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19页]

作者:cdnwpu2019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
    因为这段非常时期,工作开展和安排特别困难,这些天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事忙的焦头烂额,今天才勉强做了安排,物流运输是个极艰难的问题。
    今天才得闲上来给各位热心的朋友和老师们道个歉,实在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心!给大家一拜,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容我理理思路,快则明日慢则后天一定更新!
    前面说过下一卷到《蜀帝卷》了,实话说我没怎么发过贴写过多少文章,以致我在发帖之初还闹过笑话,另外大家从我的题目干瘪瘪的四个字,就看得出来我没什么发帖经验。如果哪里有写得不到位说的不对的还请一定指正。
    能为朋友喜欢是好事,如果能给老师们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是幸事,再次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蜀帝卷》大致分三部分,蜀帝前篇之蜀侯,蜀帝中篇之蜀王,蜀帝篇。这一卷因为几无文字资料参考,也少有文物遗迹为据,此卷是所有卷里面最难写的,但此卷是古蜀史上的重中之重,古蜀历史乃至西南历史中的疑惑都在这个时期中,在此恳请熟悉西南历史,彝族历史,地方志的老师们,朋友们指正!
    各位朋友们,三星堆有了新发现:三号祭祀坑被发现了,距离二号坑5米左右,最先发现三号祭祀坑的时间是2019年12月2日,最早对外公布的间是2019年12月20日的新华社14个字作为了官宣:三星堆第三号祭祀坑已崭露头角,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消息对外公布。
    2020年2月8日,央视《开讲啦》节目组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给大家做了三号坑相应的说明。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看图说话,以下是部分截图:

    

    

    《古蜀史说》的《鱼凫卷》在这个节目出来之前就已经结篇,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叙述也已经结束。在写到二号坑的时候我就一直纳闷和疑惑,为什么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器物比例这么大,在公元前3500年,古蜀地不太可能生活器物也是青铜器吧,而且出土的青铜器器物都是祭祀用品,而且青铜器都是砸碎的,有好些都还没拼装完整,二号坑基本发掘完毕,30多年了,还有许多器物拼装不完整,其他那些碎件哪去了?
    按照一二号坑器物放的整齐而规整来看,也不太可能把其他碎件随意丢弃,那其他碎件或祭祀器物在哪里呢?我当初预想碎件不多,是不是在二号坑附近的某个小坑里,后来遗失了。
    2020年2月9日,通过央视《开讲啦》的节目,我才发现原来二号坑没有放完的器物,在挖二号坑的时候当时另外起了一坑,就挨着二号坑,距离很近,就5米左右,方向和大小都几乎一样,即雷雨站长说的三号坑。
    看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和高兴,我自己的设想和叙述究竟对不对,终于不用等到金沙遗址的漫漫发掘了,三星堆的三号祭祀坑就可以证明我的思路对不对,说法合理不合理。
    我再次重申,三星堆的三号坑和二号坑一样,是同一时间挖的“诀别坑”,二者没有时间差异。两个坑的目的是和前朝告别,二号坑主要放祭祀用的青铜器物,三号坑有少部分祭祀器物,碎件居多,说不得还有陶制,玉制,和石制器件等等。
    另外雷雨站长说可能存在四号坑,五号坑。即使出现这样的坑,我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几个坑没有时间差异,目的都是埋葬前朝器物,做告别之用。
    二号坑和三号坑的器物,不论是青铜器,还是玉器,陶器等完全是同一时间,同一风格,同一用途,同一形制!要么是器物的分类摆放需要,要么是二号坑装不下了,放在了三号坑。
    即使有其他的同类型的葬坑被发掘出来,时间上也不会早于1号坑,规模也不可能超过二、三号坑,因为行政中心已经西移了。
    期待发掘的验证!
    首先万分感谢朋友们,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在三星堆三号坑2020年2月9日《开讲啦》节目播出的时候,《鱼凫卷》我早已结篇了,改也改不了了。我开篇也说过接受专家学者的考校,接受出土乃至未出土文物的验证,覆水难收,一切交给时间吧!
    就算是我盲目的自信吧,我仍然对自己的推究有信心。不管出现是三号坑,还是四号坑等,我认为古蜀历史的脉络不会偏离我说的太多,我跟你们一样,期待着验证!我厉不厉害,神奇不神奇,奇葩不奇葩倒是其次的,古蜀史究竟是什么光景,历史上的古蜀人,古蜀过往是什么样才是最重要的。
    前面几卷于我而言,其实不难的,三星堆的解释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大家别扔砖,这确实是我的想法。
    继续更新,下一卷《蜀帝卷》以及后面的《开明卷》,这两卷才是真正耗费了我许多的精力,朋友们,老师们,还请多多指正!
    古蜀吟?望江楼怀蜀
    何处寻古蜀?山水如画望江楼。千古兴衰多少事?悠悠。不息府河滚滚流。
    年少不解愁,青灯相守情不休。宁负江山执子手?蒲卑。两全之法何需有。
    蜀帝前篇之蜀候
    西汉末扬子云《蜀王本纪》记载曰:“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显然,此处的蚕丛、柏灌、鱼凫并非指个人,而是指古蜀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氏族部落或王朝简称,那么“杜宇”又是怎么回事呢,是一个朝代?还是一个人?有彝语语言专家研究考证“杜宇”是彝语的发音汉语的标注,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中间伟大的人。
    我们来推究一下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
    先是发音,“杜宇”二字的彝语发音和今天四川美姑县彝人发音确实是一样的。
    其次是字面意思,彝族世界观中:有上天,下地,中人类的说法,其中的“杜”用彝语翻译过来是“中间”或“人间”的意思, “宇”是伟大,杜宇直译成汉语就是中间(人间)最伟大的人,杜宇的彝语可理解为:人类中最伟大的人!再看史料佐证,西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曰:“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由此可知,杜宇或杜宇的先祖在古蜀地大概率是有 “称帝”之举的。帝为神祇,誉之伟大实不为过;也有《蜀王本纪》记载曰:“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今在成都市郫都区亦有“望丛祠”祭奠望丛二帝,可见望帝杜宇在古蜀人心中的位置。不论是稀疏的文字史料记载,还是西南民间的语言习俗等考证似乎都暗合,虽无确切文字记载但不影响历史中隐藏的真实性。
    不论从古蜀和古彝的民间传说习俗传承到零星的历史文献记载,还是现实考古遗迹(三星堆,金沙遗址等)都明确表明望帝“杜宇”在古蜀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我取信杜宇是一个人这个观点,为什么?且看下文叙述。其次我不仅认为杜宇这个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杜宇的先祖在古蜀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和古蜀先人一起创造了古蜀史上独一无二的辉煌。
    以上的说法能成立吗?我们用历史的几大铁律来印证一下,首先是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可操作性,其次是零星的文字记载与考古遗迹的二重印证,最后就是历史的变化必须符合历史客观规律和发展逻辑,即历史生产关系必须服从历史生产力的发展(三指标:人力,物力,财力)。
    据此铁律可提出如下问题:
    如果杜宇是一个人的话,那杜宇的先祖又是谁?他们来自哪里?
    他们为什么要来古蜀地?来古蜀地又做了什么?
    他们与古蜀地到底有没有什么关联?是怎么关联的?
    这段古蜀历史是怎么演变的?理由是什么?
    金沙遗址怎么回事?跟三星堆有关系吗?为什么?
    羊子山遗址又怎么解释?羊子山拿来做什么的?
    十二桥遗址是怎么分布的?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称王称帝?又是什么时候称王称帝的?
    蜀王蜀帝时期,蜀地是个怎样的光景?为什么?
    杜宇何许人?杜宇和梁莉究竟是怎样相识相知?是神话传说?还是真人真事?
    杜宇为什么要“禅位”鳖灵?鳖灵又是谁?“禅位”后,杜宇又去了哪里?
    …………………………
    问题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请大家保持耐心。随着下文的叙述,这些问题我们按照时间进程地域变迁,一个个梳理,看看蜀帝时期的古蜀地是怎么个光景。
    且看下回分解!
    由衷感谢各位朋友们的支持,但我这水平去金沙讲坛不得贻笑大方。
    朋友们多给我提提意见吧,别把我往火坑里推,架在火上烤啊!拜托啦!
    我尽量保证每天都能更新。因为这段时期难度太大,各种资料太少太少,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推究的地方太多,进度可能有点慢,希望朋友们,老师们理解!
    @无颜画皮 2020-02-10 17:48:10
    倒过去再看五帝篇,想起三皇了。。。有人说,伏羲和神农,是兄弟,不知这种说法靠谱吗?
    请教一下楼主和各位大神~
    -----------------------------
    这位朋友,谢谢您的提问。刚好上线看到,我说下我的见解吧!
    关于五帝,我在前面的叙述中大致说了一下我的观点,并分为五个人和五个时代做了探究,我倾向于是五个时代的代名词,推究为五个人是为了贯穿古蜀的大致的衍化时间轴。
    五帝这个概念大致来自于五行学,阴阳学,图谶学等星期后提出的五色帝概念,青赤黄白黑五帝,也可以说是原始的五行概念的衍生。古之后人再倒推回去扣的一个个神话和传说,找出来的代表人物。
    三皇,我认为是对应的天、地、人这三个原始人类的认知概念的意识形态的人物展现,并结合人类艰难生存过程中的重要生存技能和对自然认知能力的一种总结,找来的或者说构造的代表人物以替代。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共工,祝融等等这些概念,要么是原始时期的一些原始部落代表,要么是一个时代的一个代表,各自GET了一些技能,各自是时代或区域的代表,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血缘兄弟。不得不说《帝本》《世系》等书籍构造的很多谱系都是理想化的,但是,得承认虽然谱系理想化虚拟化,但是很值得肯定,他们是客观历史的代表。
    曾经有朋友问我炎黄是谁,炎帝姓姜吗?黄帝姓姬吗?
    可以肯定的是炎黄是两个先后时代,或两大部落的代表。
    “姜”的甲骨文就是牧羊女的意思,说明炎帝时代还具备母系氏族的特点,且与羌族存在很重要的关联。
    而黄帝,是因为其功德而被后世誉为“黄帝”,具备厚重的土德。黄帝有好几个名字,姬轩辕,公孙轩辕等等,黄帝具体姓什么不得而知,只有说是有熊氏之子,母曰附宝。但说姓姬是因为黄帝生于姬水,是不太准确的,因为黄帝的姬姓,是周朝给黄帝取的。周氏先祖不窋就活动在姬水,不窋的先祖是后稷,后稷又说是黄帝之后,层层推论下来,于是周朝就是黄帝之后,这样周氏取代殷商合乎天理,周朝的政治合法性得到完美解决,于是黄帝也就有了姬姓。
    正式更新

    杜宇先祖是谁,他们打哪来?
    公元前2261年,即黄帝六十三年,黄帝之子昌意到了若水。公元前2247年,昌意降居降居若水。史书里面记载的若水的区域位置大致在滇东北和黔西一带,金沙江和雅砻江的交汇地。这中间间隔14年,这里发生了什么?历史上对昌意的评价,是因为昌意能力平庸不被黄帝重视,所以被“降居”若水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我负责任的说:完全不是。情况恰恰相反,昌意是担负着黄帝的莫大期望和历史重任来到的若水,为什么?要讨论这点,就不能脱离若水这个区域这个时间段的历史客观背景。我们先来看看昌意来 “若水”之前,“若水”是个什么情况?有人吗?如果有,是些什么人?人文环境怎样?

    为方便后文好叙述,先做个关于“彝”称呼由来的说明。
    三四千年前古彝族就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在史书中的称谓有:“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人)、(百)濮等部族。
    大约三千年到两千五百年前滇东北,黔西,川南的古彝人地区隶属古蜀国麾下,此期间出现严格的社会等级划分,类奴隶社会形态已现,原始部落形态晚期。
    约两千五百年前到秦汉时期,彝族地区开始分化,出现一个个古国,如 “夜郎国”,“滇国”,“哀牢国”等等,社会形态慢慢具备奴隶制特点。
    两汉时期,史书中对彝族地区统称为“西南夷”。此称谓一直沿用到了魏晋时期,此期间西南夷地区的社会架构由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明码标价可贩卖的“僮仆”产生。
    隋唐以来,西南地区再次开始分化,逐渐有乌蛮与白蛮的区分,同时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如史料称的“百濮”。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僮仆”成为常态。
    注:史料上将中国西南一带社会发展水平低于中原的群体泛称为“乌蛮”,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相近的群体泛称为“白蛮”,“乌蛮”与“白蛮”不是专指哪个民族,只是特定时代对特定人群的一种泛称。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国成立,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唐天复二年(902年),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300多年间,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彝族地区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僮仆再次大量产生。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后世对彝族的“倮倮”称呼就是这个时间段产生的,后来西南彝族地区建立了“土司”制度,等级分兹(统治阶级),诺伙(官员),曲伙(各行业从业者),锅庄娃子(奴隶僮仆),并一直沿用到明朝、清朝,直至民国。
    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解放初期被称为“夷族”。解放以后,因“夷族”、“倮倮族”带有侮辱性的意思,毛 提出把“夷”改为“彝”字,毛 认为鼎彝是宫殿之物,房子下面有米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由此“彝族”成为彝族各分支的统称。
    为方便下文叙述,我将解放前的彝族,统称为“古彝”,还请读友们理解!
    朋友们早上好,菩萨保佑!希望一切尽快好起来!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11:1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