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亚洲的曙光——新加坡五十年传奇 (原创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亚洲的曙光——新加坡五十年传奇 (原创连载)[第2页]

作者:心月长河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光耀感到新加坡国内的反印尼声音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有些报纸已开始鼓动民心,南洋大学的学生还组织了游行,要求政府对印尼作出反击,也有政府官员提出与印尼断绝外交关系。李光耀显得异常冷静,他说:“依法处死印尼两名海员,严重影响了新加坡与印尼的关系,为了维护新加坡法律的威严,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天,虽然印尼国内对我李光耀本人和新加坡的指责很多,但印尼政府一直是沉默的,我们如果因为报界的沸扬而与印尼反目为敌,一是两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贸易必然中断,二是东盟刚刚建立,现在东盟中的另外两个成员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正处于冲突中,这样,东盟五国就有四国处在尖锐对立状态,我担心东南亚人民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联盟,会很快付之东流。”
    新加坡舆论界终于平静下来,印尼总统苏哈托向来看重东南亚合作,闻听到李光耀充满感情的一席话,总统苏哈托断然拒绝了他的顾问团提出的同新加坡断交的主张,为安抚被煽动起来的民愤,象征性地颁布了限制同新加坡贸易的命令。苏哈托总统对顾问们提出了令人玩味的批评:“我不知道是你们没有眼光,还是我没有眼光使用了你们。”
    印尼外长马立克更是以低调处理此事,他多次发表讲话,设法缓和民众情绪。
    1970年9月,在出席卢萨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时,李光耀与苏哈托首次相逢,二人谈得甚为投机。这次会面后,两国关系渐渐升温,以1973年8月李光耀出访印尼为标志,两国关系趋于融洽。此后,这两位东南亚长期执政的领导人经常互访,二人会谈很多时候是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李光耀能讲一口流利的印尼语)。
    六十年代后期,陷于越战泥潭之中的美国政府面临极大危机,国内反战运动此起彼伏。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 “尼克松主义”,表明要减少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作用,说“将在促使亚洲国家确立自主性范围内给以援助”;1969年勃列日涅夫提出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俄国人大胆向亚洲伸手,中国当然不能坐视,同年中国与苏联发生珍宝岛军事冲突;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总统宣布将要访华,美国人的手伸过辽阔的太平洋与中国领导人的手相握在一起。面临风云激荡的国际局势,马来西亚有些“无所适从”地提出了东南亚中立化的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本地区国家实现中立化,既不与地区外大国结盟,也不与它们为敌,同时维护各大国在本地区的合法权益;
    美国、苏联以及中国保证不在本地区角逐,不卷入本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本地区国家相互合作,消除引起紧张局势的根源。
    新加坡对中立化兴趣不是很大。在马来西亚的总理拉扎克看来,新加坡是东盟中的“小国寡民”,最容易受到外国特别是大国的左右,实现东盟的中立化,东盟就为新加坡撑起一把庇护伞。可是,他想错了,李光耀是从来不相信别人会给他遮风避雨的。新加坡这个小国对其友邻国家是不时提防着的。李光耀说过: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的邻国都不是你最好的朋友。
    
    
    李光耀没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意见。在新加坡政府议会上,他说出了对“中立化”的理解:“世界是充满强权斗争的,大国间的争夺不会停止,除非其它大国被彻底打败,但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大国间的争夺影响着世界的政治形势,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谁想在世界的一个地区保持一片不受外来势力影响的净土,那只能是幻想。东盟企图实现中立化,让大国许诺不在本地区争夺,不干涉本地区的事务,恐怕是空想。”
    李光耀之所以不热心中立化,是有他深刻的考虑的。李光耀向来不怕大国力量向东南亚的渗入,他说:“大国力量是挡不住的,就像兔子生活在老虎、狮子和猎豹之中,凭自己的能力是阻拦不了它们的进攻的,往往是你越是逃避,它们越是追赶;与其这样,不如在老虎、狮子和猎豹间创造一种平衡,与它们都保持关系,利用它们的力量制约它们,使哪一方都难以得到兔子。”《海峡晨报》说李光耀的外交政策是“走钢丝”,随时有摔下的危险,并以讽刺的口气说:“兔子会早晚被吃掉的,只是吃兔子的是虎、狮,还是豹,现在不能确定。”
    李光耀大有玩虎豹于股掌之间的豪情:“只要使大国在这一地区始终保持均势,新加坡就能‘以夷制夷’,新加坡就不仅有安全保证,而且在大国科技和经济的推动下,新加坡还会有经济的繁荣。”
    其实早在几年前,印尼和马来西亚提出建立东南亚无核区的建议时,李光耀就表示不能赞同,他认为将东南亚划为无核区,若去除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囤积了大量核武装的苏联便会有机可乘,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就会令人担忧。
    菲律宾和泰国对中立化也有很大程度的保留。菲律宾不愿意因参与促进地区中立化而损害同美国的安全关系,二国签有共同防御条约,菲律宾把条约看作是抵御外故的主要保障,因而不希望给美国更多刺激。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地区中立化问题上表示:菲律宾支持使本地区中立化,这便于菲在国际场合维持一种较为灵活的立场。但是,由于地区的中立化本身还只能看作是一条很不确实的道路,因而菲在防卫方面将继续主要依靠美国。
    泰国也同样担忧,因支持马来西亚的中立化主张而影响同美国的关系,泰国代表说在国际事务中采取超然的中立态度是不现实的,泰国在安全方面仍需主要依靠美国的保护。
    虽然东盟成员国对中立化有不同程度的保留,但一致认为,中立化作为一种东盟的政治主张是合理的,有利于促进东盟各国的团结,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东盟的地位。1971年11月,东盟五国外长在吉隆坡召开特别会议,会议通过了《东南亚中立宣言》,提出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构想。李光耀表示支持,同时他也认为“东盟所表明的和平区必须受到中国、苏联和美国的承认和保障,而这三个强国中没有一个作出保证”,当时柬埔寨问题尚未解决,要实现这个构想其实不可能。
    主张中立化让东盟也收获了许多果实。1972年五国明确拒绝了关于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要求;次年东盟还拒绝苏联用心良苦的“亚洲安全体系”的主张, 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东盟发表了联合声明,从此东盟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渐趋增强。
    
    1975年,美越之间的战争结束,随着美军撤出印支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建立共产主义政权,东南亚形成了印支三国与东盟相对立的局面。李光耀说:“目前美国力量衰退,为东南亚提供安全和稳定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无孔不入的苏联正在大力插足东南亚”。李还认为,美国同中国关系的改善将对苏联起到制衡作用,有利于东南亚的稳定。
    赶走美国人后,越南保持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又与苏联结盟,成为东南亚第一军事强国;苏联企图向南扩张的野心越来越昭然于天下。东盟五国的军事力量远不及越南一国,压力倍增,深感急需加强成员国之间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
    1977年底,越南在新盟友苏联的背后挑唆下,与往日最好的盟友中国反目为敌。越南政府在国内压制华人,并以驱逐华人出境作为推行反华政策的重要手段。这导致大批华人难民涌入东盟国家,给它们造成了巨大压力。1978年初,流入东盟国家的难民人数猛增,3月至12月难民人数高达8万,1979年l月至6月,流入的难民增至 16万人。
    为应对危机,东盟国家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它们都是各自为政,未达成相互协调和统一的行动。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对制止难民流入的态度最坚决,它们向越南提出严厉的谴责;而离越南较远的菲律宾和印尼对难民问题的态度较为缓和。
    李光耀认为这是政治上的近视眼。越南驱赶华人,绝不仅仅是为了反对中国,而是有意识地向东盟输入社会不稳定因素,促使东盟国家发生动乱,以图浑水摸鱼。像东盟的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这样的小国,更是难以应付数以万计的难民。
    
    
    东盟国家逐步意识到,要解决难民问题,大家必须共同向越南施压。
    他们对越南仍抱有幻想。1979年迫于压力,越南政府信誓旦旦,和联合国民署签署了不再驱赶难民的协议。协议书墨迹未干,越南就又开始更为疯狂地驱逐难民。
    1979年6月,新加坡外长拉贾拉南呼吁:“越南为在东盟中制造不稳定、分裂、混乱和不和,精心策划将难民推向东盟,东盟一定要在这件事上联合起来,一致对越。”
    原来对越南态度缓和的菲律宾改变了立场,菲总统公开指出:“东盟只有共同努力,迫使越南认识到其所犯的巨大罪行,才有可能使难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受害最小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为什么站在与越斗争的最前面?英国报界认为:“李光耀一向以政治上有远见而著称,越南的既反华又削弱东盟的企图,李光耀一眼看穿,从新加坡社会稳定的考虑,他反对越南是有预见的明智之举。”
    1978年11月,越南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条约》。1978年12月底,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全面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初,越南在金边扶植起韩桑林政权。其后,越南为控制柬埔寨,在柬长期驻扎军队,围剿各抗越武装力量,得寸进尺地在泰国与柬埔寨边境挑起冲突。泰国东与老挝、柬埔寨接壤,南接马来西亚,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大殖民帝国的缓冲地,二战后被视为“阻止共产主义势力南下的屏障”,越南狼在苏联北极熊的鼓动下,开始染指东盟成员国。
    1980年联大会议上,李光耀正告越南:
    现在,越南已成为东南亚的军事强国,越南人并没有满足,它们还要成为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企图在东南亚和整个亚洲称霸,但是越南的政策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我说的危险是越南自己,终有一天越南人会自食其果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虽然世界大国之间存在着争夺,但不至于发展为大国之间的直接战争,大国便找它们的代理人,于是,战争在代理国之间展开,这也是小国的悲哀。越南现在正在沦为大国的附庸,而越南人自以为能成为亚洲的军事强国,并得意忘形,其实,越南是妄想,它不过是大国扩张的工具。
    小国自有小国的优势,小国决策快,调整也快,小国在世界经济中大有作为;国家不能依靠武力取胜,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表明,武力是不能长久的,越南政府不要再在军事化的道路上走下去了,执迷不悟,最终失败的不是别人而是越南自己。
    作为一个小国的新加坡,对生存之不易体会极深,李光耀站在小国的立场上,处处为小国说话,李挑战强权的精神,让许多大国领导人感佩不已,“小国伟人李光耀”的名声传遍世界。
    为了稳住东盟,早在1978年,越共 范雄曾经亲自访问东盟各国,在与东盟领导人会谈中,范雄强调说:越南同东盟在实现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有共同目标,越南愿意为建立繁荣的东南亚作出努力;他在同李光耀的谈话中表示越南准备同东盟组织直接会淡。
    当时东盟的领导人包括李光耀对越南都持非常友好、温和的态度。当越南侵入柬埔寨,东盟国家对越南的“远交近攻”之策当然毫不领情,厉声斥责。
    泰国与越南毗邻,越南大军曾压到泰国边境,并多次同泰军发生冲突。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泰国反对印尼和马来西亚偏重同越南妥协的立场,印尼和马来西亚在泰国和新加坡的压力下也被迫做出让步,致使东盟的反越行动形成一致。
    小国新加坡对越南的顽强抵制,被一些国际战略观察家称为“最有战略眼光的行动”,英国、澳大利亚的报纸评论说:“李光耀的用心可谓深不可测。不愧是东南亚最有远见的外交家。”
    李光耀对越南在东南亚的用心历来疑虑较深,早在1977年越南在一次党的会议上曾提出欲建立大印度支那联邦,也就是说把老挝、柬埔寨联合为以越南为首的统一体。后来侵柬行动只是它实现大印度支那联邦的第一步计划。李光耀认为,一旦越南在柬埔寨站稳脚根,它必然向东盟伸手,越南的野心不在于小小的柬埔寨,而是称霸东南亚。为此,李光耀多次呼吁,“东盟必须联合起来防患于未然,不使越南在柬埔寨得手。”所谓“唇亡齿寒”,新加坡的危机意识极浓。
    人们历来同情弱国,然而同情并不能使弱者强大起来。唯有那些不甘示弱,敢于向强权挑战的国家让人们钦佩。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如果默认强者有侵略弱者的权力,有朝一日,新加坡周围的国家对自己会如法炮制。新加坡与柬埔寨相比,国土面积更小,军事力量更弱,周围的大国可以不费太大力气,就把新加坡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且,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国家富庶,对各国颇有吸引力。李光耀的反越决心和行动,向周围国家证明,新加坡敢于同任何以武力作伥的国家作斗争。新加坡希望借自始至终支持泰国抵制越南,紧密同泰国的关系,加强其自身在东盟的地位,有利于平衡来自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压力。
    
    进入90年代后,世界冷战结束,东南亚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柬埔寨问题逐渐趋向解决,东盟(包括新加坡)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由对抗转向对话。1991年10月,政治解决柬埔寨的巴黎和平协定正式签署。11月,新加坡解除对越南的投资禁令。新加坡商人纷纷前往越南投资设厂。
    1992年1月,东盟在新加坡召开第四次首脑会议,决定“在15年内逐步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应付世界经济向集团化、区域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新加坡多次表示要加速推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在安全和防务方面,新加坡非常强调东盟国家集体安全防卫的重要性,积极加强和扩大与东盟成员国的军事合作。
    1993年10月,越共 杜梅访问新加坡,推动了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
    1995年7月,越南加入东盟。
    
    
    由于199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社会形势极不稳定,东盟的经济贸易合作计划的进展受到很大影响。1999年,新加坡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 国,积极推动东盟的发展,如推动召开东盟-中日韩论坛和东盟-欧盟会议,它认为东盟目前的任务是恢复地区稳定,加强对话、团结和合作,有效地缩短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增强整体的竞争力、提高东盟组织的国际声誉,在2000年11月召开的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新加坡提出了“东盟一体化计划”,并得到其他成员国的赞同。新加坡为此宣布,将在5年内提供6000万新元,援助后进的东盟成员国发展科技和教育。
    新加坡现在是越南的最大投资国。
    
    与狼共舞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挥师入侵柬埔寨,东盟感到了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作为东盟的代表泰国总理立即访问美国,要求美国重视对泰国安全所承担的义务,并立即增加对泰国的军事援助。但是,使东盟失望的是卡特政府认为,越南侵柬事件是“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内部争吵”,对此兴趣不大。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贪图眼前小利,不仅仅是小人物的专利,也是许多大人物的嗜好。
    越南战争结束后,泰国、菲律宾领导人立时变脸,要求美国撤走驻扎在二国的军队,1977年李光耀访问这两国时,建议泰、菲不要急于要求美国政府撤军,他说:“美国的存在看起来不重要了,但美国一旦离开,苏联立即就渗透过来;现在我们还可以轻松地喘口气,恐怕苏联的北极熊一来,东南亚就要紧张起来了。”
    在李光耀看来,越南侵柬,背后定有苏联撑腰,只不过是苏联南下扩张的前奏,而美国卡特政府却以为是“共产党内部斗争”,美国自以为一切尽在其股掌之中。李以讽刺的口气说:“有时候,我以苦恼的心情注视着美国的大选,希望美国能选出一个强有力的总统。”李光耀曾公开表示,“欢迎美国重返东南亚,包括美国的军事力量。”
    等到苏联侵占阿富汗后,卡特政府惊出一身冷汗,从而对苏联的全球争霸战略有了清醒的认识,东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又上升到重要地位,但已错过了最好时机。
    李光耀的政治远见,使美国政治家们震惊,《纽约时报》说:“李光耀是亚洲最有眼光的领袖,他判断局势发展的方向,总是要超前10年”;哈佛大学等美国的一批国际战略研究机构纷纷邀请李光耀到美访问。新加坡虽然不是美国的同盟国,但是美国对新加坡的重视,已超过其盟友泰、菲等国。1981年里根一上台,就声称“新加坡是我们最好的合作者,李光耀总理是深受美国欢迎的人”。
    
    
    
    .
    
    
    近日忙碌,更新慢,见谅!
    
    
    此时新加坡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化。新加坡需要美国的科技和经济援助,同时,也需要美国在东南亚与苏联抗衡,为新加坡提供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李光耀在给里根的祝贺信中说:“我相信,里根政府将奉行更坚定的政策,尤其在抗拒苏联扩张方面,将恢复世人对美国力量和毅力的信心。”
    多年来,新、美关系尽管偶尔发生不快,但双方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相互协调密切合作的程度,在亚洲国家中并不多见,李光耀与美国总统间的私谊更是在亚洲领导人中少有。也许是英雄惺惺相惜,李光耀道出了他争取这个世界强国领袖们的友谊和支持的秘诀,他说到和里根的交往:“那是1973年的事了。他知道我善待他,并不因为他是总统。他对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及苏联的威胁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洗耳恭听,并认真对待他的观点。我认为我这样做胜过他在当选总统后送给他千百封冗长的贺信,因为他未当总统时我就很善待他。”李光耀与尼克松之间的友谊,亦是如此,在尼克松未成为总统时,二人即成为好友。当一个人身处显赫之境时,朋友往往会多如牛毛,但真正靠得住的,永远是那些在他未曾发迹时所交的朋友。人与人交往,当以诚为本,国家之间何尝不是如此?李光耀一生坚持“交最多的朋友,树最少的敌人”。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濒临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促使美国注意加强同新加坡的军事关系。里根上台后,新美军事合作发展很快,1983年3月,新加坡同美国首次举行海空军联合演习,其后,双方将这类联合军事演习固定化。1989年,新加坡公开声明,欢迎美国在新加坡设立基地,前英国海军基地可以提供给美国海军。
    行动党人的亲美之举,给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回报,不仅美国的资金、科技源源不断地涌入新加坡,新加坡产品在美国也具有广阔的市场,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一直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99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378亿新元。
    1998年11月,两国签署美军使用新加坡设施协议附录,美国海军船舶包括航空母舰可以使用新加坡的樟宜军事基地。
    在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新、美二国也不时小有摩擦。李光耀早年曾公开谴责美国中央情报局贿赂收买新加坡官员,1988年4月,美国驻新加坡使馆一等秘书亨德里克森和美国某些官员支持反对党领导人肖添寿的活动。新加坡谴责美国干涉他国内政,下令驱逐亨德里克森,二国关系一度紧张。1987年6月,李光耀声称:“如果美国继续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那美国就不再是世界安全的中坚力量。”进入9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对美国的“人权外交”多有微词。
    
    日本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一个省那么大,战后实现经济复兴最需要的莫过于商品市场和自然资源,而东南亚是日本垂涎三尺的理想场所。东南亚国家刚刚独立,经济发展才起步,物质奇缺,这为日本对东南亚贸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东南亚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是进行海外投资的最佳对象。在六、七十年代,东南亚国家成为日本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对象,日本为东南亚国家的最大投资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后日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南亚市场。然而,日本利用东南亚廉价劳动力,拼命赚取高额利润,其行径,让东南亚民众十分不满。
     1962年,新加坡在东海岸等地修建组屋时,相继挖到大量二战时被日本侵略军屠杀的新加坡华人尸骨,经《南洋商报》、《星州日报》等报道后,整个新加坡仇恨日本的火焰燃起,人们高喊:向日本人讨还血债!
     尽管在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者曾侵占过新加坡,并进行了三年零八个月的血腥统治,数以万计的新加坡人惨遭杀害,身临其境的李光耀对此深有感受。因此他曾表示,1951年9月美日签订的旧金山和约对日军的一切暴行完全不予追究并不代表新加坡的意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本国国家利益的实际出发,新加坡的工业化需要日本的参与,在60年代,新加坡的一些企业,如炼油厂、贸易及技术合作等均有日本人参加,因此新日关系成了新对外关系的重点。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到60、70年代,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日本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和猎取资源的重要地区。新加坡的投资环境、自由贸易等又是东南亚国家的佼佼者,因此维持新日关系是必然趋势。
     新加坡国内的反日运动愈演愈烈,政府办公楼门口的广场上聚集了规模空前的人群。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向日本讨还血债,要求政府拒绝日本人入境,不与日本人合作。新加坡境内的许多日本人开的公司受到冲击。反日声势愈来愈猛烈。李光耀决心亲自出面向群众作出解释。
     李光耀来到群众中间,充满感情地说:“政府大力支持人民向日本讨还血债的行动,政府也要责令日本人作出赔偿。但是,实现这一切也需要头脑冷静的考虑和心平气和的商讨。我的同事和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我们都是日本士兵的迫害者。我的同僚国家副总理吴庆瑞和我的内弟,当时都是义勇军的成员,我的内弟被日军枪杀了,吴庆瑞幸免于死。在一次大屠杀中,要不是一个侥幸的机会得以逃生,我也会成为那些被屠杀者之一,也是日军的刀下鬼了……”
     回忆起1944年那次从日军的大屠杀中逃脱,在外流浪了一夜才回家和父母相拥而泣的情景,二十年过去了,而一切仿佛如同昨日……李的双眼充满泪水。会场上有人在抽泣。他又接着说,“历史毕竟是历史,难道新加坡今天再像日本当年一样去讨还血债吗?只要日本政府明智起来,对战争作出赔偿,我们就要用友好的方式来解决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政府现正致力于从世界其他各地将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成果引进到新加坡,以提高工业化的速度,其中日本就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我们不能拒日本于门外,这样对新加坡没有任何好处。
    “我很理解大家心中对那段历史的感觉,但是,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在20年前日本人侵入了新加坡,统治新加坡人民;在20年后的今天,日本人又利用他们的商品和投资来到了新加坡,原因是我们新加坡与日本相比太落后了,新加坡要努力实现工业化,努力发展经济,这样才能使我们摆脱苦难,改写任人宰割的历史”。
    新加坡民众怀着复杂的心情,在矛盾与痛苦中,渐渐以平静之心面对日本人。
    
    
    人在天涯
    
    
     1966年,日本向新加坡政府提供2500万马来亚元的赔款和另一笔2500万马来亚元的优惠贷款。新加坡在市中心树立“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缅怀日军屠刀下死难的新加坡人。纪念碑落成典礼上,李光耀无比沉痛说:“在这里,我们纪念成千上万的死于一支野蛮的入侵部队手中的不幸的各族人民,愿他们的灵魂在这里安息。这一不幸的事件虽然过去了20多年,今天对我们仍是记忆犹新的伤痕……我们要让这类事件在新加坡永远不再发生。”
     此后,新加坡与日本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迅速增长,新加坡人在合理利用日本投资和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日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不长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从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中,日本人爬了起来,在6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于刚刚取得独立,经济落后的东盟国家来说,日本的崛起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一向认为自己是亚洲最优等民族的日本人,进入70年代后试图对二战中日军在东南亚的罪行进行粉饰,“大东亚共荣圈”理念眼看就要复活,东南亚人民的反日情绪高涨,东盟各国都爆发了反日运动。
     东盟各国领导人经常批评日本人,菲律宾外长公开称日本人为“狠毒的生意人”。李光耀说:“日本人虽然在战后创造了奇迹,但是,我对日本人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给东南亚人民造成的灾难,至今还没有变成历史,但日本人竟然不承认了,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二战中德、日、意三国同为战败国,德、意两国对战争作了深刻的反省,公开向受难国家道歉。与此相反,日本人好像从来不知道道歉,而且试图篡改历史,日本可谓‘聪明’到了极点。”
     一片声讨中,日本将锋芒藏了起来。从1977年,日本在东南亚政策的一个重点,乃是竭力改变日本的形象,消除东南亚国家和人民对日本的反感和疑虑。1977年8月,日本首相福田在访问东南亚六国期间,一再声称要与东盟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针对东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反对日本在军事上重新崛起的呼声,福田表示,“日本决心不走军事大国的道路”。
     李光耀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了解很透,认为日本人“聪明得让人感到可怕”,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经济利益,除非另有所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这比经济上的只顾本国利益更可怕。早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初,李光耀接受澳大利亚记者关于亚洲未来形势的采访时,说道:“20年的克制之后,日本人在西方的鼓励下,或许是美国人的鼓励下,正企图在亚洲政治上起作用。他们知道长期以来,他们在东南亚是臭的,但是它已成为工业大国,它的影响一定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发挥出来……”李的话一针见血。
     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为了在印度洋上与苏联抗争,在亚太地区的海军力量西移,导致美国在这一地区海军力量的减弱。苏联一脚插了进来,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不断增加。美国感到力量不足,捉襟见肘。为此美国敦促日本增强防卫力量,扩大防卫区域,要求日本承担起1000海里海上航线的防卫任务。美国的要求正好合日本人的心意。于是,日本人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道路。
     日本的军费开始猛增,从1987年起,超过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居世界第三。李光耀对日本扩大防卫力量格外敏感,在东盟首脑会议上,他厉声谴责“日本正在复活军国主义,东南亚国家要提高警惕,来自日本的威胁正在增加。”
     随后,日本在世界军事事务中开始四处伸手,日本国内关于应以某种形式向海外派兵的主张日益强硬。李光耀认为日本人“没有失去那些好斗的特性,所以应该要求他们遵守和平宪法”。
    日本人对李光耀有时也感到奇怪,公开批评日本政府最强烈的是他,公开宣扬向日本学习的也是他。日本是个亚洲国家,它和新加坡同样是岛国,而且在文明和文化方面也有些共同的因素。所以他认为,日本的经验更有参考价值。他对日本的成就颇为赞赏。他称日本是“从战败的灰烬中崛起成为工业国当中生产力和效率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一个国家”。他说,日本人的产品包括世界上一些最精良的汽车、电视机、电脑、手表、机床和机器人等。日本人有高生产力的工作队伍,组成企业工会,也就是个别公司或工厂自己内部的工会。在劳资协商会中,这种工会比泛业工会,也就是同一行业组成的工会,更能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和促进合作。因此,他们的产品几乎都是尽善尽美、毫无缺损的。日本的企业工会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处理不满事件的程序上,或为犯错误、任性的工人辩护。李光耀曾提出“向东方看”的口号,号召新加坡人学习日本人勤奋工作、遵守纪律、脚踏实地的精神。
    日本人所具有的“二重性格”,或许不难让人们看出,整个人类的命运诚如世界伟人丘吉尔所言:“世界的全部历史像聚焦那样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强大的民族总是不正义的,而正义的民族往往并不强大。”
    作为亚洲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日本是新加坡学习最多的国家。1980年,新加坡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调整。李光耀到日本进行长期考察,多次强调要学习日本成功发展经济的经验,“新加坡的工业,不能以现有水平为满足,而应该跟踪日本,学习日本,向高度精密工业迈进。”1988年的“生产力月”开幕式上,李光耀呼吁新加坡人向日本看齐。进入90年代的新加坡,其领导人吴作栋多次提出要学习日本的民主制度。
    1989年2月,李光耀在访日时提出:“现在是亚洲合作使之形成大市场的良机,如果日本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本帮助亚洲其它国家,20年后它们就会达到70年代欧洲的水平。”
    1997年1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访问新加坡,提出“重建日本与东盟21世纪伙伴关系”的三条建议:通过合作弘扬独特的文化与传统,共同应付恐怖主义与全球问题;成立新日商业理事会和政府间行动议程委员会;开展两国政府间交流,继续为第三国提供技术援助。同年5月,两国签署“新日21世纪伙伴关系”备忘录。
    
    
    
    :“世界的全部历史像聚焦那样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强大的民族总是不正义的,而正义的民族往往并不强大。”
    
    
    .
    
    
    
    李光耀在政治上对与苏联的合作较为冷漠,而在经济合作上却对苏联兴趣极大。1970年9月,李光耀成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东盟国家政府首脑。访苏期间,有记者问他:
    “总理是否认为路途的遥远会成为友谊的障碍?”
    李回答:“有人讲过,如果国家之间不是相邻的话,就较容易成为朋友。因此,新加坡和苏联的确应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因为他们中间隔着许多国家。”
    9月29日,在德国波恩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道:“据报道总理您在苏联曾说过关于新加坡准备为苏联修理军舰一事,是否可以再具体谈谈?”
    李回答:“我过去曾公开说,我们愿意修理任何国家的任何船只,因为我们是为全世界的船只提供方便的。我们恰好位于海上枢纽的合适位置。我们乐于修理苏联的任何船只,正像我们乐于修理前来新加坡检修的德国、日本船只,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军舰一样,请注意,我不妨再补充一句,当然这一切只是在和平状态下才行得通的”。
    此后,新加坡同苏联的贸易明显扩大,贸易额大幅度增长,1970年,新加坡同苏联的贸易额为840万卢布,1974年猛增至1800万卢布,其中新加坡从苏联进口的增长尤其引人注目,1970年,新加坡从苏联进口额仅为290万卢布,1974年达到1350万卢布,4年间增长近5倍。李光耀同意苏联船只可以停泊在新加坡修理,并与苏联人合营渔业公司,同意苏联在新加坡开设“莫斯科人民银行”。
     经济合作上的如胶似漆,并不能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李光耀经常公开呼吁东南亚各国警惕苏联海军在太平洋的扩张。1973年5月,李光耀甚至公开建议美、日、西欧国家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共同建立联合舰队,以抵制苏联的海上扩张。
     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力量收缩,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几年是苏联外交上的黄金季节,苏联在全球推行与美国争霸战略,加紧向东南亚渗透,其策略是通过越南而控制东南亚。
     六十年代后期,处于鼎盛时期的苏联向外扩张的欲望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中国与苏联矛盾激化,进入全面对抗。1976年前苏联与越南的关系远不如中国与越南的关系紧密,中国是越南抗美的物质援助者,中国军队还开进越南,与越共游击队并肩作战,抗击美军。越南战争后,苏联为了达到控制东南亚的战略目的,逐步加强了对越南的拉拢,一心想通过军事力量称霸东南亚的越南,与苏联一拍即合。
    越战失败,美国人士气低落。福特、卡特两届政府由于面临国内的经济危机,对东南亚的政策犹豫不定,东盟对依靠美国确保安全的信心有所动摇;加上美国对苏联由进攻转向防守,苏联趁机向外扩张力量。东盟五国,除新加坡和印尼外,其它三国与美国为军事盟国,特别是菲律宾和泰国长期以来,把安全寄托在美国军事力量上,由于美国力量的缩减,菲、泰感到苏联的压力,被迫改善同苏联的关系。
    苏联使尽手腕,离间东盟同美国的安全关系,菲律宾和泰国要求美国尽快撤走驻军。李光耀这时却认为菲、泰两国做法欠妥,劝说两国尽力挽留美国。李光耀要求美国保持在东南亚的实力,他说:“美国需要东南亚,美国是不会看着苏联在全球发展,而自己却推行‘半球战略’的,美国对东南亚的放弃所留下的空间,自然让给了苏联人,这佯做是没有战略眼光的。”
    新仇旧恨,一起涌入苏共领导人的心头。莫斯科《真理报》说:“李光耀现在正在制造障碍,他试图说服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承担义务,这是不理智的行为,是在给侵略者搭桥铺路,为东南亚人民刚刚到来的独立人为设置障碍……”。
    
    
    .
    
    
    苏联政府还派人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领导人秘密会晤,利用新加坡与印尼和马来西亚存在的矛盾,游说两国领导人,说新加坡历来对两国存有戒心,新加坡华人与中国有天然的联系,是东南亚最大的隐患,最后,苏共与越共领导人还得出一样的结论:李光耀这人狡猾多端,在外交中不讲信誉。
    苏联孤立新加坡的策略收效不大。 1979年,李光耀公开谴责苏联“既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威胁泰国和东南亚,又想利用印支难民掀起东盟国家的反华情绪。”在苏联侵略阿富汗问题上,新加坡在东南亚第一个站出来指责苏联,说:“这是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公然践踏。苏联想成为东南亚的主宰者。”
    一时间,东盟各国纷纷炮轰苏联,泰国外长科曼谴责苏联是越南侵柬的后台,一向对苏联抱有幻想的泰国军政要人点名谴责苏联;历来对苏联态度比较温和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向苏联开火,马来西亚内政部长沙菲说:“马来西亚害怕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马来西亚对此时刻提高警惕”,印尼外长宣称,“印尼警惕来自苏联的威胁。”
    新加坡人具有顽强的“小草精神”,李说:“作为小国新加坡的总理,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经常观察大国的脸色,经常思考同大国的关系,这是生存的需要。”
    行动党人对全球的风云变幻,其判断力甚至远胜于许多大国领导人,始终走在东盟其它国家的前头乃至世界的前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机构说:李光耀是世界上对苏联扩张认识最早、最明确的国家领导人之一。早在苏联支持越南侵柬之时,李光耀就说:“这只是苏联主宰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还说:“勃列日涅夫善于用缓和与和平共存等词句掩盖它在欧洲建立军事优势,又善于通过‘代理人战争’把亚、非、拉地区纳入它的势力范围。”
    1988年苏联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美苏达成销毁中程核武器协议;中苏重新接触;两伊战争停止,中东出现和平契机。李光耀认为目前这种局势的出现表明美国和西方世界已“赢得胜利”。但他指出:“它也带来了新问题,因为当美苏两大集团的内部团结减弱时,内部纷争——那些为了对付共同敌人而压下去的问题就会出现。美国和西欧间除了农产品补贴所引起的争执之外,许多其他问题的分歧也会突出来。同样,美国与日本、与亚洲新兴国家间的问题也是如此。”
    1989年元旦,他在新年献词中乐观地说:“1988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分别代表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的美、苏两国,四十年来为了争霸世界而不断进行相互对抗、仇视与苦斗的历史结束了,今后将是一段相对太平的时期。”但他认为苏联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军事强国,而且历史上曾经推行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因此美苏在蜜月过后,权力和影响的竞争仍会继续下去,“除非联合国变成一个世界政府,否则列强之间的冲突将永远存在”。
    1991年8月,苏联解体,亲眼见证了一个超级大国兴衰的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说:“回想1970年9月苏联访问,在黑海的度假别墅同柯西金总理会面的情景,当年的苏联领导人意气风发、咄咄逼人,对未来胜券在握、踌躇满志。眼看这么一个控制严密的泱泱大国先是颤动,继而失控,最终瓦解,真叫人瞠目结舌。清朝最后的数十年,中国一定也经历过同样的过程,不同的是俄罗斯仍然拥有一个最强大的威慑力量——核子武器,它能轻易吓阻任何想趁机摧毁它的掠夺者。谁若是以为俄罗斯民族强盛不复,也许都不应该忘记了这个民族即使在一个苟延残喘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下,仍然造就了一批批的核子太空科学家、国际象棋大师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俄罗斯民族可不会像苏联官僚那样,甘于就此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苏联解体之后,新加坡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逐渐亲密。两国加强了军事合作,新加坡陆军装备了从俄罗斯进口的最为先进的SA-18肩扛式地对空导弹。
    
    
    :)
    
    
    夜临天涯
    
    
    “回想1970年9月苏联访问,在黑海的度假别墅同柯西金总理会面的情景,当年的苏联领导人意气风发、咄咄逼人,对未来胜券在握、踌躇满志。眼看这么一个控制严密的泱泱大国先是颤动,继而失控,最终瓦解,真叫人瞠目结舌。清朝最后的数十年,中国一定也经历过同样的过程,不同的是俄罗斯仍然拥有一个最强大的威慑力量——核子武器,它能轻易吓阻任何想趁机摧毁它的掠夺者。谁若是以为俄罗斯民族强盛不复,也许都不应该忘记了这个民族即使在一个苟延残喘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下,仍然造就了一批批的核子太空科学家、国际象棋大师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俄罗斯民族可不会像苏联官僚那样,甘于就此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作者:江中斩蛟  回复日期:2008-8-19  9:07:05  
        “回想1970年9月苏联访问,在黑海的度假别墅同柯西金总理会面的情景,当年的苏联领导人意气风发、咄咄逼人,对未来胜券在握、踌躇满志。眼看这么一个控制严密的泱泱大国先是颤动,继而失控,最终瓦解,真叫人瞠目结舌。清朝最后的数十年,中国一定也经历过同样的过程,不同的是俄罗斯仍然拥有一个最强大的威慑力量——核子武器,它能轻易吓阻任何想趁机摧毁它的掠夺者。谁若是以为俄罗斯民族强盛不复,也许都不应该忘记了这个民族即使在一个苟延残喘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下,仍然造就了一批批的核子太空科学家、国际象棋大师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俄罗斯民族可不会像苏联官僚那样,甘于就此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
        老李一定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乃知李之人也!
    
    
    中      国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对中国的态度非常谨慎。就是在这一年,东盟中唯一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印尼,苏哈托发动军事政变成功,建立亲西方政权,很快与中国断交,甚至成为东盟中对中国最敌视的国家,这样,李光耀对中国就更加疑虑。
    他在政府外交会议上讲,“我们必须以小心的态度对待中国,新加坡有73%的华人,共产党的中国对华人有极大的影响,最好还是与中国少接触些。”
    东盟对这个近邻的大国不无警惕,在它们看来东南亚居住着大批华人,让东盟国家感到一种无形的威胁,再加上美国的宣传,它们对中国的警惕甚至超过对苏联的警惕。另外,这时中国也正在支持越南、老挝等国的反殖主义的斗争,在它们看来中国是在借机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向东南亚输出革命,于是,东盟十分敌视中国。
    与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交谈中,李光耀认为,美国人对中国的军事扩张估计过高,“美国人谈到东南亚的防御时,总是指抵御中国。但是中国是在推行着一种掠夺性的扩张主义政策而向外出动吗?我并不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开到整个东南亚。”当约翰逊问到李光耀这样认为的理由时,他说:“中国共产党不大可能追求战争,他们懂得在目前情况下,追求战争对他们不利。我相信共产党懂得,他们最需要时间巩固所得到的东西,以及完善他们的制度。中国人虽然不会直接向东南亚用兵,但是他们的强烈的信念和对革命形势的推动,让美国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存在于东南亚的革命力量,其实中国只是在思想上和其它方面,对这些地区的革命团体和运动给予援助,总之是中国的榜样作用,而不是中国在扩张。”
    李光耀富于穿透力的眼光,赢得了美国约翰逊、尼克松、里根三届总统的青睐。
    新加坡和东盟其它国家一样,害怕中国向东南亚输出共产主义,但新加坡相对于其他国家,对中国稍显“谨慎乐观”,而且,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十分微妙,在口头上也极力阻止共产党的力量在东南亚的扩展。
    李还认为:搞好经济是对付共产主义的最好办法,而不是通过武力,他曾公开说:“在东南亚新加坡将是通过经济,而不是用子弹打败共产主义的唯一国家。”
    尽管如此,新加坡还是在中国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利益点。李光耀感觉到中国在东南亚是平衡美国、苏联以及日本的重要力量。在东盟国家紧跟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作对的时候,他却说:“东南亚国家应该努力和大陆中国建立较好的关系,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和中国生活在一起。可是,东南亚国家都是小国,不足以独立地与中国谈判协商,只有一些大国,诸如美国、日本以及西欧国家,首先和中国取得某种谅解后,东南亚国家才能够在联合国组织内找到与中国和解的办法。” 1971年,中国争取进入联合国的大会上,新加坡代表投了赞成票。
    70年代初,美国开始与中国实现和解,西方国家也纷纷同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在东盟国家也逐步和中国改善关系。
    对于当时中国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李光耀这位华人后裔在一旁注视,他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新加坡惟一直接的消息来源,是从获准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探亲的老一辈华人那里得到的。据我们了解,毛泽东要改造中国。毛泽东要擦去旧中国,描绘一幅新中国。然而毛泽东却试图在瓷砖上镶嵌着的旧中国画面上画画,雨水一来,毛所描绘的画面就会被冲走,镶嵌在瓷砖上的旧画面又会重新浮现。”或许,在李看来,中国一方面要改造传统,另一方面传统又是无所不在的。  
    在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上,李侃侃而谈:“中国有7亿人口,它还将继续存在,而且可能在近来的某一天,红卫兵的过激行动会结束,中国原子弹的数量会增加,洲际导弹的数量也会增加,……依我看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中国是重要的一极。在这种秩序中,大国彼此之间应保持和平,然后他们才知道使小国免于吵架……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这年6月,李再次满怀信心地说:“我并不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开到整个东南亚。这不是他们的方法。”
     1975年美国在越南战场宣告彻底失败,柬埔寨、老挝相继建立共产主义政权。李光耀指出:“美、中、苏将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东南亚地区竞争影响,但中国将是三角形的较短的一边。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两边那么强。要构成美、苏、中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需要许多时间。”
    
    
    对于当时中国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李光耀这位华人后裔在一旁注视,他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新加坡惟一直接的消息来源,是从获准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探亲的老一辈华人那里得到的。据我们了解,毛泽东要改造中国。毛泽东要擦去旧中国,描绘一幅新中国。然而毛泽东却试图在瓷砖上镶嵌着的旧中国画面上画画,雨水一来,毛所描绘的画面就会被冲走,镶嵌在瓷砖上的旧画面又会重新浮现。”或许,在李看来,中国一方面要改造传统,另一方面传统又是无所不在的。
    
    
    随着时势的发展,东盟各国这才认识到李光耀在处理中国关系时所具有的远见,作为东盟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小组的卡尔西说:“当时,我们只看到了与中国矛盾的一面,而忽视了中国对东南亚的作用,把中国当成了最大的威胁力量,其实这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而李光耀也担心中国,但他在担心的同时,看到了中国可以发挥的作用,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这也许是李光耀对中国人更了解的原因吧!”
    在新加坡政府内部,李光耀声称:“中国在共产党国家中是较为温厚的国家,没有领土野心,搞好同中国的关系,可以消除越南、苏联的影响,在外交和贸易中不要做任何得罪中国的事情;在涉及中国的利益时,不要用苏联对中国施加压力。”
    1976年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这是李光耀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他向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越强越好,对新加坡越有利,中国同美、苏的力量更加平衡,新加坡就更加安全。”李对中国支持东南亚的共产党力量仍有防备,他期望中国能在意识形态上不支持东南亚的共产党,把国家关系与政治制度分开。
    进入80年代,中国在外交政策中,不再以意识形态为重,而是注重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中国表示反对“输出革命”。1980年、1985年,李光耀又两次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等也分别于1978年和1981年出访新加坡,随着一系列的互访,中新两国进一步沟通了思想,对国际形势、区域问题以及双方的基本国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贸易合作日益发展。
    自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仅1992年,新加坡在华投资额就达到了以前13年的总和。1993年4月,吴作栋总理访华时指出:“中新两国的贸易关系如今已提升为投资关系。”1994年两国签订的直接投资项目1443个,合同金额37亿多美元。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有人称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中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对华人问题一直很敏感,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曾暴发过大规模的排华浪潮,新加坡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上,一直非常谨慎。直到1990年8月印尼同中国正式建交之后,新加坡马上于同年的10月3日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东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1971年新加坡代表在联合国庄严宣称:“中国只有一个,何时、如何统一应由台湾和大陆人民决定。”自1973年起,李光耀几乎每年都要以私人名义访问台湾。1977年3月在他第四次访问期间结识了蒋经国,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双方经贸关系较为密切。1988年1月蒋经国病故,李在发给蒋经国家属的唁电中表示:“深深感到我痛失一位挚友,我和夫人会永远珍惜他留给我们的回忆。”他还亲自偕夫人赴台参加蒋经国的葬礼。李光耀对蒋终其一生反对台独的立场十分钦佩。在李光耀的促成下,1993年4月,海峡两岸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
    
    
    作者:江中斩蛟  回复日期:2008-8-20  18:30:28  
        
            君乃知李之人也!
        ============\
        哈哈 楼主过奖了 我只是一个关注和喜欢历史时政的人罢了
        
        一直在关注你的帖子 别太监哦 哈哈
        
        你写完这个了 能不能写写战后的日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你说的对,我努力争取吧。
    
    
    
    天下虽安,忘战必亡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突然侵占科威特,这对新加坡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时任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说:“科威特和新加坡都是小国,不同之处是,新加坡有备用的武装后备军人,而科威特只有一支小型武装部队。我们应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中吸取教训。新加坡绝不能成为有钱而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另一个科威特。”在几天后的国庆5周年纪念庆典上,新加坡举行了4万人参加的游行,展示了坦克、军用机动车、装甲运兵车、火炮及摩托化步兵等现代化装备力量,美国《防务新闻》称,新加坡已经具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
    面对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和美国从菲律宾撤军等国际和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新加坡越来越感到外国军事的保护靠不住,更加强调质量建军和完善国防结构。它加快了国防现代化的步伐,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军事合作,提出区域联防理论,将防御范围由海岸和沿海向“200里专属经济区”推进,大力扩充海空军实力,加强三军联合作战训练。加快空军现代化建设成为最大的特点。目前,新加坡空军已经拥有6架E-2C鹰眼式预警机。除1988年购入8架F-16A/B战斗机外,1994年又购进18架最新的F-16C/D型战斗机,陆续装备部队,还购进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装备快速反应部队。新加坡计划用10年的时间,通过与以色列等国的合作,对A-4和FF-5型战斗机进行航电和火控系统的改装,并且根据与盟国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充分利用每次联合军事训练来提高空军的战斗力。
    2001年7月,英国《简氏防备周刊》报道:新加坡武装部队将更换多项配备,除购买攻击型直升机之外,还会添购具有隐形功能的护卫舰和新一代战斗机,以及替换现役的轻型坦克车及E—2C预警机。新加坡不断加强军备,使自己能够拥有强大的防卫力量,同时也注意不让邻国担心。《简氏防备周刊》预测,新加坡武装部队在今后10年将取得重大的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装备最精良、攻击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
    
    
    
    “好政府”前提下的渐进式民主
    
    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说,他见过一些国家尽管缺乏健全的政治体制,却管理得很妥善,原因是有优秀强悍的领袖当政。李光耀力图以优秀强悍的领导层,建立起新加坡的“好政府”,从而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泛滥成灾,带来急剧的社会变革。李确定了新加坡“好政府”的执政信条:
    一、人民在食、住、就业、保健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照顾。
    二、在法制下,社会有秩序、有正义,国家不是由反复无常、独断专行的个人统治者管理。人民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彼此都不相互歧视。没有人极度拥有财富。
    三、人民尽可能享有个人自由,但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
    四、经济能够取得增长,社会能够取得进步。
    五、有良好的教育制度,并不断得到改善。
    六、统治者和人民都有很高的道德标准。
    七、有优良的基础设施,消闲、音乐、文化和艺术设备。
    八、人民有信仰和宗教自由,能过充实的知识生活。
    以人民行动党为长期执政党的新加坡政府,将以上八点政治信条基本上得到实现,“好政府”口碑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行动党一方面继承了英式议会民主制,保持民主架构,举行定期大选,由选举中获得多数的政党组阁,执政党领袖为政府首脑,司法独立,依法治国,一定程度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另一方面,行动党历经10年对反对党的不断打压,到1968年时,前殖民地遗留下来的多党制转变成为一党独大,形成权威型政体。新加坡在东方人眼中,是一个半民主、半独裁国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半独裁局面终遇挑战,新加坡的民主化进程有所加快。这种渐进式的民主变革方式,之所以能被国民们接受,而不是采用激烈的方式推进民主化,是因为新加坡的行动党政府毕竟是“好政府”。新加坡民主进程加快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民主浪潮的兴起,使得新加半独裁体制受到西方民主国家的批评指责,行动党一方面对此予以本能还击,一方面也不得不暗中作出调整,变“堵”为“疏”,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
    
    
    
    
    国家领导人长期呆在权力的金字塔尖,有的甚至拖成衰年病躯,依然不肯放弃权力,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是独裁国家司空见惯的现象。新加坡国内外十分关注:李光耀这一代领导人经历二十余年的长期执政,在步入老年后是否会交出权力。
    在李光耀手下的部长当中,韩瑞生是最能顺应民主化思潮,主张尽快让位给新一代领导层的一位。韩首先发掘了吴作栋,起用吴作栋管理国营海皇轮船公司,当时海皇公司濒临倒闭,吴作栋接手后数年内让其起死回生,转亏为盈。韩瑞生还大胆起用了陈庆炎博士(后出任副总理)、丹那巴南(后历任要职)。
    在新加坡高级领导层中,善于识人用人者还有公共委员会 陈德水,此外还有林金山。林金山在历次行动竞选候选人的遴选评估中,往往凭借其敏锐的直觉,而不是靠理性的分析,结果事实证明,他的评断准确无误。而十分理性的吴庆瑞(历任新加坡财政部长等职),由于缺少透视人心的能力,在用人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每次提拨了某位官员,总是兴奋难耐地夸赞此人的才能,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吴又发现与当初所作的评价相去甚远,于是不得不考虑换将。可见,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确实不常有。
    进入老年的领导人身体大不如前,过去那种凡事都要查个水落石出,以及不断创新的勇气不知不觉中已荡然无存,李光耀决心实施引进新人的“换血计划”,许多老将们的抵触情绪很大。
    
    1980年12月大选,李决定向所有老将们发出明确的信息,领导层自我更新的过程势在必行,至于速度,就得取决于新议员如何在当选后证明自己的能力。大选过后,李把杜进才排除在新内阁名单之外。李担心如果让他留下来,会使那些老一代同僚在他周围汇合一股势力,拖慢领导层自我更新的步伐。王邦文也跟杜进才一样不忍心放弃权位,还有好几位老一辈的政务部长和次长,如李炯才、邝摄治、陈志成、曹煜英也如此。李果断地放弃杜进才,以避免领导层的分裂。同他们共事多年,这么做确实叫人心痛。新加坡取得如此成就,第一代领导人居功至伟,但年老体衰仍然恋栈权位,注定会将国家带入一片暮气中,危机随之来临,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李光耀顺应暗涌而来的民主大潮,决心将新加坡托付给能干、诚实和愿意献身的新一代领导人。
    杜进才尤其耿耿于怀。李想让他远离新加坡,主动提出委任他为驻伦敦最高专员,他却为女儿的教育不愿离开新加坡。后来他在一家公司觅得一职,并在国会中多留了两个任期,不时和李光耀小有磨擦。
    
    
    
    
    淘汰了杜进才,李告诉王邦文,愿意让他担任多一届的部长,但是绝不容许领导层自我更新的进程受到任何的阻挠。王邦文明白李的意思,大家终究没撕破脸皮。1984年12月在王退休时,李写了封信给他,肯定了他从1959到1984年来的贡献。李在信中补充说:“我也感激你鼎力协助党遴选新候选人来接替领导的班子,只是你始终有所保留。你曾经指出,路遥才能知马力,一个人的潜在缺憾也惟有在危机时刻才会凸显。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对领导层迅速自我更新的过程给老议员的士气带来的打击,你跟进才一样深感不安。自我更新以哪一种方法和什么速度来进行,我都必须负起全责,当然,吴庆瑞和拉贾拉南的支持给了我信心。由更年轻的部长和议员组成的班子,如今占了内阁和国会中的绝大多数,我们没有回头路了。我深信年轻领袖们都能胜任愉快,但是万一失败了,我必须承担责任,庆瑞和拉贾拉南也会共同承担这个责任。”
    老部长纷纷卸任,最让李深感遗憾的是吴庆瑞。1984年中,他决定在任期结束时引退,不再参加下届大选。退出内阁之后好几年,他仍继续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担任副 ,发挥自己的余热。
    1980年后,人民行动党加快了换血计划,杜进才、吴庆瑞等第一代元老逐渐退出了权力核心。1988年1月,人民行动党新政治纲领出台,决心在2000年之前,通过国家的力量和资源,把新加坡转变为一个别具特色的社会,使每个新加坡人都可成为“有抱负、有良好风度与素养的国民”。1990年11月,李光耀将总理大权交给吴作栋,至此,李光耀任新加坡总理达31年。1992年12月,吴作栋接替李光耀任行动党秘书长,政府高层的全面换血计划终于完成。其后,李担任新加坡内阁资政。
    
    自1965年独立建国,新加坡逐渐完成了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制社会的过渡,但在西方人的眼里,法制社会并不等同于民主社会,他们认为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说明新加坡还是准独裁统治。为回应美国对新加坡缺乏人权、自由的斥责,李光耀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辩解:“如果说人权和民主是解决亚洲问题的钥匙的话,那么它也必须产生于它自身,而决不可能来自什么国际大赦组织或亚洲人权观察,并由它们通过国会和白宫达到目的……”
    尽管新加坡吸收了现代先进政治体制,国会议员完全由全民投票选举,但其政治民主化依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作者:江中斩蛟  回复日期:2008-8-22  9:48:45  
        给楼主补充点资料
        李光耀见邓小平时,说我们新加坡华人都是福建广东农民的后代还能建成发达国家,你们是中原华族子弟一定比我们强
        但邓小平却沉默了
        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估计大家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你认为邓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堵截西方来势凶猛的民主思潮,1986年初,新加坡国会通过“新闻与出版法”,授权政府对未经事前听证而报道新加坡国内政治活动的新闻媒体加以限制。此后不久,相继有《时代周刊》、《亚洲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亚洲周刊》等国外著名媒体因“报道不实”被限制在新加坡的发行量。虽然如此,西方的民主思潮仍通过世界经济交往、人员的国际化流动、互联网等渠道影响着新加坡人,尤其是新加坡的“新选民”们。2000年底,新加坡交通部政务次长雅国博土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说:“年轻一代基本上只关心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并且非常急于挑战政府的观点。他们不仅对国家经济有较高的期望,也要求更多的参与。”
    2002年10月,未来新加坡第三代掌门人李显龙在向大学生演讲之后,大学生甚至直接问道:“第三代的领导人将如何让本地的反对党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已经悄悄地改变着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人民行动党在削弱这些因素对新加坡影响的同时,也不能不正视,年轻一代选民是人民行动党未来力量的源泉,政治民主化是新加坡新选民们的热切祈盼。失去年轻人,必将失去未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高潮迭起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新加坡,中产阶级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政治诉求,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民主化的吁求日渐凸显。如新加坡民主党,其社会基础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专业人土和知识分子,它的政治主张也主要反映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要求,民主党议员詹时中所在的波东巴西区里有相当多的中产阶级选民。新加坡中产阶级还通过政治选举程序之外的各种独立的民间利益集团来施加政治影响力,主要包括消费者组织、宗教团体、妇女组织以及学生组织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专业人士、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中产阶级参加的各种组织开始涌现,人数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最著名的有“新加坡自然社会(NSS)”、“妇女行动和研究联合会(AWARE)”、“伊斯兰教专业人士联合会(AMP)”等。这些组织经常召开讨论会,向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议,从而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苗头已经出现,民主化已成了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在新加坡议会,反对党的力量有所增强,人民行动党议员向政府内阁提出的质询越来越多。1981年安顺选区的议员补选中工人党领袖惹耶勒南胜出,人民行动党独霸国会的局面被打破,近20多年来,反对党势力处于增加趋势。尤其是年轻人要求民主与人权的呼声已经渐渐增强,更多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支持反对党,希望出现政治多元的局面。新加坡前内政部长蔡善进就认为:“在我们的年轻一代人中,有许多专业人土、知识分子和学术人员,他们认为国会除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外,必须有某种形式的反对党,他们认为国会中能够有执政党以外的人士表达反对政府的声音是很好的。”
    
    
    
    
    随着反对党势力的重新崛起,反对党议员开始在国会中扮演对人民行动党监督员的角色。1996年4月,国会中的4名反对党议员指责李光耀和李显龙父子在预购住宅时接受了房地产发展商的特殊优惠。他们认为,李光耀父子在房地产交易中利用了职权,并拟通过房产的预购和转售捞取实惠。为此,吴作栋下令调查,国会内进行了三天的辩论。李氏父子发表长篇演讲,介绍了购买住宅的详细经过,并就反对党议员的提问进行了答辩。虽然最后认定李氏父子无违规行为,但此事件却反映出反对党对人民行动党的监督功能。之后,吴作栋宣布了政府部长、国会议员和国家公务员购置房产新条规:政府部长在购买房产时必须提前得到总理的批准,国会议员必须向总理呈报,国家公务员则必须向本部门常任秘书报告。
    为适应世界民主浪潮与经济发展状况,人民行动党政府受形势所迫,在政治改革方面朝民主化方向开始迈出更大步伐,呈现出从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向更加完善的民主体制转变的迹象。
     早在1984年,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就提出了民选总统的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民行动党开始对政治权力结构进行调整,最主要的就是民选总统制的实行。原来新加坡的权力集中于行政机关,主要集中在内阁总理手中,而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无实权。1991年1月 ,增加总统的权力,使总统拥有对财政预算和国家财政开支的否决权,等等。由于权力增加了,总统产生的方式也改变了,由原来的国会选举改为由选民直选产生。这至少表明了还政于民的一种姿态。1993年,新加坡首次举行了总统直接选举。
    虽然新加坡总统的权限扩大了许多,但到目前为止,总统一职仍然是作为国家的象征,并无多大实权。
    2004年初,吴作栋宣称,下一任新加坡总理将由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选出,一改过去由现任领导人及内阁决定的历史。
     虽然国会中反对党议员的存在并不能改变行动党“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但行动党担心,国会中反对党议员的存在会减少公民对行动党的敬畏,进而越来越胆大。行动党人对“卧榻之侧”的反对党人日夜警惕。
     人民行动党一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反对党的生存空间,如利用《国内安全法》等逮捕反对党的活跃分子,运用其他法律手段使反对党领袖远走他乡(如邓亮洪),甚至利用行政手段剥夺反对党领袖的经济来源(如徐顺全);修改选举法,使行动党竞选获胜的把握增大。但同时,面对西方多党制的诱惑,年轻一代的选民又普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在国会中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和制约。行动党日后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就是必须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平衡:一方面如何面对年轻一代选民对多党制的诉求,失去他们也就意味着失去未来;另一方面是如何在保证甚至日益强化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为反对党提供相对来说较为宽松的生存空间。
    
    
    
    
    诸位,邓公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
    
    
    
    
    
    但是,即便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人们也很难相信反对党短时期内,会有大的作为。
    行动党用于打击异己力量的“国内安全法”余威犹存,依然是悬在反对派人士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新加坡《联合晚报》2002年10月报道,法律学讲师林瑞莲在准备加入工人党时,表示已作好有朝一日面对坐牢或破产的惨景,其执着的政治信念令人感佩。
    1997年的大选中,李光耀多次指控反对党候选人邓亮洪是“中国沙文主义者”——持有偏见并反对基督教和英语教育的新加坡人,并刺激邓去法院诉讼。当邓亮洪说将会到法院告李光耀时,李就指控邓诽谤他撒谎而先告到法院,法院判决李光耀胜诉,邓亮洪必须赔偿李光耀“形象损害费”260万美元,逼得邓亮洪只得逃出新加坡。
    2001年大选中,行动党的核心目标是将徐顺全赶出国会。行动党攻击民主党提出的为被精简的工人设立20亿新元福利计划是力不能及的建议。而徐顺全指责吴作栋在1997—1998年东亚经济危机中,为向印尼前总统苏哈托提供170亿新加坡元贷款而竭力奔走。后来吴作栋披露,这项提议从来没有被通过。这有可能导致民众认为政府在提供这项贷款时有不良行为,徐顺全对此已公开表示道歉,行动党的领导层仍声称要起诉徐顺全。 西方学者认为,施以诽谤罪名打击反对党,是行动党的百试不爽的法宝。新加坡政府有时通过法律程序迫使一些批评者破产,从而使他们退出政坛。在选举中,行动党领导人往往会以威胁的口吻警告选民,如果反对党议员当选,政府将很难为这个选区拨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这种恐吓其实有悖于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公平竞争精神。
    尽管新加坡处于保守的东方社会,尽管新加坡政府是某种意义的“好政府”,尽管还有许多尽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据调查结果,有70%的新加坡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政府的“管束”太多。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自由民主将成为不可抵挡的世纪大潮,处于一个崭新时代的人们不难想起100年前,李光耀祖籍——中国广东出生的伟大政治家孙中山说过的一句话: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各种资料表明,新加坡人对生活水平长期、稳步、显著的提高感到满意。1990年,新加坡政策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4%的受调查者认为“作为新加坡人感到非常自豪”,另有超过70%的人对新加坡非常有信心。但同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超过70%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受到太多的“管束”。
    1995年11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对565个人进行了一次关于生活方式的调查表明,新加坡人最重视的四大物质是:房地产(91%)、汽车(58%)、信用卡(43%)和股票(43%):最看重的三大非物质方面是:健康(30%)、家庭(25%)和良好的事业(13%)。
    1996年7月,《联合早报》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测试新加坡国民对国家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看法。调查项目共10项:经济成就、土地利用与建屋发展、交通与通讯建设、教育、卫生保健、环境、社会福利、康乐和体育、文化艺术及社会行为。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受调查者评分 及格 有所保留 不及格 不予置评
    经济成绩 100% - - -
    地土利用与建屋发展 91.4% 2.9% 4.3% 1.4%
    交通与交通建设 85.7% 8.6% 4.3% 1.4%
    教育 45.6% 27.2% 27.2%
    卫生保健 85.7% 14.3% - -
    环境 87.1% 11.5% 1.4% -
    社会福利 64.3% 18.6% 17.1% -
    康乐和体育 45.7% 34.3% 20% -
    文化艺术 22.9% 22.9% 54.2% -
    社会行为 12.9% 12.9% 74.2% -
    调查组织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指出:“我们发现国人相当满意我国在‘硬件’方面的成就。然而‘软件’的表现却很不理想,令多数人失望。”
    
    世界上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透明国际的专家在研究世界各国的腐败状况时说:“一次又一次,人民对誓与腐败作坚决而有效斗争的政府满怀希望,然而政府面对腐败现象却无能为力,眼下明显的例外是香港和新加坡。”
    
    1998年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腐败洞察指数
    (摘自《透明国际发布1998年腐败洞察指数》)
    全球排名 国家和地区 CPI得分
    7 新加坡 9.1
    16 中国香港 7.8
    25 日本 5.8
    29 马来西亚 5.3
     中国台湾 5.5
    43 韩国 4.2
    52 中国内地 3.5
    55 菲律宾 3.3
    
    腐败盛行的社会,正义与公平荡然无存。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些许满足,无从掩盖精神的贫瘠,然而人类的追求不可能仅只停留在动物的层面上。人们不禁要问,在亚洲,为何目前只有香港和新加坡告别了这一历史的宿命?
    
    
    
    西方学者认为,施以诽谤罪名打击反对党,是行动党的百试不爽的法宝。
    
    
    
    新加坡经验
                                          李光耀(1993年11月)
    
    一  廉洁的政府,有效的民事服务
    要把政府塑造成一个执行政策的有效工具。要实现这个目标,须有一批坚强、公正和正直的领袖。这批领袖必须德高望重,受人尊敬。核心领袖必须团结一致,发给人民的讯号才会清楚明确。如果领导班子吵吵闹闹、四分五裂,就会引起混乱,使人们无所适从。做领袖的必须明白,他们只是受人民的委托,暂时支配人民的命运。他们的责任不仅是履行人民的委托,而且还要把受委托之事交给同样可以信赖而且又得力的人去办。他们有责任照顾人民,不让人民陷入贫穷落后的困境,而自己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我们事事对人民负责,在钱财方面公私分明。对我们来说,贪污受贿是一种癌症,必须及早发现根除。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层,就必须有一个中立、效率高、廉洁的民事服务。无论聘任或是提升公务员,必须按他们本身的条件予以考虑。公务员必须具有和政治领导层相同的建国哲学。他们必须有足够的薪酬,才能经得起诱惑的考验。公共服务委员会必须公正无私,精明能干,善于观察人、委任人。
    二  国家团结
     不管有多少不同的种族或部落,都必须维持国家团结和社会凝聚力。所有接替殖民地政权的政府都面对多元部落、多元语言、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团结问题。如果国家不团结,问题将更难处理。如果没有团结的人民,国家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新加坡在解决种族、语言、文化、宗教等问题时,是采取深思熟虑的渐进主义政策。我们的人口76%是华人,他们来自中国各地,氏族不同,方言各异。15%是马来族回教徒,他们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各地。7%是印度族,分别来自印度各地。其余的则来自欧洲和亚洲各地。我们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每个人不只学习一种语文,而是两种语文,即英语和母语。英语不是任何族群的母语,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族群会因此占上风或吃亏。我们没有强迫人民塑造国民意识。我们不压制种族文化、语文、宗教或认同感。
    三  家庭计划
    就是要放缓人口的增长。通过推行全面的家庭计划,把新加坡的总人口出生率,从1960年的每一名妇女生6个孩子,降低到  1990年的1.9个孩子,后来又降低到1992年的1.8个,低于2.1个的替代率。
    四  经济上奉行实用主义
    经济政策必须奉行实用主义,而不是教条主义民。新加坡自觉地继续贯彻过去的政策。我们承认了殖民地遗产,继往开来有助于发展新的成长行业。这是我们经济增长的一个秘诀。我们鼓励所有英国、欧洲、美国、日本和亚洲商家留下来扩展投资。我们也鼓励本地商人从事贸易、制作业、服务业等,目的不在于取代这些外国企业,而是成为它们的供应商或竞争者。
    五  让外国人和本地企业家继续营业
    使商业、工业、土地或任何其他财富国有化,从而均分财富是诱人但必须避免的陷阱。因此,设法吸引更多的美国、欧洲或日本的跨国公司来投资,让外国人和本地企业家继续营业。
    六  全民教育
    教育是每一个国家人民前途的关键所在。让全体人民能读写,能吸收知识,参与经济建设和带来增值。特别是包括妇女的参与。新加坡的经验是,妇女一旦获得和男性同等的教育和相同的工作机会,她们就会了解生育太多子女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那只会导致家庭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降低,也使她们的生活更辛苦。
    七  要取得成绩,不要迎合政治潮流
    当传统的智慧不符合理性的分析和本身的经验时,新加坡就会加以摒弃。例如,在六七十年代,反美国和跨国公司是一种政治潮流。认为跨国公司会使人沦为“从属他人”,我们并不接受这个看法。相反地,我们极力争取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科学工艺、知识、技术、技能和市场。我们认为,为跨国公司工作和与它们合作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事实证明,它们是促进新加坡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利因素。
    同样,盲目地追求目前的政治上正确而竭力鼓吹的“民主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西方理论家论证说,如果没有民主,俄罗斯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自由市场。可是,台湾、韩国和已开放了的中国的经验,却证实这个论点不一定正确。要有经济增长和进步,必须要有好的政府、一个诚实、有效、为人民服务的好政府。好的政府在追求国家利益时是不分理论或思想的,好的政府是务实的政府。1965年,当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并面临印尼的经济抑制时,我们就已经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要生存,就必须自己对世界有用处。我们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适应世界。
    
    
    
    
    《亚洲的曙光——新加坡五十年传奇》全文完
    
    
    
    :)
    
    
    作者:江中斩蛟 提交日期:2008-7-29 13:43:00
    
        惊世好文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惭愧呀,呵
    
    
    
    楼上君:总得给我时间思索一下呀
    
    
    
    :)
    
    
    夜临天涯
    
    
    "我知道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确实需要高档别墅、但在新加坡95%的人是穷人,是住在草棚里的穷人,他们最需要住房,在一个社会中,存在贫富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差距太大,只能是政府的过失,可想而知,那些需要住别墅的人的财富来自何处?正是没有住房的95%的新加坡工人劳动的结果,我不同意让创造财富的工人无家可住……"
    (李光耀)
    
    作者:牡蛎的人  回复日期:2008-9-1  21:41:14  
        写完了?是否有必要修改一下?
        1、对于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过程和前因后果是否要详述一下?这段历史不论对于新加坡和李光耀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系到整个东南亚的未来。
        2、对于李显龙的接班是否有必要展开一下,这种子承父业的做法无疑是新加坡民主人士对李光耀攻击的重点目标之一。
        3、对于新加坡民主派的斗争过程是否要适当展开?这对揭示新加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有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为,您所列的三个问题,从本文主旨来看,应该属于略写范筹,故着墨不多。
    
    
    
    
    楼上君:此一时,彼一时也。李的政策,在当时无疑是对的。
    
    
    :)
    
    
    
        东方社会等级森严,人民的奴性很强,许多人对国家事务持超然物外的态度,认为自己想管也管不了,那是官老爷们的事情。这些观念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多数人的社会公德意识差,只知有自己的小家小圈子,而不知国家、集体为何物,在城市公共场所,吸烟  、吐痰、乱扔垃圾、乱吐口香糖……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人民行动党就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立法,钻空子、打擦地球是新加坡人的拿手好戏,政府在制定法律时,惟恐其不细,而执法的力度,不由得让人叹服:“法网无情”。
    
    
    夜临天涯
    
    
    其实早在几年前,印尼和马来西亚提出建立东南亚无核区的建议时,李光耀就表示不能赞同,他认为将东南亚划为无核区,若去除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囤积了大量核武装的苏联便会有机可乘,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就会令人担忧。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挥师入侵柬埔寨,东盟感到了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作为东盟的代表泰国总理立即访问美国,要求美国重视对泰国安全所承担的义务,并立即增加对泰国的军事援助。但是,使东盟失望的是卡特政府认为,越南侵柬事件是“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内部争吵”,对此兴趣不大。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贪图眼前小利,不仅仅是小人物的专利,也是许多大人物的嗜好。
    
    
    .
    
    
    早在1984年,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就提出了民选总统的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民行动党开始对政治权力结构进行调整,最主要的就是民选总统制的实行。原来新加坡的权力集中于行政机关,主要集中在内阁总理手中,而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无实权。
    
    
    :)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 “尼克松主义”,表明要减少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作用,说“将在促使亚洲国家确立自主性范围内给以援助”;1969年勃列日涅夫提出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俄国人大胆向亚洲伸手,中国当然不能坐视,同年中国与苏联发生珍宝岛军事冲突
    
    
    “将在促使亚洲国家确立自主性范围内给以援助”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11-05 01:13:35  更:2022-11-05 02:18:4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