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宋何所有-讲述两宋320年真实历史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宋何所有-讲述两宋320年真实历史[第16页] |
作者:neration |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停更好几天甚是惭愧,抓紧补更一下 |
别以为金代洗衣院就像电视剧《甄嬛传》里清朝浣衣局那样,是卖苦力干活儿的,清朝毕竟大一统王朝要讲文明,上京时期的浣衣局说白了就是个皇家奴隶场,里面全都是辽国和北宋亡国之后被俘的女眷,白天干活儿晚上还要被金国贵族们玩弄。 普通女眷遭遇悲惨,可地位最尊贵的郑太后、朱皇后也并不好过,郑太后当时已经年近五十勉强躲过一劫,而朱皇后时年仅二十六岁,依然是女性最美的年纪,在牵羊礼结束后,吴乞买专门下令召朱皇后进宫沐浴。 史书没有记载朱皇后在吴乞买处经历了什么,但朱皇后回到住处之后就自缢了,幸好被人救起,待身边人离开后,朱皇后又投水自尽,终于香消玉殒。 上京的女眷们生活悲惨,被迁往五国城的男性皇室成员同样好不到哪儿去。失去了皇室特权的众人不再有人专门奉养,而是要亲自盖房种田,自食其力的养活自己,即使金国朝廷偶尔也会发一些布帛、肉类,也不过暂时的提高生活水平罢了,五国城的凄苦生活哪能与南方遥远的开封皇宫相比呢? 迁居到五国城时徽宗年过半百,物质上的艰苦可能还能忍忍,精神上的打击才更加致命。为了立功争取宽大处理,徽宗第十五子沂王赵愕和驸马刘文彦合谋诬告徽宗谋反,金国朝廷高度重视立即派人彻查,后经查证纯属诬告,处死了沂王和刘文彦。 两人都是一路跟随徽宗来到的五国城,遭遇背叛后,徽宗郁郁寡欢从此沉默寡言,终于在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四月病逝,享年五十三岁。 死亡对于徽宗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徽宗解脱了,钦宗却还未结束,作为北宋的正牌皇帝,即使被废也是法理上的正统,徽宗去世后他更是金国捏在手里对付南宋的一张王牌。 为了打好钦宗这张王牌,金国朝廷在后来不仅将徽钦二帝分别加封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还把钦宗接到了燕山府,大幅提高其生活水平。 但无论怎么提高,终归是人在敌国,傀儡而已。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六月,五十六岁的宋钦宗赵桓病逝于燕山府,结束了他痛苦的一生。 |
北宋的故事到这里就正式讲完了,一直以来学界也好民间也好,关于北宋亡国的原因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认为亡于真宗仁宗朝就开始的积弱积贫的,有认为亡于王安石变法的,有认为亡于元佑党争的,还有认为亡于六贼乱政的,而在我看来,北宋的灭亡更多的是一场“意外”。 仅就国力而言,金国完全不是北宋的对手,当然战争不是GDP的比拼,但北宋当时军力并不弱,只要正确指挥团结一致,根本不至于亡国,甚至在燕山府和太原府两处就能把金军给拦下来。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决策失误彻底葬送的北宋,在这场战争中,北宋决策者不断犯错,金国两路大军决策者或者直插心脏、或者围城打援、或者抢占粮仓、或者切断开封交通,几乎没犯任何错误。说明了靖康之变特别是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中,金军完全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如果金军西路军失败,北宋西军成功入援,那么完颜宗望根本无法攻破开封;如果金军东路军失败,江南勤王部队和大量物资进入开封,那么西路军就要同时把守潼关和攻打开封,完颜宗翰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吃不下这么大的战场。 然而东西两路金军最终神奇的在开封城下会师了,其实就算是二十万金军包围开封,北宋依然有的打,开封城历经五代战火城防工事坚固远超其他城池,城内守军有皇帝坐镇军心稳定,城头还有大量床子弩神臂弓等远距离杀伤性武器,李纲第一次怎么打赢的,第二次再打一次便是。 历史没有如果,无论怎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北宋王朝在两代帝王的带领下终究还是谢幕了,开封城里的东京梦华也随风消逝,永远的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作为一个勉强算得上统一的政权,北宋的疆域在历来统一王朝中是最小的,可这并不妨碍我们爱戴她。 在这里寇准可以逼着皇帝为国家以身犯险;范仲淹可以率百官公然反对皇帝废后;包拯可以把皇帝喷的满脸口水,王安石甚至可以带着皇帝破除对上天和祖宗的迷信,甩开袖子就是干。 这是一个真正宽厚而有温度的时代,人们心里那个最美的大宋、最美的汴京,从未离去。 |
某美国著名问答论坛曾经有一个热门问题-“你身边有什么阶级固化的例子”,底下一众回答里有个国博讲解员回答很快冲到了高赞,说是有一次华盛顿某重点小学的学生来国家博物馆参观,他就问学生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本想让大家回答南宋,然后他在顺势讲讲南宋如何在岳飞抗金的背景下建立,给大家上一节民族英雄大讲堂。 可没想到竟然有个小朋友竟然直接答出了真实答案,伪楚。并且说出了原因:张邦昌在伪楚的登基时间要早于赵构在南宋的登基时间。 如今就让我们拨开迷雾,去看看靖康之变后神州大地上那段悲苦历史的真实面貌,看看伪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
靖康二年二月,徽钦二帝都已经出城之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经过商量和向朝廷汇报,决定在开封立一个异姓王,在金军北归之后代为打理国家。 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灭亡北宋对金军也是个意外,原本的计划中是抢一把,然后逼北宋以黄河为界割让北部领土,没想到金军还没用力北宋皇帝就自己投降了。两位皇帝都过来当俘虏了,那北宋皇室肯定恨透了金国,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皇室成员全部掳走,然后立一个不姓赵的人来当皇帝。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经过精挑细选,选中了张邦昌。 金国之所以会挑选张邦昌充任伪政权皇帝,主要源于第一次包围开封时张邦昌作为人质的表现。当时张邦昌以宰相身份陪康王出使金营,到了金营就吓得号哭,后来金军北上一路上按照完颜宗望的吩咐劝沿路各城投降,全部被骂了回去。 一座城也没劝降下来,但完颜宗望对张邦昌的表现很满意,再怎么说也是宋朝的宰相有头有脸的人物,对我言听计从,很满意。 在燕山府待了大半年,金军再一次南下,等徽钦二帝都出城以后,城内再无赵宋皇室成员,在完颜宗望的力主下,吴乞买同意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代管北宋政府。 不是金国不想直接入主中原,而是金国当时国家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决策就靠八大勃极烈议政,什么三省六部枢密院统统没有,根本就管理不了中原汉地几千万人口规模的国家,让几个勃极烈去开封摄政,奏疏他都看不明白。 徽钦二帝出城时,好几位宰相跟着皇帝一起出了城,开封城里只剩下唐恪一位宰相和张叔夜一位枢相,凡事多与开封府尹王时雍、翰林学士吴幵、吏部尚书莫俦商量。 这些留在开封的人都在等着城外给个说法,是放一个皇帝回来还是给个皇子回来即位,结果左等右等没等到,当皇帝的,却等来了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带来了的立张邦昌为帝的命令。 北宋政府就剩下这几个高级官员了,大家一起商量吧,商量来商量去,其他人都没意见,只有张叔夜坚决不同意。张叔夜反对无效,因为在他表达了反对意见后,跟宋齐愈一起回来的金兵便把他抓走送到城外去了,金人废立皇帝靠的是武力,册立皇帝同样靠武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金人比开封城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 既然要拥立张邦昌,就要百官署名,张叔夜被抓走后大家都乖乖的签了名字,这事儿就算这么定下来了,宰相唐恪在署完名之后越想越窝囊,回去便服毒自尽了。 在北宋最具正义感的官员一般都是谏官,谏官的老大是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中丞一听说要册立张邦昌当皇帝气坏了,坚决不同意,又专门写了封奏疏呈报给两位金军主帅,要求收回成命,把钦宗放回来重掌国家。 册立皇帝你当大金国跟你闹着玩儿呢,这位勇敢的御史中丞没等来他的钦宗,而是等来了杀气腾腾的金兵,带着他押赴城外金营。 这位御史中丞叫秦桧,时年三十七岁,已经不年轻了,但依然满腔热血,不畏强权。 |
收拾了张叔夜又摆平了秦桧,北宋留守官员都让安排明白了,该张邦昌登场了,早在徽钦二帝出城时金人就已经派人把张邦昌从燕山府接到了开封,张邦昌也不知道又回到开封是做什么,没想到完颜宗望突然就派人通知了他要回开封登基称帝的消息,吓得他魂飞魄散,拼命拒绝,开始绝食。 |
金人可不会给你讲什么礼仪道德,说了要你当皇帝就一定是你,由不得你拒绝。面对张邦昌的死硬态度,金人派使者到城中放出话,三日之内如果张邦昌不即位的话,屠城。 |
一说屠city大家都吓坏了,于是城中百官、百姓、僧侣道士等纷纷出城劝说张邦昌接受拥立以拯救城中万民。无奈之下张邦昌只好接受安排,靖康二年三月初七,在金使的监督下,张邦昌完成了册封大典,登基称emperor,国号big楚。 |
今晚也不知道咋回事,更新的内容是关于张邦昌登基称帝的,死活发不出来,说我内容涉嫌违法,那违法也是张邦昌违法啊,我就是如实记录历史我违哪门子法了??? |
虽然事出无奈,但毕竟称帝是大逆不道,张邦昌只能小心翼翼的在皇宫的范围内尽量保持臣子的礼节。北宋皇帝听政的大庆殿、紫宸殿和垂拱殿他从来不去,而是躲在文德殿听政办公。皇帝的龙椅坐北朝南,张邦昌的办公桌椅坐东朝西。发布政令只称“手书”从不称圣旨,与百官议事自称“予”不称“朕”,最大程度的放低自己,避免被扣上僭越的帽子。 当时高级官员中张叔夜被抓走唐恪自尽,剩下的官职最大的就属开封府尹王时雍了。张邦昌即位后,任命王时雍暂代首相兼枢相,吴幵、莫俦分别暂代副宰相。为了表达对新政权的推崇,王时雍每次上朝都称呼张邦昌为陛下,每次都被张邦昌斥责,在张邦昌看来这个皇位并非自己的,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金军在城外收拾准备好之后准备北归,临行前就派使者问张邦昌要不要留下一支金军守卫开封,张邦昌正拿不定主意,兵部尚书吕好问就替张邦昌回答,打发金军不做留守全部回国了。使者离开后吕好问告诉张邦昌,此时便是相公还政给赵宋官家的最好时机。 张邦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询问时机好在哪儿? 吕好问也不藏着掖着,说大宋百姓还是心系赵宋官家,而此时赵宋官家尚有大元帅留在河北,可以还政给大元帅。 大元帅就是康王赵构,金军第二次南下前钦宗派赵构到河北募兵勤王,并赐他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 还政给赵构说起来容易,可徽宗钦宗包括太子目前也只是被金军俘虏带走都还活着,万一这些正统血脉回来了怎么办,到时候又成了我张邦昌乱政又是个大逆不道。程序不合法责任谁来担?张邦昌对于还政给赵构表示担忧。 吕好问既然敢提这个建议,那就是做过功课的,告诉张邦昌说如今元祐皇后就在城中,由元祐皇后降旨大元帅即位,程序上无懈可击,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 这位元祐皇后就是当年被哲宗废立、打入道观的孟皇后,说起来,孟皇后离开皇宫已经三十一年了。 |
亲们对不住了,我被判为次密接要被拉去隔离了,隔离之后回来再更新,我无语凝噎 |
冷冷清清的隔离点,不知道啥时候疫情才能结束 |
哲宗绍圣三年孟皇后被废之后一直在瑶华宫居住,不问世事。哲宗死后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听政。当年孟皇后是向太后与高后共同为哲宗挑选的,孟皇后进宫后对奶奶高后、嫡母向太后一直彬彬有礼,深得长辈喜爱。高后死后哲宗亲政,强硬的要废立孟皇后,向太后虽然不满但毕竟高后已经干政十多年,此时她如果再出来干政恐怕惹祸上身,只有眼睁睁看着孟皇后被废。 哲宗活着说不上话,现在哲宗死了轮到自己临产听政,那就一定要拨乱反正,向太后提议,为遭受不公待遇的孟皇后平反,恢复皇后身份。 元符三年徽宗刚刚即位,需要向太后的支持,一个前朝被废皇后对他来说根本无关紧要,顺水人情那是最好做的,于是同意向太后的提议,下诏恢复了孟皇后的地位,尊为元祐皇后。 还给受委屈的人应有的名誉和地位,原本是件好事儿,但向太后不久后去世,没了上层的制约,徽宗逐渐放纵起来,蔡京也是在这个时候投其所好进入了宰执班子。蔡京任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党同伐异,以新党的名义大搞政治迫害,所有旧党全部打成元祐党人加以贬黜。 元祐大臣们被贬黜,元祐皇后也难以独善其身。但跳出来攻击孟皇后的却不是蔡京,而是宦官郝随,在绍圣三年第一次废立孟皇后时郝随就跟刘婕妤就上蹿下跳罗织罪名诬陷孟皇后,这一次他再次找到蔡京表示,孟皇后是旧党人士,不该复立。 皇后哪还有什么新旧党派的分别,蔡京对郝随这些言论无动于衷,郝随虽然能量小,但当年的刘婕妤后来已经成了元符皇后,刘皇后开始亲自动员朝臣弹劾孟皇后。 当年污蔑孟皇后时结识了不少朝臣,此时又派上了用场,在刘皇后的动员下,不少谏官纷纷上疏,指责复立孟皇后就是旧党复辟,要防止旧党死灰复燃就必须把孟皇后赶走。 朝堂上舆论已经形成,蔡京自居新党领袖秉持着旧党一律赶尽杀绝的原则,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赞成重新废掉孟皇后,徽宗一看群臣都要求再次废立,那就把孟皇后再废一次吧,崇宁元年十月,回宫仅仅一年的孟皇后再次被废,出居瑶华宫。 |
两次斗败正宫娘娘,刘皇后的自信心膨胀到了天上,逐渐开始插手朝政,再多次干预朝政引起徽宗不悦之后,徽宗决定废掉她,反正都是前朝皇后,废一个也是废,废两个也是废,一纸诏书的事儿。 刘皇后这个人呐,欺负欺负老实人她在行,可真到了强权压过来的时候就怂了,政和三年七月,得到消息徽宗要废掉自己的刘皇后万念俱灰,先徽宗一步自缢而死。 多行不义的刘皇后最终自取灭亡,外居瑶华宫的孟皇后却因离宫已久,未在宗室名册而躲过靖康之变的灾难。金军北上之后,开封城老百姓惊奇的发现当年蒙冤被废的孟皇后还在瑶华宫中当道姑,毫发无伤。 孟皇后毕竟曾经是北宋王朝的正统皇后,被废一事所有朝臣也都知道是冤案,如今皇室被一网打尽,论辈分孟皇后到了钦宗朝已经是太后了,只有请她主持大局召赵构即位才具有程序上的合法性。 孟皇后好找就在开封城中,可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此刻又在哪儿呢? |
张邦昌想找大元帅回来接皇帝的班,可大元帅人家还真不好找,谁都不知道赵构现在人在哪里。 靖康元年十一月,意识到去了金营要凶多吉少的赵构逃到了相州,坚决不再执行朝廷关于议和的命令。相州知州汪伯彦一看康王来了,乱世里先抱个大腿再说,于是召集本州兵马护驾,紧紧的团结在康王赵构身边。 金军南侵速度很快十一月没过完就打到了开封城下,身在相州的赵构已经无法再代表皇帝议和,于是朝廷又下令加封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到河北招募兵马回京勤王,拯救国难。 “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听起来中二,但其中却是有深意的,当年唐朝安史之乱,唐肃宗就是封了自己儿子李豫做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郭子仪李光弼诸将最终战胜了叛军,既然朝廷给了这个头衔,那就是昭告天下:开封如果进不来,大家就全部去找康王,由康王带大家杀回开封拯救大宋。 兵荒马乱的时代相州并不太平,赵构刚到相州不久周边就发生了叛乱,当时相州有一名当地宋军将领叫刘浩,厉兵秣马部下训练有素,赵构就派刘浩去平叛,平叛过程非常顺利一举消灭叛军,叛军首领投降。 刘浩回师复命的时候就专门给赵构汇报了,说自己部下有一个叫岳飞的,作战勇猛平叛全靠他才能如此顺利,赵构非常高兴亲自嘉奖了岳飞,并提拔他为承信郎,岳飞正式从一名士兵升任基层武将。 这是年轻的赵构和年轻的岳飞第一次见面,那时两人都有一个共同信念,战胜金军,匡扶大宋。 |
赵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旗号打出来之后,从河北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宋军很多都前来归附,短短不到一个月就集结了数万人,经过短暂的整顿,赵构觉得已经有实力与金军一战,在宗泽的建议下准备南下作战。可就在此时朝廷的诏令又来了,朝廷要议和,严禁各地宋军擅自前往开封与金军交战。 开封城岌岌可危,朝廷又不准自己回去勤王,到底是去还是不去,赵构陷入了矛盾之中,宗泽建议去,汪伯彦建议迂回一下,西边有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太危险,就从山东一侧迂回观望。 两人建议都有道理,赵构将部队兵分两路,一路交给宗泽率军南下,一边打一边接近开封,另一路由自己亲率,向东经过大名、郓州、东平、最终停在济州(今山东巨野县)观望。 赵构的军队总共也就数万人,宗泽带走一万,连同刘浩岳飞等比较能打的基层将领都跟着宗泽南下了,留在赵构军队战斗力并不强。在赵构一路迂回的过程中,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前来投奔,黄潜善这个人有个本事,消息特别灵通。当时金军围城几个月谁都不知道开封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经过黄潜善派人调查,终于得知徽钦二帝连同全部宗室已经被金人掳走,张邦昌已经登记,迎立元佑太后发布政令了。 黄潜善马上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赵构,赵构得知后异常悲痛,当着臣僚的面就哭了起来,原本当时赵构打算率军南下过江避险,一听说父兄和其他亲人全部被俘去了金国,也不南下了,当时就要单骑出击赶赴河北,要把亲人们从金军手上救下来。 汪伯彦黄潜善一帮人慌慌张张把赵构拦了下来好生安慰,上阵杀敌为国捐躯应该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去,大帅千万要保重。 从靖康年间的种种表现来看,赵构是真的想要解救父兄,但他手下这帮杂牌军跟金军主力相比实在差距太大,没那个实力去劫营。郁闷的赵构也不南下了,就在济州等待时机,没想到时机没等到,却等来了张邦昌的使者。 |
靖康二年三月,经多方打听,张邦昌派使者找到了身在济州的赵构,带来了他的书信,邀请赵构回京即位,要把赵宋的江山还给赵家人。 作为仅存的赵宋皇室成员,回京就意味着登基称帝,诱惑不可谓不大,但金军刚走,开封城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此番回京是鸿门宴还是皇帝宝座仍然还是未知之数,赵构以父兄离去太过伤心为由,连续拒绝了使者。 眼见自己的书信不管用,张邦昌又想了法子,孟皇后已经被他迎回来临朝听政了,我以孟皇后的名义下诏,昭告天下立康王赵构为帝,名正言顺礼法上无懈可击,这回你拒绝不了了吧。 紧接着,张邦昌奏明孟皇后,孟皇后写了一封《手书告天下》,以诏书的形式向全国发布由康王入继大统,这下子赵构再没有推辞的理由了,动身西进回开封。 新皇即位要有新寓意新气象,张邦昌在开封研究了半天上疏给赵构,说当年太祖赵匡胤是在南京应天府起的家,为了大宋中兴建议还在应天府登基,所有登基仪式全部在应天府完成。应天府就应天府吧,开封遍布金人眼线,反而是南京应天府更安全一点。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于当年改元建炎。 |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