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36页] |
作者:总老师麦加 |
首页 上一页[35] 本页[36] 下一页[37]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尺青锋斩魑魅 2012-06-30 23:38:46 @三尺青锋斩魑魅 2012-06-29 22:30:26 ----------------------------- 日军在大陆最后的疯狂是在44年至45年初的一号作战计划,45年春后就龟缩防守剩下挨下的份,抗战前一天KMT丢了哪座县城,请说明出处。当时盟军取得了完全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他想疯狂没处撒,除了对他自己的国民。 -----------------------------...... ----------------------------- 不完全赞同中天兄的说法,但也不赞同三尺兄的看法。 抗战胜利是我们站对了队,从纯军事角度说,实在找不到可以夸耀的地方,比不上朝鲜战争是显而易见的(我不想争论政治正确与否,这里说的是军事)。所谓“四大战胜国”,其他三个是真正在战场上战胜,中国只是拖下去,没被彻底打败而已。五常席位中法国和中国,都是当时美国为牵制战后苏联的崛起而给小兄弟的打赏,假如它能算到用不了几年,蒋政府就会“转进”台湾的话,中国肯定拿不到这个席位。 |
所以黄巢看似一个庞然大物面对的一盘散沙,实际上是充气巨人面对一堆的带刺的铁蒺藜! --------------------------------------------------------- 徐兄这个比喻很形像,唐末藩镇虽然多数个头不大,但武力不弱,平常骄兵逐帅几成家常便饭,一受外力打压时内部却常常很团结,的确不是容易摆平的。 |
关中混战 一 不过,朱温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五月,身任忠武监军的晚唐宦官名将杨复光,已率领精锐的忠武军大举反攻邓州来了。此前杨复光已经杀掉了秦宗权的部将王淑,实现了他对许州兵和蔡州兵的统一指挥。经过重新整编,杨复光将这八千精锐编成八个都,由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丛等八人任都头(所有的史书都只记录了这七个人的名字,不清楚第八个都头是漏记,还是由杨复光自己兼任),此后,杨复光统率的这支军队,就有了“忠武八都”的叫法。 朱温率军出击,与忠武八都大战于邓州城外,鹿晏弘、王建等八位都头设伏以待。这很可能是后来的后梁太祖“泼朱三”,与前蜀高祖“贼王八”之间,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可能由于齐军素质不及忠武军,交战的结果,是朱温战败,被迫弃城北走。杨复光挥军追击,又收复了商州,一直追至蓝田蓝桥驿(也就是刘裕时代的青泥)。至此,齐帝国除长安外直辖的四个州全部沦陷。 六月初,朱温率余部撤回长安,他虽然也战败了,但表现仍是齐朝几个刺史中最好的,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朱温的用兵之才在大齐诸将中数一数二。而且,对黄巢而言,邓州和商州的丧失,也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大齐兵力正吃紧,让朱温率一支不多不少的孤军驻守邓州,那是把好钢用在了刀背上。 实际上在下认为:由于邓州与长安相距过远,中间又隔着秦岭、熊耳山,难以形成犄角互援之势,即使不发生杨复光反攻邓州的军事行动,黄巢也迟早要把朱温调回长安(当然,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觉得黄巢最明智的选项,应该是放弃长安,到邓州与朱温会合,然后南下经营荆襄)。现在朱温回来,正好让黄巢能够集中齐军的精锐之师和能战之将,寻机唐军交战,以打破被围的困局。因此黄巢并没有追究朱温的过失,而是亲至灞上迎接,深加慰劳。 于是,囚徒与狱卒的新一轮较量,马上又开始了。 黄巢盯上的第一个目标,是距离长安最的邠宁军朱玫所部。自从长安败归兴平后,朱玫得到了郑畋派来的凤翔援军,和原属程宗楚的泾原军残部,他乘机集结兵力,在这里筑起一个坚固的营垒,号称“定国砦”,如一枚芒刺,插在黄巢之背。 黄巢决心拨掉它,命王璠为主帅、朱温为副,率军围攻兴平定国砦,朱玫招架不住齐军的凶猛攻势,再败,率邠宁军退守奉天,凤翔军则退守龙尾陂。 齐军本欲乘胜追击,消灭朱玫,不想这时,唐朝从西川调来的援军一万七千人赶到了。在黄头军使李鋋、巩咸以及神机营使高仁厚指挥下,这一万多西川军再占兴平,迫使齐军后撤与之交战。王璠、朱温与高仁厚等西川诸将激战多次,竟无法将西川军从兴平挤出去。郑畋再派大将李昌言率凤翔军主力支援兴平的西川军,至此,双方都难有突破,西线陷入持久战僵局。 |
所以,总体而言日本二战时的陆海军战略都不甚高明,还不如中国。当然其中下级军官的战术素养还是相当高的,士兵素质也不错。(对此李宗仁抗战胜利后有过报告,可作参考) 其实,我想,当时日本高层也许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你想换作是你,你要是有本事一拳就把对方打翻在地而取胜,你会选择把自己打得鼻青脸肿也未必能胜的办法吗? --------------------------------------------------------------- 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不同,没有一个真正能同希特勒或墨索里尼相比的决策人,军令部和参谋本部以架空日本政府为荣,下级军官以不服从上级为荣,九一八、卢沟桥等事件都是由好战的中下层军人首先挑起,军部、政府只得跟进,不跟进的下场,可参考前首相犬养毅。这种由四肢指挥大脑发动的战争,谈何战略? |
@徐兆玮 2012-07-02 08:15:38 @总老师麦加 3506楼 关中混战 一 齐军本欲乘胜追击,消灭朱玫,不想这时,唐朝从西川调来的援军一万七千人赶到了。在黄头军使李鋋、巩咸以及神机营使高仁厚指挥下,这一万多西川军再占兴平,迫使齐军后撤与之交战。王璠、朱温与高仁厚等西川诸将激战多次,竟无法将西川军从兴平挤出去。郑畋再派大将李昌言率凤翔军主力支援兴平的西川军,至此,双方都难有突破,西线陷入持久战僵局。 .-------- 没想到川军还能起点作用。历史上,似乎川军一直是被人蹂躏的对象,也就是摇旗呐喊、搞搞运输之类。所以从刘邦到明玉珍,历代四川割据政权基本是外来军队建立的。 谯纵倒是四川人,可惜如鸟兽散。 ----------------------------- 川军不一定不能战,如诸葛亮训练出来的蜀军,唐末的突将营、黄头军,都是有战斗力的。而且高仁厚是良将啊,也是这个时代,最让在下感到惋惜的人物之一。 |
@liujian2416 2012-07-02 12:15:28 @Lunter2009 2012-06-25 14:30:44 温大雅写的做李渊起居注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美化了李渊.关于李渊,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一致的. 温大雅写的做李渊起居注有很多地方却和其它史料有明显冲突. -------------------------------------------------------- 好久没来了,看到大家对李唐开国的争论,忍不住说两句。我的观点与你相反,不是温大雅的《大堂创业起居注》美化了李渊,而是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受到李世民“自观”后的国史的影响,弱化了李渊的作用。 李世民违例开创了在帝王生前“自观国史”的恶劣行径,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自然对自己在开创大唐的业绩基因美化,同时弱化李渊,丑化李建成。 ----------------------------- “自观国史”哪里会是李世民开创的呀?“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难道不是因为崔杼、赵盾违例观史才有的事迹?更不用说桓灵宝自编《起居注》那种后无来者的壮举了。真以为古人那么守规矩啊? |
@徐兆玮 2012-07-02 11:30:19 @fivelements 3509楼 杨复光起的作用堪比郭子仪,可惜他死的早,是宦官,之后唐还是在亡了。所以很少被人提及。 ----------------------------- 杨复光若在,必外结李克用以排田令孜,以制各藩。如后来杨复恭那样。但能否使唐朝多延续一段时间,也未可知。因为晚唐的问题已经不是哪派宦官掌权能解决的了。只不过如果杨复光活着得势,晚唐变幻倒是另一个走向。 ----------------------------- 徐兄对好些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啊!虽然往往缺乏证据,但逻辑是讲得通的。 |
关中混战 二 借兴平交战之机,唐鄜坊节度使李孝昌和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组成的两镇联军从武功出发,从北面转了一个大弯,直插东渭桥,配合已攻占同、华的河中、昭义两军威胁长安东面。见西线一时不可能打开局面,而东线又告急,黄巢便将朱温从兴平前线调离,命他进抵东渭桥,将鄜坊、夏绥两军挡在渭水北岸,同时集中力量先反攻华州。 八月,唐昭义节度使高浔与齐将李详大战于石桥,昭义军大败,李详乘胜再占华州,被黄巢任命为华州刺史。昭义节度使高浔战败逃走后,威信扫地,不久便被部将成麟所杀,另一大将孟方立又以平叛为名,杀掉成麟,自任留后,从此昭义镇也完全落入地方军人集团之手。昭义发生如此大的变故,作为它的邻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反应就像当初得知许州兵变的齐克让,也收兵回河中以防万一。 昭义、河中两军的退走,暂时解除了齐军在华州方面的威胁,黄巢得以抽出兵力由尚让率领,支援朱温,大举反攻东渭桥。这一仗打下来,鄜坊、夏绥联军战败,李孝昌和拓跋思恭两位党项大佬见势不妙,收兵退守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朱温乘胜追击,连下高陵、栎阳。但因为西线唐军近在兴平,对长安保持着强大的压力,黄巢也不敢让尚让、朱温所率大齐主力部队离长安太远,齐军的攻势就此暂时终止。 谁知到了这年十月,发生了一件让黄巢很解恨的事:大唐凤翔节度使兼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也就是他现在的头号眼中钉郑畋,竟然被人拔掉了! 当初,由于郑畋的努力,凤翔增加了数万大军,凤翔军一时声威大震。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打仗、增加军队,必然意味着要增加开支。凤翔镇地狭民贫,底子本来就很薄,历来要靠朝廷补贴,可如今朝廷流落巴蜀,各藩镇愿意拨毛相助的更少,补给不能不减少。郑畋虽然是能吏,但也没本事把这道无米之炊给长期做下去,再加上他也不会放纵士兵,让他们自己解决给养问题,因此,当中和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下时,凤翔的各个仓库差不多都和郭冬临的脑袋一样,清洁溜溜了! 没钱,士兵们的粮草薪饷自然发放困难,怨气难免产生。此时凤翔军的主力已被派驻兴平,由大将李昌言率领,而郑畋本人则回本镇筹措军饷,身边的兵马很少。同当初的周岌一样,李昌言发现,目前这时机正是他追求进步的大好机会! 于是,郑畋克扣将士军饷的谣言很快像流感一样传遍全军,李昌言“众望所归”地带着激愤的凤翔军士兵们离开兴平前线,杀回凤翔,要找节度使郑畋讨个说法! 凤翔,惊愕的郑畋登上了城楼,看着下面数万喧嚣不已凤翔军士兵,心情从头寒到了脚:他们还是那些与自己一道,在龙尾陂大败尚让的忠勇将士吗?自己一片赤诚,费尽心力,与士卒同甘共苦,与黄巢浴血奋战,难道就为了今天的结局?段文楚、薛能的故事,又要自己身上重演了吗? |
@徐兆玮 2012-07-04 08:28:40 凤翔镇地狭民贫,底子本来就很薄,历来要靠朝廷补贴,可如今朝廷流落巴蜀,各藩镇愿意拨毛相助的更少,补给不能不减少。 ------------ 巴蜀也是富庶之地,既然发兵,何不发饷支援凤翔? ----------------------------- 在下认为应该是支援了,只是量不够,否则凤翔在突增几万大军的情况下,补给危机不会到将近一年后才发生。如果放纵士后劫掠,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可以减轻危机,但郑畋明显不是那样的人。 |
首页 上一页[35] 本页[36] 下一页[37]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