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11页]

作者:cdnwpu2019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交作业
    狍骁篇
    生卒年 公元前1274年~~前1226年
    狍骁,生于公元前1274年,其性果敢,悍不畏死。
    狍骁,駷驷之子,歧驹,駷驷之孙,这父子两人算摊上事了。自狍骁起,加强兵役和军队管制,扩大骑旅和射旅规模,与褒国歃血为盟共进退。商王朝的觊觎自此让古蜀地成了多事之秋,这两任神王在商没进犯之时,还能有两年好光景,一旦商朝进犯,除了被动迎击,也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奈何商王朝屡屡进犯。
    商朝不断的南下侵扰,严重的影响了古蜀内的农耕与商贸,频频征兵卒,也让古蜀先民怨声载道,对商王朝的诅咒是一个比一个狠,现在四川人的咒人语“瘟丧”就从这个时代开始(出自萨帕之口)的,指商入蜀就会带来瘟疫和死亡。后来武王伐纣时,出川将士将“丧”改为“商”,也算是出发前的战斗檄语吧!不过骂是没有用的,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只有硬着头皮迎战。
    公元前1226年,秋,商王朝一次大规莫的入侵羌蜀如殷卜辞记载的:“利贞,吴弗其伐羌、蜀”。历史上很长时间内氐、羌、蜀本就是一家,这一战狍骁亲自领羌蜀军,联合褒国迎战商军于汉中。
    殷蜀羌褒的“汉中之战”打了几天几夜,此战最终以悍不畏死的狍骁战死,褒国付出惨重代价,商王朝惨胜而告终。
    说明一下,甲骨文里关于“蜀”的卜辞有许多,如:
    (1)口寅卜,壳贞:登人征蜀。(《甲骨文合集》第6858)
    (2)口寅卜,壳贞:王登人征蜀。(《甲骨文合集》第6859)
    (3)丁卯卜,壳贞:王敦岳于蜀。(《甲骨文合集》第6860)
    (4)丁卯卜,壳贞:王敦岳于蜀。(《甲骨文合集》第6862)
    (5)……允……(宅)它蜀……(《甲骨文合集》第18080)
    (6)……伐……蜀……口……(《甲骨文合集》第33083)
    (7)“伐缶与蜀”、(《殷契粹编》乙第1175)
    (8)“缶眔蜀受年” (《殷契粹编》乙第6423)
    (9)……于蜀(《甲骨文合集》《合》6866)     
    (10)……在蜀(《甲骨文合集》第20584)
    (11)……无祸在蜀(《甲骨文合集》第20598)
    (12)癸酉卜,我贞:至蜀无祸。(《甲骨文合集》第21723)
    (13)辛酉卜,录贞:至蜀无祸。(《甲骨文合集》第21726)
    (14)甲寅卜,臣子来蜀。(《甲骨文合集》第22374)
    (15)癸巳卜,贞:旬在蜀。(《甲骨文合集》第33141)
    (16)……蜀御事。(《甲骨文合集》第5563.《铁甲藏龟》1.30.6)
    (17)癸卯卜,贞至蜀我有事。(《甲骨文合集》第21730)
    (18)……巳,贞:毕以津于蜀乃奠。(《屯南甲骨》第866)
    (19)辛巳,贞:毕于津于蜀乃奠。(《英藏甲骨》第2413)
    (20)贞:蜀受年。(《甲骨文合集》第9774)
    (21)贞:蜀不其受年。(《甲骨文合集》第9774)
    (22)贞:蜀不其受年,二月。(《甲骨文合集》第9775)
    (23)兹,伐蜀?(龟甲出自陕西周原遗址,编号68卜甲云,我理解其为《谥法解》的“命辛慌伐蜀”)
    (24)贞,吴弗其哉羌、蜀(《铁甲藏龟》105.3)
    (25)氐(视)蜀射三百(《铁甲藏龟》2.3.8)
    (26)丁卯卜,共,贞至蜀,我又史(殷墟书契前编8.3.8)
    (27)庚申卜 ,母庚示蜀不用 (殷墟四期,南明613)
    等等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卜辞好些是不完整的,而且里面涉及的蜀也不仅仅指古蜀地(即四川盆地和陇西)。
    与古蜀地相关的“蜀”记载应该是《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武丁)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氐、羌來賓。”之后的事。殷商前期,氐羌和殷商应该建立了友好关系,但武丁中后期始,随着古羌人向东活动,加之殷商对氐人的政策太过严苛,导致氐人“不宾”了,惹的殷高宗武丁大怒伐羌,顺带把氐人也侵扰了。殷商后发现原来陕陇的氐人有四川盆地内“氐人”的支持,而盆地内的“氐人”因善桑蚕农耕,于是盆地内的氐人才有了另一个称呼“蜀人”,自此四川盆地才有了“蜀”这又一个称呼。而盆地以前都被夏商给揉成了“氐”统一来称呼,也就是说殷高宗武丁之前,最早不过盘庚时期,四川盆地并没有“蜀”的称呼。
    其他有关“蜀”的记载应该是其他地方,比如河南的蜀“蜀”,山东的“蜀”。河南的“蜀”,《逸周书 世俘解》记载:“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这个“蜀”是今天的河南新郑长葛,《后汉书》也有记载:“长社有长葛,有蜀城,有蜀津” 。山东的“蜀”,《春秋》记载: 成公二年 (前589),“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又如《左传》记载: 宣公十八年 (前591),“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经多方考证这个“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也有《左传》记载的:“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使臧孙往。辞曰:‘楚远而久,因将退矣。’……侵及阳桥。孟孙请往赂之……盟于蜀。”此“蜀”大致位于山东藤县附近。甚至在安徽也有“蜀”的称呼,此处略过不表。
    注:“蜀”最早是用于对四川盆地内所有部族的统称,不单指三星堆;正如“巴”指的是江汉之间的区域,大抵范围是河南南部,嘉陵江以东,湖北西部。“巴”也是这个地域内所有部族的统称,殷商称“巴方”。
    彼时古蜀地有着一定的实力让商王朝忌惮,商王朝若想向古蜀地开战让古蜀地臣服,不得不反复卜噬来测吉凶。
    “蜀”字在甲骨文的书写和记载几经衍变,在此劳烦甲骨文的专家验证我的一个推测。
    在甲骨文中,“蜀”字有二十多种写法,殷墟卜辞中的早期的“蜀”字,自1904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契文举例》(下)释为“蜀”字以来,大家都从而不疑,直到1956年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另释为“旬”,“蜀”才有了另外的释法。早期的“蜀”字写的是极为简略的,不带“虫”形,窃以为没带“虫”的 “蜀”的卜辞不是描述四川盆地的,而是河南、山东一带商的附属国,而且这些卜辞应该是出自殷墟一、二期。后来带“虫”形的“蜀”字是因为商王朝不知道怎么定义彼时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是根据三星堆时候四川盆地的蚕桑,虫豸遍地等特点仿着原始“蜀”字造的新字。窃以为带“虫”形的“蜀”字的龟甲卜辞应该是处于殷墟三、四期。今日的“蜀”字是直到西周时期才成型,古蜀地盟周伐商,周灭中原各“蜀”地(但留了蜀名)后,“蜀”才成了四川盆地的专属称呼。
    年底事情比较杂,更新稍缓。
    争取今天更新,还请朋友们谅解!
    且回头看大战之后的古蜀地是何光景。
    汉中一战后,神王狍骁战死,褒国也是元气大伤,因此两地不得不与殷商王朝签定“城下之盟”。此时商王朝的都城在安阳(殷),对荒服区域的古蜀地是鞭长莫及。出于辖制抑或控制的需要,打算在古蜀地培植一个“儡王”,将古蜀国纳入其管辖范围。但又担心古蜀地复叛,思前想后的武丁最后决定给古蜀地一个下马威,于是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免不了对蜀褒的一番恫吓。神王狍骁战死,垂头丧气的褒君又做不了主,蜀地和褒地不能没有主事儿的,于是让古羌族族老(萨帕)和柏氏族老(萨玛)为代表与殷商使者商讨如何签订这个“城下之盟”。
    褒地,殷商大军驻扎郊外,尚未退去。褒国殿堂上,殷商特使,战将等居一侧,古羌族老和柏氏族老,褒君等居另一侧。
    殷商特使起身,昂首曰:“尔等可还有何话说,或称臣,或灭国,任择之。”
    柏氏族老看了一眼羌老和褒君,遂起身曰:“汝势大,吾不敌也,然,不可欺。灭国有何惧哉,称臣,难矣。”
    殷商特使,轻蔑一笑,曰:“王师过处,生灵涂炭,战车碾及,寸草不生,汝可愿乎!”
    褒君此时心生畏惧,不敢一言,唯祈于蜀长。
    古羌族长起身畅曰:“死则死耳,何以惧之!”
    殷商特使,不说话,坐下轻敲了一下桌板,冷冷曰:“尔等可知羌戎之命乎?死,易矣。生,难矣。”
    古羌族老,柏氏族老,甚至褒君等一听,顿时心里一紧,呼吸都略显急促。
    殷商特使见状,冷哼一声,复曰:“国破之日,壮丁为殉为牲,妇孺为婢为奴,终世不恕”。
    ………………………………………..
    势不如人,势不如人啊!
    心力交瘁,么可奈何的族老们和褒君最后不得不应承了殷商的要求。古蜀地以后向殷商称臣纳贡并交出王权,殷商则同意不革除三星堆的“蜀社”,允许古蜀地保留神权,另设“儡王”。双方签订城下之盟的其中一条便是殷商王朝保留古蜀地的神权体系,但古蜀地需交出神王的权柄象征:金杖、神王权杖(麒麟权杖或曰爬龙柱形器)和弃兵制(葬兵制器物)。在古蜀地诸族的力争之下,金杖和神王权杖最终没移交给殷商,而是和先王狍骁的遗物一起烧祭了,这就是为什么金杖、权杖等出现在一号坑的缘故。要不然,古蜀地的神王权柄就得在殷墟里给发掘出来了,抑或消失在历史之河里。正因为古蜀的忍气吞声和缴纳大量的赋税才得以让商王朝消除了除灭三星堆神王祭祀的打算。要是三星堆祭物像“夏社”一样被殷商掠走,再来一个古蜀版的《典宝》,可能今天我们连惊叹、感慨和讨论的对象都没有。
    对殷商而言,培植一个纳税呈贡方国总比直接千里管辖费时费力来的好,这才保住了三星堆神殿里的精美祭祀品留给今人慨叹。但此时的古蜀先民可管不了这些,在萨帕和萨玛的渲染和诅咒下,他们只觉得殷商这些外来者就像瘟疫丧星一样,让古蜀地不再美好,让古蜀王胆怯懦弱,让生活愈发艰辛。此后殷蜀之间来往逐渐增多,商文化不断介入和渗透进入了古蜀地,古蜀地自此以后有了些许商文化特征。然而双方的不平等商贸交易使得古蜀地吃了大亏,奈何势不如人,唯有忍气吞声。
    狍骁的遗体运回三星堆后,于烧祭台举行了隆重的烧祭仪式,遗骸则送回了祖地湔山,部分祭祀器物也就埋在了器物坑里(一号坑)。关于古蜀地的火葬制,自鴶鵴至今已过去近300余年,原来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的火葬,已经成为了古蜀地的一种习俗乃至荣耀,后来逐渐向平民扩展,正如《荀子?大略篇》记载的:“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死不焚也。”意思是:氐人、羌人不担心被俘当俘虏,却担心死后不能火葬。《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公元前1220年左右,由于殷商在陇西和川西北的蛮横施为,严重干扰了蚕丛和柏氏后裔的经济生产活动,此后不少活动于古陈仓道和古祁山道的蚕丛柏氏后裔慢慢回迁至成都平原,逐渐将生产活动的重心再次放回到成都平原。在此做一个推测,殷墟考古的专家们,你们是否可以考证一下殷商后期,自盘庚时期起,他们的衣着服饰跟陇西川北乃至后来的成都平原是不是有相似相通的特征或者联系。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10:4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