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批判法西斯主义和希特勒《世界信仰百科》(26-6卷)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批判法西斯主义和希特勒《世界信仰百科》(26-6卷)[第25页] |
作者:耿家强1 |
首页 上一页[24] 本页[25] 下一页[26] 尾页[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326。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26不过这样的想象终究未能实现。 -------------------------------------------------------------------------------------- 111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7日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希特勒这本书的内容当然相当“邪恶”的,即使在当时,其激进的态度和近乎谩骂的语言也让很多人退避三舍,整本书与其说是一部自传,毋宁说是一本厚达400多页的宣传,充满了毁灭、毒化这些骇人听闻的字眼,希特勒试图使人相信,德国的困局乃至世界的困境,都是因为罪恶的犹太人力量玷污了高贵的雅利安人血统,这些低劣的种族把控经济,支配社会,甚至处心积虑挑动高贵种族的人自相残杀,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希特勒的这些思想其实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很多观点直接剽窃自当时的一本畅销书《国际犹太势力:世界首要问题》,这本书里大量引用当时已经被判定为是沙皇俄国为了鼓吹反犹浪潮而杜撰的《锡安山长老会议记录原稿》内容,详尽地论述了所谓犹太人阴谋统治世界的阴谋,书中提到的德国的经济命脉已经被犹太人“坚如磐石”地“控制”住的说法深得希特勒之心。而这本书的作者福特,正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的创始人,被当时世界看作是典型的成功人士,其影响力之大使小说家扎米亚京创造了“20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宏图大业如果最终得遂,那也一定是《我们》式的而非《1984》式的。 尽管希特勒得意于自己的飞扬神采,也借这本书倾泻了自己的激愤的反犹主义和复兴德意志的满腔热血。但1925年7月最终发行后的反馈却令他始料未及。《法兰克福报》称之为“希特勒的终结”,另一份报纸则评论说“作者不知道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即使是希特勒的同道人,《祖国巴伐利亚》这样的激进反犹刊物也揶揄地说这本书应该改名为《他的抽风》,在纳粹党内部的圈子里,这本书也被暗地里称为“我的痉挛”。在纳粹党的一次非正式集会上,党的一位领导人奥托?斯特拉瑟故意在会上援引了一段《我的奋斗》,引起的台下的一片震惊,大家还一致同意要让第一个进来说自己读了《我的奋斗》的人请客,结果第一个进来的是斯特拉瑟的哥哥格雷格尔,他“响亮地”回答说:“没看过!” 如果一本书在自己的圈子里都受到如此嘲笑,那么在外界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了。《我的奋斗》第一卷在开始时的热销多少还倚靠的是一年前慕尼黑啤酒罐暴动的余热,而当第二卷在1926年12月11日出版,收获的一片可以预料到的冷落,甚至连批评家的兴趣也难以点燃了,问世一年,只卖出700本,截至1927年,《我的奋斗》第一卷卖出不到5000册,第二册则只卖出了1200册,尽管希特勒还颇有兴致的打算写第三册,但失望已极的出版商已经不愿拿希特勒的新著去打水漂了。面对现实,希特勒开始羡慕他的前辈,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的谈话录都能如此畅销,而他自己“就不是当作家的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符合人们对希特勒《我的奋斗》的真实看法,它确实是一本逻辑混乱、充满叫嚣式口号和奋激情绪的大杂烩,如果你想从里面读到一些作者的真实生活经历和细节描述的话,那也是相当徒劳的,也难怪后世的历史学家在谈到这本书时都摇头不置,将其判定为一本不堪卒读、混乱乏味的书,甚至对其的揶揄大过批判。但如果我们循着这些历史学家政治正确的思路一直延伸下去的话,那么很容易会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样一本荒谬乏味、让人开卷即烦的书,把它扔进垃圾堆还唯恐不及,怎么可能会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 从“我的奋斗”到“我们的奋斗” 1935年12月31日子夜,或者说是1936年1月1日凌晨,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浓黑的夜晚,在中国上海大陆新村9号一间亮着台灯的房间里,一位瘦削的中年人正在翻看申报,当他看到第三面的广告时,一声嘲讽地哼笑声从一丛浓黑的胡子下传了出来。几天后,一篇名为《小大奇迹》的文章被刊登在《海燕》月刊的第一期上,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署名叫何干的人对《申报》第三面上的商务印书馆的“星期标准书”的图书广告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在这则广告上,中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五四运动时代崛起的青年领袖,同时也是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推荐了一本名为《我之奋斗》的书,按照罗家伦的推荐序所称,这本书的作者“希特拉”,“崛起于德国,在近代史上为一大奇迹……希特拉《我之奋斗》一书系为其党人而作;唯其如此,欲认识此一奇迹者尤须由此处入手”。 何干在文章中嘲讽说,针对罗家伦的这种“大奇迹”,还应当发现三种“小奇迹”: “其一,是堂堂的一个国立编译馆,竟在百忙中先译了这一本书;其二,是这‘近代史上为一大奇迹’的东西,却须从英文转译;其三,堂堂的一位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却不过‘欲认识此一奇迹者尤须由此处入手’”。 在文章的最末,何干发生一声尖锐的慨叹:“真是奇杀人哉!” 这个所谓的“何干”,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另一个笔名,而“希特拉”也就是希特勒刚刚进入中国时的诸多译名之一,早在1934年,鲁迅就已经关注到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这位政治强人势力的突然爆发使这位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知识分子感到忧虑,纳粹的反犹和焚书都使他嗅到了一种危险的气味,但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险的气味甚至弥散到了中国。早在20年代,就有很多类似希特勒纳粹组织的准法西斯社团在中国崛起,“醒狮社”、“国魂社”、“大江会”、“大神州会”、“少年自强会”等等,这些社团鼓吹通过严密的组织和近乎独裁的强权领导的方式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到了1934年,这种思潮突然变得兴盛起来。大量出版物开始介绍或是宣传法西斯主义,《中国晨报》、《中国日报》、《文化建设》、《青年与战争》、《社会主义月刊》等等超过200种报刊都在拥抱这一强劲的风潮,一位叫张锡龄的作者在《法西斯的意义和译名》的文章中将法西斯看作是大势所趋:“时代的车轮,既然踏入法西斯阶段,那么你就是任何人,亦不能螳臂挡车”。另一篇名为《国民党与法西斯蒂运动》的文章则主张将国民党的政治组织和运动方式与法西斯结合在一起:“只有努力于法西斯蒂运动,只有法西斯蒂是拯救中国民族命运的法宝”。 甚至最初对法西斯主义隔阂颇深的蒋介石,从1933年开始,也逐渐接纳法西斯主义作为强国之道,尽管蒋声称“中国与意大利、德意志、土耳其国情不同,故无独裁之必要”,但在军队的演讲中,蒋也同样希望能建立一种绝对信仰服从的体制。 大家要知道,今天并不是我做了统帅,就要大家信仰我,就是政府叫任何人来做统帅,大家也要一样信仰他!总之,我们全体士兵和各级官长,对于自己的上官,尤其是统帅必须绝对的服从! 到1933年9月,蒋在江西对一批国民党干部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指出“我们才能第一次真正地称为法西斯主义者”,而到了1935年在蓝衣社成员的集会上,蒋已经近乎于法西斯的信徒:“在中国现阶段的紧急形势下,法西斯主义是最适合的一种奇妙的药方,而且是能够救中国的唯一思想!” 也正是在1934年4月15日,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第一次以中文方块字的形式与中国读者见面,才满一个月就告再版,这种迅猛发展的速度让当时的书业观察者,著名作家茅盾也感到吃惊。 但实际上,《我的奋斗》在中国的热潮,只不过是《我的奋斗》在世界掀起热浪中的一朵浪花而已。1933年,美国霍顿-米福林出版社在波士顿出版了第一个英译本的《我的奋斗》,同年,赫斯特-布莱克顿公司在伦敦出版了同一个版本的《我的奋斗》,这两个译本的出版很快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在法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些地方都有版本发行,日本也在1934年推出了第一个日文译本,而在德国,仅仅1933年这一年,这本书就狂销了100万册,这本已经发行了10年的书,直到此刻才爆发出其强烈的魔性,像瘟疫一样传染整个世界,这一切确实像罗家伦所说的那样,“在近代史上为一大奇迹”。 但这个"奇迹"的原因却值得思考,我们对一本畅销书往往只看到它的热销和加印,却很少想到书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人因书而出名,还是书因人而出名。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问题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无聊,但对《我的奋斗》这本书来说,提出这个问题却饶富意义,就像之前所提到的那样,这本书是如此的糟糕,以至于希特勒的党内同志都不堪卒读,但在8年后,它却未加任何编辑修饰地行销世界,书本身在里面起到的作用肯定可以排除了,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发生的变化——1933年的希特勒不再是1924年那个关押在舒适牢房里的职业革命家,而是一跃成为德国总理,在很多人看来,1933年是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在经济危机肆虐的世界中,希特勒通过法西斯手段使德国迅速走上复兴,由一个战败国成为西方世界不可小觑的绝对强权,这种爆发的力量和速度令人吃惊,也让人嫉妒和艳羡,精明的出版商当然也从中发现了商机,他们急忙出版这本8年前被人骂得一文不值的荒谬著作,将其鼓吹成希特勒掌握大权,推动德国复兴的思想动力和力量源泉,《我的奋斗》就在出版商的商业利益推动下变成“我们的奋斗”的集体合唱。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7日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希特勒这本书的内容当然相当“邪恶”的,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327。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27看, -------------------------------------------------------------------------------------- 111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8日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但就像一本畅销书一样,有多少人真正读过这本书始终是个问题,编辑和译者也许出于工作职责通读了甚至是细读了这本书,但很少有证据证明他们从此变成了纳粹分子,真正成为纳粹分子的人,包括1936年在美国高举纳粹旗帜的那帮人实际上也只是从中挑出些断章残句,为这本书写书评的人则延续了8年前德国评论人的意见:这本书糟糕透顶,而且很危险。著名书评人奥托?托里斯克斯在《纽约时报》的评论中称这本书“只有10%是自传,其他90%是在宣扬纳粹思想,100%都是宣传。每一个字都被用来加强宣传效果”,詹姆斯?杰拉德在《纽约书评》称这本书是一本“复仇之歌”,杰拉德特别提到希特勒的反犹倾向是一种令人发指的罪行,“希特勒所仇恨的种族,曾经诞生提升人类境界的重要人物,为科学、医药、外科、音乐、艺术以及文学增光,我们阅读希特勒的仇恨之歌时,悲哀中夹杂着对世界未来的恐惧”。当时在野的温斯顿?邱吉尔则从中窥出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他认为《我的奋斗》中一字一句都明显透露出希特勒追求的目标:“我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废弃《凡尔赛和约》……我已经写过上千次了,世上还有谁比我更愿意将自己的意愿公布记录得如此频繁? 邱吉尔为希特勒的明目张胆的野心感到忧虑,但他无力回天,因为当时世界不是沉浸在绥靖的虚假和平的幻梦中,就是已经拜倒在希特勒的魅力脚下,英、美虽然有自己的民主传统不可动摇,但却无法遏制法西斯的苗头愈演愈烈,而在日本、中国这样的国家,则对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各取所需。日本军部不仅对希特勒对整个国家的严密控制和个人的威权魅力艳羡不已,更对其中高唱的纯粹种族的赞歌倍感狂喜,日本一直以来在西方强势文明的阴影下有一种自卑心态,认为黄种人在世界上备受歧视,而希特勒的书恰好为摆脱这种歧视的阴影提供了一种力量的支持,因此日文译本的《我的奋斗》为了满足这一理念,特别删去了希特勒关于日本的论述,因为在这些论述中,希特勒称日本引以为豪的文化其实不过是雅利安人带过去的文化。 而对中国人,特别是执政的国民党而言,他们对种族观念不感冒,却对希特勒军事化的领导手段和领袖的个人威权颇感兴趣,认为只要仿效得当(比如儒教+三民主义+法西斯),完全可以在中国复制纳粹德国的崛起神话。 但在纳粹德国内部,对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已经司空见惯了,到1945年希特勒败亡之际,这本书在德国发行量累计超过1000万,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一部,甚至是几部。纳粹党控制的教育部门将这本书强制作为推荐读物分发到各级学校和图书馆,但比起真正的 国家而言,纳粹对《我的奋斗》的渗透力仍然很小,在纳粹的典礼上,这本书几乎不会出现——1930年以后发行的单卷本有780多页,太沉了,根本挥舞不起来,而且绝大多数人对这本书的态度是但知书名,不看内容,学校里也没有将其选入课文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它只是供奉在书架上的一件可以被忽视的圣物。庞大的印刷量也只是给希特勒提供一笔源源不断的版税而已。以至于1945年那个终结的日子到来时,在德国几乎没有人真正的读过这本书。 希特勒回来了? 那么,这本书究竟有多大的魔性呢?1945年12月的纽伦堡审判上,这本书被盟国的法官们判定为一本犯下了严重罪行的邪恶之书,根据英国助理起诉人弗雷德里克?艾尔文?琼斯少校的公诉词,这本书是那些纳粹被告“信仰的文件”,足以作为“希特勒和他的同伙——被告们——从他们夺取的政权的最初时刻起,而且实际上在此以前很久就已经在计划和准备一场进攻战争”的罪证。《我的奋斗》成为一本邪恶的禁忌之书的罪名也由之确定。德国也因此颁布法律,禁止在德国出版发行这本书,仅有的几本1945年之前的存书以及复制品,也仅限学术使用。盟军将这本书的版权交给巴伐利亚州政府,直到去年12月31日,这本书版权期到期,这本禁书才被释放出来。 这样看起来,仿佛这本魔书真的具有如此魔力,需要被封存起来,不然一旦释放,就会毒害人性,再次掀起波澜。但实际上,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这本书的内容既荒谬无趣,不堪卒读,而且它又是因为作者的出名而畅销的,本身不值一提,所以它究竟有多大力量,仍然值得深思。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德国禁止了这部书,但在德国之外的世界里,这本书却没有被禁止,有不少老纳粹藏身的南美洲国家,这本书的其它语种就被半公开的发行,除此之外,在其他地方,这本书也跻身经久不衰的常销书行列,英国哈金森出版社在1969年就出版过《我的奋斗》的英文全译本,自此以后,一直不断再版,本来书商打出的广告是“这本邪恶(Evil)之书”,但最后在编辑部的抗议下变成了“这本无耻(Vile)之书”,这部书每年再版大约可销售3000部,数量不低。在美国,这本书则一直由1933年就拿到版权的霍顿-米福林出版社出版,现在研究纳粹德国和希特勒的学者手里最常用的《我的奋斗》的版本就是该出版社1977年版,在波兰,索哈出版社印刷了两万多册《我的奋斗》投放市场,很快就销售一空,黑市价甚至由每本5万5千兹罗提涨到每本15万。最令人惊讶的是,这本充斥着反犹主义思想的书竟然还推出了希伯来文版本,由73岁的以色列学者丹雅龙翻译,也盛极一时。而在中国,这本书更是有数个版本,最常能得到的三个版本是西藏自治区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1996年版和北京现代出版社2001年版,当然,其翻译程度之糟糕,足令1930年代的中译本相见失色。而在台湾,陈式先生于1984年翻译的《我的奋斗》已经成为经典译本,而国立编译馆的版本,则颇合那些雅好半文半白者的口味。 有了这么多先见的版本,所以2015年的解禁即使带来一股热潮,也肯定不是因为这本书的魔性,更可能是因为人们对禁忌之物的好奇之心。尽管《我的奋斗》一直不断再版发行,但它是一本糟糕的书的判断似乎并没有随时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有多少人真正因为读到它才受到感染成为纳粹分子将永远是个迷,就像小说里“希特勒回来”时的遭遇一样,当他继续按照70年前的思维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那些问题时,观众都大笑起来——秘密才是魔性的来源,而公开的笑声则会打败一切虚幻的偶像。 我的奋斗究竟说了什么? 1923年11月8日晚,希特勒率领一批冲锋队员,在慕尼黑贝克勃劳凯勒酒馆扣押了巴伐尼亚州的三名军政长官,当场宣布“全国革命已经开始了!”这就是所谓“啤酒店暴动”。然而第二天,在与警察的冲突中,16名纳粹分子被击毙,若干人受伤,其余逃散。11月11日,希特勒被捕归案。1924年2月,被判5年徒刑,由于陆军方面的支持,只服刑9个月。在狱中,由希特勒口授,其党徒鲁道夫?赫斯执笔,开始撰写《我的奋斗》一书。 该书系统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全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X主义、民主制度及犹太人的仇恨。他认为日尔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书中,希特勒笃定随着时间推移,纳粹党将变成20世纪德国首个受欢迎的大众政党。 据悉,新版本包括回忆录、党纲、反犹太人演讲以及对希特勒上台内容的披露,与传统版本有所差别。此外,书的排版也很特别,希特勒的原文在右手页,伴有语法笔记,以及与其他版本的区别。左手页则是给出背景信息的学者注释和评论。 (6)意淫纳粹要不得 希特勒《我的奋斗》很辱华 “(你能想象)一个黑鬼或者中国佬能变成一个德国人,就因为他学过德语;将来因为他能说德语,就可以对德国政党投票吗?”文中不仅将中国人和他最讨厌的黑人相提并论,还特地使用了侮辱性的名词,由此可见希特勒对中国的真实态度。 1924年12月20日, 希特勒获得假释出狱,被判处5年徒刑的他仅在监狱中待了一年余 文 | 李思达 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2016年的元旦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对于德国拜仁州政府来说,这天却意味着麻烦:有本归属于他们名下的超级畅销书,因为作者已逝世70年,根据法律规定,版权到期。从此之后,这本书就将属于“公共领域图书”,任何第三方都可以不经授权出版。 拜仁州政府头痛的并不是无法专享利润。事实上,这70年来他们从未再版这本书,他们保有版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无法出版,从而彻底封杀它。这本书,就是臭名昭著全球公认的大毒草——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拜仁州又称巴伐利亚,是希特勒和纳粹党起家之处,希特勒正是在其首府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暴动,写作和出版了《我的奋斗》。二战胜利后,盟国一致同意彻底肃清纳粹思想,《我的奋斗》自然也在盟军封杀清单上。在东德等苏东国家这不是什么问题,只需要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让《我的奋斗》永不见天日。但是在西方,由于宪法中明文规定保障言论和出版自由,这个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西德政府只能采取迂回措施:由美国占领当局出面,将《我的奋斗》相关权益移交给拜仁州政府。拜仁州政府则以自己不出版也不授权他人出版的形式,从法理上正当地封杀了这本纳粹“圣经”。从此,《我的奋斗》成了“隐形之书”,只有少数研究者能在图书馆的角落中看到。 为免不负责任的出版商为追求经济利益炒作“禁书”,拜仁州政府主动出击,动员了众多历史学家,于2016年1月8日出版了一本批注版《我的奋斗》,其中添加3500条注释,从原有的700多页膨胀到了1400多页,几乎是重写了一遍!注释主要是对纳粹意识形态进行解释和“消毒”,批驳其中错误;对人物和事件背景、希特勒言论来源、意识形态根源都进行了考订,补充了不少当代研究成果。出版者希望,通过这番修订,新时代的人有能力也能有智力来正确看待这株大毒草,再也不受其蛊惑。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8日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但就像一本畅销书一样,有多少人真正读过这本书始终是个问题,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328。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28我的梦多么浪漫和虚幻。 ---------------------------------------------------------------------------------- 111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9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逻辑混乱 有16.4万处语法错误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329。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29你刚路过芜湖, -------------------------------------------------------------------------------- 111 |
补上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9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逻辑混乱 有16.4万处语法错误 在很多人想象中,《我的奋斗》应该是一本极有煽动性、可读性的书籍,像毒品沾了就上瘾,所以才曾经那么火,到今天还得提防。其实事实完全相反。希特勒自己都在私下承认,如果早知道他最终会当上德国总理,那他是绝不会以这种形式出版《我的奋斗》的。 “叙事逻辑混乱”是这本书最明显的毛病之一。希特勒无疑有着惊人的演说天才,他可以一个话题又一个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上几小时,用各种煽动性的字眼拨弄听众的情感。 然而当把这些谈话变成文字时,希特勒就暴露出他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缺陷:《我的奋斗》结构松散,行文跳跃,一看作者就没有在书桌前富有逻辑地思考和组织文字的能力。事实上,《我的奋斗》并不是他“亲笔”撰写,而是他口述,由鲁道夫?赫斯记录,施丹佛尔神父和约瑟夫?捷尔内润色而成。 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忍不住对他能想到的一切问题发表意见,全然不顾本来的主题,结果使得全书除了政治之外,文化、教育、戏剧、电影、漫画、艺术、文学、历史、性、婚姻和卖淫,无所不包,毫无重点。甚至在探讨《第二帝国的崩溃》(第一卷第十章)这种严肃的主题时,他会突兀地花整整10页专门讨论如何在德国根治梅毒。全书的瞎扯节奏,由此可见一斑。 在对德语的使用上,《我的奋斗》也是一个反面教材。曾经有文学批评家做过统计,整本书中出现了16.4万处语法和句法错误。在书中,笨重而难以理解的从句、没有必要的文字重复、稀奇古怪的概括比比皆是,到处充斥着强烈而富有侵犯性的语言,夸张、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文风,矛盾、因果倒置、草率归因的论证方式。实际上,包括许多忠实的纳粹分子在内,很少有人能把这本臃肿冗长,多达782页的大部头读完。甚至就连纳粹党内部也有人揶揄地说,这本书其实应该叫作《我的抽筋》。 啤酒馆暴动后主动蹲监狱搞创作 这么一部结构散漫又没可读性的长篇大论怎么会兴风作浪20年呢?这得从创作之初说起。 1924年4月1日,慕尼黑人民法庭对去年11月9日那场闹剧一般的啤酒馆暴动做出了最终判决,宽大到就像是愚人节的玩笑:以希特勒为首的5名主犯仅被判处了5年徒刑,服刑6个月之后就能申请假释。考虑到政变之后两天的11月11日希特勒就被逮捕收监,到 4月1日这天他已经在监狱中待了快5个月,法庭的这个判决基本相当于当庭开释!即使如此法官还对希特勒感到抱歉,特地在判决书加入了一段对他“纯粹的爱国动机和光荣的意图”表示深刻同情的说明,而且断然否决了公诉人要求将这个外国人驱逐出境的要求,因为“这个要求不能适用于像希特勒这样处处以德国的地位来进行思考和体验的人”。 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希特勒却坚决不出狱,老老实实住满了一年,直到1924年的12月20日才出来。因为他要利用这段安静的时间写本书。此时希特勒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在德国武装夺权是行不通的。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说,啤酒馆暴动是他“一生中最轻率鲁莽的决定”,因为即便是政变“成功,也必然会由于当时运动内部的不够成熟和组织及思想基础上的缺陷而以惨败收场”。在蹲监狱的这段时间中,希特勒通过反省得出了结论:“推翻旧国家是不够的,必须在事前建立起新国家,并且随时准备好……留下来要做的不过是摧毁旧国家的最后残余——这只要几个小时就行了。”因此希特勒迫切需要撰写一本著作,向大众阐述自己全部政治理念,告诉大家这个未来之国到底会是什么模样。 在历史上,不乏政治人物在狱中发愤撰写重要政治著作的例子,但其中很少有人能像希特勒一样拥有如此优越的写作环境。由于当地政府纵容,希特勒在兰德斯堡与其说是服刑,不如说是作家找了个度假村闭关搞创作:住的是舒适单人“囚室”,窗外就是美丽的乡村风景;吃的是比市面还好的食物,每天还有葡萄酒或啤酒供应。当休息时,他和其他纳粹分子可以打牌、运动,四处聊天散步。后来,狱方甚至还允许他们开办酒店和出版报纸——不夸张地说,光是全德国寄给希特勒的慰问品就足够供他们开办这家酒店,外加一个水果店和花店。希特勒后来也回忆说,这段服刑时间实际上他在接受“政府付费的大学教育”。 大概是在1924年5月左右,希特勒开始着手撰写这部著作。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狱友吃过早饭之后,就回到单人囚室写作和阅读,偶尔出席一下狱友的活动。一般写到中午就和狱友一起吃午餐。午餐期间他各种高谈阔论,发布重要指示。下午处理信件、会见客人和散步。晚餐后,看看狱友的体育活动,8点回牢房,10点准时熄灯。在兰德斯堡这样规律地生活了半年多之后,希特勒连体重都增加了。12月20日出狱时,他已经完成他的著作计划中的第一卷《重要问题的解决》。接下来的一年中,又写完第二卷《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还给自己的书取了一个严肃而拗口的名字:《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 这次出书倒不是心血来潮,很可能是采纳希特勒的商务经理、纳粹党御用的艾赫出版社负责人马克斯?阿曼的提议。作为一名精明的书商,阿曼不想放过啤酒馆政变带来的商机,因此极力劝说希特勒撰写一本揭秘此次政变内幕的书;同时他也希望能将这本书打造成一本励志大作:讲述一名默默无闻的维也纳“工人”(至少希特勒自己是这么说的),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成为如今风云人物的。他向希特勒保证,这本书一面世就能登上畅销书榜首,可以带给希特勒不菲的收入,不仅能让他偿清在不久前审判中欠下的高额律师费用,甚至还有盈余买一辆奔驰车! 但作为政治家的希特勒思考得远比这个商人更深远。事实上,精明狡猾的希特勒明白,纳粹党还处在困难的创业期,从政治角度来看,不管是旁人有多好奇,自己也绝不能去翻黑历史。因此,整个第一卷更多的是抽象性的表达,加上一些普通的自传叙述。出版商阿曼期望看到一本揭秘政变的励志传奇,而当他看到希特勒对啤酒馆政变只字未提时不禁大失所望。但阿曼毕竟是商人,他将丝毫没有卖点的书名改成了朗朗上口的《我的奋斗》。 到底卖了多少本 1925年7月18日,《我的奋斗》第一卷《重要问题的解决》出版,售价是12马克(当时约合3美元),比同期德国出版的大多数书籍贵一倍。第二卷《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于1926年11月11日出版(上下册售价合计24 马克)。全书共27章,上卷12章,下卷15章,分章标题如下: 上册: 我的家庭/在维也纳的学习/在维也纳所得的政见/在慕尼黑/世界大战/战争宣传/革命/我政治生活的开始/德国工人党/第二帝国的崩溃/民族和种族/纳粹党的最初阶段; 下册: 世界观和政党/国家/公民和国家主体/个人和人民国家的观念/世界观和组织/最初的斗争/和红色势力的斗争/孤独让强者变得更强/有关冲锋队意义和组织的基本理念/联邦主义的假面/宣传和组织/工会问题/德国战后联盟政策/东方政策/紧急防卫权。 搞清楚《我的奋斗》在纳粹上台之前到底卖出了多少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的自然销量是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可以反映出普通大众在未受到官方胁迫时,对纳粹和极右势力盲从到什么地步。阿曼说这本书第一年就卖出了2.3万册,以后逐年递增,这显然是吹牛,反纳粹的人从来不相信这个数据;但有一部分人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居然不过大脑地相信截止到1927年《我的奋斗》总共只销售出6200套。 1945年,盟军缴获了艾赫出版社的版税清单,《我的奋斗》的真实销量由此曝光:1925年刚问世时,一口气销出了9473册,后来有所下滑,到1930年又卖出54086册。在纳粹上台之前7年中,总共销售了22万套,说明每300个德国人中就有1人主动购买这本书。考虑到这是一本超级枯燥难看的政治书籍,其销量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1939年,梅梅尔(今立陶宛克莱佩尔,二战前为东欧德裔聚居区)地方秩序局公务员中的纳粹党成员正在阅读《我的奋斗》。这张摆拍照片意图表现此书为纳粹分子最爱的书籍 随着《我的奋斗》的大卖,希特勒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版税收入。1933年,希特勒就任总理的第一年,《我的奋斗》的销量就暴增到150万册,他的版税收入也多达100万马克(约折合2010年美元377万),出版社很识时务地将他的版税从10%提到了15%。随着希特勒成为第三帝国元首,德国再也没有什么书能比《我的奋斗》更畅销了。每户德国家庭都会购买一本《我的奋斗》,不管是不是真的认同或者支持纳粹运动,总之放本在家里镇宅保平安,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要是在德国上学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一定会得到这本书。市政厅结婚登记处,也将本来送给新婚夫妻的《圣经》改成了《我的奋斗》。由于纳粹党利用政治特权推广,《我的奋斗》到1939年累计发行量已经高达545万册,1942 年845万册,1943 年984万册。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共有5000万人口的德国,20年共计销售了大约1200万本,被官方翻译成16种语言,给希特勒带来了800万马克(折合现在3016万美元)的版税收入! 毒性到底有多大 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光顾着取笑《我的奋斗》,却严重地低估这本书的影响力。威廉?夏伊勒(著名历史作家,《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曾异常感慨地评论道:“要是在1933年之前德国有更多的非纳粹党人读了这本书,要是外国政治家在还不太晚的时候仔细读了这本书,德国和全世界本来是可以免于一场灾难的。”因为,希特勒在这本书里“精确地写下,如果他一旦掌权的话,他要把德国变成怎样的一个国家,他要德国通过武力征服把世界变成怎样的一个世界。在这本富有启示性的书里??描绘了他在1939年到1945年的胜利年代里强加给被征服的欧洲的野蛮新秩序的蓝图……” 虽然《我的奋斗》在本质上就是一本文艺民科青年胡诌出来的玩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显示了不凡的否定性力量,依靠这种力量,作者将许多半真半假的谎言和理论搅和在一起,通过自己刻骨的仇恨汇聚成阴谋论大全。在这本书中,希特勒不仅鼓动和激起仇恨,还和所有的读者一起分享它。另一方面,虽然在描述上有各种跳跃切换,但是在这本书中,希特勒还是清晰并且前后一致地表达出了一种纳粹党的世界观,一种他最终在第三帝国中付诸实践,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世界观。 |
补上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29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逻辑混乱 有16.4万处语法错误 在很多人想象中,《我的奋斗》应该是一本极有煽动性、可读性的书籍,像毒品沾了就上瘾,所以才曾经那么火,到今天还得提防。其实事实完全相反。希特勒自己都在私下承认,如果早知道他最终会当上德国总理,那他是绝不会以这种形式出版《我的奋斗》的。 “叙事逻辑混乱”是这本书最明显的毛病之一。希特勒无疑有着惊人的演说天才,他可以一个话题又一个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上几小时,用各种煽动性的字眼拨弄听众的情感。 然而当把这些谈话变成文字时,希特勒就暴露出他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缺陷:《我的奋斗》结构松散,行文跳跃,一看作者就没有在书桌前富有逻辑地思考和组织文字的能力。事实上,《我的奋斗》并不是他“亲笔”撰写,而是他口述,由鲁道夫?赫斯记录,施丹佛尔神父和约瑟夫?捷尔内润色而成。 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忍不住对他能想到的一切问题发表意见,全然不顾本来的主题,结果使得全书除了政治之外,文化、教育、戏剧、电影、漫画、艺术、文学、历史、性、婚姻和卖淫,无所不包,毫无重点。甚至在探讨《第二帝国的崩溃》(第一卷第十章)这种严肃的主题时,他会突兀地花整整10页专门讨论如何在德国根治梅毒。全书的瞎扯节奏,由此可见一斑。 在对德语的使用上,《我的奋斗》也是一个反面教材。曾经有文学批评家做过统计,整本书中出现了16.4万处语法和句法错误。在书中,笨重而难以理解的从句、没有必要的文字重复、稀奇古怪的概括比比皆是,到处充斥着强烈而富有侵犯性的语言,夸张、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文风,矛盾、因果倒置、草率归因的论证方式。实际上,包括许多忠实的纳粹分子在内,很少有人能把这本臃肿冗长,多达782页的大部头读完。甚至就连纳粹党内部也有人揶揄地说,这本书其实应该叫作《我的抽筋》。 啤酒馆暴动后主动蹲监狱搞创作 这么一部结构散漫又没可读性的长篇大论怎么会兴风作浪20年呢?这得从创作之初说起。 1924年4月1日,慕尼黑人民法庭对去年11月9日那场闹剧一般的啤酒馆暴动做出了最终判决,宽大到就像是愚人节的玩笑:以希特勒为首的5名主犯仅被判处了5年徒刑,服刑6个月之后就能申请假释。考虑到政变之后两天的11月11日希特勒就被逮捕收监,到 4月1日这天他已经在监狱中待了快5个月,法庭的这个判决基本相当于当庭开释!即使如此法官还对希特勒感到抱歉,特地在判决书加入了一段对他“纯粹的爱国动机和光荣的意图”表示深刻同情的说明,而且断然否决了公诉人要求将这个外国人驱逐出境的要求,因为“这个要求不能适用于像希特勒这样处处以德国的地位来进行思考和体验的人”。 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希特勒却坚决不出狱,老老实实住满了一年,直到1924年的12月20日才出来。因为他要利用这段安静的时间写本书。此时希特勒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在德国武装夺权是行不通的。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说,啤酒馆暴动是他“一生中最轻率鲁莽的决定”,因为即便是政变“成功,也必然会由于当时运动内部的不够成熟和组织及思想基础上的缺陷而以惨败收场”。在蹲监狱的这段时间中,希特勒通过反省得出了结论:“推翻旧国家是不够的,必须在事前建立起新国家,并且随时准备好……留下来要做的不过是摧毁旧国家的最后残余——这只要几个小时就行了。”因此希特勒迫切需要撰写一本著作,向大众阐述自己全部政治理念,告诉大家这个未来之国到底会是什么模样。 在历史上,不乏政治人物在狱中发愤撰写重要政治著作的例子,但其中很少有人能像希特勒一样拥有如此优越的写作环境。由于当地政府纵容,希特勒在兰德斯堡与其说是服刑,不如说是作家找了个度假村闭关搞创作:住的是舒适单人“囚室”,窗外就是美丽的乡村风景;吃的是比市面还好的食物,每天还有葡萄酒或啤酒供应。当休息时,他和其他纳粹分子可以打牌、运动,四处聊天散步。后来,狱方甚至还允许他们开办酒店和出版报纸——不夸张地说,光是全德国寄给希特勒的慰问品就足够供他们开办这家酒店,外加一个水果店和花店。希特勒后来也回忆说,这段服刑时间实际上他在接受“政府付费的大学教育”。 大概是在1924年5月左右,希特勒开始着手撰写这部著作。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狱友吃过早饭之后,就回到单人囚室写作和阅读,偶尔出席一下狱友的活动。一般写到中午就和狱友一起吃午餐。午餐期间他各种高谈阔论,发布重要指示。下午处理信件、会见客人和散步。晚餐后,看看狱友的体育活动,8点回牢房,10点准时熄灯。在兰德斯堡这样规律地生活了半年多之后,希特勒连体重都增加了。12月20日出狱时,他已经完成他的著作计划中的第一卷《重要问题的解决》。接下来的一年中,又写完第二卷《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还给自己的书取了一个严肃而拗口的名字:《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 这次出书倒不是心血来潮,很可能是采纳希特勒的商务经理、纳粹党御用的艾赫出版社负责人马克斯?阿曼的提议。作为一名精明的书商,阿曼不想放过啤酒馆政变带来的商机,因此极力劝说希特勒撰写一本揭秘此次政变内幕的书;同时他也希望能将这本书打造成一本励志大作:讲述一名默默无闻的维也纳“工人”(至少希特勒自己是这么说的),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成为如今风云人物的。他向希特勒保证,这本书一面世就能登上畅销书榜首,可以带给希特勒不菲的收入,不仅能让他偿清在不久前审判中欠下的高额律师费用,甚至还有盈余买一辆奔驰车! 但作为政治家的希特勒思考得远比这个商人更深远。事实上,精明狡猾的希特勒明白,纳粹党还处在困难的创业期,从政治角度来看,不管是旁人有多好奇,自己也绝不能去翻黑历史。因此,整个第一卷更多的是抽象性的表达,加上一些普通的自传叙述。出版商阿曼期望看到一本揭秘政变的励志传奇,而当他看到希特勒对啤酒馆政变只字未提时不禁大失所望。但阿曼毕竟是商人,他将丝毫没有卖点的书名改成了朗朗上口的《我的奋斗》。 到底卖了多少本 1925年7月18日,《我的奋斗》第一卷《重要问题的解决》出版,售价是12马克(当时约合3美元),比同期德国出版的大多数书籍贵一倍。第二卷《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于1926年11月11日出版(上下册售价合计24 马克)。全书共27章,上卷12章,下卷15章,分章标题如下: 上册: 我的家庭/在维也纳的学习/在维也纳所得的政见/在慕尼黑/世界大战/战争宣传/革命/我政治生活的开始/德国工人党/第二帝国的崩溃/民族和种族/纳粹党的最初阶段; 下册: 世界观和政党/国家/公民和国家主体/个人和人民国家的观念/世界观和组织/最初的斗争/和红色势力的斗争/孤独让强者变得更强/有关冲锋队意义和组织的基本理念/联邦主义的假面/宣传和组织/工会问题/德国战后联盟政策/东方政策/紧急防卫权。 搞清楚《我的奋斗》在纳粹上台之前到底卖出了多少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的自然销量是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可以反映出普通大众在未受到官方胁迫时,对纳粹和极右势力盲从到什么地步。阿曼说这本书第一年就卖出了2.3万册,以后逐年递增,这显然是吹牛,反纳粹的人从来不相信这个数据;但有一部分人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居然不过大脑地相信截止到1927年《我的奋斗》总共只销售出6200套。 1945年,盟军缴获了艾赫出版社的版税清单,《我的奋斗》的真实销量由此曝光:1925年刚问世时,一口气销出了9473册,后来有所下滑,到1930年又卖出54086册。在纳粹上台之前7年中,总共销售了22万套,说明每300个德国人中就有1人主动购买这本书。考虑到这是一本超级枯燥难看的政治书籍,其销量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1939年,梅梅尔(今立陶宛克莱佩尔,二战前为东欧德裔聚居区)地方秩序局公务员中的纳粹党成员正在阅读《我的奋斗》。这张摆拍照片意图表现此书为纳粹分子最爱的书籍 随着《我的奋斗》的大卖,希特勒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版税收入。1933年,希特勒就任总理的第一年,《我的奋斗》的销量就暴增到150万册,他的版税收入也多达100万马克(约折合2010年美元377万),出版社很识时务地将他的版税从10%提到了15%。随着希特勒成为第三帝国元首,德国再也没有什么书能比《我的奋斗》更畅销了。每户德国家庭都会购买一本《我的奋斗》,不管是不是真的认同或者支持纳粹运动,总之放本在家里镇宅保平安,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要是在德国上学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一定会得到这本书。市政厅结婚登记处,也将本来送给新婚夫妻的《圣经》改成了《我的奋斗》。由于纳粹党利用政治特权推广,《我的奋斗》到1939年累计发行量已经高达545万册,1942 年845万册,1943 年984万册。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共有5000万人口的德国,20年共计销售了大约1200万本,被官方翻译成16种语言,给希特勒带来了800万马克(折合现在3016万美元)的版税收入! 毒性到底有多大 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光顾着取笑《我的奋斗》,却严重地低估这本书的影响力。威廉?夏伊勒(著名历史作家,《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曾异常感慨地评论道:“要是在1933年之前德国有更多的非纳粹党人读了这本书,要是外国政治家在还不太晚的时候仔细读了这本书,德国和全世界本来是可以免于一场灾难的。”因为,希特勒在这本书里“精确地写下,如果他一旦掌权的话,他要把德国变成怎样的一个国家,他要德国通过武力征服把世界变成怎样的一个世界。在这本富有启示性的书里??描绘了他在1939年到1945年的胜利年代里强加给被征服的欧洲的野蛮新秩序的蓝图……” 虽然《我的奋斗》在本质上就是一本文艺民科青年胡诌出来的玩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显示了不凡的否定性力量,依靠这种力量,作者将许多半真半假的谎言和理论搅和在一起,通过自己刻骨的仇恨汇聚成阴谋论大全。在这本书中,希特勒不仅鼓动和激起仇恨,还和所有的读者一起分享它。另一方面,虽然在描述上有各种跳跃切换,但是在这本书中,希特勒还是清晰并且前后一致地表达出了一种纳粹党的世界观,一种他最终在第三帝国中付诸实践,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世界观。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30日星期一,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在《我的奋斗》之中,希特勒所表达的整个世界观基础——按他的话来说是一种“花岗石基础”——建立在一种雅利安人的优越性上。希特勒认为,人类可以划分为三种群体:雅利安文化的奠基人、文化的支撑者和文化的毁灭者。 雅利安人,尤其是其中的日耳曼人,是头脑“涌现出天才神圣光彩”的文化创造者,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 在这个体系,所有其他非雅利安人,或者勉强可以被当作文化支撑者,或者只能被奴役。高等的雅利安人如果放弃了血统的纯洁性,就会丧失自己的天堂而沉沦。因此,为了维护这种血统纯洁性, 必须从内部铲除低等民族——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甚至就在这本书中,希特勒已经提到“将1.2万或1.5万希伯来的国家腐败者交给毒气……为未来挽救100万守秩序、有价值的德国人”。 如果这样一个种族国家建立起来之后,又该如何组织和统治呢?既然整个人类分三六九等,那么让高等人类相互结合,进而产生所谓的超人,再将政权交给这些超人不就好了吗?在《我的奋斗》之中,希特勒正是如此坚定地表述,天才人物不是来自普选,而是被优生出来的,他们是极少数被选出来实施实际权力的人,而这种国家的组织方式也必须建立在个人原则,而不是多数人决策的基础上。换言之,就是以后纳粹德国那种军事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模式。 当这种国家建立起来后,理所当然就会遇到生存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向外谋求生存空间。他认为这种国家的未来存在于对生存空间的征服中。希特勒很奇怪地认为,英国也是一个伟大的日耳曼国家,德国不应该在海上和他们争夺,而是应该在陆地上发展,这样英德可以结成一个“天然同盟”。所以,德国应该在东欧和俄罗斯夺取空间,谋求达到国家延续、保证强国地位、人口增长的种族生存空间。 《我的奋斗》塑造的世界观并不是建立在精心的证明、客观的论证和可靠的逻辑之上,而是根植于虚假的历史和神话学基础之中,比如《锡安长老议定书》这种伪造的东西。希特勒在整本书中都先入为主地相信自然、命运、天意、阴谋,而且将许多事物毫无根据地联系起来,比如在武力对外扩张和经济增长之间直接假定出一个因果关系。对于大众来说,真正有价值,经过严格论证的观点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希特勒这种将半真半假的东西掺合在一起,危言耸听地告诉大家所谓“真相”的论述方式反而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容易被其蛊惑。 商务印书馆出版 罗家伦作序推荐 极右翼思潮也席卷了东亚,中国和日本的“热血青年”都不约而同地对法西斯主义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纳粹德国的优等民族种族划分、“夺取生存空间”的理论、绝对服从的独裁统治方式,在东亚各国极右翼势力中获得了广泛的赞同。蒋介石更是对纳粹德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袖”的口号大为心折,在1934年派郑介民、潘佑强、杜心如、滕杰等亲信前往欧洲考察德意两国的法西斯运动。他们回国之后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长篇报告,详细介绍德国的纳粹主义,建议在中国也付诸实施,加强和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独裁统治机制。于是,在官方有意推动下,法西斯主义在中国成为年度热词,报纸上不乏各种公开叫嚣“只有法西斯蒂是拯救中国民族命运的法宝”(《国民党与法西斯蒂运动》)。“时代的车轮,既然踏入法西斯阶段,那么你就是任何人,亦不能螳臂挡车”(《法西斯的意义和译名》)。 就在这种人人以谈法西斯为荣的大背景之下,1935至1936年间,中国国立编译局组织人手翻译了《我的奋斗》,放在商务图书馆“星期标准书”系列中发行,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亲自作序推荐。然而,这个中译本整章整章地大段删减,几乎不知所云。 既然翻译出版了,又为何大段删减?此中缘由说来好笑,正如鲁迅在杂文中揭示的那样,这些希特勒的“黄脸干儿”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按希特勒的说法,种族优越性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在纳粹秩序之下的地位。那么,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怎么着也得在未来纳粹新秩序下分一杯羹吧?然而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提到中国和中国人的不过寥寥几处,而且还是这么说的:“(你能想象)一个黑鬼或者中国佬能变成一个德国人,就因为他学过德语;将来因为他能说德语,就可以对德国政党投票吗?”文中不仅将中国人和他最讨厌的黑人相提并论,还特地使用了侮辱性的名词(Nigger和Chinaman),由此可见希特勒对中国的真实态度,什么希特勒曾受过华人照顾所以一直对中国抱有好感之类的言论,只不过是“黄脸干儿”们的自我意淫罢了! 更加要命的是,《我的奋斗》中在提到日本时,还勉强地承认日本人是文化支撑者,是比中国高等那么一点的种族。这就是说,在纳粹的意识形态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这种只要看过原著就能得出的结论,实在让“黄脸干儿”们大为尴尬。 但日本也没有被《我的奋斗》爽到。他们在翻译时发现,希特勒眼中,整个东亚民族就没有什么较高的地位可言,区别仅仅是可以勉强利用合作和必须加以奴役甚至消灭而已。因此日文版《我的奋斗》做的删改幅度也不小。到头来,中日版《我的奋斗》都是删节本。 (7)德国历史学家批注《我的奋斗》 试图彻底“清算”希特勒 1925年,希特勒出版了他在兰德斯堡狱中写就的《我的奋斗》第一卷,副标题为“清算”)。八年后,1933年,他带领纳粹党夺得政权,废除魏玛体制,开启第三帝国。部分拜纳粹党掌权后的摊派所赐,《我的奋斗》销量惊人。在二战结束前,这套书在德国本土被出版了1200万册,再版1000多次,被至少译成17国语言。 如此重要的史料,如今终于有了学术批注版本。2016年1月8日,慕尼黑当代史研究中心发行了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学术批注本,一共两册,共1966页,首印4000套,定价59欧。放上秤,一共5.38公斤重。 《我的奋斗》在战后被禁止在德国出版,得益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继承了纳粹党营出版社的所有权和著作权,因而得以封杀一切再版。2015年年底,《我的奋斗》就会因为作者逝世七十年而失去版权保护,成为人人可以自由出版的公版书。 有鉴于此,慕尼黑的历史学家们卡准时间发行学术批注本,希望通过专业而严谨的学术注释消解希特勒充满毒性的思想,从而达到历史普及和政治启蒙的双重目的。 作为一部长期被禁、又有高度象征意义、被高度脸谱化的书,人们总是听说这本书而非真正读过。《我的奋斗》学术批注本揭露了什么相关背景和内情?批注本采取什么样的注释策略,如何实现政治启蒙的使命?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政治象征意义? 批注本告诉你:希特勒为何书写《我的奋斗》 对现代的读者来说,希特勒书中的疯狂言论或许并不令人陌生。陌生的是《我的奋斗》复杂曲折的成书背景、希特勒当时的处境以及1920年代的纳粹党发展史,这些是理解此书的关键。在批注本八十页的导论和伴随正文的海量注释中,历史学家们为读者呈现了学界最权威、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 要不是锒铛入狱,希特勒也不会有写这本书的机缘。 1923年,35岁左右的希特勒一心想颠覆共和国政权,孤注一掷,发动政变,失败后锒铛入狱。他在狱中呆了一年不到,远离动荡暴力的街头运动,让他意外有了静下心来构建纳粹意识形态大厦的机会。 兰德斯堡的监狱待遇很不错。希特勒的监禁形式是最轻的剥夺自由的形式,在狱中,他几乎应有尽有,食物可外送,烟酒不禁。他可以着便服,没有劳役,甚至拥有自己的打字机和书桌。“伏案写作的领袖”成为后来纳粹党宣传的领袖形象:希特勒被共和国虐待,监狱条件清苦,领袖独自伏案写作,为千年德意志帝国描绘蓝图。 希特勒在狱中不会觉得孤单。其他被关押的纳粹党分子也在同一个监狱,他们可以自由交谈,屋内还可以挂纳粹的十字标记。监狱长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给了各种便利。希特勒支持者们的礼物和信件如雪片飞来,崇拜者以及向他“请益”的各种访客(包括老纳粹党的“同志”)络绎不绝。 这一切都让希特勒知道,东山再起指日可待,而他将是振兴纳粹党运动的领袖。 政治关押犯的狱中书写是出版社追捧的热卖题材,《我的奋斗》采取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心路历程”和“自我成长”文体。希特勒的独特之处在于把个人自传和政党理念放在一起写。 《我的奋斗》的成书过程很曲折。希特勒最早的草稿底本是他的法庭自辩书,他要捍卫其政治理想,描述其心路历程,控诉“政治迫害”他的那些敌人。后来他“识时务为俊杰”,不再写政变和暗杀的内幕,转而想写成“政治宣言”,为分崩离析的纳粹党运动提供一套强有力的意识形态。 结果,通过《我的奋斗》,向来不擅长也不推崇文字书写的希特勒成功把自己打造成纳粹党内的意见领袖和意识形态理论大师——尽管历史学家们通过注释可以证明这些内容很多东拼西凑,并无多少个人创见,甚至还蛮多赤裸裸的抄袭。 其实,狱中的希特勒还不算是纳粹运动的领袖。在此之前,他过着极为动荡不安的社会边缘人生活。政变失败后,纳粹党被禁,成员被捕,党产被没收。共和国在经历初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危机后,渐渐步入平顺。纳粹党势力分崩离析,党内斗争强烈,群龙无首,1924年国会选举只拿到3%不到的票数。 历史学家考证出了希特勒如何通过狱中书写建立起自己在纳粹党运动中的“领袖”声望,并在出狱后很快终结了党内派系斗争。1925年,《我的奋斗》第一册出版。1926年,希特勒在党内整肃异己,成为党内权力一把抓的“元首”。1926年年底,《我的奋斗》第二册出版。 《我的奋斗》伴随着希特勒出狱后政治上的绝地大反攻,见证了他党内一统乾坤的过程,是希特勒党内造神运动的重要一环。 |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20年03月30日星期一,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在《我的奋斗》之中,希特勒所表达的整个世界观基础——按他的话来说是一种“花岗石基础” |
世界信仰百科(26-6)2020.0330。星期一,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9593-1.shtml 30当你离开我时, ---------------------------------------------------------------------------------------------------------------- 111 |
首页 上一页[24] 本页[25] 下一页[26] 尾页[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