陷落的罗马城被攻陷。帝国的皇后被掳走,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攻陷罗马城的正是当年狄奥西多招安的那支西哥特人义军。
    但占领罗马城的西哥特人成了众矢之的,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西哥特人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合法性并不被罗马人承认,他们信奉的阿里乌斯流派在罗马人眼里也是异端。对此西哥特人心知肚明,攻下罗马城后不久,他们就远走现今法国南部,建立自己的王国。不过那里的原凯尔特人已经自称凯尔特-罗马人,也不欢迎他们。最后西哥特人跑到西班牙才得以站稳脚跟。他们的王国在西班牙存在了近三百年,直到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南北帝国-汉人与胡人
    西罗马帝国惨遭西哥特人肆虐,欧洲文明即将陷入大衰退的同时, “分久必合”的华夏大地,在前秦帝国分裂后,看似一团糟的乱局中却孕育着再次大一统的契机。华夏文明也将迎来更伟大的时代。
    遥想当年五胡乱华,汉人皇室避走江南,华夏大地战火纷飞之时,君士坦丁的罗马帝国正重新统一,走向复苏。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再次在东西方文明之间上演。
    前秦之后的长江以北,割据政权数量更多,也更虚弱短命,能维持二十年以上的寥寥无几。在东晋和新崛起于内蒙古的鲜卑北魏“联合”绞杀下,这些割据政权被逐一铲除。华夏大地迎来南北朝相隔长江对峙的时代,并最终重归一统。
    淝水之战后最先反叛前秦的是前燕皇室慕容氏家族。距离淝水之战不到一年,前燕末代皇帝的弟弟慕容泓就佣兵自立。两年后的公元385年,攻陷前秦都城长安,慕容冲在长安称帝,宣布恢复燕国。之后率众北返山西,史称西燕。
    慕容泓前脚走,羌族贵族姚苌后脚到,一年内长安第二次被攻陷。这次,苻坚没有逃脱,死于乱军中。苻坚从几乎完成统一伟业的皇帝到身首异处的俘虏,仅短短2年时间。前秦帝国也在苻坚死后一年内彻底覆灭。
    次年,公元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国号还是大秦,史称后秦。同年,慕容家另一位皇亲慕容垂在河北称帝,史称后燕。不久,后燕兼并了西燕,两燕合二为一,史称北燕。此外,还有割据甘肃和青海地界的鲜卑人乞伏国仁部建立的秦国,史称西秦。
    同时,一直远离纷争的西域也躁动起来。西域在西晋时被称为凉州,西晋灭亡后,失去中原的东晋鞭长莫及,凉州成了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史称前凉。前凉是“五胡乱华”时期,长江以北唯一的汉人政权。原西晋的凉州刺史张氏及其家族和平统治了七十多年,直到被前秦吞并。
    前秦解体后,凉州先后被四个政权各霸一方。首先是原前秦在西域的封疆大吏,氐族人吕光建立的后凉。随后,迁居西域的鲜卑人拓跋氏一支的乌孤脱离后凉,在甘肃和宁夏建立了南凉。另一支从后凉独立出来的是沮渠氏蒙逊的队伍,他们最后在张掖建立北凉。汉人李暠则在酒泉、敦煌一带建立了西凉。后凉亡于后秦、南凉和北凉的轮番群殴。西凉又亡于北凉,南凉亡于西秦。待北魏和东晋出来收拾残局时,长江以北只剩北凉、西秦、北燕和后秦四个割据政权。

    北魏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鲜卑人是继匈奴人之后,蒙古草原的新主人。但这个新主人徒有其名。只因在推翻匈奴人统治的起义中,鲜卑人最积极,被草原各部落推举为盟主。匈奴人被赶走后,草原各部仍然喊鲜卑人一句“大哥”,鲜卑人在草原上有威信无实权,并非真正的统治者。鲜卑人内部也氏族部落众多,互不买账。
    西晋末年中原陷入内乱,草原各部乘机南下,纷纷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鲜卑人也坐不住了,慕容部率先离开草原,跑去中原先后建立了多个燕国。
    接着鲜卑拓跋部也大举南下。公元386年,乘前秦四分五裂之机,在部落族人拥戴下,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宣布建国。按惯例,拓跋珪也认了个汉人祖先。不同于其他胡人从汉人前朝的皇帝中去溯源,拓跋珪一步到位,宣称自己是汉人的老祖宗黄帝的后人。而黄帝发源地在战国时代魏国的境内,因此立国号 “魏”,自称魏王,史称“北魏”。
    北魏地偏国小,最初没有引起各方势力重视,给了北魏养精蓄锐的时间。待中原割据政权打得元气大伤后被北魏拔草收割。第一个被北魏消灭的是北燕。北燕残存势力一部分跑到山东建立了南燕。之后南燕和后秦被东晋给一锅端。
    东晋偏安江南之后,几乎没有恢复中原的实际行动。因为东晋皇帝几乎没有实权。逃到江南的晋元帝司马睿就是一光杆司令,除了名分什么都没有。全靠江南当地豪族支持才登上皇位。而江南豪族对北伐中原没有什么兴趣,只图晋皇室的正统虚名。
    东晋统治阶层为避免成为江南豪族的傀儡,一度也有所作为。随着东晋皇室一起南迁的还有人数众多的流亡官员和原华北地区的名门豪族,东晋政权延续了西晋的“九品中正制”,以这些流亡的名门豪族为班底组建中央朝廷。东晋皇室在重建朝廷同时,也组建直接听命于朝廷的北府军,驻防江淮和健康,期望能自强自立。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驻防荆襄之地的是江南本土豪族主导的西府军。东晋皇室暗中戒备江南本土豪族的“小动作”几次激怒了将司马家族捧上皇位的江南豪族们,西府军几次主动出兵讨伐东晋皇室,北府王师总是落的下风,几乎让东晋气数提前结束。东晋中央朝廷的萎靡不振暴露无遗
    所以东晋政权除了冷眼旁观中原战乱,偶尔小打小闹收复一些失地聊以自慰之外,根本没有实力北进中原,能守住半壁江山已经是幸运。
    养尊处优的豪族子弟们虽然政治和军事方面缺乏建树,但他们艺术造诣却跨越时代。对华夏文明的艺术贡献甚大。华夏文明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唐诗宋词,影响至今的佛教禅宗,渊源都系出自东西两晋以来就人才辈出的豪族文化精英。
    汉字独有的书法艺术也诞生于两晋时期。秦始皇用小篆体汉字统一行政文书后一直到汉帝国,常用汉字主要是大篆和小篆。三国和西晋时期纸张使用开始普及,今日常见的行书、楷书、草书等汉字体短时间内爆炸式涌现,书法艺术由此萌芽生长,然后开枝散叶,最后成为一棵为参天大树。其中集大成者,被尊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则是东晋数一数二的名门豪族琅琊王氏的后代,叔叔是东晋宰相王导,王羲之自己也官至右将军。豪族还引领一股敢说敢为,追求个性的风气。一扫东汉末年乱世以来,被僵化儒教绑架的社会,充斥着假大空言论和满嘴“仁义道德”伪君子的阴霾。
    但艺术造诣对治理一个帝国而言,显然没什么卵用。豪族们自己也清楚,他们不过是一群优雅的“寄生虫”。在基层干实事,为帝国效犬马之劳的都出自寒门庶人,帝国能征善战的军队都来自江南各地佣兵自重的地方大员。帝国名义上是豪族在统治,其实帝国根本不需要他们,只是养着他们,随时都可以抛弃他们。
    淝水之战以前,东晋唯一值得一提的战果就是东晋名将恒温消灭了成汉,将四川纳入东晋版图。而恒温本人是江南豪族出身,长期把持西府军。他攻取成汉的本意也是为取代晋王室自立,攒功名夺人心。最终恒温病逝,东晋逃过一劫。
    淝水之战后,东晋终于积极北伐起来。前秦拿下襄阳后,东晋西府军遭受重创。为抵抗前秦入侵,东晋宰相谢安主导重组扩建了北府军,才有后来淝水之战的大捷。乘胜追击的东晋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中原失地。
    公元410年,万里之外的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的时候,一直偏安江南的东晋意外地雄起一回,大举北伐胡夷。此时东晋大军的统帅是东晋最后的名将刘裕。刘裕大军五个月就消灭了南燕,收复青州(今山东中南部)。五年后的公元416年,刘裕卷土从来,兵分五路,水陆并进,进攻后秦。一年后,刘裕大军攻破长安,后秦灭亡。这是东晋北伐史上最大的军事胜利。不过东晋已经没有时间庆祝,刘裕既是东晋的北伐英雄,也是东晋王朝的掘墓人。
    豪族之所以能长时间压制寒门庶人,是因为垄断了社会话语权。拜入豪族门下成为他们的学生或门客,获得豪族圈内好评的寒族人士,又比一般寒族更有可能入仕途。换言之,不仅上品高官轮不到寒族,寒族要拿到属于自己的下品贱职也要经过豪族的” 把关”。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兵权牢牢掌握在豪族手里。待寒族出身白手起家的刘裕掌握兵权后,豪族和东晋的末日就来临了。
    当年从华北南逃来的流民没有户籍,只有一张白纸登记的临时身份证,俗称“白籍”。江南原住民户籍登记在黄色木片上,俗称“黄籍”。白籍大多没有土地,纷纷从商或投靠豪族世家成为门客佃户,无需纳税服兵役。谢安强制将大量白籍并入黄籍,才有足够财力人力重建北府军。刘裕接受北府军后白籍并入黄籍的措施更为雷厉风行,进一步壮大了军队,同时削弱了豪族世家势力。攻取后秦三年后,公元420年刘裕轻松代晋自立,建立了宋。自宋以后的齐、梁、陈,江南四朝实质是地方军阀轮流执政,豪族世袭统治的时代结束了。
    宋立国仅两年,刘裕就病逝。北魏一度想乘新生的宋帝国根基不稳时,南下浑水摸鱼。不过被宋军当头棒喝,只好北返,继续先北后南的战略。原后秦骠骑将军,匈奴人赫连勃勃乘宋与北魏火拼之隙窃取关中建立的夏国。北魏与宋言和后立即将征伐矛头转向夏国。接着在能征善战的太武帝拓跋焘带领下又席卷西秦和北凉。公元439年,北魏再次一统长江以北。至此,华夏文明正式进入胡汉两个帝国相隔长江对峙的南北朝时期。

    匈奴人也第一次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实际在狄奥西多一世去世那年,匈奴人已经显身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地区。但匈奴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并不成功,因实力不济,迅速被罗马军队赶出了色雷斯。好在匈奴人于喀尔巴阡山盆地,原罗马帝国的潘诺尼亚行省站稳了脚跟。喀尔巴阡山盆地是欧亚大草原的西缘终点,西进或南下罗马帝国的理想前哨站。
    其后,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西罗马帝国陷入混乱之时,匈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领袖,被罗马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
    公元445年,阿提拉毫不留情地弑杀了自己兄长,成为帝国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匈奴帝国在喀尔巴阡盆地崛起。为进一步增强实力,阿提拉大胆启用王国境内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东哥特人,将其作为主要兵源。效果立竿见影,公元447年,阿拉提率领主要由匈奴和东哥特人组成的庞大军队轻松地打垮了东罗马帝国的抵抗,包围了君士坦丁堡。最终从东罗马帝国身上勒索到了2100磅黄金的年贡。阿提拉“上帝之鞭”的名声由此而来。之后,心满意足的阿拉提将注意力转向了西罗马帝国。但阿拉提却在公元451年远征西罗马帝国时吃了败仗。
    自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后,西罗马帝国威望尽失,周边蛮族开始肆无忌惮涌入帝国境内拔城占地。帝国连续丢掉不列颠、高卢和北非诸省。帝国粮仓北非落入了阿兰和汪达尔人之手,西班牙被西哥特和苏维汇人霸占,高卢处于动乱边缘,遥远的不列颠岛被主动放弃,只有帝国中枢的意大利还算太平。
    西罗马帝国本来打算拉拢阿拉提,让他去对付西哥特人,并指望阿提拉结束这恐怖的蛮族难民入侵潮。作为草原统治者,阿提拉不可能坐视自己土地上的人口和牲畜不断流失去了罗马帝国。但阿拉提狮子大开口,要求西罗马帝国割让一半领土给他,导致西罗马帝国转而和西哥特人联手,并在随后的沙隆会战中击溃了阿拉提的军队。沙隆会战的结局等于同时宣判了匈奴和西罗马帝国的死刑。
    阿提拉在沙隆会战结束两年后,公元453年离奇暴毙,他一死匈奴帝国就土崩瓦解。而把西罗马帝国搞得焦头烂额的蛮族难民潮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加恶化,又新加入了东哥特人。沙隆会战结束后四年,公元455年,罗马城又被霸占自己北非土地的汪达尔人攻陷。西罗马帝国不得不求助东哥特人的军队才得以光复罗马城。帝国中枢的意大利也成了蛮族东哥特人的天下。西罗马帝国全境实际已被瓜分为不同蛮族的势力范围,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最终于沙隆会战结束二十余年后,西罗马帝国正式亡国于东哥特人之手。

    阿提拉启用东哥特人的策略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吸纳东哥特人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匈奴帝国的实力。代价就是人数居于明显劣势的匈奴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东哥特人同化。东哥特语成了匈奴帝国的通用语,阿拉提就是一个哥特语名字。
    所以阿拉提死后,匈奴帝国很快瓦解,喀尔巴阡山盆地脱胎出一个东哥特人王国。不过匈奴人并没有因此退出欧洲的舞台。部分不愿被东哥特人统治的匈奴人返回了乌克兰草原。居然在两百年后,再度势大,于黑海边建立了独立的大保加利亚王国,匈奴人成了保加尔人。大保加利亚王国覆灭后,保加尔人又一分为二。部分南下今天的保加利亚,建立了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亚王国。另一部分则北上伏尔加河流域,成为日后俄罗斯帝国境内的哥萨克,他们是最后的北匈奴后裔。

    同时,在亚洲河中地区的匈奴人也没有沉沦。公元453年阿提拉病故同年,白匈奴在战场上打败了萨珊波斯,强势宣告崛起。随后白匈奴兵锋掉头向东,南下越过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劫掠笈多帝国。经过三十余年的征战,西罗马帝国覆灭之时白匈奴已建立起向西深入萨珊波斯的呼罗珊地区,向东锲入笈多帝国恒河平原的嚈哒帝国。在嚈哒帝国压迫下,笈多帝国一蹶不振,势力龟缩回恒河中下游摩揭陀王国传统势力范围内。某种意义上,笈多帝国也是汉匈战争的“受害者”。后世只道被东汉帝国逐出大漠的匈奴残余辗转去到欧洲,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覆灭。却遗忘了毁于白匈奴之手的笈多帝国。
    法兰克王国
    东哥特人摆脱匈奴统治独立建国后,东罗马帝国立即跳出来怂恿东哥特人继续西进。在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的支持下,公元476年,东哥特人迎来自己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东哥特人首领奥多亚克正式废黜了西哥特人支持的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罗慕路斯,建立起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东哥特王国,西罗马帝国彻底覆灭。

    但狄奥多里克死后不久,昔日的盟友东罗马帝国就翻脸出兵意大利消灭了东哥特王国。无论西哥特人,还是东哥特人最后都没能在意大利立足。但正是哥特人摧毁了西罗马帝国的“桎梏”,才为西欧其他说日耳曼语的部族赢得了充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日耳曼人各部族得以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先后建立起自己的王国——法兰克王国(后分裂成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勃艮第王国(瑞士)、苏维王国(葡萄牙)、伦巴底王国(奥地利、意大利北部) 、盎格鲁萨克森王国(英国)——这些日耳曼王国是未来欧洲中世纪的主角,西欧今天的政治版图,多样的文化和民族格局的形成,都受惠于此。这一切都应该感谢哥特人。
    不过彼时哥特人名声并不好,因为消灭西罗马帝国而导致欧洲文明的暂时倒退,被曾经的帝国各行省臣民诅咒。西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实际成为蛮族军阀割据的局面。相较西罗马帝国不仅各军阀统治疆域和人口大幅减缩,加之缺乏统治经验,帝国时期的公共行政和税赋系统几乎瘫痪。蛮族军阀们没有足够财力和奴隶,也没有意愿去维持帝国时期大型公共设施和建筑,只得任其荒废倒塌。原西罗马帝国境内畅通繁荣的贸易盛景不再,经济复杂度下降,大型城市难以维系。
    但欧洲文明倒退同时,基督教地位却在不断强化。由于蛮族军阀获得了政治军事上的特权,原西罗马帝国各地贵族、富商、自由人纷纷投身宗教事务,在当地捐建教堂和修道院,甚至出任地区主教从而继续占有土地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分裂局面,地方精英逐渐只关注地区政治,心里再也装不下一个庞大的帝国。而各地蛮族军阀则成为基督教的利剑和坚盾。基督教与蛮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当然,不是所有的蛮族都是罗马帝国的敌人。友好的蛮族,罗马人称为联邦者,被允许居住在帝国的边境,帮助维持边境安全。
    法兰克人就曾是罗马帝国的日耳曼盟友,最初聚居在帝国西北边境,今天比利时境内。西罗马帝国瓦解时法兰克人乘机南下扩展地盘。公元486年,法兰克人在克洛维一世的带领下,战胜了罗马人在北部高卢的最后统治者西格里乌斯,将统治区扩张到卢瓦尔河以北地区,今天法国的东北部。克洛维一世乘势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以自己祖父的名字为王国命名墨洛温,建都在当时还是小城镇的巴黎,史称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一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极具政治头脑。他深知罗马帝国虽然被逐出西欧,但几百年的统治时间,和文明的先进程度,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心目中只承认罗马帝国是合法政权。自己的王国要长治久安, 统治的“合法性” 须得到认可。
    于是,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后,旋即向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东罗马帝国称臣,请求承认其合法性。克洛维一世谦卑地表示,他只要求成为一名执政官,而非国王。
    克洛维一世还颇有远见地要求法兰克人改宗罗马天主教,放弃在天主教徒眼里已经彻底沦为异端邪说的阿里乌斯流派,并与坚持信仰阿里乌斯流派的日耳曼同胞哥特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以及后来的伦巴底人划清界限。这与万里之外的北魏文帝迁都洛阳并强迫鲜卑人汉化以融入华夏文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490年魏文帝迁都洛阳后六年,公元496年,克洛维一世带领全族人接受了罗马主教洗礼,正式成为天主教徒。
    同时,克洛维一世对罗马帝国的原核心统治区,意大利及周边土地,秋毫无犯。并出兵攻打罗马人的死敌,西哥特人在高卢的独立王国,将西哥特人赶去了西班牙。
    克洛维一世为自己王国“正根清源”的策略获得巨大成功。不仅借机扩大了领土,还赢得了各方势力对其在高卢统治的默认,甚至支持。可谓名利双收。
    不过,法兰克王国与罗马帝国时期相比,可谓文明大倒退。常年战乱和法兰克人低劣的行政管理水平,导致其统治区内原帝国城市大多被遗弃,货币贸易几乎绝迹,人们回到了生活在乡村,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法兰克王国最终会重建社会结构、走上与罗马帝国不同的封建社会道路,引领整个西欧社会恢复原气。但这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挑战,西欧人民还要煎熬几百年的黑暗日子,才看得见黎明的曙光。
    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却已迎来复兴。中华文明也盛世曙光初现。
    基督帝国-拜占庭
    在希腊,曾经和东汉帝国隔空秀肌肉的罗马帝国也挺过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引发的大动荡并再度崛起,成为全欧洲,也是基督世界最强大和富庶的帝国。这个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新罗马帝国,就是后世史学家口中所称呼的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称其为东罗马帝国是因为存在过西罗马帝国。而拜占庭一词则来自古希腊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名字,用以强调新罗马帝国明显的希腊属性。历史上这个又延续了千年的基督帝国正式国号实际一直是罗马帝国。为了避免名称混乱,自本章起,后文统一称其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最初只是罗马帝国的单纯延续,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各方面并没有大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帝国版图和境内臣民大多数拥有希腊和近东闪语族血统,说希腊语和闪语。在意大利出生长大的罗马人眼里,希腊人是政治上的二等公民,闪语族人更是半个蛮夷。因此,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憋住了一口气,誓要夺回失地,重现罗马帝国的昔日辉煌来为自己正名。

    不过在罗马城接连被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洗劫,西罗马帝国行将就木的时候,拜占庭帝国也深陷“蛮族”泥潭,一时难以自拔。
    和西罗马帝国招安西哥特人“以夷制夷”,结果引狼入室类似。拜占庭接收了大量萨尔玛提亚人入境,“以夷制夷”抵御匈奴人。结果匈奴人离开后,拜占庭帝国大权旁落萨尔玛提亚人头领阿斯帕尔手里。萨尔玛提亚人信奉已经被罗马帝国斥责为异端的阿里乌教派,所以阿斯帕尔没敢篡位。转而立了个年过5旬的傀儡皇帝利奥。但阿斯帕尔低估了利奥的雄心壮志。利奥提拔了一位来自帝国小亚细亚南部的伊苏里亚人与阿斯帕尔竞争,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个伊苏里亚人给自己取了个希腊名字“芝诺”。
    然而在扳倒阿斯帕尔之后,接替利奥的芝诺却遇到了麻烦。在对付外来“蛮族”萨尔玛提亚人的时候,作为帝国臣民的伊苏里亚人是受到欢迎的。但当萨尔玛提亚人的势力瓦解之后,芝诺发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伊苏里亚人却成了帝国“正统”的罗马人和希腊人眼里的“暴发户”、“乡巴佬”。很快,芝诺就在政变中被迫逃离君士坦丁堡。
    等到两年后,公元476年,芝诺在伊苏里亚士兵保护下回到君士坦丁堡,再次成为皇帝的时候,西罗马帝国已经覆灭。拜占庭帝国永远失去了挽救西罗马帝国的机会。不过重登皇位的芝诺轻税赋罢兵戈,让拜占庭帝国得以休养生息,堪称拜占庭版本的“文景之治”。拜占庭帝国不仅挺过了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整个地中海地区陷入大动荡的艰难岁月,奇迹般存活了下来。而且很快就重拾昔日辉煌。

    在原西罗马帝国统治区落入“蛮族”之手,陷入文明倒退的黑暗时代之际,拜占庭帝国延续着欣欣向荣的景象。贸易繁荣,人口增长,城市扩建。引水渠、公共澡堂等大型公共设施维护良好,修缮一新。宫殿和教堂不断填建,愈加华丽恢宏。城市之间是大片橄榄和葡萄种植园。人们日常享用着沾着橄榄油的面包和美味的葡萄酒。即使奴隶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如此盛世景象让人恍如回到了公元1、2世纪的罗马帝国。很难想象这个帝国刚刚渡过了几乎亡国于“蛮族”的危机,很难相信这个帝国和西边那个民生凋零的国度曾经是同一个帝国。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成为皇帝的时候,拜占庭帝国迎来了自己的“汉武”盛世。查士丁尼原名柏多禄,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的侄子。查士丁和查士丁尼都来自希腊东部的色雷斯。芝诺的继承人死后,担任禁卫军将军的查士丁被选为皇帝。柏多禄成了自己叔父养子,皇位继承人,遂改名查士丁尼。虽然查士丁尼依靠自己的叔父才登上皇位,但事实证明查士丁尼并非一介无能的纨绔子弟。和汉武帝一样,查士丁尼雄心壮志,一心要建立不世功勋。将西罗马帝国从蛮族,从阿里乌斯异教徒手里夺回来,重振罗马帝国当年雄风成了查士丁尼主政后的首要目标。拜占庭帝国为自己正名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元534年,拜占庭大军进攻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在埃及建立的联合王国,打响了收复西罗马帝国故土的第一枪。查士丁尼独具慧眼,从禁卫军提拔了贝利撒留,这位拜占庭帝国史上公认的军事天才作为军队统帅。埃及战役进展十分顺利,当年就拿下来埃及还有北非突尼斯。初战告捷坚定了拜占庭帝国的信心。次年,公元535年,拜占庭大军转而攻打盘踞在意大利的东哥特人,之后还将触角伸向了位于遥远的西班牙南部的西哥特王国。拜占庭帝国短时间内成功夺回了原属于西罗马帝国的几乎全部疆土,帝国迎来全盛时期。
    混血的胜利
    拜占庭帝国逐步收复故土之际,南北朝对峙在华夏大地也进入尾声。拜占庭大军在埃及鏖战的公元534年,一度统一长江北岸的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南北朝对峙之初,南边的汉人帝国掌握主动。不仅因为南方战乱较少,帝国更富庶强大,汉人作为华夏文明本源,其政权的合法性据有无可争议的心理优势。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其中宋、齐、梁都处于战略进攻势态,时不时北伐,在中原兜一圈儿风。即使南方帝国在宋之后,实力远不及北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梁和陈乘北魏分裂之际,仍然能够取得北伐的军事胜利。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胡人帝国逐渐扭转劣势,直至完全占据主动。这首先得益于北方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长江以北,尤其华夏文明诞生地的黄河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原本远远优于南方。由于西晋之后长年战乱,加之大量北方汉人移居南方,才让北方一片萧条。在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北方的经济和人口优势开始复苏。再者,随着胡人统治阶层推行汉制,重用汉人,习俗汉化,赢得了占人口多数的汉人的支持。统治的合法性得到了认同。
    公元490年北魏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即下诏迁都洛阳,拉开了北魏乃至整个胡人帝国史上最激进的一次汉化运动的序幕。拓跋宏不仅在政治上尊周礼、用汉臣,还强迫鲜卑贵族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鼓励和汉人贵族通婚。要强行抹掉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区别。
    拓跋宏推行如此极端的汉化措施,并非因为单纯仰慕汉文化,而是形势所迫。由游牧部落联盟直接跨入农耕帝国,完全没有帝国统治经验的鲜卑人如果不效法已经有着几百年帝国历史的汉人的制度和理念,恐怕难以驾驭一个庞大的帝国。何况占这个帝国人口大多数的还是汉人。
    还有就是北魏皇帝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在起兵征服汉人的中原时,北魏皇帝只是众多鲜卑部落的盟主,与各鲜卑部落的头领是荣辱与共的战友。当天下平定,帝国建立,北魏皇帝是整个国家的主人,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时,民族之别的重要性下降了,身份之别变得更为重要。在北魏皇帝眼里,只见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而不见鲜卑人和汉人。
    北魏刚建立时,中央朝廷分为内外朝。内朝几乎清一色的鲜卑人,掌握军政大权。外朝大量启用汉人,用于维持帝国日常运转。在打天下时,这种内外朝制度有利于鲜卑人团结一心。但治天下的时候,内朝就成为尾大甩不动,掣肘皇权的包袱。虽然称帝后,部落头领身份和皇位合并,成为拓跋氏家族的世袭权力。但内朝的鲜卑贵族们仍然在拓跋氏继承人立废问题上有发言权。拓跋宏推行汉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破内外朝之别,解除大部分鲜卑人的特权,将鲜卑人中下层踢回被统治阶层。
    拓跋宏的改革非常成功,成功肢解鲜卑人的势力,强化了皇权,还赢得了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汉人的承认,被奉为正统王朝。西晋到隋唐之间这段乱世史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不要小看这称呼的区别。北魏之前胡人的帝国,包括统一了北方的前秦,都只算十六国中的一个。而北魏则是与南方汉人帝国平起平坐的北朝。言外之意,不论鲜卑人皇帝的北朝还是汉人皇帝的南朝,一统天下之后都是汉晋帝国的正统延续。
    胡人统治者的心态也随之自信起来。加之长期统治着华夏文明核心的中原地区,胡人政权已经不把南朝汉人政权看作华夏正统,而自视为合法统治者。从北魏后期伊始,鄙视地称呼南朝为“岛夷”。
    然而消灭岛夷一统华夏却不是鲜卑人的北魏,而是胡汉混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为班底的隋帝国。
    因为拓跋宏改革而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中下层鲜卑人,理所当然感到愤怒。乘中央朝廷虚弱时,这些鲜卑人纷纷聚众叛变。其中镇守帝国北境,与蒙古草原上新崛起的游牧部落柔然对峙的六大军镇的叛乱规模最大。叛乱被镇压,但分裂的种子已经埋下。六镇之中的武川镇(今山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的残余力量在贺拔岳和宇文泰带领下转移到关陇(今陕西关中,甘肃陇山一带)一带,因而后世称其关陇集团。
    这个极度反感汉化,要求保持鲜卑人“纯洁性”的保守团体,迫于军事斗争的压力,却不得不与当地汉人地主武装联姻结盟,成了胡汉混血的集团。而自恃汉民族正统的中华帝国,正是在这个混血集团的带领下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真是造化弄人。
    待公元534年,深陷内乱之苦的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西两魏的拓跋皇室逐渐成为傀儡,西魏政权最终被关陇集团把持。关陇集团正式登上的中国历史舞台。

    公元550年,有着汉人血统的鲜卑贵族高洋,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公元557年,关陇集团出身的鲜卑贵族宇文觉,代西魏自立,建立北周。
    面对当时实力更为强大的北齐的压力,抱团取暖使得关陇集团内部的胡汉渊源交织愈深。北周天元皇帝,鲜卑人宇文赟的皇后是集团内部,汉人贵族杨坚的女儿。杨坚,即后来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虽然祖籍汉人,身上也流着鲜卑人的血液。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则是匈奴人的后裔。
    面对胡汉混血的现实,北周鲜卑皇室和北齐一样,决定复辟鲜卑化来纠正“错误”。 这样开历史倒车,注定了北齐和北周都是短命王朝。
    “五胡乱华”以来三百年,久居中原地区的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胡族人长期与汉人通婚杂居。五胡在生活、文化各方面也完全汉化。居住汉地时间最久,接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南匈奴,在南北朝末期就几乎不见踪影,彻底融入华夏。
    不论 “里外” ,再简单区分胡汉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最终,顺应历史潮流的关陇混血集团崛起,统一了华夏,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公元577年,北周吞并北齐,继前秦之后再次统一长江北岸。约莫三年后,公元581年,北周年仅7岁的小皇帝被迫禅让皇位给出身关陇集团,主张胡汉平等,消除胡人和汉人身份界线的丞相杨坚。杨坚改国号为隋,史称隋文帝。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夜之间,北周就成了隋。又经过数年的精心准备,公元589年,五十万隋军渡过长江,进攻长江南岸代表“中华正统”的汉人帝国陈。这个在南梁末年动乱中诞生的孱弱王朝,显然无法阻挡隋帝国统一大业的脚步。隋军势如破竹,仅用一年时间即横扫南陈全境,终结了南北帝国隔江对峙的局面。
    自公元220年曹魏代汉,三国鼎立算起,时隔三百七十年,中华终于复归一统。
    中华帝国-隋唐
    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分裂和战乱虽然给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废墟之上重建的华夏文明却更加光彩夺目。
    五胡入华,并没有打断华夏文明的进程,反而促进了胡汉融合,模糊了之前本来泾渭分明的胡汉界限。为躲避战火,大量的中原汉人离开华北随晋皇室流亡江南,有的甚至远赴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他们带去了汉字和汉文化思想迅速在各地生根发芽。
    汉文化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影响力没有减弱,反而扩大了。隋统一之后的华夏,较之以前,是一个地域更为广阔,人口民族众多,社会多元包容,文化开放自信的更加成熟的文明。

    混血的隋帝国,立朝后也呈现出不同反响的新气象。一文一武,文立科举制,武兴府兵制,不仅成功消除了政治上胡汉的隔阂和对立,也将中华帝国的制度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北朝虽然没有九品中正制,但有一个“辟诏制”,即中央朝廷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自行录用下属。这源于五胡乱华时期,胡人给自己的政治优待和为了收买中原王朝崩坏之后,各地自保一方的汉人私人武装。
    后来,这辟诏制逐渐成了买卖官职和权贵豪族把持地方行政的温床。隋文帝杨坚即位后第一个大手笔就是废除了辟诏制,决定所有官员皆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将全部的行政人事权集中到了皇帝自己手里。这样一来,中央朝廷就需要亲自从社会招募和考核大量人才来填满官僚系统。
    于是,杨坚创造性发明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科举制度。不论汉人、胡人,不论门第出身,通过科举考试都有步入仕途的机会。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消除胡汉隔阂,激活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有利于强化皇权,摆脱北方胡人和权贵豪族势力对于政权的影响力。
    统一华夏后,杨坚又下令取消兵籍户口,统一并入民籍。在民籍基础上重建新的府兵制。在全国要冲之地设置兵府,从各地民籍中挑选身体素质优异的壮丁,主要是农民和一些城市破产者,给予分配土地、免收赋税等优待,编入当地兵府成为闲时农,战时兵的半职业军人。负责拱卫京城,驻防城市、守疆戍边。
    不同于秦汉帝国实行全民征兵制,帝国成年男性都登记入册等候召唤。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胡人政权采用胡为兵,汉为农的政策。胡人和汉人一样分得田地,但胡人免税赋,代价就是战事一开,必须应征入伍。而南朝已经开始募兵制。虽然北魏后期开始,也大量出现了汉人兵籍,但占兵籍大多数的仍是胡人。取消兵籍其实解除了胡人的军事特权。争夺天下,军事优先的时期,隋全国的兵籍人口由负责军事的六大将军直接管理,兵籍户口户主的姓氏都随各自的将军。而兵府直接听命于皇帝,取消兵籍也同时意味着兵权被收回中央朝廷。府兵制建设一直持续到隋炀帝时期才告一段落。
    穿越千年的宿怨
    拜占庭帝国短时间内收复原西罗马帝国疆土似乎是伟大的胜利,但从长远看来,光复西罗马帝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西罗马帝国政权虽然覆灭,但意大利本土大部分地区并没有遭受严重战火蹂躏。然而,拜占庭帝国为收复意大利,和东哥特人在意大利半岛打了近二十年。等到公元552年,历经多次易手的罗马城,最终回到拜占庭帝国手里的时候,这座曾经拥有30万人口的千年都城,居民只剩下不足3万,大部分城区沦为废墟。
    公元554年,东哥特王国被拜占庭帝国大军彻底荡平。征服意大利的漫长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对拜占庭帝国而言这是一场代价沉重,却得不偿失的胜利。征服意大利极大地消耗了拜占庭的国力,前朝多年积累的财富在二十年的征战中消失殆尽。为了维持军事开销,增收的高额战争税疯狂吞噬着民间财富。大量青壮年被征召入伍,田地因而荒芜。曾经富庶的拜占庭帝国变得虚弱和贫穷。
    如同没有节制地发动对匈奴战争,最终败光了“文景之治”家底的汉武帝一样,查士丁尼掏空了自己帝国的根基,让帝国摇摇欲坠。但汉武帝只需要面对匈奴一个强敌,打垮匈奴后虚弱的汉帝国还有机会喘息和中兴。而查士丁尼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拜占庭帝国四面强敌环绕,被意大利战事拖垮的帝国几乎立即遭到了残余匈奴势力、斯拉夫人和波斯人的入侵。
    上帝似乎也抛弃了拜占庭帝国。人类史上记载最早的黑死病在埃及登陆,然后快速席卷整个帝国。帝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几年中陆续死去。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黑死病不长眼,吓得匈奴人、斯拉夫人和波斯人也逃离了这块灾难之地。
    但等黑死病一过,他们就卷土从来。被战争和传染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国已是强弩之末。公元559年,一股只有几百人的匈奴军队竟然穿越了色雷斯,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吓出拜占庭帝国上下一身冷汗。不过,最惨痛的失利还是来自与萨珊波斯交锋的叙利亚战场。拜占庭丢掉了重镇安条克,导致大半个叙利亚沦为萨珊波斯的囊中物。公元562年,无力再战的拜占庭帝国被迫向萨珊波斯求和,以每年进贡巨额黄金为代价与萨珊波斯签订了停战协议。

    希腊人和波斯人是世仇。双方从公元前打到公元后,从爱琴海沿岸打到中亚的伊朗高原。希腊人和波斯人最初的较量还有民主城邦和专制帝国两类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竞争的动机,后来则沦为纯粹的地区争霸。
    帝制一统农耕世界之后,希腊人和波斯人曾在希腊远亲马其顿人亚历山大的武力强迫下,短暂成为一个国度的“同胞”。之后希腊人又成了罗马帝国的臣民,而波斯人重获独立,建立了安息帝国。天无二主,罗马和安息作为该地区仅有的两个超级帝国,势必水火不容。野心勃勃意欲复制昔日亚历山大帝国辉煌的罗马帝国,征服整个环地中海文明之后,站到了安息帝国门口的美索不达米亚。两个帝国之间再无缓冲,战争随即爆发。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拉锯战,彼此互有胜负,陷入对峙僵局。
    安息帝国覆灭后,波斯保守势力新立的萨珊帝国接过了对峙的薪火。和偏安的安息帝国不同,萨珊波斯一心重回当年波斯帝国巅峰,并让两位罗马帝国皇帝在战场上蒙羞。但两个帝国边界线的进退,始终不出底格里斯河上游,及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又是一场代价惨重却鲜有收获的拉锯战。
    公元5世纪末,罗马帝国身陷“蛮族”泥潭虚弱不堪的时候,萨珊波斯本有机会打破战场僵局,但之前萨珊消灭贵霜帝国却给自己挖了道坑。由于国土直接暴露在了活跃于中亚河中地区的白匈奴嚈哒帝国面前,当西罗马帝国覆灭时萨珊却因为白匈奴的袭击无暇西顾,萨珊皇帝菲鲁兹一世还在与白匈奴的交战中阵亡。一直到公元6世纪中叶以后,萨珊波斯与新崛起于阿尔泰山的突厥人联手东西夹击才终于打垮嚈哒帝国。亡国的白匈奴之后辗转流落于中亚及南亚各地,渐渐被当地人同化,消失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但萨珊波斯填平白匈奴这道坑再掉头西进时,新生的拜占庭帝国已经崛起。萨珊波斯收复小亚细亚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
    主导拜占庭帝国的是希腊人。萨珊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对抗恍若时光穿越回千年,公元前希腊人和波斯人正面对决的日子。
    与萨珊波斯签订停战协议后不久查士丁尼去逝,拜占庭帝国陷入短暂混乱。日耳曼伦巴底人沿着当年哥特人的路线入侵了意大利半岛。很快拜占庭人就被伦巴底人赶到了半岛南端。意大利北部变成了伦巴底王国。几年后,西哥特人也从拜占庭人手里收复了西班牙失地。辛辛苦苦征战几十年,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几乎一朝回到查士丁尼登基前。唯一幸存的战果仅有埃及,但很快埃及也消失在波斯军队的惊涛骇浪中。
    查士丁尼的野心终归化为黄粱一梦。连查士丁尼被后人记住,也不是因为他一生追求的不世功勋,而是他主持编纂的《查士丁尼法典》。这部法典成为当今世界罗马大陆法系的基石。

    关键时刻,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拯救了风雨飘摇中的帝国。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在拜占庭帝国即将倾覆的危机时刻,天降英雄力挽狂澜而扶帝国于不倒。罗马人看重皇帝能力和声望,而不是皇帝血统的传统就是一把双刃剑。在造成帝国内战不断的同时,也给帝国带来了每每绝境逢生的奇迹。
    这个年轻人就是帝国北非总督的儿子希拉克略。公元610年,他乘船来到君士坦丁堡,在元老院长老们的拥护下,在刚刚爆发过政变一片狼藉的宫殿里匆匆登基。查士丁尼王朝结束,拜占庭帝国来到了希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略接手的拜占庭帝国就是一个烂摊子。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频频威胁帝国的色雷斯地区。萨珊波斯更是横扫帝国东部。之前错过了收复小亚细亚的天赐良机的波斯人决心不再重蹈覆辙,紧紧抓住拜占庭查士丁尼王朝和希拉克略王朝交接混乱之时,倾全力攻打拜占庭帝国的亚洲各省。希拉克略继位不久,波斯人就血洗了圣城耶路撒冷,男人被杀死,女人和孩子成了奴隶。公元619年,埃及也落入了波斯人之手。希拉克略似乎与前任皇帝一样对波斯人的攻势束手无策,萨珊光复原波斯帝国故疆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46:4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