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第74页] |
作者:tsenway |
首页 上一页[73] 本页[74] 下一页[75]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⑨兰亭集序 永和七年,建威将军王述因丁母忧守孝三年,他的会稽内史由王羲之接任。这正是王羲之多年谋之不得的好差使,伴随内史而来的是右军将军衔。王右军也成了后人对他的称呼。历年失意的他踌躇满志地来会稽续写人生的辉煌。 会稽的确是好地方。出身于东吴豪门之后的东晋大画家、著名诗人顾恺之此时才三岁,他虽赶不上王羲之荣升,却在后来为会稽留下了深情的赞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覆盖其上,仿佛云蒸霞蔚。 山水之美可以怡情。朋友相聚,畅饮高谈,流连于湖光山色之间,当是人生之畅快。那正是魏晋文人名士生活之必须与时髦。因为美景、因为文化氛围,更因为物产丰富与生活条件优越,会稽成为江南豪门与名士的圣地,也成为衣冠南渡中原大族的聚集处,其中就有陈郡谢家。谢安辞官后与兄弟谢万领着子侄隐居会稽山阴的东山。说起这会稽东山,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山,但此处却以东山湖为特征!谢安家族就隐居在东山湖边!说他隐居,其实是在经营谢家党校培育家族接班人。同是名士的孙绰、隐士许询与名僧支道子等等纷纷聚集于此。 文人虽然背景不同,但都是有闲阶层。相聚一处为世界之奥秘而探索,为精神之归宿而争鸣。他们志趣相投、崇尚虚无玄远。尤其是当年佛教输入中国,出现了一批僧人居士。为了宏扬教义,他们借助魏晋流行的玄学充当工具,形成了玄佛合流的学派,以致玄谈辩友中就有不少高僧。上面提到的支遁道林就是一代名僧。流连于此的永嘉太守孙绰及兄长孙统虽不是僧人,却都信佛而称居士。孙绰曾与丞相司马昱一道纵评天下名士特色,令那位名士王爷佩服不已。其玄学著作是《喻道论》。孙绰认为佛、道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所以虚寂自然;“无不为”具有化导万物的神秘莫测的作用。他认为佛、道至为高深的,人们却囿於传统儒家学说,看不到还有比它更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孙绰除了玄学成就诗赋也很出色,流传至今的《游天台山赋》就是代表。全文工丽细致,词旨清新,算是晋赋中的名篇。只是,在当时特定条件下,玄言诗广为流行,其包含的意境与风格不易体会,此赋也不例外,我们就不多讲了。 在会稽,谢安代表着中原迁徙而来的名门大族。他好老庄崇尚玄学也接受佛学思想。然而他更崇尚正始名士与竹林七贤的行为举止。说起来,谢氏家族对竹林七贤还真的是情有独衷。谢安的大嫂,也就是谢奕夫人阮容,正是竹林七贤的阮籍、阮咸的后人。此时,谢安的父亲谢裒、伯父谢鲲虽已去世,但谢家一门诸兄弟身居要职,不少封疆大臣。谢家的外甥女褚蒜子还成了当朝皇太后,家族荣光堪称登峰造极!尽管此时,人人均称赞谢安具有安邦定国的丞相之才,但他还是先后辞掉王导与庾冰幕府高职,留在东山辅导教育子侄。或许这正是出自家族前途高于一切的考虑:谢氏家族必须储蓄后备力量,以确保恒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的人必须留在内部负责子侄后代的培养教育。其实,王旷与李矩出任淮南、司州太守时,王廙、卫夫人也是留守后方专门教育培养子侄,这也正是王羲之等等琅琊王氏后代能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重视家庭教育,确保了魏晋豪门大族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垄断地位。 待续 |
庆祝国庆 |
⑨兰亭集序'(续1) 当时正是晋穆帝的永和年代,这时期的名士就泛称为永和名士。前面提到的画家顾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以及与顾悦之同岁的琅琊王司马昱都是永和名士。王爷司马昱保养得好,满头青丝,而顾悦之则头发都白了。司马昱很好奇而发问,顾悦之答曰:“蒲柳之资,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答辞被传为佳对。于是纷纷模仿形成风气。言谈之间巧用美辞雅典成为他们追求的时尚。司马昱是辅政王爷,他带头论玄清谈,带头搞时髦,士大夫文人莫不仿效。这些集官员与名士于一身的,他们是入世的名士;这里更有远离官场的世外高人,那些不愿做官的是出世的名士。出世的名士更受世人瞩目,尤其是被视为丞相之才的谢安。 王羲之来到会稽,就对谢安居然淡薄官场名利感到疑惑,更为他好清谈、尚无为表示不解。他传达朝廷意思:谢安应该出山当官。一次,他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超乎世俗的志趣。王羲之乘机劝谢安:"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周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对王羲之的好意,谢安却回答一句:“秦用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谈致患邪?”谢安意思其实是:我们通过清谈,扬善抑恶,并把善作为风范自己带头实行,形成风尚。这样,社会风气就会自觉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无为而治”。怎麽能凭空扣“空谈浮华”的帽子呢?相反,像商鞅那样,强迫别人干自己想不通的事,反倒是亡国之数啊!谢安说得都是道理,王羲之内心佩服,于是他也喜欢与这些出世的名士们来往了。 隐居于此的谢家及周边名士逍遥自然,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放歌清谈。他们开创了一种影响一代人的文化风气。加上他们对正始名士、竹林七贤举止风格的崇尚,逐渐形成了自家的精神风貌。因名人效应,这种家族风貌也被旁人所仿效,于是又被誉为"东山风度"。其实从广义来说,所谓"东山风度"只反映了以谢安为代表的部分永和名士的精神面貌。 因热衷于与这些名士交往王羲之忽略了前任王述。他因此得罪了要人。王述与王羲之同龄,从小相识。但王羲之因聪明伶俐,看不起王述。还好,彼此没有发生过节。这次王述为母守孝而把会稽内史职务让给王羲之,总不能说是居心不良吧?王羲之到任后理应出自礼貌,先去吊唁一下死去的老伯母,问候一下居家守孝的前任。但王羲之忘了,从而王述也总盼不到他。好不容易,一天听到门前车马来了,门人通报说王右军要上门了。王述连忙整理衣冠,下石阶到门口迎接。不料已经下车当面走来的新任会稽内史王羲之,看到王述后,就连忙转身上车扬长而去。这太让王述难堪了! 待续 |
⑨兰亭集序'(续2) 不料已经下车当面走来的王羲之,看到王述后,却连忙转身上车扬长而去。这太令人难堪了! 王述年幼丧父,他虽承接了父亲的爵位却安于贫困,居家奉母节俭持家,不追求名誉和官位。三十岁了也没出仕当官。平时,上门造访的宾客往往谈玄论道、纵情辩论,性格沉静的王述却静静的不发一言。在他看来,那些道与玄则是虚的,他怕插话扫客人的兴趣。有人说他痴愚,其实他是个直男,务实不务虚,说话不打拐弯。后来王导征王述为幕僚。王阁老每次讲话,总得到一片喝彩,王述却缩在末座无反应。于是有人探问他的想法,王述回答说:"主公不是尧、舜,哪能事事都对?"众人像当头挨了一盘冷水。王导却因此对王述刮目相看,赞赏他的真言直白!于是他向权臣庾亮称赞王述清高尊贵简朴刚正,一点也不比其父、祖先辈差,只是心胸稍欠开阔而已。因此,王述赢得了不少高层的信任,官运渐趋亨通。等到王述升任会稽内史时,当地崇清谈风气已经大开。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吧,王述听之任之,不参与其中,也不置一评。他儿子王坦之与父亲不同,他也喜欢参与谈佛论道、清谈辩论,从而声誉盖过老爸。很快地王坦之当上了权臣桓温的长史。 与王述相反王羲之却能融合在这些名士中,时常参与清谈辩论。虽与谢安在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上难于取得一致,但其它方面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并很快就聊到了一起。王羲之发现自己与名士们同样意气相投。无形之中,王羲之也成了当地永和名士领头人物之一。 王羲之曾问许询:“你觉得自己和谢安、谢万相比,谁强些?”许询沉思一阵还未开口,王羲之就自己给出答案:“要是谢安,他一定与人为善,说你比较强。若是谢万,会因为你讲这句话,和你裂眼相争吧!”王羲之的话表明他对谢家兄弟的充分理解,他对谢安也的确佩服有加。一次,孙绰、王羲之与谢安泛舟海上,忽然起了大风,海浪涌起,孙绰、王羲之神色紧张,提议回去,但谢安却坐在那儿状貌安闲,神情愉悦,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临危不乱,这点,谢安让人折服。 当时世族阶层盛行围棋。王坦之称围棋为"坐隐",而支道林则称围棋为"手谈"。王坦之强调的是弈者的凝思之状,支道林则视棋局为双方无声的交流。从而不论"坐隐"还是"手谈"都可以作为围棋的别称。日本人渡边英夫的《坐隐谈丛》就用坐隐代称围棋。这里王坦之与支道林各说各的,斗而不破,辩题不断。或许辩手换了,气氛与结局都将变,但他们之间的辩驳与交流总是继续着,辩论之后,就又聚集起来喝酒、吟诗。 不知不觉间,王羲之来到会稽已经二年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是修禊日。记得四十四年前的永嘉三年春,琅琊王司马睿公开参加民间禊祭活动吗?那次亲民活动,赢得了江东的人心,为随后东晋政权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此后,中原南下的官员普遍尊重地方风俗,把三月三上己节与修禊合在一起活动。事前,王羲之发请柬约请谢安、谢万、孙绰、孙统、孙嗣、许询、郗昙与支遁聚集兰亭饮酒聚会,欢渡上己节。这天一早,王羲之的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献之也从丹阳赶来,跟父亲一同到山阴兰亭与贵宾会面。王家班加贵宾共有四十二位之众,他们或带僮子,或携娇妾欢欢喜喜地沐浴修禊,随后觞咏畅谈。弯曲回环的溪水在人群间徜徉,笑声不绝。 待续 |
⑨兰亭集序'(续3) 他们或携娇妾,或带僮子,欢欢喜喜地沐浴修禊,随后觞咏畅谈,弯曲回环的溪水在人群间徜徉,笑声不绝。 名士相逢,免不了斗酒赛诗。于是有人提议,为热闹气氛不妨参照当年金谷二十四友赛诗罚酒的规则,也来一次竞赛。规则是这样的:将斟满酒的觞放入溪水中,任其漂流,酒觞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咏诗不成,就要被罚酒三巨觥。众人击掌赞成。游戏被玩成人人过关的局面:其中十一人各自完成四言诗一首、五言诗一首;十五人完成一首。而其余十六位贵宾各被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全部三十七首诗整理为《兰亭集》。兰亭会上名士多多、声名显赫。收集进《兰亭集》的诗也不乏高水平的。然而有点遗憾的是:《兰亭集》中除了序言《兰亭集序》外,各诗的被关注程度普遍不高。这关注程度就是指那首诗被后人传诵、引用的程度。这有点像当今世界科技论文摘引指标ESI。用ESI的术语来说,《兰亭集》被引频次很不理想,诗均被引频次更低,高被引的名诗几乎没有。 这是否因为当年时髦的“玄体诗”不被后人看好?诗是重情讲感性而非说教,陆机 “诗缘情而绮靡”的见解,就点出诗的灵魂是情。如果把诗转去讲虚、讲玄、讲理性、讲形而上学,那就淡薄了情。缺情的诗自然让人望而远之。《兰亭集》的诗不被看好,恰是缺乏诗情。甚至,其中名教授谢安一哥的诗也不被看好。其《兰亭诗其二》如次: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诗开头初读到“褰裳”两字时,不禁令人想起"子惠思我,褰裳过河"的佳句:莫非盛会上,谢教授禁不住彼岸泼辣妹子的撩拨,而掀起衣襟、挽起裤脚管,涉水过河去追魂不成?然而,现实的他不过是率众下水沐浴而已。读到后面,越觉得玄理深而情意淡薄而渐趋无味。男一号讲的是邀仙访圣,向大众普及生死兴衰的人生哲理。倘若那年头不笼罩在玄理诗的荫影中,东晋一哥谢教授是否会为我们留下更多更美的诗篇? 对比诗稿而言,王羲之的序及其凝聚其中的书法艺术却成为传世之宝、千古绝唱。这只说明,《兰亭集序》文笔流畅意境不凡,而书法艺术更是出类拔萃。如果说兰亭诗集类似于他少年时期画鹅习作的草图,那亲笔题写《兰亭集序》就是点睛之笔。一笔点睛放飞了天鹅,一篇《兰亭集序》的墨宝使兰亭会成为历史的永远。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序文的结束语的意思大抵是这样的吧:谁说生与死都是一样,长寿与短命没有差别?今日方知庄子的论调全属虚诞!后人将悲叹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正如我们今天也是这样悲叹前人!这话表明王羲之“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或许,按李泽厚教授说的,那是体现了王羲之“人性觉醒”。事实上,兰亭会之所以令人难忘,全在于《兰亭集序》。而该序之美更在于王羲之那一支笔留下的旷世艺术珍品。 据说,该序是他一挥而就的草稿。第二天他准备抄写成正文时,反复抄写都觉得各方面都不及草稿。他为自己的书法所惊喜,又为草稿涂改太多而遗憾!犹豫之下,最后还是挑选一份正式稿拿去作序,而把草稿保留着传给王献之。不过,就兰亭会这事,还要补充一句:前会稽内史王述当时没离开会稽半步!不管居家守孝的他愿不愿意参加兰亭会,王羲之派人去打个招呼不算过分。怎麽忘了?还有,王述的儿子王坦之也没来,他是大司马桓温的长史,又与东山隐居派与逍遥派来往密切。显然,王羲之故意忽略了他们。 |
首页 上一页[73] 本页[74] 下一页[75]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