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第16页] |
作者:tsenway |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⑥傅粉何郎(续2) 荀粲是荀彧的小五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荀彧死时他才二岁。但荀粲从小聪颖过人,善谈玄理,前面四个哥哥往往说不过他。 他父亲荀彧与族兄荀攸都是曹操最依仗的谋士,但荀粲就说父亲荀彧比不上荀攸。这是事关父亲形象的大问题,于是几个当哥哥的不服,就与他辩论。荀粲指出“彧立德高整,轨仪以训物,而攸不治外形,缜密自居而已”,荀粲就是以此言证明荀攸高明,意指荀攸高明在注重内涵,而不像父亲那样注重仪表、风度、名誉那种外延。的确啊,“缜密自居”的荀攸就比父亲荀彧的处事待物的态度的确是高了那么一点点,因而其寿命就足足比父亲多活了八年!各兄长听他这么一说,均无言以对。 最骇人听闻的是荀粲非难了孔夫子所提倡的六经。在一次家庭讨论会上,喜欢易经的荀粲却拿圣徒子贡之言非难儒家经典。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荀粲说,既然可得可闻的孔子之文章,却不涉及老先生最精华之言性与天道。那麽他老先生整理出来的六籍虽存,也就不过是圣人之糠秕罢了。此话一出,全家哗然。老二荀俣坚持说六籍的文字就是圣人的思想精华。他拿《易》来反驳:"《易传》上也说,圣人设立卦象来穷尽易的深义;并用系辞来表达易的内容,怎么能说不可闻、不可见呢?"荀粲回答说:"最精深的原理,是难以用外物或卦象来图示的。卦象所图示的,不是卦象之外的含义;系辞所表达的,也不是系辞之外的含义。所以说,象外之意,系表之言,才蕴含了其中而没说透的原理"。所有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驳倒荀粲。 荀粲的话可以这样来想象,你可以用小数点、0到9的各数字写出3、3.1、3.14、3.141、3.1415、3.14159…..等数据.但这些表示的仅仅是就是数据而已,只是圆周率π的米糠而非其精髓。完全精确的π是无法用有限个数字符号表达出来。同样,有一些深奥的哲理,是很难用有限的文字、符号表达透彻的。所以,所有我们看到的那些已经成书成经的圣人典籍,也不过只是一些奥秘思想表面脱落下来碎米或糠秕罢了,而非完整地表达了圣人的思想。真理深藏于比经典更高更深之处,它是一种可意会的玄念,而非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的。 荀粲所讨论的这个话题,正是哲学界长久争论不休的问题。经历一千七百多年后,维根斯坦与罗素对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才更加清晰。而读懂数学家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的人,也体会荀粲哲理的深刻。其实,有限个数的符号、文字、语言在表达能力方面总是有局限的,即使是严格的语言逻辑也难免弄出互相矛盾的孛论。不能不说,魏晋时期中国思想界确实得到比较了充分的解放,想象力已经相当丰富。 这样争论首先发生在荀家内部,原因在于颍川荀氏家族是个官宦大族。远祖不说,老爸荀彧就是在尚书令位上去世,死后追授了太尉的荣誉职位,而那时最高的曹操也不过是司空。大哥荀恽娶安阳公主为妻,是曹操女婿,此时身居万岁亭侯领虎贲中郎将;二哥荀俣是御史中丞;三哥荀诜比较短寿,但也出任大将军从事中郎;四哥荀顗,任过散骑常侍,后来升尚书令,再往后还是西晋开国元勋而位居三公。荀粲还有一姐姐是本朝顾命大臣陈群的夫人。颍川荀氏家族在魏晋两朝,均是名门大族!像这样家庭,能不期望这位聪明过人的小弟荀粲也金榜题名,成为朝廷栋梁? 只是荀粲个性简贵,推崇玄学而看低名教。他不轻易交接常人,更没有兴趣走青史留名的官场正路,而是顺从个性发展,表达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既然如此,家族只能顺从他个人意愿,任其发展。不过有一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的青春、他的婚姻大事,要由大家庭做主。考虑到荀粲还有过一段惊世骇俗的好色理论:“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好吧,老帅曹洪有个漂亮女儿,你爱漂亮女人,为哥当姐的帮你出力就是了。曹洪与荀家门当户对,只是这两年风水不对,曹洪得罪魏文帝曹丕而被夺了先前的荣誉地位。这对不想当官的荀粲来说,毫无关系!荀粲的姐夫就是陈群,或许就是这位姐姐起了作用,曹、荀两家一拍即合。荀粲来到帝都洛阳,隆重迎娶了漂亮的曹洪家的千金小姐。 待续 |
⑥傅粉何郎(续3) 曹、荀两家一拍即合。荀粲来到帝都洛阳,隆重迎娶了漂亮的曹洪家的千金小姐。 不想,你荀粲好色,这曹千金貌美如花,正中下怀;虽然你荀郎不求有德,然而这新娘温柔可亲,难道你荀粲真的会拒绝妇德而选择狐狸精?同样你荀粲不求上进,不想当官,而曹洪家族早因遭受打击而厌腻了官场生涯。这样一对男才女貌,小两口志趣相投,婚姻十分美满。 因相亲而新到洛阳的荀粲很快受到夏侯玄、何宴的欢迎。都说荀粲个性简贵,不轻易交接常人,然而所交之辈皆一时俊杰!事实果然如此!玄学群增添了新群友。此时,洛阳清谈玄友介于老群友夏侯玄、何宴与新群友荀粲之间还有傅嘏和裴徽。傅嘏是当朝尚书傅巽的侄儿,此时已是司空陈群的幕僚。裴徽是河东裴氏之后,尚书令裴茂之子。他们因同样痴迷于玄学。荀粲到京师入群后,首先聚谈的对象就是傅嘏与裴徽。他们三位群友相知相识成朋友的过程,可参看何邵《荀粲传》: 太和初,(荀粲)到京邑与傅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驿。顷之,粲与嘏善。夏侯玄亦亲。常谓嘏、玄曰:‘子等在世涂间,功名必胜我,但识劣我耳!’嘏难曰:‘能盛功名者,识也。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末有馀者邪?’粲曰:‘功名者,志局之所奖也。然则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识之所独济也。我以能使子等为贵,然未必齐子等所为也。 就是说,曹叡登基的太和初年,到洛阳的荀粲参加玄学群友的第一次活动,就与傅嘏对谈,第三者裴徽居中沟通。傅嘏擅长概念与原理,而荀粲专长于玄妙幽远的形而上学与抽象。两人虽然宗旨相同,但因第一次交谈,仓卒间难免有对方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时候,裴徽发挥了从中调和、沟通双方的作用。就这样,荀粲、傅嘏、夏侯玄都成了好朋友。 后来有次荀粲与夏侯玄、傅嘏、裴徽见面时,荀粲说:“将来,诸位在尘世间的功名地位一定胜过我,但学识嘛,就要比我差那么一些!”傅嘏不服,就反击诘:“善于获得功名的人,必定是以知识广博为基础的,天下哪有本不足而末有余的?”荀粲告诉傅嘏:“功名,不过是对你志向的奖励,但志向只不过是目标之一,而非知识的唯一发挥之处。我可以促使诸位荣华富贵,但我不能支持各位的所有作为。”这段对话表明,早在太和年间荀粲跟夏侯玄、傅嘏、裴徽都是关系非常好的群友。时时清谈论道,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相当高深的认识论层面的辩论,如果不是建立在神交的基础上,一定是玩不转的。而且,从他们彼此间的相互戏昵的语气以及无所顾忌的言语,也看得出他们几人间的亲密关系。但不知为何,他们日后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这其中缘故恐怕难以厘清。 待续 |
⑦四聪八达 曹操曹丕父子,一个挾天子令诸侯,一个干脆僭越篡位,他们的行为均与董仲舒提倡的纲常伦理相抵触。所以,在魏武、魏文时代,反对独尊儒术,搞诸子百家没有丝毫压力,更不会遭遇打压。然而,随着魏政权的彻底确立,如何巩固统治又重新成为重要课题。此时皇帝与官员们又需要维系政权的纲常伦理。 首先,君子不党!皇上当然就是这样强调的。皇帝只希望每个臣民,除了效忠皇帝外,不能互相串通,不许街谈巷议,更不能聚会结社。从而洛阳城清流聚会、搞清谈的人往往就被官府看成是搞“朋党”的。再说,搞清谈聚会的基本上都是读书人,特别是一些因自己官位不够高,就牢骚满腹,信口开河。以关心天下事为由,妄议朝廷的忌讳。他们任意褒贬或互相抬举在朝野造成不利影响,也给皇家添堵,不利于官府举荐人才、配置官员。比如,按圣上旨意提升毛曾并将夏侯玄降级,这本就是不容民意妄加评论的,但清谈群却用”蒹葭倚玉树”来损毛曾,抬高夏侯玄!这点,显然是不能允许的。更关键的是:曹丕、曹叡父子都有共同的心病:曹植!曹叡当然会想到夏侯玄、何宴那些人与曹植叔叔有共同的心理:怀才不遇以及对权力的欲望。这正就是皇上最为反感的,但曹叡想到两个字是:“浮华”。皇叔曹植浮华,夏侯玄、何宴同样浮华!什么是浮华?华尔不实就是浮华。你曹植没那“太子的硬核”却摆派头与皇储比苗头,那就是浮华!你“夏侯玄、何宴” 没啥实权官位,却空谈天下大道理,分明是吃着地沟油却妄谈天下事,不是浮华又是什么? |
曹操儿子、养子众多,都养在身边十分宠爱。他们多数与曹叡年龄不相上下,受良好教育,能文尚武,高谈阔论。另外还有诸多曹家将的后代,如夏侯氏、曹仁、曹洪后代也都是那些王子、养子的玩伴。但性格内向的曹叡不与他们多来往。究其原因,曹叡从小与人正面讲话就有点结巴。结巴就内向,就越远离那批同龄的少年,就更妒忌夸夸奇谈的同龄人。曹叡常拿叔叔曹植与他们比,总觉得那些热衷清谈的人同样令人讨厌!其实曹氏王子中还有曹彪、曹林、曹宇、秦朗等都比较务实,不浮华,然而曹叡照样也不大合得来。或许,曹叡的内向是源于自小深埋心中的巨大创伤:幼年时生母惨死,造成严重的内心创伤,那是很难治愈的,也是任何其他人无法想象的。 当然,曹叡也不是一个朋友也没有,其中曹真的儿子曹爽还是经常出现在他面前,难得成为他从小的玩伴。曹爽与务实的王子曹彪、曹林、曹宇、秦朗不同,他参与豪门子弟清谈群,但又与口若悬河且讲究浮华的曹植、何宴、夏侯玄不一样。他有点马大哈状,各方都客客气气,大家都接受他。曹爽谈不过何宴、夏侯玄,地位又比不过那三曹一秦,自然与内向的曹叡玩到一处了。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曹叡反浮华运动,丝毫也没有伤害曹爽。而曹爽一旦受重用,就迫不及待地提拔重用了一群曾经的“浮华难友”,特别是夏侯玄与何宴。当然这是数年之后正始年代的事了。 待续 |
⑦四聪八达(续1) 就在洛阳这些逆反的青年贵族满腹牢骚之际,朝廷发生了些大事。太和二年(228)五月,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假降,引诱魏国大司马曹休发动十万大军分三路攻吴。结果上当受骗,曹休遭遇到的对手是陆逊,结果损失惨重,就在命悬一线之际,亏得贾逵及时赶到营救。不想刚从绝望中被救出的曹休反而恼羞成怒,指责贾逵营救来迟!他甚至逼迫贾逵收拾残局。这遭到贾逵的严词拒绝。面对败仗后的将帅不和,明帝曹叡只好和稀泥,两边不得罪。失败后几个月,曹休在羞愧中死去。随着夏侯尚与曹休的去世,原本安排好为曹家看守江山三员曹家将只剩下曹真一员,而本来排位后面的司马懿,地位骤升,无形中取得替代夏侯尚与曹休。这样一来,曹魏的命运就只取决于司马懿父子如何PK曹真父子了。然而,曹叡没有丝毫危机感。他发愁的对象依然只有一个:皇叔曹植。 这年,司徒王朗死了。王朗这人,我们先前多有议论。当然,他并不是在阵前被诸葛亮骂死的,而活到了该死的年龄才死的。在魏文帝时代,王朗上朝都必须由人抬着座椅才行。从而他早就没能力骑马上战场了,更不至于屈尊给地位远不及自己的司马懿当军师。王朗死前,他三十五岁的儿子王肃已经入朝为官,后来官至太常,贵为上品九卿。王肃子女中的王恽、王恺、王珣、王虔与王元姬都是晋代的名人。司马懿也早就看准了王朗这个东海王氏的豪族。他与王朗儿子王肃结成儿女亲家。王肃女儿王元姬嫁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后来成为晋朝的开国 、大晋朝首任皇太后。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朗死后,司徒这把交椅的候选人是老资格的董昭。只是董昭谦虚、摆姿态要让更适合人接替。到太和四年,太傅钟繇也去世了,更瞩目太傅交椅也空了出来。董昭这才接手司徒的事务,而表明自己不是挑三拣四,不觊觎更荣誉的太傅。这样他又谦虚了两年,到太和六年,董昭正式被钦定为司徒。其实此时,另一元老华歆也已半截入土,就要不行了。华歆反复建议由隐士管宁接替自己当太尉,但不批准。所以这时,魏明帝曹叡身边还有活动能力的元老就只有董昭与陈群了,但他俩的 “三公”位置只是一种荣誉性的存在,并无实权。他们仅仅是关键时刻帮皇上表个态,说几句好话而已,而无需承当具体责任。但董昭时刻关注皇上的心情,当他发觉皇上不能容忍新兴的青年贵族聚众清谈时,就勇敢地出面斥责弥漫帝都的清谈风气为“浮华之风”、“浮华交合”!他代表皇上宣布京师那些聊天群为“朋党”,主张予以取缔! 然而对浮华之风更为不满的,恐怕是拥有三代帝师称号的刘放、孙资他们。因为清谈群所间接批评的皇家政策正就是中书监或中书令负责起草的。在他们看来,这些人的玄学就是歪曲经典!什麽是玄学?不就是用黄老之学来修正孔孟之道?那就是地地道道的异端邪说!他们以为,玄学是对孔孟圣贤的修正与歪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然而,不争气的是,刘放、孙资与吏部尚书卫臻的儿子刘熙、孙密与卫烈也好玄学,热衷清谈。刘熙、孙密与卫烈这三人被列为浮华帮的 “三豫”,也陷入了修正主义的泥坑。 |
⑦四聪八达(续2) 如果真有手段搞出时空遂道,把魏晋时代的中原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洋彼岸某国联系起来,进行同步比较,就会令人十分惊呀:那年代大洋彼岸年轻人反战情绪激烈,他们蔑视主流社会的传统、不循原有道德,采取一种异乎寻常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他们被称为"嬉皮士"。这些人标新立异的时尚运动被称作"嬉皮士运动"。参照嬉皮士,我们回头看太和年间洛阳城最活跃的年轻人时,就会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有叛逆精神,却十分希望社会承认自己!他们都有独树一帜的理论、独领风骚的格调。为了引领时尚,他们甚至不惜奇装异服、特殊发型、甚至吃药(前者五石散,后者是大麻)。嬉皮士那批孩子们虽被称为是“垮掉的一代”,但人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任他们随潮流上下。同时,那里也出现了另一批人,他们正像是嬉皮士的孪生兄弟,却性格相反。那些人低调地通过汽车间创业,在硅谷、硅原、一号公路、教堂山三角地,不知不觉中冒了出了苹果、IBM、INTEL、WINDOWS、甲骨文、谷歌。随后,嬉皮士逐渐过气,而那些埋头创业者却给世界带来了新技术的浪潮,新时尚。他们不可阻挡地取代嬉皮士而风靡世界。 而一千八百年前一度引导时尚的“洛阳嬉皮士们”却不像彼岸嬉皮士那么幸运。他们极端短寿,更没有苹果那样一批孪生兄弟。虽然因为清谈群所表达的思维方式包含了大量“形而上”的因素,从而启发了抽象思维,也附带出现了刘徽、祖充之那样的算术大师。受抽象思维的启发,刘徽有了《九章算术注》九卷这样研究成果,随后还出现了祖冲之这样的数学家。但刘徽、祖冲之没有后继者,他们的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发扬光大,更没有导致苹果与IBM,他们没给社会带来发展的浪潮。不能不说,那是一大遗憾。 “洛阳嬉皮士们”被皇朝污名为“浮华朋党”或 “潜毁之端”,他们遭到取缔,参与成员遭禁锢。这次禁锢与桓、灵两帝时期的党锢有类似之处:制止“清谈”聊天群的继续存在,阻断了“朋党”的政治趋势。但不同之处是:桓、灵两帝的党锢是太监操刀镇压清流;而魏明帝的反浮华党锢则只是皇朝的舆论批评;实施了取缔,却没有流血。魏明帝的反浮华没有杀过人,就连禁锢,也是设定年限的,而非终身禁锢。 魏明帝把洛阳新贵族清谈群定义为 “浮华” 并予以取缔的事发生在太和四年。他发表了这样一道诏书: 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弟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这里的“罢退”就相当于“双开”:剥夺名誉与地位,免官禁锢。据《三国志?诸葛诞传》:“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中书令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构长浮华,皆免官废锢。”并州刺史毕轨一并被撤了职。曹叡这一巴掌也打到国师刘放、孙资儿辈头上,这是始料未及的。 就是说,涉及双开的成员达十五人。十五人是由夏侯玄为代表的“四聪”;诸葛诞为代表的“八达”;以刘熙、孙密、卫烈这三位不够四聪、八达的级别而被列为“三豫”的年青人。这里“四聪”、“八达”、“三豫”意指四位“聪”级别;八位“达”级别;还有三位比上不足,属于“豫”的级别。 “豫”通“预”,即预备成员。总共十五人都是骨干,均遭禁锢。有人通过排查,得出十五人名单是:夏侯玄、何晏、司马师、李丰、诸葛诞、邓飏、毕轨、李胜、裴徽、荀粲、刘陶以及“三豫”级别的刘熙、孙密、卫烈。但是,这名单是后人排查得出的,实际上四聪、八达具体名单究竟如何?难于确定。因为细读《三国志?诸葛诞传》,就可发现:并州刺史毕轨可能不是十五人之一,他是另案处理而一并宣布的。况且,这毕轨早就不是什麽年轻贵族、更不是什麽吃药搽粉清谈玄学的时髦小生,他是纯正的老货!早在明帝还是太子时,毕轨被曹丕任命太子文学。明帝曹叡登基后,毕轨任并州刺史,成了封疆大臣。他原本就是明帝曹叡的心腹。 待续 |
⑦四聪八达(续3) 这毕轨早就不是什麽年轻贵族、更不是什麽吃药搽粉清谈玄学的时髦小生,而是纯正的老货!早在明帝还是太子时,毕轨被曹丕任命太子文学。明帝曹叡登基后,毕轨任并州刺史,成了封疆大臣,一直是明帝曹叡的心腹。 为了理清其中的蹊跷,不能不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当年并州辖区应是如今的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察哈尔、绥远那些地方。早在曹操时代,鲜卑首领步度根就內附归化而定居此处。在毕轨当刺史任内,步度根及手下鲜卑大将戴胡阿狼泥跟外叛的鲜卑首领轲比能暗中勾结,以内叛响应外袭,毕轨战败。 此后,替魏朝挽回面子的是曹叡的一位皇叔。他率军远征再次打败鲜卑,逼降鲜卑大将戴胡阿狼泥,把鲜卑两酋长步度根、轲比能全部驱逐到漠北,巩固了魏国北部边疆。这位皇叔是谁?反正不是上次击败鲜卑的曹彰。因为他早在黄初年间就死了。这次率兵平定叛乱的皇叔不姓曹而姓秦,叫秦朗,是前朝大美女杜氏夫人之子。秦朗与何宴情况类似,都由曹操收养为养子。不过秦朗尚武,长大后从军。此战,秦朗就是以骁骑将军的名号挂帅远征的。那位杜氏寡妇年轻时,居然能令武圣帝关羽垂涎三尺,魏武帝曹操与天下第一好汉吕布为之竞折腰,以至于三人之间生死相拼!不能不说是人间极品。但秦朗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与戴绿帽子而不知丑的生父秦宜禄截然相反。 秦朗立了大功,却给当时的中护军蒋济制造了弹劾毕轨的机会。毕轨遭问责论罪,并入浮华案毕轨一道论处。毕轨远在北疆,与京师清谈玄学毫不相干,与浮华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把他也并入浮华案,显然是制造“混账”!没有什么行为比涂改账目,狸猫换太子的“混账”行为令人更惶惑了。中护军蒋济怎么回事?我们没有发现他随同秦朗参与平叛战争。就是说,蒋济与并州再次平定没有多少关联,他与毕轨也罕有交集。可他这次不但淌浑水,还搞混账。这与他平时“不折腾”的处事风格明显不同。 浮华案为首的“四聪”“八达”成员含含糊糊,而边缘人物“三豫”却清清楚楚。显然,这是个不该糊涂的糊涂案!现在可以问:原本浮华案遭清算的十五人有没有傅嘏?是否因为毕轨与浮华案一并处理,毕轨取代了原本属于傅嘏的位置?我们知道,傅嘏是陈群的幕府的司空掾。陈群是顾命大臣,顾命大臣必须时刻维护皇上的威严。皇上厌恶浮华,陈群与董昭积极上本取缔浮华。照理陈阁老本就不该庇护自己手下的傅嘏。这或许是蒋济看准机会,弹劾毕轨,把毕轨塞进十五人名单。那样一来,是否就可以张冠李戴开脱傅嘏,从而化解陈群的尴尬?其实,陈群与司马懿本都是曹丕的四友,司马懿也早就把陈群的儿子陈泰培养成自己的心腹。陈泰随后成了并州刺史及军事长官。蒋济既然是司马懿的战略伙伴,伙伴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从而蒋济该出手就出手,是可以理解的。再说,每个臣子都有义务弹劾其它官员。蒋济见义勇为一次无可置疑。 注意到,自此傅嘏开始与落难的夏侯玄、何晏、诸葛诞等原群友进行了切割。夏侯玄等人自然不计较,但何宴内心对傅嘏有了提防。 待续 |
⑦四聪八达(续4) 事实上,魏明帝曹叡处理浮华案,没有滥用威权手段,而只不过在舆论上上纲上线地批判一通意识形态错误而已。他的具体操作可以说成是“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有人甚至以为,曹叡反浮华不过是出于对皇叔曹植的不安。不论是老爸与曹植曾为争夺王储地位发生过诸多不愉快,也不论是自己登基之后双方还继续闹别扭,有一点是类似的:民间舆论中总有一股潮流是偏向皇叔曹植的。而眼下这批有叛逆倾向的浮华分子与落魄的皇叔就有不少共鸣之处。一旦双方勾结,就将十分可怕!所以,曹叡的反浮华,是杀鸡警猴!做给曹植及他的粉丝看的。 其实,太和二年发生过的一场虚拟的政变,就有曹植的因素。那事至今依然令曹叡耿耿于怀,记忆犹新: 太和二年春,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民叛变响应。魏明帝曹叡主张出兵反击。于是他派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西军务并带兵马步骑五万上前线。曹叡亲自到长安督战。此战,以右将军张郃街亭大胜为开头,迅速平定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诸葛亮被迫挥泪斩马谡,回师成都。曹叡犒赏三军之后回师洛阳。应该说,曹叡是曹操之后最善于征战的一位皇帝。不过,他却差一点成为一次谣言的受害者。 就在曹叡班师没有到达洛阳之际,不知何处传来谣言,称皇上驾崩!还谣传说,随驾去的文武官员已经在长安迎立雍丘王曹植。此事非同小可! 留在京师洛阳的大小官员,自太皇卞太后以下都对突如其来的传闻感到恐慌不已。等到曹叡回到洛阳,百官跪拜迎接时,还悄悄偷看皇上的面容,以判断皇上到底是否确实被调包!只有卞太后一眼认出孙子,于是喜极而哭。她向曹叡说出原委,要追查谣言的源头。不想,天子曹叡宽容地说:“天下皆言,将何所推?”于是追究谣言源头的事情就此作罢。 不管这谣言背景如何,反映出来的事实,却令曹叡不敢麻痹大意。那就是雍丘王曹植依然被看成帝位的真正备胎!一旦三长两短,曹植就又自然而然成为新帝!曹植不仅仅是老爸曹丕的梦魇,同样也是曹叡头脑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黑影。浮华案的确体现贵族的新兴一代向皇权讨价还价的意图,体现了贵族与名士群体的自觉意识。但曹叡更警惕的还是家族内部的权争。所以,在制造浮华案打压舆论的时候,曹叡加强对皇叔曹植的监督。魏明帝施展的所有手法一点也不逊于老爸曹丕。整出个浮华案,说穿了是杀鸡给猴看:外人不是也说皇叔您有点浮华吗,今日就请您看看这些浮华才子的下场。 待续 |
⑦四聪八达(续5) 太和六年,曹植再次迁为陈思王。也就是这年,董昭正式接任司徒职位,他上书皇上,主张严厉处罚浮华案涉案成员。首先被抓捕的,是涉案的李胜;接着又在邺城抓捕了对曹氏王爷无礼的丁谧,还要重新立案审查搞浮华的原尚书诸葛诞之流。丁谧是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此时官居闲职,常住邺城,根本没机会参与洛阳的那些清谈群。京师因清谈群而飘起的浮华泡沫,丁谧与那泡沫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丁谧被捕的原因仅仅是:对曹氏王爷礼貌不周。 自曹丕进洛阳当皇帝之后,就有一大批贵人跟着去了洛阳,邺城顿时冷清了下来。于是房地产生意萧条,许多豪宅低价出租也没人过问。闲居邺城的丁谧廉价租了人家一套豪宅常住。不想一天,曹氏诸王中的某王爷路过门外,注意上了这套房。于是径自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丁谧见来人架子挺大,便表现出一副不屑理睬的神气,交脚卧在大厅的躺椅上不起身。王爷自然没好气,但丁谧更是对这位私闯民宅的不速之客极端恼怒。他于是大声吩咐身边仆人:“ 此何等人,促呵使去。” 王爷不但吃闭门羹,还遭羞辱,于是恼怒至极:狂生丁谧疏狂无礼,简直无法无天!亲王于是到京师告了御状。结果是董昭吩咐有司将丁谧逮捕入狱。然而,把丁谧升格为意识形态的大罪,打成 “浮华分子”,那不纯粹是拿大帽子压人,搞打击报复吗?就是说,与毕轨一样,要把丁谧治成其它什么罪都行,但说成是涉及清谈才犯案,确有点牛头不对马嘴。那,浮华案四聪八达三豫的十五人名单,是否还有异数? 当然,涉那起“浮华案”的其它年轻人几乎个个是官二代,本身不是曹家血缘至亲就是重臣之后,都是贵族。要对他们进行刑事处理的话,阻力颇大。随后,明帝也在考虑是否继续需要借“反浮华”来给对曹植施加压力的问题。他也开始动脑筋,找出一套更合适的化解方案。正巧,这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曹植死了。曹植一死,压在魏明帝心头的那块巨石消失了。他对“浮华案” 顿时趣味索然。为省事,他下令把李胜、丁谧全释放了。既然抓住的现行都放了,还有必要把两年已经革职禁锢了的诸葛诞之流拿出来炒冷饭?浮华案于是渐趋尾声。 就浮华案全过程来说,曹叡有私心,但把握住了分寸。 |
太和六年,曹植再次迁为陈思王。也就是这年,董昭正式接任司徒职位,他上书皇上,主张严厉处罚浮华案涉案成员。首先被抓捕的,是涉案的李胜;接着又在邺城抓捕了对曹氏王爷无礼的丁谧,还要重新立案审查搞浮华的尚书诸葛诞之流。 |
丁谧是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此时官居闲职,常住邺城,没机会参与洛阳的那些清谈群。他与京师飘起的那股浮华泡沫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其被捕的原因仅仅是:对曹氏王爷礼貌不周。 自曹丕进洛阳当皇帝之后,就有一大批贵人跟着去了洛阳,邺城顿时冷清了下来。于是房地产生意萧条,许多豪宅低价出租也没人过问。闲居邺城的丁谧廉价租了人家一套豪宅常住。不想一天,曹氏诸王中的某王爷路过门外,注意上了这套房。于是径自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丁谧见来人架子挺大,便表现出一副不屑理睬的神气,交脚卧在大厅的躺椅上不起身。王爷自然没好气,但丁谧更是对这位私闯民宅的不速之客极端恼怒。他于是大声吩咐身边仆人:“ 此何等人,促呵使去。” 王爷不但吃闭门羹,还遭羞辱,于是恼怒至极:狂生丁谧疏狂无礼,简直无法无天!亲王于是到京师告了御状。结果是董昭吩咐有司将丁谧逮捕入狱。然而,把丁谧升格为意识形态的大罪,打成 “浮华分子”,那不纯粹是拿大帽子压人,搞打击报复吗?就是说,与毕轨一样,要把丁谧治成其它什么罪都行,但说成是涉及清谈才犯案,确有点牛头不对马嘴。那,浮华案四聪八达三豫的十五人名单,是否还有异数? |
对不起, 我以为审查没通过 分段试。。。。。 |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