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39页]

作者:总老师麦加
首页 上一页[38] 本页[39] 下一页[40]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宅男高骈的幸福生活 二



    第一位加盟的骗友是据说系赤松子(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神农时代的雨师,也是游戏《轩辕剑四》中的关底BOSS)下凡的张守一,吕用之对这位张“仙人”的推荐就像一出拙劣的三流武侠剧:

    话说当年高骈与卢携、田令孜内外勾结,和郑畋结下了梁子。现在卢携已死,田公公也不再保他,高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担心郑畋会设法暗算他,这点心思,很快让狡猾的吕用之掌握了。

    于是有一天,吕用之突然掐指一算,大惊失色地警告高骈:“郑相国派出了一个武林高手来行刺大帅,今天晚上就要到了!”高骈大惊,忙问抵御之术。吕用之便说:“张守一是这方面的高手,可以求他。”高骈很听话,立即向张守一哀求救命。张“仙人”到底碍不过吕“仙人”的面子,便答应了。

    他让高骈换上女人的衣服,躲到一个偏僻的房间,并吩咐他夜里千万不要出来。而张守一自己则换上高大帅的服装,睡到高大帅的床上。等到了午夜时分,张守一把一件铜器扔到石阶上,发出巨响让高骈听见,然后将准备好的猪血洒到庭院里,制造出一个斗殴假现场。等天明之后,请高骈来观看,并笑着说:“那个刺客差点儿就落到我手上了!”高骈竟然没有一点儿怀疑,感激地内牛满面:“先生对我,简直有再生之恩!”从此后,张守一也成为高骈最宠信的人之一,高骈让他干到左莫邪都军使,职位与吕用之相当。

    左、右莫邪都共有兵两万人,编制比正常的都如“忠武八都”要大得多,而且全是淮南军各部中精挑细出的精锐,驻守于扬州。可以说,吕用之及其党羽在淮南的地位,就像当初控制了神策军的田公公在朝廷的地位,已隐隐有挟高骈以令淮南的架式。不过吕用之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的理想是:兵权、财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为此,他又给高骈找来了两位“仙人”,使得高骈身边的“神仙”增加到四位(外加“仙狗”数只)。这个阵容的豪华程度,直到两百多年后,才被宋徽宗和他的朋友们超过。

    其中一位同吕用之一样,也来自鄱阳,名叫诸葛殷,据说是葛将军(在下不确定是谁,有可能指葛婴,秦末张楚王陈胜的部将,后被陈胜杀害,是所有诸葛姓人的祖先)转世。吕用之为了推荐这位患有严重皮肤病的老乡,预先做足了炒作工作:“玉皇大帝最近见大帅您工作过于繁忙,特意派了一位上仙前来辅佐,对天上来的钦差,当然得侍候好了,大帅如果希望把这位神仙留下来,不妨在人间给他安排一个重要职务。”

    诸葛殷果然不愧是吕用之的老乡,也是一个能用三寸不烂口吐莲花的侃爷,他与高骈初见面,高骈养的几条宠物狗闻见他身上脓疮发出的血腥味,围着他摇头摆尾。反应迅速的诸葛殷马上笑着“回忆”说:“我几百年前曾在玉帝跟前见过它们,没想都这么久了,它们还记得我!”

    高骈有洁癖,来访的宾客通常都要沐浴、更衣然后才接见,并且从来不允许旁人甚至子侄与坐在自己旁边,但对于指甲里还流着脓水的诸葛殷,高大帅却一见如故,与他促膝同席,共用餐具。左右都觉得奇怪,高骈解释说:“你们懂什么,这是神仙故意装成这个样子,来试探凡人的求道之心诚不诚。”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是很诚的,高骈把自己管辖下最大的肥缺,负责盐铁专卖的总监署一职授予了诸葛殷。

    还有一位叫萧胜的同道中人也向吕用之贿赂了大笔的金钱,希望能当上盐城监(盐城即今江苏盐城市,顾名思义,是淮南最主要的产盐区)。吕用之初次推荐时,高骈不太乐意,于是吕“仙人”就用“仙话”忽悠说:“我最近收到一封仙书,说盐城的井中有一柄仙剑,必须要一位仙官才能取到。萧胜系萧史(传说中秦穆公的女婿,擅吹箫,后带着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一同乘龙上天,即成语“乘龙快婿”的出处)下凡,在天上是上仙左右的心腹,现在让他去盐城,只是为了给大帅取剑。”

    神仙的事无小事,高骈自然同意了。几个月后,萧胜不知从哪个卖假古董的人手中弄到一把铜匕首,精心装饰后送到扬州,吕用之一见之下“惊喜”地祝贺说:“这是北方玄武大帝所佩戴的法宝啊!有了它,可在百里之内,不受五兵(指五种兵器,具体那五种说法不一)侵犯!”

    这样,就在高骈喜滋滋地将“玄武大帝的法宝”镶嵌上金玉,郑重其事地带在身旁时,淮南盐业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都已落入吕用之党羽的掌握之中了。

    @徐兆玮 2012-07-17 18:34:46
    唐灭五朝更替
    黎庶苦海沉浮
    朝梁暮晋总茹荼
    石晋儿皇卖土 胡虏交驰掠掳
    英雄应世而出 金枪且把契丹服......
    -----------------------------
    这是哪本书写得呀?如此乱七八糟?一个在历史上实际战绩和影响力都微乎其微的辽将杨衮(说他抗辽真是搞笑),就因为民间传说中把他附会成杨业之父,也变成超级英雄了!何况正版杨家将的事也是被民间传说放大百倍了。
    宅男高骈的幸福生活 三


    权和钱都有了之后,吕用之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自然是保卫和享用他的胜利果实。他先是施展手腕,让高骈解除了梁缵的兵权,屠灭陈珙一家,疏远冯绶、董瑾等人,把高骈原先信任的这些老将全部挤成板凳队员。

    排除上层干扰后,吕用之又建议高骈成立了特务机关“巡察司”,由自己担任巡察使,招募了一百多名唤作“察子”的特务,对淮南实施高压恐怖统治。有了这个得心应手的工具,吕用之一旦发现有谁不满意,或看谁不顺眼,或谁家太有钱招人眼红,都可以秘密将这些人抓捕,带回巡察司苦刑拷问,打出一个个“谋反大案”,然后再顺理成章地满门抄斩、抄没家产!他们的工作很积极,短短几年内就有数百户人家被灭门,甚至连高骈的左右侍从,只要对吕用之的行为稍稍显露出一丝不满,都难逃这张罗网的捕杀!

    虽然吕“仙人”在劝别人修身养性时,自己却娶了一百多个妻妾,享尽人间艳福;虽然吕“仙人”在评论时政时,对贪腐行为抨击不已,自己却随意截留挪用各道上缴中央的税金(高骈身兼盐铁转运使,有权管理各道的盐铁税收)。但在这种高压控制下,高骈耳朵里听到的,仍全是对吕用之的赞颂,因此他对吕用之也越来越言听计从,几乎变成了吕“仙人”手中的提线木偶:

    吕用之说了:“江阳后土庙(吕用之初到扬州避风头时借宿的地方)的神仙特别灵验。”

    高骈立即出巨资,调集工匠和木材,扩建庙宇。以后凡有大事,都要去哪里占一卦(不知去东塘野营,是不是在这里占卦的结果)。

    吕用之说了:“神仙喜欢住在高处。”

    高骈立即投资十五万贯,兴建了迎仙楼和延和阁,据说高达八丈,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八、九层居民楼,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难度很高的大工程。

    吕用之说了:“神仙本来是不难请到的,只是凡人不能隔绝世俗的牵累,所以神仙才不屑来访。”

    于是,高骈几乎不再接见宾客,也很少与这几位“神仙”以外的其他部下见面,躲进内宅,像千金小姐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修道成仙的事业中,甚至连他的妻妾都很难再见到他了……

    吕用之说了:“玉帝因为大帅您修仙心诚,功德显著,打算安排您当天界的高级公务员。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仙鹤驾临,迎接您上天成仙!届时,我们几个下放人间接受再教育的期限也满了,将和您一道回归上清!”

    高骈大喜过望,便让人雕了一只巨大的木鹤,搬进内宅。高骈一有空闲,便穿着道士的羽衣骑上木鹤,预先对上天用的交通工具进行适应性训练……

    南朝时的作家殷芸,曾在他的《小说》一文中,用一句话总结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终极理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如今进化成了宅男的高大帅,已经全部达成甚至超额达成了,他正在成仙前的巨大喜悦中,幸福地活着……

    @徐兆玮 2012-07-22 10:10:01

    
    五龙二虎战彦章是整部《残唐五代演义》书中的最高潮,也是各类残唐五代评书(入宋之后不算)的最高潮。
    虽说演义和评书中虚构的太多,但是渡河灭梁之战中,后唐军应该确实汇集了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五龙”,以及评书中的高行周、夏鲁奇这样的悍将。
    -----------------------------
    这个王彦章的形像看起来很正面啊,评书中把他当作类似《封神榜》中闻太师一类的人物了吧?
    朱温降唐 一


    两位剿匪总司令,郑畋已经被免职了,而高骈又把着茅坑不方便,根本指望不上,进剿黄巢的各路藩镇军队因而变成了一盘散沙,各打各的小算盘,与齐军的交战败多胜少。显然,如果不重建一个司令部,协调指挥各路唐军,要改变目前的僵局,是不大容易的。

    已经逃到成都,官复原职的老宰相王铎可能是受到老同事郑畋建功的激励,也多次“噫呜流涕”地向皇帝李儇上表:自己愿意担当这个艰巨的重任,为国解难,为皇上分忧!虽然王铎上次担任总司令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但李儇身边,一时好像也没有更像样、更有权威的人物了。

    于是,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初八,朝廷正式下诏,加授王铎中书令,充任诸道行营都都统,同时免去高骈的都统之职。二十八日,在王铎建议下,朝廷又抛出了一大堆官帽子,大部份送给正在与齐军作战的各路藩镇节帅,以换取他们勤王的忠心:任命忠武节度使周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都都统左右司马,以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宣武节度使康实为左右先锋使,感化节度使时溥为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以右神策军观军容使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都监使,以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保大节度使李孝昌(七月后改为东方逵)、定难节度使拓跋思恭分别担任京师北、东、西三面都统。

    王铎这些激励政策,还是起到了一定成效,至四月间,关中战场上的各路唐军由于实现了协调作战,加上他们总体实力较齐军有优势,只要不出乱子,便自然而然地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王铎本人率领着从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三镇抽出来的军队进至富平灵感寺,泾原军到达长安西郊,义武、河中两镇的特遣兵团进驻渭北,邠宁、凤翔两军驻守兴平,保大、定难两镇联军再次到达东渭桥,杨复光所率的忠武八都驻扎于武功。这态势酷似一年前,唐军再次从东、西、北三面威胁长安,大齐朝号令通行之地,只有长安和同、华二州。

    如果从龙尾陂之战算起,关中地区不间断的混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从上次长安之战的经过,我们可以发现,对普通老百姓角度来说,参战的不论齐军还是唐军,几乎就没有一支不是强盗!为躲避战乱,近畿一带的民众,只要能逃走的,差不多全部逃进了周围的高山深谷之间,筑起一个个山寨自保。渭河平原上,那些曾经孕育了秦汉大帝国的肥沃农田因为一整年的抛荒,几近绝收,关中百年未遇的大饥荒,合情合理地到来了。

    长安城中一斗米(大约6公斤)的价钱涨到了三十贯(即三万文铜钱,唐代后期的平均米价在每斗二百文左右,这是正常米价的一百五十倍!为李唐王朝建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可悲的是,这个纪录不久后还会被刷新)!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关中态势

    
    @徐兆玮 2012-07-25 09:26:09
    @才到中天万国明 2012-07-24 11:29:06
    很象三国演义的画风,怀念啊
    -----------------------------
    我也颇有小时候看三国、岳飞传的感觉。这部《残唐演义》连环画是爱好者与出版机构合作陆续出的,今年大概可以出完。
    -----------------------------
    竟然是新作,我还以为是好多年前的出版物呢。
    @纯禽小难生 2012-07-25 18:37:39
    哎,楼主写的真好啊!啊啊啊啊啊啊!我从小喜欢历史,虽然自己懂的不多,但是就是喜欢,其实在网上面找关于历史的资料感觉杂乱无章,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楼主这么全面。我想问下楼主,楼主的历史知识哪里来的啊?我也想向楼主这样懂很多历史知识,其实我准备报历史方面的专业,可是现在这情况完全不可能,只有报了国贸。楼主透漏下啊,嘿嘿,哪里学的历史知识?

    -----------------------------
    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啊。

    首先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各种资料,加以整理,使之系统有序,然后对其中出现的明显不合理或自相矛盾的地方,用人性心理、经济学原理、地理状况、时代前景、文化习俗等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决定取舍,推出较合理的解释,最后用自己的话把它写下来,就行了。
    朱温降唐 二


    据说,随着粮食越来越少,人肉交易开始在两军之间兴起,当然不是指红灯区,而是真正的食品批发市场。市场上的主要“货物”,就是被抓来当肉卖的活人,主要来源有山寨乡民和长安市民,价钱以人的肥瘦论,据说肉最多的可以卖到数百贯!从这个价钱来看,人肉不便宜,绝大部份平民是“消费”不起的,他们的最终结局,仍然只有饿死和被吃两项。

    相对而言,唐军能从关中以外的地区得到一定补给,情况稍好,完全没有外援的齐军就惨了,以至于在外界略带夸张的传说中,已经到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的程度了。

    虽然我很怀疑这些传说的真实性,但黄巢与尚让等大齐朝的决策者们,肯定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粮食危机。打破封锁,夺取饷源地,成为大齐帝国决策层的共识:有把握要上,没有把握也得上!现在大齐控制区的周边,最富庶的地方莫过于河中,那么驻地紧靠河中的同州刺史朱温,自然就担当了头号抢粮重任。

    早在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二月,就在朱温攻占同州后没几天,便发兵东进攻向河中。此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有兵三万多,实力差不多是朱温所部的十倍,本人也非无能之将,并据黄河之险,严密设防,因此朱温率齐军才一伸头,便撞上了铁壁,碰了个头破血流,只得撤回同州。朱温与王重荣的第二次交战,因兵力不敌,再告败绩。

    三个月后,齐帝黄巢策划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以大军进逼兴平,唐泾原、邠宁、凤翔三镇兵马迎击不利,被迫退守奉天。黄巢一击得手,随后命尚让率齐军主力进攻占据东渭桥的保大、定难两军。六月,在尚让攻击下,差不多已经沦为齐军出气筒的保大、定难两军,水平发挥很稳定,像以往一样不堪一击。他们一面仓皇北撤,一面向灵感寺的王总司令求援。

    如果要喊:“跟我上!”王总司令还真没那个胆儿,但如果换成“给我上!”,就难不倒王总司令了。对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的人不是到潼关了吗?要证明你还有忠心的话,就给我上吧!

    于是,在王铎的严令下,朱温的老相识诸葛爽率河阳军西出潼关,牵制齐军行动。作为对应措施,黄巢也急命朱温南下截击诸葛爽,保护尚让大军的侧翼。两军交战于潼关以西,老滑头诸葛爽不敌朱温,败进潼关闭门不出,同时紧急向河中王重荣求救。

    王重荣还是讲义气的,得到诸葛爽的急报后,立即抽出了几千骑兵,前往救援。他与诸葛爽商定:河中骑兵将西渡黄河,绕到朱温部之后,与河阳军东西对进,灭掉齐军这员悍将!没想朱温的反应更快,他分出一小队人马,虚张声势,将诸葛爽吓阻于潼关之内,自率其余军队设伏于黄河渡口。等河中军渡过一半时,朱温伏兵突起,王重荣战败,只得撤回河中。这次会战,朱温超水平发挥,以微弱的兵力连败河阳、河中两军,使尚让大军东顾无忧,有力地策应了齐军主力的行动,也在与王重荣的交手中扳回一局。

    中和二年五至七月齐军的反攻

    
    朱温降唐 三


    尚让乘机一路北上,唐军节节败退,齐军一直追击到宜君寨,然而,转折也在此刻不可思议的发生了:据史书说,公元882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以往早一些,时值六月盛夏,就突然降临在了陕北高原。不但早,而且大,据说短短几天内,积雪厚达尺余,完全没有做好防寒准备的尚让大军大批冻死冻伤,减员达到百分之三十,丧失了进攻能力,只好匆匆撤回长安,齐军这次大反攻只得半途而废。

    好几百年前,汉朝有位痴情的小美眉,对情郎赌咒发誓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把夏天下雪,当作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五种自然事件之一。如果她的情郎知道882年雪,不知还会不会信她的真诚。

    在下不懂气像学,不知道这种异常气候究竟有没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且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寒,唐军为何没有冻死冻伤的记录?但也不像是王铎打了胜仗,那样的话一定会在史策中大书特书。总之,这是一个难解的谜,只是史书既然这样记了,姑且这样说。

    由于西线唐军乘齐军北上受挫,再次攻抵长安郊外,长安的齐军略经休整之后,黄巢又将打击矛头对准了西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七月,齐军与凤翔军大战于京西涝水河畔,凤翔节度使李昌言战败西撤,齐军推进至武功。王铎急命常败之师保大、定难两镇赴援(这两娃命咋这么苦呢?),但新任保大节度使东方逵(李孝昌已从史书中消失了,具体经过不详)拒不从命,定难的拓跋思恭的态度稍好,率部一万八千人出发,一路拼命磨蹭,拖延时间。

    不过,齐军的攻势虽然表面凌厉,其实已难以为继,粮饷不足,是其硬伤。这时,同州的朱温,侦知河中的一批粮船运粮到夏阳渡口(今陕西合阳东南四十里黄河西岸),立即出兵袭击,一举夺取粮船三十艘。王重荣闻报,亲率大军赶来救援,朱温来不及将粮食搬回,兵力也不敌,只得将粮船凿沉,退回同州。

    等王重荣赶到夏阳渡口,朱温已不见踪影,只能看见河上漂着的少许木屑和粮袋,勃然大怒。王重荣终于下定决心,要不惜代价,拨掉这枚眼中钉,他集中了河中军三万人,围攻同州,不克不休!

    王重荣一认真,朱温麻烦就大了,他兵力太弱,无力打退河中军进攻,只得上表向长安的大齐皇帝请求增援。

    一封告急表章送了出去,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朱温急忙又送出了第二封、第三封……旬月之间,朱温十上表章,但没能向长安要来一兵一卒。而在王重荣方面,却迎来诸道行营都监杨复光所率的忠武八都,以及荆南等路援军一万余人,同州齐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徐兆玮 2012-07-28 21:48:50
    @冬初阳 2012-07-28 21:33:00
    说来对历史感兴趣,几乎都不是因为历史教科书的缘故。
    -----------------------------
    历史教科书一无故事性,二来错误甚多。使人昏昏傻傻。
    -----------------------------
    历史教科书的工作重点,是给学生灌输一堆“历史意义”,并不在乎发生了什么事,也不在乎那些“意义”是否经得起推敲。
    朱温降唐 四


    朱温真急了,他通过信使一打听,原来他的表章全让大齐中央分管军事的左仆射孟楷给扣下了,根本没让日渐昏庸的黄巢知道!不但如此,孟楷一来二去,发现扣压表章是件很安全的事后,还带着恶意的快感,乘机狠狠批判了朱温同志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的失败主义论调!你朱温不是很能干么?要想解围就靠自己吧!

    不管谁处在大齐朝同州刺史的位置,都得让孟楷孟仆射给逼疯了,何况现在这位朱刺史也决不是郭汾阳、岳武穆一类的可以忍辱负重,宁君负臣臣不负君的忠良。他气得大骂孟楷不是东西,对大齐朝渐生二心。

    此时朱温手下有两个和他想到一块的心腹。一名胡真,原为江陵县吏,低级公务员,在黄巢军克江陵时投入朱三帐下,因其体貌雄壮,精通骑射被朱温提拨为小校;另一个名谢瞳,福州人,原是屡试不中而滞留长安的举子,黄巢入京后投齐,当了朱温的谋士(如果他投齐晚一点儿,也许已经是尚让刀下的冤鬼了)。

    如果不是碰上天下大乱,这两人的社会地位都会比朱温高,属于饿不着也冻不着小康阶层。他们参加齐军本属无奈,也不看好齐朝的前景,现在见老大似有降唐之意,便极力为他鼓劲打气,争取从黄家跳槽到李家,搏一个更好的前程。谢瞳作为文化人,更为朱温提供了降唐的理论依据:“如今将军虽力战于外,只要庸人制之于内,岂能有所成就?当年章邯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背秦降楚的。”

    另一个劝朱温降唐的主要人物,是朱温的最爱,决断大事常常比朱温更准确的张夫人。张夫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政治观点属于天然的大唐保皇党,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出于理智,她都更不愿意夫君继续作“贼”,故而也连忙抓住这个良机,劝他及早和黄巢脱离关系,回归“正道”。而朱温对张夫人的话,多数时候都是言听计从的。

    差不多与此同时,颇具远见卓识的唐都监军杨复光,也发觉朱温有可能被劝降,便通过王重荣遣使秘密招安。

    有了孟楷的“推”,杨复光、王重荣的“拉”,以及胡真、谢瞳、张夫人等人的劝戒,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本就不是什么忠良的朱温,终于作出了一次对他一生影响巨大,对历史进程影响更深远的新选择。
    @徐兆玮 2012-07-31 00:33:45
    @总老师麦加 2012-07-30 07:43:57
    朱温降唐 三
    一封告急表章送了出去,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朱温急忙又送出了第二封、第三封……旬月之间,朱温十上表章,但没能向长安要来一兵一卒。而在王重荣方面,却迎来诸道行营都监杨复光所率的忠武八都,以及荆南等路援军一万余人,同州齐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
    杨复光所率的忠...........
    -----------------------------
    在下猜想,唐军各主帅可能是有意让开长安东南一条道,使黄巢有地方可退,他们好尽快取得收复京城的大功。如果堵死蓝田,黄巢无处可退,只有在长安拼到死,各藩镇虽然不喜欢齐朝,但要让他们与齐死拼,过度耗损自身实力,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当然,李克用除外,唐军在长安战败后,至李克用到达之前,几乎就没发动过一去像样的进攻,他们做的主要就是围三阙一兼围而不攻。等李克用参战,唐军才有了一柄铁锤,等陈州赵犨击斩孟楷,唐军才有了铁砧,然后才是黄巢的灰飞烟灭.
    朱温降唐 五


    打进同州后的第七个月,九月十七日,朱温召集将校开会,他先以“沉痛”的心情向大家阐述了目前强敌环攻、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危险处境。虽然这些情况众将校也是心知肚明,但现在见主帅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愈觉前途暗淡,意志消沉。朱温见铺垫的功夫已经做足,突然话锋一转,声泪俱下地发表了一通对大齐朝而言极不和谐的大爆料,将孟楷的公报私仇,和黄巢的昏庸无道着实一番控诉!声明除非倒戈降唐,别无活路!众将校闻言一惊,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下边作托的胡真、谢瞳已高声响应:“黄王不仁,不能怪大帅不义!我们永远听大帅的!”

    后知后觉的监军宦官严实这才发现风头不对,已来不及做什么反应,便被朱温下令拿下,当即处斩。其余诸将校,如朱珍、庞师古、丁会、邓季筠等人,多是朱温亲自提拨,跟随多日的亲信,除了一个马恭不愿投降被杀外,都很识时务地跟随朱温倒戈。

    随后,朱温大开城门,率谢瞳等人携降表和严实的脑袋出城叩见王重荣。因为朱温的母亲也姓王,这个很会讨巧的前大齐同州刺史当即便认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王重荣为舅父,恭敬有加。

    王重荣也是个不经捧的人,他与朱温交手过多次,深知其骁勇善战,得到朱温的归降本已有几分心喜,见朱温对自己还如此尊敬,口口声声以外甥自居,更是喜出望外,早把当初的陷城之仇和夺粮之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顾将这一特大“喜讯”上报总司令王铎。

    王铎也很高兴,这毕竟是自他就任剿匪总司令以来,最拿得出手的一项成绩,当然得大肆渲染一下,当即便以天子的名义,将同州、华州(此时还在齐军手中)划为同华镇,任命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同时,命谢瞳带上表章前往成都,好让天子李儇也分享一下前方的好消息:贼军中最能打的大将已经归顺我大唐了!

    可能是自离开长安以来经历了太多的失望,李儇对朱温归降这个突然到来实质性胜利大感惊喜。再加上谢瞳讲故事的水平很高,要放在今天定然笑傲单田芳,不让田连元。他在面君之时,将朱温早年如何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发下金吾之叹到奋然宋州投军,大义觉迷一朝悔悟终于浪子回头等等事迹细述了一遍,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把泼朱三的前半生说成了一部成功的励志剧本。李儇完全听得入了角色,一时兴起,很慷慨地下诏:授朱温右金吾大将军之职(正三品,当初唐朝招安王仙芝、黄巢时都没出过这么高的开价)、兼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为“朱全忠”(本文出于个人习惯和求统一,今后仍将用朱温原名)。

    据说,就在这份诏书下发后不久,有人秘密向李儇进言这个赐名不妥:全者,人之王也,忠者,中之心也,让一降将以人之王居于中之心,非国家之福!

    李儇听后,据说有几分后悔,但觉得诏书已下,不便更改。但据在下看,这位轻浮的天子更可能是根本没把这类宣扬“封建迷信”的文字游戏当回事,还指望着“全忠”能够忠心为国,给他带来新的好消息呢。

    但谁能料到,“封建迷信”有时也是很灵验的,二十五年后,“人之王居于中之心”的预言终于应验,李唐王朝遭遇到了灭顶之灾。只是李儇比较幸运,他看不到了……

    @Lunter2009 2012-08-01 19:20:25
    投降与否也许拿捏到好处,双方相持不下时,投降是最吃香的
    -------------------------------------------------------
    这句话有道理. 不过最好投降的时机应该是在受降方看上去牌面比较差时, 比如: 贾诩劝张秀投降曹操.
    -----------------------------

    那次投降对贾诩来说挺成功,对张绣而言却不见得。
首页 上一页[38] 本页[39] 下一页[40]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2-11-05 01:22:4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