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第19页]

作者:tsenway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②夏侯玄与司马师(续7)

    李丰因是夏侯玄的朋友,在浮华案中同样呛了水。正始年间升任侍中、尚书仆射,最后升中书令。说他们兄弟“游光”,就是说他在曹爽与司马懿之间不选边站,自由自在地做官。起初,司马家族没拿住李丰把柄,所以司马家当政时,还同意李丰出任中书令。中书令相当于副丞相,他兄弟李冀也是俸禄两千石的封疆大臣。从这里,我们看不出李丰兄弟的“游光”立场有何不当之处。
    时人不看好肤浅的曹爽,同时又感到司马懿为人十分吊诡。所以李丰一时拿不定主意,曹爽、司马懿谁也不偏心。至于硬要说,上司马家的船才是光明大道,李丰肯定没那觉悟。李丰就因这一次错失司马父子,注定其命运的杯具结局!不过,当时李丰没有丝毫危机感。李丰是当年的美男子,不但外表长得好人缘也好,他处处讨人欢喜。更绝的是,他儿子李韬更是出类拔萃,早就被皇室瞄准上了。不久前李韬被选为驸马,夫人正就是魏明帝的女儿齐长公主,从而李韬是当今皇帝曹芳的姐夫。李丰自然是皇亲国戚。不到不得已,司马家不至于难为李丰。
    反正,尚书丁谧架空司马阁老这一招,被认为是三国中一把最毒的软刀子。他因此被认为是曹爽身边最恶毒的狗头军师,这也注定了他最终狗命不保。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皇帝该十六岁了,就要到取消辅政、独立处理国家大事的年龄。由于郭太后一生没有生育,曹叡收养曹芳为太子以来,郭太后就视为骨肉宠着这孩子。母后一宠,这年轻皇帝就越来越成熟不了。都十几岁了,一天到晚不肯好好学习,不肯过问朝廷大事。而宠幸着一群小人,在后园游乐饮宴。
    再说,此时曹芳早在在正始四年立了甄氏为怀皇后。甄氏怀皇后不是别人,恰是曹丕文昭甄皇后的侄孙女。太后与皇后,婆婆与媳妇同处一宫,有许多不便之处。而且,为提高天子独立执政能力,不能再出现变相的临朝听政的局面,这是一件值得警惕的大事。这年四月,曹爽采纳尚书台何晏、丁谧等的意见,以皇帝已经成年,过分溺爱不利于成长为由,派人把郭太后劝回永宁宫安享天年。
    临分别,郭太后或许出于亲情难舍,她拉着皇帝当面痛哭,难忍难舍,长久不分手。此情此意,成了一桩轰动朝野的大事,也成了当年最令人感动与同情的话题。编成故事,流落坊间,有时会成为一把无形的刀。郭太后因此怀恨曹爽、何晏、丁谧、邓颺等人。
    同年七月,吏部尚书何晏为提高皇帝的责任心与执政意识,便上书要求约束曹芳游乐行为:"从今以后皇帝到式乾殿或者到后园游乐时,应该都有大臣跟随,以便询问商量政事,讲解讨论经书大义,并为世世代代所效法。"
    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也上书,劝谏曹芳注意皇帝的身份,讲究皇家礼仪。
    臣子们的奏折,在曹芳看来就是一道道的紧窟咒!我皇上哪能任你们轻易摆布!?看来,这皇帝被妈宠的时间太长,成为长不成熟的巨婴。即使早已独立执政,即使娶了老婆,还是一个没玩够的奶狗,不知世间还有正经事需要他过问!
    但,皇帝的成年,就意味着曹爽与司马懿双辅政的年代的结束。就是皇上要收回曹爽与司马懿手中一人一票的否决权!然而,因曹爽的排位在前,又算是是曹家宗室成员,他因结束辅政程序可获得许多优先于司马懿的特权。而对于失去“辅政”身份的司马懿来说,就可能变成另一个王朗、另一个钟繇、另一个华歆。在魏文帝魏明帝时期,王朗、钟繇、华歆都只是摆设给人观赏的泥菩萨。看来,曹爽正借机排除司马懿势力。司马家族貌似好戏不再了!
    人们发现,造成司马家族不景气的全部原因,都是因为那个尚书台。正始年间,有人谤曰:“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 又说:“三狗皆欲啮人,而谧尤甚也。”意思是说尚书台有丁谧、何晏和邓飏那三只狗,都要咬人。其中丁谧最为凶恶。丁谧、何晏屡屡出招,气势逼人,在政敌眼中如狼似犬,骂他们为狗不算过分。而邓飏却因陷入“以官易妇邓玄茂”的风波,那就是一起涉嫌以官位易美人的幕后交易。事情是这样的:臧艾父亲去世,邓飏就举荐臧艾为官以保邓家的世家地位。不料臧艾也不是好料,他突然发现自己无法继承父亲留下的一个美妾,既然不能公开享用,还不如双手敬献给邓飏,以杜绝于己不利的流言蜚语。消息传开,以“正人君子”标榜的邓飏顿时成为众人暗中讥讽的目标。舆论把伪君子邓颺与丁谧、何晏并列,更有利于佐证整个被曹爽把握尚书台简直就是狗窝!
    正始八年四月,司马懿原配夫人张春华死去。虽然这几年,司马懿因宠了爱妾而对原配张夫人不太感冒。但张春华此时死去,却让司马懿心中的郁闷增添了几分沉重感,于是卧床称病,不去上朝了。他内心真不希望曹爽独霸朝政的目的。翻盘的手段或许是有的,那就是用武装手段对付曹爽的和平演变!动刀枪放血大屠杀!
    只是,有没有那胆略?有没有那种机会?还有一点就是:儿子司马师那点小本经纪够开销吗?
    司马懿内心深知把握不大,他决定躺平。
    躺平既可以挣得舆论同情秘密积蓄力量;躺平更有利于麻醉敌手静待对方出错。

    本节续完
    ③ 正始之音,多元化时代

    貌似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了。但我们不必太性急,还有一些重要的事,尚待交代。所以,谈了司马懿、曹爽、夏侯玄及司马师的那些事后,我们把目光转回正始前夕的洛阳,谈谈正始之音。
    因浮华案的自动平反,帝都洛阳又恢复到太和年代舆论开放的状态。清谈活跃,玄学泛滥!再度呈现百草丛生、百花齐放的局面。以何晏、夏侯玄、王弼为代表,以清谈、论辩为形式,用老庄学说来阐释儒家经典的“玄学”新思潮再次泛起。玄学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能在魏晋时期兴起,与那时期的政治格局有关。
    此后十年,都属于正始年号,这个时代的风流人士被冠以正始名士以示其与其它年代不同的风貌。整个正始年代给人的突出的印象是:
    一是浮华案涉案人物均得到解放,意识形态再度向多元化演进。这个多元化的年代发出了自己声音:正始之音。正始之音确实是以一场音乐艺术大辩论开始的,是一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音;
    二是社会发生了一些变革。虽然某些改革遭到朝廷元老派的阻扰,但由于朝廷少壮派掌握实权,而这些少壮派真就是由正始名士组成,所以有些失败了,但也有不少变革成功了。
    后面几个段落,就集中谈谈有关变革引出的一些话题。
    正始是魏朝第三代皇帝曹芳的年号,那拾年洛阳城的确发生了一些变革。变革恰就是正始名士纷纷参政才发生的。搞变革是冒险的差使,成功也好,不成功也罢,都是要承担后果的。前面说过,夏侯玄想策动的政治制度改革就出师不利而遭夭折了,但在其它方面,我们从保留到现今的资料,还是依稀地发现了一些当年发生变革的蛛丝蚂迹。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㈠中国在正始年间第一次实施的六十岁退休制。官府及公卿府中所有六十岁以上的仆役、奴才、婢女,一概恢复自由民身份以颐养天年;
    ㈡洛阳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程基本停止了。未完工的宫殿、楼台、亭阁这些烂尾工程,被搁置一边,不再投入人力、物力,避免了浪费,降低民众的负担;
    ㈢原本,正始名士还提出朝廷体制改革计划。但由于当时实行的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双辅政制度,这两人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夏侯玄的改革方案,被司马懿搁置。朝廷继续采用二元领导、二元负责的过渡方案。这局面一直到曹爽被杀才结束。就是说,正始年间,即使是曹爽独控了尚书台,司马懿依然与曹爽同等的否决权,正始名士们主张的精简各级行政机构的措施无法彻底实行。虽然司马氏势力都站在改革的对立面,但一旦司马家族掌握局面之后,那些改革主张反而得到实行。这充分表明,改革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不是少数名士的意气用事。
    总的来说,体制改革不易,但正始年间㈠、㈡两项变革倒是立竿见影了。
    恢复六十岁以上仆役、奴才、婢女的自由身,虽不及林肯解放黑奴那末伟光正,但还是部分地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当时能这样做,是挺了不起的。其实,虽然我们多数人如今是以主人翁态度参加公司的工作,但公司条例规定的“东家”与“雇员”的关系还不能完全排除奴役与被奴役的不平等关系。就是说,只要你不退休,你在老板面前,只能是处于一种类似于奴仆与婢女的地位!所以,当年能规定一到六十岁就退休享受自由,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措施!
    停建对国家造成重负的宫廷场馆,也算是一场重要改革。由于这场改革附带引起了一场意义更深远的思想大讨论,而那大讨论促进当年的思想解放。所以,以下重点不在于政绩工程停工不停工本身,而在于当时人们如何因大辩论而脑洞大开!而让人脑洞大开的,正就是百花齐放的“正始之音”。
    待续
    ③ 正始之音(续)
    前文提到,从青龙到景初年间,曹叡开展反浮华运动并禁锢了四聪八达三豫,洛阳大兴土木的政绩工程全面展开。工程规模与开销,严重超过了当时的国力与财力所能承受。因此,政绩工程一开头就暴露出其不可持续性,不少项目逐渐呈现烂尾局面。这样,景初元年就出现大量反对意见。大臣高堂隆上书质疑大兴土木之举,更反对把西京长安的钟虡铜人搬迁到洛阳的事,因为那钟虡铜人太大太笨重了,劳师动众,把它们从长安搬到洛阳,太折腾了。高堂隆将之说成是 “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非所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也。”
    这位高堂隆真敢说,他全倚仗自己的特殊地位:帝师!早在曹叡还是平原王时,高堂隆就是他的王辅。所谓王辅,其实就是辅导皇子从政的见习老师。所以高堂隆才是曹叡真正的帝师。
    面对帝师激烈的言辞,曹叡不想正面回答。但他想到,最好是引导臣子们去讨论讨论:搬迁一组编钟到洛阳,无非是将来演奏乐曲时加点浑圆的BASS,怎么会严重到“求取亡国不度之器”的地步?他不希望辩论纠缠在政绩工程该不该下马的问题上。换句话说,用钟虡铜人奏乐,究竟是纯音乐问题,还是事关亡国不亡国的原则问题?高老国师您是否有点无限上纲上线?
    不能不说,曹叡这个皇帝非常聪明且思路清晰。
    灵牙利嘴的臣子卞兰反应敏捷,一下子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他立即接过话题与高大臣辩论。卞兰反驳说:“兴衰在于政治,跟音乐有什么关系,政治之退化,怎么能是钟的罪过呢?”卞然话不多,一个问句,就把对手逼得说不清道理,而只好引经据典地搬出一大堆不得要领的强辩。这里,卞兰说的是真话,不过他犯了致命的错误:违背了从周公旦直至孔夫子有关礼乐是皇朝立国之本的教诲。礼与乐,维护了君臣、官民的等级制度,禮崩乐坏就是皇朝最忌讳的,怎能说音乐是不重要呢?高老头看出卞兰身后是曹叡,所以不便说过头。总的来说,辩论双方谁也不能让谁信服。于是,招来更多的人进入论战。
    当年著名音乐爱好者刘劭为此一连发十四篇《乐论》支持高堂隆。刘劭也批评拆迁铜人大钟是“劳役费损以伤德政”,绝非所谓的“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就是说,圣人的礼乐经典中,不包含铜人大钟,劳民伤财完全不必要。至于卞兰你说的‘兴衰跟音乐无关’是错的!所以刘劭特地举例说“作乐(奏乐)可以移风易俗”。然这说法引起了深入的辩论。辩论一直延伸到曹叡驾崩,还无定论。曹叡一死,浮华才子纷纷平反解放,于是卷入讨论。其中精通音乐、爱好艺术的阮籍、夏侯玄也卷了进来。辩论在正始年间达到高潮。
    阮籍是著名学者、诗人与艺术大师,他发表《乐论》正式参加辩论。他也不赞成劳师动众从长安搬钟虡铜人,但他驳斥卞兰违背经典。阮籍说“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则万物类。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和调,灾害不生,亦已难矣。”
    他的观点是:音乐和谐,则阴阳调和;音乐平和恬淡,人间万物就无灾无难。一旦没有音乐,就难以保证阴阳调和、灾害不生。
    显然,阮籍此时是正统的儒家,他的观点十分符合当年正能量规范。就是说,他十分忠实于父亲的为人准则。他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
    阮瑀在建安十七年就死了,留下一对婴儿寡母。那正是他妻子与儿子阮籍。母子俩好不容易拉扯长大,阮籍终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诗人与文学家。像父亲一样,阮籍也弹得一手好琴,是当代出名的琴师。倘若,你单从他的《乐论》来判断阮籍是古板的孔孟之道的经学家,那你就会犯错误。阮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公共讨论,只说明他是个与日俱进的开通人士,他学问越高就越喜欢与人交流,越交流,就越长进,越开明。这点,我们随后可以不断地提供证据。


    待续
    
    ③ 正始之音(续2)
    阮籍的诗写得非常好,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父亲阮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现存阮籍的咏怀诗就有八十二首,这就是其中之一。虽说阮籍此时已是当代名士了,但诗的气韵却依然保持父亲那年代的建安风骨。把这与前文转载过阮瑀的琴歌相比较,父子二人各有特色。
    但,刘劭与阮籍的《乐论》却引来了另一位帅哥的不同意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浮华年代大帅哥夏侯玄。夏侯玄与阮籍的父辈都是跟随魏武帝打天下的名臣,彼此原本熟悉,又同是体制内的人,讨论问题从来不用说客套话来掩盖分歧。于是他发表了《辩乐论》一文,文中直指《乐论》作者阮籍。
    不是说夏侯玄被当作浮华分子受双开、被禁言了吗,怎么又有他的高谈阔调?问题在于曹叡指使卞兰去驳斥帝师高堂隆之时,已离吾皇死期不远。曹丕、曹叡父子一个德性:纵欲过度!其不便公开的隐私或许是滥用春药。他们原本处于身强力壮的岁月,却因滥药而慢性中毒,最终精华凋零而躯体不支。就是说,曹叡还没有看到刘劭、卞兰、高堂隆那场混战的结局,就已经呜呼哀哉了。从而他不知道后来还有阮籍、夏侯玄、嵇康之类浮华与准浮华分子也赶来凑热闹。再说,明帝曹叡一死,夏侯玄就自然解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夏侯玄从气候上判断:春天来了,他于是发表高论,批评阮籍:
    阮生你那“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则万物类……”不就是想说,音乐不但能教化人,还能调合阴阳,让灾难少发生吗?
    这个,我夏侯某人可不苟同。这天地之间并非却总是均衡与和谐的。有强有弱,有盈有虚,那才是真相。远古尧时代遭受大水,天天治水不停,禹的老爸还因水灾被杀。你能说,圣明的尧、舜都把音律搞错吗?灾害本来就是人左右不了的,你唱首什麽音色的颂歌,天灾就没了?我不信!
    在夏侯玄看来,音乐就是音乐,这跟皇室命运毫无关系。即使音乐等于皇家命运,那它就能调和自然灾害?那不是胡说,又是什麽?
    好你一个帅哥夏侯玄,你好唯物主义喔!……你说得太棒了!从太和到正始,你引领了一代风骚。如今重新出山,又是一鸣惊人!
    当然,夏侯玄反对的,并不是阮籍个人,而是从《礼记》规定好了的儒家礼乐之说!从玄学的角度看,“独尊儒术”所代表那套礼乐理论早已不铭一文,礼崩乐坏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刘劭、阮籍发表看法时都含有支持高堂隆反对先帝大兴土木的政绩工程,主张让工程下马!难道夏侯公子不理解?问题是,此时已经进入正始年代,被先帝以浮华打入地下的大批才子如今又已经翻身了,新政也已决定:不再对以往的政绩工程提供劳役与银两支持,从而那些烂尾宫殿工程已经陆续下马了。再说,夏侯公子既然否定了音乐与皇朝命运的关系,那就是说一切皇帝主持的庆典仪式都是不必要的,一切与礼乐等级制度都是骗人的,奏乐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消遣,当然不必要去搬运钟虡铜人那些劳什子!

    待续
    ③ 正始之音(续3)

    夏侯公子既然否定了音乐与皇朝命运的必然关系,那就是说一切皇帝主持的庆典仪式都是花架子,人的品格素养与礼乐等级毫不相关,奏乐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消遣,完全不必要为配合礼乐仪式而大搞政绩工程,更不该劳民伤财去搬运钟虡铜人那些劳什子!
    看得出,阮籍的音乐观有点唯心,而夏侯的观点相当唯物。在夏侯公子看来,声音是纯自然的产物,而音乐不过就是各种和谐的声音的合成。如果说得科学一些,前句的 “声音” 这个词汇可改成“声波”。只是当年罕见“声波”这物理教科书的用词。不过,以下为叙述得更清晰起见,我们也按如今的习惯,有些地方使用“声波”代替声音。
    夏侯玄热衷探索的玄学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但他涉及具体问题往往是强调客观的。这对于追求思维奥秘的人来说,这种态度还是十分妥当。
    阮籍看到夏侯玄的反驳,也没有继续坚持己见继续辩论下去。他本意不就是声援一下高堂隆,批评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反对搬迁笨重的铜人与编钟吗? 既然皇上驾崩,新朝已决定让烂尾工程全部下马,目的已经达到了。
    有关音乐美学论题,那是纯学术的问题。不论从唯物还是唯心的立场,当初那场对音乐的辩论,加深了人们对音乐的认识。
    大凡这类涉及音乐与艺术的爱好问题,几乎都取决于个人的情感与主观态度,很难有统一意见。争辩所涉及的往往都是 “罗卜青菜,各取所爱”的问题,或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疑难,不是一时半会能辩得清。这如同我们当代人,你爱唱情歌我爱听红太阳,各人喜欢各人的,没有必要强求一律。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去强奸古人的智慧?
    然而,夏侯玄的观点并没有终止辩论。
    此时,在京城外,另有一位身高七尺八寸的年轻帅哥发表了《声无哀乐论》一文,令人震撼。此人不是别人,他正是后来大名赫赫的竹林阿哥嵇康,也是当年超一流的琴师。
    嵇康《声无哀乐论》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只有歌功颂德的雅乐才是正能量,而如郑音那样的靡靡之音以及所有淫乐与哀乐都是负能量。嵇康说:声音分噪声与谐音,有刺耳和不刺耳之分,对人只有“静”和“躁” 的感觉,而谐音才是音乐。谐音也是自然与客观的表现,其-本身不代表哀伤或欢乐。所以,音乐就是一个自然物,跟人怎么样,跟社会怎么样,本来是一根毛的关系也没有。这就如酒,有人因喜庆而喝酒,兴奋得手舞足蹈;有人借酒浇愁,以致悲歌当哭。是哭还是笑?取决于人的心情,而非有哭酒与笑酒之分。单从这点,我们看不出嵇康与夏侯玄之间有多大分歧。
    嵇康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音乐有无“移风易俗”的作用。这才是这场“正始音乐之辩”的核心问题。
    嵇康之前的辩手,无论是刘劭、阮籍还是夏侯玄,他们固然都是一流琴师,高级美学家或音乐评论家,但他们更是政治人物或理论大师,是儒家或玄学家。他们辩论音乐,是因为魏明帝曹叡为堵自己高帝师的口而刻意制造的一场笔墨官司,然而“音乐和治国有什么关系”的话题却把那时代超一流的音乐大师及理论家、批评家全都吸引出来了。

    
    ③ 正始之音(续4)

    他们辩论音乐,是因为魏明帝曹叡为堵自己高帝师的口而刻意制造的一场笔墨官司,然而“音乐和治国有什么关系”的话题却把那时代超一流的音乐大师及理论家、批评家全都吸引出来了。
    刘劭和阮籍当时是传统儒家,儒家把礼治放在治国方略的首位,而雅乐则是礼的核心之一。所以礼与乐不相离,这两位认为音乐的作用是极大的,雅乐可以移风易俗,降低愚民身上的戾气。一旦P民驯良听话,有助皇室的兴盛、国家发达。
    夏侯玄是玄学家,又是政治改革的激进派,他从自然的角度出发,认为音乐跟国政风马牛不相及,一点关系也没有。
    嵇康不完全赞同夏侯玄的观点:音乐对移风易俗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他认为这作用还是有的,而且跟皇室政治的安定与平和也是有点关系的,条件是国家政治本身必须是建立在良性的基础上。只是其真实作用不像儒家说得那么“神”。音乐还是那壶酒,心情好的人原本是高兴,喝了酒,自然就兴高采烈,而不会因痛苦而制造麻烦。基础是,喝酒的本来是心情愉悦的!换成音乐,老百姓的心思原本就是平和的,那让他多听音乐,有助于他继续保持好的心态。“移风易俗”的效果自然更好。这种好风气流传开来,自然就移风易俗,和谐安定。而如果你本来就心里不高兴,再怎么喝酒也没有用,反而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音乐也是这样,皇室政治要是压抑得P民个个不舒畅,不管你弄出多高雅的样板戏歌曲,也枉然。社会最终总是不和谐!所以说要让音乐起“移风易俗”作用,首先必须有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这例子举得不错啊!汉末礼崩乐坏,遍地发生黄巾起义,在黄巾军兵临城下,你孔融再演奏高大上的雅乐,也救不了城池。黄巾军倒会以为你那是投降仪式,他们会把你那一套演奏道具拿去换酒喝,反过来告诉你孔融如何移风易俗,接受太平道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伟大真理。
    因《声无哀乐论》,轰轰烈烈的“正始音乐之争”达到高潮!你不曾想到的是,这嵇康正是阮籍带到洛阳来的。阮籍把与己观点几乎完全对立的“论敌”引进论坛,让别人盖住自己,成为主流!这该有多开阔的胸怀啊!这点别人做不到,阮籍能做到!阮籍处世超群,嵇康也更是非凡。这就是后来竹林七贤两位精神领袖的素质!
    前面说嵇康身高七尺八寸,莫非是当年的姚明?估计当年的一尺长度不到33.3公分,而只有25公分上下。高个子的嵇康换算下来,大约是一米九几的高度。不提当年,就论如今,他也堪称是伟岸挺拔,阳光潇洒的高个帅哥了。果然,当年赞美嵇康的美言不计其数。其中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最有神韵!
    说起嵇康,当年在帝都远郊河内郡任主簿的山涛最早结识了他。阮籍到河内拜会山涛时,就一起到山阳与嵇康会面。三人就此相交相识,成了大半辈子的朋友。那天初识之后,山涛问阮籍:“他的品格,就象山谷里的青松那般挺拔独立,他的醉态,仿佛是玉山倾倒,无论坐卧都显得光芒四射。我没骗你吧,嗣宗?”阮籍嗣宗兴奋地说:“这次真是找到了人生知己,我从此要长居此地与他为伴。”其实,与嵇康成为人生知己的,还有热衷于老庄之学研究的向秀。向秀也是经山涛介绍与嵇康熟悉的。于是,四人互相往来相结为伴。他们经常在嵇康家抚琴喝酒、切磋学问、交流心得。他们结成聊天群,拉出朋友圈。这朋友圈喝酒畅谈的地点就选在山阳的嵇康家。嵇康家就在竹林边,于是他的朋友圈取名 “竹林之风”。不过此时的朋友圈也才只有四人。后来,朋友圈扩大,进了志同道合的刘伶、王戎、阮咸等三位,于是朋友圈就正式被命名为“竹林七贤”。七人中年龄老大的是山涛,他足足比阮籍大四岁,而他却比嵇康则大了十八岁!但这不影响他们结成忘年交!
    待续
    ③ 正始之音(续4)

    山涛清贫出身,入士很晚。司马懿丈母娘山氏就是山涛的从祖姑。凭这路子,山涛四十岁才到洛阳北邻的河内郡谋份小差史,任郡太守的主簿。
    四人在山阳初次会面之后,山涛继续留河内郡为吏,嵇康随阮籍到洛阳尝试着当了一回“洛漂”。“洛漂”这时髦名词与如今 “北漂”有得一比。
    嵇康进洛阳,遍访舆论群。然后他别出一格,设坛开讲他的《养生论》!帅哥讲养生,这真够吸引人!嵇康养生的秘方中,也有一剂秘方是五石散。雪白粉嫩的何晏吃五石散,玉人帅哥嵇康也提倡用它养生,这还有错?于是,这美容养生的药,成了洛阳城内贵族豪门的抢手货。开坛讲座的洛漂帅哥与位高权重的尚书何晏居然成了药商的活广告!
    把嵇康《养生论》戏说成药品广告,是严重误导。其实《养生论》是一部内容广泛的人生哲学大集成。嵇康论文的特色是采用正反双方辩论的方式进行,这点与希腊三哲中的苏格拉底堪称心有灵犀一点通。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采用了路人甲与路人乙的辩论方式进行。而讨论养生学时,则是与朋友向秀通过“养生之辩”进行。嵇康《养生论》为自己观点立论,朋友向秀就迫不及待地发表《难养生论》提出质疑。这迫使嵇康再发《答难养生论》以深入讲透自己的观点。这或许是相声的双方互怼,都千方百计要让对方陷入窘境,然而又是围绕着同一主题质疑求解。其实,在当时,这种辩论方式已经普遍使用。前面提到的浮华案才子中就出现过荀粲与傅嘏就“言不尽意”的议题进行的辩论。向秀与嵇康就这样一方“诘难”,一方“答辩”中把问题引向深入。
    嵇康与向秀有关人欲望的辩答,向人们提出更多更广泛的思考。人有欲望,对美色的欲望、对财富的欲望、对名位的欲望,都是客观的。也是社会变动的驱动力量,但过度的纵欲对“养生”是不利的。人在“欲”的面前总表现出自己的“智”。关键在于你的“智”是贪婪纵欲,还是有欲而不贪做到清心养神?
    有欲而不贪,“洛水三千我取一瓢饮”。这就是清心养神的体现,也是嵇康提倡的养生之道。结论是:贪婪纵欲则祸人害己,不利养生。
    问题来了:人一生既不追求富贵也不追求私欲,那到底还有没有快乐?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嵇康指出的是:顺天和以自然,以道德为师友,玩阴阳之变化,乐长生之永久,因自然以托身,天地不朽我不朽。这就进入了他所提倡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境界。
    从养生之道,讲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人生观!这是嵇康与向秀的高度。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是讲人生观的。象嵇康、向秀这样通过养身话题讨论人生观的,却不多见。
    待续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8-07 12:25:5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