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五代十国的激荡风云(长篇原创)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五代十国的激荡风云(长篇原创)[第2页] |
作者:青山万马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离开鹿晏弘之后,王建带着自己的人马投奔了大宦官田令孜,田令孜得到这只生力军很高兴,收王建为义子。 长安当时被黄巢占领,唐僖宗被迫逃到蜀地,王建部队就充当了唐僖宗的护卫军,等黄巢被打跑后,王建护送唐僖宗回到了长安。 大宦官田令孜在朝廷里有很大的势力,王建作为他的义子,仕途自然比较顺利,当上了禁军的军官。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后,王建的靠山田令孜倒台了。 当时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发生矛盾,王重荣和李克用联合出兵进逼长安,逼得唐僖宗再次撤离。 这是一次很严重的事件,事情发生之后,大家都痛骂罪魁祸首田令孜,田令孜迫于舆论压力,只好离开朝廷,去了西川。 为什么田令孜选择去西川呢?因为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是他的哥哥。 宦官也是分派系的,田令孜离开朝廷之后,宦官杨复恭在朝廷里的势力越来越大。 王建是田令孜的人,杨复恭自然信不过他,掌权之后,杨复恭力马上把王建贬为利州刺史。 利州距离兴元不远,镇守兴元的是杨复恭的养子杨守亮,他也把王建看作眼中钉。 王建作战勇猛,杨守亮怕他对自己不利,多次请王建来兴元,想趁机干掉他。 王建也不傻,他知道杨守亮没安好心,坚决不去。 但是杨守亮三番五次地打自己的主意,让王建很焦虑,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谋士周痒对王建说:“现在各个藩镇互相攻击,我看他们都不行,您智勇双全,能成大事,但是我们这里易受攻击,不如攻占阆州(今天的四川南充一带)。” 王建觉得有道理,于是招兵买马,打下了阆州。 占据阆州算是王建的第一步,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发展势力的机会。 当时四川东部是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的辖区,四川西部是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辖区,二人针锋相对,都想除掉对方。 现在王建来了,陈敬瑄和顾彦朗都想拉拢他。 顾彦朗和王建以前就认识,他知道王建打仗厉害,为了不让王建打自己的主意,顾彦朗经常派人送物资给王建,二人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让陈敬瑄很紧张,他怕王建和顾彦朗联手打自己,赶紧找弟弟田令孜商议对策。 田令孜一听,一点也不怕,他说王建是自己的义子,自己 就能叫他过来帮陈敬瑄。 既然是自己人,那就好办了,陈敬瑄马上派人把田令孜的信送到了王建那里。 王建当时处境并不是很好,北面的杨守亮一直想干掉他,东南面的顾彦朗也防着他,王建自身实力较弱,被几大势力夹在中间,很是难受。 因此在收到田令孜的信之后,王建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靠山,马上带兵前往陈敬瑄所在的成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
早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离开鹿晏弘之后,王建带着自己的人马投奔了大宦官田令孜,田令孜得到这只生力军很高兴,收王建为义子。 长安当时被黄巢占领,唐僖宗被迫逃到蜀地,王建部队就充当了唐僖宗的护卫军,等黄巢被打跑后,王建护送唐僖宗回到了长安。 大宦官田令孜在朝廷里有很大的势力,王建作为他的义子,仕途自然比较顺利,当上了禁军的军官。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后,王建的靠山田令孜倒台了。 当时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发生矛盾,王重荣和李克用联合出兵进逼长安,逼得唐僖宗再次撤离。 这是一次很严重的事件,事情发生之后,大家都痛骂罪魁祸首田令孜,田令孜迫于舆论压力,只好离开朝廷,去了西川。 为什么田令孜选择去西川呢?因为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是他的哥哥。 宦官也是分派系的,田令孜离开朝廷之后,宦官杨复恭在朝廷里的势力越来越大。 王建是田令孜的人,杨复恭自然信不过他,掌权之后,杨复恭力马上把王建贬为利州刺史。 利州距离兴元不远,镇守兴元的是杨复恭的养子杨守亮,他也把王建看作眼中钉。 王建作战勇猛,杨守亮怕他对自己不利,多次请王建来兴元,想趁机干掉他。 王建也不傻,他知道杨守亮没安好心,坚决不去。 但是杨守亮三番五次地打自己的主意,让王建很焦虑,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谋士周痒对王建说:“现在各个藩镇互相攻击,我看他们都不行,您智勇双全,能成大事,但是我们这里易受攻击,不如攻占阆州(今天的四川南充一带)。” 王建觉得有道理,于是招兵买马,打下了阆州。 占据阆州算是王建的第一步,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发展势力的机会。 当时四川东部是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的辖区,四川西部是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辖区,二人针锋相对,都想除掉对方。 现在王建来了,陈敬瑄和顾彦朗都想拉拢他。 顾彦朗和王建以前就认识,他知道王建打仗厉害,为了不让王建打自己的主意,顾彦朗经常派人送物资给王建,二人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让陈敬瑄很紧张,他怕王建和顾彦朗联手打自己,赶紧找弟弟田令孜商议对策。 田令孜一听,一点也不怕,他说王建是自己的义子,自己 就能叫他过来帮陈敬瑄。 既然是自己人,那就好办了,陈敬瑄马上派人把田令孜的信送到了王建那里。 王建当时处境并不是很好,北面的杨守亮一直想干掉他,东南面的顾彦朗也防着他,王建自身实力较弱,被几大势力夹在中间,很是难受。 因此在收到田令孜的信之后,王建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靠山,马上带兵前往陈敬瑄所在的成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有人对陈敬瑄说:“王建是虎将,怎么能请他来呢?他会安心在你之下吗?” 陈敬瑄一听,觉得有道理啊,万一自己控制不住王建,那不成了引狼入室吗? 于是他马上命令沿途守军加强警戒,同时派使者劝王建停止前进。 请神容易送神难,王建听完使者的话之后,知道陈敬瑄这是信不过自己,一怒之下,他开始带兵攻打陈敬瑄的地盘。 这样一来,王建不仅没有成为陈敬瑄的帮手,反而成了陈敬瑄的敌人,王建带兵在陈敬瑄的辖区内四处攻掠,把陈敬瑄搞得焦头烂额。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后,王建打下了一些地方,但是重要的成都城还在陈敬瑄手里,王建一时打不进成都城,打算先撤退。 他的谋士们坚决反对。 谋士周痒认为应该先攻下邛州(今天的四川邛崃一带),以邛州为基地,和陈敬瑄耗下去。 王建采纳了这个建议,还做了一些改进。 王建曾经是忠武八都将之一,后来又在禁军中任职,经历十分丰富,他认为应该依靠朝廷的权威来对付陈敬瑄,于是他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支持自己攻打陈敬瑄。 唐昭宗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他站在了王建这一边。 唐昭宗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是因为他和田令孜(陈敬瑄的弟弟)有过节,二是他想借此敲打那些不听话的藩镇。 于是在收到王建的奏章后,唐昭宗很快下令把陈敬瑄调走,让大臣韦昭度代替他出任西川节度使。 这对陈敬瑄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成了众矢之的。 有了朝廷的支持,王建底气更足了,他带兵猛攻陈敬瑄控制下的邛州,陈敬瑄赶紧派部下杨儒支援邛州刺史毛湘,但是毛湘不是王建的对手,多次被击败。 王建治军有方,给杨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儒认为王建是一个可以安定乱世的人,于是就带领部队向王建投降了。 陈敬瑄此时是霉运连连,由于不接受朝廷的调令,他现在已经成了朝廷的讨伐对象,朝廷派大臣韦昭度带兵出征,和王建一起对付陈敬瑄,王建继续包围邛州。 在王建的围堵之下,邛州刺史毛湘得不到任何补给,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无奈之下,毛湘自求一死,让部下把邛州交给了王建。 到目前为止,陈敬瑄大部分的地盘都丢了,只有成都城还在他手里,成都城池坚固,韦昭度带领朝廷大军打了很长时间,始终攻不进去。 |
打仗是很花钱的,朝廷已经花了很多军费,唐昭宗撑不下去了,下令让陈敬瑄官复原职,要求王建撤军。 王建不甘心。 现在陈敬瑄是在苦苦支撑,再坚持一下就可能击溃他,因此王建不想撤军,打算叫韦昭度先走,自己独吞胜利果实。 于是王建做出一副为朝廷考虑的样子,对韦昭度说:“东部的藩镇才是朝廷的重大隐患,您应该先回朝廷,和天子制订对付他们的计划,陈敬瑄是小问题,我王建就能解决他!” 韦昭度不是三岁小孩,他没有上王建的当,不肯离开。 王建马上出了个狠招。 他暗中派人干掉了韦昭度的一个亲信,说这个亲信偷军粮。 这明显是杀鸡儆猴,韦昭度被吓坏了,再不走的话,下一个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惊恐之下,韦昭度把指挥权交给了王建,立即赶回了长安。 这正中王建的下怀,等韦昭度回长安后,王建第一时间派兵守住了一个关键地段——剑门关。 剑门关是四川的咽喉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王建只要守住此地,外面的军队就很难进来。 现在没有人来妨碍自己,王建可以全力以赴地对付陈敬瑄了,他派兵把成都城团团包围。 这时一个叫王鹞的人帮了他的大忙。 王鹞原本是个杀狗的,他主动找到王建,表示自己有办法攻破成都城,王建就让他去试一试。 他俩演了一出戏,王建假装要责罚王鹞,王鹞“畏罪潜逃”,混进了成都城。 进城之后,王鹞找到陈敬瑄和田令孜,向他们报告了一个“好消息”:王建粮草不足,即将撤兵。 陈敬瑄这段时间被王建逼得够呛,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大喜过望,未经核实就信了,放松了警惕。 王鹞接着又假扮成一个小商贩,在城内走街串巷,想老百姓宣称王建兵力强大,搞得城内人心惶惶。 第一次欺骗成功后,王建觉得不过瘾,又布置了第二次欺骗行动:派部下王宗渥去诈降。 陈敬瑄轻信他人的毛病一点没改,很快接纳了王宗渥,还让王宗渥在自己的部队里任职。 王宗渥由此轻松掌握了陈敬瑄的防务情况,不久之后,他就找机会溜回王建那里,把陈敬瑄的布防情况告诉了王建。 底牌都被别人看光了,陈敬瑄想不输都难。 王建很快发起猛攻,陈敬瑄一方屡战屡败,粮道也被王建切断。 在这种情况下,陈敬瑄的失败已成定局,他只好投降,王建终于拿下了成都城。 胜利之后,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当初为了让士兵们卖力打仗,王建曾经向大家承诺:只要打下城池,城里的财物随便你们拿! 现在已经攻克了城池,如果兑现诺言,城里必然大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
祝大家周末愉快,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但是诺言是王建许下的,他又不好自食其言,怎么办呢? 王建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士兵们说:“现在城池在我们手里,你们不要担心富贵的问题,不要烧杀抢掠,我已经命令张将军维持治安,他可以先斩后报,你们如果违反禁令被他抓到,我也救不了你们!” 话是放出去了,但还是有些士兵不听劝,在城里抢劫,结果真的被张将军处死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乱来,王建成了新的西川节度使。 大宦官田令孜被解决了,但是唐昭宗身边还有一个大宦官——杨复恭。 杨复恭是宦官杨复光的哥哥,在田令孜离开朝廷后,杨复恭成为朝廷里势力最大的宦官。 在唐昭宗登基的过程中,杨复恭出了力,他居功自傲,经常干一些违规的坏事。 唐昭宗对此深恶痛绝,和宰相孔纬等人密谋铲除杨复恭,但是禁军将领大多是杨复恭的义子,如果不能把禁军将领争取过来,唐昭宗毫无胜算。 为此,唐昭宗特意点了一次杨复恭。 某一天,唐昭宗、宰相孔纬、杨复恭等人在一起议事。 唐昭宗先提到部分藩镇叛乱的事情。 早有默契的孔纬马上接了一句:“皇上身边就有准备叛乱的人,何况地方藩镇呢?” 唐昭宗故作惊讶地问:“谁啊?” 孔纬指着杨复恭说:“杨复恭不过是皇上的家奴,他却让自己的义子们掌握禁军,或者派义子去管理藩镇,这不是叛乱是什么?” 杨复恭赶紧辩解:“我的义子们是来保国的,怎么会叛乱?” 唐昭宗补了一句:“你想让他们保国,为什么不让他们姓李,而让他们跟着你姓杨?” 这下杨复恭哑口无言。 唐昭宗这话点中了杨复恭的死穴:你让他们跟你姓,是想让他们成为你的私人武装! 第一轮理论辩论结束,唐昭宗胜出。 不过光耍嘴皮子没用,要想扳倒杨复恭,唐昭宗需要有切实行动。 杨复恭的义子杨守立作战英勇,在部队里很有影响力,唐昭宗想把他拉拢过来,特意把他改名为李顺节,大力提拔他。 人的地位改变之后,心态往往也会发生变化。 以前李顺节在朝廷里需要仰仗杨复恭,所以对他毕恭毕敬。 现在李顺节得到唐昭宗的重用,官越做越大,李顺节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不再听杨复恭的使唤。 为了在权势上压倒杨复恭,李顺节把杨复恭干过的坏事都告诉了唐昭宗,唐昭宗很生气,决定把杨复恭贬出长安,叫他去当凤翔监军。 杨复恭不想离开都城长安,他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赖着不走。 杨复恭有不少养子是将领,他不走,唐昭宗是不会放心的,唐昭宗特意派使者去看看杨复恭那里的情况,没想到杨复恭居然派人把使者干掉了。 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杨复恭另一个义子杨守信也在军队里任职,他最近突然频繁地和杨复恭走动,有人把这反常的现象告诉了唐昭宗。 事出反常必有妖,唐昭宗判断:杨复恭这家伙想起兵作乱! 唐昭宗马上调兵保护自己,然后让李顺节带兵去对付杨复恭。 李顺节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唐昭宗这一边,马上带兵冲向杨复恭的住处。 杨复恭早有准备,他的义子杨守信很快带兵来帮他,杨复恭自己也养了一些人马,李顺节一时打不进去。 双方开打之后,长安城顿时陷入了混乱,很多士兵准备趁乱抢东西。 关键时刻,一个叫刘崇望的官员站了出来,劝士兵们去攻打杨复恭,以获取战功,不要因小失大。 士兵们觉得刘崇望说的有道理,就跟着他去攻打杨复恭一方。 得到这些援军后,李顺节一方兵力大增,杨守信部队再也抵挡不住,纷纷溃散,杨复恭本人逃往兴元(今天的陕西汉中一带),投奔了自己的义子杨守亮。 赶走杨复恭之后,唐昭宗打算暂时不去管他,先把政务处理好。 然而,有些军阀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唐昭宗突然收到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的上书,请求出兵攻打兴元,严惩收留杨复恭的杨守亮。 兴元当时被杨复恭的义子杨守亮占据,李茂贞等人平时不怎么听朝廷的,为什么这时愿意帮朝廷去收拾杨复恭呢? 李茂贞当然不是乐于助人,他有个条件——让自己出任山南西道招讨使。 如果让李茂贞得到这个职位,他的辖区会扩大,很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因此唐昭宗没有批准,而是派人劝李茂贞与杨守亮讲和。 李茂贞打杨守亮的真实目的是抢杨守亮的地盘,帮助朝廷严惩叛贼只是李茂贞的幌子,因此他没有理会朝廷的劝和,直接发动对杨守亮的攻势。 杨守亮在北面遭到李茂贞部队的攻击,在南面又被王建部队截击,很快一败涂地,李茂贞最终拿下兴元,让自己的儿子管理这里。 杨复恭完蛋了,但是他义子们的许多地盘落入李茂贞手里,李茂贞也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 由于朝廷不肯把山南西道招讨使的职位给自己,李茂贞心怀怨恨,上书嘲讽朝廷大臣。 如此嚣张,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唐昭宗很不高兴,他立即叫官员们来讨论此事,想治治李茂贞。 但是李茂贞和朝廷里的宦官暗中来往,大臣们怕自己的话传到李茂贞那里,都不说话。 大臣牛徽之还帮李茂贞说话,劝唐昭宗把山南西道招讨使的职位给他,唐昭宗思虑再三,同意了。 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有的人不会因为你的让步而收敛,他只会得寸进尺。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第8章】 梁军内讧 这一章我们先来介绍朱温的一个竞争对手——时溥。 时溥起初是武宁节度使支详的下属,支详的辖区包括徐州、泗州等地,草军占据长安后,支详想为朝廷出力,就让时溥带兵去关中攻击草军。 然而支详万万没想到,这次行动出事了。 时溥想自己当老大,不愿再听支详的指挥,他没有带兵赶去关中,而是在外面劫掠了一番,然后率众返回徐州。 这明显是抗命,但是时溥现在手里掌握了军队,支详不敢责怪他,反而去慰劳他。 示弱是没用的,时溥是铁了心要夺权,他仗着手里有兵,给支详传话说:“是大家逼我当首领,请你交出印信。” 支详没用任何反制手段,只好离开徐州,结果在路上被杀。 当时政局混乱,朝廷没有深究此事,时溥成了新的武宁节度使。 时溥在徐州一带,朱温的基地在汴州一带,他俩是怎么掐起来的呢? 起因是四个字——论资排辈。 时溥当上节度使的时候,朱温还没有加入官军,等黄巢被杀后,朱温靠战功获得提拔,地盘比时溥还大,这让时溥愤愤不平。 时溥的辖区在徐州一带,朱温在汴州,二人相距不远,本来就是竞争对手,朱温一方的发展壮大让时溥很不满,时溥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很快,机会就来了。 |
公元887年,朱温让下属郭言带兵南下去打秦宗权的人马,郭言部队此行需要路过时溥的辖区,朱温就派人通知时溥,希望时溥放行。 这一通知反而坏了事。 时溥内心已经把朱温当做潜在的敌人,他不仅没有放行,还让人伏击郭言部队,从此朱温和时溥结怨,开始互相攻击。 其实以朱温的扩张势头来看,即使时溥不出手,朱温早晚也会找他的麻烦,时溥算是先下手为强了。 虽然抢了先手,但是时溥指挥作战的能力似乎很一般,在和朱温一方的交手中,时溥的人马先是输给了朱温的悍将朱珍,失去了沛县等地。 接下来时溥亲自出马,带兵和朱珍过招,结果还是败了。 雪上加霜的是,时溥控制下的宿州也被朱温的军队占领了。 时溥的地盘就在朱温的东边,朱温这时把时溥当成了主攻对象,打算一举吞并他的地盘。 为此朱温发动钳形攻势:让悍将朱珍带兵从萧县方向进攻徐州,威胁时溥的西面;让将领庞师古从宿迁方向进击徐州,威胁时溥的东南面。 朱温军队双向夹击,形势对时溥不利。 天有不测风云,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让朱温栽了个大跟头。 朱温一方遇到了一个难题——梁军内讧。 前线有两个将领产生了冲突,一个是朱珍,另一个叫李唐宾,二人打仗都很勇猛,是朱温的左膀右臂。 这次冲突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二人早有积怨,而且积怨和朱温有间接的关系。 朱温这个人疑心很重,每次派朱珍等人领兵出征之时,朱温都要把他们的家人留在汴州(今天的河南开封),防止将领在外叛变。 结果朱珍有一次擅自派人从汴州接走了自己的老婆,而且事先没有向朱温报告。 可能朱珍觉得这是个小事,但朱温认为这是朱珍不忠心的表现。 朱温马上派人在路上截住了朱珍的老婆,让亲信蒋玄晖去召回朱珍,又叫李唐宾去接管朱珍的部队。 这个反应太过激了。 谋士敬翔提醒朱温:这样可能会逼反朱珍。 的确,人家只是接一下老婆而已,你截住了他的人,又要夺他的兵权,他能不怕吗? |
祝大家周末愉快,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朱温醒悟了过来,赶紧把蒋玄晖叫了回来。 这时李唐宾已经到了朱珍的军营,准备取代他。 朱珍心里有气,大摆宴席,请大家吃饭。 李唐宾也很敏感,他以为朱珍要聚众叛乱,自己可能会被他杀害,于是李唐宾赶紧逃回了汴州。 他这一逃,朱珍也怕了,万一李唐宾在朱温面前胡说八道,自己岂不是要完蛋? 于是朱珍也单独返回汴州,自证清白。 朱温想以此敲打一下爱将,让他们不敢有异心,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因此朱温也没真的处罚他们,让他们回到了军队。 但朱珍和李唐宾还是心存芥蒂。 这次李唐宾和朱珍一起来打时溥,朱珍是统帅,由于之前差点被李唐宾夺走军权,朱珍对李唐宾是一肚子意见。 不巧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加剧了二人的冲突。 为了做好备战工作,朱珍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军建造马厩。 他下令之后,大家都赶紧去干活,只有李唐宾的部下严郊比较懒散,干事不积极,被骂了一顿。 李唐宾知道后很生气:敢骂我的人,这是不给我面子啊? 他马上去找朱珍讨个说法。 朱珍认为李唐宾这么做是不尊重自己,加上之前他差点夺了自己的兵权,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朱珍一剑杀死了李唐宾。 这个举动很不理性,朱珍在毁灭李唐宾的同时,把自己的前途也给毁灭了。 朱温是不会容忍下属擅自杀死大将的。 冷静下来后,朱珍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为了推卸责任,他派使者返回汴州,向后方报告:李唐宾因谋反被杀。 得知朱珍擅自杀了李唐宾,朱温大惊失色,想要严惩朱珍,但是朱珍在前线带兵,如果朱温处置不当,有可能把朱珍逼反。 军师敬翔出了一个主意:先假装认同李唐宾谋反的说法,把李唐宾的家人抓了起来,然后派人去安抚朱珍,稳住他。 朱温依计而行,效果不错,前线的部队没有乱。 朱温用计稳住了朱珍,过了一段时间后,朱温亲自来到前线。 朱温来了,朱珍自然要出去迎接,朱温顺势叫人抓住他,让将领庞师古接管了朱珍的部队,继续攻击时溥。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朱温这时占据了汴州、蔡州等地,又得到河南尹张全义和魏博节度使罗宏信的支持,实力强大,他很快组织重兵,多次进攻时溥的辖区。 由于朱温部队经常过来袭击,时溥辖区内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时溥处境艰难,只好派人求和。 朱温开出一个条件:时溥必须离开徐州。 时溥同意了,于是朱温就把二人和谈的情况上报给了朝廷。 当时朝廷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唐昭宗宣布了新的人事安排:任命时溥为太子太师,请他来长安做官。 时溥却反悔了,他觉得朱温这个人言而无信,如果自己现在出城去长安,很可能在半路被朱温的人马杀害,因此时溥坚决不肯离开徐州城。 朱温就继续派兵攻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时溥越来越不利,在朱温部队的威慑下,时溥任命的濠州刺史和泗州刺史纷纷向朱温投降,时溥的地盘越来越小。 时溥独自难以和朱温抗衡,只好派人向北边的邻居朱瑾求援。 朱温是时溥和朱瑾共同的敌人,朱瑾马上带两万兵马前往徐州。 可惜,朱温猜到了时溥会来这么一手。 朱温派出将领霍存和长子朱友裕,让他们带兵在半路截击朱瑾部队,打败了朱瑾。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朱温却差点杀了长子朱友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朱友裕奉命进攻时溥,时溥多次派人挑战,朱友裕却不应战。 还有上次截击朱瑾部队,朱友裕明明大获全胜,却没有奋力追击,让朱瑾给跑了。 朱温的义子朱友恭以这两件事为罪状,狠狠地在朱温面前告了朱朱友裕一状。 这激怒了朱温,他怀疑朱友裕有别的企图,立即向前线发了一封文书:命令庞师古接管朱友裕的部队,并调查朱友裕。 这时发生了一件阴差阳错的事:这个文书传到了朱友裕手里。 朱友裕看完内容后吓了一跳,他怕父亲严惩自己,就逃到了老家砀山,躲在伯父家里。 关键时刻,朱温的妻子张夫人站了出来,她是朱温的贤内助,经常在军事问题上为朱温出谋划策,朱温也一直都很尊重她。 现在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发生矛盾,张夫人就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 她先让朱友裕独自来汴州,和朱温当面解释。 很多误会,要是当面说清楚,化解的可能性比较大,当事人如果总是听传言,反而有可能让误会越来越深。 朱友裕回来后痛哭流涕,跪在地下。 |
祝大家周末愉快,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朱温没跟他客气,让人抓住朱友裕,准备处死他。 这时张夫人冲出来抱住儿子朱友裕,哭着说:“你单独回来请罪,说明你没有异心! ” 听夫人这么一说,朱温才转变了想法,饶了朱友裕一次,叫他去管理许州。 处理完朱友裕事件后,朱温让前线部队继续攻打时溥所在的徐州城,攻守双方打了好几个月,都已经疲惫不堪。 朱温前线的通事官张涛受不了了,给朱温写了封信,说现在不适合进攻,希望休息一下。 朱温一听,觉得有道理,打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进展,可能现在真的不适合进攻,朱温准备让部队停一停。 军师敬翔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时溥一方这时也很疲惫,应该一鼓作气拿下他们。 没错,敌我双方都很累,打仗有时就看谁的作战意志更坚强。 朱温采纳了敬翔的意见,特意赶去前线,激励士气。 在长时间的围困下,时溥部队顶不住了,朱温的大将庞师古终于带人攻进了徐州城,时溥见取胜无望,自杀而死,徐州等地被朱温占据。 如此一来,朱温地盘大增,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此消彼长,在朱温发展壮大的时候,老对头李克用遇到了烦心事——自己的阵营里出了叛徒。 背叛他的人,正是李克用手下头号猛将——李存孝。 李存孝是李克用的义子,李克用喜欢收一些猛将当义子,李存孝是义子中最能打的一个,屡立战功,李克用很欣赏他。 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背叛李克用呢? 原因就三个字——不服气。 在之前攻打昭义藩镇的战斗中,李存孝劳苦功高,打下昭义藩镇的地盘后,他以为李克用会让自己管理昭义藩镇。 可是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李克用让老朋友康君立负责管理昭义藩镇。 这下子李存孝怒了,他觉得自己出力最多,凭什么让别人享受成果? 想来想去,他觉得是李克用办事不公,对李克用产生了敌意。 除了李克用之外,还有一个让他很不爽的人——李存信。 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义子,是李存孝名义上的兄弟,不过这两兄弟是面和心不和。 李存孝骁勇善战,他劝李克用发兵攻打冀州一带,想再建新功。 李存信虽然打仗比不上李存孝,但是他能言善辩,懂得讨李克用的欢心,李存信嫉妒善战的李存孝,怕他又立功,因此每当李存孝提出作战计划时,李存信总是从中作梗,劝李克用别听李存孝的。 久而久之,李存孝和李存信势同水火。 作为他俩义父的李克用却没有注意到这点,还让他俩一起带兵去攻打敌人。 |
这是李克用的一个失误,管理者没能洞察下属之间的关系,还让两个互相提防的人合作,这就很难把事情办好。 果然,李存孝和李存信都怕对方下黑手,他们没有齐心协力去打王镕,而是按兵不动。 没办法,李克用只好派别人打败了敌人。 贻误了军机,自然要有人负责。 李存孝打仗厉害,头脑却没有李存信灵活,李存信先去李克用那里告了一状,说李存孝暗中通敌,所以按兵不动。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存孝有点被动,不过他还没完全输,李克用不一定全信李存信,李存孝也可以去找李克用解释。 但是李存孝心态失衡了。 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李克用似乎偏信李存信,李存孝最终决定脱离李克用的阵营。 他派人联系朝廷,宣称愿意以邢州一带的军队加入官军,希望和王镕等人一起对付李克用。 悍将倒戈,这是对李克用的一记重击,他马上带兵进击李存孝占据的邢州。 这时跳出来一个和事佬——镇州军阀王镕。 王镕派人联系李克用,劝他罢兵休战。 劝和可以,那也得看是什么情况。 李克用本来就把王镕看作敌人,而且李存孝叛变后和王镕、朱温结盟,李克用自然不会接受王镕的劝和。 怒火中烧的李克用处死了王镕的使者,先带兵去打王镕,把王镕部队打得大败。 王镕劝和不成,反而给自己引来了麻烦。 王镕这时已经是李存孝的盟友,唇亡齿寒,眼看盟友有难,李存孝马上带人和王镕合兵一处。 不过他俩的人马加起来还是比李克用少很多,无奈之下,他们赶紧派人去找朱温。 朱温是当时少数能和李克用抗衡的军阀之一,不过他正忙着和别人打仗,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帮忙。 没兵怎么办?那就吓吓他! 朱温派人联系李克用,说自己准备了十万人马,希望吓退李克用,让他不敢去打王镕。 大家都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谁也不傻,李克用没上当,还说让朱温放马过来。 你要真备好了这么多兵就直接动手了,还会这么好心通知我? 朱温的吓唬不起作用,王镕危在旦夕。 生死关头,幽州军阀李匡威来了。 李匡威也是李克用的老对头之一,他带兵击退了李克用部队,救了王镕。 打败了李克用,支援了王镕,李匡威的上升势头似乎很猛。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他收到一个坏消息——基地幽州丢了! |
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占据幽州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弟弟李匡筹。 这事得怪李匡威自己。 李匡威好色,而且胆大妄为,他见弟媳长得好看,居然性侵弟媳。 弟弟李匡筹当然忍不了这口恶气,等李匡威带兵离开幽州后,李匡筹控制了幽州城,召回了李匡威的大部分士兵。 这下子李匡威慌了,只好带着少数人马留在王镕那里。 好在王镕对他不错。 由于李匡威之前帮自己击退了李克用,王镕对他十分感激,特意在镇州为李匡威建造了一所住宅,厚待李匡威。 人心叵测,王镕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好心引来了杀身之祸。 李匡威是个野心很大的人,现在他拿不回幽州,看到镇州也有不少人马,李匡威心生歹念:不如乘机夺取镇州! 不久之后,他就展开行动。 这一天是李匡威家人的忌日,王镕不知道李匡威想害自己,亲自去他家凭吊。 李匡威等的就是这种机会,王镕一进他家,李匡威的人马就抓住了王镕。 事已至此,王镕明白了李匡威的意图,他临危不乱,镇定地对李匡威说:“我是靠您才保住地盘,您想要镇州一带可以,我愿意和您一起去我的府邸,我把权力移交给您,让部下们不反对。” 李匡威一想也对,如果王镕公开把权力移交给自己,自己接管镇州一带就没多少阻力了。 不过他低估了一点——王镕下属们对王镕的忠诚度。 王镕家族在镇州经营多年,深得人心,现在李匡威想强行夺权,王镕的部下们会答应吗? 这其实是王镕的缓兵之计,如果他当场反抗,是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很可能被杀,唯有把敌人引入自己的主场,才有翻盘的机会,当时王镕只有十几岁,却十分冷静。 就这样,李匡威叫人押着王镕,一行人向王镕的府邸前进。 一看这阵势,王镕的部下们都明白李匡威想干嘛了。 镇州是王镕的基地,他的人马远多于李匡威,但是王镕现在在李匡威手上,镇州士兵们不便动手。 关键时刻,有人出手了。 王镕在镇州深得人心,老百姓们也愿意帮他,一个叫墨君和的老百姓看到王镕成了人质后,悄悄躲在路边,等他们路过时突然冲出来,打倒了看管王镕的人,带着王镕跑了。 一切发生的太快,李匡威还没反应过来,王镕就不见了! 没有了人质,李匡威倒霉了。 王镕逃走后,镇州士兵们再无顾忌,一拥而上,把李匡威那点人全部干掉了。 李匡威的死对李克用来说是个好事,从此他少了个对头,可以专心对付李存孝。 公元894年,李克用出兵进攻李存孝控制的邢州。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