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两宋繁华往事–宋徽宗时代(1、2、3卷已出版)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两宋繁华往事–宋徽宗时代(1、2、3卷已出版)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第15页] |
作者:未央0810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7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今日继续 稍后更新! |
(108) 造谣最起劲的,是个叫单登的宫女。 她原是耶律重元的嫔妃,重元叛乱失败后,被没入宫中。生的国色天香,也精于弹琵琶,据说甚至好过皇后萧观音。道宗得知后,听她弹上一曲,果然不同凡响,再见其姿色过人,便有意纳之为妃。 萧观音出面阻止。理由是,单登是重元的旧人,重元叛乱被平,单登必怀恨在心,纳之为妃,恐不妥当。道宗闻之有理,便作罢了。 单登失去了人生逆袭的机会,怀很在心。她见皇后失宠,便借机造谣生事、落井下石。巧的是,她有个妹妹正是乙辛的情妇。 如此,这等宫禁秘闻,乙辛很快便知道了。 乙辛大喜。真是想啥来啥。 他决定借力打力,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向皇帝诬告萧观音和赵惟一通奸。这是条蛇蝎之计。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捉双固然没有机会,乙辛便炮制了一条铁证。这条证据,还是依着观音量身而做。 他找人也写了首词,名叫《十香词》。何谓十香,就是身体十个部位的描写。显然,这是首艳词。 这也从侧面说明辽人汉化程度之高,连艳词都能写好。 词写好后,交给单登,谎称是宋朝皇后所作,请萧观音抄录一遍。辽、宋乃兄弟之邦,双方皇后,名分如姐妹。观音读完词后,不禁面颊绯红、一笑莞尔,也没多想,便誊抄了一份。或许是意犹未尽吧,又在旁边写下一首七言绝句《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诗里说的是,当年汉宫赵飞燕的旧事。不过,乙辛有不同的解读 。 这就要命了。 |
(109) 乙辛获得观音的手书,如获至宝。马上带着单登,向道宗报告,揭发萧观音与赵惟一通奸。人证、物证俱在。 道宗,是个深度汉化的辽国皇帝。他读完《十香词》,再读完《怀古》,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显然,前者粗俗鄙陋,不会是观音所作,乙辛说是赵惟一写给观音的;那《怀古》就是观音的回赠了,要害就在前三句,里面有“赵惟一”三个字。 道宗震怒。叫来萧观音,没给她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拳脚相加,打晕死了过去。再命乙辛彻查。 可怜观音千娇百媚之躯,经历了最残酷、最冷血的酷刑。只是,这位娇弱的女子,却有着铮铮铁骨,纵是乙辛的刑讯花样百出,观音就是咬牙不招。 赵惟一,则被屈打成招。这也怨不得他。一个乐师而已,又有几人能受得了那般酷刑。 这就够了。 赵惟一凌迟处死,灭族。 萧观音,被道宗赐死。 接到诏书,观音提出见道宗最后一面。不知道,她是对道宗还抱有一线希望,又或者是想当面澄清? 道宗不允。 好个无情的君王。当年的琴瑟和鸣,恩恩爱爱,只怕早已忘得干净。痴情女子负心汉。自古亦然。 催命的宦官,倒是来的很快。 |
感谢支持 今天继续! |
(110) 观音领旨,神色平常。 她又请求见太子,做临终托付。不许。 传旨的宦官,纷纷跪下,恭祝皇后升天。观音一一还礼,不失皇后礼数。 尽管观音礼数周到、仪态万方,然而自缢毕竟是苦事。众人面前,引颈入缳,观音初时还勉强克制,保持着皇家的仪态。稍后,便双脚乱蹬、两手乱抓,口中欲言、断续有声,面颊惨白、涕泪交流。高挂梁上,苦苦挣扎良久,方气绝身亡。其状凄美惨烈、大异生时。 一代佳人、香消玉殒。时年三十五岁。 死讯传回。道宗不为所动。 他下诏,除去观音所有衣物,以赤裸之身,裹上草席,送回观音的良家,也就是他祖母之家,以示羞辱。 萧家只能含泪将观音草草下葬。 数十年后,观音的孙子天祚帝耶律延禧继位,给奶奶平反。将她从坟冢挖出,以皇后礼仪,与道宗合葬于庆陵。只是,孙子的这片好意,让观音又遭了一遍罪。金灭辽时,大肆捣毁辽国皇陵,观音尸体被从陵墓中挖出,剥去衣衫,任由牛马践踏,零落成泥辗作尘。 这个取名观音的女子,真不知前世有何般因缘,此生竟有如此富贵,又有如此惨烈的下场。 让人唏嘘不已。 |
哈哈哈 感谢各位捧场! |
@宋兵郭京 2019-09-16 19:36:44 楼主看过这本否? ----------------------------- 哈哈哈 宋兄博学! 佩服! |
(112) 除掉皇后萧观音。这是乙辛的第一步。 下一步,太子耶律濬。 太子眼睁睁的看着母亲死于非命,却无能为力。他曾长跪在道宗面前,声泪俱下,愿意替母亲去死。被道宗冷冷的拒绝。 太子知道,乙辛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他甚至不再掩饰对乙辛的仇恨。虽然,对力量尚不够强大的太子来说,这是不明智的。但他毕竟是太子,道宗唯一的儿子。这是他自信的底气。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双方都已经没有退路。他们之间,注定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他们都在积蓄能量、等待时机,希望给对方终极一击。 机会说来就来。不过,是乙辛的机会。 朝堂之上,有政敌刺杀耶律乙辛。事不机密,凶手未能得逞,反被乙辛抓住。乙辛借机用如簧的巧舌,向道宗污蔑太子谋反。 诬告谋反,实在是权臣最爱用的武器。屡试不爽、屡试屡胜。这个武器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直接挑动皇帝最敏感的神经。多数皇帝对此,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道宗亦然。不问缘由,下诏彻查。 不过,乙辛这次的功课做得不够扎实。查来查去,实在是捕风捉影,最后不了了之。 乙辛岂能甘心。 他耐心的寻找再出手的机会。 |
(113) 一晃两年。太子文武兼备,政务处理的有板有眼、赏罚分明,上下归心、内外咸服。眼看太子政声日隆、羽翼渐丰。乙辛坐卧不安,便故伎重演,再次诬陷太子谋反。 汲取上次教训,这次纠结的人更多,搜罗的“证据”更足。 道宗再次中招。盛怒之下,将太子下了大狱,交由乙辛审讯。 可怜的太子,龙子凤孙、金枝玉叶,被一帮污糟牢头折磨羞辱,几番死去活来。只是,太子如同母亲一样刚强,任凭严刑拷打,宁死不屈。 道宗不满,遂派亲信大臣,去狱中亲自讯问。不幸的是,这位亲信,早已是乙辛的臂膀,只是道宗和太子浑然不觉而已。 太子见到这位大臣,如遇救星,向他哭诉冤情。主要有两点。已是储君,有何必要谋反?身为皇帝独子,谋反动机何在?大臣听完连连称是,承诺会向皇帝禀明真相。 太子千恩万谢。送走来人,便一心等待赦免诏书。望穿秋水。大臣回去后,却按照乙辛的安排,对道宗说,太子已认罪谋反。 赦免诏书,没有等到。废黜的旨意,倒来得很快。 道宗下诏,废太子为庶人,押往上京圈禁。 太子离京那天,京城父老夹道送别。太子回望京城,想想死去的母亲,想想深宫中的父亲,想想茫茫的前程,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太子哭,百姓哭。京城一片哭声。 |
(114) 乙辛,开怀大笑。 他没想到太子,竟如此不堪一击。为斩草除根,太子刚到上京不久,便被乙辛派人暗杀。回头报给道宗,就说病死了。 道宗听完,不置可否。 过了几日,道宗似有感悟,把乙辛找来,让他把太子妃召来问问情况。道宗的这点怜悯之心,不仅于事无补,搭上了太子妃的命。乙辛派人提前暗杀了她。 道宗闻之,再次不置可否。 至此,耶律仁先、皇后萧观音、太子,全部被乙辛斗倒、斗死。朝堂之上,他再无对手。乙辛环顾四周,整个大辽已匍匐在脚下。 牧羊娃,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回头来看乙辛的路。有些疑惑。我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乙辛如此的不择手段、没有底线。 最开始,应该是为了生存。一个穷小子,入了皇宫。靠着头脑灵活,人俊嘴甜,能说会道,好不容易站稳脚跟。这时候,更多的想法,或许只是谋个一官半职,养家糊口而已。 质变,在于权力。 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体会了深入骨髓的快感,在升官的道路上,就欲罢不能了。 有了快感,还想体会更大的快感、更持久的快感。 唯有,继续追逐权力。 位列三公、封王封侯,已是人臣之极。这时候,他依然四处出击,击败挑战者,是为了巩固权力。但,更重要的是消弭恐惧。对失去权力的恐惧。 恐惧,比欲望更加强烈。 站在人臣之巅的乙辛,就体会到了这种恐惧。 |
(115) 乙辛,感觉到了道宗对他的疏远。 这不是个好兆头。 说起来,这还是他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年,逼死萧观音后,乙辛便安排亲信的妹妹入宫做了皇后。这位新皇后的妹妹,还嫁给乙辛的儿子。这是乙辛设的双保险。 可谓,机关算尽。 但是,没算到一点,就是皇后始终无子。莫非是天意。 乙辛不信邪。回家让儿子离婚,把皇后妹妹也送给了道宗。无奈,还是没能生下一男半女。 这让道宗颇为不满。当然,这只是个由头。乙辛的专权乱政、飞扬跋扈,道宗已有所察觉。尤其是太子的事,道宗回过味来,越发觉得蹊跷。太子谋反,确实没道理啊。 毕竟,父子情深。太子死时20岁,道宗已人到中年。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终究是人生的莫大悲剧。皇帝也不例外。 道宗越想越恨,越疑越恨。 乙辛则感到了恐惧,彻骨的恐惧。他太清楚,以他的位置,一旦从高处坠落,那将会是什么。粉身碎骨,也不为过。 野心,让人狂热。 恐惧,让人疯狂。 野心加上恐惧,那就是要逆天了。 乙辛,有了终究目标。 谋反,自己当皇帝。他也姓耶律。他更想起当年的那个梦,月亮已经吞下,太阳已经吃了一半。 看上去,放手一搏,至少有一半的希望。 他是这么想的。 |
哈哈 早上好! 今天继续! |
(116) 还是老规矩,分两步走。 首先,干掉皇太孙。 不错,皇太孙正是太子耶律浚的遗腹子。 当年,乙辛百密一疏,让这个孩子逃脱了屠刀。再想动手的时候,已经没机会。道宗只有独子,对独苗的孙子,自然视为掌上明珠,日夜带在身边。 这年冬天,道宗要外出冬猎。乙辛一看有机可乘,便向道宗进言,天寒地冻,道路泥泞,皇孙年幼,不如就留在京城。狼要吃羊之前,总是含情脉脉。 朝堂之上,还是有耿直的聪明人。有大臣当即反对,认为这样会让皇孙失去皇帝庇护,会随时处于危险之中。这回,道宗终于听明白了,最终带着皇孙出猎。 经过此事,对于乙辛的阴险狠毒,道宗有了切身感受。皇帝决定出手了。 先是贬官、再是削爵。 再抓住件小事,说乙辛参与走私马匹到宋朝,判其死刑。这就是纯粹找借口。以乙辛多年积攒的财富,早已富可敌国,怎么可能去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毕竟是莫须有,道宗顾忌影响,便改判了流放。正当道宗绞尽脑汁怎么杀他的时候,乙辛自己送上了门。他在流放地不老实,天天造船,准备浮海逃亡大宋。 叛国罪。杀。 一代权臣。辽史排名第一的大奸臣,身首异处。 |
(117) 在乙辛的故事中,后半段的剧情发展,让人有些大跌眼镜。 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结党营私,培植势力,朝廷内外、广布党羽,俨然一个权贵集团。 辽国上下甚至都知道,宁逆天子,莫违魏王。 乙辛,爵封魏王。 就是说,在辽国,要想混的好,天子的诏命可以不执行,但绝不能拂逆了魏王的意思。乙辛的势力,可见一斑。 如此权臣,在道宗的打击下,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以至于最后束手就擒、引颈待戮。为何?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明代的胡惟庸、魏忠贤。他们掌权的时候,威风八面、张牙舞爪。可一旦皇帝出手,他们精心构筑的集团,瞬间灰飞烟灭。 当然,权臣们之所以弄权,是因为有成功的榜样。 比如,曹操、朱温。 那为何曹操、朱温这样的权臣,最终能开创一个朝代,而乙辛、胡惟庸、魏忠贤等,则被皇帝轻易地击倒? 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原因。 时代背景。曹操、朱温,都身处乱世,一代枭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成长。通俗地说,就是全天候政治环境下历练,什么都经历过。曹操、朱温更是征战多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军事实力。曹操、朱温,都是武将出身。身处乱世,手中有兵就是草头王。他们牢牢控制着军权,有一支名义上属于朝廷,实际上听命于己的私人军队。这是他们最大的本钱。 政治体制。因为是乱世,征战不断,所以曹操、朱温所服务的政权,虽然是个王朝,但却没有健全完备的行政体系,他们有很大的空隙来发展自己,而朝廷对他们的约束和分权也很难做到。 权臣与权臣,也是不一样的。 |
感谢各位大力支持! 今日继续!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7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