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南明战神李定国》(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南明战神李定国》(长篇连载,每日更新)[第13页]

作者:wmwm1989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7、衡州大捷,两蹶名王

    七月二十日,尼堪带领包括满洲精兵在内的十万大军,正式向南方开拔。

    尼堪前脚刚走,李定国带军南下攻克桂林,逼死孔有德,平定广西全省的坏消息就传到了北京。有清廷官员哀叹:“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顺治皇帝心里那块刚刚下落了一点的石头再次被提了起来,而且比上一次悬的更高。他并不关心孔有德的死活,他关心的是,李定国竟然如此生猛,几乎已经到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境界,这可如何是好?尼堪真的是李定国的对手吗?

    在与几位亲信大臣商量之后,顺治皇帝决定更改一下尼堪的作战方案。他命令尼堪先攻取湖南宝庆,然后进军广西,最后会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的部队,从广西攻取云贵。

    顺治皇帝还为此亲自给尚可喜和耿继茂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俩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反攻广西。目前最要紧的工作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广东,等尼堪的大军到达广西以后,他俩必须无条件听从尼堪的指挥。

    对于这个更改之后的计划,尼堪本人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按照原来的方案,他就要去和吴三桂一起共事了,到时候到底谁说了算?

    论爵位,自己是亲王,吴三桂才是郡王,按理说郡王应该听亲王的,可吴三桂是何许人也?论军功,吴三桂可以甩尼堪好几条街,这样的枭雄,怎么可能会听自己的呢?

    跟吴三桂相比,尚可喜和耿继茂简直就是两个乖孩子。更何况,顺治皇帝已经明确通知他俩必须听从自己的指挥,到时候拿下广西和云贵,这份大功劳毫无疑问是属于他尼堪的。

    一想到这儿,尼堪感觉自己的人生巅峰马上就要到来了。他立即命令部队改变行军路线,直扑广西。

    正是因为尼堪带领八旗精兵南下,严重威胁到了南明刚刚收复的湖南和广西,甚至威胁到了云贵大本营,孙可望才要求李定国由广西进军湖南,迎战尼堪。

    可是我们不禁还是要问孙可望一句:那你是干什么吃的?

    孙可望明明知道广西才刚刚收复,需要一定的时间稳定地方,巩固收复成果,却还要命令李定国进军湖南,他自己却不敢去。

    不敢去也就罢了,李定国既然要去迎战尼堪这样的劲敌,自然要带着主力前往,那么留守广西的兵力必然就会很有限。孙可望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军事经验的统帅,居然在李定国统兵北上以后没有往广西增派一兵一卒,岂不是大大的失策?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印证了这一点。李定国带领主力北上以后,身在广东的尚可喜和耿精忠趁机派从广西逃去的清军将领领兵重回广西。

    留守广西的明军兵力可谓是寥寥无几,又始终盼不到孙可望的援军,自然不是清军的对手。清军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从容容重新占领了广西。李定国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收复的广西,就这样被孙可望拱手送给了清军。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带领清军到达了湘潭县。驻守湘潭的明将马进忠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是相当清楚的,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尼堪的对手,干脆主动撤出湘潭,退向西南方的宝庆。

    尼堪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湘潭,自信心立即膨胀了,他命令部队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南开进,务必要一举拿下衡州。

    李定国已经在衡州等待清军快一个月了。

    面对气势汹汹的尼堪和十万精锐清兵,李定国其实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他手上只有五六万兵马,如果硬碰硬地打,自己绝不是尼堪的对手。

    这一仗,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经过周密的谋划,李定国最终决定,给尼堪挖一个大坑。

    他命令冯双礼和马进忠放弃长沙,把部队转移到位于衡山县西北方向的白杲市(今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就地埋伏起来。他自己派兵引诱清军继续南进,等尼堪的大军经过衡山县以后,冯双礼和马进忠迅速绕到敌后,与他所带领的明军主力南北夹击,一举全歼清军。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李定国派出部下带着一千八百名士兵前去迎战清军。

    赶了这么久的路,总算是见到真正的明军了,尼堪立即命令清军发起进攻。

    这股明军的战斗力着实让尼堪感到有些意外。原本以为李定国带领的明军接连攻占湖南和广西,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没想到刚和这伙明军打了个照面,对方就被击溃了,四散奔逃。

    自打从京师出兵以来,尼堪一直就没打过什么硬仗。明军不是提前逃走,就是刚一接触就逃走。连战连捷不断滋长着尼堪的自信心,他在心里已经下了结论:明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也就能欺负欺负投降过来的汉人军队,一遇到满洲劲旅立马就会现出原形,不堪一击。

    看来终于到了自己一展身手、光宗耀祖的时候了。尼堪发出命令,部队日夜兼程,不许停歇,一定要把明军杀个片甲不留。

    十月二十三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尼堪带军到达衡州府,与李定国的大军相遇。

    李定国见尼堪已经上钩,决定让他上的彻底一点。他命令部下在己方往南二十里的地方设下埋伏,自己亲自带领主力与清军交手。

    双方一开始势均力敌,不分胜负,尼堪一看,呦呵,今天的对手貌似跟之前遇到的不太一样。看来这次是真的遇到劲敌了,总算能感受一把战斗的乐趣了。他抖擞了一下精神,准备认真对待一下这股明军。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尼堪立即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判断,没一会儿,这伙明军又抵挡不住清军的攻势,掉头撤退了。

    原来对方跟自己之前遇到的明军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过是战斗力稍微强一点的乌合之众罢了,看来这次自己是多虑了。尼堪随即下令:乘胜追击!一个敌军也不许放过!
    小时候爷爷曾经跟我说,太顺利的人生是走不远的。当时还没有经历过太大挫折的我并不懂这其中的哲理,征战半生却没怎么吃过败仗的尼堪,似乎也不懂。

    清军“乘胜”追击了二十多里,终于到达了李定国伏兵所在的位置。

    弱鸡的伪装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需要露出的是凶狠的獠牙。

    李定国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明军士兵全部杀出,原本假装撤退的部队也回头展开反击。明军杀声四起,势不可挡,清军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一个个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还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战斗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面,明军迅速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

    有部下向尼堪建议撤退,结果遭到了尼堪的大声呵斥:“我军出征从不撤退,我是宗室子弟,现在撤退,回去有何面目去见皇上?”

    如此紧要的关头,尼堪居然还在在乎脸面问题,这充分说明,他对自己的处境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明军的战斗力那么垃圾,即使包围了自己又能怎样?撤什么撤,我就要在这儿彻底歼灭明军主力!尼堪毫无惧色,指挥部队来回冲杀,向明军发动反击。

    尼堪就这样失去了他唯一的逃生机会。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军将领的盔甲是比较有个性的,尤其是皇族将领的盔甲,一身金黄,头盔上还顶着一根长长的跟避雷针一样的东西。

    这种造型当然确实很拉风,可是在战场上,拉风的行头是很要命的。

    是个明军士兵都知道,包围圈里这个身披金甲、头戴避雷针的家伙肯定是个清朝大官,杀他可比杀其他人有价值多了。

    不需要主帅下命令,明军士兵一批一批地朝尼堪围了过来,很快,尼堪就命丧当场。一起被明军杀死的还有一等伯程尼以及尼堪的随身护卫多人。

    有一个小兵砍掉尼堪的首级向李定国献功,明军的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战场。

    主帅被杀,士兵死伤惨重,尼堪的副手、多罗贝勒屯齐只能收拾残兵败卒,向长沙方向逃窜,不可一世的清军屈辱地吞下了一场惨败。

    按照李定国战前的部署,这时,埋伏在白杲市的冯双礼和马进忠应该带兵截杀败逃的清军,然后李定国再乘胜追击,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惨败之后士气极为低落的清军肯定会被全部歼灭。

    可是,为什么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还没见到冯双礼和马进忠出现呢?

    因为极品人渣孙可望又出来抢戏了。

    原来,开战之前,李定国把作战战略部署完毕以后,冯双礼把这个部署秘密报告给了孙可望。孙可望生怕李定国立下大功,竟然秘密命令冯双礼把部队退到宝庆。

    冯双礼一撤,马进忠势单力孤,无力阻挡清军撤退,只好也跟着撤走。

    李定国左等右等,却始终等不到这两支部队出现,只能下令班师,败逃的清军安全撤回了长沙。
    8、兄弟阋墙

    从1652年四月出兵以来,在半年的时间里,李定国先后取得了桂林、衡阳两次大捷,消灭清朝两位王爷(孔有德、尼堪),歼灭清军无数,可谓是他军事指挥生涯的巅峰之作,而这两次大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从清方来讲,自1644年入关以来,清军虽然也遭遇过一些挫折,但是总体来说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是遇到一时难以战胜的对手,只要把满洲铁骑派过去,就一定能够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而这一次,广西和湖南战场的两次惨败可以说是始料未及,尤其是衡阳一战。尼堪在清廷贵为敬谨亲王,战功卓著,此次统率的也并非是汉人杂牌部队,而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八旗精锐。没想到与李定国率领的明军刚一交战,就吞下一场惨败,作为最高统帅的尼堪也被当场击毙。

    如此沉重的打击,清朝统治者如何能够接受?顺治皇帝听闻尼堪兵败身死,难免悲从心来,长叹一声:“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惨败逃回的清军将领要么被降爵,要么被革职,有的甚至直接被下狱论罪,顺治皇帝的愤怒可想而知。

    而在整个清廷内部,一股悲伤和恐惧的情绪开始逐渐蔓延。有官员甚至提议,放弃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贵州七省,与南明议和,可见清廷内部对李定国的恐惧。

    至于一些清廷官员更是直接被李定国打出了心理疾病。王一品之前是清廷任命的广西巡抚,因为身患疾病,请假从广西回到京师疗养。他的运气还不错,侥幸躲过了李定国发动的桂林之战。

    两年以后,清军重新攻占了广西,清廷着手安排地方官去广西赴任。吏部想起了早就已经养好身体的王一品,推荐他继续担任广西巡抚。

    王一品一想起惨死孔有德和尼堪,就吓得禁不住双腿发抖,哪还敢回到广西接着当官?
    可是皇命难违,不去又找不到个正当理由,这可如何是好?

    无计可施的王一品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拿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官场法宝:行贿。他又是找人,又是拉关系,又是送钱,总算如愿以偿换了个官职。

    只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天这事就东窗事发了。顺治皇帝知道以后差点没气的原地爆炸,二话不说就给王一品判了个死刑。

    可怜王一品的爹妈给自己儿子起了个名字叫一品,结果一品大员的顶戴还没熬到,命却丢了。这正应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那句老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南明方面来讲,足可以称得上是欢欣鼓舞。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南明军队在与清军的军事较量中一直都是败多胜少、丢城失地。由于败得太惨,明军可以说是谈“满”色变,一遇到满洲铁骑,先被吓没了半条命,哪还有勇气继续战斗?

    但是这一次,李定国率部击毙尼堪,也送给了尼堪所统领的满洲铁骑一场耻辱的惨败,打破了满洲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南明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怎能不激动?忠于明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就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当然了,南明方面如果说有人感觉十分不爽,那也是很正常的。

    你猜的没错,我说的就是孙可望。

    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以后,派人给身在安龙府的永历皇帝送去了一份报捷奏疏。这就引起了孙可望的不满,认为李定国心里只有永历皇帝朱由榔,没有他秦王孙可望,“深恨之”。

    这事简直莫名其妙。

    桂林大捷以后,李定国明明报告了身在贵阳的孙可望,连抓住的叛徒陈邦傅父子也是送往贵阳交给孙可望处置,说明他对孙可望这个义兄还是足够尊重的,怎么能说是李定国心里只有朱由榔,没有他孙可望呢?

    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孙可望生怕永历皇帝与李定国来往频繁,影响自己一手遮天,才仇恨李定国的。

    后来,又有阴谋论者向孙可望告密,说李定国攻克桂林之后应该缴获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却只给贵阳送来了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册和几捆人参。说明他不是把孔有德的家产私吞了,就是分给部下了。

    然而真实情况是,孔有德在自焚之前,提前命令属下把他居住的王府后殿和掠夺来的金银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哪来的大批金银珠宝?

    孙可望本来就非常记恨李定国,面对这样的阴谋论自然是照单全收,认定李定国藏了私货。

    前面提到,冯双礼本来已经按照李定国的部署埋伏好了,孙可望却突然命令冯双礼撤兵,就是要从中破坏,不想让李定国夺得大功。导致李定国没能乘胜追击,全歼清军。黄宗羲就曾扼腕叹息:“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

    李定国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依然做到了斩杀尼堪,大败清军,捷报传到贵阳,孙可望更是恼羞成怒,认为李定国已经是“功高震主”了。

    李定国的存在,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对永历朝廷的掌控,孙可望越想越气,干脆把犒劳李定国部队的赏银先由八万两减到了六万两,最后竟然减到了四万两。

    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孙可望已经彻底陷入了疯狂。

    可是,光躲在后方搞这些小动作,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暴露孙可望的小人之心,并不会对李定国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看来,要想从此以后每天都能睡个安稳觉,只有想办法把这个姓李的祸患除掉。

    可这又谈何容易?李定国在军中极具声望,又没有吃过像北路军刘文秀那样的败仗,就算是要除掉他,也总得找点像样的借口吧,否则怎么服众?
    由于孙可望不断地在后方拆台,并且连续调走李定国麾下的将士,导致李定国手里的兵力越来越少。不要说继续扩大战果了,就连镇守最近刚刚收复的州县都非常勉强。面对附近数量众多的清军,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衡州。

    这可真是瞌睡送个枕头——正是时候。对于处心积虑想要除掉李定国的孙可望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天大的喜讯。孙可望立即亲自带着大军到达湖南武冈,派人给李定国送去了邀请信,邀请他亲自到武冈参加全军高级将领军事会议。

    召开军事会议是假,杀人灭口是真。孙可望的计划是,等李定国一到,就立即把他拿下,然后以随意放弃衡州的罪名杀害,李定国的部队则交给自己的心腹将领冯双礼指挥。

    为了等这个干掉李定国的机会,孙可望可以说是日日想,夜夜盼,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孙可望在激动之余,也有一个巨大的担忧:万一李定国不来怎么办?

    为了不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指尖溜走,孙可望在三天之内连续给李定国写了七封信,反复强调了本次军事会议的重要性,希望李定国无论如何一定要准时前来。

    看来不去不行啊!

    既然如此,那就去吧,免得老孙又说自己眼里没有他这个大哥。

    刚一出发,李定国的心腹龚铭就派人送来一封密信。龚铭当时就在武冈附近的沅州,得知了孙可望的阴谋以后,立即给李定国写了这封密信,让他千万不要过去,去了难逃一死。

    得到龚铭的报信,李定国开始犹豫了。自己的心腹肯定不会欺骗自己,可他也不太相信孙可望真的会对自己下此毒手。

    犹豫了半天,李定国还是决定继续赶路。

    眼看李定国就要羊入虎口,刘文秀的儿子又悄悄派人去找到李定国,说明了孙可望请他去的真相。

    李定国这才终于相信,孙可望这次是真的打算置自己于死地。

    多年的兄弟之情让李定国不忍心彻底与孙可望决裂,他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孙可望。

    信中这样写道:“现在大局虽然稍微有所转机,但是敌人的实力仍然很强大,成败尚不明朗,正是你我同心协力、兴复国家的时候。千万不要妄自听信谗言,自相残杀,败坏了国家大事,希望义兄深思。我耿耿之心,愿意指天为誓!”

    这封信充分证明,李定国愿意以国家大业为重,努力消除孙可望对自己的猜忌。

    没想到孙可望看完信以后,气急败坏,对李定国破口大骂。

    阴谋搞成了阳谋,对方还写信来教育自己,孙可望越想越气,决定发兵与李定国决一死战。

    李定国见自己的劝说没啥效果,长叹一声,十分惋惜地对部下说:“我年少从军,尝尽艰险,原本打算匡扶圣上,立不朽之功勋。现在好不容易打了几场胜仗,就被秦王所猜忌。我原来与义弟刘文秀身份地位一样,他稍微犯了点错就被废弃。秦王猜忌我必然更甚于刘文秀,我的妻儿都在云南,我只能去往他处了。”

    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二月,李定国带着本部五万人马撤入广西,避免与孙可望自相残杀。

    从今以后,你我再不是兄弟。

    南明复兴的最好机会,也就此错过。
    9、孙可望的战场表现

    苦心积虑想出来的计策,却被李定国识破了,孙可望有点沮丧。但是很快他就想通了,真要以这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李定国,肯定会让兄弟们在背后议论自己的,闹不好还会引起部下的哗变。

    现在李定国自己走了,虽说还带走了五万部队,不过,跟自己手里掌握的几十万部队相比,这五万士兵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再说,冯双礼、白文选、马进忠这些得力干将全在自己的手下,永历朝廷也被自己牢牢地捏在了手心。如此雄厚的资本,我孙可望又何惧之有?李定国不就是杀了鞑子的两个王爷吗?我这就来露上一手,给你们大家看看,论带兵打仗,我孙可望也不是吃素的!

    李定国前脚刚被逼走,孙可望后脚就带着大将冯双礼、白文选等人和十万大军从靖州出发,进驻宝庆。他要把湖南的清军全部歼灭,彻底收复湖南,让天下人好好看看,李定国做不到的,他孙可望能做到!

    孙可望带领大军刚到宝庆,侦察部队报告,多罗贝勒屯齐带领的在衡州惨败的清军残部正往宝庆赶来,看样子是计划北上撤往湖北。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都不用自己到处找,清军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十万训练有素、士气高涨的明军对付几万已经被李定国打残、一心只想赶紧跑路的清军,孙可望简直没有任何不自信的理由。这样的天赐良机,可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

    既然如此,那就就地把这伙清军歼灭,这样一来,我孙可望在部下心目中的形象岂不是立马就高大起来了?想想都觉得内心有点小激动啊。

    被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蛋糕冲昏了头脑的孙可望似乎根本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败逃的清军来说,条条大路通京师,为啥屯齐非要上赶着从明军重兵集结的宝庆地区撤退呢?

    有且只有一种可能:屯齐并不是打算从宝庆撤退,他就是冲孙可望来的。

    这就有点奇怪了,到底是谁给了屯齐挑战孙可望的勇气?

    虽然在之前的衡州之战中,清军主帅尼堪被明军击毙,继任定远大将军的屯齐被李定国打得抱头鼠窜,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屯齐并不是什么软柿子,算是清军中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之所以之前表现得比较难堪,无非是对手李定国比自己更厉害。现在对手换成了孙可望,该到了找回自己场子的时候了。

    爱新觉罗·屯齐,他老爸名叫图伦,他爷爷更有名,叫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和努尔哈赤关系不一般。事实也的确如此,舒尔哈齐正是努尔哈赤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努尔哈赤凭借祖先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之后,舒尔哈齐跟随他的哥哥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为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战将,成为当时仅次于努尔哈赤的后金第二号人物。

    除了爷爷舒尔哈齐,屯齐还有个特别有名的叔叔,就是四小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
    有如此显赫的出身,屯齐之前的想法和尼堪一样:早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争取摆脱祖辈的阴影,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八旗纨绔子弟。

    本次清军南下,屯齐作为尼堪的副手,原本是有机会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的。毕竟,满洲骑兵的战斗力世人皆知,跟着尼堪出门,随随便便就能混点战功,为自己的履历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万没想到,主帅尼堪轻敌冒进,居然就这么死了,把他这个二把手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带着这帮残兵败将回到京师,那还能落着好?这条小命估计都得交代了。既然如此,不如拿手里这点砝码来赌一把,赌赢了就是戴罪立功,赌输了也能算是为国捐躯。

    就这么定了,干!

    明军的进军速度很快,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已经带着四万多部队进军到了宝庆以南的周家坡,在此安营扎寨,坐等清军前来。

    三月十五日,清军进军到了距离周家坡三十里外的岔路口。

    三十里的路程,对于机动力非常强的满洲骑兵而言,分分钟就能赶到。不过屯齐吸取了尼堪之前轻敌冒进的教训,并没有草率进兵,而是让清军就地宿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养精蓄锐。

    第二天,清军到达周家坡,向驻扎在这儿的明军发起了进攻。

    刚一开战,屯齐就有点后悔了,因为他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进攻选择。

    周家坡,光看这个名字,这好像是一个坡,实际上,这是一座山。

    明军把营寨安在了山顶,凭借险要的地势,用檑木滚石和弓箭火枪从容不迫地对付着正在拼命往上爬的清军。

    看来李定国虽然不在,白文选这些人也不好对付啊!

    除了对方占尽了地利的优势,清军自身也有问题。屯齐手下的清军主要是满洲骑兵,拿骑兵来仰攻山头,不仅非常吃力,而且目标太大,再加上此时天降大雨,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面对这种不利的战场形势,屯齐果断下令停止进攻,在山下列好阵型,与明军展开了对峙。

    在宝庆的孙可望接到前线的战报,连夜带着大军赶来支援,与周家坡的明军实现了会合。

    此次进军湖南,孙可望带来了自己之前在贵阳训练多时的精锐部队——驾前军。这支部队是按照戚继光兵法练出来的,人数有六万之众。

    屯齐面对白文选等人的四万多人都无可奈何,现在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六万精锐,孙可望完全没有不自信的理由。
    极度自信的孙可望赶到周家坡以后,立即下了一个无比愚蠢的命令:命令明军下山向清军发起进攻。

    原来在张献忠手下当差的时候,孙可望有个外号叫“一堵墙”,可见在军事指挥方面,孙可望的强项是防守,不是进攻。可是现在孙可望偏偏要放弃防守,转向进攻,估计是想在世人面前证明一下自己在进攻方面的才华。

    按说进攻就进攻吧,毕竟明军在人数上占有着巨大的优势,就算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也不见得会输。

    可是孙可望非要在愚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让自己的驾前军建功,孙可望命令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等人的部队待在山上,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出击,由他亲自带领自己的驾前军下山进攻。

    看到清军的马匹十分精良,为了鼓舞士气,孙可望在出击前还下令:看到敌人的战马了吗?待会谁抢到就是谁的!

    屯齐正在为自己的骑兵不擅长爬山,从而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生闷气呢,没想到明军居然主动放弃自身的地利优势下山挑战。真乃天助我也!

    屯齐抖擞了一下精神,领兵迎战。

    要说还是戚继光的兵法好使,在孙可望一连串低级错误的加持下,驾前军刚一开始居然还打得有模有样,很快就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

    小胜一把的驾前军很快就开始浪了,打清军也不积极了,一心一意忙着抢夺清军的马匹,明军阵型进入了短暂的混乱状态。

    屯齐固然算不上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但是在当时的清军将领里也算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位了。他果断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自己的满洲骑兵直冲阵型混乱的明军,迅速转败为胜。

    孙可望是万万没想到,刚被李定国干掉了主帅的清军居然还能爆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眼看自己的驾前军就快顶不住了,他赶紧命令山上的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带着部队下山支援。

    双方激战了好几个时辰,最终明军战败,伤亡惨重,被清军缴获战马七百多匹,战象一只,只能被迫撤退。

    清军在本次战斗中的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正黄旗两名蒙古梅勒章京(副将)韦征、武京阵亡。

    虽然伤亡也不算小,但清军毕竟是胜利的一方,战后还乘胜占领了宝庆。

    孙可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5-16 11:32:33  更:2022-08-19 20:35:03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